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化学与传统文化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化学与传统文化学案

第2讲 化学与传统文化 ‎【考纲点击】 ‎ 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的化学内涵。如四大发明、陶瓷文化、制醋酿酒、医药炼丹及冶金文化等。‎ ‎1.传统文化中的化学内涵 ‎(1)传统文化中的物质 如《本草经集注》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硝石”指KNO3;如《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如《本草纲目拾遗》中有关“强水”的叙述:“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硝酸。‎ ‎(2)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变化 如成语“火上浇油”(主要是化学变化)、“百炼成钢”(主要是化学变化),古诗词“千锤万凿出深山”(主要是物理变化)。‎ ‎(3)传统文化中的实验操作 如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 ‎2.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白酒:多以含淀粉物质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麦、小麦、大米、豌豆等,其酿造过程大体分为两步:第一步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称为糖化过程;第二步由酵母菌再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馏,得到白酒和酒糟。‎ ‎1.(2019·课标全国Ⅰ,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解析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与氧化亚铁有关,而氧化铁显红色,A项错误;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B项正确;陶瓷以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属于人造材料,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项正确;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中硅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D项正确。‎ 答案 A ‎2.(2018·天津理综,1)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 解析 谷物的主要成分为淀粉,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主要包括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乙醇被氧化为乙酸,因此酿造过程中涉及水解反应和氧化反应,A项错误;后(司)母戊鼎为商代后期的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B项正确;陶瓷的主要原料为黏土,C项正确;青蒿素易溶于乙醚,而不易溶于水,因此,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过程包括萃取操作,D项正确。‎ 答案 A ‎1.(2019·湖北十堰一模,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木与木相摩则然(燃)”的“然”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B.“司烜氏,掌以夫遂(青铜凹镜),取明火于日”的“夫遂”是单质 C.“著作酒醴(甜酒),尔惟曲蘖(酒曲)”的“曲蘖”是催化剂 D.“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的“瓷”是硅酸盐产品 解析 A项,燃烧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正确;B项,青铜属于合金,为混合物,错误;C项,“曲蘖”是酶,为催化剂,正确;D项,“瓷”是硅酸盐产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 答案 B ‎2.《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砂粘土而为之”,“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则堆积窖中燃薪举火”,“浇水转釉(主要为青色),与造砖同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薪举火”使粘土发生复杂的物理变化 B.沙子和粘土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和碳酸钙 C.烧制后自然冷却成红瓦,浇水冷却成青瓦 D.粘土和石灰石是制作砖瓦和陶瓷的主要原料 解析 A项,燃薪举火使粘土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错误;B项,沙子的主要成分为SiO2,粘土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错误;C项由“浇水转釉”可知浇水可变为青色,正确;D项,粘土为烧制砖瓦、陶瓷的原料,错误。‎ 答案 C 题后悟道 专题强化练1 物质组成、分类、变化、化学用语、传统文化 ‎1.(2019·河北武邑中学月考)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其反应原理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解析 ‎ 铁的冶炼过程中,铁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存在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电池放电过程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碳酸氢钠作发酵粉,为碳酸氢钠的分解,不存在化合价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天然气的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答案 C ‎2.(2019·浙江宁波联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6的磷原子:P B.Na+的结构示意图:‎ C.葡萄糖的实验式:C6H12O6‎ D.Na2O的电子式:‎ 解析 中子数为16的磷原子,正确的表示为P,A错误;Na+的结构示意图为,B错误;葡萄糖的实验式是CH2O,C错误;Na2O的电子式为,D正确。‎ 答案 D ‎3.(2015·北京理综,6)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技术的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解析 A项,火药在适当条件下自身迅速燃烧生成大量气体,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B项,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C项,转轮排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D项,铁的冶炼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铁元素还原为铁单质的过程。‎ 答案 C ‎4.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积淀。在下列古代发明和工艺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孔明灯 B.用树皮、棉、麻造纸 C.烧制彩陶 D.淘黄金 解析 孔明灯是利用物质燃烧产生的热能将灯放入高空,发生了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造纸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机物逐渐被除去,无机氧化物之间进行反应生成硅酸盐类物质,涉及化学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打捞起河里或湖里的淤泥后,用淘盘将淤泥洗去,可以得到金,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5.