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江苏省南京、盐城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江苏省南京、盐城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解析版)

江苏省南京、盐城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化学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Fe 56 Ba 137‎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位于世界前列。下列采用“光——热——电”能量转换形式的是( )  ‎ A. 光致(互变异构)储能 B. 生产甲醇燃料 C. 太阳能熔盐发电 D. 太阳能空间发电 ‎【答案】C ‎【详解】A、光能转变成热能,直接利用,故A不符;‎ B、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故B不符;‎ C、采用“光——热——电”能量转换形式,故C符合;‎ D、光能转换为电能,故D不符;‎ 故选C。‎ ‎2.2019年8月《Green Chemistry》报道了我国学者发明的低压高效电催化还原CO2的新方法,其总反应为NaCl+CO2CO+NaClO。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 A. 中子数为12的钠原子:Na B. Cl-的结构示意图:‎ C. CO2的结构式:O=C=O D. NaClO的电子式:‎ ‎【答案】D ‎【详解】A. 钠是11号元素,中子数为12的钠原子,质量数为23:Na ,故A正确;‎ B. 氯的核电荷为17,最外层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Cl-的结构示意图:,故B正确;‎ C. 二氧化碳的碳与氧形成四个共用电子对,CO2的结构式:O=C=O,故C正确;‎ D. NaClO是离子化合物,NaClO的电子式:,故D错误;‎ 故选D。‎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Mg(OH)2具有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 H2O2是无色液体,可用作消毒剂 C. FeCl3具有氧化性,可用作净水剂 D. 液NH3具有碱性,可用作制冷剂 ‎【答案】A ‎【详解】A. Mg(OH)2具有碱性,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故A正确;‎ B. H2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消毒剂,故B错误;‎ C. FeCl3水解后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净水剂,故C错误;‎ D. 液NH3气化时吸热,可用作制冷剂,故D错误;‎ 故选A。‎ ‎4.用下列装置制取NH3,并还原CuO,其原理和装置均正确的是(  )‎ A. 用装置制取NH3 B. 用装置干燥NH3‎ C. 用装置还原CuO D. 用装置处理尾气 ‎【答案】C ‎【详解】A、NH4Cl受热分解后,在试管口又重新生成NH4Cl固体,得不到氨气,故A错误;‎ B、浓硫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NH3,故B错误;‎ C、2NH3+3CuO3Cu+N2+3H2O ,用氨气还原CuO,故C正确;‎ D、氨气与稀硫酸反应,装置内压强急剧减小,会引起倒吸,故D错误;‎ 故选C。‎ ‎5.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Na+、Ca2+、Br-、HCO3-‎ B. =1×10-12的溶液:K+、Na+、CO32-、AlO2-‎ C. 0.1 mol·L-1KFe(SO4)2溶液:Mg2+、Al3+、SCN-、NO3-‎ D. 0.1 mol·L-1Ca5NH4(NO3)11溶液:H+、Fe2+、Cl-、SO42-‎ ‎【答案】B ‎【详解】A. 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呈酸性:H+、HCO3-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A不符;‎ B. =1×10-12的溶液,氢离子浓度小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呈碱性:K+、Na+、CO32-、AlO2-与OH-间不发生反应,故B符合;‎ C. 0.1 mol·L-1KFe(SO4)2溶液:Fe3++3SCN-=Fe(SCN)3,生成络合物,不能共存,故C不符;‎ D. 0.1 mol·L-1Ca5NH4(NO3)11溶液:H+、Fe2+、NO3-之间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 故选B。‎ ‎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铁在热的浓硝酸中钝化 B. CO2与Na2O2反应可产生O2‎ C. 