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选择题 ‎1.运输汽油的车上,贴有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运输汽油车上,应该贴上易燃液体的标志,答案选B。‎ ‎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A. 乙醇和水 B. 汽油和煤油 C. 碘和四氯化碳 D. 色拉油和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醇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可加入生石灰后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B.汽油和煤油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应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B错误;C.碘和四氯化碳能互溶,所以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C错误;D.色拉油和水不互溶,能分层,能用分液方法分离,故D正确;故选D。‎ ‎3.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 A. 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B. 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C. 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D. 是否能通过滤纸 ‎【答案】C ‎【解析】‎ ‎【详解】液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溶液中微粒直径小于1 nm,胶体中微粒直径为1nm-100nm,浊液微粒直径大于100 nm。故答案选C。‎ ‎4.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用100mL量筒量取1.3mL盐酸 B. 配制氯化钠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取8.55g氯化钠固体 C. 粗盐的提纯试验中,滤液在坩埚中加热蒸发结晶 D. 在盛液溴的试剂瓶中加水,形成“水封”,以减少溴的挥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用量筒的原则为“大而近”,量取1.4mL的稀盐酸要用10毫升量筒,100mL量筒量取1.3mL稀盐酸,选择的量筒规格不合理,选项A错误;‎ B.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只能称取8.6g氯化钠固体,所以称取8.55gNaCl固体是不合理的,选项B错误;‎ C.粗盐的提纯实验中,滤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结晶,不能用坩埚,选项C错误;‎ D.盛液溴的试剂瓶中加水,形成“水封”,以减少溴挥发,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5.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不适合于吸收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是(  )‎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装置可作为安全瓶防倒吸,因为进气管较短(刚漏出瓶塞)若发生倒吸,倒吸液会被盛装在B瓶中,不会再倒流到前一装置,从而防止倒吸,选项A不选;‎ B、倒扣的漏斗使氨气充分吸收同时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选项B不选;‎ C、由于干燥管的上部大,能够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选项C不选;‎ D、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可发生倒吸现象,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选项D选。‎ 答案选D。‎ ‎6.《本草衍义》中对精制芒硝过程有如下叙述:“朴硝以水淋汁,澄清,再经熬炼减半,倾木盆中,经宿,遂结芒有廉棱者。”文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 溶解 B. 蒸发 C. 萃取 D. 冷却结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叙述可知:精炼芒硝的方法是,将朴硝加水溶解,再经蒸发减半,经宿,然后结晶获得芒有廉棱者,即芒硝,涉及的操作方法有溶解、蒸发、冷却结晶,未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萃取。 ‎ 答案选C。‎ ‎7.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单质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酸 碱 盐 A H2‎ 干冰 CuO H2SO4‎ 纯碱 熟石灰 B 碘酒 SO2‎ Na2O HCl NH3•H2O NaCl C 液氯 CO Fe2O3‎ CH3COOH CH3CH2OH 胆矾 D O3‎ P2O5‎ 生石灰 HNO3‎ KOH CaC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是由金属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熟石灰是碱,为氢氧化钙的俗名,选项A错误;‎ 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为混合物,不是单质,选项B错误;‎ C.一氧化碳不能和碱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CH3CH2OH是有机物中的醇类,不属于碱,选项C错误;‎ D.O3为单质、P2O5为酸性氧化物、生石灰是CaO为碱性氧化物、HNO3为酸、KOH为碱、CaCO3为盐,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8.如图用交叉分类法表示了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不正确的是(  )‎ X Y Z A 硫酸铜 盐 纯净物 B 碱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 C 酸性氧化物 氧化物 化合物 D 浊液 乳浊液 分散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概念的范畴为Z包含Y,Y包含X,然后利用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来分析物质的类别,再根据概念的从属关系来解答。