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1.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酒精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变性,酒精纯度越高杀菌消毒效果越好 B. 在烟花中加入某些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C. 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呈弱碱性,可以舒缓胃酸分泌过多时的不适感 D. 在葡萄酒中添加微量二氧化硫作抗氧化剂,使酒保持良好品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医用酒精的浓度为75%,并不是越大越好,浓度过大的酒精能够使细菌表明的蛋白质凝固,形成一层硬膜,这层硬膜阻止酒精分子进一步渗入细菌内部,反而保护了细菌,选项A说法错误;‎ B.某些金属元素在灼烧时会产生特殊的颜色,所以在烟花中加入某些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选项B说法正确;‎ C.碳酸氢钠溶液呈弱碱性,能与胃酸反应, 可以舒缓胃酸分泌过多时的不适感,选项C说法正确;‎ 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在葡萄酒中添加微量二氧化硫作抗氧化剂,使酒保持良好品质,选项D说法正确。‎ 答案选A。‎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液氨常用于制冷剂 B.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 C. Na2O2可用于潜水艇中的供氧剂 D. 常温下,浓硝酸能与Fe剧烈反应放出N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液氨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氨可用作制冷剂,A项正确;‎ B.“‎84”‎消毒液可用于消毒和漂白,主要成分为NaClO,B项正确;‎ C. Na2O2能消耗CO2,同时生成O2,所以可用作潜水艇的供氧剂,C项正确;‎ D. 常温下,浓硝酸与Fe发生钝化,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D项错误;‎ 答案选D。‎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O2和CO的体积一定相同 B. 等质量的NO2和N2O4相比,前者原子数小 C. ‎1L0.1mol/LNaHCO3溶液中含有氧原子数0.3NA D. 常温常压下,0.2 molCO2 的体积大于‎4.48L ‎【答案】D ‎【解析】A、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O2和CO的体积不一定相同,与状态有关,故A错误;B、等质量的NO2和N2O4相比,两者原子数相同,故B错误;C、‎1L0.1mol/LNaHCO3溶液中,溶剂水中也含有O原子,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0.2 molCO2 的体积为‎4.48L,升高温度,气体体积膨胀,常温常压下,0.2 molCO2 的体积大于‎4.48L,故D正确;故选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李白有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描写“碘升华”‎ B.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试验”‎ C. 电子工业中常用覆铜板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制印刷线路板,其离子方程式为Cu+Fe3+=Cu2++Fe2+‎ D. 常温下,可用铁罐运输浓硫酸,用钢瓶运输液氯,是因为均不会发生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日照香炉生紫烟”指水气光照后产生的光学现象,不存在碘的升华,故A错误;‎ B. 鉴别KNO3和Na2SO4可利用焰色反应,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为紫色,故B正确;‎ C. 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题中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故C错误;‎ D. 浓硫酸能使铁的表面钝化,因此不能进一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液氯常温下不和铁反应,所以液氯可以用钢瓶储存,故D错误;‎ 故选B。‎ ‎5.下列反应能量变化与右图一致的是( )‎ A.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B. 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C. 铝与氧化铁的铝热反应 D. 电解水制H2和O2‎ ‎【答案】D ‎【解析】由图象可知,反应物能量低,生成物能量高,所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错误;B、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则B错误;C、铝热反应也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是分解反应,是吸热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反应SiO2+4HF=SiF4↑+2H2O,可知SiO2是碱性氧化物 B. 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见光易分解 C. 由反应CuSO4+H2S=CuS↓+H2SO4,可知酸性H2S>H2SO4‎ D. 由常温下金属铝可溶于NaOH溶液,可知金属镁也能溶于NaOH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可以发生,是因为反应生成了SiF4气体,有利于上述反应平衡正向移动从而能够发生,但是SiO2与H2SO4等酸不反应,而可以与强碱反应如SiO2+2NaOH=Na2SiO3+H2O,所以应为酸性氧化物, A错误;‎ B. 浓硝酸是无色溶液,光照下显黄色是因为浓硝酸见光分解生成的二氧化氮溶解在其中,B正确;‎ C. 能够发生,是因为生成了难溶物CuS,实际上H2SO4的酸性大于H2S的酸性,C 错误;‎ D. 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 =2NaAlO2+3H2↑,而镁常温下不与NaOH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B。‎ ‎7.