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南省登封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河南省登封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登封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B. 制陶、冶金、酿酒等生产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 我国化学家在1965年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世界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观察、实验、分类、比较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正确;B、制陶、冶金、酿酒等生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正确;C、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错误;D、我国化学家在1965年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牛胰岛素,为世界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正确。‎ ‎2.下列溶液中含Cl-浓度与50 mL 1 mol·L-1 AlCl3溶液中Cl-浓度相等的是( )‎ A. 150 mL 1 mol·L-1的NaCl溶液 B. 75 mL 2 mol·L-1 KCl溶液 C. 150 mL 1 mol·L-1的CuCl2溶液 D. 75 mL 1 mol·L-1的FeCl3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50mL 1mol⋅L−1的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是3mol/L,‎ A. 150 mL 1 mol·L-1的NaCl溶液中c(Cl−)=1 mol·L-1×1=1mol/L,故A错误;‎ B. 75 mL 2 mol·L-1 的KCl溶液中c(Cl−)=2 mol·L-1×1=2mol/L,故B错误;‎ C. 150 mL 1 mol·L-1的CuCl2溶液中c(Cl−)=1 mol·L-1×2=2mol/L,故C错误;‎ D. 75 mL 1 mol·L-1的FeCl3溶液中c(Cl−)=1 mol·L-1×3=3mol/L,故D正确;‎ 答案选D。‎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钠 ②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粉末产生 ③过氧化钠可在防毒面具中做供氧剂  ④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色的FeCl3‎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颜色为淡黄色,故错误;‎ ‎②钠和水先反应,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氢气,故错误;‎ ‎③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于供氧剂,故正确;‎ ‎④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颜色为红棕色,故正确.‎ 答案选C。‎ ‎4.下面关于金属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钠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B. 将Na投入盐酸中,Na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HCl反应 C.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不能以游离态存在 D. 钠和钾合金在室温下呈液态,可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钠为金属,为热和电的良导体,故A正确;‎ B. 将Na投入盐酸中,Na先与酸反应,故B错误;‎ C. 钠性质活泼,可与水、氧气等发生反应,在自然界中不能以游离态存在,故C正确;‎ D. 钠和钾的合金熔点低,常温下为液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故D正确。‎ 答案选B。‎ ‎5. 下列物质不能使红墨水褪色的是(  )‎ A. 活性炭 B. 过氧化钠 C. NaCl溶液 D. 漂白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活性炭有吸附作用,所以能够使红墨水褪色,错误;B.过氧化钠能够与水反应产生过氧化氢,有强的氧化性,所以能够使红墨水褪色,错误;C.NaCl溶液无漂白性,不能使红墨水褪色;正确;D.漂白粉与水混合会产生有漂白性的HClO,能够使红墨水褪色,错误。‎ ‎6.下列反应中,反应条件与反应物用量改变时不影响其反应产物的是(  )‎ A. Na+O2 B. C+O2 C. CO2+Ca(OH)2 D. Na2O2+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钠和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生成过氧化钠,故A错误;‎ B. 碳和少量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过量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B错误;‎ C. 氢氧化钙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故C错误;‎ D.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生成物与反应的条件和用量无关,故D正确。‎ 答案选D。‎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1 mol O2的质量是32 g·mol-1②H2的摩尔质量是2 g ③1 mol H+的质量是1 g ‎④对原子而言,摩尔质量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质量的单位是g.1 mol O2的质量是32 g。错误。②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H2的摩尔质量是2 g /mol.错误。 ③1 mol H+的质量是1 g。正确。④对原子而言,摩尔质量就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错误。故选项为:C。‎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钠、氢气都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②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绿色的氯化铜 ‎③液氯就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④久置的氯水,因氯气几乎完全挥发掉,剩下的就是水 A. ① B. ①和② C. ①和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Na在Cl2中燃烧时生成白色烟,无雾产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雾,无烟产生;‎ ‎②CuCl2为棕黄色固体;‎ ‎③液氯为液态的氯气,为纯净物,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退色;‎ ‎④久置的氯水中,因HClO分解,已变为稀盐酸。