室温下浓硫酸可将石墨氧化为CO2 D. SO2与过量漂白粉浊液反应生成CaSO3‎ ‎【答案】B ‎【详解】A. 铁在冷的浓硝酸中钝化,故A错误;‎ B. CO2与Na2O2反应可产生O2和Na2CO3,故B正确;‎ C. 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可将石墨氧化为CO2,故C错误;‎ D.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SO2与过量漂白粉浊液反应生成CaSO4,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SO2与过量氨水反应:SO2+NH3·H2O=NH4++HSO3-‎ B. FeCl3溶液与SnCl2溶液反应:Fe3++Sn2+=Fe2++Sn4+‎ C. Cu与稀硝酸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 D. 用浓盐酸与MnO2制取少量Cl2:MnO2+4H++4Cl-MnCl2+Cl2↑+2H2O ‎【答案】C ‎【详解】A. SO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和水:SO2+2NH3·H2O=2NH4++SO32-+H2O,故A错误,‎ B.原方程式电荷不守恒, FeCl3溶液与SnCl2溶液反应:2Fe3++Sn2+=2Fe2++Sn4+,故B错误;‎ C. 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3Cu+8H++2NO3-=3Cu2++2NO↑+4H2O,故C正确;‎ D. 用浓盐酸与MnO2制取少量Cl2,生成的氯化锰是强电解质:MnO2+4H++2Cl-Mn2++Cl2↑+2H2O,故D错误;‎ 故选C。‎ ‎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位于ⅦA族,Y的原子核外最外层与次外层电子数之和为9,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半径:r(Y)>r(Z)>r(W)>r(X)‎ B. 由X、Y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 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D.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 ‎【答案】D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位于ⅦA族,X为氟元素,Y的原子核外最外层与次外层电子数之和为9,Y为钠元素,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Z为铝元素,W与X同主族,W为氯元素。‎ ‎【详解】X为氟元素,Y为钠元素,Z为铝元素,W为氯元素。‎ A. 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r(Y)>r(Z)>r(W)>r(X),故A正确;‎ B. 由X、Y组成的化合物是NaF,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C. 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HF的热稳定性比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HCl强,故C正确;‎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NaOH,碱性比Al(OH)3强,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元素周期表结构,提高分析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易错点A,注意比较原子半径的方法。‎ ‎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Al2O3(熔融)Al(s)AlCl3(s)‎ B. FeS2(s) SO2(g) H2SO4(aq)‎ C. NH3(g) NO(g) NaNO3(aq)‎ D. SiO2(s) H4SiO4(s) Na2SiO3(aq)‎ ‎【答案】A ‎【详解】A. 2Al2O3(熔融)4Al(s)+3O2↑,2Al+3Cl22AlCl3(s),故A正确;‎ B.SO2(g) +H2O=H2SO3(aq),故B错误;‎ C.NO(g)与NaOH(aq)不反应,故C错误;‎ D. SiO2(s) 不溶于水,故D错误;‎ 故选A。‎ ‎10.2019年11月《Science》杂志报道了王浩天教授团队发明的制取H2O2的绿色方法,原理如图所示(已知:H2O2=H++HO2-,Ka=2.4×10-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X膜为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 B. 