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N:14 S:32 Cl:35.5‎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54分)‎ ‎1.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 Wu 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 A. ‎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 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 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 ‎【详解】A、‎13C和15N二者的中子数分别是13-6=7、15-7=8,A错误;‎ B、由同一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13C属于核素,B错误;‎ C、15N与14N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所以互称同位素,C正确;‎ D、15N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是7、8,D错误;‎ 故选C ‎2. “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 所得分散系不稳定 B. 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C. 不能透过滤纸 D. 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纳米材料的分子大小可知,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具有丁达尔效应,答案选D。‎ ‎3.工业上制造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气体中冷却。可作为冷却气体的是( )‎ ‎①空气 ②CO2 ③Ar ④H2 ⑤N2‎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金属镁和它们可以反应,空气不能作冷却剂,故错误;‎ ‎②Mg蒸气在CO2中能发生反应生成MgO和C,不能作冷却剂,故错误;‎ ‎③Mg和Ar不反应,可以作冷却剂,故正确;‎ ‎④Mg和氢气不反应,可以作冷却剂,故正确;‎ ‎⑤Mg蒸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不能作冷却剂,故错误;‎ 答案选C。‎ ‎4.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 ‎ B. 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 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 D. 氯水放置数天后其pH将变小,酸性减弱 ‎【答案】B ‎【解析】‎ ‎【分析】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 ‎【详解】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 A、氯水中含有分子为Cl2、H2O、HClO,故A错误;‎ B、氯水中含有HCl,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试纸褪色,故B正确;‎ C、HClO见光分解:2HClO2HCl+O2↑,逸出的气体为O2,故C错误;‎ D、放置数天后,溶液变为HCl,pH减小,酸性增强,故D错误。‎ ‎5.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组合是( )‎ 分类组合 混合物 碱 电解质 碱性氧化物 A ‎ CuSO4·5H2O Ca(OH)2‎ NaCl ‎ Na2O B 盐酸 ‎ Na2CO3‎ ‎ H2CO3‎ ‎ Fe2O3‎ C 镁铝合金 ‎ KOH ‎ BaSO4‎ CuO D 矿泉水 ‎ Mg(OH)2‎ 稀硫酸 ‎ Na2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CuSO4·5H2O是硫酸铜的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故B错误;‎ C.镁铝合金是混合物,氢氧化钾属于碱,BaSO4虽难溶于水,但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且BaSO4在熔化状态下也能完全电离,故BaSO4是电解质,氧化铜是碱性氧化物,故C正确;‎ D.稀硫酸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Na2O2属过氧化物,不属碱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6.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32 g O2占有的体积约为‎22.4 L B. ‎22.4 L N2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分子 C. 在标准状况下,‎22.4 L水的质量约为‎18 g D. ‎22 g二氧化碳与标准状况下‎11.2 L HCl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为气体的状态不能确定,无法计算氧气的体积,A错误;‎ B、‎22.4L氮气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不能计算其分子数,B错误;‎ 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C错误;‎ D、‎22 g二氧化碳与标准状况下‎11.2 L HCl的物质的物质的量都是0.5mol,分子数是相同的,D正确;‎ 答案选D。‎ ‎7. 下列关于钠的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a2CO3和NaHCO3均能与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 B. Na2CO3固体中含有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 C. Na2O2和Na2O均为白色固体,与CO2反应均放出O2‎ D. 分别向Na2O2和Na2O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立即滴入酚酞溶液,现象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钠均能与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碳酸钠只与盐酸反应,A错误;‎ B、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B正确;‎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只生成碳酸钠,C错误;‎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具有强氧化性,与酚酞反应先变红后褪色,二氧化钠与氧化钠反应只生成氢氧化钠,与酚酞反应变红色,D错误;‎ 答案选B ‎8.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MnO4-→MnO2 B. Cl-→Cl‎2 ‎ C. H2S→SO2 D. Fe2+→Fe ‎【答案】D ‎【解析】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如果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这说明钙物质一定是得到电子的,化合价一定是降低的。A 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但高锰酸钾分解即可以生成二氧化锰,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选项A错误;B、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选项B错误;C、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选项C错误;D、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选项D正确。答案选D。‎ ‎9.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CO32-、OH-、Na+、H+ B. Al3+、Na+、OH-、Cl-‎ C. Cl-、H+、SO42-、Cu2+ D. Ba2+、HCO3-、K+、SO4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CO32-、OH-与H+,不能大量共存,与题意不符,A错误;‎ B. Al3+与OH-,不能大量共存,与题意不符,B错误;‎ C. Cl-、H+、SO42-、Cu2+能大量共存,符合题意,C正确;‎ D. Ba2+与SO42-,不能大量共存,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为C。‎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铁片插入稀盐酸中:2Fe+6H+=2Fe3++3H2↑‎ B. 稀硝酸滴在石灰石上:2H++CO32-=H2O+CO2↑‎ C. 