物质间纷繁复杂的转化关系是化学的魅力所在,下列选项中物质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SiSiO2Si B. NO2HNO3NO2‎ C. FeFeCl3Fe D. SSO2S ‎【答案】C ‎【解析】‎ ‎【详解】A.Si+O2SiO2;SiO2+2CSi+2CO,选项物质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故A正确;‎ B.3NO2+H2O═2HNO3+N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选项物质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故B正确;‎ C.2Fe+3Cl22FeCl3,Cu+2FeCl3═2FeCl2+CuCl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在铜的前面,铜不能与亚铁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FeCl3Fe的转化无法一步实现,故C错误;‎ D.S+O2SO2,SO2+2H2S═3S↓+2H2O,选选项物质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故D正确;‎ 答案选C。‎ ‎8.有NaCl、FeCl2、FeCl3、MgCl2、AlCl3五种溶液,用一种试剂就可把它们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 A. 盐酸 B. 烧碱溶液 C. 氨水 D. KSCN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盐酸与NaCl、FeCl2、FeCl3、MgCl2、AlCl3五种溶液都不反应,不能鉴别它们,A不合题意;‎ B.烧碱溶液分别滴入NaCl、FeCl2、FeCl3、MgCl2、AlCl3五种溶液中,产生的现象依次为:无现象;先生成白色沉淀,沉淀继而转化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红褐色沉淀;白色沉淀;起初生成白色沉淀,NaOH过量时沉淀溶解得无色溶液,五种溶液中的现象都不相同,可以鉴别,B符合题意;‎ C.氨水分别滴入NaCl、FeCl2、FeCl3、MgCl2、AlCl3五种溶液中,现象依次为:无现象;白色沉淀,沉淀继而转化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红褐色沉淀;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其中有两份溶液的现象相同,不能将它们鉴别开来,C不合题意;‎ D.KSCN溶液只能与FeCl3溶液反应,其它溶液中都无现象,D不合题意;‎ 故选B。‎ ‎9.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用醋酸除去水垢: 2H+ +CaCO3=Ca2++CO2↑+H2O B. 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Ba2++OH-+H++SO42-==BaSO4↓+H2O C.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 SO2+OH-=HSO3-‎ D. 将铜插入稀硝酸中: 3Cu+8H++2NO3-==3Cu2++2NO↑ +4H2O ‎【答案】D ‎【解析】分析:A.醋酸为弱电解质,应保留化学式; B.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且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的计量数都是2;C.二氧化硫少量反应生成亚硫酸钠;D.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 详解:A、用醋酸除去水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CH3COOH +CaCO3=Ca2++2CH3COO-+CO2↑+H2O,故A错误;‎ B.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且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的计量数都是2,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故C错误;‎ C.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的离子反应为 SO2+2OH-=SO32-,故C错误;‎ D.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 +4H2O,故D正确;‎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10.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丁醇的转化率 B. 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C. 导气管a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 D. 制乙酸丁酯的反应温度超过‎100℃‎不能用水浴加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加乙酸的量,可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从而提高丁醇的转化率,故A正确;‎ B.提纯乙酸丁酯需使用碳酸钠溶液,吸收未反应的乙酸,溶解丁醇,降低乙酸丁酯的溶解度,如果用氢氧化钠,会使乙酸丁酯水解,故B错误;‎ C.乙酸和丁醇易挥发,当有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时,为了避免反应物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可通过在发生装置安装长玻璃管或冷凝管等实现,故C正确;‎ D.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的反应温度为115~‎125℃‎,而水浴加热适合温度低于‎100℃‎的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B。‎ ‎11.某澄清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且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忽略水的电离:、、、、、,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加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一定存在的离子有( )‎ A. 、 B. 、 ‎ C. 、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加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或,则溶液中至少存在、中的一种离子,结合离子共存可知,一定不存在; 由于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结合溶液电中性可知,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和只能存在一种, 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和只能存在一种, ‎ 故选:C。