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说明:‎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题总分100分;‎ ‎2.试卷分I、II两卷,I卷为选择题共20题60分、II卷为非选择题共3题40分。‎ ‎3.可能用到的数据: H-1 C-12 N-14 O-16 S-32 Cl-35.5Na-23 Al-27 Fe-56 Zn-65 Cu-64 Ag-108‎ 第I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材料中所涉及的合金不属于新型合金的是( )‎ A. 飞机窝扇用的是耐高温的合金材料 B. 蛟龙号载人舱是用钛合金制的 C. 不锈钢盆 D. 新能源汽车储氢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飞机窝扇用的耐高温的合金材料是钛合金,属于新型合金,A不合题意;‎ B.由于钛合金的硬度大、耐酸碱的腐蚀,因此可用于蛟龙号载人舱的舱体材料等,属于新型合金,B不合题意;‎ C.不锈钢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研制、投产,是一种由铁和碳元素形成的传统合金,还添加了少量的铬、镍等金属,不属于新型合金,C符合题意;‎ D.新能源汽车储氢材料,有LaNi5、Mg2Cu、Mg2Ni等,属于新型合金,D不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关于硫酸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含氧酸 B. 无氧酸 C. 强酸 D. 二元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硫酸的酸根是SO42-,为含氧酸根,所以硫酸为含氧酸,A正确;‎ B. 硫酸的酸根中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无氧酸,B不正确;‎ C. 在水溶液中,硫酸发生完全电离,所以硫酸为强酸,C正确;‎ D. 1个硫酸分子中,能电离出2个H+,所以硫酸属于二元酸,D正确;‎ 故选B。‎ ‎3.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不正确的是(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表示氧原子,微粒结构示意图正确,A正确;‎ B. 质子数为11的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离子结构示意图为,B错误;‎ C. 表示氯原子,微粒结构示意图正确,C正确;‎ D. 表示氯离子,微粒结构示意图正确,D正确;‎ 答案选B。‎ ‎4.考古学上常用来测定文物的年代。的原子核内中子数是( )‎ A. 8 B. 10 C. 14 D. 20‎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原子的符号中,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左下角表示质子数,质量数与质子数的差值为中子数,所以中子数=14-6=8。故选A。‎ ‎5.下列关于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属于碱性氧化物 B. 它们都能与水反应产生氧气 C. 它们都能与二氧化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过氧化钠是潜水艇和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过氧化钠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外,还有氧气生成,不属于碱性氧化物,A错误;‎ B. 氧化钠与水反应只生成氢氧化钠,不产生氧气,B错误;‎ C. 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 过氧化钠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都能生成氧气,是潜水艇和呼吸面具的供氧剂,D正确;‎ 故选D。‎ ‎6.下列生活中的物质与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用途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生活中的物质 ‎84消毒液 小苏打 复方氢氧化铝片 食盐 有效成分的化学式 Ca(OH)2‎ NaHCO3‎ Al(OH)3‎ NaCl 用途 做消毒剂 做发酵粉 做抗酸药 做调味品 ‎【答案】A ‎【解析】‎ ‎【详解】A.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Ca(ClO)2,A不正确;‎ B. 小苏打的主要成分为NaHCO3,可用作发酵粉,B正确;‎ C. 复方氢氧化铝片的主要成分为Al(OH)3,可做抗酸药,C正确;‎ D. 食盐的主要成分为NaCl,可作调味品,D正确;‎ 故选A。‎ ‎7.下列下列关于F、Cl、Br、I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单质的氧化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B. 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C. 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D. 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A正确;‎ B. 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依次为淡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B正确;‎ C.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C不正确;‎ D.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D正确。‎ 故选C。‎ ‎8.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同位素的是( )‎ A. C60与C120 B. 、D、T ‎ C. H2O、D2O、T2O D. H-、H+、H ‎【答案】B ‎【解析】‎ ‎【分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其研究对象是原子。‎ ‎【详解】A. C60与C120属于同素异形体,A不合题意;‎ B. 