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
高三上学期协作校第二次考试
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第四章,选修4。
4.可能用到的相时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K39 Cu64 Ag108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古代的青铜器工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我国使用青铜器的时间比使用铁器、铝器的时间均要早
B. 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青铜器容易生成铜绿
C. 《本草纲日》中载有一药物,名“铜青”,铜青是铜器上的绿色物质,则铜青就是青铜
D. 用蜂蜡做出铜器的蜡模,是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之一,蜂蜡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我国使用青铜器的时间比使用铁器、铝器的时间均要早,A项说法正确;
B.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会形成原电池,Cu比银活泼做负极,加快腐蚀,所以青铜器容易生成铜绿,故B说法正确;
C. 《本草纲日》中载有一药物,名“铜青”,铜青是铜器上的绿色物质,为铜锈蚀生成的碱式碳酸铜,故C说法错误;
D. 用蜂蜡做出铜器的蜡模,是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之一,蜂蜡的主要成分是酸类、游离脂肪酸,为有机物,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下列氢能制取、贮存及利用过程(如图所示),未涉及的能量转化形式是
A. 电能转化光能 B.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A.燃料电池作为电灯的电源为电能转化成光能,故A项正确;
B.水轮机发电的过程中有机械能转化成电能,故B项正确;
C.电解池电解水的过程为电能转化成化学能,故C项正确;
D.光电池是光能转化电能,整个过程中未涉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D。
3.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H2S2H++S2- B. NH3·H2ONH4++OH-
C. HCO3-+H2OH2CO3+OH- D. NaHCO3=Na++H++CO32-
【答案】B
【解析】
【详解】A. H2S为二元弱酸,电离应分步电离,故A项错误;
B.一水合氨为一元弱碱,可逆电离,B项正确;
C.该方程式为HCO3-的水解方程式,溶液显碱性,不是电离方程式,故C项错误;
D.碳酸为弱酸,碳酸氢钠电离过程中碳酸氢根不拆,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4.已知反应2A(s)+B(g)C(g)+2D(g)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影响反应速率的是
①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e ②适当降温
③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 ④增加少量的反应物A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e,各物质分压不变,各物质的浓度不发生改变,故反应速率不发生改变,故错误;
②适当降温,降低温度会减小反应速率,故正确;
③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容器的体积变大,故各物质浓度会减小,反应速率会发生改变,故正确;
④增加少量的反应物A,反应物A为固体,改变A的量不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故错误;
故答案为C。
5. 对于某平衡体系,下列措施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
A. 升高温度 B. 使用催化剂
C. 改变体系压强 D. 改变各组分浓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升高温度平衡一定向吸热方向移动,故A正确;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B错误;对于的反应,改变体系压强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对于的反应,同比例改变各组分浓度,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6.下述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A. pH=6.8的溶液
B. 滴入酚酞呈无色的溶液
C. 室温时,溶液中的c(H+)=1×10-2 mol·L-1
D.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10-10 mol·L-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时溶液显酸性。
【详解】A.未标明温度,pH=6.8只能说明氢离子的大小,不能比较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大小,不能说明溶液的酸碱性,故A项错误;
B.酚酞的变色范围:pH;8.2-10之间,所以滴入酚酞显无色的溶液也可能是中性溶液,故B错误;
C.室温时,,故溶液中的c(H+)=1×10-2 mol·L-1时,c(OH-)=1×10-12 mol·L-1,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浓度,溶液显酸性,故C正确;
D.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10-10 mol·L-1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抑制水电离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加酸或加碱,所以不能确定溶液酸碱性,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时溶液显酸性。未标明温度时,pH值只能提供氢离子浓度的大小,不能作为判断溶液酸碱性的标准。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8 g D216O中含电子数为NA
B. 5.32 g 12C35Cl4中含中子数为2.73NA
C. 11.2 L(常温常压)氢气与氦气的混合气体中含质子总数为NA
D. 400 mL10 mol·L-1浓盐酸与足量MnO2加热充分反应生成的Cl2分子数为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 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故1.8 g D216O的物质的量为0.09mol,一个D216O含有10个电子,故1.8 g D216O中含电子数为0.9NA,故A项错误;