‎ ‎12.管道工人曾经用浓氨水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发生反应:8NH3+3Cl2=6NH4Cl+N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NH3的电子式为 B. 每转移3NA电子时,消耗Cl2的体积为‎33.6L C. 该检验过程有共价键、离子键的断裂与生成 D. 用该方法检验管道泄漏处会产生白烟 ‎【答案】D ‎【解析】‎ ‎【详解】A. NH3分子中氮原子与氢原子形成单键,氮原子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则电子式为,A错误;‎ B.根据反应方程可知,每消耗3molCl2转移电子数为6NA,则转移3NA电子时,消耗Cl2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33.6L,未标注标准状况,B错误;‎ C.该反应中存在氯氯共价键的断裂,铵根离子与氯离子离子键、氮氮共价键的形成,但不存在离子键的断裂,C错误;‎ D.若氯气管道泄漏,浓氨水挥发出氨气与氯气生成氯化铵,观察到白烟生成,D正确;‎ 答案选D。‎ ‎13.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g)+2B(g)C(g)+D(g)己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v(C)与v(D)的比值 ‎⑦混合气体的总质量    ⑧混合气体的总体积  ⑨C、D的分子数之比为1 : 1‎ A. 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⑤⑧⑨ ‎ C. ①②③④⑤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压强为变量,当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时,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①正确;‎ ‎②该反应前后都是气体,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则密度为定值,不能根据混合气体的密度判断平衡状态,故②错误;‎ ‎③B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③正确;‎ ‎④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变量,当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时,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④正确;‎ ‎⑤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总物质的量为变量,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变量,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达到平衡状态,故⑤‎ 正确;‎ ‎⑥v(C)与v(D)的比值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则无法判断平衡状态,故⑥错误;‎ ‎⑦反应前后都是气体,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不变,不能根据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判断平衡状态,故⑦错误;‎ ‎⑧容器容积不变,则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为定值,不能根据混合气体总体积判断平衡状态,故⑧错误;‎ ‎⑨C、D的分子数之比为1:1,无法判断各组分的浓度是否发生变化,则无法判断平衡状态,故⑨错误;‎ 故选A。‎ ‎14.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理论上得到的氯代产物(不含HCl)最多有几种( )‎ A. 8 B. ‎6 ‎C. 5 D. 9‎ ‎【答案】D ‎【解析】‎ ‎【详解】乙烷的分子式为C2H6,若分子上的所有的H原子依次被氯原子取代,则可得一氯代物、二氯代物、三氯代物、四氯代物、五氯代物、六氯代物,考虑同分异构现象,其中二氯代物、三氯代物、四氯代物各有2种同分异构体,所以最多共有9种氯代物,故答案D。‎ ‎15.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从某地颗粒采集器中获得雾霾颗粒样品,然后用蒸馏水浸取。在探究雾霾颗粒可溶性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向浸取液中滴入硝酸酸化后,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雾霾中一定含有Cl-‎ B. 向浸取液中滴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雾霾中一定含 C. 向浸取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滴入新制氯水后,溶液变为红色,说明雾霾中Fe2+‎ D. 向浸取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微热,试管口附近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雾霾中一定含有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浸取液中滴入硝酸酸化后排除了CO的干扰,再加入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雾霾中一定含有Cl−,故A正确;‎ B.亚硫酸盐可能被硝酸氧化生成硫酸盐,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或BaCl2溶液与硝酸银可以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确定原溶液中含有离子,正确检验为:向浸取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无现象,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一定含有,故B错误;‎ C.向浸取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存在三价铁离子,滴入新制氯水后,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能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的离子,只能是亚铁离子,故C正确;‎ D.一种未知溶液滴加NaOH溶液,加热后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气体为氨气,故原溶液中存在铵根,故D正确;‎ 故选:B。‎ ‎16.X、Y、Z、M、N代表五种金属,有以下化学反应:①水溶液中:X+Y2+=X2++Y;②Z+2H2O(冷)=Z(OH)2+H2↑;③Y可以溶于稀H2SO4中,M不被稀H2SO4氧化;④M、N为电极与稀硫酸构成原电池,电子从M极流出。