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9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度湖南省长郡斑马湖中学高一11月测试卷(含答案)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绝密★启用前 2020-2021学年度长郡斑马湖中学高一11月测试卷 考试范围: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一节;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王**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2分) 1.(本题2分)下列属于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的是( ) A.胶体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B.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C.胶体均有颜色 D.胶体属于混合物 2.(本题2分)将蛋白质溶液放在半透膜上静置,溶液的成分通过半透膜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用丁达尔效应鉴别 Fe(OH)3 胶体和蛋白质溶液 B.该半透膜的孔径大小可能为 200 nm C.该半透膜可用来分离 NaCl 溶液和淀粉溶液 D.该半透膜可用来分离泥沙和淀粉溶液 3.(本题2分)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酸 碱 盐 氧化物 A 硫酸 纯碱 石膏 铁红 B 盐酸 烧碱 纯碱 生石灰 C 碳酸 熟石灰 小苏打 干冰 D 干冰 苛性钾 食盐 石灰石 A.A B.B C.C D.D 4.(本题2分)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常温下在pH=1的溶液中:NH、K+、HCO、Cl- B.有SO存在的溶液中:Na+、Mg2+、Ba2+、I- C.某无色溶液中:NH、Ba2+、Fe3+、Br- D.常温下在pH=13的溶液中:Na+、S2-、PO、SO 5.(本题2分)把碎纸片b补充到a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离子方程式(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微粒是S、SO32-、OH- B.该反应可能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2∶1 D.每生成2个S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 6.(本题2分)下列关于Na2O与Na2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A.二者均可由金属Na与O2反应得到,但是反应条件不同 B.二者在常温下均为固体,但颜色不同 C.Na2O与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分别为1:2,1:1 D.Na2O与Na2O2在空气中久置都会发生变质,且最终产物相同 7.(本题2分)在一pH试纸上滴几滴新制的氯水,现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Cl2分子具有漂白性 B.该实验说明HClO分子扩散速度比H+快 C.开始时中心区域HClO浓度比外围大 D.将实验后的pH试纸在酒精灯上微热,试纸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8.(本题2分)1gNO2中含有氧原子a个,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 A.23a B.46a C.46a/3 D.16a 9.(本题2分)设N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LSO2 所含电子数为 3.2NA B.1L1mol•L-1FeCl3,溶液充分反应所得胶体中含Fe(OH)3 胶体粒子数为NA C.12.0gNaHSO4 晶体中含有的离子数为0.3NA D.100g 质量分数为 46%的酒精溶液中含有 4 NA个分子 10.(本题2分)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用玻璃棒蘸取某样品进行焰色反应时观察到黄色火焰 该样品含钠元素 B 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振荡、静置、有气泡产生 证明非金属性Cl>C C 向酸化的KMnO4溶液通入SO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SO2被氧化为SO42- D 将10mL2mol/L的KI溶液与1mL1mol/LFeCl3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颜色变红 KI与FeCl3反应有可逆性 A.A B.B C.C D.D 11.(本题2分)用铁泥(主要成分为Fe2O3、FeO和少量Fe)制备超顺磁性(平均直径25nm)纳米Fe3O4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用热的Na2CO3溶液除去钢铁表面的油污 B.步骤②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Fe=3Fe2+ C.步骤④中,反应完成后剩余的H2O2无需除去 D.步骤⑤中,为了验证得到的固体是超顺磁性的Fe3O4粒子,可将其均匀分散在水中,做丁达尔效应实验 12.(本题2分)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B.在水中的溶解性:NaHCO3<Na2CO3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C.与盐酸反应的速率:NaHCO3<Na2CO3 D.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晶体析出 13.(本题2分)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 ①MgSO4溶液②NaCl溶液③Na2SO4溶液④饱和澄清石灰水⑤Ca(HCO3)2溶液 A.① B.①④ C.①④⑤ D.①②④⑤ 14.(本题2分)现有久置氯水、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新制氯水,可用来鉴别它们的试剂是( ) A.AgNO3溶液 B.酚酞溶液 C.紫色石蕊溶液 D.饱和食盐水 15.(本题2分)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l00 mL 1 mol.L-1 MgCl2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A.50 mL 2 mol.L-1MgCl2溶液 B.100 mL 2 mol.L-1NaCl溶液 C.50 mL 4 mol.L-1AlCl3溶液 D.100 mL 2 mol.L-1KClO4溶液 16.(本题2分)有铁、氧化铁、氧化亚铁的混合物1.82g,加入50mL1mol/L的盐酸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0.112L。向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若将等质量的该混合物在CO中加热并充分反应,冷却后所得固体的质量是( ) A.1.40g B.1.52g C.2.00g D.3.40g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18分) 17.