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七化学实验基础训练含解析
专题七 化学实验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是非常重要的。下列有关化学药品存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溴易挥发,应用少量的水液封并放在冷暗处保存 B.硝酸见光易分解、易挥发,应用棕色广口试剂瓶密封保存 C.金属钠遇到氧气和水均立即反应,应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里 D.硅酸钠溶液具有黏结性,应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 解析:选B。A项,液溴易挥发,由于液溴的密度比水大,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所以应用少量的水液封并放在冷暗处保存,正确;B项,液体应用细口瓶保存,硝酸见光易分解,所以应用棕色细口试剂瓶密封保存,错误;C项,金属钠遇到氧气和水均立即反应,保存时要隔绝空气和水,由于钠的密度比煤油和液体石蜡大,与它们不能发生反应,故应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里,正确;D项,硅酸钠溶液具有黏结性,应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正确。 2.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选B。A项,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故A正确;B项,加热氯化铵分解生成氨和氯化氢,遇冷又化合生成氯化铵,而碘在加热时先升华,冷却后又凝华,所以用加热的方法不能分离氯化铵和碘单质,故B错误;C项,H2O2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不用加热,故C正确;D项,用该装置制取蒸馏水,烧瓶中加沸石防暴沸,冷凝管中冷却水下进上出,故D正确。 3.(2019·无锡高三质检)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 7 - 混合浓硫酸和乙醇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收集NO2气体 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解析:选B。混合浓硫酸和乙醇时,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注入乙醇中,并不断搅拌,A项错误;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定容时视线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平,B项正确;N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项错误;电石与水反应制得的乙炔中含有H2S等杂质,用溴水检验乙炔前,要先通过硫酸铜溶液除去H2S等杂质,D项错误。 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分离苯和四氯化碳 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 B 制备Fe(OH)3胶体 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并不断搅拌 C 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 用酒精灯灼烧固体混合物 D 制取NH3 直接加热NH4Cl固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解析:选C。A项,苯和四氯化碳都是良好的有机溶剂,二者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错误;B项,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并不断搅拌,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悬浊液而得不到氢氧化铁胶体,错误;C项,用酒精灯灼烧固体混合物,NaHCO3受热分解产生Na2CO3,从而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正确;D项,直接加热NH4Cl固体,产生的氨和氯化氢在试管口又重新反应生成氯化铵,无法制得氨,错误。 5.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夹持装置未画出)( ) - 7 - A.用装置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K+ B.用装置乙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用装置丙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D.用装置丁加热熔融NaOH固体 解析:选B。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由图可知,缺少蓝色钴玻璃,A项错误;Fe为正极,Zn为负极,铁被保护,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B项正确;为了使反应物充分反应,需要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由图可知,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C项错误;瓷坩埚中的二氧化硅能与NaOH反应,仪器选择不合理,应使用铁坩埚,D项错误。 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铝热剂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出现红色 铝热剂中一定含有氧化铁 B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Na+ C 充分浸透了Na2SiO3饱和溶液的小木条,沥干后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 小木条不燃烧 Na2SiO3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D 向NaI溶液中滴加30%过氧化氢溶液,加稀硝酸酸化,再滴加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色 氧化性:H2O2>I2 解析:选C。可能含四氧化三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铁离子,再滴加KSCN溶液,也会出现溶液变红现象,故A错误;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玻璃棒含钠元素,则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有Na+,应选用铂丝或无锈的铁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故B错误;Na2SiO3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由现象可知,Na2SiO3可用作木材防火剂,故C正确;稀硝酸也能将I-氧化为I2,无法证明是H2O2将I-氧化,即不能说明氧化性:H2O2>I2,故D错误。 7.对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检验、除杂所使用的试剂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及杂质 检验 除杂 A 乙酸乙酯(乙酸) Na2CO3溶液 NaOH溶液 B NaHCO3溶液(Na2CO3) Ca(OH)2溶液 过量CO2 - 7 - C CO2(HCl) AgNO3溶液(含稀硝酸) 饱和NaHCO3溶液 D CO(NO2) 观察颜色或湿润的淀粉KI试纸 水 解析:选C。A.氢氧化钠不仅可以除去乙酸,也可以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错误;B.氢氧化钙不仅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沉淀,也可以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沉淀,错误;D.水能除去二氧化氮,但是又生成另外一种气体杂质一氧化氮,错误。 8.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 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 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FeCl3 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 解析:选A。