‎ ‎【详解】A、硫酸铜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盐属于纯净物,选项A正确;‎ B、碱性氧化物都属于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属于氧化物,选项B正确;‎ C、酸性氧化物属于氧化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选项C正确;‎ D、乳浊液属于浊液,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直径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选项D不正确;‎ 答案选D。‎ ‎9.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有关分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胶体、浊液均为分散系,都属于混合物 B. H2O、CH3OH、CuO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C. NaHCO3、NH4Cl、CH3COONa均含有氢元素,都属于酸式盐 D. CH3COOH、H4SiO4分子中均含有多个氢原子,都是多元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溶液、胶体、浊液都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去形成的混合物均为分散系,都属于混合物,选项A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H2O、CuO是氧化物,CH3OH不是氧化物,属于有机物中的醇,选项B错误;‎ C、酸被碱部分中和所形成的盐为酸式盐,NaHCO3属于酸式盐,NH4Cl、CH3COONa均为正盐,选项C错误;‎ D、根据酸电离出的氢离子的数目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CH3COOH属于一元酸,H4SiO4属于二元酸,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0.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①鸡蛋白溶液;②淀粉溶液;③硫酸钠溶液;④纯水;⑤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⑥肥皂水;⑦把氯化钠研磨成直径在1~100nm的颗粒然后分散于水中 A. ③⑦ B. ③④⑦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也就是该物质不属于胶体,分散系是混合物。‎ ‎【详解】①鸡蛋白溶液是胶体,故①不符合要求;‎ ‎②淀粉溶液是胶体,故②不符合要求;‎ ‎③硫酸钠溶液是溶液不是胶体,故③符合要求;‎ ‎④水是纯净物不是胶体也不属于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故④不符合要求;‎ ‎⑤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故⑤不符合要求;‎ ‎⑥肥皂水是胶体,故⑥不符合要求;‎ ‎⑦把氯化钠研磨成直径在1∼100nm的颗粒然后分散于水中形成的分散系是溶液,故⑦符合要求;‎ 答案选A。‎ ‎11.为排除、离子的干扰,在检验SO42-离子时,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 先加入BaCl2溶液,后再加入HNO3 B. 先加入HCl,后再加AgNO3溶液 C. 先加入Ba(NO3)2溶液,后再加入HCl D. 先加入HCl,后再加入BaCl2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入HNO3,可将SO32-氧化生成SO42-,不能检验SO42-的存在,选项A错误;‎ B.先加盐酸,后再加AgNO3溶液,可生成AgCl沉淀,不能检验SO42-的存在,选项B错误;‎ C.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中可以氧化SO32-离子生成SO42-离子,不能检验SO42-离子,选项C错误;‎ D.加入盐酸,CO32-离子和SO32-离子都反应生成气体,再加入B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SO42-离子,选项D正确;‎ 答案选。‎ ‎1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的HCl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 A. ①④②⑤③ B. ④①②⑤③ C. ⑤②④③① D. ②⑤④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Ca2+用碳酸钠除去,Mg2+用氢氧化钠除去,SO42-用氯化钡除去,最后加入盐酸酸化。但由于过量的氯化钡要用碳酸钠来除,所以碳酸钠必需放在氯化钡的后面,而氢氧化钠可以随意调整。因此正确的顺序可以是②⑤④①③。‎ 答案选D。‎ ‎13.取碘水四份于试管中,编号为Ⅰ、Ⅱ、Ⅲ、Ⅳ,分别加入苯、CCl4、酒精、NaCl溶液,振荡后静置,现象正确的是(  )‎ A. Ⅰ中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B. Ⅱ中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C. Ⅲ中溶液分层,下层呈棕黄色 D. Ⅳ中溶液分层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苯能萃取碘水中的碘,但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上层呈紫红色,下层呈无色,选项A错误;‎ B、四氯化碳能萃取碘水中的碘,但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上层呈无色,选项B正确;‎ C、酒精和碘水能互溶,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不分层,选项C错误;‎ D、氯化钠溶液和碘水能互溶,所以溶液不分层,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4.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所采取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 A.‎ ‎ 在实验室中,通常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我们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回收二氧化锰 B. 