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解析版)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1. 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 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 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 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但是却可以引起环境问题,比如温室效应,A错误;
B、正常雨水的pH值为5.6,pH值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B错误;
C、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但CO2不会,C错误;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D正确;
故选D。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 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 常温常压下,92g 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 常温常压下,22.4 L 氯气与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NO2和CO2均含2个氧原子,故1mol混合气体中无论两者的比例如何,均含2mol氧原子,即2NA个,故A正确;
B、乙烯C2H4)和环丁烷(C4H8)的最简式均为CH2,故28g混合物中含有的CH2的物质的量n==2mol,故含有2mol碳原子,即2NA个,故B正确;
C、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故92g混合物中含有的NO2的物质的量n=
=2mol,而1molNO2中含3mol原子,即2molNO2中含6mol原子,即6NA个,故C正确;
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转移的电子数小于2NA,故D错误;
故选D。
3.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将铜插入稀硝酸中:Cu+4H++2NO3–=Cu2++2NO2↑+H2O
B. 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2Fe2+
C. 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D. 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H2SiO3↓+2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硝酸对应的还原产物为NO,A错误;
B.电荷不守恒,应为:2Fe3++Fe=3Fe2+,B错误;
C.Al2(SO4)3和氨水反应生成(NH4)2SO4和Al(OH)3,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C正确;
D.Na2SiO3为可溶性盐,应拆写成Na+和SiO32-,D错误。
答案选C。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不相对应的是
A. 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 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
C. 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D. 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明矾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Al(OH)3胶体具有较强吸附能力,可用于净水,故A正确;
B.Fe3+具有氧化性,可与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用于蚀刻印刷电路,故B正确;
C.SO2用于漂白纸浆是由于具有漂白性,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与氧化性、还原性无关,故C错误;
D.Zn为活泼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易失去电子,可作原电池的负极,故D正确。
故选C。
5.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醇与水互溶,不能萃取水中的碘,A错误;
B、乙醇和乙酸乙酯互溶,不能直接分液,B错误;
C、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C错误;
D、丁醇与乙醇的沸点相差较大。蒸馏即可实现分离,D正确,
答案选D。
6.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
Q>R
D. 含T的盐溶液一定能与碱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短周期元素R、T、Q、W的位置,可确定T、Q、W为第三周期的元素,R为第二周期元素,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则T为Al元素,故Q为Si元素,W为S元素,R
为N元素。
【详解】A.非金属性N>Si,其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NH3>SiH4,故A正确;
B.非金属性SiQ>R,故C正确;
D.T为Al,偏铝酸钠为含有铝的盐,但偏铝酸钠不与碱溶液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D。
7.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2H2(g)+O2(g) ΔH1=+571.6 kJ·mol-1
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H2O(g)= CO(g)+H2(g) ΔH2=+131.3 kJ·mol-1
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H2O(g)=CO(g)+3H2(g)ΔH3=+206.1 kJ·mol-1
A. 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 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不变
D. 反应CH4(g)=C(s)+2H2(g)的ΔH=-74.8 kJ·mol-1
【答案】C
【解析】
【分析】
A、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H2>0,反应为吸热反应;
C、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热的大小;
D、根据盖斯定律,③-②得目标反应CH4(g)═C(s)+2 H2(g);
【详解】A、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错误;
B、反应的△H2>0,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B错误;
C、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热的大小,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C正确;
D、根据盖斯定律,目标反应CH4(g)═C(s)+2 H2(g)相当于③-②,故△H=△H3-△H2,△H=+206.1kJ·mol-1-(+131.3kJ·mol-1)=+74.8kJ·mol-1,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解题关键: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相关计算,易错点C,注意催化剂不能改变焓变,易错点D,盖斯定律计算时焓变的加减时正负号。
8.已知:
①CO(g)+1/2O2(g)===CO2(g) ΔH=-283.0 kJ·mol-1
②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常状况下,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B. 由①可知,1 mol CO(g)和1/2 mol O2(g)反应生成 1 mol CO2(g),放出283.0 kJ的热量
C. 可用右图表示2CO2(g)===2CO(g)+O2(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关系
D. 分解1 mol H2O(g),其反应热为-241.8 kJ
【答案】B
【解析】
【详解】A.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水的稳定状态为液态,故燃烧热不是241.8 kJ·mol-1,选项A错误;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物质的量,所以CO(g)+1/2O2(g)===CO2(g) ΔH=-283.0 kJ·mol-1的含义为1 mol CO(g)和1/2 mol O2(g)反应生成 1 mol CO2(g),放出283.0 kJ的热量,选项B正确;C.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图像表示的为吸热反应,选项C错误;D.反应物和生成物相反,则反应热的符号改变,所以分解1 mol H2O(g),其反应热为+241.8 kJ,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点睛】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稳定的氧化物指液态水,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为放热反应。否则为吸热反应。
9.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5H2O(l)-Q1kJ,室温下,若将1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时放出Q2kJ,则Q1和Q2的关系
A. Q1>Q2 B. Q1=Q2 C. Q10,1mol胆矾分解生成
1molCuSO4(s)时,CuSO4•5H2O(s) CuSO4(s)+5H2O (l)△H=+Q1 kJ/mol,1mol CuSO4(s)溶解时放热Q2 kJ,可得如下图所示关系,
根据盖斯定律,则有△H=Q1+(-Q2)>0,则Q1>Q2。所以合理选项是A。
10.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 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 B. 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
C. 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 D. 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温度不变平衡也可能发生移动,则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A正确;
B、K值变化,说明反应的温度一定发生了变化,因此平衡一定移动,B正确;
C、平衡移动,温度可能不变,因此K值可能不变,C正确;
D、平衡移动,温度可能不变,因此K值不一定变化,D不正确,
答案选D。
11.mA(g)+nB(g)pC(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像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由图1可知,T1<T2,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 由图2可知,该反应m+n﹤p
C. 图3中,表示反应速率v正>v逆的是点3
D. 图4中,若m+n=p,则a曲线一定使用了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图1,根据先拐先平衡数值大得出T1<T2,从下到上,温度降低,C%
增大,平衡正向移动,降温向放热方向移动即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选项,图2加压,C%增大,加压向正向即体积减小方向移动,因此该反应m+n>p,故B错误;
C选项,图3,曲线表示平衡,点3在相同温度下,B转化率比平衡时转化率小,说明要向平衡方向即正向移动,因此反应速率v正>v逆,故C正确;
D选项,图4,若m+n=p,则a曲线可能使用了催化剂或加压,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C。
【点睛】改变外界条件,生成物或反应物的百分含量没变,一般情况可能为加催化剂或等体积反应加压。
12.反应N2O4(g)⇌2NO2(g) ΔH=+57 kJ·mol-1,在温度为T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C两点的反应速率:v(A)>v(C)
B. 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C. 若容器体积不变,加入N2O4平衡正移,但转化率逐渐减小
D. 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压强变化时NO2的体积分数发生改变,说明压强的变化时通过改变容器的体积实现的,温度相同,C点压强大于A点,则速率v(A)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