、D、T是氢元素的三种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称同位素,B符合题意;‎ C. H2O、D2O、T2O三者都属于水分子,不互为同位素,C不合题意;‎ D. H-、H+、H是氢元素的三种存在形式,不互为同位素,D不合题意。‎ 故选B。‎ ‎9.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Fe3+、Cu2+、Cl-、SO42- B. Fe2+、H+、Cl-、MnO4-‎ C. H+、ClO-、Cl-、SO42- D. K+、Fe3+、SO42-、OH-‎ ‎【答案】A ‎【解析】‎ ‎【详解】A. Fe3+、Cu2+、Cl-、SO42-四种离子间不发生化学反应,能大量共存,A符合题意;‎ B. Fe2+、H+、Cl-、MnO4-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不合题意;‎ C. H+、ClO-、Cl-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C不合题意;‎ D. Fe3+、OH-间能反应生成Fe(OH)3,不能大量共存,D不合题意。‎ 故选A。‎ ‎10.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因为Fe(OH)2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为红褐色的Fe(OH)3,即发生4Fe(OH)2+O2+2H2O=4Fe(OH)3。因此要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就要排除装置中的氧气或空气。①、②原理一样,都是先用氢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并使生成的Fe(OH)2处在氢气的保护中;③由于空气中的氧气能迅速将Fe(OH)2氧化,因而不能较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④中液面加苯阻止了空气进入,能较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答案选B。‎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铁与盐酸反应:Fe+2H+=Fe3++H2↑‎ B. 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 C. 将氧化铁与稀硫酸混合:Fe2O3+2H+=H2O+Fe3+‎ D. 将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Al2O3+2OH-=H2O+2Al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铁与盐酸反应只能生成Fe2+和H2,A不正确;‎ B.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为弱电解质,只能发生部分电离,需要保留分子式形式,B不正确;‎ C. 方程式Fe2O3+2H+=H2O+Fe3+中,电荷不守恒,正确的为Fe2O3+6H+=3H2O+2Fe3+,故C不正确;‎ D. 氧化铝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方程式Al2O3+2OH-=H2O+2AlO2-,符合客观实际,满足守恒关系,D正确;‎ 故选D。‎ ‎12.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A FeCl3(aq)‎ Fe2+‎ 通Cl2‎ B AlCl3(aq)‎ Cu2+‎ Al粉 C NaHCO3(aq)‎ Na2CO3‎ CO2气体 D FeCl3(aq)‎ Cu2+‎ Fe粉 ‎【答案】D ‎【解析】‎ ‎【详解】A、Cl2可以将Fe2+氧化为Fe3+,除杂方案可用,A正确;‎ B、Al和Cu2+反应生成Cu和Al3+,Cu可以经过滤除去,除杂方案可用,B正确;‎ C、CO2可以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HCO3,除杂方案可用,C正确;‎ D、铁离子与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被提纯物质改变了性质;Fe和Cu2+反应生成Fe2+杂质,除杂方案不能用,D错误;‎ 故选D。‎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氯气的性质很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B. 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 C. 新制氯水的漂白性强于久置氯水的漂白性 D. 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氯气的性质虽然活泼,它与氢气混合点燃或光照才能发生爆炸,A不正确;‎ B.因氢氧化钙溶液的浓度小,吸收氯气能力差,所以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B不正确;‎ C. 新制氯水中次氯酸的浓度大于久置氯水,所以漂白性强于久置氯水,C正确;‎ D. HCl也能与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不能用于检验HCl中的Cl2,D不正确。‎ 故选C。‎ ‎14.下列实验过程不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比较金属镁和铝的活泼性 分別向两只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烧杯中加入打磨过的同样大小的镁片和铝片,比较反应现象 C 比较Fe3+和I2的氧化性强弱 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溶液变蓝色 D 检验NaHCO3 与Na2CO3 溶液 用小试管分别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澄清石灰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黄色褪去,可知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铁离子被还原,则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A正确;‎ B.分別向两只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烧杯中加入打磨过的同样大小的镁片和铝片,通过比较反应现象(产生气泡的快慢)可以比较金属镁和铝的活泼性,B正确;‎ C.