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C. 用蒸发的方法分离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D.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下降而减少,可用冷却热的含有少量氯化钾浓氯化钠溶液以获得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若提取二氧化锰可以利用不溶于水的性质来进行提取,故可以用溶解、过滤后得到二氧化锰固体,然后洗涤、烘干即可回收,选项A正确;‎ B、酒精和水可以以任意比互溶,故无法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选项B错误;‎ C、利用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分离碘的四氯化碳溶液,选项C错误;‎ D、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热的含有少量氯化钾浓溶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5.通过海水晾晒可以得到粗盐,粗盐除还有NaCl外,还含有MgCl2、 CaCl2、 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某兴趣小组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①、⑤步骤的操作分别是溶解、过滤 B. 实验过程中步骤④的目的是仅除去溶液中的Ca2+‎ C. 实验过程中步骤⑦中的蒸发所用到的仪器是酒精灯、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D. 实验过程中②、④步骤互换,对实验结果不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实验流程可知,①为粗盐溶解,②中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转化为沉淀,③中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④中钙离子及过量钡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⑤为过滤,过滤分离出所有的沉淀,滤液含NaCl、NaOH、Na2CO3,⑥中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⑧为蒸发、结晶、烘干,得到精盐,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①、⑤步骤的操作分别是溶解、过滤,故A正确;‎ B.步骤④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Ca2+及过量的Ba2+,故B错误;‎ C.步骤⑦中的蒸发所用到的仪器是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故C错误;‎ D.过程中②、④步骤互换,导致过量的钡离子不能除去,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6.有一包白色粉末X,由BaCl2、K2SO4、CaCO3、NaOH、CuCl2、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白色滤渣A可能为CaCO3、BaSO4的混合物 B. K2SO4、CuCl2一定不存在 C. KCl、K2SO4可能存在 D. CaCO3、BaCl2一定存在,NaOH可能存在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流程可知,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则一定不含CuCl2,白色滤渣A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D和溶液C,则滤渣A为CaCO3,不含BaSO4,生成的气体D为CO2;CO2与无色溶液B反应生成白色沉淀E和溶液F,则白色沉淀E为BaCO3,则一定含有BaCl2、NaOH,一定没有K2SO4;可能存在KCl;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白色滤渣A只有CaCO3,不存在BaSO4,因为加入足量稀盐酸后没有沉淀剩余,故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K2SO4、CuCl2,故B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可能含有KCl,一定不存在K2SO4,故C错误;‎ D.如果没有NaOH,BaCl2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无法生成碳酸钡沉淀,则一定含有NaOH,故D错误;‎ 故选B。‎ 第Ⅱ卷 非选择题 ‎17.(1)写出图中序号①~④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2)仪器①~④中,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_____.(填仪器序号)‎ ‎(3)分离碘水中的碘应先选择装置_____(填I、II、III) 进行操作A,再选装置_____(填I,II、III),进行_____操作(操作名称).进行操作A时,需在碘水中加一试剂,在选择试剂时,该试剂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 B.升华 C.重结晶 D.过滤 E.蒸馏 F.分液 ‎①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_____;‎ ‎②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_____;‎ ‎③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_____;‎ ‎④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_____。‎ ‎【答案】(1). 蒸馏烧瓶 (2). 冷凝管 (3). 分液漏斗 (4). 坩埚 (5). ③ (6). Ⅱ (7). I (8). 蒸馏 (9). ①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 ②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10). D (11). C (12). F (13). E ‎【解析】‎ ‎【分析】(1)根据仪器的结构写出名称;‎ ‎(2)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分液漏斗、滴定管、容量瓶等;‎ ‎(3)分离碘水中的碘应先萃取,然后再蒸馏;‎ ‎(4)①固液分离用过滤的方法;‎ ‎②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用重结晶;‎ ‎③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的方法是分液;‎ ‎④利用沸点不同分离互溶的液体。