2019届二轮复习“7+5”小卷练(四)作业(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7+5”小卷练(四)作业(全国通用)

‎“7+‎5”‎小卷练(四)‎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K—39 Cl—35.5 Mn—55 Fe—56 Zn—65 Mo—96‎ 选择题 ‎                   ‎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东汉蔡伦总结前人经验,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较低成本的书写纸,史称“蔡侯纸”。“蔡侯纸”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 A.淀粉 B.天然纤维 C.聚氯乙烯 D.二氧化硅 解析 东汉蔡伦以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据此可知“蔡侯纸”的主要成分为天然纤维,B项正确。‎ 答案 B ‎8.(2018·河北名校联盟高三质检)某同学做金属钼(Mo)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测其氧化物的组成,结果如图所示,该同学利用实验结果得出Mo的氧化物Ⅰ和Ⅱ分别为(  )‎ A.Ⅰ为MoO3,Ⅱ为Mo2O B.Ⅰ为MoO,Ⅱ为MoO2‎ C.Ⅰ为MoO2,Ⅱ为MoO3‎ D.Ⅰ为MoO3,Ⅱ为MoO2‎ 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Mo的氧化物Ⅰ中Mo和O的原子个数之比是∶=1∶‎ ‎2,所以化学式是MoO2;根据图像可知Mo的氧化物Ⅱ中Mo和O的原子个数之比是∶=1∶3,所以化学式是MoO3;答案选C。‎ 答案 C ‎9. 中共面的碳原子数最少为(  )‎ A.10个 B.9个 ‎ C.8个 D.6个 解析 该有机物中存在两个平面:苯环、碳碳双键。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甲基碳原子、双键碳原子一定与苯环共面;转动苯环与双键碳原子之间的单键,两个平面不重叠时共面碳原子数最少,为8个。‎ 答案 C ‎10.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以铜阳极泥(主要成分为Ag2Se、Cu2Se和Ag、Au、Pt等)为原料制备纯硒的工艺流程如下(部分物质省略):‎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酸的质量分数最好为20%‎ B.Cu2Se焙烧的氧化产物为CuSO4和SeO2‎ C.水吸收生成1 mol Se时转移4 mol电子 D.滤液可以循环利用,提高原料利用率 解析 依题意,硫酸作氧化剂,氧化Ag2Se、Cu2Se,应选择浓硫酸作氧化剂,A项错误;硒化亚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硒,硫酸本身被还原成SO2,故氧化产物为硫酸铜、二氧化硒,B项正确;水吸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eO2+2SO2+2H2O===Se↓+2H2SO4,故生成1 mol硒时转移4 mol电子,C项正确;根据流程图知,滤液的主要溶质是H2SO4,可以蒸发稀硫酸变成浓硫酸,用于焙烧铜阳极泥,D项正确。‎ 答案 A ‎11.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W所在族序数是周期数的2倍,Y、Z、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可以从溶液中置换出Z单质 B.单核离子半径:W>Z>Y>X C.X和W形成的化合物的水化物一定是强电解质 D.Y、Z、W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可以反应 解析 X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X是O,W所在族序数是周期数的2倍,且W的原子序数大于O,则W是S,Y、Z、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则Y和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4,结合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知,Y、Z分别是Na和Al。Na在水溶液中是不能置换出其他金属单质的,A选项错误;单核离子半径:W>X>Y>Z,B选项错误;X和W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SO2,也可能是SO3,其水化物不一定是强电解质,C选项错误;Y、Z、W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NaOH、Al(OH)3和H2SO4,两两之间可以反应,D选项正确。‎ 答案 D ‎12.T ℃下,向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NO2和O2,发生反应:4NO2(g)+O2(g)2N2O5(g) ΔH<0,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时间/s ‎0‎ ‎5‎ ‎10‎ ‎15‎ n(NO2)/mol ‎8.00‎ n1‎ n2‎ ‎4.00‎ n(O2)/mol ‎2.00‎ ‎1.25‎ ‎1.00‎ n3‎ A.5 s内N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1·s-1‎ B.若10 s时,再向容器中充入2 mol N2O5(g),则新平衡下,NO2的体积分数将增大 C.