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8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化学试题 (说明:本试题分两个部分,Ⅰ卷为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Mn—55 第Ⅰ卷 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食品放入冰箱中,因为温度低,变质速率降低,所以食品能够保存较长时间 B. 家用燃气灶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装置 C. 因为食用醋中含有酸,可以用来清洗锅垢 D. 将煤气化,有利于提供更多的能量,而且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A.温度降低会减小食品变质反应的速率,放在冰箱中的食品保质期较长,这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有关,故A正确; B.家用燃气是烃的燃烧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故B正确; C.醋酸可以和水垢的成分之间碳酸钙、氢氧化镁之间发生反应得到易溶于水的物质,所以食用醋可以用来清洗锅垢,故C正确。 D.根据盖斯定律,将煤气化,不会改变燃烧过程的能量,故D错误; 故选D。 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B. 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C. 铝片和稀盐酸反应 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铝和稀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 D.甲烷的燃烧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题意中氧化还原反应的限制,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电子转移。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已知:H+(aq)+OH-(aq)= H2O(l) ΔH=-57.3 kJ·mol-1,则H2SO3(aq)+2NaOH(aq)= Na2SO3(aq)+2H2O(l) ΔH>-114.6 kJ/mol B. 石油、煤、天然气、可燃冰、植物油都属于化石燃料 C. NaCl、SO3、蔗糖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 D. 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推知: C(石墨)==C(金刚石) ΔH<0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H=-57.3kJ/mol,而亚硫酸为弱电解质,电离需要吸热,故H2SO3(aq)和2molNaOH(aq)反应生成2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小于114.6kJ,则△H>-114.6 kJ/mol,故A正确; B.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和可燃冰,植物油属于可再生燃料,故不是化石燃料,故B错误; C.SO3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的硫酸能够电离的结果,故SO3为非电解质,不属于弱电解质,故C错误; D.物质越稳定,能量越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石墨的能量更低,则转化为金刚石要吸热,即△H>0,故D错误; 故选A。 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 B. 对于2HI(g) H2(g) +I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C. 氨水中加入NaOH固体有利于氨气的溢出 D. 合成氨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CO(g)+NO2(g)═CO2 (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NO2)增大,体系颜色变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 B.2HI(g) H2(g) +I2(g)两边气体计量数相等,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碘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选; C.氨水中存在NH3 + H2O NH3·H2ONH4++OH-,加入NaOH固体,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有利于氨气的溢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 D.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0,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 故选B。 【点睛】正确理解勒夏特列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氢氧化钠放热,减小氨气的溶解度,也有利于氨气的溢出。 5.化学反应A(g)+3B(g)2C(g)+2D(g),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是不同的情况下测得的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其中表示该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 A. v(A)=0.20 mol·(L·min)-1 B. v(B)=0.45 mol·(L·s)-1 C. v(C)=0.30 mol·(L·min)-1 D. v(D)=0.35 mol·(L·min)-1 【答案】C 【解析】 【详解】不同物质表示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 A.v(A)=0.2 mol/(L•min),=0.2mol/(L•min); B.v(B)=0.45 mol/(L•s)=27 mol/(L•min),=9 mol/(L•min); C.v(C)=0.30 mol/(L·min),=0.15 mol/(L•min); D.v(D)=035 mol/(L·min),=0.175 mol/(L•min); 反应速率v(B)>v(A)>v(D)>v(C),反应速率最慢的是C,故选C。 6.一定温度下,对于可逆反应A(g)+3B(g) 4C(g)的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 A. 单位时间内消耗4a mol的C同时分解a mol A B.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C. 单位时间内消耗3a mol B同时生成4a mol C D.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单位时间内消耗4a mol的C同时分解a mol A,说明V正=V逆,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不能判断是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单位时间内消耗3a mol B同时生成4a mol C,都表示V正,不能判断是平衡状态,故C错误; D.温度和体积不变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压强始终不变,不能判断是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A。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溶液的pH<7,则溶液显酸性 B. 用CH3COOH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能证明CH3COOH 是弱电解质 C. 向pH相同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适量NH4Cl(s)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 D. 25℃时,1.0×10-3 mol·L-1的盐酸pH=3.0,1.0×10-8 mol·L-1盐酸的pH=8.0 【答案】C 【解析】 【详解】A.