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4 Na 23 S 32 Cl 35.5 Ca 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为( )‎ A. 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 B. 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厨余垃圾、玻璃垃圾 C. 可降解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D. 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玻璃垃圾、其他垃圾 ‎【答案】A ‎【解析】‎ ‎【详解】可回收物是指各种废弃金属、金属制品、塑料、玻璃垃圾等可回收的垃圾;有害垃圾是指造成环境污染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厨余垃圾用于回收各种厨房垃圾;其它垃圾是指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之外的其它垃圾;‎ 综上所述,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 答案选A。‎ ‎2.粗盐中含可溶性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除去这些杂质的试剂可选用①Na2CO3②NaOH、③BaCl2、④ HCl,加入的先后顺序可以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③②④①‎ ‎【答案】B ‎【解析】氯化钙用碳酸钠除去,氯化镁是氢氧化钠除去,硫酸盐用氯化钡除去,但过量的氯化钡要利用碳酸钠除去,最后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用盐酸除去,所以正确的答案选B。‎ ‎3.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荣获了诺贝尔奖。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表彰他及其团队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已知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g/mol B. 青蒿素中C、H、O的质量之比为15:22:5‎ C. 标准状况下,1mol青蒿素的体积约为‎22.4L D. 1mol青蒿素中含11molH2‎ ‎【答案】A ‎【解析】‎ ‎【详解】A、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摩尔质量为‎282g/mol,选项A正确;‎ B、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15:22:5,选项B错误;‎ C、标准状况下,青蒿素不是气体,1mol青蒿素的体积不是‎22.4L,选项C错误;‎ D、青蒿素中不含H2,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4.在盛有碘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CCl4后振荡,静置片刻后( )‎ A. 整个溶液变紫色 B. 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 C. 整个溶液变为棕黄色 D. 下层无色,上层紫红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萃取分离实验操作分析。‎ ‎【详解】碘水中加入CCl4发生萃取,碘单质从水中转移到CCl4中,由于CCl4密度大于水,则试管中出现分层,且CCl4在下层,为紫红色,上层为无色,故B正确。‎ ‎5.某氯原子的质量是a g,‎12C原子的质量是b g,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 a/b ‎②m 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aNA) mol ‎③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 ‎④a g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为17 mol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①某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该原子的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②已知质量求物质的量,运用公式n=m/M求;‎ ‎③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mol-1;‎ ‎④1个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是17个.‎ ‎【详解】①某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该原子的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故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a/b,故①正确;‎ ‎②根据公式n=m/M,一个该氯原子质量是ag,则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为(aNA)g·mol-1,那么m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即为m/(aNA)mol,故②正确;‎ ‎③一个该氯原子的质量是ag,1mol该氯原子的质量为(aNA)g,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mol-1,故③错误;‎ ‎④一个该氯原子的质量是ag,a g该氯原子个数ag/(aNA)g·mol-1×NA=1,1个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是17个,ag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17,故④错误。‎ 故选A。‎ ‎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NA B. 常温常压下,1.06g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1NA C. 通常状况下,1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 氧气和臭氧组成的‎4.8g混合气体中含有0.3NA个氧原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标况下,水为液态,选项A错误;‎ B、1.06gNa2CO3的物质的量n== =0.01mol,含有的Na+的物质的量为0.02mol,个数为0.02NA个,选项B错误;‎ C、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选项C错误;‎ D、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的分子,氧气和臭氧组成的‎4.8g混合气体中含有NA=0.3NA个氧原子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7.