氯气通入氯化亚铁溶液中:Cl2+2Fe2+=2Cl-+2Fe3+‎ D. 氢氧化钡溶液滴入硫酸溶液中:Ba2++SO42-=BaSO4↓‎ ‎【答案】C ‎【解析】‎ ‎【分析】A、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B、稀硝酸与难溶的石灰石反应生成硝酸钙、二氧化碳和水;‎ C、氯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 D、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详解】A项、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A错误;‎ B项、稀硝酸与难溶的石灰石反应生成硝酸钙、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H++CaCO3=Ca2++H2O+CO2↑,故B错误;‎ C项、氯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Cl-+2Fe3+,故C正确;‎ D项、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H++2OH-+Ba2++‎ SO42-=BaSO4↓+2H2O,故D错误。‎ 故选C。‎ ‎11.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 A. 锌与稀硫酸 B. 盐酸与硝酸银溶液 C.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D. 氧化钠溶于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Zn与稀H2SO4反应实质锌与氢离子反应生成锌离子和氢气,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也属于离子反应,故A符合题意;‎ B.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是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离子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属于离子反应,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2.除去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选用下列溶液中的( )‎ A. 盐酸 B. 稀硝酸 ‎ C. 氨水 D. 浓氢氧化钾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Mg、Al因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除杂,A不符合题意;‎ B. Mg、Al因都与稀硝酸反应,产生可溶性的物质,不能除杂,B不符合题意;‎ C.二者均与浓氨水不反应,不能除杂,C不符合题意;‎ D.Al与KOH溶液反应,而Mg不能,则可将不纯金属溶于足量浓KOH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分离除去,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13.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 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 )‎ A. NaOH B. NH3·H2O C. AgNO3 D. BaCl2‎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知,硫酸铵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氯化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无现象;氯化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硫酸铝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消失;硫酸铁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可用NaOH溶液鉴别,选A。‎ ‎14.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可行的是( )‎ A. 加稀盐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 B. 用分液的方法分离煤油和汽油 C. 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KNO3和NaCl固体的混合物 D. 向某溶液中先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可检验其中含有SO42-‎ ‎【答案】A ‎【解析】‎ ‎【详解】A. Cu与盐酸不反应,而镁粉和铝粉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铝溶液,则加稀盐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符合题意,A正确;‎ B. 煤油和汽油能相互溶解,则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煤油和汽油,与题意不符,B错误;‎ C. KNO3和NaCl均能溶于水,则用溶解、过滤的方法不能分离KNO3和NaCl固体的混合物,与题意不符,C错误;‎ D. 向某溶液中先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也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无法检验其中含有SO42-,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为A。‎ ‎15.将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A. 有白色沉淀生成 B. 有红棕色沉淀生成 C. 没有沉淀生成 D. 既有红棕色沉淀生成又有无色气体产生 ‎【答案】D ‎【解析】将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O2+2H2O=4NaOH+O2↑,2NaOH+FeCl2=Fe(OH)2↓+2NaCl,4Fe(OH)2+O2+H2O=4Fe(OH)3,Fe(OH)2是白色沉淀易被氧化为红褐色的Fe(OH)3沉淀,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有大量气泡生成,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钠化合物性质、氢氧化钠的性质,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正确分析反应过程是解本题的关键,经常考查的还有Na2O2、Na投入CuS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Na2O2投入FeCl2溶液反应中Na2O2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再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由此分析解答。‎ ‎16.下列实验装置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干燥Cl2 ‎ B. 配制100 mL 0.1 mol·L-1 硫酸溶液 C. 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 ‎ D. 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 ‎【答案】D ‎【解析】‎ A.图示的干燥装置中,进气导管连接错误,无法对Cl2进行干燥,图中操作错误应长管进短管出,故A错误;‎ B.容量瓶上有刻度,热胀冷缩影响其配制溶液的精确度,所以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稀释后转移到容量瓶中,故B错误;‎ C.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正中央,测不同液体的沸点,故C错误;‎ D.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提纯;分液时,密度大的液体在下方,为防止产生杂质,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D正确;故选D.‎ ‎17.已知反应:2FeCl3+2KI===2FeCl2+I2+2KCl,H2S+I2===S+2HI,2FeCl2+Cl2===2FeCl3,由此得出下列微粒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 Cl2 > I2> Fe3+ > S B. Cl2 > Fe3+> I2 > S C. Fe3+ > Cl2 > I2 > S D. S > I2 > Fe3+ > Cl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根据同一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判断。