溶液的pH<7,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如100℃时,pH=6的溶液显中性,故A错误; B.CH3COOH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光较暗,只能说明该醋酸中离子浓度较低,不能说明醋酸部分电离,如浓度较小的盐酸做导电性实验,灯光较暗,所以不能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故B错误; C.向pH相同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适量NH4Cl(s)后,铵根离子会抑制一水合氨的电离,氨水的pH减小,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则pH减小,故C正确; D.常温下,1.0×10-3 mol•L-1盐酸的pH=3,1.0×10-8 mol•L-1盐酸仍显酸性,pH<7,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B,仅由灯泡很暗不能说明醋酸部分电离,需要注明CH3COOH溶液的浓度,并根据对比实验,才能证明。 8.常温下,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1×1014的溶液:NH4+、CrO42-、HS- B. 含大量NO3-的溶液:Fe2+、SO42-、H+ C. 水电离产生的c(OH-)=10-13 mol/L的溶液:Mg2+、Na+、Cl- D. 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NH4+、Ba2+、HCO3-、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1×1014的溶液显酸性,CrO42-、HS-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NO3-、Fe2+、H+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水电离产生的c(OH-)=10-13mol/L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Mg2+、Na+、Cl-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故C正确; D.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HCO3-与氢离子能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题意为“可能”,要注意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两种情况讨论。 9.用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时,规范的操作是( ) A. 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B. 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C. 在试管内放入少量溶液,煮沸,把pH试纸放在管口,观察颜色,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D. 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会浪费溶液以及污染桌面,故A错误; B.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这样会污染溶液,故B错误。 C.把管内放少量溶液煮沸,把pH试纸放在管口测得是水蒸气的pH,故C错误; D.用玻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符合测量要求,故D正确; 故选D。 10.下图是恒温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 A. 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Ⅱ C. 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Ⅱ D. 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状态Ⅰ和平衡状态Ⅱ时浓度不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从正反应一端开始,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为状态Ⅰ,然后,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改变条件的一瞬间逆反应速率不变,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平衡的特征可知,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故A正确;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态Ⅱ,故B正确;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应逆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与图像矛盾,故C错误; D.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改变条件使反应继续正向移动达到平衡态Ⅱ,所以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Ⅱ时浓度不相等,故D正确; 故选C。 11.对于可逆反应:3A(g)+2B(g) 2C(g)△H<0,下列各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先拐先平温度高,500℃先达平衡;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的含量减小,与图像符合,故A正确; B.该反应是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正逆反应均增大,与图像不符,故B错误; C.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C的浓度应该保持不变,故C错误; D.该反应是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A转化率增大;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A转化率减小,与图像不符,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增大压强,无论平衡如何移动,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12.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图: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B. 图:比较 HCl、H2CO3和 H2SiO3 的酸性强弱 C. 图:验证 CuCl2对 H2O2 分解有催化作用 D. 图:验证 2NO2(g)N2O4 (g) △H<0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铜丝易导热,导致热量散失增大,应选环形玻璃搅拌棒,故A错误; B.盐酸易挥发,盐酸与硅酸钠溶液也能反应,不能比较H2CO3和 H2SiO3 的酸性强弱,故B错误; C.温度不同、催化剂不同,应控制温度相同,才能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错误; D.温度不同,温度高时颜色深,可验证 2NO2(g)⇌N2O4(g)△H<0,故D正确; 故选D。 13.用化学用语解释相关现象正确的是( ) A. 向KI-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蓝色:4I-+O2+2H2O=2I2+4OH- B. 