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解析版)
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Fe 56 Cu—64 Ag—108 一、选择题 1.坊间的一个段子“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贵州人怕不辣”。表达了这些地方的人对辣的热爱。有些火锅店把辣分为,微辣、中辣、特辣、菊花开。当我们吃太多辣椒,很多地方会不舒服(辣是辣椒里面辣椒素对味觉的刺痛感,辣椒素是一种有机物,它易溶于有机物),怎么办,喝牛奶会起一定的作用,下面哪个实验操作与之最相似( ) A. 蒸馏 B. 蒸发 C. 萃取 D. 过滤 【答案】C 【解析】 【详解】A.蒸馏是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通过加热的方法分离开来,与题中方法不相似; B.蒸发是通过加热使溶剂挥发来得到溶质的方法,与题中方法不相似; C.萃取是用萃取剂将溶质从溶质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题中提到的喝牛奶其实是将辣椒素这种有机物萃取至牛奶里,来减少辣椒素带来的刺痛感,与题中方法相似; D.过滤是将难溶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与题中方法不相似; 答案选C。 2.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B. 在常温下可用铝制容器贮藏运输浓硫酸 C. Al(OH)3可作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D. Al2O3 和MgO是较好的耐火材料,两者均易与NaOH溶液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过氧化钠可以与空气中的、等物质反应放出氧气,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因此适合作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A项正确; B. 铝在常温下遇浓硫酸会钝化,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此可用铝制容器来贮藏运输浓硫酸,B项正确; C.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可以用来中和过多的胃酸,C项正确; D.和用作耐火材料是因为两者的熔点很高,且MgO与NaOH溶液不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D。 3.下列关于离子共存或离子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Cl-、MnO4- B. pH=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NH4+、CO32- C. 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2Fe2++H2O2+2H+=2Fe3++2H2O D. 稀硫酸和Ba(OH)2溶液反应:H++SO42-+Ba2++OH-=BaSO4↓+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含MnO4-的溶液呈紫红色,与溶液呈无色不吻合,且MnO4-具有强氧化性,能与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10Cl-+16H+=2Mn2++5Cl2↑+8H2O,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 B.pH=2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B项错误; C.具有还原性,1个Fe2+失去1个电子变成,具有氧化性,每个氧原子得到1个电子变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C项正确; D.硫酸是二元强酸,氢氧化钡是二元强碱,两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项错误; 答案选C。 4.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配制0.4000 mol·L−1NaOH溶液 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250 mL蒸馏水溶解,然后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 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SO42-检验 先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HCl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有SO42- D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因此应先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A项错误; B.氯化铁具有氧化性,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则可将黄色的氯化铁溶液还原成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溶液,B项正确; C.若原溶液中是而不是可以得到完全一样的现象,因此应先加入来排除的干扰,C项错误; D.若原溶液中本身只有可以得到完全一样的现象,因此应先加入,若无血红色证明无后,再加入氯水进行判断,D项错误; 答案选B。 5.有NaCl、FeCl2、FeCl3、MgCl2、AlCl3这五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把它们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 ) A. 烧碱溶液 B. KSCN试剂 C. 氨水 D. 盐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向以上五种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反应现象:无现象;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成灰绿色沉淀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红褐色沉淀;白色沉淀;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反应现象不同,所以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区别,A正确; B. KSCN试剂只能和FeCl3作用使溶液显红色,与其余四种物质不反应,现象相同,无法区别,B错误; C.氨水和NaCl混合无现象,与FeCl3混合,产生红褐色沉淀,与FeCl2混合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成灰绿色沉淀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而与MgCl2、AlCl3 两种物质混合都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区别,C错误; D.