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8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第8题 多角度考查物质变化作业
第8题 多角度考查物质变化 题组一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1.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浓硫酸使蔗糖变黑 B.二氧化氮低温冷凝形成无色液体 C.液氨汽化起制冷作用 D.亚硫酸钠除去水中的溶解氧 答案 C A项,浓硫酸使蔗糖变黑是由于浓硫酸的脱水性,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二氧化氮低温冷凝形成无色液体是由于红棕色的NO2转化为无色的N2O4,发生了化学变化;D项,亚硫酸钠除去水中的溶解氧是由于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能被水中的氧气氧化,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淀粉遇I2变蓝 B.海水晒盐 C.石油分馏得到柴油 D.从煤焦油中获得苯、甲苯 答案 A B项,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C项,石油分馏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利用的是不同组分之间沸点不同的性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项,从煤焦油中获得苯、甲苯利用的也是不同组分之间沸点不同的性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3.红茶起源于中国,传统制作工艺如图所示,其中以化学反应为主的是( ) A.萎凋 B.揉捻 C.发酵 D.干燥 答案 C A项,萎凋主要是蒸发部分水分,使茎、叶萎蔫,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项,揉捻是塑形工序,通过揉捻可形成紧结弯曲的外形,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项,发酵过程中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项,干燥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 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 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 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 D.向品红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答案 C A项,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NO被氧化为NO2,发生的是化学变化;B项,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是物理变化,没有颜色变化,加热氯化铵晶体为化学变化,没有颜色变化;C项,木炭吸附NO2气体,颜色变浅,属于物理变化,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品红褪色,属于化学变化;D项,向品红溶液中加入Na2O2为化学变化。 5.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答案 B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6.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熔融态的Al2O3导电、12C转化为14C都属于化学变化 B.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 D.将盛有NO2气体的密封烧瓶放入热水中,气体颜色加深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答案 C A项,熔融态的Al2O3导电的同时,Al3+和O2-分别在阴、阳两极放电,属于化学变化,12C转化为14C不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项,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种类型,错误;C项,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项,2NO2(红棕色) N2O4(无色),此反应的ΔH<0,放入热水中,颜色变化的原因是平衡向左移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7.下列过程中颜色变化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 ) A.银白色的金属铁研磨成铁粉后变成黑色 B.新切割开的金属钠的表面由银白色迅速变成暗灰色 C.红棕色的NO2通过装有水的洗气瓶后得到无色气体 D.浅黄绿色的新制氯水久置后变为无色 答案 A A项中发生的颜色变化是光学现象,铁研磨成铁粉属于物理变化;B项中金属钠被氧化成了Na2O,属于化学变化;C项中NO2通过装有水的洗气瓶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项中新制氯水久置后变为无色,是Cl2+H2O HCl+HClO平衡不断右移及HClO分解的结果,属于化学变化。 8.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因为发生了碘的升华现象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 D.“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答案 B A项,“日照香炉生紫烟”描述的现象中,不存在固气之间的相态变化,与碘的升华无关;B项,“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过程中发生了硫酸铜和铁的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单质铜;C项,相同质量和温度的同种物质,固态的能量比液态的低,所以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相比较,水的能量高;D项,“玉不琢不成器”只是玉石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9.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浩瀚的历史文明中有许多关于化学的记载,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古代文献 记载内容 涉及原理 A 《淮南万毕术》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 B 《鹤林玉露· 一钱斩吏》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不涉及化学变化 C 《天工开物》 “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 纯阴指化合价降低,利用硝酸钾的氧化性 D 《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利用物理方法提取青蒿素 答案 B A项,“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描述的是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的活泼性强于铜;B项,“水滴石穿”过程中包含石灰石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的过程,涉及化学变化;C项,古人以“得”为阴,以“失”为阳,从现代的化学观点来看,硝酸钾和硫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KNO3+3C K2S+N2↑+3CO2↑,硝酸钾是氧化剂,得电子;D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青蒿一把,用2升水浸泡,捣碎后取汁,此过程是用水作溶剂来溶解、提取青蒿素。 10.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形成 B.