常温下,0.1 mol/L的HF 溶液的pH>1:HF+H2OH3O++F- C. KHSO4在熔融状态下可导电:KHSO4 = K++H++SO42- D. BaSO4的水溶液导电性极弱:BaSO4Ba2++SO42-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KI-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蓝色,酸性溶液中不能生成氢氧根离子,4I-+O2+4H+=2I2+2H2O,故A错误; B.HF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0.1 mol/L的HF 溶液的氢离子的浓度小于0.1mol/L,所以pH>1:即HF+H2O⇌H3O++F-;故B正确; C.KHSO4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钾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KHSO4=K++HSO4-,故C错误; D.BaSO4在溶液中溶解度很小,溶液中带电离子的浓度很小,导电性极弱,但是BaSO4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硫酸钡是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BaSO4Ba2++SO42-表示的是硫酸钡的溶解平衡。 14.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SO2和O2进行反应: 2SO2(g)+O2(g)2SO3(g) ΔH<0,图甲表示反应速率(v)与温度(T) 的关系、图乙表示 T1 时,平衡体系中SO2的体积分数与压强(p)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甲,图乙 A. 图甲中,曲线1表示正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B. 图乙中,a、b两点反应速率:v(a)>v(b) C. 图甲中,d点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D. 图乙中,c点的正、逆反应速率:v(逆) < v(正)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反应2SO2(g)+O2(g)⇌2SO3(g)△H<0,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则曲线1表示逆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故A错误; B.温度恒定时,a、b两点对应的压强是b的大,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a、b两点对应的反应速率:va<vb,故B错误; C.d点表示温度为T0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达到平衡,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故C正确; D.c点时,二氧化硫含量小于平衡时的含量,反应需要向生成二氧化硫的方向进行,即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所以v(逆)>v(正),故D错误; 故选C。 1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2MnO4-+5C2O42- +16H+= 2Mn2++10CO2↑+8H2O B. 硫代硫酸钠与硫酸的离子方程式: S2O32- + 2H+ = SO2 ↑+ S↓ + H2O C. 稀硝酸中加入少量亚硫酸钠:2H+ + 2NO3- +3 SO32- = 3 SO42-+ NO↑+ 2H2O D. 处理工业废水时Cr(Ⅵ)的转化:Cr2O72—+ SO32-+8H+ = 3 SO42- +2 Cr3++4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草酸生成二氧化碳,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生成锰离子,草酸为弱酸,用化学式表示,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故A错误; B.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和水,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SO2↑+S↓+H2 O,故B正确; C.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O32-+2NO3-+2H+═3SO42-+H2O+2NO↑,故C正确; D. 用亚硫酸钠处理工业废水中的Cr(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2—+ SO32-+8H+ = 3 SO42- +2 Cr3++4H2O,故D正确; 故选A。 16.已知某温度下,四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HF)= 6.8×10-4mol/L、 Ka(CH3COOH)=1.8×10-5mol/L、Ka(HNO2)=6.4×10-6mol/L、Ka(HCN)=6.2×10-10mol/L。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的下列溶液中,pH最大的是( ) A. HF B. CH3COOH C. HNO2 D. HCN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酸的电离常数越大,酸的酸性越强,等浓度时其pH越小,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已知某温度下,四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HF)= 6.8×10-4mol/L、 Ka(CH3COOH)=1.8×10-5mol/L、Ka(HNO2)=6.4×10-6mol/L、Ka(HCN)=6.2×10-10mol/L。酸的电离常数越大,酸的酸性越强,等浓度时其pH越小,HF的电离常数最大,即HF的酸性最强,其pH最小,HCN的电离常数最小,即HCN的酸性最弱,其pH最大,故选D。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L和0.01 mol/ L的两瓶氨水中c(OH-)之比为100:1 B. 在H2SO3溶液中,c(H+)和c(SO32-)的比值为2:1 C. 一定温度下,反应 MgCl2(l)= Mg(l)+Cl2(g)的ΔH >0、ΔS >0 D.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A.1 mol/ L氨水的浓度是0.01 mol/ L氨水的浓度的100倍,弱电解质的浓度越小,电离程度越大,故1 mol/ L氨水的电离度比0.01 mol/ L氨水的电离度小,所以两瓶氨水中c(OH-)之比小于100,故A错误; B.H2SO3溶液中存在H2SO3⇌HSO3-+H+,HSO3- ⇌SO32-+H+,c(H+)和c(SO32-)的比值不是2∶1,故B错误; C.一定温度下,反应 MgCl2(l)═Mg(l)+Cl2(g)为吸热反应,△H>0,产物气体系数和大于反应物系数和,所以△S>0,故C正确; D.反应速率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无关,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及外界条件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在溶液里存在电离平衡,氨水的浓度越大,一水合氨的电离程度越小。 18.已知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g)+2CO(g) 2CO2(g)+S(l) ΔH<0,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 SO2 的转化率 B. 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容器体积,平衡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C. 平衡前,充入氩气,容器内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D.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逆反应速率减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SO2 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 B、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所以平衡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压强大小无关,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故B正确; C、平衡前,充入氩气,容器内压强增大,但是体积不变,组分的浓度不变化,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 D、硫是液体,分离出硫,不影响平衡的移动,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不变,所以不影响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选B。 