B. 12C35Cl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故5.32 g 12C35Cl4的物质的量为0.035mol,一个12C35Cl4中含中子数为6+18×4=78,故5.32 g 12C35Cl4中含中子数为0.035×78=2.73NA,故B正确;
C.常温常压下不能确定11.2 L氢气与氦气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 400 mL10 mol·L-1浓盐酸与足量MnO2加热反应过程浓盐酸会变稀,而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无法确定生成多少氯气,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在密闭容器中,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pC(g)+qD(g),平衡时测得B的浓度为1.0 mol·L-1。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B的浓度为1.5 mol·L-1。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x+y
p+q,故A错误;
B.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平衡右移,总质量不变,气体总物质的量变小,所以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增大,故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压缩体积平衡正向移动,故C错误;
D.平均密度,总质量不变,但体积缩小,故密度变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注意压缩容器体积后即便平衡不移动,气体的浓度也会变大。
9.一定温度下,向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2(g),发生反应2NO2(g)N2O4(g)△H<0。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因素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B. NO2(g)的百分含量
C. 容器内压强 D. NO2和N2O4的反应速率之比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未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但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一直改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会改变,达到平衡后不再改变,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A 项正确;
B.平衡右移NO2(g)的百分含量减小,平衡左移NO2(g)的百分含量增大,可以判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项正确;
C.容器恒容,平衡右移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平衡左移气体物质的量增大,压强增大,可以判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无论是否达到平衡,NO2和N2O4的反应速率之比都等于计量数之比2:1;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D。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氯酸钾分解是一个熵增的过程
B. △H>0,△S>0的反应一定可以自发进行
C. 电解水产生氢气、氧气的反应具有自发性
D. 可逆反应正向进行时,正反应具有自发性,△H一定小于零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酸钾分解生成气体,混乱度增加,熵值增大,选项A正确;
B.△G<0反应自发进行,由△G=△H-T△S可知,若△H>0,△S>0,则当低温下△G可能大于0,反应非自发,选项B错误;
C. 电解水产生氢气、氧气的反应为△H>0,△S>0,根据△G=△H-T△S<0可知,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具有自发性,选项C错误;
D. 可逆反应正向进行时,由△G=△H-T△S可知,若△H>0,△S>0且高温条件下正反应具有自发性,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1.醋酸在一定体积的某溶液中的电离程度与X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对应的X正确的是
A. 温度 B. CH3COOH的浓度 C. CH3COONa的物质的量 D. HCl的浓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醋酸电离方程式为:。
【详解】A.弱酸电离过程吸热过程,温度升高电离程度增大,故A正确;
B.弱酸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故B错误;
C. CH3COONa可以电离出醋酸根,会使醋酸的电离平衡左移,醋酸电离程度减小,故C错误;
D.HCl会电离出氢离子,浓度越大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越大,抑制醋酸电离,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2.饱和BaCO3溶液中存在平衡:BaCO3(s)Ba2+(aq)+CO32-(aq)。当碳酸钡固体在水中达到溶解平衡后,为使溶液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下列操作不可行的是
A. 加入少量0.1 mol·L-1盐酸 B. 加入少量硝酸钡固体
C. 加入少量0.1 mol·L-1硫酸 D. 加入少量氢氧化钡固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加入少量0.1 mol·L-1盐酸,氢离子会与CO32-发生反应,使平衡右移,Ba2+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故A可行;
B. 加入少量硝酸钡固体,硝酸钡溶于水使Ba2+浓度增大,虽然平衡会左移,但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知Ba2+的物质的量浓度依然增大,故B可行;
C. 加入少量0.1 mol·L-1硫酸,硫酸会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虽然氢离子会与CO32-发生反应,但BaSO4的溶解度比BaCO3更小,所以溶液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会减小,故C不可行;
D. 加入少量氢氧化钡固体,氢氧化钡溶于水使Ba2+浓度增大,虽然平衡会左移,但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知Ba2+的物质的量浓度依然增大,故D可行;
