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第5章 第2节 第2课时氨和铵盐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第5章 第2节 第2课时氨和铵盐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课时分层作业(五) 氨和铵盐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过关练]‎ ‎1.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因为有刺激性气味,因此不用作制冷剂 B.氨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为NO C.氨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 D.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B [液氨汽化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氨常用作制冷剂,A项错误;氨气中氮元素处于最低价-3价,氨气能够被氧化生成一氧化氮,B项正确;一水合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C项错误;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石蕊溶液变为蓝色,D项错误。]‎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氨气:NH+OH-NH3↑+H2O B.NaOH浓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NH+OH-NH3·H2O C.氨水中加盐酸:NH3·H2O+H+===NH+H2O D.氨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3++3OH-===Fe(OH)3↓‎ C [NH4Cl和Ca(OH)2固体加热,不是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不存在离子浓度的变化,不属于离子反应,A项不正确;NaOH溶液和NH4Cl溶液混合加热放出NH3,不能写成NH3·H2O,B项不正确;氨水与酸反应,实质是NH3·H2O电离出的OH-参与反应,NH3·H2O为弱碱应写成分子式,故C项正确;D项不正确。]‎ ‎3.在‎1 L 1 mol·L-1的氨水中,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1 mol NH3分子 B.含NH3和NH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 mol C.含1 mol NH3·H2O D.含NH3、NH3·H2O、NH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 mol D [NH3溶于水形成氨水,NH3溶于水时有反应:NH3+H2ONH3·H2ONH+OH-,所以氨水中存在H2O、NH3、NH3·H2O、NH、OH-等粒子,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D项正确。]‎ ‎4.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生成1 mol N2时有6 mol电子转移 C [此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不可能为复分解反应,C错误;Cl2在此反应中作氧化剂,体现强氧化性,B正确;反应生成的HCl遇到挥发出来的NH3生成白烟(NH4Cl),A正确;2NH3N2,所以生成1 mol N2时有6 mol电子转移,D正确。]‎ ‎5.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氨易液化且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作制冷剂 B.氨溶于水后溶液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C.氨遇到浓盐酸、硫酸都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现象 D.收集时采用向下排空气法 C [C项,浓盐酸易挥发,NH3+HCl(g)===NH4Cl(s),有白烟生成,但硫酸难挥发,2NH3+H2SO4(aq)===(NH4)2SO4(aq),不会产生白烟。]‎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但产物不一定有NH3‎ B.加热可除去NH4Cl中的少量NaHCO3‎ C.在盛有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D.铵盐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只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 A [铵盐受热都分解,但不一定产生氨气,如NH4NO3在‎400 ℃‎ 以上分解生成N2、NO2、H2O等,A正确;NH4Cl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与HCl,NaHCO3受热分解得到Na2CO3固体,B错误;Fe2+比NH更易结合OH-,因而加入少量NaOH溶液不会产生NH3,C错误;NH4HCO3、(NH4)2S等溶液均能与酸反应,D错误。]‎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有铵盐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N均呈-3价 B.检验铵盐中含有NH的操作是取少量某盐放入试管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OH-NH3↑+H2O D.NH4Cl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C [铵盐易溶于水,不是所有铵盐中的N均呈-3价,硝酸铵中硝酸根离子中N显+5价,A错误;检验NH时,取少量某盐放入试管中;应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B错误;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时,会发生反应产生氨气和水,离子方程式为NH+OH-NH3↑+H2O,C正确;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发生化学变化,但是氯化钠受热不分解,NH4Cl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加热法分离,不是升华法,D错误。]‎ ‎8.在如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整个烧瓶。则a和b分别是(  )‎ 选项 a(干燥气体)‎ b(液体)‎ A NO2‎ 水 B CO2‎ CaCl2溶液 C Cl2‎ 饱和NaCl溶液 D NH3‎ 水 D [气体a在液体b中的溶解度很大,烧瓶中气体溶于少量液体b中导致烧瓶中气体压强急剧下降,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被大气压压入烧瓶,形成喷泉。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D项符合题意。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体积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一,A项不符合题意;常温下,二氧化碳在CaCl2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B项不符合题意;氯气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C项不符合题意。]‎ ‎9.某学习兴趣小组探究氨气的制取实验:‎ ‎(1)甲同学模拟用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氨气,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下同)。‎ A.将氯化铵固体加热分解 B.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 C.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浓氨水中 D.将氯化铵稀溶液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 ‎(2)根据上述正确的原理,该同学欲用下列常见的实验室制气装置制取氨气,适宜的装置是________。‎ ‎(3)气体的性质是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________。