若5 s时,改在绝热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则新平衡下的平衡常数比原平衡的小 D.T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125,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均为50%‎ 解析 5 s内v(O2)==0.075 mol·L-1·s-1,v(NO2)=4v(O2)=0.075 mol·L-1·s-1×4=0.3 mol·L-1·s-1,A项正确;根据表中提供数据,可以计算出n2=4.00,n3=1.00,显然10 s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若10‎ ‎ s时,再向容器中充入2 mol N2O5(g),等效于将容器体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体系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新平衡下,NO2的体积分数减小,B项错误;若5 s时,改在绝热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由于反应正向进行放热,反应体系温度升高,而升温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新平衡下平衡常数比原平衡的小,C项正确;NO2、O2的起始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二者的平衡转化率相等,由题表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均为50%,此时c(NO2)=2 mol·L-1,c(O2)=0.5 mol·L-1,c(N2O5)=1 mol·L-1,平衡常数K==0.125,D项正确。‎ 答案 B ‎13.常温下,向0.1 mol·L-1二元弱酸H‎2A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曲线代表HA-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 B.M点pH=1.1时,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H+)>c(HA-)=c(H‎2A)‎ C.pH=2.7时,c(A2-)+c(HA-)+c(H‎2A)=0.1 mol·L-1‎ D.N点pH=4.2时,c(A2-)=c(HA-),溶液中不存在H‎2A分子 解析 向二元弱酸H‎2A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依次发生反应:H‎2A+OH-===HA-+H2O、HA-+OH-===A2-+H2O,结合题图可知,a曲线代表H‎2A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b曲线代表HA-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c曲线代表A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A项错误;M点溶液中c(HA-)=c(H‎2A)<0.05 mol·L-1,又pH=1.1,故c(H+)=10-1.1 mol·L-1,c(H+)>c(HA-)=c(H‎2A),B项正确;当pH=2.7时,因滴入NaOH溶液,溶液的体积增大,结合物料守恒可知c(A2-)+c(HA-)+c(H‎2A)<0.1 mol·L-1,C项错误;N点pH=4.2时,c(A2-)=c(HA-),溶液中仍存在少量H‎2A分子,D项错误。‎ 答案 B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道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3分)‎ ‎26.(14分)(2018·北京四中高三期中)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强氧化性漂白剂,广泛用于纺织、印染和食品工业。它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存在。某同学查阅资料后设计生产NaClO2的主要流程如下:‎ ‎(1)Ⅰ中发生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Ⅲ中离子隔膜电解池的装置如下:‎ ‎①A的化学式是________,A在________口产生。‎ ‎②m为________(填“阴”、“阳”)离子交换膜。‎ ‎③结合化学用语和文字说明解释NaOH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lO2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可用亚氯酸钠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 ‎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 ‎①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②研究表明:若反应开始时盐酸浓度越大,则气体产物中Cl2的含量越大,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aClO2变质可分解为NaClO3和NaCl。取等质量变质前后的NaClO2试样均配成溶液,分别与足量FeSO4溶液反应时,消耗Fe2+的物质的量前者________(填>、<、=)后者。‎ 解析 (1)由图得到Ⅰ中将亚硫酸钠转化为硫酸钠,S的化合价由+‎‎4升 高为+6,所以还原剂为亚硫酸钠。‎ ‎(2)Ⅱ中进入的ClO2转化为NaClO2化合价降低,所以是H2O2中的-1价的氧化合价升高为0价O2,方程式为:2ClO2+H2O2+2OH-===2ClO+O2↑+2H2O。‎ ‎(3)Ⅲ中离子隔膜电解池,中间加入硫酸钠溶液,其中阴离子硫酸根离子向阳极移动,所以m是阴离子交换膜。阳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4e-===O2↑+4H+,氢离子浓度增加,结合穿过m的硫酸根离子得到硫酸,即X为氧气,e为硫酸,加入的g为稀硫酸(主要是为了使溶液导电)。对应的n为阳离子交换膜,以保证钠离子能向阴极移动,阴极反应为2H2O+2e-===H2↑+2OH-,生成的氢氧根结合钠离子得到氢氧化钠,所以Y为氢气,Z为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的f为稀氢氧化钠溶液(主要为了使溶液导电)。结合如上信息得到:‎ ‎①A的化学式是H2SO4,A在e口产生。