(本题4分)下列物质中:①Cu;②H2SO4;③NaOH;④CaO;⑤K2SO4溶液;⑥CO2;⑦熔融NaCl;⑧酒精;⑨盐酸;⑩CaCO3。 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_______;能够导电的是_______。(只填序号) 18.(本题7分)下面两个方法都可以用来制氯气: ①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根据以上两个反应,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浓盐酸在反应①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__。 A.还原性B.氧化性C.酸性 若有17.4gMnO2参与反应,则被氧化的HCl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3)用双线桥法表示该反应②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 (4)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氯气,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_。 (5)已知反应④:4HCl+O22Cl2+2H2O(g),该反应也能制得氯气,则MnO2、KMnO4、O2三种物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19.(本题7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仪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________(填序号)。 A.容量瓶 B .蒸馏烧瓶 C .分液漏斗 D .量筒 E.蒸发皿 (2)实验室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0.5 mol/L的Na2CO3溶液970 mL,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_______,需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________g Na2CO3·10H2O晶体。 (3)某学生欲用10 mol/L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5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的稀盐酸。则所需要浓盐酸体积______mL,溶液的配制过程中如下(步骤混乱),请写出缺少的关键步骤的具体内容________。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A.用少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B.用量筒量取所需浓盐酸,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500 mL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F.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并贴上标签 (4)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结果偏高的是_____。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水 B .溶解所用烧杯未洗涤 C .颠倒摇匀后补加少量的水 D.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 (5)下图是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该NaCl溶液的过程示意图,其中有错误的是______(填操作序号)。 三、实验题(共50分) 20.(本题10分)图中,A为一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有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实验均为黄色。 (1)写出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B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以上6个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___(填写编号)。 (3)写出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C溶液→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若用所示装置验证D和E的稳定性,则试管乙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将一定量的B投入到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Na+,反应完毕后,溶液中上述离子数目几乎不变的有(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1.(本题10分)过氧化钠常做漂白剂、杀菌剂、消毒剂。过氧化钠保存不当容易吸收空气中CO2而变质。 (1)某课外活动小组欲探究某过氧化钠样品是否已经变质,取少量样品,溶解,加入_______溶液,若充分振荡后有白色沉淀,则证明Na2O2已经变质。 (2)该课外活动小组为了粗略测定过氧化钠的纯度,他们称取a g样品,并设计用如图装置来测定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①将仪器连接好以后,必须进行的第一步是_________。 ②请写出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B装置出来的气体是否需要干燥______ (填“是”或“否”)。 ③D中NaOH溶液的作用________。 ④实验结束时,读取实验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时,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a 直接读取气体体积,不需冷却到室温 b 上下移动量筒,使得E、F中液面高度相同 c 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 ⑤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V mL,则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用a、V表示)。 ⑥实验完成后E到F之间导管内残留水的体积会使测量结果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22.(本题10分)某同学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备纯净的Cl2的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6HCl(浓)+2KMnO4=2KCl+2+5Cl2↑+8H2O,中应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分液漏斗上方回形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装置D中的现象为________时证明E中收集的气体不含水蒸气。 (3)E装置中导管_______(填“x"或“y")应伸至靠近集气瓶底部。 (4)制取氯水时将装置B连接装置G即可(如图),装置G中长玻璃导管连接多孔玻璃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氯水中存在多种微粒,使品红褪色的微粒、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微粒、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微粒分别是____ ( 填字母)。 a .Cl2、H+、Cl- b. HClO、H+ 、Cl- c. HClO、Cl2、HCl (5)有同学认为用装置I可以代替装置F,你认为是否可以?________。若可以,此空不填;若不可以,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 23.(本题10分)如图所示,此装置可用来制取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的颜色变化。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和6 mol·L-1的硫酸,其他试剂任选。填写下列空白: (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药品是__________。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将止水夹a_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 (3)简述生成Fe(OH)2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毕,打开b处止水夹,放入一部分空气,此时B瓶中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 (5)知识拓展,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24.(本题10分)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某课外小组的同学欲测定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实验步骤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证明步骤①滤液中含有Fe2+的方法是取样,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___,该过程的现象为____。 (2)步骤②加入过量H2O2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一系列操作步骤:过滤、________、灼烧、________、称量。 (5)若实验中铁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中含铁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含a的表达式)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答案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溶液的小于1 nm,浊液的大于100 nm,故合理选项是B。 2.C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将蛋白质溶液放在半透膜上静置,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说明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将蛋白质溶液放在半透膜上静置,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蛋白质分子不能,说明蛋白质溶液是胶体,因此Fe(OH)3 胶体和蛋白质溶液都具有丁达尔效应,不能用丁达尔效应鉴别 Fe(OH)3 胶体和蛋白质溶液,故A错误; B.胶体微粒的直径在1 nm ~100 nm之间,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该半透膜的孔径大小不可能为 200 nm,故B错误; C.淀粉溶液属于胶体,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微粒可以透过半透膜,因此该半透膜可用来分离 NaCl 溶液和淀粉溶液,故C正确; D.泥沙和淀粉溶液的微粒都大于该半透膜的孔径,因此该半透膜不能用来分离泥沙和淀粉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答案第17页,总17页 答案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纯碱表示的是Na2CO3,属于盐,不属于碱,A不符合题意; B.盐酸是HCl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酸,B不符合题意; C.选项各种物质符合物质分类,C符合题意; D.干冰表示的是CO2,属于氧化物,不属于酸;石灰石表示的CaCO3,属于盐,不属于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pH=1的溶液中含有大量H+,H+与HCO会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法大量共存,故A不选; B. SO会与Ba2+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选; C. Fe3+呈黄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 D. pH=13的溶液中含有大量OH-可以与Na+、S2-、PO、SO大量共存,故D选。 故答案选:D。 5.C 答案第17页,总17页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S元素的化合价知反应物微粒为S、OH-,生成物微粒为S2-、SO32-和H2O,故A错误; B.反应物微粒为S、OH-,说明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B错误; 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6OH-=2S2-+SO32-+3H2O该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S,其中化合价降低的氧化剂为2S,化合价升高的还原剂为1S,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2∶1,故C正确; D.在反应3S+6OH-=2S2-+SO32-+3H2O中,S的化合价从0价降为-2价,则每生成2个S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4,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金属钠在空气中放置生成氧化钠,在空气中加热或点燃生成过氧化钠,钠与氧气反应的温度不同,产物不同,故A正确; B.氧化钠为白色固体,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则Na2O与Na2O2在常温下均为固体,但颜色不同,故B正确; C.