酸性KMnO4溶液能将乙烯氧化成CO2,故可以看到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但静置后液体不会分层,A项符合题意;点燃的镁条能在CO2中燃烧,集气瓶中产生浓烟(MgO颗粒)和黑色颗粒(单质碳),B项不符合题意;向盛有饱和Na2S2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发生反应S2O+2H+===SO2↑+S↓+H2O,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C项不符合题意;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发生反应2Fe3++Fe===3Fe2+,可以看到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入KSCN后,溶液颜色不发生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9.(2019·苏州高三质检)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 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B 制备无水AlCl3 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C 重结晶提纯苯甲酸 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 D 鉴别NaBr和KI溶液 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 解析:选D。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可加水溶解制成饱和溶液,通入足量CO2气体,析出晶体,过滤,A项错误;制备无水AlCl3时,应将AlCl3溶液在HCl氛围中蒸发,B - 7 - 项错误;重结晶提纯苯甲酸时,应将粗品制成其热饱和溶液,趁热过滤,再冷却结晶、过滤,C项错误;鉴别NaBr和KI溶液,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Br2的CCl4溶液呈橙色,I2的CCl4溶液呈紫红色,D项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 10.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Fe2+,无Fe3+ B.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 溶液变浑浊 酸性:H2CO3>C6H5OH C.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 CuSO4溶液 生成黑色沉淀 Ksp(CuS)<Ksp(ZnS) D.①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 ②再加足量盐酸 ①产生白色沉淀 ②仍有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 解析:选B。Fe2+遇K3[Fe(CN)6]溶液能够产生蓝色沉淀,因此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但是否含有Fe3+无法确定,若要确定Fe3+的存在,则需要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为红色,A项错误;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发生反应:C6H5ONa+H2O+CO2―→C6H5OH↓+NaHCO3,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可知,酸性:H2CO3>C6H5OH,B项正确;欲验证Ksp(CuS)<Ksp(ZnS),应该向ZnS的饱和溶液(或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观察是否有黑色沉淀生成,而不是向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C项错误;检验SO时应先加入稀盐酸,后加入BaCl2溶液,若溶液中含有SO,先加入Ba(NO3)2溶液,生成BaSO3沉淀,再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H+、NO,相当于溶液中含有HNO3,HNO3能将BaSO3沉淀氧化为BaSO4沉淀,D项错误。 11.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取20.00 mL KMnO4溶液 从酸式滴定管初始读数为1.00放液体到最终读数为21.00 B 分离KClO3与MnO2制取O2后的残渣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滤渣得到MnO2,滤液蒸发结晶并干燥得到KCl C 证明Ksp(BaSO4)<Ksp(BaCO3) 向BaSO4悬浊液中通入足量CO2 D 配制100 mL 1.8 mol/L硫酸 量取10 mL 18 mol/L浓硫酸,倒入100 - 7 - mL容量瓶中,然后加水稀释至刻度线 解析:选AB。 A.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必须选用酸式滴定管,选项A正确;B.KClO3与MnO2制取O2后的残渣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滤渣得到MnO2,滤液蒸发结晶并干燥得到KCl,选项B正确;C.碳酸酸性弱于硫酸,反应无法进行,必须选用可溶性的碳酸盐,选项C错误;D.配制100 mL 1.8 mol/L 硫酸,量取10 mL 18 mol/L浓硫酸,慢慢注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待冷却至室温后,转入100 mL容量瓶中,摇匀、定容,选项D错误。 12.(2019·镇江高三模拟)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中通入适量H2S气体 出现黑色沉淀 H2S的酸性比H2SO4的强 B 向足量含有淀粉的FeI2溶液中滴加2滴氯水 溶液变蓝 还原性:I->Fe2+ C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 Na2CO3溶液的pH较大 非金属性:S>C D 向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Ag+与NH3·H2O不能共存 解析:选B。硫化氢是二元弱酸,硫酸是二元强酸,A项错误;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得到碳酸钠的碱性更强,根据“越弱越水解”的原理,得到亚硫酸强于碳酸,但是上述结果不能证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C项错误;向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得到银氨溶液,不会有白色沉淀生成,D项错误。 13.(2015·高考江苏卷)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备Al(OH)3悬浊液:向1 mol·L-1 AlCl3溶液中加过量的6 mol·L-1 NaOH 溶液 B.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适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取少量待检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D.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 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5% H2O2 - 7 - 和1 mL 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5% H2O2和1 mL 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解析:选BD。A选项,如果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会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所以错误;B选项,乙酸可以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而从油层进入水层,再加入吸水剂可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水,所以正确;C选项,应先滴加KSCN溶液,再通入氯气,否则会因原溶液中有三价铁离子而起干扰作用,所以错误;D选项,两支试管中双氧水的浓度相同,只有是否含有氯化铁的区别,保证了只有一个实验变量,所以正确。 - 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