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9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 (解析版)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Fe—56 N—14 Cl—35.5 Ca--40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Na和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 B.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 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 D. 灼烧时,它们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有2个电子层,根据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来分析稳定性和化学性质,根据它们的质子和电子来分析它们的转化及是否为同种元素。 【详解】A.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有2个电子层,而钠原子有3个电子层,所以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故A正确; B.Na+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性质稳定;Na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电子,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 C.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质子数没有改变,所以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故C正确; D.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质子数没有改变,所以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都是钠元素,所以灼烧时,它们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故D正确; 故选:B。 2.V mL密度为ρ g·mL-1的某溶液中,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溶质m g,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那么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m=m(溶液)×W%=,故A错误; B.,故B错误; C.,故C错误; D.,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 A.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 过滤操作中,漏斗径与烧杯内壁 C 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径与烧杯内壁 D.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在滤操作中,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上,防止滤纸弄破,故A不符合; B. 在滤操作中,漏斗下端口要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故B不符合; C. 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径要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故C不符合; D.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防止污染药瓶,故D符合; 答案选D。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28 g 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质量一定是44 g B. 与V L 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体积一定是V L C. 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7∶11 D. 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21∶22 【答案】A 【解析】 【详解】A. 28 g CO的物质的量为1mol,与它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也应为1mol,质量一定是44 g,正确; B. 如果温度、压强相同,与V L 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体积一定是V L;如果温度、压强不相同,与V L 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体积不一是V L,错误。 C. 如果温度、压强相同,二者的密度关系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等于7∶11;如果温度、压强不相同,二者的密度关系无法确定,错误。 D. 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不管温度、压强关系如何,其密度之比都很难等于21∶22,错误。 故答案为A。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单质一定由氧化或还原该元素的化合物制得 B. 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C. 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阴离子只能失去电子被氧化 D. 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大多数元素的单质由氧化或还原该元素的化合物制得,但不活泼金属元素的单质可由自然界直接得到,故A错误; B.氧化性的强弱与得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则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不一定强,故B错误; C.处于中间价态的离子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如Fe2+、SO32-等,故C错误; D.一般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如高锰酸钾、硝酸等,但二氧化碳不具有强氧化性,故D正确; 故选D。 6.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为W2>Z2>X2>Y2,则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 A. 2Y-+W2=2W-+Y2 B. 2X-+Y2=2Y-+X2 C. 2W-+Z2=2Z-+W2 D. 2Z-+X2=2X-+Z2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W2>Y2,与题干物质的氧化性能力吻合,A正确; B.该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Y2>X2,与题干物质的氧化性能力相反,B错误; C.该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Z2>W2,与题干物质的氧化性能力相反,C错误; D.该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X2>Z2,与题干物质的氧化性能力相反,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7.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 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Na+、Cl-、SO42-、Fe3+ B.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MnO4-、Cl- C. pH<7的溶液:K+、Ba2+、Cl-、Br- D. 碳酸氢钠溶液:K+、SO42-、Cl-、H+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显碱性,Fe3+与OH-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故A错误;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显酸性,H+与Fe2+、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共存,故B错误; C. pH<7的溶液显酸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则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 D.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下列反应中,其产物的颜色按红、红褐、淡黄、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 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 ②③①④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但很快转化为灰绿色,最终转化为红褐色的氢氧化铁;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发生络合反应,溶液呈红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医用酒精中含有水,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故溶液变蓝,故其产物的颜色按按红、红褐、淡黄、蓝色顺序排列的是③②①④,B项正确; 答案选B。 