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氧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过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则Na2O与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都为1:1,故C错误; 答案第17页,总17页 答案 D.Na2O与Na2O2在空气中久置都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则Na2O与Na2O2在空气中久置都会发生变质,且最终产物相同,D正确;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A.HClO具有漂白性,Cl2无漂白性,故A错误; B.由实验可知,滴加氯水的区域变白,而周围变红色,说明H+扩散速度比HClO分子快,B错误; C.滴加氯水的区域变白,则中心区域HClO浓度比外围大,C正确; D.次氯酸的漂白性不具有可逆性,故价额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颜色,D错误; 答案选C。 8.A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个中含有2氧原子,n(NO2)=1g/46g/mol=1/46mol,N(O)=1/46mol×2×NAmol-1=1/23×NA=a,则NA=23a,答案为A。 9.D 【解析】 【分析】 答案第17页,总17页 答案 【详解】 A. 气体所处的温度压强条件不知道,不能计算2.24LSO2 所含电子数,A错误; B. 1个胶体粒子中含一定数目的氢氧化铁,按铁元素守恒知:1L1mol•L-1FeCl3,溶液充分反应所得胶体中含Fe(OH)3 胶体粒子数小于NA,B错误; C. 12.0gNaHSO4 晶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其中含有的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总数为0.2NA,C错误;, D. 100g 质量分数为 46%的酒精溶液中含46g乙醇和54g水,乙醇和水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和3mol,共含有 4 NA个分子,D正确; 答案选D。 10.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玻璃中含有钠元素,干扰钠离子的检验,应用铁丝或铂丝,故A错误; B、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可知酸性盐酸大于碳酸,但盐酸为无氧酸,则不能比较Cl、C的非金属性,故B错误; C、向酸化的KMnO4溶液通入S0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如果高锰酸钾溶液使用的是硫酸进行的酸化,则不能确定SO42-是后来生成的还是原溶液中的,故C错误; D、10mL 2mol/L的KI溶液与1 mL 1mol/LFeCl3溶液混合,其中KI过量,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颜色变红,证明溶液中还存在三价铁离子,因此可证明KI与FeCl3反应进行不彻底,有可逆性,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第17页,总17页 答案 11.C 【解析】 【分析】 铁泥(主要成分为Fe2O3、FeO和少量Fe)与稀盐酸反应得到的滤液A溶质为氯化铁、氯化亚铁、过量的稀盐酸,加入铁粉还原铁离子:2Fe3++Fe=3Fe2+,过滤过量的铁,滤液B的溶质为氯化亚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Fe(OH)2浑浊液,向浑浊液中加入双氧水氧化:2Fe(OH)2+H2O2=2FeOOH+2H2O,反应完成后需再加热一段时间除去剩余H2O2,再与氯化亚铁加热搅拌发生反应:2FeOOH+Fe2++2OH-=Fe3O4+2H2O,过滤、洗涤、干燥得产品Fe3O4,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 钢铁表面的油污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Na2CO3是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热的Na2CO3溶液可以让油脂水解,水解是吸热的,温度升高,水解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水解效果越好,故A正确; B. 滤液A溶质为氯化铁、氯化亚铁、过量的稀盐酸,加入铁粉还原铁离子和反应过量的盐酸:2Fe3++Fe=3Fe2+,故B正确; C. 步骤④中,防止其在步骤⑤中继续氧化+2价铁元素,反应完成后需再加热一段时间除去剩余H2O2,故C错误; D. 超顺磁性的Fe3O4粒子平均直径25nm,属于胶体,可以做丁达尔效应实验,故D正确; 答案选C。 12.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答案第17页,总17页 答案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钠在高温条件下不能分解,则热稳定性:NaHCO3<Na2CO3,故A正确; 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能溶于水,但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故B正确; C.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能与盐酸反应,但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快于碳酸钠,故C错误; D.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碳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碳酸氢钠的过饱和溶液,会有NaHCO3晶体析出,故D正确; 故选C。 13.C 【解析】 【分析】 【详解】 钠投入溶液中,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部分盐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①Na投入MgSO4溶液中有H2和Mg(OH)2沉淀,故①正确; ②Na投入NaCl溶液中只有H2生成,无沉淀产生,故②错误; ③Na投入Na2SO4 溶液只有H2生成,无沉淀产生,故③错误; ④Na投入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有H2生成,反应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且反应消耗水,则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Ca(OH)2沉淀析出,故④正确; ⑤Na投入Ca(HCO3)2溶液中有H2生成,同时生成的NaOH和Ca(HCO3)2反应生成CaCO3沉淀,故⑤正确; 综上,①④⑤正确; 答案选C。 14.C 答案第17页,总17页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 A.久置氯水的溶质为HCl,AgNO3溶液与久置氯水、氯化钠溶液、新制氯水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A不合题意; A.酚酞溶液只能鉴别出氢氧化钠溶液,B不合题意; A.紫色石蕊溶液遇久置氯水显红色,遇氯化钠溶液不变色,遇氢氧化钠溶液显蓝色,遇新制氯水先变红后褪色,故可以鉴别题给四种溶液,C符合题意; A.饱和食盐水与题给四种溶液均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D不合题意; 故选C。 