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高2017级2019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
时间:90分钟分数:100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 -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S-32 Cl-35.5 K-39 Mn-55 Fe-56 Cu-64 Zn-65 Br-80 Ba-137
第Ⅰ部分(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B. 花生油中的主要成分属于酯类,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 猪瘟疫情可用次氯酸钠溶液或双氧水消毒,其消毒原理相同
D. 常温下,可用钢瓶储存液氯或浓硫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以降低二氧化硫生成,减少酸雨,故A不选;
B.油脂属于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酯类,但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B选;
C.次氯酸钠和双氧水都是利用氧化性来消毒的,原理相同,故C不选;
D.常温下,液氯不与铁发生反应,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钢瓶储存液氯或浓硫酸,故D不选。
故选B。
【点睛】花生油属于酯类,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虽然相对分子质量高达800甚至900以上,但仍然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要10000以上。
2.玻璃器皿上沾有一些不易清洗的残留物,下列洗涤方法正确的是( )
①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硫,用酒精洗涤②残留有苯酚的试剂瓶,可用高于60℃的热水洗涤③做银镜反应后试管上的银镜,用稀氨水洗涤④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试管内壁上的油脂
A. ①③ B. ④ C. ①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硫微溶于酒精,故不能用酒精洗;②苯酚在65℃以上,能和水以任意比互溶,所以可以用热水洗去;③银和氨水不反应,故不能用氨水洗银镜;④碱性条件下,油脂易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都易溶于水,且升高温度能促进油脂的水解,所以沾附在试管内壁上的油脂可以用热碱液洗涤,故选D。
3.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态HCl、固态AgCl均不导电,所以HCl、AgCl是非电解质
B. 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D.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A项,酸碱盐都是电解质;B项,NH3及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非电解质;C项和D项,可用举反例的方法解决:CO、NO2等不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Mn2O7也是酸性氧化物。
【详解】A项,HCl在水溶液里能导电,熔融的AgCl能导电,HCl属于酸、AgCl属于盐,酸碱盐都是电解质,故A错误;
B项,NH3、CO2均为非电解质,NH3、CO2分别与水反应生成NH3•H2O、H2CO3的水溶液能导电,应描述为:NH3•H2O、H2CO3均是电解质,故B错误;
C项,许多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CO2、SO2、SO3、N2O5等,但是有些非金属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2等,有少量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等,故C正确;
D项,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金属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选项为C。
4.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一定量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烧杯底部有银白色固体生成 B. 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C. 有气体生成 D. 溶液变浑浊
【答案】A
【解析】
【分析】
将钠投入到水中,钠和溶剂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同时放出热量。
【详解】A.钠不会把钙置换出来,所以烧杯底部不会有银白色固体生成,故A选;
B.钠的密度小于水,会浮在液面上,由于反应生成气体,所以钠会在液面上游动,钠的熔点低,而且反应放热,所以钠会熔成小球,故B不选;
C.有氢气生成,故C不选;
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同时又是饱和石灰水,钠和水反应消耗了溶剂水,同时放热,所以会使部分氢氧化钙从水中析出,能看到溶液变浑浊,故D不选。
故选A。
5.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 )
A. 胶体的电泳 B. 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 C. 胶体的聚沉 D. 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血液属于胶体,胶体遇到电解质溶液会聚沉,在伤口上撒盐可以使伤口表面的血液凝结,从而阻止进一步出血,以及防治细菌感染,属于胶体的聚沉,故选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干燥洁净的pH试纸测某品牌“84”消毒液的pH为11
B. 量取1.2mL浓硫酸若俯视量筒刻度线,所量取浓硫酸体积偏大
C. 明矾净水原理与盐类的水解以及胶体的性质有关
D. 只要是氧化还原反应就能设计成原电池
【答案】C
【解析】