则这五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A. M<N<Y<X<Z B. N<M<X<Y<Z C. N<M<Y<X<Z D. X<Z<N<M<Y ‎【答案】C ‎【解析】‎ ‎【分析】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在原电池中,一般来说,较活泼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金属作正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详解】①水溶液中X+Y2+=X2++Y,说明活动性X>Y;‎ ‎②Z+2H2O(冷水) = Z(OH)2+H2↑,能与冷水反应生成氢气说明Z金属性活动性特别强,应该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比较前面的位置;‎ ‎③Y可以溶于稀硫酸中,M不被稀硫酸氧化,说明活动性Y>M;‎ ‎④M、N为电极与稀硫酸构成原电池,电子从M极流出,则M是负极、N是正极,活动性M>N;‎ 通过以上分析知,这五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N<M<Y<X<Z,答案选C。‎ ‎17.下列实验的前后,铜的质量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 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立即插入乙醇 B. 铜片放入酸化的硝酸钠溶液 C. 铜和铁的混合物放入稀盐酸 D. 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放电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铜丝在空气中灼烧会转变成氧化铜,灼热的氧化铜插入乙醇中会被乙醇重新还原成铜单质,铜的质量保持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酸化的硝酸钠等同于存在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铜反应使其溶解,铜的质量减小,故B符合题意;‎ C.铜不与盐酸发生反应,铜和铁的混合物放入盐酸中,铜的质量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不发生反应,质量保持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某溶液中只含有Na+、、和Al3+,已知前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4,则Al3+与的个数比为( )‎ A. 2:1 B. 1:‎3 ‎C. 3:1 D. 2:3‎ ‎【答案】A ‎【解析】‎ ‎【详解】溶液中只含有Na+、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Al3+,已知前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4,按电解质溶液电荷守恒知,Na+、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Al3+这四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4:2,则Al3+与硝酸根离子的个数比为2:1;‎ 答案选A。‎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l2和SO2的漂白原理不同,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B. FeCl2和Fe(OH)3都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取 C.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颜色为紫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含Na+‎ D. 常温下,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大量的CO2气体,结果有晶体析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由于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当Cl2和SO2以等体积混合使用时,两者的漂白作用消失,故A错误;‎ B项,根据反应:Fe+2FeCl3=3FeCl2、4Fe(OH)2+ 2H2O+O2=4Fe(OH)3,可知FeCl2和Fe(OH)3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取,故B错误;‎ C项,由于蓝色钴玻璃能滤去黄光,所以原溶液中可能含有Na+,故C错误;‎ D项,因为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导致NaHCO3质量增多,H2O质量减少,且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溶解度小,所以有NaHCO3晶体析出,故D正确。‎ 答案选D。‎ ‎20.二氯化二硫(S2Cl2)是广泛用于橡胶工业的硫化剂,其分子结构与双氧水分子相似。常温下,S2Cl2是一种橙黄色液体,遇水可发生反应,并产生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S2Br2与S2Cl2结构相似,沸点S2Br2 > S2Cl2‎ B. S2Cl2的结构式为Cl—S—S—Cl C S2Cl2中S显—1价 D. 2S2Cl2+2H2O=SO2↑+3S↓+4H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S2Br2与S2Cl2结构相似,S2Br2 相以分子质量较大,所以沸点S2Br2 > S2Cl2,A正确;‎ B. 由题中信息分子结构与双氧水分子相似,双氧水的结构式为H-O-O-H,所以S2Cl2的结构式为Cl-S-S-Cl,B正确;‎ C. 氯和硫都是第3周期元素,氯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S2Cl2中Cl显-1价,S显+1价,C错误;‎ D. 由题中信息S2Cl2遇水可发生反应,并产生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可知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硫,所以S2Cl2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2Cl2+2H2O=SO2↑+3S↓+4HCl,D正确;故选C。‎ ‎21.用石油裂化和裂解过程得到的乙烯、丙烯来合成丙烯酸乙酯的路线如下:‎ ‎ (CH2=CHCOOCH2CH3)‎ 根据以上材料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由CH2=CH2制得有机物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丙烯(CH3CH=CH2)中含有的碳碳双键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与B合成丙烯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 ‎(4)由石油裂解产物乙烯合成聚乙烯塑料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H2=CH2+H2OCH3CH2OH (2). 