‎ ‎【详解】(1)根据仪器的结构可知,四种仪器分别是①蒸馏烧瓶、②冷凝管、③分液漏斗、④坩埚;‎ ‎(2)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分液漏斗,所以答案选③;‎ ‎(3)分离碘水中的碘应先萃取,然后再蒸馏。即先在装置Ⅱ中进行操作A萃取,再选装置I进行蒸馏;进行操作A萃取选用的萃取剂的原则: ①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 ②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4)①沙子不溶于水,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采用过滤的方法,答案选D;‎ ‎②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因此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的方法是重结晶,答案选C;‎ ‎③汽油不溶于水,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的方法是分液,答案选F;‎ ‎④四氯化碳和甲苯的沸点相差较大,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的方法是蒸馏,答案选E。‎ ‎18.(1)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①向煮沸的25mL蒸馏水中逐滴加入5~6滴_______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色,停止加热,可制得Fe(OH)3胶体,制取Fe(OH)3胶体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胶体发生了_______,随后沉淀溶解,得到棕黄色溶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FeCl3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Cl,要除去NaCl得到纯净的FeCl3溶液,有下列方案:‎ 试剂①是__________;试剂②是___________(均填化学式);‎ ‎(3)已知:要从反应后的溶液中分离得到纯净的单质碘,需采取的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答案】(1). 饱和氯化铁溶液 (2). 红褐色 (3).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4). 聚沉 (5). Fe(OH)3+3H+=Fe3++3H2O (6). NaOH (7). HCl (8). 振荡 (9). 静置 (10). 分层后分液 ‎【解析】‎ ‎【分析】(1)①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 ‎②Fe(OH)3胶体加入稀盐酸发生聚沉;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这是氢氧化铁被盐酸溶解所致;‎ ‎(2)FeCl3溶液(含NaCl)加入试剂①是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3)已知:2FeCl3+2KI=2FeCl2+I2+2KCl 要从反应后的溶液中分离得到纯净的单质碘。‎ ‎【详解】(1)①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5~6滴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②取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稀盐酸为电解质溶液,加入电解质后,Fe(OH)3胶体发生聚沉;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这是氢氧化铁被盐酸溶解所致,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 ‎(2)FeCl3溶液(含NaCl)加入试剂①是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得到A为Fe(OH)3,氢氧化铁沉淀加入试剂②为盐酸,氢氧化铁溶解生成氯化铁溶液,所以试剂②是HCl;‎ ‎(3)已知:2FeCl3+2KI=2FeCl2+I2+2KCl 要从反应后的溶液中分离得到纯净的单质碘,需采取的操作有:加入有机溶剂利用碘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且不溶于水,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分液后得到的含碘单质的有机溶剂通过蒸馏得到碘单质。‎ ‎19.已知:① H2O ② 空气 ③ Mg ④ CaO ⑤ 硫酸 ⑥ Ca(OH)2 ⑦ Na2CO3 ‎ ‎⑧ 碘酒 ⑨ 乙醇 ⑩ NaHCO3 ⑾CO ⑿CO2 ⒀Al(OH)3 ‎ 其中,(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氧化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属于正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属于酸式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9)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②⑧ (2). ①④⑪⑫ (3). ⑤ (4). ⑥ (5). ⑦⑩ (6). ⑦ (7). ⑩ (8). ⑫ (9). ④‎ ‎【解析】‎ ‎【分析】根据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有机物是绝大多数含碳化合物,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①H2O;②空气是氧气和氮气等气体的化合物;③Mg;④CaO能够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⑤硫酸属于酸;⑥Ca(OH)2属于碱;⑦Na2CO3属于盐;⑧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混合物;⑨乙醇属于有机物;⑩NaHCO3属于酸式盐;⑪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⑫CO2能够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⑬Al(OH)3能够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1)属于混合物的是②⑧;‎ ‎(2)属于氧化物的①④⑪⑫;‎ ‎(3)属于酸的是⑤;‎ ‎(4)属于碱的是⑥;‎ ‎(5)属于盐的是⑦⑩;‎ ‎(6)属于正盐的是⑦;‎ ‎(7)属于酸式盐的是⑩;‎ ‎(8)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⑫;‎ ‎(9)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④。