盐酸与题目已给五种物质都不能反应,现象相同,无法区别,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4 g 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B. 高温下,0.2mol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0.3NA C. 标准状况下,11.2L水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 D. 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mo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氮气和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因此14g混合气体中有0.5mol气体,又因为二者均为双原子分子,则一共有1mol原子,数量为NA个,A项正确; B.根据反应方程式的计量比可知,0.2mol铁反应得到NA个氢气分子,B项错误; 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用22.4L/mol计算11.2L水的物质的量,C项错误; D.过氧化钠中的O为-1价,发生的是歧化反应,因此每生成0.1mo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mol,D项错误; 答案选A。 7.取Fe、FeO、Fe2O3的均匀混合物质量为7.2g,向其中加入200 mL 1 mol·L-1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1120 mL(标准状况)的气体。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那么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产生铁的质量为 ( ) A. 1.4g B. 2.8g C. 5.6g D. 11.2g 【答案】C 【解析】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盐酸没有剩余,向反应所得溶液加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说明溶液为FeCl2溶液,根据氯元素守恒可知n(FeCl2)=n(HCl)=×0.2L×1mol/L=0.1mol,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得到铁,根据铁元素守恒可知n(Fe)=n(FeCl2)=0.1mol,铁的质量为0.1mol×56g/mol=5.6g, 答案选C。 二、填空题 8.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他一直在践行,如消除饮用水中的有毒物质,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 (1)饮用水中的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的浓度,可以在过量NaOH溶液的条件下用铝粉将还原为N2,写出其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反应中,_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的原子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当有1mol N2生成时,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_。 (2)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氯气在石灰乳中发生歧化反应,其中一种产物是Ca(ClO)2) (3)KA1(SO4)2•12H2O的俗名为_________,因其溶于水生成_____________(化学式)可以吸附杂质,从而达到净水作用。 【答案】(1). 10Al+6NO3-+4OH-=10AlO2-+3N2↑+2H2O (2). Al (3). 失去 (4). 6.02×1024 (5).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6). 明矾 (7). Al(OH)3 【解析】 【分析】本题是一个常见的信息给予题,只要根据学过的铝、氯气、胶体的知识来解答即可。 【详解】(1)铝在碱性条件下的氧化产物为,该过程失去3个电子,被还原成0价的,该过程得到5个电子,因此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计量数之比为3:5,结合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该过程中铝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当生成3mol时,反应一共转移了30mol电子,则当生成1mol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 (2)题目告诉我们氯气在石灰乳中发生了歧化反应,Cl元素的化合价一部分升高为+1价,另一部分降低到-1价,即生成,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为:; (3)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即我们常说的明矾,它净水的原理是因为铝离子在水中可以水解产生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从而达到净水的作用。 9.某混合物A,含有KAl(SO4)2、Al2O3和Fe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I、II、III、IV四步操作采取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框图反应关系,写出下列B、C、E所含物质的化学式沉淀固体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①、②、④三个反应方程式(有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没有的写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过滤 (2). Al2O3 (3). Al2O3、Fe2O3 (4). K2SO4、(NH4)2SO4 (5). Al2O3+2OH- = 2AlO2- + H2O (6). Al3+ +3NH3·H2O=Al(OH)3↓+3NH4+ (7). 2Al(OH)3Al2O3+3H2O 【解析】 【分析】混合物A加水后,和均不溶于水,变成沉淀C,溶液中为,KAl(SO4)2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后铝离子会转变成,溶液中含和、过量氨水,即溶液E。