‎ ‎②m为阴离子交换膜。‎ ‎③NaOH产生的原因如上所述。‎ ‎(4)①根据相同元素的相同价态一定直接转化的原理,生成物中的NaCl一定来自反应物的盐酸,NaCl有5个,HCl只有4个,所以有1个NaCl来自NaClO2,另外4个NaClO2转化为ClO2,所以氧化剂为1个NaClO2,还原剂为4个NaClO2,所以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 ‎②若反应开始时盐酸浓度越大,则气体产物中Cl2的含量越大,说明使用浓盐酸时,会被NaClO2氧化为Cl2,即随着盐酸浓度增大,NaClO2的氧化性增强,或者盐酸的还原性增强。‎ ‎(5)无论NaClO2是否变质,最后氧化亚铁离子的时候,都是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Cl最终都是转化为Cl-,变质的反应为3NaClO2===2NaClO3+NaCl,则3 mol NaClO2转化为2 mol NaClO3,这2 mol NaClO3得电子为2×6e-=12 mol电子。如果不变质,3 mol NaClO2得电子为:3×4e-=12 mol电子,所以NaClO2变质前后能得到的电子实际是一样的,能氧化的亚铁离子是相同的。‎ 答案 (1)Na2SO3‎ ‎(2)2ClO2+H2O2+2OH-===2ClO+O2↑+2H2O ‎(3)①H2SO4 e ②阴 ③阴极反应为2H2O+2e-===H2↑+2OH-,反应室中的Na+透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室,和阴极区产生的OH-生成NaOH ‎ ‎(4)①1∶4 ②ClO的氧化性或Cl-的还原性随溶液的酸性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因此Cl-被氧化得Cl2‎ ‎(5)=‎ ‎27.(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取氯气并探究其有关性质。‎ ‎(1)装二氧化锰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2)正确连接装置后,如何检验A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室温下,将多余的Cl2用100 mL 1.7 mol·L-1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对吸收后的溶液进行分析化验,测得其pH等于13(不考虑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ClO-和Cl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5∶1。请回答:‎ ‎①吸收氯气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②被氧化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4)通二氧化硫和氯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装置可用于尾气处理的是(夹持仪器已略去)________(填序号)。‎ ‎(6)请你帮该小组同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装置B中的Na2SO3已被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用止水夹夹住A、B之间的橡胶管,打开A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与旋塞,向其中注水。若一段时间后,液面不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反之,则气密性差。(3)①反应前NaOH的物质的量为‎0.1 L×1.7 mol·L-1=0.17 mol,反应后溶液pH等于13,则反应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故反应后NaOH的物质的量为‎0.1 L×0.1 mol·L-1=0.01 mol,吸收氯气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0.17 mol-0.01 mol=0.16 mol。②ClO-和Cl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5∶1,发生的反应为8Cl2+16NaOH===5NaClO+NaClO3+10NaCl+8H2O,则反应掉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6 mol×=0.08 mol,其中被氧化的氯气生成ClO-和ClO,物质的量为0.08 mol×=0.03 mol。(4)①氯气、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盐酸和硫酸没有漂白性,所以控制SO2和Cl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进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SO+2Cl-+4H+。②让氯气或二氧化硫过量可使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所以控制SO2和Cl2进气的物质的量,使之不相等。(5)广口瓶密闭,且导管没有伸入液面下,故a错误;食盐水不能与二氧化硫和氯气反应,且导管没有伸入液面下,故b错误;浓硫酸不能用来吸收SO2、Cl2,故c错误;二氧化硫和氯气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该装置可防倒吸,所以该装置可用于SO2、Cl2的尾气处理,故d正确。(6)证明Na2SO3已被氧化相当于检验B中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实验方法为取少量B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再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B中的亚硫酸钠已被氧化。