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章末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_2021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章末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章末测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对于可逆反应:2SO2+O22SO3,下列措施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都变化的是( B )‎ 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多充O2‎ 解析:能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只有温度,同时改变温度也可以改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和化学反应速率。‎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B )‎ ‎①溴水中存在化学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③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后颜色加深 ‎④合成氨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 ‎⑤钠与氯化钾共融制备钾:Na(l)+KCl(l)K(g)+NaCl(l)‎ ‎⑥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的颜色加深 A.①④ B.②③‎ C.②⑥ D.②③⑥‎ 解析:①向溴水中加AgNO3溶液,Ag+与Br-结合生成AgBr沉淀,减小了Br-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溴水的浓度减小,溶液颜色变浅,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发生电化学腐蚀,不存在平衡移动问题;③对于反应2NO2N2O4,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2的物质的量减少,故颜色加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④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可提高NH3的产率,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⑤对于反应Na(l)+KCl(l)K(g)+NaCl(l),K挥发,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⑥升高温度使CO(g)+NO2(g)CO2(g)+NO(g)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2的浓度增大,体系的颜色加深,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3.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4NH3(g)+5O2(g)4NO(g)+6H2O(g) ΔH=-905.9 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4 mol NH3和5 mol O2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905.9 kJ 15‎ B.平衡时v正(O2)=v逆(NO)‎ C.平衡后降低压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增大 D.平衡后升高温度,混合气体中NO含量降低 解析:因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所以4 mol NH3和5 mol O2反应平衡时放出热量小于905.9 kJ,A项不正确;平衡时,v正(O2)=v逆(NO),B项不正确;平衡后降低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混)增大,m(混)不变,故M(混)减小,C项不正确;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NO)降低,D项正确。‎ ‎4.现有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反应①②中都存在:ΔS>0‎ B.反应②高温时,可自发进行 C.在通常情况下,①②都能自发进行 D.反应①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解析:反应①②均为液体与气体反应转化为液体的反应,是熵减小的反应,ΔS<0,故A项错误;由ΔG=ΔH-TΔS可知,ΔS<0,ΔH>0时,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故①不能自发进行;ΔS<0,ΔH<0时,低温时,反应可自发进行,故低温时,反应②可自发进行,B、C项错误,D项正确。‎ ‎5.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氢气与氮气能够缓慢反应生成氨,使用合适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B.等质量的锌粉和锌片与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相等 C.用铁片与硫酸制备氢气时,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D.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的ΔH<0,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小 解析:锌粉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大,所以锌粉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反应速率较大,故B错误;浓硫酸能够使铁发生钝化,故C错误;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故D错误。‎ ‎6.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2 s内,用NH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s),此时,水蒸气增加的物质的量为( C )‎ 15‎ A.0.9 mol B.1.07 mol C.1.8 mol D.0.8 mol 解析:由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知,v(H2O)=v(NH3)=×0.3 mol/(L·s)。由v=,得Δc=v·Δt,故n(H2O)=v(H2O)·Δt·V=×0.3 mol/(L·s)×2 s×2 L=1.8 mol,C项正确。‎ ‎7.在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M(g)+N(g),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实验①中,若5 min时测得n(M)=0.050 mol,则0~5 min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1.0×10-2 mol·L-1·min-1‎ B.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0‎ C.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0%‎ D.