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与50mL 1mol/L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 )‎ A. 150 mL 1 mol/L NaCl溶液 B. 75 mL 2 mol/L CaCl2溶液 C. 150 mL 2 mol/L KCl溶液 D. 75 mL 1 mol/LAlCl3溶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1mol/L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为2mol/L,A、B、C、D中Cl-浓度分别为1mo/L、4mol/L、2mol/L、3mol/L。‎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B. 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 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L D. 不同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PV=nRT可知:气体的体积在温度、压强一定时,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当分子数目相同时,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体积的大小,A错误;‎ B、根据A中分析可知B正确;‎ C、只有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才近似为‎22.4L/mol,C错误;‎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但其物质的量可能相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可能相等,D错误;‎ 答案选B。‎ ‎9.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通过蒸馏分离苯和四氯化碳的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伸入溶液中,冷凝管注水应上进下出 B. 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KNO3‎ C. 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蒸干才停止加热 D.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 ‎【答案】D ‎【解析】‎ ‎【详解】A、蒸馏时,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水银球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凝管注水应下进上出,选项A错误;‎ B、NaCl、KNO3均易溶于水,不能用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选项B错误;‎ C、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不能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否则会导致蒸发皿中的固体飞溅;所以正确操作是: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氯化钠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的液体蒸干,选项C错误;‎ D、容量瓶为精密仪器,不能盛放过热液体,所以溶液稀释、冷却后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0.下列实验安全措施有错误的是( )‎ A 酸(碱)溅进眼睛里 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 酒精洒在桌上燃烧 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C 误食重金属盐 服用大量牛奶、蛋清或豆浆 D 水银温度计打破了 立即清扫,把玻璃片和水银收拾到家里垃圾桶里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慎将酸或碱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选项A正确;‎ B.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既隔绝了空气,又降低了温度,是一种很好的灭火方法,选项B正确;‎ C.可溶性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凝结而变性,误服重金属盐会使人体内组织中的蛋白质变性而中毒,如果立即服用大量鲜牛奶或蛋清和豆浆,可使重金属跟牛奶、蛋清、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作用,从而减轻重金属对机体的危害,选项C正确;‎ D.水银温度计打破了,应将温度计插入硫粉中,散落的水银用硫粉处理后清扫干净,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11. 下列各组物质中,依次属于单质、酸、盐的一组是( )‎ A. 氢气、硝酸、碳酸钠 B. 氧气、盐酸、氧化钙 C. 冰、熟石灰、食盐 D. 铜、烧碱、石灰石 ‎【答案】A ‎【解析】‎ ‎【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酸是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根据以上概念分析。‎ ‎【详解】A.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硝酸属于酸;碳酸钠属于盐,故A正确; B.氧气属于单质;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氧化钙属于金属氧化物,故B错误; C.冰属于氧化物;熟石灰即氢氧化钙属于碱;食盐属于盐,故C错误; D.铜属于单质;烧碱即氢氧化钠属于碱;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混合物,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 40gNaOH溶解在‎1L水中,形成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C. 3.01×1023个SO2分子质量为‎32 g D.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mol ‎【答案】C ‎【解析】‎ ‎【详解】A.质量的单位是g,1 mol H2O的质量=1mol×‎18g/mol=‎18g,选项A错误;‎ B.将40gNaOH溶解在‎1L水中,溶液体积不是‎1L,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选项B错误;‎ C.n(SO2)= =0.5mol,质量m=nM=0.5mol×‎64g/mol=‎32g,选项C正确;‎ D.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体积都约为‎22.4L,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3.