15.B 【解析】 【分析】 l00 mL 1 mol.L-1 MgCl2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 【详解】 A.50 mL 2 mol.L-1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 mol.L-1,A不合题意; B.100 mL 2 mol.L-1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B符合题意; C.50 mL 4 mol.L-1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 mol.L-1,C不合题意; D.100 mL 2 mol.L-1KClO4溶液中,不含有Cl-,D不合题意; 故选B。 16.A 答案第17页,总17页 答案 【解析】 【分析】 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盐酸没有剩余,向反应所得溶液加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说明溶液为FeCl2溶液,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得到铁,结合氯元素和铁元素守恒分析解答。 【详解】 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盐酸没有剩余,向反应所得溶液加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为FeCl2溶液,根据氯元素守恒可知:n(FeCl2)=n(HCl)= ×0.05L×1mol/L=0.025mol;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得到铁,根据铁元素守恒可知n(Fe)=n(FeCl2)=0.025mol,质量为0.025mol×56g/mol=1.4g,故选A。 17.②③④⑦⑩ ⑥⑧ ①⑤⑨ ①⑤⑦⑨ 【解析】 【分析】 物质中若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就可以导电;电解质、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结合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分析判断。 【详解】 (1)②H2SO4、③NaOH、④CaO、⑦熔融NaCl、⑩CaCO3都是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序号是②③④⑦⑩; (2)⑥CO2、⑧酒精两种物质都是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自身发生电离而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序号是⑥⑧; (3)①Cu是金属单质,不属于化合物;⑤K2SO4溶液和⑨盐酸是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物质序号是①⑤⑨; (4)①Cu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够导电;⑤K2SO4溶液;⑦熔融NaCl;⑨盐酸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故能够导电的物质序号是①⑤⑦⑨; 答案第17页,总17页 答案 18.MnO2+4H++2Cl-=Mn2++Cl2↑+2H2O AC 14.6g 1:1 KMnO4>MnO2>O2 【解析】 【分析】 【详解】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则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2)MnO2+4HCl(浓)MnCl2+Cl2↑+2H2O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同时还有氯化锰生成,因此浓盐酸在反应①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还原性和酸性,答案选AC。若有17.4gMnO2参与反应,氧化剂二氧化锰的物质的量是17.4g÷87g/mol=0.2mol,失去0.4mol电子,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0.4mol,质量为0.4mol×36.5g/mol=14.6g。 (3)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中Mn元素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得到5个电子,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则用双线桥法表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 (4)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均是此-1价升高到0价,因此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氯气,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之比为1:1。 答案第17页,总17页 答案 (5)反应①中需要加热,反应②中不需要加热,说明氧化性KMnO4>MnO2;反应④中需要加热和催化剂,说明氧化性MnO2>O2,则MnO2、KMnO4、O2三种物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MnO4>MnO2>O2。 19.AC 1000 mL容量瓶 143.0 250 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D ①③⑤ 【解析】 【分析】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相关计算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详解】 (1)因带有活塞或瓶塞的装置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如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等,所以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容量瓶、分液漏斗。答案:A、C; (2) 实验室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0.5mol/L的Na2CO3溶液970mL,因为实验室没有970mL容量瓶,所以应选择1000mL容量瓶,实际配制1000mL溶液,需要Na2CO3•10H2O的质量m=0.5mol/L×286g/mol×1L=143.0g,答案:1000mL容量瓶, 143.0g; (3) 设需要浓盐酸体积为V,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知:V×10mol/L=5mol/L×500mL,解得V=250,需要量取浓盐酸体积为250mL,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操作步骤: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贴签,所以缺少的步骤是定容,具体内容为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故答案为:250mL,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4)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水,对配制溶液的浓度无影响,故A错误; B.