‎ ‎20.为提纯含NaCl和Na2SO4两种杂质的NaNO3溶液,且逐一分离出杂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流程:‎ ‎(1)操作①②③名称都是_____(填操作名称).‎ ‎(2)写出试剂名称:试剂1_________;试剂2_________.‎ ‎(3)操作③之前加入Na2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剂4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加入试剂4后,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过滤 (2). AgNO3 (3). BaCl2或Ba(NO3)2 (4). 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 (5). HNO3 (6). Na2CO3+2HNO3=2NaNO3+H2O+CO2↑‎ ‎【解析】‎ ‎【分析】实验室分离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从而得到较为纯净的NaNO3。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如先加入AgNO3,则会同时生成Ag2SO4和AgCl沉淀,可在混合物中加入BaCl2或Ba(NO3)2,生成BaSO4沉淀,发生反应为Ba2++SO42-=BaSO4↓,然后加入过量的AgNO3生成AgCl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Ag+=AgCl↓,最后加入过量的Na2CO3,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过滤之后,加入稀HNO3溶液从而得到NaNO3,最后进行蒸发操作可得固体NaNO3,所得溶液为NaNO3和Na2CO3的混合物,加入稀HNO3,硝酸的量不可加入太多,发生:Na2CO3+2HNO3=2NaNO3+H2O+CO2↑,可通过测定溶液pH的方法判断反应是否已经完全,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实验室分离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从而得到较为纯净的NaNO3。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如先加入AgNO3,则会同时生成Ag2SO4和AgCl沉淀,可在混合物中加入BaCl2或Ba(NO3)2,生成BaSO4沉淀,发生反应为Ba2++SO42-=BaSO4↓,然后加入过量的AgNO3生成AgCl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Ag+=AgCl↓,最后加入过量的Na2CO3,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过滤之后,加入稀HNO3溶液从而得到NaNO3,最后进行蒸发操作可得固体NaNO3,最后所得溶液为NaNO3和Na2CO3的混合物,加入稀HNO3,硝酸的量不可加入太多,发生:Na2CO3+2HNO3=2NaNO3+H2O+CO2↑,可通过测定溶液pH的方法判断反应是否已经完全。‎ ‎(1)操作①②③的名称都是过滤;‎ ‎(2)试剂1为AgNO3;试剂2为BaCl2或Ba(NO3)2;‎ ‎(3)操作③之前加入Na2CO3的目的是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 ‎(4)试剂4为HNO3,加入试剂4后,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2HNO3=2NaNO3+H2O+CO2↑。‎ ‎21.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 利用以上装置,可以按以下实验方案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已知甲苯和甲醇均为有机溶剂,有机物大多能互溶)‎ ‎(1)装置A中仪器①的冷却水下进上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装置A的操作是__________(填“a”、“b”、“c”或“d”,下同)。‎ ‎(2)使用装置B的操作是_______(填“a”、“b”、“c”或“d”),使用分液漏斗前应该先_________。‎ ‎(3)装置C的玻璃棒作用是___________,若所得沉淀不溶于水且需要洗涤,则洗涤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装置D的操作是_________(填“a”、“b”、“c”或“d”),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使水充满管道(夹套、通道)加强接触面积,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 (2). d (3). b (4). 检查是否漏水 (5). 引流 (6). 往漏斗中加水至没过沉淀,让水自然流干,重复加水2-3次 (7). c (8). 搅拌,使受热均匀,避免受热不均而引起飞溅 ‎【解析】‎ ‎【分析】操作a是分离固液混合物,其操作为过滤,操作b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需进行分液,要用到分液漏斗;操作c是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操作为蒸发,需要蒸发皿;操作d是从有机化合物中,利用沸点不同采取蒸馏得到甲苯,以此来解答。‎ ‎【详解】(1)装置A中仪器①是冷凝管,冷却水下进上出的目的是为了使水充满管道(夹套、通道)加强接触面积,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使用装置A的操作蒸馏是d;‎ ‎(2)装置B是分液,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使用装置B的操作是b,使用分液漏斗前应该先检查是否漏水;‎ ‎(3)装置C的玻璃棒作用是引流,若所得沉淀不溶于水且需要洗涤,则洗涤的具体操作是往漏斗中加水至没过沉淀,让水自然流干,重复加水2-3次;‎ ‎(4)装置D是蒸发,使用装置D的操作是c,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受热均匀,避免受热不均而引起飞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