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b>0.060‎ 解析: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N)=v(M)==1.0×10-3 mol/(L·min),故A错误;‎ ‎     X(g)+Y(g)M(g)+N(g)‎ 起始(mol) 0.1 0.4 0 0‎ 转化(mol) 0.08 0.08 0.08 0.08‎ 平衡(mol) 0.02 0.32 0.08 0.08‎ 15‎ 由于反应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故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故B错误;‎ 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平衡时M为a mol,则 ‎     X(g)+Y(g)M(g)+N(g)‎ 起始(mol) 0.2 0.3 0 0‎ 转化(mol) a a a a 平衡(mol) 0.2-a 0.3-a a a 则K==1,解得a=0.12,实验③中X的转化率=×100%=60%,故C正确;‎ 实验①②若温度相同,X、Y按11反应,二者物质的量相互结合,平衡时生成物物质的量相等,实验②中温度较高,平衡时M的物质的量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④的温度为800 ℃,恒容体系中,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实验④与③为等效平衡,平衡时b=a=0.06 mol,但④的实际温度为900 ℃,相比较800 ℃,平衡逆向移动,则b<0.06,故D错误。‎ ‎8.加热N2O5,依次发生的分解反应为①N2O5(g)N2O3(g)+O2(g),②N2O3(g)N2O(g)+O2(g)。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8 mol N2O5,加热到t ℃,达到平衡状态时,O2为9 mol,N2O3为3.4 mol。则t ℃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B )‎ A.10.7           B.8.5‎ C.9.6 D.10.2‎ 解析:设反应①平衡时生成N2O3和O2的物质的量均为x,则x-3.4 mol+x=9 mol,解得x=6.2 mol,所以平衡时N2O5的物质的量是8 mol-6.2 mol=1.8 mol,因此t ℃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8.5,B项正确。‎ ‎9.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1 mol X和1 mol Y进行反应:2X(g)+Y(g)Z(g) ΔH<0,反应经60 s达到平衡并生成0.3 mol Z,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以Y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0 5 mol·L-1·s-1‎ B.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扩大至20 L,则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 C.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缩小至5 L,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加快,正反应速率减慢 解析:A项,Δc(Z)=0.03 mol·L-1,v(Z)==0.000 5 mol·L-1·s-1,v(Y)=v(Z)=0.000 5 mol·L-1·s-1,A项正确;B项,将容器体积扩大至20‎ 15‎ ‎ L,压强减小,平衡会逆向移动,则Z的平衡浓度小于原来的,B项错误;C项,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不变,C项错误;D项,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D项错误。‎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X(g)+Y(g)Z(g)+W(s)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在容器中加入氩气,反应速率不变 B.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解析:在容器中加入氩气,各反应组分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A项正确;W为固态,加入少量W,反应速率不变,B项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项错误;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和有效碰撞次数,但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D项错误。‎ ‎11.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ΔH<0,下列研究的目的和图示相符的是( C )‎ ‎ 解析: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先达到化学平衡,A错误;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降低,B错误;增加N2,正反应速率迅速增大,此时逆反应速率不变,C正确;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D错误。‎ ‎12.在一定温度下,10 mL 0.40 mol/L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 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C )‎ A.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15‎ v(H2O2)≈3.3×10-2 mol/(L·min)‎ B.6~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O2)<3.3×10-2 mol/(L·min)‎ C.反应至6 min时,c(H2O2)=0.3 mol/L D.反应至6 min时,H2O2分解了50%‎ 解析:由2H2O22H2O+O2↑知,0~6 min,产生V(O2)=22.4 mL,消耗n(H2O2)=2.0×10-3 mol,v(H2O2)=≈3.3×10-2 mol/(L·min),A正确;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平均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故6~10 min平均速率v(H2O2)<3.3×10-2 mol/(L·min),B正确;反应至6 min时,消耗n(H2O2)=2.0×10-3 mol,则剩余H2O2浓度为0.2 mol/L,C错误;反应至6 min,4.0×10-3 mol的H2O2分解了2.0×10-3 mol,分解了50%,D正确。‎ ‎13.已知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A(g)+2B(g)3C(g)+D(s) ΔH<0,右图中曲线b代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的进程。若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是( C )‎ ‎①增大A的浓度 ②缩小容器的容积 ③增大B的浓度 ④升高温度 ⑤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A.①    B.②④   C.②⑤   D.②③‎ 解析:观察图中的曲线a、b,主要看两处:①转折点的先后——转折点对应的横坐标表示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题图中曲线a比曲线b先转折,说明曲线a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比曲线b的大,到达化学平衡所需时间短;②水平线的高低——图中曲线b和曲线a的水平线相重合,说明A的转化率不变。所以曲线b变为曲线a,采取的措施只能是使化学反应速率变大,而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要特别注意D物质呈固态,这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所以加入催化剂或增大压强都只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变大,而化学平衡不移动。‎ ‎14.2SO2(g)+O2(g)2SO3(g)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容积均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g)和O2(g),其起始物质的量及SO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所示。