故答案为C。
13.一种利用海洋深处海水中富含的H2S而设计的燃料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装置工作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能量转化形式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a极电势比b极的高
C. 向b极区迁移离子有Cl-,HS-
D. 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S+10OH--8e-=SO42-+6H2O
【答案】D
【解析】
【分析】
a电极H2S生成SO42-被氧化,故a电极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
【详解】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故A错误;
B.a电极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正极电势比负极高,故B错误;
C.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即a极迁移,故C错误;
D.根据a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结合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电极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4.常温下,用0.1000 mol·L-1的NaOH溶液与25.00 mL 0.1000 mol·L-1HA(-元酸)溶液进行滴定实验,得到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A为-元弱酸
B. 常温下,HA的电离平衡常数Ka=10-5
C. M点时溶液的pH=7,此时加入的V(NaOH)<25.00 mL
D. 可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到达滴定终点时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 HA溶液的浓度为0.1000 mol·L-1,若为强酸其pH值应为1,从图中起点可看未滴加氢氧化钠时其pH值为3,故为弱酸,故A说法正确;
B.电离平衡常数,跟据图像起点可知,0.1000 mol·L-1HA溶液中c(H+)=1×10-3mol/L,根据电离方程式,可知c(A-)=1×10-3mol/L,所以,故B项正确;
C.当加入的V(NaOH)=25.00 mL,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NaA,由于A-水解会使溶液显碱性,故溶液呈中性时加入的V(NaOH)<25.00 mL,故C项正确;
D.滴定终点溶液中溶质为NaA,由于A-水解会使溶液显碱性,应用酚酞做指示剂,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强酸与弱碱相互滴定时,应选用甲基橙。强碱与弱酸相互滴定时,应选用酚酞。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时,既可选用甲基橙,也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注意,中和滴定不能用石蕊作指示剂。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1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测得0.1 mol·L-1Na2A溶液的pH=8,则Na2A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
(2)将0.2000 mol·L-1HB溶液与0.1000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中c(Na+)”“<”或“=”)c(HB)。
②混合溶液中c(HB)+c(B-)________(填“>”“<”或“=”)2c(Na+)。
(3)已知在常温下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如表所示:
①同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NaClO、NaCN溶液中阴离子(不含OH-)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②同pH的下列4种物质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倍,pH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HCN b HClO c H2CO3 d CH3COOH
③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液的pOH=8,则c(CH3COO-)-c(CH3COOH)=____________(用数值列出计算式即可) mol·L-1。
【答案】 (1). (2). > (3). = (4). CH3COO->ClO->CN- (5). a (6). 2×10-6-2×10-8
【解析】
【分析】
(1)常温下,测得0.1 mol·L-1Na2A溶液的pH=8,说明该盐属于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据此进行分析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2)将0.2000 mol·L-1HB溶液与0.1000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B和HB,且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因为c(Na+)c(OH-)溶液显酸性;因为题目中问到了c(HB),故HB为弱酸;
(3)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性越强,其酸根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弱。
【详解】(1)Na2A溶液pH=8,说明存在水解,Na2A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微弱);Na2A溶液中存在的水解:;;Na2A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为:;
(2)①溶液存在电离:;同时存在水解;根据溶液显酸性可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所以c(B-)>c(HB)故答案为:>;
②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HB)+c(B-)=2c(Na+),故答案为:=;
(3)①根据图表提供信息可知电离平衡常数:CH3COOH>HClO>HCN;故水解程度:CH3COONaClO->CN-,故答案为:CH3COO->ClO->CN-;
②加水稀释时酸性越弱pH值变化越小,故答案为:a;
③根据常温下pOH=8,可知c(OH)=1×10-8 mol·L-1,c(H+)=1×10-6 mol·L-1;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物料守恒为:;相减消去钠离子可得:,故答案为: 2×10-6-2×10-8。