‎ 答案 (1)圆底烧瓶 ‎(2)用止水夹夹住A、B之间的橡胶管,打开A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与旋塞,向其中注水。若一段时间后液面不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反之,则气密性差 ‎(3)①0.16 ②0.03‎ ‎(4)①控制SO2和Cl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进气 SO2+Cl2+2H2O===SO+2Cl-+4H+ ②控制SO2和Cl2进气的物质的量,使之不相等 ‎(5)d ‎(6)取少量B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再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B中的亚硫酸钠已被氧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8.(14分)亚硝酰氯(ClNO)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工业上可用NO与Cl2合成,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条件下,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时会生成亚硝酰氯,涉及有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和平衡常数如表:‎ 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 平衡常数 ‎①‎ ‎2NO2+NaCl(s)NaNO3(s)+ClNO(g) ΔH1‎ K1‎ ‎②‎ ‎4NO2(g)+2NaCl(s)2NaNO3(g)+2NO(g)+Cl2(g) ΔH2‎ K2‎ ‎③‎ ‎2NO(g)+Cl2(g)2ClNO(g) ΔH3‎ K3‎ 则ΔH3=________(用ΔH1、ΔH2表示);K3=________(用K1、K2表示)。‎ ‎(2)‎300 ℃‎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lNO(g)2NO(g)+Cl2(g),其正反应速率表达式v正=k·cn(ClNO)。测得正反应速率和对应浓度的数据如表:‎ 序号 c(ClNO)/(mol·L-1)‎ v正/(mol·L-1·s-1)‎ ‎①‎ ‎0.30‎ ‎3.60×10-9‎ ‎②‎ ‎0.60‎ ‎1.44×10-8‎ ‎③‎ ‎0.90‎ ‎3.24×10-8‎ 则n=________,k=________;达到平衡后,若减小压强,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25 ℃‎时,向体积为‎2 L且带气压计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0.08 mol NO和0.04‎ ‎ mol Cl2发生反应:2NO(g)+Cl2(g)2ClNO(g) ΔH。已知:反应起始和平衡时温度相同。‎ ‎①测得反应过程中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1曲线a所示,则ΔH________(填“>”“<”或“不确定”)0;若其他条件相同,仅改变某一条件时,测得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1曲线b所示 ,则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2是两位同学描绘的上述反应平衡常数的对数值(‎1g K)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图象,其中正确的曲线是________(填“甲”或“乙”);m的值为________。‎ 解析 (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③=2×反应①-反应②,则ΔH3=2ΔH1-ΔH2,K3=K/K2。(2)3.60×10-9=k×0.30n,1.44×10-8=k×0.60n,解得n=2,k=4.0×10-8;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减小。(3)①分析题图1曲线a知反应过程中压强先增大后减小至不变,压强先增大是因为正反应放热,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压强又减小至不变,故ΔH<0。曲线b与曲线a相比,反应速率加快,平衡状态不变,故改变的条件是加入催化剂。②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lg K减小,故曲线乙正确,设反应达到平衡时,Cl2转化了x mol·L-1,由三段式法计算:‎ 根据反应起始和平衡时温度相同,且反应在恒容容器中进行,则有=,解得x=0.01,故‎25 ℃‎时平衡常数K===100,1gK=2。‎ 答案 (1)2ΔH1-ΔH2 K/K2‎ ‎(2)2 4.0×10-8 减小 ‎(3)①< 加入催化剂 ②乙 2‎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计分。‎ ‎35.【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2017年9月央视节目《经济半小时》报道了王者归“铼”,报道中指出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造出了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金属铼(75Re)的价电子排布式为5d56s2,则金属铼(75Re)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2)基态Re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的符号是________,占据该能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为________。