‎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均不正确,故答案:D ‎9. 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漂白粉露置在空气中存放 B. 氯水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C. 过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D. 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见光易分解,从而使漂白粉失效,故漂白粉需密闭保存,A错误;氯水见光会分解,应盛放在棕色瓶中,B正确;过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故要密封保存,C正确;钠能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又钠的密度比水略小,故钠保存在煤油中,或用石蜡密封保存,D正确。‎ ‎10.如图所示: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让潮湿的氯气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不可能是( )‎ A. 浓H2SO4 B. NaOH溶液 C. NaCl溶液 D. Ca(OH)2溶液 ‎【答案】C ‎【解析】‎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 9g H2O的体积约为11.2L B. 0.5 mol O3与11.2 L O3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C. 标准状况下22.4L氩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 D. 常温常压下,22.4 L的S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A个氧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标准状况下H2O为液体,只有质量无密度,无法计算体积,故A错误;‎ B. 11.2 L O3没有给出状态条件,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错误; ‎ C. 标准状况下22.4L氩气为1 mol,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含有的原子数为NA,故C正确;‎ D. 22.4 L的SO2和CO2混合气体不在标况下,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D错误;‎ 答案选C。‎ ‎12.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①24 g碳 ②0.7 mol NH3 ③4.6 g钠 ④0.2 mol H2SO4 ⑤4 g He A. ①③②④⑤ B. ②①④⑤③‎ C. ②④①⑤③ D. ④⑤②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 24g碳中所含C的物质的量为:=2mol,原子数为2NA;‎ ‎② 0.7molNH3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7mol×4=2.8mol,原子数为2.8NA;‎ ‎③ 4.6gNa中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原子数为0.2NA;‎ ‎④ 0.2molH2SO4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7=1.4mol,原子数为1.4NA;‎ ‎⑤ 4gHe的物质的量为:=1mol,原子数为NA;‎ 则所含原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②①④⑤③,故B正确。‎ 答案选B。‎ ‎13.下列物质各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于150℃时将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后,固体增重大于3g的是( )‎ A. HCOOH B. CH3COOH C. C2H5OH D. C6H12O6‎ ‎【答案】C ‎【解析】‎ ‎【分析】水、二氧化碳和Na2O2反应方程式分别为2H2O+2Na2O2=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根据方程式知,水和Na2O2反应时固体质量增加量相当于H2质量,二氧化碳和Na2O2反应时固体质量增加量相当于CO质量,将可燃物写出H2或CO或(CO)m·Hn方式,如果恰好写为H2或CO或(CO)m·Hn方式,则产物通过足量Na2O2‎ 时固体质量不变,如果改写化学式时O原子有剩余,则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减少,如果C原子有剩余,则固体质量增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 HCOOH可以改写成CO·H2·O,O原子有剩余,所以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增多少于3g,不符合,故A错误;‎ B. 该化学式可以改写为(CO)2⋅(H2)2,所以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增多等于3g,不符合,故B错误;‎ C. 该化学式可以改写为CO·(H2)3·C,C有剩余,则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增多多于3g,符合,故C正确;‎ D. 该化学式可以改写为(CO)6⋅(H2)6,则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增多等于3g,故不符合,故D错误。‎ 答案选C。‎ ‎1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含有NA个氧原子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 B. 2 L 0.3 mol·L-1的硫酸钾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0.6 mol·L-1‎ C. 常温常压下,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NA D. 25 ℃,1.01×105 Pa,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含有NA个氧原子的氧气物质的量为0.5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0.5mol×22.4L/mol=11.2L,故A错误;‎ B、2L 0.3mol·L-1的硫酸钾溶液中钾离子浓度=0.3mol/L×2=0.6mol·L-1,故B正确;‎ C、常温常压下,32g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NA=2NA,故C正确;‎ D、25℃,1.01×105Pa,64g SO2中含有的原子个数=×3×NA=3NA,故D正确。‎ 答案选A。‎ ‎15.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 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退色,说明有Cl2存在 B. 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C. 先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D. 