【详解】A.“84”消毒液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pH,故A不选;
B. 量取1.2mL浓硫酸若俯视量筒刻度线,所量取浓硫酸体积偏小,故B不选;
C.明矾净水的原理是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利用胶体的吸附性和聚沉的性质净水,故C选;
D.构成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需要是自发的,故D不选;
故选C。
7.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是( )
A. 醋酸、纯碱、芒硝、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
B. HClO、H2SO4(浓)、HNO3均具有强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
C. 漂白粉、福尔马林、冰水混合物、王水、水玻璃均为混合物
D. Na2O、NaOH、NaCl、Na2SO4、Na2O2都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类,生石灰氧化钙是氧化物,芒硝是十水合硫酸钠,属于盐类,故A不选;
B. HClO、H2SO4(浓)、HNO3均具有强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故B选;
C.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故C不选;
D. NaCl不含氧,不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故D不选;
故选B。
【点睛】酸都有氧化性,因为酸中都有氢元素,而氢元素的化合价都是+1价,在和活泼金属的反应里可以得到电子生成氢气。但氧化性酸指的是酸根离子中的除了氧元素之外的原子能得到电子,从而体现出强氧化性。
8.下列选项中,为完成相应实验,所用仪器或相关操作合理的是( )
A
B
C
D
用乙醇提取碘水中的I2
测量Cl2的体积
过滤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盐酸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于提取碘水里的碘,故A不选;
B.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可以用此方法测量氯气体积,故B选;
C.倾倒液体应使用玻璃棒引流,故C不选;
D.用碱性溶液滴定时应选择碱式滴定管,且眼睛应注视锥形瓶,故D不选;
故选B。
9.下列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
A. 往FeI2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Cl2+2I —=2Cl-+2I2
B.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4H++2NO3—=3Cu2++2NO↑+2H2O
C.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H+=Ca2++H2O+CO2↑
D. 将FeCl3溶于水生成胶体:Fe3++3H2OFe(OH)3(胶体)+3H+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气不仅会氧化碘离子,也会氧化亚铁离子,故A不选;
B.电荷不守恒,电子和质量也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故B不选;
C.醋酸是弱酸,不能写成H+的形式,应写成CH3COOH的形式,故C不选;
D. 将FeCl3溶于水,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是可逆反应,故D选;
故选D
【点睛】还原性I->Fe2+>Br-,所以氯气通入FeI2溶液中,如果氯气是少量的,则只氧化还原性更强的I -,若氯气是过量的,则I -和Fe2+都能被氧化。同理,如果氯气通入FeBr2溶液中,如果氯气是少量的,则只氧化还原性更强的Fe2+,若氯气是过量的,则Br -和Fe2+都能被氧化。
10.下列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 FeCl3溶液滴入Mg(OH)2浊液,白色浊液转化为红褐色沉淀
B. AgNO3溶液滴入氯水中,产生白色沉淀,随后淡黄色褪去
C. Na放在坩埚里并加热,发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D. H2C2O4溶液滴入KMnO4酸性溶液中,产生气泡,随后紫色褪去
【答案】A
【解析】
【详解】A.Fe(OH)3比Mg(OH)2更难溶,FeCl3溶液滴入Mg(OH)2浊液中,白色浊液转化为红褐色沉淀是沉淀的转化反应,反应过程中无化合价升降,故A选;
B.氯水中有氯分子,所以氯水呈淡黄色,氯水中有氯离子,滴入硝酸银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由于Cl2+H2OHCl+HClO,消耗了Cl-,平衡右移,使Cl2不断和水反应,最后溶液的淡黄色会褪去,氯气和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钠和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有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草酸和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高锰酸钾转化为Mn2+,溶液的紫色褪去,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A。
11.下列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蒸发操作时,应将溶液放入坩埚中加热到出现大量晶体后停止加热
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底部
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 蒸发操作时,应将溶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不能用坩埚加热,故A不选;
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故B不选;
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C选;
D. 萃取剂的选择原则不包括密度和是否是有机萃取剂,故D不选;
故选C。