加成反应 (3). Br2的CCl4溶液(或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 (4). CH2=CHCOOH+CH3CH2OHCH2=CHCOOCH2CH3+H2O (5).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6). nCH2=CH2‎ ‎【解析】‎ ‎【分析】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A为CH3CH2OH,乙醇和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B为CH2=CHCOOH,丙烯酸乙酯结构简式为:CH2=CHCOOCH2CH3,据此解答。‎ ‎【详解】(1)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故答案为:CH2=CH2+H2OCH3CH2OH;加成反应; ‎ ‎(2)碳碳双键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者溴水或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现象:溴水褪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答案为:Br2的CCl4溶液(或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 ‎ ‎(3)A与B发生酯化(取代)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化学方程式为:CH2=CHCOOH+CH3CH2OHCH2=CHCOOCH2CH3+H2O,故答案为:CH2=CHCOOH+CH3CH2OHCH2=CHCOOCH2CH3+H2O;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4)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方程式为:nCH2=CH2‎ ‎,故答案为:nCH2=CH2。‎ ‎22.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1)已知X、Y、Z、M、G、Q是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Z、Q的单质在常温下均呈气态;Y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M与X同族;Z、G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①Y、Z、M、G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用电子式表示M2Z的形成过程_______。‎ ‎③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水化物是_____(写化学式)。‎ ‎④GQ3溶液与过量的MZX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⑤常温下,不能与G的单质发生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a.CuSO4溶液b.NaOH溶液c.Na2CO3固体d.氧化铁e.浓硝酸 ‎(2)最近,德国科学家实现了铷原子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将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带来重大突破。已知铷是37号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85。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 ‎②关于铷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与水反应比钠更剧烈 b.Rb2O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c.Rb2O2与水能剧烈反应并释放出O2‎ d.单质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e.RbOH的碱性比同浓度的NaOH弱 ‎(3)为验证第ⅦA族部分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棉花中浸有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 验证溴与碘的非金属性强弱:通入少量氯气,充分反应后,将A中液体滴入试管内,取下试管,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该实验必须控制氯气的加入量,否则得不出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Na˃Al˃C˃O (2). (3). HClO4 (4). AlCl3+4NaOH=3NaCl+NaAlO2+2H2O (5). cd (6). 第五周期第IA族 (7). de (8). Cl2+2OH-=H2O+Cl-+ClO- (9). 出现分层,上层几乎呈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10). 过量的Cl2也会氧化I-生成I2‎ ‎【解析】‎ 分析】(1)X、Y、Z、M、G、Q是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G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则Z为O元素,G为Al元素;Y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其原子序数小于O,只能处于第二周期,最外层电子数应为4,则Y为C元素;X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则X为H元素;M与X同族且原子序数大于O,则M为Na元素;Q单质常温下为气态,原子序数大于Al,则Q为Cl元素,据此解答;‎ ‎(2)主族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等于周期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同主族元素自上向下金属性增强,结合Na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解答;‎ ‎(3)由装置可知,分液漏斗A中氯气与NaBr反应生成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试管中发生溴与KI的反应生成碘,应防止氯气与KI反应,由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可比较非金属性,棉花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尾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由分析可知,X、Y、Z、M、G、Q分别为H、C、O、Na、Al、Cl六种元素。