变化过程中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C.变化时释放或吸收能量 D.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增加了 答案 C 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形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时也能释放或吸收能量,不能说明生成新物质;分子的种类变了,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题组二 常见无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火法炼铜 B.转轮排字 C.粮食酿酒 D.钻木取火 答案 B A项,火法炼铜是指用氧气与硫化亚铜制取铜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项,转轮排字属于物理变化;C项,用粮食酿酒过程实质是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再进行发酵生成乙醇的过程,中间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项,钻木取火是通过动能转化为热能使木材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4NH3+5O2 4NO+6H2O B.2Na2SO3+O2 2Na2SO4 C.2Na2O2+2CO2 2Na2CO3+O2 D.2KI+Cl2 2KCl+I2 答案 D 置换反应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只有选项D符合要求。 3.钛合金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金属,具有广泛用途。下列是提炼金属钛的反应之一:TiO2+2C+ 2Cl2 TiCl4+2CO,其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 A.C B.Ti C.Cl D.O 答案 A 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反应前后碳元素由0价变为+2价,钛、氧元素化合价没变,氯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故选A。 4.生物法净化含硫废气时发生如下反应:CH3COOH+SO42- 2HCO3-+H2S。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CH3COOH是还原剂 B.反应中SO42-被氧化 C.H2S的酸性比H2CO3强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 A 脱硫时硫元素的化合价由+6降低到-2,则硫元素被还原,SO42-为氧化剂,CH3COOH为还原剂,A项正确,B、D两项均错误;若H2S的酸性比H2CO3强,则应生成H2CO3和HS-(或S2-), C项错误。 5.某学生以铁丝和Cl2为原料进行下列三个实验。从分类角度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③反应制得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B.实验②、③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②、③均为放热反应 D.实验①、②所涉及的物质均为电解质 答案 B 实验③制得的胶体为混合物,A选项错误;实验②氯化铁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实验③中发生的水解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选项正确;实验②属于物理变化,该过程中放热,实验③中的反应为吸热反应,C选项错误;实验①所涉及的Fe、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选项错误。 6.如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装置内发生的主要反应中不包括(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 装置内没有单质出现,故不存在置换反应;SO2+CaO CaSO3为化合反应; CaCO3 CaO+CO2↑为分解反应;2CaSO3+O2 2CaSO4为氧化还原反应。 7.氨气遇氯气时,有白烟出现,发生的反应可能有 ①2NH3+3Cl2 6HCl+N2 ②NH3+HCl NH4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化合反应 B.②为置换反应 C.①为氧化还原反应 D.②为复分解反应 答案 C ①为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②为化合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8.下表中有关变化和反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蒸馏;干馏 均为物理变化 B 2FeCl3+Cu 2FeCl2+CuCl2; SiO2+2C Si+2CO↑ 均为置换反应 C Cl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木炭加入品红溶液中,振荡,褪色 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 D 在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在Cu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均为生成沉淀的复分解反应 答案 C 干馏是化学变化,A项错误;2FeCl3+Cu 2FeCl2+CuCl2不是置换反应,B项错误;木炭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是木炭具有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C项正确;在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生成Fe(OH)3胶体,不是沉淀,D项错误。 9.氧化还原反应及盐与酸或碱的复分解反应遵循“强制弱”的规律,个别反应不符合该规律。下列反应中属于个别反应的是( ) A.2Fe3++Cu 2Fe2++Cu2+ B.Cu2++H2S CuS↓+2H+ C.Cl2+2I- 2Cl-+I2 D.Al3++3NH3·H2O Al(OH)3↓+3NH4+ 答案 B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复分解反应中较强酸制取较弱酸、较强碱制取较弱碱。A项,2Fe3++Cu 2Fe2++Cu2+中氧化性为Fe3+>Cu2+,符合“强制弱”的规律;B项,Cu2++H2S CuS↓+2H+中,弱酸制取强酸,为个别反应;C项,Cl2+2I- 2Cl-+I2中氧化性为Cl2>I2,符合“强制弱”的规律;D项,Al3++3NH3·H2O Al(OH)3↓+3NH4+中碱性为NH3·H2O>Al(OH)3,符合“强制弱”的规律。 10.(SCN)2称为拟卤素,将几滴KSCN溶液加入到酸性的含有Fe3+的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将该红色溶液分为两份:①向其中一份溶液中加入适量KMnO4溶液,红色褪去;②向另一份溶液中通入SO2,红色也褪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Fe3+与S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3++3SCN- Fe(SCN)3 B.②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SO2将SCN-还原 C.①中现象说明SCN-与Cl-相似,有还原性 D.SCN-在适当条件下可失去电子被氧化剂氧化为(SCN)2 答案 B Fe3+与SCN-发生配合反应,Fe3++3SCN- Fe(SCN)3,显红色,A项正确;SO2具有强还原性,SCN-中S为-2价,C为+4价,N为-3价,S、N均处于最低价,+4价C氧化性较弱,所以SO2不能还原SCN-,而Fe3+具有强氧化性能被SO2还原,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 2Fe2++ 4H++SO42-,导致溶液褪色,B项错误;KMnO4具有强氧化性,Fe3+中Fe元素处于最高价态,KMnO4不能与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①中溶液褪色的原因是KMnO4与SCN-反应,体现SCN-的还原性,说明SCN-与Cl-相似,有还原性,C项正确;SCN-与Cl-相似,具有还原性,失电子,被氧化为(SCN)2,D项正确。 