【点睛】蒸发皿用于液体的加热蒸发,坩埚适用于固体加热,不能混用。
12.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Al2O3,但不能溶解Fe,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 )
A. K+、Na+、HCO3—、NO3— B. Mg2+、K+、NO3—、Na+
C. NH4+、Zn2+、SO42—、CO32— D. Na+、SO42—、Cl—、S2−
【答案】D
【解析】
【分析】
Al(OH)3和Al2O3既能溶于强酸溶液,又能溶于强碱溶液,但铁能溶于酸,不能溶于碱,所以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Al2O3,但不能溶解Fe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详解】A.碳酸氢根会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故A不选;
B.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生成沉淀,故B不选;
C.锌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生成沉淀,故C不选;
D.四种离子间不反应,和氢氧根离子也不反应,故D选。
故选D。
1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5℃时,pH=3的H3PO4溶液中,含有H+数目为0.001NA
B. 将6.5gZn完全溶于稍过量的浓硫酸中,得到的气体分子总数一定为0.1 NA
C. 2.8g铁与0.05molCl2 充分反应,转移0.15NA电子
D. 常温常压下,23g C2H6O中,一定含有2.5 NA个C-H键
【答案】B
【解析】
【详解】A.pH=3的H3PO4溶液中,含有H+浓度为0.001mol/L,但由于溶液体积未知,因此数目未知,故A不选;
B. 6.5gZn是0.1mol,完全溶于浓硫酸,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得到的SO2气体为0.1mol,也就是0.1 NA,故B选;
C. 2.8g铁是0.05mol,与0.05molCl2 充分反应,铁是过量的,所以转移0.1NA个电子,故C不选;
D. 23g C2H6O是0.5mol,当它是乙醇时,含有2.5 NA个C-H键,当它是二甲醚时,含有3NA个C-H键,故D不选;
故选B。
【点睛】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题一般都有一定的综合性,要特别注意其中的一些“陷阱”,如给出溶液的pH,但不给溶液的体积,是不能计算溶液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数目的。还有,某溶质溶于水,若确定溶液中所含的氢原子或氧原子的数目,要注意水中还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还要注意过量以及同分异构体的问题。
14.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利用图甲装置,可快速制取氨气
B. 利用图乙装置,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CH3CH2OH和CH3COOC2H5混合液
C. 利用图丙装置,可制取乙烯并验证其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D. 利用图丁装置,可说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浓氨水受热发生分解生成氨气,所以利用图甲装置可快速制取氨气,故A正确;
B.乙醇易溶于水,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所以可以利用图乙装置,乙醇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CH3CH2OH和CH3COOC2H5混合液,故B正确;
C.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到170℃时发生反应,生成乙烯,但是如果加热到140℃,生成的是乙醚。图丙装置中缺少温度计控制反应温度,故C不正确;
D.浓硫酸可使蔗糖脱水碳化,这个过程放出大量的热,碳被浓硫酸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浓硫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可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所以利用图丁装置,可说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故D正确。
答案选C。
15.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FeCl3溶液中通入SO2,溶液黄色褪去:2Fe3++SO2+2H2O=2Fe2++SO42-+4H+
B. 90℃时,测得纯水中c(H+)·c(OH-)=3.8 ×10-13:H2O(l)H+(aq)+OH-(aq)△H<0
C. 氨水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NH3·H2O=NH4++OH-
D.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2C6H5ONa+CO2+H2O→2C6H5OH+Na2C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FeCl3溶液中通入适量SO2,溶液黄色褪去:2Fe3++SO2+2H2O=2Fe2++SO42-+4H+,A正确;
B.水电离为吸热过程,所以H2O(l)H+(aq)+OH-(aq)△H>0,B错误;
C.氨水溶液呈碱性,一水合氨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4++OH-,C错误;
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D错误。
答案选A。
16.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8g甲基(—CD3)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A
B. 27g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33.6LH2
C. 14g由乙烯(C2H4)和丙烯(C3H6)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原子的数目为3NA