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氯气通入溶液中,与水反应发生Cl2+H2OHCl+HClO,氯水中存在Cl2、H2O、HClO、H+、Cl-、ClO-、OH-,利用离子、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详解】A. 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则加入有色布条后,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故A错误;‎ B. 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则氯水呈浅黄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故B错误;‎ C. 因AgCl不溶于硝酸,先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故C正确;‎ D. 氯气和氢氧化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说明有HClO存在,故D错误;‎ 答案选C。‎ ‎16.等质量的CH4和NH3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二者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6∶17‎ B. 二者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7∶16‎ C. 二者的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7∶12‎ D.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6∶17‎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等质量时,==,原子个数之比,氢原子个数之比为=,故C正确,A、B错误。同温同压下===,D错误。答案:C ‎17.有一真空瓶重500 g,在同一条件下装满O2 重508 g,装满另一种G气体时重511 g,则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11 B. 22 C. 44 D. 56‎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真空瓶装满氧气和G体积相等,则物质的量相等,‎ 所以:,解得M=44g/mol,则相对分子质量为:44;答案选C。‎ ‎18.在V L硫酸铝溶液中,含有W g Al3+,这种溶液中SO4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W/(27V) B. W/54‎ C. W/(18V) D. 3W/(54V)‎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n=计算出Wg铝离子的物质的量,结合硫酸铝的化学式计算出VL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最后根据c=计算出该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Wg铝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该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 答案选C。‎ ‎19.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标准状况下,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m g含有b个分子,则n g该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 )‎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 ‎【详解】标准状况下O2和N2的混合气体mg,含有b个分子,则ng该混合气体含有分子数目为:b×=,其物质的量为==mol,标况下占有的体积为:=‎ mol×22.4L/mol=,‎ 答案选A。‎ ‎20.将一质量分数为ω的KOH溶液蒸发掉m g水后,质量分数恰好变为为2ω,体积为V (溶液中无晶体析出),则浓缩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mol·L-1 B. mol·L-1 ‎ C. mol·L-1 D. mol·L-1‎ ‎【答案】A ‎【解析】‎ ‎【详解】设蒸发前溶液的质量为x,溶液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有:ωx=(x−m)×2ω,x=2m,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mω,‎ 物质的量为:,则:浓缩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答案选A。‎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21. 现有金属单质A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B、C、D、E、F、G,它们之问能发生如下反应,其中乙是黄绿色气体(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丙- ;‎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F________________;‎ ‎(3)气体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牛产、牛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 把气体乙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请你解释其中的原 因 。‎ ‎② 某化学兴趣小组计划用气体乙和物质B制取简易消毒液D。其反应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 表示)______________。‎ ‎【答案】(1)氯化氢 (2)‎ ‎(3)①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HClO,溶液显酸性使石蕊变红HClO具有漂白性(或强氧化性)使溶液褪色。②Cl2+2NaOH=NaCl+NaClO+H2O ‎【解析】试题分析:金属单质A和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G,所以A是钠、G是过氧化钠;乙是黄绿色气体,乙是氯气;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生成盐酸;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气;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漂白粉;氢氧化钠与氯气生成次氯酸钠。(1)丙是氯化氢。(2) F是;(3)①.把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氯气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溶液呈酸性,石蕊变红色,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石蕊褪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②氢氧化钠与氯气生成次氯酸钠的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22.利用相关知识填空.‎ ‎(1)标准状况下11.2LNH3 中含______个氨分子,含______mol 氢原子.‎ ‎(2)等质量的SO2和SO3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所含的氧原子个数之比是______.‎ ‎(3)4.8gCH4中所含氢原子数与______g水所含氢原子数相等.