(2019·山东名校联盟期末)《菽园杂记》对海水提取食盐有如下记载:“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侯晒结浮白,扫而复淋”。上述涉及的“灰”作用是(  )‎ A.吸附 B.蒸馏 C.盐析 D.过滤 解析 由侯晒结浮白可知食盐脱去了色素,故“灰”的作用为吸附作用。‎ 答案 A ‎6.(2018·海南化学)絮凝剂有助于去除工业和生活废水中的悬浮物。下列物质可作为絮凝剂的是(双选)(  )‎ A.NaFe(SO4)2·6H2O B.CaSO4·2H2O C.Pb(CH3COO)2·3H2O D.KAl(SO4)2·12H2O 解析 NaFe(SO4)2·6H2O、KAl(SO4)2·12H2O中的Fe3+、A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铝胶体,胶体有吸附能力,有助于去除工业和生活废水中的悬浮物。‎ 答案 AD ‎7.(2019·山东济宁质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水乙醇试剂瓶上应贴危险化学品标志 B.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表示‎12C,不能表示‎14C C.比例模型可以表示水分子,也可以表示二氧化碳分子 D.球棍模型表示的物质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 B项,该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表示‎12C,也能表示‎14C,错误;C项,该模型表示的分子空间结构为“V”型,不可表示二氧化碳分子,错误;D项,中的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错误。‎ 答案 A ‎8.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碘的升华、石油的分馏 B.NH4Cl溶液除铁锈、食盐水导电 C.蛋白质溶液中加饱和(NH4)2SO4溶液、蓝色的胆矾常温下变白 D.热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 解析 选项A、D都是物理变化;选项B,前者是化学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的过程,电解必然会产生新物质,故食盐水导电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选项C,蛋白质的盐析是物理变化;胆矾变白,说明胆矾失去结晶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答案 C ‎9.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H2O2水溶液使染料褪色 解析 C项,因为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大,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利用的是它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A项,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利用了化合反应,但褪色后的无色物质加热或者光照很快就会恢复原来的颜色;B项的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和D项的H2O2水溶液使染料褪色,都是利用它们的强氧化性。‎ 答案 C ‎10.下列与化学有关的文献,理解错误的是(  )‎ A.《咏石灰》(明·于谦)中“……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是指氢氧化钙 B.《咏煤炭》(明·于谦)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 C.《天工开物》中记载:“以消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魂散惊而魄齑粉”文中提到的是火药 D.《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解析 A.《咏石灰》(明·于谦)中“……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描述的是碳酸钙的受热分解,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Ca(OH)2与CO2反应生成CaCO3的过程,其中“清白”是指碳酸钙,故A错误;B.《咏煤炭》(明·于谦)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描述的是煤炭的开采,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故B正确;C.《天工开物》中记载:“以消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魂散惊而魄齑粉” ,消石、硫磺是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故C正确;D.《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指的是动物的毛皮,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D正确。‎ 答案 A ‎11.(2019·山东潍坊质检)《本草纲目》记载:“凡使白矾石,以瓷瓶盛。于火中,令内外通赤,用钳揭起盖,旋安石峰巢入内烧之。每十两用巢六两,烧尽为度。取出放冷,研粉”。在实验室完成该操作,没有用到的仪器是(  )‎ A.蒸发皿 B.坩埚 C.坩埚钳 D.研钵 答案 A ‎12.(2019·山东历城二中月考)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了民间酿酒的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方法可用于分离(  )‎ A.丙烯酸甲酯和甲醇 B.甲苯和碳酸钠溶液 C.硝酸钾和氯化钠 D.氯化铵和硫酸钠 解析 由“酒”“蒸”可知该方法为蒸馏。适用于互溶且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只适用A。‎ 答案 A ‎13.(2019·山东烟台质检)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②煤的气化与液化都是物理变化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⑤石墨和C60是同素异形体 ⑥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A.③⑤⑥ B.①②‎ C.③⑤ D.①③④‎ 解析 ①同位素之间的转化不是化学变化,错误;②煤的气化与液化都是化学变化,错误;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正确;④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等,错误;⑤石墨和C60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正确;⑥糖类中的单糖和二糖、油脂等均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答案选C。‎ 答案 C ‎14.(2016·上海卷)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定属于吸热反应 B.一定属于可逆反应 C.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解析 由图知该反应为+(单质),且有剩余。故该反应一定为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可逆反应,但不一定为吸热反应,故A项错误。‎ 答案 A ‎15.(原创题)向‎1 L 1 mol·L-1的H3PO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经测定化学式为Na2HPO3。则H3PO3为________元酸,其结构式为________;如H3PO3为弱酸,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HPO3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NaOH过量,H3PO3能电离出的H+已被完全中和,故H3PO3为二元酸,结构式为。‎ 答案 二  H3PO3H++H2PO、H2POH++HPO c(Na+)>c(HPO)>c(OH-)>c(H+)‎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