‎ 15‎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B )‎ A.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乙的 B.该温度下,平衡常数为400‎ C.达到化学平衡时,丙中c(SO3)是甲中的2倍 D.达到化学平衡时,甲中O2的转化率大于乙中O2的转化率 解析: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甲、乙的平衡常数相等,A项错误;甲中达到化学平衡时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04 mol·L-1、0.04 mol·L-1、0.16 mol·L-1,则平衡常数K==400,B项正确;丙相对于甲,相当于将两个甲容器压缩一半,假设平衡不移动,则c(SO3)是甲中的2倍,而压缩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SO3)大于甲中的2倍,C项错误;乙相对于甲,增大了SO2的浓度,因此乙中O2的转化率较大,D错误。‎ ‎15.可逆反应A(?)+aB(g)C(g)+D(g)。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若a=1,则A为液体或固体 B.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T2>T1,p2>p1‎ D.其他条件不变,增加B的物质的量,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 解析:由C的百分含量(C%)与压强(p)的关系图,可以确定p2>p1‎ 15‎ ‎,增大压强,C的百分含量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气体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小于气体产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若a=1,则A为液体或固体,A项正确;由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的关系图,可以确定T2>T1,温度升高,C的百分含量降低,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ΔH<0,B、C项正确;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B的物质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只要温度不改变,化学平衡常数K不变,D项错误。‎ ‎16.一定温度下,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物质的量和平衡物质的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物质的量(mol)‎ ‎0.2‎ ‎0.2‎ ‎0‎ 平衡物质的量(mol)‎ ‎0.1‎ ‎0.05‎ ‎0.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反应可表示为2X(g)+3Y(g)2Z(g),其平衡常数为8 000‎ B.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C.若将容器的容积压缩至1 L,则X的体积分数减小,浓度增大 D.若升高温度时,Z的浓度增大,可知温度升高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根据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X、Y分别减少0.1 mol、0.15 mol,Z增加0.1 mol,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10.150.1=232,则化学方程式为2X(g)+3Y(g)2Z(g),平衡常数K===64 000,A项错误;增大压强,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但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平衡常数不变,B项错误;若将容器的容积压缩至1 L,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X的体积分数减小,但浓度增大,C项正确;升高温度时,Z的浓度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升高温度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D项错误。‎ ‎17.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2C(g) ΔH<0,反应过程中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反应达到平衡后,在t1 min、t2 min、t3 min、t4 min分别只改变一种反应条件,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15‎ A.0~2 min内,v(B)=0.1 mol·L-1·min-1‎ B.t1 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C.t3 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此时c(B)不变 D.t4 min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此时c(B)不变 解析:0~2 min内,v(B)应为0.05 mol·L-1·min-1,A项错误;升高温度,v逆增大,B项错误;增大压强(缩小体积),v逆增大,c(B)增大,C项错误;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增大v正、v逆,即v正仍等于v逆,D项正确。‎ ‎18.在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和1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 min后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 mol/L,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D )‎ A.x=1‎ B.2 min内A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min)‎ C.B的转化率为40%‎ D.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解析:==,x=1;v(C)==0.1 mol/(L·min),则v(A)=0.3 mol/(L·min),B的转化率为×100%=40%,ρ=,m不变,恒容条件下ρ始终不变,D项不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6分)‎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9.(10分)向2 L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气体A和b 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xA(g)+yB(g)pC(g)+qD(g)‎ 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C=vA;反应2 min时,A的浓度减少了,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 mol,有a mol D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5‎ ‎(1)反应2 min内,vA= mol/(L·min),vB= mol/(L·min)。‎ ‎(2)化学方程式中,x=2、y=3、p=1、q=6。‎ ‎(3)反应平衡时, D为2a mol,则B的转化率为×100%。‎ ‎(4)如果只升高反应温度,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平衡时D为1.5a mol,则该反应的ΔH<0。(填“>”“<”或“=”)‎ ‎(5)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1 L,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与上述反应比较:‎ ‎①反应速率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将容器容积变为1_L,相当于加压,反应速率增大;‎ ‎②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会减小。