向沉淀C即和中加入NaOH溶液,只有会溶于NaOH变成,沉淀D为不溶的;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可以得到沉淀和溶液,最后加热分解得到,即固体B,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步骤I、II、III、IV均为分离不溶性沉淀和溶液,因此选用的方法为过滤; (2)根据前面的分析,B为,C为和二者混合物,E为和混合物; (3)根据题图和前面的分析来写即可:①为;②为,注意氨水不能拆;④为,该过程无离子反应方程式。 10.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总目标,探究式课堂的教学由于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某班在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向盛有少量Na2O2固体的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用手轻轻摸一下试管外壁,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木条复燃,管壁微热,加入酚酞后溶液变红,马上又褪色。 针对该实验过程,很多学生对反应原理及反应过程提出了许多问题,如为何溶液变红色又褪色,其原因是什么?实验现象也不能给予正确的解释,为解决此疑问,我们组织化学活动小组同学查阅了有关资料并做了一些实验加以探究。 Ⅰ.探究反应的原理:①Na2O2溶于水电离出Na+和O22- ,O22- 与H2O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H2O2,②H2O2再分解释放出O2。 (1)请写出与该反应原理中的两个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Ⅱ. 探究褪色的原理 通过资料查阅后,溶液先变红是因为生成NaOH,之后再褪色是因为H2O2的作用(已知H2O2具有氧化性,酸性)。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们猜想H2O2是如何使溶液褪色的,提出了两个假设。 (2)假设甲:反应生成的中间产物H2O2具有酸性,中和了NaOH使溶液褪色。 假设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这两个假设到底哪一个正确的,同学们设计了一组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通过以下实验证明假设乙是正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加 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少量30%水溶液 ①______________ 能使碱性溶液中变红色的酚酞褪色 实验2 在实验1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②______________ 使红色褪去的原因是双氧水的氧化性 实验二:石棉网上面有一个棉花团(内含适量浅黄色固体粉末),点燃后,导出CO2气体吹向棉花团,发现棉花团剧烈燃烧。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棉花团剧烈燃烧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Na2O2+2H2O=2NaOH+H2O2 (2). 2H₂O₂=2H₂O+O₂↑ (3). 反应生成的中间产物H2O2具有氧化性,使溶液褪色 (4). 溶液红色褪去 (5). 溶液的红色没有恢复 (6). Na2O2和CO2反应放出热量,生成的氧气具有助燃性,让棉花燃烧起来 (7). 2Na2O2+2CO2=2Na2CO3+O2 【解析】 【详解】(1)根据题意过氧化钠先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NaOH,反应的方程式为;后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反应生成H2O和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题意,过氧化氢具有酸性和氧化性,因此另一个假设应该就是具有的强氧化性导致了溶液褪色; (3)根据实验1结论,既然能使碱性溶液中变红色的酚酞溶液褪色,则实验现象①应该为“溶液红色褪去”;又因为实验2结论明确了H2O2的氧化性才是溶液褪色的原因,所以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不会显红色,故现象②为“溶液的红色没有恢复”; (4)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棉花为可燃物,那么氧气和热量一定就是和反应时提供的;相关的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11.氢氧化亚铬是一种化学品,化学式Cr(OH)₂,外观棕褐色沉淀。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二价铬再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氢氧化亚铬。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1)Cr(OH)₂的性质和Fe(OH)₂相似,制备的时候要严格隔绝氧气 (2)Cr3+ 绿色,Cr2+亮蓝色 (1)实验中所用蒸馏水需要逐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需方法是__________。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K1、K2,关闭K3。①c中溶液由绿色惭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3)打开K3,关闭K1、K2。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中,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d装置可能存在的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去除水中溶解氧 (2). 加热 (3). 分液漏斗 (4). Zn+2Cr3+=Zn2++2Cr2+ (5). H2 (6). 排除c中空气 (7). c中产生H2使压强大于大气压 (8). 敞开体系中氢氧化亚铬能接触到空气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两个点:无机化合物的制备以及金属氢氧化物的通性,题干中告诉我们和的性质相近,则我们把它当成来对待即可。 【详解】(1)因为极易被氧化,因此在制备时需要除去氧气,所以我们逐气的目的就是为了除去水中的溶解氧,可以通过加热的方法来实现,这也是常见的除去水中溶解气体的方法;仪器a带活塞,因此为分液漏斗; (2)题干中告诉我们为亮蓝色,因此发生的反应即为被锌粒还原:,又因为分液漏斗中有盐酸,盐酸可以和锌粒反应放出氢气,所以c中产生的气体即为氢气,产生的H2可以起到排除装置中空气的作用; (3)因为d装置直接与外界大气相连,而c装置中会不断产生氢气无法排出,导致装置内的气压升高,所以就会将c中的溶液“压”入d装置; (4)d装置直接与空气接触,里面的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