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溶液变蓝色说明有单质碘生成,即碘化钾被氯化铁氧化为单质碘,所以氧化性是铁离子强于单质碘,即可以比较Fe3+和I2的氧化性强弱,C正确;‎ D.NaHCO3与Na2CO3溶液均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不能检验二者,D错误;‎ 答案选D。‎ ‎1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 L B. 25 ℃,1.01×105 Pa,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5NA C. 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的原子数为1.5NA D. 常温常压下,44 g CO2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是1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故A错误;‎ B、25℃,1.01×105Pa,32g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NA,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不是0.5NA,故C错误;‎ D、在常温常压下,44gC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原子数为3NA,故D正确;‎ 故选D。‎ ‎16.某原子X的核内中子数为N,质量数为A,它与原子3H构成3HaX分子。b g 3HaX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 mol B. mol C. mol D. mol ‎【答案】C ‎【解析】‎ ‎【详解】b g 3HaX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故选C。‎ ‎17.如图装置用来检验氯气的部分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B. 该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C. 装置B的现象是两种布条都褪色 D. 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氯气中混有水蒸气,会干扰其漂白性的检验,用装置A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A正确;‎ B. 氯气有毒,会污染环境,所以该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B正确;‎ C. 装置B的现象是干燥的布条不褪色,湿润的布条褪色,C不正确;‎ D. 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为Cl2被NaOH溶液吸收,生成NaCl、NaClO、H2O,D正确。‎ 故选C。‎ ‎18.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业上制备高铁酸钠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的化学原理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3ClO-+2Fe3++10OH-=2FeO42-+3Cl-+5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ClO-是氧化剂、OH-是还原剂 B. Fe3+是还原剂、FeO42-是还原产物 C. 生成2molFeO42-转移6NA个电子 D. ClO-的还原性大于FeO42-‎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反应3ClO-+2Fe3++10OH-=2FeO42-+3Cl-+5H2O中,Cl由+1价降低为-1价,Fe3+由+3价升高为+6价。‎ A. ClO-是氧化剂,但OH-中不含价态变化元素,不是还原剂,作为反应物,只提供碱性环境,A不正确;‎ B. Fe3+中的Fe失电子,作还原剂,但FeO42-是氧化产物,B不正确;‎ C. Fe3+由+3价升高为+6价,所以生成2molFeO42-转移6NA个电子,C正确;‎ D.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大于氧化产物;所以ClO-的氧化性大于FeO42-‎ ‎,D不正确。‎ 故选C。‎ ‎19.将3g两种金属混合物的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反应完全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3.36 L。则这两种金属不可能是(  )‎ A. Al和Fe B. Ag和Al ‎ C. Mg和Al D. Zn和Cu ‎【答案】D ‎【解析】‎ ‎【分析】n(H2)==0.15mol,采用极值法,若金属全是Al,其质量应为0.1mol×27g/mol=2.7g;若金属全是Mg,其质量应为0.15mol×24g/mol=3.6g;若金属全是Fe,其质量应为0.15mol×56g/mol=8.4g;若金属全是Zn,其质量应为0.15mol×65g/mol=9.75g;若金属为Ag或Cu,与盐酸不反应。‎ ‎【详解】A. 若金属全为Al,质量为2.7g,若金属全为Fe,质量为8.4g,3g介于两个极端值之间,A可能;‎ B. Ag不反应,则Al的质量<3g,H2为0.15mol,则Al为0.1mol,Al质量为2.7g,B可能;‎ C. 由Mg和Al计算出的两个极端值为3.6g和2.7g,在3g两端,C可能;‎ D. Cu与盐酸不反应,则Zn的质量<3g,H2为0.15mol,则Zn为0.15mol,Zn质量为9.75g,前后矛盾,不可能,D符合题意。‎ 故选D。‎ ‎20.某溶液中仅含有Na+、Mg2+、SO42-、Cl-四种离子(不考虑水电离出的H+和OH-),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c(Na+)∶c(Mg2+)∶c(Cl-)=5∶7∶7。若c(Na+)为5 mol/L,则c(SO42-)为( )。‎ A. 5 mol/L B. 6mol/L C. 7mol/L D. 8mol/L ‎【答案】B ‎【解析】‎ ‎【详解】c(Na+)为5 mol/L,c(Na+)∶c(Mg2+)∶c(Cl-)=5∶7∶7,则c(Mg2+)=c(Cl-)=7mol/L;利用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规律,可得出下列等量关系式:c(Na+)+2c(Mg2+)= c(Cl-)+ 2c(SO42-),代入数据,可得出c(SO42-)=6 mol/L;‎ 故选B。