‎ ‎①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所以Y、Z、M、G即C、O、Na、Al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Al˃C˃O,答案:Na˃Al˃C˃O;‎ ‎②M2Z为Na2O,属于离子化合物,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变成钠离子,氧原子得到两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变成氧离子,钠离子和氧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构成氧化钠,该过程用电子式可表示为,答案:;‎ ‎③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上述元素中非金属性越强的是Cl元素,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水化物是HClO4,答案:HClO4;‎ ‎④GQ3与MZX分别为AlCl3与NaOH,AlCl3溶液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氢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l3+4NaOH=3NaCl+NaAlO2+2H2‎ O,答案:AlCl3+4NaOH=3NaCl+NaAlO2+2H2O;‎ ‎⑤G单质为金属Al,常温下Al与a.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与b.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与e.浓硝酸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发生钝化现象,与c.Na2CO3固体d.氧化铁在常温下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答案:cd;‎ ‎(2)①铷是37号元素,原子核外含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所以铷位于第五周期第IA族,答案:第五周期第IA族;‎ ‎②a.铷排在钠的下方,活泼性强于钠,铷与水反应比钠更剧烈,a正确;‎ b.依据Na2O性质可知,Rb2O为碱性氧化物,在空气中易吸收水生成RbOH,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铷,b正确;‎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则Rb2O2与水能剧烈反应并释放出O2,c正确;‎ d.铷金属性强于钠,所以单质铷具有很强的还原性,d错误;‎ e.铷金属性强于钠,所以RbOH的碱性比同浓度的NaOH强,e错误,答案:de;‎ ‎(3)①氯气有毒,棉花中浸有的NaOH溶液用于吸收多余的氯气,避免污染空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H2O+Cl-+ClO-,答案:Cl2+2OH-=H2O+Cl-+ClO-;‎ ‎②为验证溴与碘的非金属性强弱,通入少量氯气,充分反应后,将A中液体滴入试管中,取下试管,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溶液分层,上层几乎呈无色,下层液体为紫红色,该实验必须控制通入氯气的量,否则得不出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理由是过量的Cl2也会氧化I-生成I2,答案:出现分层,上层几乎呈无色,下层呈紫红色;过量的Cl2也会氧化I-生成I2。‎ ‎23.利用如图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含氮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图中甲~辛均含氮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给出的图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可以一步实现的是__________。‎ A.甲→丁B.乙→丁C.丁→戊D.戊→丙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丙和丁在一定条件下都能生成戊,属于酸性氧化物 B.“甲→乙→丙→丁→戊”就是工业制戊的转化过程 C.己和辛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与固体NaOH作用生成乙,其生成乙的原理相同 D.如果庚和辛为同种物质,则可由乙和戊反应制得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将丙直接转化为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已知铁与过量戊的溶液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戊→丙+丁+庚+H2O(方程式未配平)。若产物中丙和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铁与戊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若检验庚中铁元素的价态,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若要将乙→甲。从原理上分析,下列试剂可行的是_______。‎ A.O2B.NaC.NH4ClD.NO2‎ ‎【答案】(1). CD (2). BD (3). 3H2O2+2NO=2HNO3+2H2O (4). 1:5 (5). KSCN溶液 (6). Fe3++3SCN-=Fe(SCN)3 (7). AD ‎【解析】‎ ‎【分析】根据N元素的化合价及物质所属类别可推知甲是N2、乙是NH3、丙是NO、丁是NO2、戊是HNO3、己是NH3·H2O、庚为硝酸盐、辛为铵盐,然后利用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1)A.发生反应:N2+O2 2NO,不能产生NO2,A错误;‎ B. 4NH3+5O24NO+6H2O,不能产生NO2,B错误;‎ C. 3NO2+H2O=2HNO3+NO,C正确;‎ D. 3Cu+8HNO3=2Cu(NO3)2+2NO↑+4H2O,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D;‎ ‎(2)A. NO、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4价,氮元素的含氧酸为HNO2、HNO3,它们中N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5价,所以NO、NO2都不是酸性氧化物,A错误;‎ B.