9.将适量铁粉放入FeCl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2+和Fe3+ 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1:1 B. 3:2 C. 1:2 D. 2:3 【答案】D 【解析】设已反应的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xmol,则根据方程式Fe+2Fe3+=3Fe2+可知生成亚铁离子是1.5xmol,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2+和Fe3+浓度相等,则未反应的铁离子是1.5xmol,所以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x:1.5x=2:3,答案选D。 10.有NaCl、FeCl2、FeCl3、MgCl2、AlCl3这五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把它们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 ) A. 烧碱溶液 B. KSCN试剂 C. 氨水 D. 盐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向以上五种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反应现象为:无现象;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成灰绿色沉淀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红褐色沉淀;白色沉淀;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反应现象不同,所以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区别,A正确; B. KSCN试剂只能和FeCl3作用使溶液显红色,与其余四种物质不反应,现象相同,无法区别,B错误; C.氨水和NaCl混合无现象,与FeCl3混合,产生红褐色沉淀,与FeCl2混合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成灰绿色沉淀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而与MgCl2、AlCl3两种物质混合都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区别,C错误; D.盐酸与题目已给五种物质都不能反应,现象相同,无法区别,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1.下列反应的现象描述与离子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 A. 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逸出 Mg+2H++2Cl-===MgCl2+H2↑ B. 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有白色沉淀生成 Ba2++SO42-===BaSO4↓ C. 碳酸镁与盐酸反应:有气泡逸出 CO32-+2H+===CO2↑+H2O D. 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2HCO3-+Ba2++2OH-===BaCO3↓+2H2O+CO32-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逸出,产生的MgCl2 是易溶的强电解质,应该写离子形式,Mg+2H+=Mg2++H2↑,错误; B.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反应的两种方程式是:Ba2++SO42-=BaSO4↓,正确; C.碳酸镁与盐酸反应:有气泡逸出,由于MgCO3难溶于水,因此应该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是:MgCO3+2H+= Mg2++CO2↑+H2O,错误; 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反应要以不足量的NaHCO3为标准书写,离子方程式是:HCO3-+Ba2++OH-=BaCO3↓+H2O,错误。 答案选B。 12.下列说法错误是 ( ) A. 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B. 以水为分散剂的分散系,按稳定性由弱至强的顺序是:浊液、胶体、溶液 C 一种分散系里只能有一种分散质 D. 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浊液、胶体、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所以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故A正确; B、浊液属于不稳定体系,胶体属于介稳定体系,溶液属于稳定体系,所以以水为分散剂的分散系,按稳定性由弱至强的顺序是:浊液、胶体、溶液,故B正确; C、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系,则一种分散系里可以有多种分散质,故C错误; D、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则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浊液、胶体、溶液,故D正确。 答案选C。 13.下列物质中,能导电且为电解质的是 ( ) A. 熔融态Na2CO3 B. 固体NaCl C. 蔗糖 D. 液态H2SO4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含有自由电子或自由离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熔融态的Na2CO3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A正确; B.固体NaCl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但离子不自由移动,不能导电,故B错误; C.蔗糖是非电解质,不导电,故C错误; D.液态H2SO4中不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溶于水时导电,属于电解质,故D错误; 答案选A。 14.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 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 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 A. 1∶2 B. 1∶4 C. 3∶4 D. 3∶2 【答案】A 【解析】 【分析】考查溶液中电荷守恒规律的应用。 【详解】设前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3x、2x、x,则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可知,若溶液的酸碱性忽略不计,SO42-的离子物质的量是(3x+2x×3-x)÷2=4x,则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2x:4x=1:2,故A正确; 答案选A。 15.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6 g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转移0.3 NA电子 B. 常温常压下,27 g 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 1.5 NA个H2 C. 1 mol Na与足量水反应转移2 NA个电子 D. 常温常压下,22.4 L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 NA个O原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5.6g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0.1mol氢气,转移了0.2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错误; B、1mol Al为1mol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H2体积物质的量为1.5mol,即1.5 NA个H2,正确; C、2Na+2H2O==2NaOH+H2↑根据方程式1 mol Na与足量水反应转移NA个电子,错误; D、不是标况下,气体不是1摩尔,错误; 答案选B。 16.以下实验装置不能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方法是过滤、蒸馏、萃取等,装置A、B、C分别是蒸馏、萃取和过滤,装置D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等,不能用于物质的分离,答案选D。 二、填空题 17.一学生设计入图所示装置进行NaHCO3的分解,并证实产物中有CO2产生。 (1)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该学生设计的装置图的错误之处,并改正(文字说明即可)(至少2处)____________。 (3)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16.8gNaHCO3加热一段时间,然后将剩余固体溶于水,并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最终得到白色沉淀5.0g,则NaHCO3分解百分率为______________,加CaCl2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NaHCO3Na2CO3+CO2↑+H2O (2).