‎ ‎(3)Mn与Re属于同一族,研究发现,Mn的熔点明显高于Re的熔点,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Re通常以Re2CO3的形式存在于矿物中,CO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写出一个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________。‎ ‎(5)已知金属Re的晶胞结构如图。‎ ‎①晶胞中Re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 ‎②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π=3.14;=1.414)。‎ 解析 (1)根据铼的价电子排布式为5d56s2,可得出铼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ⅦB族。(2)基态Re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的符号为P,占据该能层的电子为6s电子,s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为球形。(3)二者均为金属晶体,根据金属键强弱比较,可以得出答案。(4)CO中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2杂化,其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BF3、BCl3等与CO互为等电子体。(5)①由题图可知,该金属晶体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故晶胞中Re原子的配位数为12。②设该晶胞的晶胞边长为a,Re原子半径为R,晶胞面对角线长为4R=a,则a=2R,晶胞体积V=a3=16R3。该晶胞中含4个Re原子,每个Re原子的体积为πR3,V利用=4×πR3=πR3,则原子的空间利用率=V利用÷V×100%=πR3÷16R3×100%=74%。‎ 答案 (1)六 ⅦB (2)P 球形 ‎(3)二者均为金属晶体,Mn与Re的价电子数相同,但是Mn原子的半径较小,金属键较强 ‎(4)平面三角形 sp2 BF3、BCl3等(任写一种,合理即可)‎ ‎(5)①12 ②74%‎ ‎36.【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2017·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环丁基甲酸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以下问题:‎ ‎(1)A属于烯烃,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该反应生成的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副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结构简式)。‎ ‎(3)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 ‎(4)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G的所有同分异构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核磁共振氢谱为3组峰;②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③1 mol该同分异构体与足量饱和NaHCO3反应产生‎88 g气体。‎ ‎(5)H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为丙烯酸乙酯(CH2===CH—COOC2H5),写出聚丙烯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和化合物E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的合成路线。‎ 解析 用逆合成分析法:由C的结构可推出B为CH2===CH—CH2Br,A为CH2===CH—CH3。‎ ‎(1)由上述分析,A与Br2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B与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A属于烯烃,则为丙烯,其结构简式为CH2===CH—CH3。‎ ‎(2)CH2===CH—CH2Br与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2Br—CH2—CH2Br,故B→C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该反应生成的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副产物是 ‎。‎ ‎(3)D与E发生酯化反应生成F,由E的结构简式可推出D为丙二酸,结构简式为HOOC—CH2—COOH;E的化学名称是丙二酸二乙酯。‎ ‎(4)G为,其同分异构体:①核磁共振氢谱 为3组峰,则有3种氢原子。②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有碳碳双键。③‎ ‎1 mol该同分异构体与足量饱和NaHCO3反应产生‎88 g气体,则分子中有2个羧基。综上,结构简式为HOOC—CH2—CH===CH—CH2—COOH、CH2===C(CH2—COOH)2两种。‎ ‎(5)丙烯酸乙酯(CH2===CH—COOC2H5)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nNaOH+nC2H5OH。‎ ‎(6)以化合物E(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制备,根据逆合成分析法,制备,需要;‎ 和(丙二酸二乙酯)反应生成;‎ 可由与HBr取代生成,故合成路线为 ‎。‎ 答案 (1)CH2===CH—CH3‎ ‎(2)加成反应 ‎ ‎(3) ‎ ‎ 丙二酸二乙酯 ‎(4)HOOC—CH2—CH===CH—CH2—COOH、‎ ‎(5) ‎ ‎(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