催化剂可促进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 每生成1 mol H2O2电极上流过4 mol e-‎ D. b极上的电极反应为O2+H2O+2e-=HO2-+OH-‎ ‎【答案】C ‎【详解】A. a极发生H2-2e-=2H+,X膜为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让H+进入中间,故A正确;‎ B. 催化剂可促进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 C. 氧元素由0价变成-1价,每生成1 mol H2O2电极上流过2 mol e-,故C错误;‎ D. b为正极,氧气得电子,b极上的电极反应为O2+H2O+2e-=HO2-+OH-,故D正确;‎ 故选C。‎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素钢在海水中发生的腐蚀主要是析氢腐蚀 B. 反应Si(s)+2Cl2(g)===SiCl4 (l) 在室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S>0‎ C. 室温时,CaCO3在0.1 mol·L-1 的NH4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大 D. 2 mol SO2和1 mol O2在密闭容器中混合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4×6.02×1023‎ ‎【答案】C ‎【详解】A. 海水接近中性,碳素钢在海水中发生的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故A错误;‎ B.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少,△S<0,反应Si(s)+2Cl2(g)=SiCl4 (l) 在室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故B错误;‎ C. 室温时,铵根离子水解呈酸性,促进CaCO3的溶解,CaCO3在0.1 mol·L-1 的NH4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大,故C正确;‎ D. SO2和 O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2 mol SO2和1 mol O2在密闭容器中混合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4×6.02×1023,故D错误;‎ 故选C。‎ ‎12.铁杉脂素是重要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其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铁杉脂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中两个苯环处于同一平面 B. 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 C. 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D. 1 mol铁杉脂素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 mol NaOH ‎【答案】A ‎【详解】A. 分子中两个苯环连在四面体结构的碳原子上,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A错误;‎ B. 图中*标注的三个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故B正确;‎ C. 酚羟基的邻对位可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 D. 1 mol铁杉脂素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 mol NaOH,分别是酯基消耗1mol,2个酚羟基各消耗1mol,故D正确;‎ 故选A。‎ ‎13.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浊液中滴入Na2S溶液,浊液变清 C6H5O-结合H+的能力比S2-的弱 B 将X溶液滴在KI淀粉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X溶液中一定含有I2‎ C 向FeCl2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滴入酸化的AgNO3溶液,溶液变红 Ag+的氧化性一定比Fe3+的强 D 向2支均盛有2 mL相同浓度Na3[Ag(S2O3)2]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相同浓度的KCl、KI溶液,前者无明显现象,后者有黄色沉淀 Ksp(AgI)c(NH3·H2O)>c(H+)>c(OH-)‎ B. 0.1 mol·L-1H3PO3溶液用NaOH溶液滴定至pH=6.60:c(H2PO3-)=c(HPO32-)‎ C. 0.1 