在工业上是利用氨的催化氧化方法制取硝酸,发生的反应为:N2+3H2 2NH3,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可见在反应过程中实现了甲→乙→丙→丁→戊的转化,B正确;‎ C. 铵盐和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是复分解反应,而浓氨水与固体氢氧化钠的混合制氨气,其原理为:NH3·H2O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NH4++OH-,当向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时,c(O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NH3·H2O浓度增大,NH3·H2‎ O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氨气、同时NaOH溶解放热也促进了NH3·H2O的分解、温度升高又降低了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因此二者制取氨气的原理不同,C错误;‎ D. 庚为硝酸盐,辛为铵盐,若二者为同一种物质,则该物质是NH4NO3,可以通过反应NH3+ HNO3=NH4NO3得到,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D;‎ ‎(3)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将丙直接转化为戊,则NO为还原剂,氧化产物为硝酸,双氧水为氧化剂,还原产物为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铁与过量戊即硝酸的溶液反应,若产物中丙即NO和丁即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结合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10HNO3=2Fe(NO3)3+NO↑+3NO2↑+5H2O,根据方程式可知Fe与HNO3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5;反应产生的Fe3+,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向待检验的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看到溶液变为血红色,就证明含有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 ‎(5)若要将乙→甲,则氨气中氮元素从-3价升高到0价,属于氧化反应,‎ A. O2 可作氧化剂,A正确;‎ B. Na不可作氧化剂,B把正确;‎ C.NH4Cl不可作氧化剂,C不正确;‎ D. NO2可作氧化剂,D正确;‎ 合理的答案为AD。‎ ‎24.综合利用海水可以制备食盐、纯碱、金属镁等钩质,其流程示意图如下:‎ ‎(1)在上述反应①~⑤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______。‎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2)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粗盐中含有Na2SO4、MgCl2、CaCl2‎ 等可溶性杂质,为制得纯净的NaCl晶体,操作如下:‎ ‎①溶解;‎ ‎②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OH溶液、_____________;‎ ‎③过滤;‎ ‎④______________;‎ ‎⑤蒸发结晶。‎ 其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X溶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Na+和________________。‎ ‎(5)检验纯碱样品中是否含NaCl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 D (2). Mg(OH)2+2H+=Mg2++2H2O (3). Na2CO3溶液 (4). 在滤液中加适量盐酸调节溶液pH至7 (5). 使溶液中SO42-转化为沉淀而除去 (6). NH4+ (7). AgNO3溶液、稀硝酸 ‎【解析】试题分析:(1)反应①是化合反应,②③属于复分解反应,属于化合反应,④属于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⑤分解反应;(2)酸碱中和反应,Mg (OH)2不溶于水写成化学式;(3)BaCl2溶液与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NaOH溶液与MgCl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CaCl2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过滤后的溶液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杂质,除去沉淀后再加盐酸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然后通过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晶体;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5)检验纯碱样品中是否含NaCl,即检验是否存在氯离子;‎ 解析:(1)在上述反应CaO+H2O=Ca(OH)2属于化合反应、MgCl2+ Ca(OH)2=Mg(OH)2+CaCl2属于复分解反应、Mg(OH)2+2HCl=MgCl2+2H2O属于复分解反应、MgCl2=Mg+Cl2属于分解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属于分解反应,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2)Mg (OH)2不溶于水写成化学式③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3)CaCl2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加入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④过滤后的溶液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杂质,除去沉淀后加盐酸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BaCl2溶液目的是与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除去Na2SO4;(4)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X溶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Na+和NH4+;检验纯碱样品中是否含NaCl的方法是,将纯碱样品溶于水,滴入AgNO3溶液、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