19.下列关于pH变化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温度升高,氨水溶液pH增大 B. 温度升高,纯水pH减小 C. 新制氯水经光照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 D. 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于空气中,溶液pH减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氨水溶液中一水合氨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增大,碱性增强,pH增大,故A正确; B、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温平衡,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均增大,所以纯水pH减小,故B正确; C、新制氯水中含有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的平衡,次氯酸见光分解,最后得稀盐酸,溶液酸性增强,pH减小,故C错误; D、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溶液pH减小,故D正确; 故选C。 20.下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B. 曲线b是氢氧化钠滴定盐酸的滴定曲线 C. P点时反应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 D. 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图像知,当氢氧化钠中未滴加盐酸溶液时,溶液的pH=13,则c(NaOH)=10-1 mol/L,即0.1mol/L,故A错误; B.根据图像知,当氢氧化钠中未滴加盐酸溶液时,溶液的pH=13,则b曲线为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故B错误; C.P点时二者恰好完全中和,盐酸是一元强酸,氢氧化钠是一元强碱,当二者恰好中和时,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C正确; D.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10,且变色现象均较明显,所以该中和滴定可以用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剂,故D错误; 故选C。 21.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 +yB(g)z 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 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0 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x+y < z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C的体积分数下降 D. B的转化率升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 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若平衡不移动,A的浓度为0.25mol/L,而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0mol/L,则说明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由信息可知,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0mol/L,体积增大,相当于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 A.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说明逆反应方向为体积增大的方向,则x+y>z,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平衡逆向移动,故B错误; C.平衡逆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减小,故C正确; D.平衡逆向移动,B的转化率降低,故D错误; 故选C。 22.常温下,体积相同、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中和时两者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 A. 相同 B. 中和HCl的多 C. 中和CH3COOH的多 D. 无法比较 【答案】C 【解析】 【详解】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醋酸是弱电解质,氯化氢是强电解质,所以c(HCl)<c(CH3COOH),等体积的两种溶液中n(HCl)<n(CH3COOH),所以醋酸消耗的氢氧化钠多,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明确“pH相同的相同元数的酸中,弱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强酸”是解本题的关键。 23.将一定量纯净的 X 置于某 10 L 容积恒定的真空容器中(假设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X(s) 2Y(g)+Z(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分解平衡常数列于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温度( oC) 15.0 25.0 30.0 35.0 K/(×10-8 mol3·L-3) 0.205 1.64 4.68 10.8 A. 该反应在高温下可能自发 B. 若Z的体积分数不再随时间变化时表示反应达平衡状态 C. 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再次达平衡后,n(X)比原平衡大 D. 35℃时,达平衡时,X分解了0.03 mol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表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K越大,所以反应X(s)⇌2Y(g)+Z(g)为吸热反应,△H>0,反应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S>0,根据△G=△H-T△S,反应在高温的条件下能自发进行,故A正确; B、反应X(s)⇌2Y(g)+Z(g)中,Y和Z都是气体,而X是固体,所以Z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所以Z的体积分数不变不能作平衡状态的标志,故B错误; C、压缩容器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所以再次达平衡后,n(X)比原平衡大,故C正确; D、35℃平衡常数为10.8, X(s)⇌2Y(g)+Z(g), 起始量(mol): a 0 0 变化量(mol): b 2b b 平衡量(mol):a-b 2b b 所以K==10.8,解得:b=0.03 mol,故D正确; 故选B。 24.下列各组反应中关于能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CH3OH(g)+O2(g)=CO (g)+2H2O(l) △H1;CH3OH(g)+3/2O2(g)=CO2(g)+2H2O(l) △H2; △H1<△H2 ②2H2O(l) =2H2(g)+O2(g) △H1; 2Na(s)+2H2O(l) =2NaOH(aq)+H2(g) ΔH2; △H1>△H2 ③H2(g)+Cl2(g)=2HCl(g) △H1; H2(g)+Cl2(g)=HCl (g) △H2; △H1>△H2 ④t ℃时,在一定条件下,将 1 mol N2和 3 mol H2 分别置于恒容和恒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 Q1、Q2 ; Q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