mol·L-1H3PO3溶液用氨水滴定至pH=7.0:c(NH4+)=c(H2PO3- )+c(HPO32-)‎ D. 0.4 mol·L-1氨水与0.2 mol·L-1NaH2PO3等体积混合(体积变化可忽略):c(NH3·H2O)c(H3PO3),故A错误;‎ B. 0.1 mol·L-1H3PO3溶液用NaOH溶液滴定至pH=6.60,ka2= =c(H +)=10-6.60,所以c(H2PO3-)=c(HPO32-),故B正确;‎ C. 0.1 mol·L-1H3PO3溶液用氨水滴定至pH=7.0,c(H+)=c(OH-),根据电荷守恒c(H+)+c(NH4+)=c(H2PO3- )+2c(HPO32-)+c(OH-),即:c(NH4+)=c(H2PO3- )+2c(HPO32-),故C错误;‎ D. 0.4 mol·L-1氨水与0.2 mol·L-1NaH2PO3等体积混合(体积变化可忽略),相当于0.1 mol·L ‎-1Na(NH4)HPO3溶液和0.1 mol·L-1氨水等体积混合,根据电荷守恒:①c(H+)+c(NH4+)+c(Na+)=c(H2PO3- )+2c(HPO32-)+c(OH-),再由物料守恒:②c(NH4+)+c(NH3·H2O)=2c(H2PO3- )+2c(HPO32-)+2c(H3PO3),③c(Na+)=0.1 mol·L-1,②-①得c(NH3·H2O)+c(OH-)=c(H2PO3-)+2c(H3PO3)+c(Na+)+c(H+),将③代入,溶液呈碱性c(H+)v(逆)‎ ‎【答案】BC ‎【详解】A. CH4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 B. a、b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压强增大,p(a)K,恒温时向甲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CO2、CH4各0.4 mol,CO、H2各1.2 mol,重新达平衡前,v(正)7时,主要以CrO42-的形式存在。‎ ‎②部分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③实验中必须使用的试剂:KOH溶液、10%H2O2溶液、稀盐酸)‎ ‎【答案】(1). 硫酸可将CaO转化为CaSO4渣而除去 (2). 温度过高会加速NH3的挥发、加速H2O2的分解、“铜氨液”会分解生成Cu(OH)2(答出一点即可) (3).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4). 45 ℃的水浴加热 (5). 上层清液由深蓝色逐渐变为几乎无色 (6). 在不断搅拌下加入适量KOH溶液,再加入过量的10% H2O2溶液,维持pH大于7,充分反应后,煮沸(除去过量的H2O2),静置、过滤,滤液用稀盐酸酸化至pH<5,蒸发浓缩、冰浴冷却结晶、过滤 ‎【分析】电镀废渣(Cr2O3、CuO、Fe2O3及CaO)用硫酸酸浸,残渣为CaSO4 等溶解度不大的物质,溶液中有Cr3+、Cu2+、Fe3+,加适量Na2S 溶液,过滤,滤液中Cr3+、Fe3+,处理生成Fe(OH)3 Cr(OH)3,除去Fe(OH)3,制备K2Cr2O7;滤渣CuS沉淀,采用8 mol·L-1氨水,适量30% H2O2,并通入O2,制取铜氨溶液,通SO2,“沉CuNH4SO3”,同时生成铜粉。‎ ‎【详解】(1) “酸浸”时,用硫酸而不用盐酸,这是因为硫酸可将CaO转化为CaSO4渣而除去。‎ ‎(2) “制铜氨液”,即制取[Cu(NH3)4]SO4溶液时,温度不宜过高,这是因为 温度过高会加速NH3的挥发、加速H2O2的分解、“铜氨液”会分解生成Cu(OH)2(答出一点即可);‎ ‎(3) ①铜与浓硫酸加热生成SO2、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 ‎②要控制100℃以下的加热温度,且受热均匀,可选用水浴加热;“沉CuNH4SO3”时,反应液需控制在45 ℃,合适的加热方式是:45 ℃的水浴加热。‎ ‎③[Cu(NH3)4]SO4溶液呈蓝色,通入SO2 反应生成CuNH4SO3和Cu,反应完成的实验现象是上层清液由深蓝色逐渐变为几乎无色。‎ ‎(4) 制取K2Cr2O7的实验方案:将Cr(OH)3、Fe(OH)3的混合物加入烧杯中,加适量的水调成浆状,在不断搅拌下加入适量KOH溶液,再加入过量的10% H2O2溶液,维持pH大于7,充分反应后,煮沸(除去过量的H2O2),静置、过滤,滤液用稀盐酸酸化至pH<5,蒸发浓缩、冰浴冷却结晶、过滤,冰水洗涤及干燥。‎ ‎【点睛】本题以实际化工生产“以电镀废渣(Cr2O3、CuO、Fe2O3及CaO)为原料制取铜粉和K2Cr2O7的主要流程”为背景,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难点(3)[Cu(NH3)4]SO4溶液呈蓝色,通入SO2 反应生成CuNH4SO3和Cu。‎ ‎20.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还含有CO2、H2S等。Jo De Vrieze等设计了利用膜电解法脱除沼气中的CO2和H2S,并将阴极处理后气体制成高纯度生物甲烷,其流程如图所示。