D. 300mL0.2mol/L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0.06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1个甲基(—CD3)中含的中子数为6+3×1=9,常温常压下,1.8g甲基(—CD3)为0.1mol,含有中子0.9NA,故A不选;
B. 27gAl是1mo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1.5molH2,但因为没说是标准状况,因此体积未知,故B不选;
C. 14g由乙烯(C2H4)和丙烯(C3H6)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1mol碳原子和2mol氢原子,共3NA个原子,故C选;
D.蔗糖溶液中还含有水分子,分子数必然大于0.06NA,故D不选;
故选C。
【点睛】由于乙烯和丙烯具有相同的最简式CH2,所以14g由乙烯(C2H4)和丙烯(C3H6)组成的混合物可以看做是14gCH2,即1molCH2,含1mol碳原子和2mol氢原子,共3NA
个原子。具有相同最简式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以及同素异形体组成的混合物都可以做同样的处理。如46gNO2和N2O4组成的混合物就可以看做是46gNO2,8g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就可以看做是8gO,据此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原子的物质的量和数目。
17.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
火焰呈黄色
一定为钠盐溶液
B
用导线将镁片和铝片相连后插入NaOH溶液中
镁片上有气泡冒出
金属活动性:铝>镁
C
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排水法收集气体
HB放出的氢气少
酸性:HA< HB
D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和Na2CO3溶液的pH
后者大
非金属性:Cl >C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焰色反应为黄色,可能是钠盐,也可能为碱溶液即NaOH溶液,故A不选;
B. 用导线将镁片和铝片相连后插入NaOH溶液,形成原电池,铝和氢氧化钠可以发生反应,因此做负极失电子,镁片做正极,水得电子生成氢气,不能据此推断活动性,故B不选;
C.等pH的强酸和弱酸,弱酸的物质的量浓度高,等体积时弱酸里溶质的物质的量大,与足量金属反应放出氢气多,故C选;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的pH小于和Na2CO3溶液的pH,只能说明盐酸的酸性强于HCO3-,要比较Cl 和C的非金属性,可以比较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所以不能通过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和Na2CO3溶液的pH比较Cl和C的非金属性强弱,故D不选;
故选C
1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Z、W处于同一主族,Z、M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9,Y的氢化物常温下呈液态,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X的简单氢化物与W的单质(黄绿色)组成的混合气体见光可生成W的氢化物和油状混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Y 和 W 形成的某种二元化合物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 Z分别与X、M形成的化合物,其所含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C. 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 X 的强
D. 简单离子半径: Y
C,但没有说是最高价,故C不选;
D.简单离子半径应该是Mg2+<O2-<Cl-,故D不选。
故选A。
19.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NO3是还原剂,其中N元素被氧化 B. 生成物中的N2是氧化产物,K2O是还原产物
C.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5:1 D. 当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2. 8g时,转移电子1/14 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这个反应中,NaN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KNO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因此NaN3是还原剂,KNO3是氧化剂,KNO3中N元素被还原,故A不选;
B.氮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B不选;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故C不选;
D.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都是N2,当转移10mol电子时,氧化产物为15mol,还原产物为1mol,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4mol,即392g,因此,当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2. 8g时,转移电子为1/14 mol,故D选;
故选D。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精炼铜时,若转移2NA个电子,则阳极减少的质量为64g
B. 合成氨生产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H2的转化率
C. 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D. 常温下,。欲使溶液中,需调节溶液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阳极材料为粗铜,含有Fe、Zn等杂质,电解过程中Fe、Zn和Cu都要溶解,故转移2NA个电子时,阳极减少的质量不一定为64g,故A错误;