溶解所用烧杯未洗涤导致溶质的量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故B错误; C.颠倒摇匀后补加少量的水,导致溶液的体积增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故C错误; D.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第17页,总17页 答案 (5) 实验室配制该NaCl溶液的过程示意图中,图①不能在试管中溶解固体,应放在烧杯中溶解,所以图①错误,图③中的玻璃棒下端靠在刻度线下方,故③错误,图⑤中的读数错误,故答案为:①③⑤。 20. Na2O2 ①②③④ 2Na2O2+2CO2=2Na2CO3+O2 CO2+OH-= NaHCO3 【解析】 【分析】 A为一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有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实验均为黄色,则A为Na,钠在氧气中点燃生成B为Na2O2,H2O反应生成C为NaOH,Na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过量CO2反应生成E为NaHCO3,Na2O2与CO2反应生成D为Na2CO3,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据此分析。 【详解】 (1)A为Na,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为过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2O2; (2)反应①为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反应②为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③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④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⑤为氢氧化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⑥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均无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以上6个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①②③④; (3)B→D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答案第17页,总17页 答案 2CO2=2Na2CO3+O2;C溶液→E氢氧化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OH-=; (4)试管甲中温度高、试管乙中温度低,将碳酸氢钠放在试管低的试管中,如果碳酸氢钠分解了而碳酸钠没有分解,据此可以证明碳酸钠的稳定性大于碳酸氢钠;试管甲连接的是右边的小试管,试管乙连接的是左边的小试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对应的物质稳定性小;故若用所示装置验证D(Na2CO3)和E(NaHCO3)的稳定性,则试管乙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NaHCO3; (5)将一定量的B(Na2O2)投入到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Na+,反应完毕后,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浓度减小,Na+、浓度增大,故溶液中上述离子数目几乎不变的有。 21.CaCl2或BaCl2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aCO3+2HCl=CaCl2+H2O+CO2↑ 否 吸收未反应的CO2气体 a 偏小 【解析】 【分析】 过氧化钠保存不当容易吸收空气中CO2而变质生成碳酸钠,装置A中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二氧化碳气体,经B中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气体,在装置C中二氧化碳气体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经D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经过E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将水排入F中的量筒里,根据量筒中水的体积折算为标况下氧气的体积,从而间接计算出过氧化钠的质量,利用过氧化钠的质量与样品的质量比得到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由此分析。 【详解】 (1)过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最后生成碳酸钠固体,探究一包过氧化钠样品是否已经变质,可以利用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或钙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或碳酸钙白色沉淀证明Na2O2已经变质,取少量样品,溶解,加入CaCl2或B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有白色沉淀,证明Na2O2 答案第17页,总17页 答案 已经变质; (2)①实验探究测定方法是测定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氧气,装置中必须是气密性完好,将仪器连接好以后,必须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A中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水蒸气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定量关系相同,对测定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无影响,所以不需要干燥除去水蒸气; ③D为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的装置,防止多余的二氧化碳进入量气装置,导致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偏大; ④a.直接读取气体体积,不冷却到室温,会使溶液体积增大,读出结果产生误差,故a错误; b.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使装置内压强和外界压强相同,避免读取体积产生误差,故b正确; c.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是正确的读取方法,故c正确; 故答案为a; ⑤根据题意氧气的物质的量n(O2)=,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n(Na2O2)=2 n(O2)=,所以质量分数为=; ⑥实验完成后,E到F之间导管内残留水的体积会使测定氧气体积减小,导致测定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小。 