‎ ‎(1) 需控制电解槽中阴极室pH>7,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 阳极室逸出CO2和________(填化学式);H2S在阳极上转化为SO42-而除去,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合成塔中主要发生的反应为:‎ 反应Ⅰ: CO2(g)+4H2(g)=CH4(g)+2H2O(g) ΔH1‎ 反应Ⅱ: CO2(g)+H2(g)=CO(g)+H2O(g) ΔH2‎ 调节=4,充入合成塔,当气体总压强为0.1 MPa,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1所示;不同压强时,CO2的平衡转化率如图2所示:‎ ‎①反应CO2(g)+CH4(g)=2CO(g)+2H2(g)的△H=________(用ΔH1、ΔH2表示)。‎ ‎②图1中,200~550 ℃时,CO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③图2中,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CO2的平衡转化率越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压强为10 MPa时,当温度在200~800 ℃范围内,随温度升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始终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将H2S转化为HS-(S2-),部分CO2转化为HCO3- (CO32-) (2). O2 (3). H2‎ S+4H2O-8e-===10H++SO42- (4). 2ΔH2—ΔH1 (5). ΔH1<0,ΔH2>0,温度升高时,反应Ⅰ向左移动增加的CO2的量大于反应Ⅱ向右移动减少的CO2的量 (6). 增大压强,反应Ⅱ不移动,反应Ⅰ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7). 反应Ⅰ中CO2减小的平衡转化率始终大于反应Ⅱ中CO2增大的平衡转化率(或反应Ⅰ、Ⅱ中CO2平衡时的净转化率呈减小趋势)‎ ‎【详解】(1) 沼气中的CO2和H2S,需在阴极室中处理达到合成高纯度生物甲烷要求,需控制电解槽中阴极室pH>7,其目的是将H2S转化为HS-(S2-),部分CO2转化为HCO3- (CO32-)。‎ ‎(2) 阳极:2H2O -4e-=4H++O2↑,阳极室逸出CO2和O2;H2S在阳极上转化为SO42-而除去,其电极反应式为H2S+4H2O-8e-=10H++SO42-。‎ ‎(3) ①反应Ⅰ: CO2(g)+4H2(g)=CH4(g)+2H2O(g) ΔH1,反应Ⅱ: CO2(g)+H2(g)=CO(g)+H2O(g) ΔH2,由盖斯定律,反应Ⅱ×2-反应Ⅰ,反应CO2(g)+CH4(g)=2CO(g)+2H2(g)的△H=2ΔH2—ΔH1。‎ ‎②图1中,200~550 ℃时,CO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ΔH1<0,ΔH2>0,温度升高时,反应Ⅰ向左移动增加的CO2的量大于反应Ⅱ向右移动减少的CO2的量。‎ ‎③图2中,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CO2的平衡转化率越大,其原因是:增大压强,反应Ⅱ不移动,反应Ⅰ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在压强为10 MPa时,当温度在200~800 ℃范围内,随温度升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始终减小,其原因是:反应Ⅰ中CO2减小的平衡转化率始终大于反应Ⅱ中CO2增大的平衡转化率(或反应Ⅰ、Ⅱ中CO2平衡时的净转化率呈减小趋势)。‎ ‎【选做题】本题包括两小题,请选定其中一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第1小题评分。‎ ‎21.CuSCN是一种生物防腐涂料,可用CuSO4、NaSCN、Na2SO3作原料,并用乙二醇或DMF作分散剂进行制备。‎ ‎(1) 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 ‎(2) NaSCN中元素S、C、N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Na2SO3中SO32-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 ‎(3) 乙二醇(HOCH2CH2OH)与H2O可以任意比例互溶,除因为它们都是极性分子外,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 DMF(OHCNCH3CH3)分子中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_;1 mol DMF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 ‎【答案】(1). [Ar]3d10或1s22s22p63s23p63d10 (2). N、C、S (3). 三角锥形 (4). HOCH2CH2‎ OH与H2O之间可以形成氢键 (5). sp2和sp3 (6). 