B.合成氨生产中将NH3液化分离,减小了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反应正方向移动,提高了H2的转化率,由于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B错误;
C.,该反应的△S<0,常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H-T△S<0,则△H<0,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
D.使溶液中c(Al3+)≤1×10-6 mol•L-1,c(OH-)≥=10-9 mol•L-1,即调节溶液的pH≥5,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电解精炼铜时使用的阳极材料为粗铜,含有Fe、Zn等杂质,通常情况下,Fe、Zn要先于Cu放电。
21.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
A. 酒精的分子式:CH3CH2OH
B. NaOH的电子式:
C. HClO的结构式:H—Cl—O
D. CCl4的比例模型:
【答案】B
【解析】
【详解】A.CH3CH2OH为乙醇结构简式,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故A错误;
B.NaOH是离子化合物,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其电子式为,故B正确;
C.HClO属于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含有1个H-Cl键和1个O-H键,其正确的结构式为:H-O-Cl,故C错误;
D.四氯化碳分子中,氯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碳原子,四氯化碳的正确的比例模型为:,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D,在比例模型中要注意原子的相对大小的判断。
2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醇和丙三醇互为同系物
B. 环己烯()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面
C. 分子式为C5H10O2,且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共有9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D. 二环己烷( )的二氯代物有7种结构(不考虑立体异构)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同系物是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
原子团的化合物。乙醇的分子式C2H6O,丙三醇的分子式是C3H8O3,结构上不相似,在分子组成上也不是相差一个CH2,因此不是同系物,故A不选;
B.环己烯分子中有乙烯的结构单元,两个双键碳原子和它们相连的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但另外两个碳原子和这四个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故B不选;
C. 分子式为C5H10O2的羧酸可以看作是丁基和羧基相连构成的有机物,丁基有四种,所以C5H10O2有四种,故C不选;
D. 二环己烷的二氯代物有7种结构,,,故D选。
故选D。
【点睛】CnH2nO2的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可以看碳原子数为n-1的烃基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可以记住常用的烷基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甲基:1,乙基:1,丙基:2,丁基:4,戊基:8。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氯气泄漏时,应用肥皂水浸湿的软布捂住鼻孔,并迅速离开现场
B. 准确量取25.00mL的液体可选用移液管、量筒或滴定管等量具
C. 取用一小块钠后,剩余的钠放在垃圾桶里
D. 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答案】A
【解析】
【详解】A.肥皂水显碱性,可以和氯气反应,故A选;
B.量筒最多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不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故B不选;
C.剩余的钠应放回试剂瓶中,不能扔进垃圾桶,故C不选;
D.氢氧化钠是强碱,酸碱中和会放热,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碳酸氢钠溶液,故D不选;
故选A。
24.向HCl、AlCl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量随NaOH溶液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M点对应的溶液中:K+、Fe2+、SO42-、NO3-
B. N点对应的溶液中:K+、NH4+、Cl-、CO32-
C. S点对应的溶液中:Na+、SO42-、HCO3-、NO3-
D. R点对应的溶液中:Na+、SO42-、Cl-、N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M点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H+、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N点HCl与NaOH恰好反应,溶液中含AlCl3,Al3+、CO32-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S点AlCl3没有完全反应,Al3+、HCO3-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R点生成偏铝酸钠,溶液显碱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
答案选D。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Fe+3e—=Fe3+