16.为确定由硝酸银和硝酸钠组成的混合物中硝酸银的含量,实验室可采用多种方法测定。现取两份不同质量的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I.方法一:采用“佛尔哈德法”测定。“佛尔哈德法”可用于测定含银离子的硝酸溶液中银离子的含量,该方法是以铁铵钒[FeNH4(SO4)2·12H2O]为指示剂,NH4SCN溶液为标准溶液。从滴定开始到滴定终点,溶液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①Ag+(aq)+SCN-(aq)=AgSCN(s)(白色)
②Fe3++SCN-=Fe(SCN)2+(红色)
取14.0 g该混合物溶于蒸馏水配成500 mL待测溶液。取出25.00 mL待测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硝酸酸化,然后加水稀释至50 mL滴入指示剂铁铵钒溶液,用0.1000 mol·L-1的NH4SCN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标准溶液35.00 mL。
(1)该滴定不能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是因为Fe3+会转化为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Ag+会转化为___________。
(2)当滴入25.00 mL标准溶液时,锥形瓶中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沉淀生成。
(3)滴定终点溶液颜色的变化为________。
(4)称量混合物时,砝码生锈(锈迹未脱落)会导致测得的硝酸银的含量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或“无影响”)。
(5)该混合物中硝酸银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II.方法二:取m g该混合物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取出50.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经“一系列操作”可得到纯净干燥的AgCl固体2.87 g。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6)“一系列操作”的具体步骤为__________、低温干燥。
(7)该混合物质量m=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Fe(OH)3 (2). Ag2O (3). 有 (4). 由无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 偏高 (6). 85.0% (7). 过滤洗涤 (8). 20.0g
【解析】
【分析】
(1)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是因为Fe3+会转化为Fe(OH)3沉淀,Ag+会转化为Ag2O;
(2)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消耗标准溶液35.00 mL”可知滴入25.00 mL标准溶液时Ag+还未完全沉淀;
(3)“佛尔哈德法”的原理是当银离子完成转化成沉淀时,再继续滴加NH4SCN标准溶液,会与Fe3+反应,使溶液变红;
(4)砝码生锈后实际质量会比砝码所标质量高,即混合物的实际质量会比天平所称质量要大,故硝酸银的质量分数会偏高;
(5)各物质的数量关系为,根据消耗的n(NH4SCN)可以计算出n(AgNO3),m(AgNO3),进而计算出质量分数;
(6)方法二的原理是将银离子转化为AgCl沉淀,称量沉淀的质量来确定硝酸银的质量;
(7)根据AgCl的物质的量n可以得出 50mL溶液中的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也为n,进而计算出混合物中硝酸银的物质的量n,质量m,由第(5)问可知硝酸银的质量分数为85.0%,可以计算出混合物的质量。
【详解】(1)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是因为Fe3+会转化为Fe(OH)3沉淀,Ag+会转化为Ag2
O;故答案为:Fe(OH)3;Ag2O;
(2)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消耗标准溶液35.00 mL”可知滴入25.00 mL标准溶液时Ag+还未完全沉淀,故答案为:有;
(3)“佛尔哈德法”的原理是当银离子完成转化成沉淀时,再继续滴加NH4SCN标准溶液,会与Fe3+反应,使溶液变红,故答案为:由无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用天平称量物品时,物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砝码生锈后实际质量会比砝码所标质量高,即混合物的实际质量会比天平所称质量要大,故硝酸银的质量分数会偏高,故答案为:偏高;
(5)各物质的数量关系为,消耗的NH4SCN溶液的体积为35mL,故n(NH4SCN)= 35mL×0.1000 mol·L-1=0.0035mol,故25.00 mL待测溶液中n(AgNO3)=0.0035mol,所以硝酸银的总物质的量为n=0.0035×20=0.07mol,质量为m=nM=0.07×170=11.9g,质量分数为×100%=85.0%,故答案为:85.0%;
(6)方法二的原理是将银离子转化为AgCl沉淀,称量沉淀的质量来确定硝酸银的质量,故一系列操作为:过滤洗涤;
(7)所得AgCl的物质的量n= ==0.01mol,所以50mL溶液中的故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也为0.01mol,混合物中硝酸银的物质的量n=0.01×10=0.1mol,质量m=0.1×170=17g,由第(5)问可知硝酸银的质量分数为85.0%,所以混合物的质量m==20.0g;故答案为:20.0g。
【点睛】在涉及滴定实验的相关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待测液是开始配制的溶液还是从中取出的一部分。
17.二草酸合铜酸钾晶体{K2[Cu(C2O4)2]·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354),微溶于水和酒精,可溶于氨水,在干燥的环境下较为稳定。现以胆矾和草酸(H2C2O4)为原料制备二草酸合铜酸钾晶体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K2[Cu(C2O4)2]·2H2O中Cu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在常温下,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当所得溶液的pH=7时,则溶液中c(Cu2+)=_________{已知该温度下Ksp[Cu(OH)2]=2.2×10-20}。
(3)黑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__________。
(4)草酸晶体受热易分解,产物为CO、CO2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5)操作④后得到的晶体需用少量酒精洗涤,其目的是_________。