22.MnCl2 维持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中的气体压强相等,使浓盐酸顺利滴下 干燥氯气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不变蓝 y 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其他充分吸收 b 不能 不能阻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装置 【解析】 答案第17页,总17页 答案 【分析】 KMnO4与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锰、Cl2和水,化学方程式为:16HCl(浓)+2KMnO4=2KCl+2MnCl2+5Cl2↑+8H2O,分液漏斗上方回形玻璃管的作用是维持蒸馏烧瓶和分液漏斗中的气体压强相等,浓盐酸顺利滴下,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B中的装置起到缓冲的作用,再经过无水氯化钙的干燥,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水是否吸收干净,E装置用于吸收氯气,根据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F装置用于尾气处理和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装置,由此分析。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化学方程式为:16HCl(浓)+2KMnO4=2KCl+2MnCl2+5Cl2↑+8H2O,分液漏斗上方回形玻璃管的作用是维持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中的气体压强相等,使浓盐酸顺利滴下; (2)装置C中盛有氯化钙,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氯气,无水硫酸铜为白色,遇水形成胆矾,为蓝色,故装置D中白色的无水硫酸铜不变蓝时证明E中收集的气体不含水蒸气; (3)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E装置中导管y应伸至靠近集气瓶底部; (4)氯气易溶于水,装置G中长玻璃导管连接多孔玻璃球的作用是增大氯气与水反应的接触面积,使气体分吸收,氯水中存在 HClO、H+、Cl-、H2O、Cl2、ClO-、OH-,其中使品红褪色的微粒是 HClO,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微粒是酸,即H+,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微粒分别是Cl-,答案选b; (5)装置I不能代替装置F,F装置用于尾气处理和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装置,装置I只能起到尾气吸收和防止倒吸,不能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装置。 23.铁屑 Fe2++2OH-=Fe(OH)2↓ 打开 从B上口收集H2,验纯,H2纯净后关闭止水夹a,将FeSO4溶液压入B中进行反应 4Fe(OH)2+O2+2H2O=4Fe(OH)3 ①②③⑤ 【解析】 【分析】 制取氢氧化亚铁使用的试剂是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溶液,但是一定要注意隔绝氧气的氧化,A 答案第17页,总17页 答案 是产生硫酸亚铁的装置,保证其进入B中,要借助氢气产生的压强,根据实验试剂以及原理来回答分析即可。 【详解】 (1)B中盛一定量的NaOH溶液,则A中必须提供亚铁离子,所以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铁粉,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2OH-=Fe(OH)2↓,故答案为铁屑;Fe2++2OH-=Fe(OH)2↓; (2)为防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则需要利用稀硫酸和铁反应产生的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如果不打开活塞E,会造成安全事故,所以要打开活塞a,使生成的气体进入装置B,一方面能除去A和B装置中的空气,另一方面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故答案为打开; (3)铁和硫酸反应有氢气生成,关闭活塞a,导致A装置中氢气增大使FeSO4溶液被压入B瓶中进行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故答案为从B上口收集H2,验纯,H2纯净后关闭止水夹a,将FeSO4溶液压入B中进行反应; (4)氢氧化亚铁不稳定,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 (5)对比5个实验明显可以发现选项③、⑤加入有机物作隔离层和空气接触少,②中Fe和稀硫酸生成氢气能排出装置中的氧气,所以也能减少与氧气接触,①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滴管伸入放有还原性铁粉的硫酸亚铁溶液中,可以避免试管中部分氧气对氢氧化亚铁的氧化,则能减少与氧气接触;只有④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能够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4Fe(OH)2+O2+2H2O=4Fe(OH)3,导致不能长时间观察到氢氧化亚铁,故答案为①②③⑤。 24.氯水(或双氧水、稀硝酸等合理氧化剂)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血红色 将Fe2+全部氧化为Fe3+ 2Fe2+ +H2O2 +2H+=2Fe3+ +2H2O 洗涤 冷却 0.07a 【解析】 【分析】 由流程图可知,该实验原理为:将药品中的Fe2+形成溶液,将Fe2+氧化为Fe3+,使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再转化为氧化铁,通过测定氧化铁的质量,计算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 答案第17页,总17页 答案 【详解】 (1)Fe3+遇KSCN溶液显红色,该现象用于检验Fe3+存在,可以加入氧化剂将Fe2+氧化为Fe3+检验Fe2+,可以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加入氯水(或双氧水、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溶液变为血红色,发生,说明含有Fe2+,故答案为:氯水(或双氧水、稀硝酸等合理氧化剂);溶液由浅绿色变为血红色; (2)双氧水具有氧化性,酸性条件下能将Fe2+全部氧化为Fe3+,,故答案为:将Fe2+全部氧化为Fe3+; (3)步骤②中反应为双氧水在酸性条件下将Fe2+氧化为Fe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步骤④中一系列操作是由氢氧化铁悬浊液最终转化为氧化铁,需要过滤、洗涤氢氧化铁,然后灼烧生成氧化铁,冷却后称量氧化铁的质量,故答案为:洗涤;冷却; (5)由铁元素守恒可知存在2Fe∼Fe2O3可知,氧化铁的质量为ag,其物质的量为,则,则每片补血剂中含铁元素的质量为,故答案为:0.07a。 答案第17页,总17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