B. 常温下CO2通入KOH溶液,当溶液中c(H+)=c(OH—)时,一定存在c(K+)=2c(CO32—)+c(HCO3—)
C. 向CH3COOH稀溶液中加入CH3COONa固体,则c(CH3COO —)/c(OH—)的值变小
D. 向NaHS溶液中滴加少量CuCl2溶液,产生黑色沉淀,HS—水解程度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Fe-2e—=Fe2+,故A不选;
B.根据电荷守恒,有c(H+)+c(K+)=2c(CO32—)+c(HCO3—)+ c(OH—
),因此当溶液中c(H+)=c(OH—)时,一定存在c(K+)=2c(CO32—)+c(HCO3—),B正确,故B选;
C. CH3COOH稀溶液中加入CH3COONa固体,引入了大量醋酸根离子,故c(CH3COO —)/c(OH—)的值变大,故C不选;
D. 向NaHS溶液中滴加少量CuCl2溶液产生的黑色沉淀是CuS,硫离子是HS—电离出来的,硫离子参加反应会使HS—的电离程度增大,水解程度减小,故D不选;
故选B。
26.蓓萨罗丁是一种治疗顽固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药物,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B. 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
C. 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D. 1mol蓓萨罗丁分别与足量的Na、 NaHCO3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l︰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右边苯环上方的第一个碳与周围四个碳原子均为单键结构,为四面体构型,不可能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内,故A错误;
B.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但没有可发生消去反应的官能团,故B错误;
C.碳碳双键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而其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故C错误;
D.1mol蓓萨罗丁与足量的Na反应生成0.5molH2,而其与足量NaHCO3反应生成1mol的CO2,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l︰2,故D正确。
本题选D。
27.Na2S2O5是常用的防腐剂和漂白剂。可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5,其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流程中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2CO3固体不可互换
B. Na2S2O5作防腐剂和SO2作漂白剂时,均表现还原性
C. 上述制备过程所涉及的物质中只有一种酸性氧化物
D. 实验室模拟“结晶脱水”时用到的仪器只有蒸发皿、玻璃棒、烧杯、漏斗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向碳酸钠饱和溶液中通入SO2,得到NaHSO3溶液,然后加入碳酸钠固体,使溶液的pH升高,NaHSO3转化为Na2SO3,再次通入SO2,使Na2SO3和SO2以及水反应生成NaHSO3,得到NaHSO3的过饱和溶液,最后结晶脱水得到Na2S2O5。
【详解】A. SO2和碳酸钠固体很难反应,不能得到pH=4.1的溶液,所以Na2CO3饱和溶液和Na2CO3固体不可互换,故A选;
B. Na2S2O5作防腐剂,表现还原性,SO2作漂白剂时,表现的是SO2的漂白性,故B不选;
C. SO2通入Na2CO3饱和溶液中生成了CO2,所以涉及的物质中不是只有一种酸性氧化物,故C不选;
D.结晶脱水是加热固体分解,在坩埚中进行,且需要用到酒精灯,故D不选。
故选A。
28.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在2 L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开始充入4 mol的SO2和2 mol的O2,10 s后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SO3)=0.5 mol·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v(SO2)∶v(O2)=2∶1 B. 10 s内,v(SO3)=0.05 mol·L-1·s-1
C. SO2的平衡转化率为25% D. 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反应前的5/6倍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根据2SO2(g)+O2(g) 2SO3(g),任何时刻都存在v(SO2)∶v(O2)=2∶1,故A正确;
B. 10 s内,v(SO3)==0.05 mol·L-1·s-1,故B正确;
C. 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SO3)=0.5 mol·L-1,则生成的三氧化硫为1mol,反应的二氧化硫也是1mol,则SO2的平衡转化率为×100%=25%,故C正确;
D. 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平衡时容器内二氧化硫为3mol,氧气为1.5mol,三氧化硫为1mol,平衡时压强是反应前的倍,故D错误;
故选D。
29.反应N2(g)+O2(g)=2NO(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开1mol N2(g)中化学键需吸收946kJ能量,断开1mol O2(g)中化学键需吸收498kJ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2(g)+O2(g)=2NO(g) △H=-180
B. NO(g)=1/2N2(g)+1/2O2(g) △H=+90
C. 断开1mol NO(g)中化学键需要吸收632kJ能量
D. 形成1 mol NO(g)中化学键可释放90kJ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H>0。
【详解】A项、该反应为吸热反应,N2(g)+O2(g)=2NO(g) △H=+180kJ/mol,故A错误;