(6)产品的定量分析:准确称取2.000 g样品溶于氨水中,并配成250 mL溶液,量取25.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再加入10 mL 3.000 mol·L-1稀硫酸,用0.01000 mol·L-1KMnO4标准液滴定。
①若消耗KMnO4标准液的体积为20.00 mL,则该产品的纯度是__________。
②滴定过程中如果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没有润洗,则测得的结果将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或“无影响”)。
【答案】 (1). +2 (2). (3). CuO (4). 烧杯、玻璃棒 (5). (6). 除去表面的可溶性杂质和水分,同时酒精易挥发,晶体易干燥 (7). 88.5% (8). 偏高
【解析】
【分析】
(1)根据化合价法则进行分析;
(2)pH=7时溶液中=1×10-7由可以计算出c(Cu2+);
(3)胆矾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可生成氧化铜,故黑色固体为CuO;根据过滤操作分析用到的玻璃仪器;
(4)草酸H2C2O4中C的化合价为+3价,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写出方程式;
(5)晶体微溶于酒精,干燥的环境下较为稳定;
(6)①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n(MnO4-)×5=n(C2O42-)×2×(4-3),据此解得n(C2O42-),进而计算出二草酸合铜(II)酸钾物质的量,质量,最终计算出产品的纯度;
②滴定过程中如果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没有润洗,标准液会被稀释,导致所用标准液体积增多,则测得的结果将偏高。
【详解】(1)K2[Cu(C2O4)2]·2H2O中K为+1价,C2O42-带两个负电荷,所以Cu的化合价为+2价,故答案为:+2:
(2)pH=7时溶液中=1×10-7由可知故答案为:;
(3)胆矾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可生成氧化铜,故黑色固体为CuO;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故答案为:CuO;烧杯、玻璃棒;
(4)草酸H2C2O4中C的化合价为+3价,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方程式为:;
(5)根据题干信息该晶体微溶于酒精,干燥的环境下较为稳定,故答案为:除去表面的可溶性杂质和水分,同时酒精易挥发,晶体易干燥;
(6)①该滴定方法原理为:高锰酸钾在酸性环境下可以氧化草酸根,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n(MnO4-)×5=n(C2O42-)×2×(4-3),解得n(C2O42-)=20.00×10-3×0.01000×mol=5×10-4mol,即二草酸合铜(II)酸钾物质的量为mol=2.5×10-4mol,产品的纯度为88.5%,故答案为:88.5%;
②滴定过程中如果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没有润洗,标准液会被稀释,导致所用标准液体积增多,则测得的结果将偏高,故答案为:偏高。
【点睛】第(6)题中要想完成本题,首先弄清滴定原理,高锰酸钾因其溶液显紫红色,且具有强氧化性,常用其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根据化合价守恒找到离子之间的数量关系,之后进行计算求解。
18.CO2的资源化利用能有效减少CO2的排放,充分利用碳资源。
(1)全球变暖现象很可能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CO2)聚集造成的。有科学家提出可以将CO2通过管道输送到海底,这样可减缓空气中CO2浓度的增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送到海底越深的地方,CO2溶解得越多,同时CO2可能液化甚至变成干冰
B 把CO2输送到海底,会使海水酸性增强,有利于海洋生态环境
C 把CO2输送到海底,这是人类减缓空气中CO2浓度增加速率的唯一办法
D 要减缓空气中CO2浓度的增加,最有效的措施是使用新能源和植树造林
(2)已知:
①CH4(g)+2O2(g)CO2(g)+2H2O(l) △H=-890 kJ· mol-1
②2H2(g)+O2(g)2H2O(l) △H=-572 kJ· mol-1
则反应CO2(g)+4H2(g)CH4(g)+2H2O(l) △H=______kJ· mol-1,升高温度,该反应的v(逆)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3)CO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是CO2转化的-种方法,主要发生下列反应:
反应I:CO2(g)+H2(g)CO(g)+H2O(g) △H=+41.2 kJ· mol-1
反应II:2CO2(g)+6H2(g)CH3OCH3(g)+3H2O(g) △H=-122.5 kJ· mol-1
在一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与1 mol H2,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CH3OCH3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CH3OCH3的选择性=×100%。
①CH3OCH3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温度高于300℃时,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270°C时,测得平衡时CH3OCH3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此时n(H2O)=_________mol,反应I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多晶Cu是目前唯一被实验证实能高效催化CO2还原为烃类(如C2H4)的金属。电解装置中分别以多晶Cu和铂为电极材料,用阴离子交换膜分隔开阴、阳极室,阴、阳极室的KHCO3溶液的浓度(约0.1 mol·L-1左右)基本保持不变。并向某极室内持续通入CO2,温度控制在10℃左右。通入CO2的电极为__________(填“阴极”或“阳极”),生成C2H4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 A、B、D (2). -254 (3). 增大 (4). 生成CH3OCH3的反应反应Ⅱ的ΔH<0,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左移,导致生成CH3OCH3的物质的量减少,虽然该反应消耗的CO2减少,但反应Ⅰ的ΔH>0,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右移,消耗的CO2增多,总消耗的CO2的量变化不大 (5). 反应Ⅰ的ΔH>0,反应Ⅱ的ΔH<0,温度升高使CO2转化为CO的平衡转化率上升,使CO2转化为CH3OCH3的平衡转化率下降,且上升幅度超过下降幅度 (6). 0.5 (7). 0.87 (8). 阴极 (9).