2FeCl2+Cl2="2" FeCl3,氧化剂是Cl2,氧化产物是FeCl3,所以Cl2的氧化性大于FeCl3的氧化性;2FeCl3+2KI═2FeCl2+I2+2KCl,氧化剂是FeCl3,氧化产物是I2,所以FeCl3的氧化性大于I2的氧化性;H2S+I2=S↓+2HI,氧化剂是I2,氧化产物是S,所以I2的氧化性大于S的氧化性;所以各物质的氧化性大小顺序为:Cl2>Fe3+>I2>S。故选B。‎ ‎18. 在CuO和Fe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并向滤液中插入一枚铁钉,发现铁钉并无任何变化。根据上述现象,确定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不溶物一定是Cu B. 不溶物一定含铜,但不一定含铁 C. 不溶物一定是Fe D.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但不一定含有Cu2+‎ ‎【答案】B ‎【解析】‎ ‎【详解】CuO和Fe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有: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并向滤液中插入一枚铁钉,发现铁钉无任何变化,这说明滤液中没有硫酸和硫酸铜,滤液是硫酸亚铁溶液,不溶物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答案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4道大题,共46分)‎ ‎19.根据阿伏伽德罗常数回答下列问题 ‎(1)在0.5mol CO2中含___个O原子,含___个e-。‎ ‎(2)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体积比为____,其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比为____。‎ ‎(3)___mol H2SO4分子与1.806×1024个H2O分子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4)‎12.4g Na2R含Na+ 0.4mol,则Na2R的摩尔质量为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 ‎【答案】(1). NA (2). 11NA (3). 2:1 (4). 3:1 (5). 0.75 (6). ‎62g/mol (7). 16‎ ‎【解析】‎ ‎【分析】利用n==进行计算。‎ ‎【详解】(1)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O原子,22个电子,则0.5mol时含有1mol O原子,11mol e-;‎ ‎(2)氨气和硫化氢的摩尔质量分别为‎17g/mol、‎34g/mol,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氨气和硫化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则体积之比为2:1;每个分子中分别含有3、2个氢原子,则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1×2=3:1;‎ ‎(3)1.806×1024个H2O分子含有氧原子物质的量==3mol,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与硫酸中的相同,则硫酸的物质的量==0.75mol;‎ ‎(4)‎12.4g Na2R含Na+ 0.4mol,则含有Na2R0.2mol,则M===‎62g/mol;即Na2R的式量为62,R的原子量=62-23×2=16。‎ ‎20.根据铁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1)在配置含有Fe2+溶液时,常常需要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其原因是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2)为除去废水中的Fe2+,常加____将废水中的Fe2+氧化,再调节pH使Fe3+转化为_____除去。‎ ‎【答案】(1). 防止Fe2+被氧化为Fe3+ (2). 2Fe3++Fe=3Fe2+ (3). H2O2 (4). Fe(OH)3‎ ‎【解析】‎ ‎【分析】(1)溶液中的Fe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2)通常向废水中加入过氧化氢使Fe2+变为Fe3+,在经过调节pH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详解】(1)溶液中的Fe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则加入铁屑可防止Fe2+被氧化为Fe3+;被氧化后的Fe3+与Fe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2)通常向废水中加入过氧化氢使溶液中的Fe2+变为Fe3+,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离子;调节pH,Fe3+与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21.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并进行氯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盛有浓盐酸,B中盛有MnO2,则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盛有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中是FeCl2溶液,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G中是AgNO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中盛有Na0H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MnO2+ 4HCl(浓)MnCl2+ Cl2↑ + 2H2O (2). 除去氯气中的HCl (3). 干燥氯气(或吸收水分) (4). Cl2+2Fe2+= 2Cl—+ 2Fe3+ (5). 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 (6). 吸收氯气,防止污染 ‎【解析】‎ ‎【详解】(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 4HCl(浓)MnCl2+ Cl2↑ + 2H2O; ‎ ‎(2)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得的氯气中混有HCl和H2O(g);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食盐水溶液中的氯离子抑制氯气的溶解,降低氯气的溶解度,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HCl;浓硫酸有吸水性,且不和氯气反应,所以可用浓硫酸干燥氯气,‎ 故答案为除去挥发出的HCl气体;干燥氯气;‎ ‎(3)氯气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Cl﹣+2Fe3+;‎ ‎(4)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氯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故答案为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 ‎(5)氯气有毒,污染环境,所以不能直接排空;氯气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所以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 故答案为吸收氯气,防止污染。‎ ‎22.实验室需要0.1mol/LNaOH溶液450mL。根据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填仪器名称)。‎ ‎(2)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___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0.1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若还未等溶液冷却就定容,则所得溶液浓度___0.1mol/L。‎ ‎【答案】(1). ABC (2). 500mL容量瓶、玻璃棒、烧杯 (3). 2.0 (4). 等于 (5). 大于 ‎【解析】‎ ‎【分析】(1)配置0.1mol/LNaOH溶液450mL时,需要选用500mL的容量瓶;根据实验步骤确定需要的容器; ‎ ‎(2)配置500mL的溶液,根据m=c×V×M计算;利用公式c=×进行判断。‎ ‎【详解】(1)配置0.1mol/L NaOH溶液450mL时,需要选用500mL的容量瓶,称量时使用托盘天平,溶解用烧杯、玻璃棒,定容用胶头滴管,肯定不用烧瓶、量筒和分液漏斗;‎ ‎(2)配置500mL的溶液,则m=c×V×M=0.1mol/L×‎0.5L×‎40g/mol=‎2.0g;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对溶液的体积及溶质的质量不产生影响,则对配置溶液的浓度无影响;若还未等溶液冷却就定容,体积受热膨胀,导致配置溶液的体积偏小,则浓度大于0.1mol/L。‎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