B项、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逆反应应该为放热反应,则NO(g)=1/2N2(g)+1/2O2(g) △H=-90,故B错误;
C项、反应热等于反应物键能之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之和,△H=[(946kJ/mol+498kJ/mol))- 2×E(N—O)]= +180kJ/mol,E(N—O)=632 kJ/mol,则断开1mol NO(g)中化学键需要吸收632kJ能量,故C正确;
D项、反应热等于反应物键能之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之和,△H=[(946kJ/mol+498kJ/mol))- 2×E(N—O)]= +180kJ/mol,E(N—O)=632 kJ/mol,则形成1 mol NO(g)中化学键可释放632kJ能量,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根据能量守恒,理解键能与焓变关系是解答关键。
30.氯酸是一种强酸,浓度超过40%时会发生分解,反应可表示为:aHClO3 = bO2↑+ cCl2↑+ d HClO4 + e 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反应可确定:氧化产物是HClO4
B. 由非金属性Cl>S,可推知酸性HClO3>H2SO4
C. 若化学计量数a=8,b=3,则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8e-
D. 若该反应所得lmol混合气体质量为45g,则反应可表示为:3HClO3 = 2O2↑+ C12↑+ HClO4 + 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由反应可知,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有O和Cl两种,所以氧化产物是O2和HClO4,A不正确;
B.由非金属性Cl>S,可推知酸性HClO4>H2SO4,B不正确;
C. 若化学计量数a=8,b=3,则配平后可得8HClO3 =3O2↑+2Cl2↑+4HClO4 +2H2O,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0e-,C不正确;
D.若该反应所得lmol混合气体质量为45g,则n(O2)+n(C12)=1mol,32g/mol n(O2)+71g/moln(C12)=45g,解之得n(O2):n(C12)=2:1,则反应可表示为3HClO3 =2O2↑+C12↑+ HClO4 + H2O,D正确。
答案选D。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31.现有五种可溶性物质A、B、C、D、E,它们所含阴、阳离子互不相同,分别含有五种阳离子Al3+、Fe3+、Cu2+、Ba2+、K+和五种阴离子NO、OH-、Cl-、CO32—、Xn-(n=1或2)中的一种。
(1)某同学通过比较分析,认为无须检验就可判断其中必有的两种物质是____和______。
(2)物质C中含有离子Xn-。为了确定Xn-,现将(1)中的两种物质记为A和B,当C与A的溶液混合时产生蓝色沉淀,向该沉淀中滴入足量稀HNO3,沉淀部分溶解,剩余白色固体(无气体生成),则C为___。(填名称)
(3)将38.4g Cu投入装有足量D溶液的试管中,Cu不溶解,再滴加稀H2SO4,Cu逐渐溶解,管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出现,则物质D为_________(化学式),写出Cu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若要将Cu完全溶解,至少加入H2SO4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
(4)足量E溶液与氢碘酸反应时可生成使淀粉变蓝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 (1). K2CO3 (2). Ba(OH)2 (3). 硫酸铜 (4). Al(NO3)3 (5). 3Cu+2NO3—+8H+=3 Cu2++ 2NO↑+4H2O (6). 0.8mol (7). 2FeCl3+2HI=I2+2FeCl2+2HCl
【解析】
【详解】(1)因为CO32—只能和五种阳离子中的K+共存,OH-只能和除了K+以外的四个阳离子中的Ba2+共存,故其中必有的两种物质是K2CO3和Ba(OH)2。
(2)C与A的溶液混合时产生蓝色沉淀,则C中含有Cu2+,滴入稀硝酸无气体生成,则A是Ba(OH)2,蓝色沉淀是Cu(OH)2,加入稀硝酸后蓝色沉淀完全溶解,但有白色沉淀剩余,因此C中还应该有硫酸根,故C是硫酸铜。
(3)红棕色气体是NO2,说明D中有硝酸根离子,加入稀硫酸后形成稀硝酸,将铜氧化,这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2NO3—+8H+= 3Cu2++ 2NO↑+4H2O。但如果D中有铁离子,铁离子会和铜发生反应,因此D是硝酸铝。38.4g铜是0.6mol,若要完全溶解,需要1.6mol H+,即0.8mol硫酸。故答案为:Al(NO3)3 ;3Cu+2NO3—+8H+= Cu2++ 2NO+4H2O;0.8mol。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E是氯化铁,与氢碘酸反应生成能使淀粉变蓝的物质,该物质是碘,氯化铁充当氧化剂,氢碘酸是还原剂,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3+2HI=I2+2FeCl2+2HCl。
【点睛】要注意隐性硝酸的存在,硝酸根离子由盐提供,而氢离子由硫酸提供,此时的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金属铜溶解。
32.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1)写出下图中仪器的名称:a.____,b.____。
(2)若利用上图装置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_______处。冷凝水由____口流出(填f或g)。
(3)现需配制0.1mol/L NaOH溶液450mL,下图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
①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
②根据计算得知,需称量NaOH的质量为_____。
③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B.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cm处
④若实验遇下列情况,溶液的浓度是偏大、偏小还是无影响.