室温下如图,关闭活塞,在左右两室(体积相同)各充入一定量H2和Cl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打开活塞,点燃使H2与Cl2充分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H2+Cl2=2HCl,恢复到原温度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相同 B. 最终容器内无H2存在 C. 反应前后H2室压强相同 D. 最终容器内密度与原来相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开始时左右两室中气体体积相同,气体密度相同,所以气体质量相同,但氢气和氯气摩尔质量不同,气体物质的量不同,分子数不同,故A错误;B、开始时左右两室中气体体积相同,气体密度相同,所以气体质量相同,氢气的物质的量大于氯气,反应后氢气过量,故B错误;C、氢气和氯气发生的反应为:H2+Cl2=2HCl;属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反应前氢气的压强大于氯气,反应后氢气室的压强减小,故C错误;D、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也不变,所以总密度不变,故D正确;故选D。‎ ‎14.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和CO2气体的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体积之比是11:16 B. 它们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1‎ C. 它们的分子数目之比是16:11 D. 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1‎ ‎【答案】A ‎【解析】‎ ‎【详解】等质量的SO2和CO2,物质的量之比为:=11:16,则 A、同温同压下,Vm相同,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11:16,选项A正确;‎ B、SO2和CO2中每个分子中所含有氧原子数相同,它们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1:16,选项B错误;‎ C、它们的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11:16,选项C错误;‎ D、根据ρ=,则其密度比应与体积比相反为16∶11,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5.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 ‎16 g B. ‎32 g ‎ C. ‎64 g/mol D. ‎32 g/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25mol,气体的摩尔质量M=‎ ‎ =‎32g/mol,故选D。‎ ‎16.为除去某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①‎ KNO3溶液 KOH 滴入HNO3同时测定pH至溶液呈中性 ‎②‎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③‎ CO2‎ CO 依次通过盛有NaOH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 ‎④‎ NaNO3‎ CaCO3‎ 加稀盐酸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①KOH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水,不会引入新杂质,正确;②过量Fe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Cu,然后过滤得到硫酸亚铁,除去杂质硫酸铜,正确;③二氧化碳与碱反应,而CO不能,错误;④加盐酸生成氯化钙,会引入杂质,错误,答案选A。‎ ‎17.若‎20g密度为ρg•cm﹣3的硝酸钙溶液里含0.5gCa2+,则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2.5‎ρmol•L﹣1 B. mol•L﹣1‎ C. 1.25ρmol•L﹣1 D. mol•L﹣1‎ ‎【答案】C ‎【解析】‎ ‎【详解】‎0.5g Ca2+的物质的量为=0.0125mol,溶液中n(NO3﹣)=2n( Ca2+)=0.0125mol×2=0.025mol,溶液体积为=L,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5ρmol/L,‎ 答案选C。‎ ‎18.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 A.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B. 排水量气,未冷却到室温立即读数,所得气体的体积偏大 C. 称取2.3 gNaCl固体,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边,所称量固体药品质量偏小 D. 用量筒量取5.0mL浓硫酸,仰视读数,所得到浓硫酸的体积偏大 ‎【答案】A ‎【解析】分析:A.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B、气体未冷却到室温立即读数会造成体积偏大;C、托盘天平使用时应注意左物右码;D. 用量筒量取浓硫酸,仰视读数,所得到浓硫酸的体积偏大。‎ 详解:A.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变大,选项A正确;B、排水量气,未冷却到室温立即读数,根据热膨冷缩可知,所得气体的体积偏大,选项B正确;C、称取2.3 gNaCl固体,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边,所称量固体药品质量为‎1.7g,偏小,选项C正确;D、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浓硫酸的体积偏大,选项D正确。答案选A。‎ ‎19.体积为VmL,密度为dg/mL,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g·mol-1,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溶质的质量为mg。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m=aV/100d B. c= ‎ C. c= D. a%=%‎ ‎【答案】C ‎【解析】m= V mL×d g/mL×a%,故A错误;c=1000da%/M,故B错误;由c=1000da%/M,则a%= cM/(1000d),故D错误;c=mg/Mg/mol÷(V mL÷1000)== ‎1000m/(VM),故C正确。‎ ‎20.已知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时,其溶液的密度越大,将90%和10%的两种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 大于50% B. 等于50% ‎ C. 小于50% 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设质量分数分别为10%与90%‎ 硫酸溶液的密度分别为xg/mL、yg/mL;硫酸溶液的密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所以x<y。假定体积为1mL,则10%硫酸溶液的质量为1mL×xg/mL=xg,溶质硫酸的质量为xg×10%;90%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1mL×yg/mL=yg,溶质硫酸的质量为yg×90%;所以混合后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由于x<y,所以>1,所以>50%。