‎ 第II卷 ‎21.元素推断题。‎ 根据部分短周期元素的信息回答问题。‎ 元素 元素信息 A 第三周期VIIA族 B 族序数是周期数的3倍 C 原子序数11‎ D D3+与Ne的电子数相同 ‎(1)A、B的元素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C、D的元素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B、D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在的位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C的单质在加热时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3)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C原子与D原子的__________相同。写出A的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D的单质与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1). Cl (2). O (3). 钠 (4). 铝 (5). 第二周期第ⅥA族 (6). 第三周期第ⅢA族 (7). 2Na+O2Na2O2 (8). 电子层数 (9). Cl2+H2O==H++Cl-+HClO (10). 2Al+2NaOH+2H2O=2NaA1O2+3H2↑‎ ‎【解析】‎ ‎【分析】A是第三周期VIIA族,则其为氯;B的族序数是周期数的3倍,则其为氧;C的原子序数是11,则其为钠;D3+与Ne的电子数相同,则其为铝。‎ ‎(1)由以上分析,可确定A、B的元素符号及C、D的元素名称。由B、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确定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在的位置。‎ ‎(2)B、C的单质在加热时反应,生成过氧化钠。‎ ‎(3)通过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确定C原子与D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相同点。A的单质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D的单质与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详解】(1)通过以分析,可确定A、B分别为氯和氧,元素符号分别为Cl、O,C、D 元素名称分别为钠、铝。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在的位置分别是第二周期第ⅥA族、第三周期第ⅢA族;‎ 答案为:Cl;O;钠;铝;第二周期第ⅥA族;第三周期第ⅢA族;‎ ‎(2)B、C的单质在加热时的反应方程式:2Na+O2Na2O2;‎ 答案为:2Na+O2Na2O2;‎ ‎(3)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Na原子与Al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Cl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Al与Na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1O2+3H2↑;‎ 答案为:电子层数;Cl2+H2O==H++Cl-+HClO;2Al+2NaOH+2H2O=2NaA1O2+3H2↑。‎ ‎22.无机物转化题。A、B、C、D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中的水已略去)。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C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C为厨房中的用品,D的过度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①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B的俗名____________;‎ ‎②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2)若A、D均为单质,且A为气体,D元素的一种红棕色氧化物常用作颜料。‎ ‎①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②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__________;‎ ‎③检验B中阳离子最好的试剂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3)C与NaOH溶液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产生此现象的过程________、_____。‎ ‎【答案】(1). NaOH (2). 纯碱或苏打 (3). CO32-+CO2+H2O==2HCO3- (4). 2Fe3++Fe=3Fe2+ (5). 2Fe2++Cl2==2Fe3++2Cl- (6). KSCN (7). Fe2++2OH-==Fe(OH)2↓ (8). 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 ‎【分析】(1)若A、B、C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则含钠元素;C为厨房中的用品,则C 为NaHCO3;D的过度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则D为CO2。‎ ‎①采用逆推法,可确定A、B;‎ ‎②反应Ⅱ为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及水的反应。‎ ‎(2)若A、D均为单质,且A为气体,D元素的一种红棕色氧化物常用作颜料,则D为Fe,则A为Cl2。‎ ‎①反应Ⅱ为氯化铁与铁反应;‎ ‎②反应Ⅲ为氯气与氯化亚铁反应;‎ ‎③检验B中阳离子,即检验Fe3+,最好的试剂是硫氰化钾。‎ ‎(3)氯化亚铁与NaOH溶液反应,先发生复分解反应,后发生氧化反应。‎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确定A、B、C中都含钠元素,C 为NaHCO3,D为CO2。