‎ ‎(4)12.4gNa2R含Na+0.4mol,则Na2R的摩尔质量为______.‎ ‎(5)标况下,一定量的N2与22.4LCO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N2的质量是______.‎ ‎【答案】(1). 0.5NA (2). 1.5 (3). 5:4 (4). 5:6 (5). 10.8 (6). 62g/mol (7). 28g ‎【解析】‎ ‎【详解】(1),含有0.5NA个氨气分子,含有的氢原子为。故答案为:0.5NA;1.5。‎ ‎(2)设质量都为mg,则等质量的SO2和SO3物质的量之比是:=5:4,所含的氧原子个数之比是。故答案为:5:4;5:6。‎ ‎(3)=,则水的物质的量为0.6mol,质量为10.8g。故答案为:10.8。‎ ‎(4)Na+为0.4mol,则Na2R为0.2mol,Na2R的物质的量=。故答案:62g/mol; ‎ ‎(5)标况下22.4LCO物质的量为1mol,N2与CO分子中都含有14个电子,二者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说明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则CO的物质的量为1mol,其质量为:。故答案为:28g。‎ ‎23.Ⅰ.用固体烧碱配制480mL 0.1 mol·L-1的NaOH溶液,请回答以下问题:‎ ‎(1)需称量_______g烧碱固体,它应盛在_____中进行称量。‎ ‎(2)配制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 A、托盘天平  B、药匙  C、烧杯  D、胶头滴管 E、玻璃棒 F、1000mL容量瓶 G、500mL容量瓶 ‎ ‎(3)若配制0.1 mol·L-1的NaOH溶液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但出现下列错误操作,其中将使配制的NaOH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将NaOH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将烧杯内的NaOH溶液向容量瓶中转移时,因操作不当使部分溅出瓶外 C.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Ⅱ.欲用98% 的浓硫酸(ρ=1.84 g·cm-3 )配制成浓度为0.5 mol·L-1 的稀硫酸480mL。‎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mL。‎ ‎(2)选用的主要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和___。‎ ‎(3)操作正确的顺序为_____(填序号)。‎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 B.反复颠倒摇匀 C.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 ‎ D.将配制好的溶液转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E.稀释浓硫酸 F.将溶液转入容量瓶 ‎【答案】(1). 2.0 (2). 烧杯 (3). F (4). D (5). 13.6 (6). 500 mL容量瓶 (7). AEFCBD ‎【解析】‎ ‎【详解】Ⅰ.(1)用固体烧碱配制480mL 0.1 mol·L-1的NaOH溶液,需要用500‎ ‎ mL容量瓶配制,称量烧碱固体的质量=0.5L×0.1 mol·L-1×40g/ mol=2.0g,NaOH具有腐蚀性且易吸潮,它应盛在烧杯中进行称量。答案为:2.0;烧杯;‎ ‎(2)配制过程中,溶质的质量需要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需要用药匙取用;用烧杯溶解溶质;用胶头滴管定容;用玻璃棒进行溶质溶解搅拌和引流;需要480mL氢氧化钠溶液,选用500mL容量瓶;不需要的是1000mL容量瓶。答案选:F。 ‎ ‎(3)A.将NaOH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溶质减少,溶液浓度偏低,故A错;‎ B.将烧杯内的NaOH溶液向容量瓶中转移时,因操作不当使部分溅出瓶外,溶质减少,溶液浓度偏低,故B错;‎ C.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溶质不变,溶液体积增大,浓度偏低,故C错;‎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溶质不变,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D正确;‎ 答案选D。‎ Ⅱ.(1)欲用98% 的浓硫酸(ρ=1.84 g·cm-3 )配制成浓度为0.5 mol·L-1 的稀硫酸480mL。‎ ‎98% 的浓硫酸(ρ=1.84 g·cm-3 )的浓度===18.4 mol·L-1。‎ 设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VmL,根据稀释公式:18.4 mol·L-1×VmL=0.5 mol·L-1×500mL,解得:V=13.6mL;答案为:13.6;‎ ‎(2)选用的主要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和500 mL容量瓶。答案为:500 mL容量瓶;‎ ‎(3)配制一定量浓度溶液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故正确排序为AEFCBD;答案为:AEFCBD。‎ ‎24.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是否有氧气生成,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E为收集氧气装置。‎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写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5)指出装置E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aCO3+2HCl=CaCl2+H2O+CO2↑ (2).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3). NaHCO3+HCl=NaCl+H2O+CO2↑ (4).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 (5). 2Na2O2+2CO2=2Na2CO3+O2 (6). E中导气管应短进长出 ‎【解析】‎ ‎【详解】(1)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 ‎(2) 从A中出来的气体含有HCl,HCl能够与过氧化钠反应,对检验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是否有氧气生成造成干扰,所以B中可装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答案为: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NaHCO3+HCl=NaCl+H2O+CO2↑;‎ ‎(3) 从B中出来的气体含有水蒸气,水蒸气能够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对检验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是否有氧气生成造成干扰,所以C中可装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4)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 ‎(5)排水法收集氧气,E中导气管应短进长出;故答案为:E中导气管应短进长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