‎ 解析:(1)由题意可知:ΔcA=×= mol/L,‎ vA== mol/(L·min),‎ 由ΔnB= mol,vB== mol/(L·min)。‎ ‎(2)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又由于反应容器的体积一定,时间都是2 min,所以速率之比又等于Δn之比,可得:xyq=a=236。‎ 又由于vC=vA,所以有:xypq=2316。‎ ‎(3)平衡时,D为2a mol,根据反应:2A+3BC+6D可知消耗nB=a mol,所以B的转化率为×100%。‎ ‎(4)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根据平衡时D为1.5a mol,原平衡时D为2a mol,可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 ‎(5)将容器的体积由2 L变为1 L,相当于加压,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反应物的转化率会减小。‎ ‎20.(12分)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原理为:‎ 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②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可知,对于该反应,温度越高,其平衡常数的值越小。‎ ‎(2)某温度下,若把10 mol N2与30 mol H2置于体积为10‎ 15‎ ‎ L的密闭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的体积分数为20%,则该温度下反应的K=(可用分数表示)。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b、d(填字母)。‎ a.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正(N2)=2v逆(NH3) d.混合气体中c(NH3)不变 ‎(3)对于合成氨反应而言,下列有关图像一定正确的是a、c(选填序号)。‎ ‎(4)相同温度下,有恒容密闭容器A和恒压密闭容器B,两容器中均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此时两容器的体积相等。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中NH3的体积分数为a,放出热量Q1 kJ;B中NH3的体积分数为b,放出热量Q2 kJ。则:‎ a”“=”或“<”,下同),Q1a,放出热量Q2>Q1,但N2+3H22NH3为可逆反应,给出的1 mol N2和3 mol H2不能完全转化,故Q2、Q1都小于92.4。‎ ‎21.(14分)根据下表所示化学反应与数据关系:‎ 请回答:‎ ‎(1)反应①是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写出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3的表达式 。‎ ‎(3)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用K1、K2表示)。‎ ‎(4)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C、E(填写字母序号)。‎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B.扩大反应容器的容积 15‎ C.升高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E.设法减小平衡体系中的CO浓度 ‎(5)若反应③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可见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t2、t8时都改变了一种条件,试判断改变的是什么条件:t2时升高温度或增大CO2的浓度(增大H2的浓度);t8时使用催化剂或加压(减小容器的容积)。‎ ‎②若t4时降压,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答案:‎ 解析:(1)由表可知,温度升高,反应①的K1增大,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2)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3=。‎ ‎(3)K3=,K1=,K2=,故K3=。‎ ‎(4)反应①为吸热反应,其逆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而反应③是反应①的逆反应与反应②的和,故反应③是放热反应,且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故只有C、E可使平衡逆向移动。‎ ‎(5)①由图可知,t2时改变的条件使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逆向移动,故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或增大CO2的浓度(增大H2的浓度);t8时改变的条件使反应速率加快且平衡不移动,故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或加压(减小容器的容积)。‎ ‎②若t4‎ 15‎ 时降压,则反应速率减小,曲线在原来平衡曲线的下方,平衡不移动,故该曲线为水平直线,且纵坐标为t6时的v(逆)。‎ ‎22.(10分)设反应①Fe(s)+CO2(g)FeO(s)+CO(g)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②Fe(s)+H2O(g)FeO(s)+H2(g)的平衡常数为K2。测得在不同温度下,K1、K2的值如下:‎ 温度/℃‎ K1‎ K2‎ ‎500‎ ‎1.00‎ ‎3.15‎ ‎700‎ ‎1.47‎ ‎2.26‎ ‎900‎ ‎2.40‎ ‎1.60‎ ‎(1)若500 ℃时进行反应①,CO2的起始浓度为2 mol/L,CO2的转化率为50%。‎ ‎(2)900 ℃时进行反应③H2(g)+CO2(g)H2O(g)+CO(g),其平衡常数K3=1.50。‎ ‎(3)反应②的焓变ΔH<(填“>”“<”或“=”)0。‎ ‎(4)700 ℃时反应②达到化学平衡,要使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可采取的措施有B。‎ A.缩小容器容积      B.加入更多的水蒸气 C.升高温度至900 ℃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5)下列图像符合反应①的是A。‎ 解析:(1)设平衡过程中CO2转化浓度为x,则平衡时CO2、CO的浓度分别为2.0 mol/L-x,x,根据500 ℃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1,解得x=1.0 mol/L,故CO2转化率为×100%=50%。(2)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3==。代入900 ℃时K1、K2的数值,K3==1.50。(3)升高温度时,反应②的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可以判断反应②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4)反应②的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缩小容器容积,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A错误;加入更多的水蒸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确;该反应的ΔH<0,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错误;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D错误。(5)图像A中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图像B中升高温度,CO的含量减小,图像C中T1先达到化学平衡,则T1>T2‎ 15‎ ‎,升高温度,CO的含量减小。而反应①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含量增大。‎ 1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