11 mol ‎【详解】(1)铜是29号元素,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Ar]3d10或1s22s22p63s23p63d10 。‎ ‎(2)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ⅤA族np能级容纳3个电子,为半充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则N>C>O,O和S在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呈减小的趋势, NaSCN中元素S、C、N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C、S;‎ SO32-中心原子S价层电子对数为3+ =4,杂化类型为sp3杂化,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3) 乙二醇(HOCH2CH2OH)与H2O可以任意比例互溶,除因为它们都是极性分子外,还因为HOCH2CH2OH与H2O之间可以形成氢键。‎ ‎(4) DMF的结构简式为(OHCNCH3CH3)分子中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酰胺基中的C形成3个σ键,没有孤电子对,为sp2杂化,甲基中C形成4个σ键,没有孤电子对,为sp3杂化;一个DMF分子中有7个C-H键,3个C-N键,1个C-O键,1 mol DMF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11 mol。‎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价电子排布、第一电力能大小、化学键、氢键、杂化类型等,难点和易错点,(4)DMF分子式转化成结构简式,是难点,由结构简式计算化学键数目,易将省略的C-H丢失,是易错点。‎ ‎22.乙酸苄酯是一种有馥郁茉莉花香气的无色液体,沸点213 ℃,密度为1.055 g·cm-3,实验室制备少量乙酸苄酯的反应如下:CH2OH+(CH3CO)2OCH2OOCCH3(乙酸苄酯)+CH3COOH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三颈烧瓶中加入30 g (0.28 mol)苯甲醇、30 g乙酸酐(0.29 mol)和1 g无水CH3COONa,搅拌升温至110 ℃,回流4~6 h(装置如图所示):‎ 步骤2:反应物降温后,在搅拌下慢慢加入15%的Na2CO3溶液,直至无气泡放出为止。‎ 步骤3:将有机相用15%的食盐水洗涤至中性。分出有机相,向有机相中加入少量无水CaCl2处理得粗产品。‎ 步骤4:在粗产品中加入少量硼酸,减压蒸馏(1.87 kPa),收集98~100 ℃的馏分,即得产品。‎ ‎(1) 步骤1中,加入无水CH3COON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合适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 ‎(2) 步骤2中,Na2CO3溶液需慢慢加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步骤3中,用15%的食盐水代替蒸馏水,除可减小乙酸苄酯的溶解度外,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无水CaCl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 步骤4中,采用减压蒸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催化剂 (2). 油浴(或沙浴) (3). 以免大量CO2泡沫冲出 (4). 乙酸苄酯与水的密度几乎相同不容易分层 (5). 除去有机相中的水 (6). 防止常压蒸馏时,乙酸苄酯未达沸点前就已发生分解 ‎【分析】CH2OH+(CH3CO)2OCH2OOCCH3(乙酸苄酯)+CH3COOH,是液体混合加热,可油浴(或沙浴)均匀加热,使用无水CH3COONa作催化剂来加快反应速率,用15%的Na2CO3溶液来提高产率,用15%的食盐水分离CH2OOCCH3和其它能溶于水的混合物,有机相用无水CaCl2干燥,最后蒸馏提纯得到产品。‎ ‎【详解】(1) 根据CH2OH+(CH3CO)2OCH2OOCCH3(乙酸苄酯)+CH3COOH的原理和条件,步骤1中,加入无水CH3COONa的作用是催化剂,为保证能均匀受热,合适的加热方式是油浴(或沙浴)。‎ ‎(2)Na2CO3作用是降低生成物CH3COOH的浓度,促进平衡正向移动, 步骤2中,Na2CO3溶液需慢慢加入,其原因是以免大量CO2泡沫冲出。‎ ‎(3) 由题干中信息可知:乙酸苄酯密度为1.055 g·cm-3,步骤3中,用15%的食盐水代替蒸馏水,除可减小乙酸苄酯的溶解度外,还因为乙酸苄酯与水的密度几乎相同不容易分层;加入无水CaCl2的作用是除去有机相中的水。‎ ‎(4) 步骤4中,采用减压蒸馏的目的是防止常压蒸馏时,乙酸苄酯未达沸点前就已发生分解。‎ ‎【点睛】本题以乙酸苄酯的制备实验考查物质的制备、分离、和提纯等基本操作,难点(1)无水乙酸钠的作用,(3)用15%的食盐水代替蒸馏水目的,考查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