题组三 离子反应的综合判断 1.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NO2溶于水:3NO2+H2O 2H++2NO3-+NO B.漂白粉溶液呈碱性的原因:ClO-+H2O HClO+OH- C.酸性条件下用H2O2将海带灰中的I-氧化:H2O2+2I-+2H+I2+2H2O D.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4NH3·H2O AlO2-+4NH4++2H2O 答案 D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沉淀不会溶解,其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 Al(OH)3↓+3NH4+。 2.FeCl3溶液是实验室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试剂,下列有关FeCl3溶液的作用或实验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FeCl3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Fe3++3H2O 3H++Fe(OH)3 B.检测FeCl3溶液中的Fe3+用KSCN溶液:Fe3++3SCN- Fe(SCN)3 C.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Fe3++Cu Cu2++Fe2+ D.向Fe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出现红褐色沉淀:Fe3++3OH- Fe(OH)3↓ 答案 B FeCl3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是因为Fe3+的水解,水解反应为可逆反应,A项不合理;检测FeCl3溶液中的Fe3+,应用SCN-,二者发生反应生成Fe(SCN)3,溶液变为红色,B项合理;C中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 Cu2++2Fe2+,C项不合理;NH3·H2O为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D项不合理。 3.能正确解释下列反应原理,并且书写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明矾作净水剂:Al3++3H2O Al(OH)3↓+3H+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O32-+2H+ CO2↑+H2O C.电解MgCl2饱和溶液制取Mg:MgCl2 Mg+Cl2↑ D.用碳酸钠溶液浸泡锅炉水垢:CaSO4+CO32- CaCO3+SO42- 答案 D A项,应生成Al(OH)3胶体,且不能写等号,应写可逆号;B项,小苏打为NaHCO3,在离子方程式中HCO3-不能拆开;C项,电解饱和MgCl2溶液得到氢氧化镁沉淀。 4.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pH=0的溶液中:NH4+、Al3+、OH-、SO42- B.在新制氯水中:Fe2+、Mg2+、NO3-、Cl- C.在加入NH4HCO3产生气体的溶液中:Na+、Ba2+、Cl-、NO3- D.加入Al片能产生H2的溶液:NH4+、Ca2+、HCO3-、NO3- 答案 C A项,pH=0的溶液呈酸性,OH-不能大量存在;B项,新制氯水具有强氧化性,Fe2+会被氧化成Fe3+;C项,加入NH4HCO3产生气体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Na+、Ba2+、Cl-、NO3-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能大量共存;D项,加入Al片能产生H2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NH4+、HCO3-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存在,HCO3-在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大量存在。 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钠粒投入硫酸铜溶液中:2Na+Cu2+ Cu+2Na+ B.在硝酸铝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烧碱溶液:Al3++4OH- AlO2-+2H2O C.向溴化亚铁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2Fe2++Cl2 2Fe3++2Cl- D.磁性氧化铁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Fe3O4+8H+ 2Fe3++Fe2++4H2O 答案 B A项,钠粒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2Na+2H2O+Cu2+ Cu(OH)2↓+2Na++H2↑; C项,向溴化亚铁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氯水能将溴离子和亚铁离子氧化:2Fe2++4Br-+3Cl2 2Fe3++6Cl-+2Br2;D项,磁性氧化铁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亚铁离子被氧化成铁离子:3Fe3O4+ 28H++NO3- 9Fe3++NO↑+14H2O。 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0.1 mol·L-1 KNO3溶液:Mg2+、Fe3+、Cl-、SO42- B.无色透明的溶液:Cu2+、NH4+、NO3-、CO32- C.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K+、Ca2+、Cl-、ClO- D.水电离出的c(H+)=10-12 mol·L-1的溶液:Na+、NH4+、SO42-、NO3- 答案 A B项,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不能含有Cu2+;C项,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呈酸性,H+、Cl-、ClO-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项,水电离出的c(H+)=10-12 mol·L-1的溶液可能呈强酸性也可能呈强碱性,若为强碱性,则NH4+不能大量存在。 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c(OH-)/c(H+)=10-12的溶液中:NH4+、Cu2+、NO3-、SO42- B.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NH4+、K+、Cl-、I- C.0.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Fe3+、K+、Cl-、SO42- D.水电离产生的c(OH-)=10-12 mol·L-1的溶液中:Na+、Al3+、Cl-、NO3- 答案 A B项,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Fe3+,Fe3+能够氧化I-;C项,Fe3+与HCO3-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项,由水电离的c(OH-)=10-12 mol·L-1的溶液可能呈强酸性也可能呈强碱性,碱性溶液中Al3+不能大量存在。 8.某溶液可能含有Na+、NH4+、Ba2+、SO42-、I-、S2-中的几种离子。进行如下检测:①用pH计检测,溶液显弱酸性;②加新制氯水和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 A.Na+ B.Ba2+ C.SO42- D.S2- 答案 A 实验①说明溶液中含有NH4+(水解使溶液显弱酸性);实验②说明溶液中无I-、S2-;再根据电荷守恒可推出该溶液中含有SO42-,则Ba2+不能存在;至于是否含有Na+,需要进一步检验。 9.下列各组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满足相应要求的是( ) 选项 离子或分子 要求 A K+、NO3-、Cl-、HS- c(K+)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