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道大题,共60分)‎ ‎21.(1)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应属于(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强氧化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⑥⑦⑧ C.①⑨ D.①④⑤⑥⑦‎ ‎(2)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填入下列横线上:‎ A.过滤 B.聚沉 C.凝胶 D.布朗运动 E.电泳 F.丁达尔效应 ‎①Fe(OH)3胶体呈红褐色,插入两个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种现象叫___;‎ ‎②光束通过Fe(OH)3胶体,可看到明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___;‎ ‎③Fe(OH)3胶体中加入硅酸胶体(胶体粒子带负电),胶体变得浑浊,这是发生了___;‎ ‎④鉴别Fe(OH)3胶体和盐酸的方法是____。‎ ‎【答案】(1). B (2). E (3). F (4). B (5). F ‎【解析】‎ ‎【详解】(1)从挥发性分类属于硝酸是易挥发性酸,从物质组成分类属于化合物,从性质分类属于酸,从酸的组成分类为含氧酸、一元酸;所以①④⑥⑦⑧符合;答案选B;‎ ‎(2)①因Fe(OH)3胶粒带有正电荷,所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阴极区移动,而使该区颜色加深,这种现象称为电泳,故答案为:E;‎ ‎②光束通过胶体时,产生光亮的通路,称为丁达尔效应,故答案为:F;‎ ‎③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胶体会发生聚沉,故答案为:B;‎ ‎④鉴别胶体和溶液利用丁达尔效应,故答案为:F。‎ ‎22.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ω)和物质的量浓度(c),因此在配制溶液时,根据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配制方法。请完成下列填空题。‎ ‎(1)用10%(密度为‎1.01g•cm﹣3)的NaOH溶液配制成‎27.5g2%的NaOH溶液。‎ ‎①计算:需___g10%(密度为‎1.00g•cm﹣3)的NaOH溶液,需加___mL水(密度为‎1.00g•cm﹣3)进行稀释。‎ ‎②量取:用___mL量筒(供选择的量筒规格有:5mL、10mL、25mL、50mL)量取10%的NaOH溶液,量取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切,然后倒入烧杯里,用25mL量筒量取蒸馏水注入烧杯里。‎ ‎(2)把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稀释成3mol/L的稀硫酸100mL,回答下列问题:‎ ‎①需要量取浓硫酸___mL(保留一位小数)。‎ ‎②配制操作可分解成如下几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 A.向容量瓶中注入少量蒸馏水,检查是否漏水 B.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中,并重复操作两次 C.把已冷却的稀硫酸注入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中 D.根据计算,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 E.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F.盖上容量瓶的塞子,振荡,摇匀 G.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液面达到刻度线 H.继续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使液面接近刻度线 ‎③如果上述C操作中把未冷却的稀硫酸注入容量瓶中,所配溶液的浓度将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如果上述D操作中量取浓硫酸后量筒内滞留的浓硫酸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并将洗涤液转入E操作中的小烧杯中,所配溶液的浓度将___;如果上述D操作中目光俯视,所配溶液的浓度将___。‎ ‎(3)配制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时天平的读数____‎ A.‎‎4.0‎g B.小于‎4.0g C.大于‎4.0g ‎【答案】(1). ‎5.5g (2). 22mL (3). 10mL (4). 16.3mL (5). ADECBHGF (6). 偏高 (7). 偏高 (8). 偏低 (9). C ‎【解析】‎ ‎【详解】(1)①由ω‎1m1=ω‎2m2‎得m2===‎5.5g,其体积为:=5.4mL;需加水‎27.5g-5.5g=‎22g;水的密度为‎1.00g•cm﹣3,故需加22mL进行稀释;‎ ‎②量取液体应一次量取,选用量程最小的量筒,故用10mL量筒量取5.4mL 10%的NaOH溶液,量取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切;‎ ‎(2)①硫酸的物质的量3mol/L×‎0.1L=0.3mol,硫酸的质量0.3mol×‎98g/mol=‎29.4g,需浓硫酸的质量=‎30g,需要量取浓硫酸=16.3mL;‎ ‎②配制操作顺序是:A.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D.计算并量取;E.稀释;C.转移溶液;B.洗涤并重复;H.加蒸馏水;G.定容;F.振荡,摇匀。即ADECBHGF;‎ ‎③如果上述C操作中把未冷却的稀硫酸注入容量瓶中,冷却后溶液的体积将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将偏高;如果上述D操作中量取浓硫酸后量筒内滞留的浓硫酸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并将洗涤液转入E操作中的小烧杯中,溶质硫酸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将偏高;如果上述D操作中目光俯视,所取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将偏低;‎ ‎(3)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时,应在烧杯或称量瓶中进行称量,天平读数为大于‎4.0g,答案选C。‎ ‎23.现有含NaCl、Na2SO4、NaNO3的混合溶液,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42﹣、NO3﹣的相互分离。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1)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所用试剂的名称:试剂1___,试剂2___。‎ ‎(2)检测原溶液中含有SO42-方法是___。‎ ‎(3)加入过量试剂3的目的是___。‎ ‎(4)图2是NaNO3,Na2SO4和Na2SO4•10H2O的溶解度曲线(g/‎100g水),则从NaNO3 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得到Na2SO4‎ 固体的操作是:将混合液___→__→用乙醇洗涤→干燥。