‎ ‎①密度 ②颜色 ③溶解性 ④热稳定性 ⑤与氧气反应 ‎(4)下图是甲同学设计收集氨气的几种装置,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集气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加热氯化铵产生氯化氢和氨气,遇冷又转化为氯化铵固体,不能制取氨气;用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制氨气时,将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更方便操作,而且节约氨水的用量;氨气极易溶于水,若用稀溶液制取,产量较少。(2)根据所给试剂看,不需要加热条件。(3)收集气体可采用排空气法(密度、气体不能被氧气氧化等),也可采用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与其他性质无关。(4)氨气极易溶于水,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 (1)B (2)C (3)②④ (4)d 利用氨气密度小于空气,采用短管进氨气,长管出空气,即可收集氨气 ‎10.如图所示:‎ 图中每一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C为无色气体,请填写下列空白:‎ ‎(1)物质X可以是________,C是________,F是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X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都生成气体,应为弱酸铵盐,则C为NH3,气体A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故A为CO2,则X应为(NH4)2CO3或NH4HCO3,B为H2O,结合转化关系可知,D为O2,E为NO,F为NO2,G为HNO3。‎ ‎[答案] (1)(NH4)2CO3(或NH4HCO3) NH3 NO2‎ ‎(2)2Na2O2+2CO2===2Na2CO3+O2 4NH3+5O24NO+6H2O ‎[素养培优练]‎ ‎11.(素养题)A是一种酸式盐,它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气体B,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挤压胶头滴管,‎ 可得到蓝色喷泉。若向A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无色气体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可用于除去B中水分的干燥剂是________,收集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 ‎(3)写出反应A→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与过量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无色气体B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推知B为NH3;根据无色气体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推知C为SO2;因为A为酸式盐,所以进一步推知A为NH4HSO3,NH4HSO3与过量NaOH溶液共热时能发生反应NH4HSO3+2NaOHNa2SO3+NH3↑+2H2O。‎ ‎[答案] (1)NH4HSO3 (2)碱石灰 向下排空气法 (3)HSO+H+===H2O+SO2↑ (4)NH+HSO+2OH-2H2O+NH3↑+SO ‎12.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 ‎(1)盛放氨水的实验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在加热条件下,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发现:如果缺少乙处的干燥管,将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烧瓶,则烧瓶中先产生白雾,随即产生白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盛放氨水的实验仪器为锥形瓶,氨气催化氧化反应为4NH3+5O24NO+6H2O;(2)一氧化氮、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方程式为4NO+3O2+2H2O===4HNO3,硝酸吸收氨气生成硝酸铵,方程式为NH3+HNO3===NH4NO3,所以如果缺少乙处的干燥管,将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烧瓶,烧瓶中先产生白雾,随即产生白烟;(3)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氨气等气体,直接排放能够引起空气污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尾气,防止空气污染。‎ ‎[答案] (1)锥形瓶 4NH3+5O24NO+6H2O ‎(2)一氧化氮、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吸收氨气生成硝酸铵 ‎(3)吸收NH3、氮氧化合物等尾气,防止空气污染 ‎13.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备选装置 Ⅰ Ⅱ 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的烧瓶内固体可选用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碱石灰    B.浓硫酸 C.生石灰 D.五氧化二磷 E.烧碱 ‎(3)虚线框内应添加必要的除杂装置,请从如图的备选装置中选择,并将编号填入下列空格:‎ B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4)氯气和氨气在常温下混合就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定该固体就是氯化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从装置C的G处逸出的尾气中含有N2和少量Cl2,应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2)利用物质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促进氨水的挥发来制取氨气,且该物质和氨气不反应,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溶解的物质必须是碱性物质,A.碱石灰、C.生石灰、E.烧碱都是碱性物质,且溶解于水时放出热量,D.五氧化二磷、B.浓硫酸虽然溶于水时放热,但是属于酸性物质。 (3)氨气中混有水蒸气,氨气是碱性气体,要除去水蒸气只能用碱性物质,故选Ⅱ;制取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也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除去氯化氢气体;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食盐水中含有氯离子,能抑制氯气的溶解,所以要想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E应选Ⅰ;水蒸气常用浓硫酸除去,故D选Ⅲ。 (4)氯气和氨气在常温下混合就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8NH3+3Cl2===6NH4Cl+N2;氯化铵中含有氯离子和铵根离子,氯离子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氨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5)氯气有毒,所以不能直接排入空气中,但氯气能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和次氯酸都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所以除去氯气可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方法为将导气管与G口连接,另一端插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 ‎[答案] (1)MnO2+4H++2Cl-Mn2++Cl2↑+2H2O (2)ACE (3)Ⅱ Ⅲ Ⅰ ‎(4)8NH3+3Cl2===6NH4Cl+N2 将固体在烧杯中溶解,用试管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少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Cl-;用试管取少量溶液,加入浓烧碱溶液,加热,再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有NH ‎(5)将导气管与G口连接,另一端插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