A.溶解后没有冷却便进行定容__________________;
B.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滴加蒸馏水至标线再摇匀___________________;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标线___________________;
D.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蒸馏烧瓶 (2). (直形)冷凝管 (3). 酒精灯 (4). 支管口 (5). f (6). 未用玻璃棒引流 (7). 2.0g (8). BCAFED (9). 偏大 (10). 偏小 (11). 偏大 (12). 无影响
【解析】
【详解】(1)a是蒸馏烧瓶,b是冷凝管。
(2)用上图装置进行蒸馏操作,还缺少加热的酒精灯。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支管口附近。冷凝水由下口流入,上口流出。故答案为:酒精灯;支管口;f。
(3)①显然图中定容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②配制0.1mol/L NaOH溶液450mL,需要用500mL的容量瓶配制,所以需要称量NaOH的质量为0.1mol/L ×0.5L×40g/mol=2.0g。
③配制时,应先加水溶解,把溶解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洗涤所用的烧杯和玻璃棒2~3次,把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振荡后,向容量瓶中加水至距离刻度线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最后摇匀,故答案为:BCAFED。
④A.溶解后没有冷却便进行定容会使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
B.摇匀后不应再加水,若再加水会使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标线会使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
D.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对溶液体积无影响。
33.某一化工厂以废铁屑为原料制备FeCl3溶液,用作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并对溶液B进行电解处理的实验流程如图:
(1)热碱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
(2)试剂a应选用________(填写名称);
(3)步骤Ⅰ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漏斗、_____(填写仪器名称);
(4)写出步骤Ⅱ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实验室制取气体E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欲对气体E进行干燥和吸收,需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填写序号);
(6)如何用化学方法检验气体E?_______。
【答案】 (1). 除去铁表面的油污 (2). 稀盐酸 (3). 玻璃棒、烧杯 (4). 2FeCl3+Cu=2FeCl2+CuCl2 (5).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6). ②④ (7). 淀粉碘化钾试纸用水润湿后粘在玻璃棒一端,靠近装有待测气体的集气瓶,如果黄绿色气体能使试纸变蓝色,证明含有氯气。
【解析】
【详解】(1)废铁屑放置在空气中,表面会附着油污,油污可以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热碱液的作用是除去铁表面的油污。
(2)因为实验目的是以废铁屑为原料制备FeCl3溶液,试剂a的作用是溶解固体,所以应选择稀盐酸,不能选择其他酸的原因是不能引入其他离子。故答案为盐酸。
(3)步骤Ⅰ是过滤,用到的主要的玻璃仪器除了漏斗,还有玻璃棒和烧杯。
(4)步骤Ⅱ的目的是用制备的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这一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FeCl3+Cu=2FeCl2+CuCl2。
(5)电解溶液B得到的气体E是氯气,实验室制取氯气用的是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若对氯气进行干燥,应选用浓硫酸,吸收氯气应选择氢氧化钠溶液,故选②④。
(6)检验氯气,可以用淀粉碘化钾试纸,用水润湿后粘在玻璃棒一端,靠近装有待测气体的集气瓶,如果黄绿色气体能使试纸变蓝色,证明含有氯气。
34.氨甲环酸(G),别名止血环酸,是一种已被广泛使用半个世纪的止血药,它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和试剂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2)C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
(3)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4)E中不含N原子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
(5)氨甲环酸(G)的分子式为________。
(6)写出满足以下条件的所有E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a.含苯环 b.含硝基 c.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组峰
(7)写出以和为原料,制备医药中间体的合成路线:__(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 (1). CH2=CH-CH=CH2 (2). 2-氯-1,3丁二烯 (3). 消去反应 (4). 碳碳双键、酯基 (5). C8H15NO2 (6). 、 (7).
【解析】
【分析】
由合成路线可知,A为1,3-丁二烯,1,3-丁二烯和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对比C、D结构可知,由C生成D发生了双烯合成;D→E为-Cl被-CN取代,E→F为酯的水解反应,F→G为加氢的还原反应,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1,3-丁二烯,结构简式为CH2=CH-CH=CH2;
(2)C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氯原子在第二个碳原子上,故化学名称为2-氯-1,3-丁二烯;
(3)反应②为B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故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
(4)E中含有-CN、碳碳双键和酯基,其中不含氮原子的官能团名称为碳碳双键、酯基;
(5)由结构简式可知,氯甲环酸(G)的分子式为C8H15NO2;
(6)E的同分异构体:a.含苯环 b.含硝基 c.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组峰,说明含有三种类型的氢原子,故结构简式为、。
(7)参考合成路线,若以和为原料,制备,则要利用双烯合成,先由制得,再和合成,故设计合成路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