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伸入试管的导管伸得太长,铁夹位置应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3). CO2+Ca2++2OH-=CaCO3↓+H2O (4). 50% (5). CO32-+Ca2+=CaCO3↓ 【解析】 【分析】(1)根据碳酸氢钠分解产物书写方程式; (2)根据装置和反应特点分析判断; (3)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分析解答; (4)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结合反应的方程式分析解答。 【详解】(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CO2↑+H2O; (2)反应中有水生成,则根据装置图可知错误有: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伸入试管的导管伸得太长,铁夹位置应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3)碳酸氢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则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O2+Ca2++2OH-=CaCO3↓+H2O; (4)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Ca2+=CaCO3↓。碳酸钙的物质的量是5.0g÷100g/mol=0.05mol,则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05mol,因此根据方程式2NaHCO3Na2CO3+CO2↑+H2O可知消耗碳酸氢钠0.1mol,质量是8.4g,所以NaHCO3分解百分率为8.4g/16.8g×100%=50%。 18.已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根据下图所示的关系: (1)确定A、B、C、D、E、F的化学式,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D为________,E为________,F为________。 (2)写出⑧的化学方程式,④、⑤的离子方程式。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Fe (2). Fe3O4 (3). FeCl2 (4). FeCl3 (5). Fe(OH)2 (6). Fe(OH)3 (7). 4Fe(OH)2+O2+2H2O===4Fe(OH)3 (8). 2Fe2++Cl2===2Cl-+2Fe3+ (9). Fe+2Fe3+===3Fe2+ 【解析】 【分析】由转化关系图可知,红褐色固体F为Fe(OH)3,则E为Fe(OH)2,C为FeCl2,D为FeCl3,A为Fe,B为Fe3O4,然后结合物质的性质及化学用语来解答。 【详解】:由转化关系图可知,红褐色固体F为Fe(OH)3,则E为Fe(OH)2,C为FeCl2,D为FeCl3,A为Fe,B为Fe3O4, (1)由上分析知A为Fe,B为Fe3O4,C为FeCl2,D为FeCl3,E为Fe(OH)2,F为Fe(OH)3,故答案为:Fe;Fe3O4;FeCl2;FeCl3;Fe(OH)2;Fe(OH)3; (2)反应⑧为4Fe(OH)2的氧化,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④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⑤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2Fe2++Cl2═2Fe3++2Cl-、2Fe3++Fe=3Fe2+。 19.下列4组物质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它3种不同 A.CaO、Na2O、CO2、CuO B.H2、C、P、Cu C.O2、Fe、Cu、Zn D.HCl、H2O、H2SO4、HNO3 (1)以上四组物质中与别不同的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 (2)这四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该反应________氧化还原反应(填“是”或“否”)。 (3)写出上述新物质与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O2 (2). Cu (3). CO2 (4). H2O (5). 是 (6). Cu2(OH)2CO3+4H+=2Cu2++H2O+CO2↑ 【解析】 【分析】(1)根据物质的分类标准和物质所属的类别来回答; (2)铜和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有化合价变化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3)根据碱式碳酸铜和硝酸反应的生成物书写方程式。 【详解】(1)A、CaO、Na2O、CuO均是金属氧化物,而CO2为非金属氧化物; B、H2、C、P是非金属单质,Cu是金属单质; C、Fe、Cu、Zn属于金属单质,O2属于非金属单质; D、HCl、H2SO4、HNO3均属于酸,H2O不属于酸; (2)上述四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O2+2Cu+H2O=Cu2(OH)2CO3,此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为氧化还原反应; (3)碱式碳酸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H)2CO3+4H+=2Cu2++H2O+CO2↑。 20.(1)在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馏烧瓶、④分液漏斗、⑤烧杯、⑥蒸发皿中,可用于粗盐提纯实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于分离两种沸点接近且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实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2CO3、NaCl、Na2SO4、CuCl2、Ba(NO3)2、K2CO3、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现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①将该粉末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 ②在滤出的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有部分沉淀溶解,同时产生无色气体。 ③取滤液做焰色反应,可证明滤液中含Na+,不含K+。 由上述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⑤⑥ (2). ④⑤ (3). Na2CO3、Na2SO4、Ba(NO3)2 (4). CuCl2、K2CO3、K2SO4 (5). NaCl 【解析】 【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由步骤可推测用的仪器有: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玻璃棒和漏斗;根据分液所需要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分液漏斗、烧杯。 (2)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题干中的现象,通过确定存在的物质排除不能共存的物质; 依据①可知一定无CuCl2,一定有Ba(NO3)2;可能存在含碳酸根或硫酸根的物质; 依据②判断沉淀一定有硫酸钡和碳酸钡; 依据③确定有钠元素,一定无钾元素;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分析氯化钠的存在. 【详解】(1)粗盐提纯用的仪器有: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玻璃棒和漏斗,分液所需要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分液漏斗、烧杯;故答案为:①⑤⑥;④⑤; (2)①将该粉末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可判断一定无CuCl2,一定有Ba(NO3)2,因为只有钡离子才可以形成沉淀,同时可能含碳酸根的化合物或含硫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② 在滤出的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有部分沉淀溶解,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说明沉淀一定有硫酸钡和碳酸钡,反应为Ba2++SO42-=BaSO4↓,Ba2++CO32-=BaCO3↓,BaCO3+2H+=Ba2++CO2↑+H2O; ③取滤液做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未见紫色火焰,说明一定有钠离子一定无钾离子,所以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2CO3和Na2SO4,一定不含有K2CO3和K2SO4;可能含有NaCl,综上所述: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2CO3 Na2SO4 Ba(NO3)2;一定不含有CuCl2 K2CO3 K2SO4,可能含有NaCl,故答案为:Na2CO3 Na2SO4 Ba(NO3)2;CuCl2 K2CO3 K2SO4;:NaCl。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