用乙醇洗涤而不用水洗的原因是___。‎ ‎【答案】(1). BaCl2[或Ba(NO3)2] (2). AgNO3 (3).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HCl,无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4). 除去溶液中过量的Ag+、Ba2+ (5). 蒸发浓缩 (6). 趁热过滤 (7). 防止形成Na2SO4•10H2O ‎【解析】‎ ‎【详解】(1)分离溶液中的Cl-,应加入AgNO3,分离溶液中的SO42-,应加入BaCl2[或Ba(NO3)2],如先加入AgNO3,则会同时生成Ag2SO4和AgCl沉淀,则应先加入过量的BaCl2[或Ba(NO3)2],生成BaSO4沉淀,然后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AgNO3,使Cl-全部转化为AgCl沉淀,在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最后所得溶液为NaNO3和Na2CO3的混合物,加入稀HNO3,最后进行蒸发操作可得固体NaNO3,所以试剂1为BaCl2[或Ba(NO3)2],试剂2为AgNO3,试剂3为Na2CO3,试剂4为HNO3,故答案为:BaCl2[或Ba(NO3)2];AgNO3;‎ ‎(2)检测原溶液中含有SO42-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HCl,无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3)加入过量的BaCl2[或Ba(NO3)2],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AgNO3,使Cl-全部转化为AgCl沉淀,反应后溶液中存在过量的Ag+、Ba2+,在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故答案为:除去溶液中过量的Ag+、Ba2+;‎ ‎(4)图象分析可知温度高时析出硫酸钠,温度低时析出硫酸钠结晶水合物晶体,所以需要趁热过滤;则从NaN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得到Na2SO4固体的操作是:将混合液蒸发浓缩→趁热过滤→用乙醇洗涤→干燥;洗涤晶体时用乙醇洗涤避免形成结晶水合物,故答案为:蒸发浓缩、趁热过滤;防止形成Na2SO4•10H2O。‎ ‎24.草酸是一种酸,草酸晶体(H‎2C2O4•2H2O)易溶于水,熔点较低,加热会熔化、气化和分解。草酸(H‎2C2O4)与氢氧化钙的反应:H‎2C2O4+Ca(OH)2=CaC2O4↓(白色)+2H2O。‎ ‎(1)草酸的水溶液的pH___7(填“>”、“=”、“<”)‎ ‎(2)实验室可用加热草酸晶体分解的方法获得CO。‎ ‎①先加热草酸晶体生成CO、CO2和H2O,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 ‎②最后用图1装置收集CO,气体应从___端进入(选填“a”或“b”)。‎ ‎(3)实验图2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认为一定是由草酸晶体受热分解产生的CO2所导致,丙认为乙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 按图3装置将草酸钙晶体(H‎2C2O4•xH2O)样品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 ‎(4)B中观察到硫酸铜变蓝,说明反应生成了_____;‎ ‎(5)C、G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说明反应还生成___和___气体。‎ ‎(6)反应开始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 ‎【答案】(1). < (2). H‎2C2O4•2H2O CO↑+CO2↑+3H2O↑ (3). b (4). 草酸加热气化产生草酸(H‎2C2O4)蒸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CaC2O4沉淀 (5). 水 (6). 一氧化碳 (7). 二氧化碳 (8).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或除去装置中的水、二氧化碳和氧气 ‎【解析】‎ ‎【详解】(1)草酸的水溶液的pH<7,因其水溶液显酸性;‎ ‎(2)①先加热草酸晶体生成CO、CO2和H2O,其化学方程式是H‎2C2O4•2H2O CO↑+CO2↑+3H2O↑;‎ ‎②CO难溶于水,相当于排水集气,因此气体应从b端进入;‎ ‎(3)由题干叙述可知草酸易气化,可知草酸加热气化产生草酸(H‎2C2O4)蒸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CaC2O4沉淀;‎ ‎(4)B中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反应生成了水;‎ ‎(5)C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说明反应产生二氧化碳,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又被氧化铜氧化为二氧化碳,从而变浑浊;‎ ‎(6)由于装置中含有空气,则反应开始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或除去装置中的水、二氧化碳和氧气。‎ ‎25.已知:①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最多能溶解500体积的HCl;②饱和NaCl溶液的浓度约为5.00mol·L-1。‎ ‎(1)在标准状况下,将448LHCl气体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A的密度为‎1.20 g·cm-3,则溶液A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本题计算结果均取三位有效数字)‎ ‎(2)若使‎1L饱和氯化钠溶液中Cl-浓度与溶液A中的Cl-浓度相等,则在1LNaCl饱和溶液中还应溶解约___L标准状况下HCl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不考虑氯化钠析出)。‎ ‎(3)若将10.0mL溶液A稀释成500mL溶液B,则溶液B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 ‎【答案】(1). 13.9mol/L (2). ‎199L (3). 0.278mol/L ‎【解析】‎ ‎【详解】(1)在标准状况下,448LHCl的物质的量n===20mol,则HCl气体的质量m=nM=20mol×‎36.5g/mol=‎730g,故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ω=×100%=×100%=42.2%,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3.9mol/L;‎ ‎(2)饱和NaCl溶液的浓度约为5.00mol/L,需再溶解的氯化氢的量为(13.9-5)mol/L×‎22.4L/mol=‎199L;‎ ‎(2)若将10.0mL溶液A稀释成500mL溶液B,溶液体积增大50倍,则溶液B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A中的,即变为13.9mol/L×=0.278mol/L。‎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