‎ ‎①采用逆推法,可确定B为Na2CO3,则A为NaOH,B的俗名为纯碱或苏打;‎ 答案为:NaOH;纯碱或苏打;‎ ‎②反应Ⅱ为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及水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O32-+CO2+H2O==2HCO3-;‎ 答案为:CO32-+CO2+H2O==2HCO3-;‎ ‎(2)若A、D均为单质,且A为气体,D元素的一种红棕色氧化物常用作颜料,则D为Fe,则A为Cl2,则B为FeCl3,C为FeCl2。‎ ‎①反应Ⅱ为氯化铁与铁反应,离子方程式是2Fe3++Fe=3Fe2+;答案为:2Fe3++Fe=3Fe2+;‎ ‎②反应Ⅲ为氯气与氯化亚铁反应,离子方程式是2Fe2++Cl2==2Fe3++2Cl-;‎ 答案为:2Fe2++Cl2==2Fe3++2Cl-;‎ ‎③检验B中阳离子,即检验Fe3+,由于铁离子与硫氰化钾溶液相遇,溶液变为血红色,因此检验铁离子的最好试剂是KSCN;‎ 答案为:KSCN;‎ ‎(3)氯化亚铁与NaOH溶液反应,先发生复分解反应,后发生氧化反应,方程式为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答案为: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23.实验题。实验室有化学纯的浓硫酸,其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下图:‎ 硫酸 化学纯(CP)‎ ‎(500 mL)‎ 品名:硫酸 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 g·cm-3‎ 质量分数:9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①量取 ②计算 ③溶解 ④定容 ⑤转移 ⑥洗涤 ⑦装瓶,其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2)实验室只有100 mL、250 mL、500 mL三种规格的容量瓶,但要配制240 mL 0.1 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浓硫酸________ mL,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用到的公式___________。‎ ‎(3)接下来完成此实验将用到的仪器有10 mL量筒、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 ‎(4)要从所配溶液中取出50 mL盛装于试剂瓶中,给它贴上标签,则标签的内容是_________;若再从中取出10 mL溶液稀释至20 mL,则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5)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填字母)。‎ A 转移溶液时未洗涤烧杯 B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C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仍残留有蒸馏水 D 用量筒量取浓硫酸,读数时仰视刻度线 ‎【答案】(1). ②①③⑤⑥④⑦ (2). 1.4 (3). c(浓)∙V(浓)= c(稀)∙V(稀) (4). 250mL的容量瓶、胶头滴管 (5). 0.1mol/LH2SO4(aq) (6). 0.05mol/L (7). BD ‎【解析】‎ ‎【分析】(1)配制溶液时,一般按计算、量取、溶解、转移、洗涤、定容、装瓶等顺序操作。‎ ‎(2)要配制240 mL 0.1 mol·L-1的稀硫酸,应选择250mL的容量瓶,利用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进行计算。‎ ‎(3)完成此实验将用到的仪器有10 mL量筒、烧杯、玻璃棒、250mL的容量瓶、胶头滴管。‎ ‎(4)要从所配溶液中取出50 mL盛装于试剂瓶中,给它贴上标签,则标签的内容应体现浓度和溶质;若再从中取出10 mL溶液稀释至20 mL,则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仍按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进行计算。‎ ‎(5)A. 转移溶液时未洗涤烧杯,则有一部分溶质留在烧杯内壁上;‎ B.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液面低于刻度线;‎ C.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仍残留有蒸馏水,对最终所配溶液的体积不产生影响;‎ D. 用量筒量取浓硫酸,读数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液面高于刻度线。‎ ‎【详解】(1)配制溶液时,一般按计算、量取、溶解、转移、洗涤、定容、装瓶等顺序操作,则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⑤⑥④⑦;答案为:②①③⑤⑥④⑦;‎ ‎(2)要配制240 mL 0.1 mol·L-1的稀硫酸,应选择250mL的容量瓶;浓硫酸的物质的浓度为=18.4mol/L,利用公式c(浓)∙V(浓)= c(稀)∙V(稀),带入数值可以求出V(浓)==1.4mL;答案为:1.4;c(浓)∙V(浓)= c(稀)∙V(稀);‎ ‎(3)完成此实验将用到的仪器有10 mL量筒、烧杯、玻璃棒、250mL的容量瓶、胶头滴管;‎ 答案为:250mL的容量瓶、胶头滴管;‎ ‎(4)要从所配溶液中取出50 mL盛装于试剂瓶中,给它贴上标签,则标签的内容为0.1mol/LH2SO4(aq);若再从中取出10 mL溶液稀释至20 mL,则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答案为:0.1mol/LH2SO4(aq);0.05mol/L;‎ ‎(5)A. 转移溶液时未洗涤烧杯,则有一部分溶质留在烧杯内壁上,从而使得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A不合题意;‎ B.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液面低于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B符合题意;‎ C.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仍残留有蒸馏水,溶液体积不变,所配溶液的浓度不变,C不合题意;‎ D. 用量筒量取浓硫酸,读数时仰视刻度线,导致量取浓硫酸的体积偏大,浓度偏高,D符合题意;‎ 答案为:BD。‎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