【解析】
【分析】
(1)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分析处理二氧化碳气体的可能的方法;
(2)根据盖斯定律来计算目标反应方程式的ΔH;升高温度会同时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会发生移动是因为正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幅度不同。
(3)①CH3OCH3的选择性=×100%,选择性的决定因素为生成的CH3OCH3的量和消耗的CO2的量,分析温度变化会时这两个量如何变化即选择性变化的原因;CO2的平衡转化率是由两个反应共同决定,所以要从温度变化时两个反应分别如何移动的角度去分析;
②已知生成的CH3OCH3的量,通过选择性的求算公式可知消耗的CO2的量,但要注意是两个反应共同消耗的CO2的量,之后根据物质之间转化时的数量关系即可求解水的物质的量;平衡常数据此求解;
(4)电解池中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通过CO2在反应中的化合价降低可知其为阴极;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生成C2H4的电极为通入CO2的电极,电解池中阴离子会流向阳极,而该过程中用阴离子交换膜分隔开阴、阳极室,阴、阳极室的KHCO3溶液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可推测阴极有碳酸氢根生成,再结合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得电极反应方程式。
【详解】(1)A海底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CO2溶解得越多,同时CO2可能液化甚至变成干冰,故A项正确;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溶液呈酸性,会使海水酸性增强,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故B正确;
C.减缓空气中CO2浓度的方法有多种,如合成聚二氧化碳塑料等,故C错误;
D.使用新能源,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故D正确.
故答案为:A、B、D;
(2)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目标反应方程式=②×2-①,故△H=-572×2-(-890)=-254 kJ· mol-1;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答案为:-254;增大;
(3)①CH3OCH3的选择性=×100%,生成CH3OCH3的反应反应Ⅱ的ΔH<0,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左移,导致生成CH3OCH3的物质的量减少,虽然该反应消耗的CO2减少,但反应Ⅰ的ΔH>0,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右移,消耗的CO2增多,故CH3OCH3的选择性下降;
反应Ⅰ的ΔH>0,反应Ⅱ的ΔH<0,温度升高使CO2转化为CO的平衡转化率上升,使CO2转化为CH3OCH3的平衡转化率下降,且上升幅度超过下降幅度,故温度高于300℃时,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270°C时,CH3OCH3的选择性为50%,CH3OCH3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根据其计算公式可知反应消耗的CO2为0.4mol,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消耗的CO2为0.2mol,消耗的H2为0.6mol,生成的H2O为0.3mol,共消耗CO2为0.4mol,所以反应中消耗的CO2为0.4-0.2=0.2mol,消耗的H2为0.2mol生成的H2O为0.2mol,生成的CO为0.2mol,所以此时n(H2O)=0.3+0.2=0.5mol;反应I的化学平衡常数 ,容器的体积为1L,此时容器中CO2的浓度为,H2的浓度为,CO的浓度为,H2O的浓度为,所以平衡常数,故答案为:0.5;0.87;
(4)该过程中CO2经反应后生成C2H4,C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发生在阴极,故通入CO2的电极为阴极;阴离子会流向阳极,而该过程中用阴离子交换膜分隔开阴、阳极室,阴、阳极室的KHCO3溶液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可推测阴极有碳酸氢根生成,故电极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阴极;。
【点睛】第(2)题中要仔细分析题干和图表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平衡移动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另外在计算平衡常数时一定要注意是浓度的比值,不是物质的量,一定注意题目中所给的容器的体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