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8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重庆市南岸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解析版)
重庆市南岸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抽测 (分数:100分 时间:60分钟)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 1.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本题考查氮的氧化物的性质,运用NO、NO2、NH3的化学性质分析。 【详解】①NO和:1体积与水反应生成体积的NO,即试管中,剩余气体体积为原来的; ②NO2和:,全部消耗,而则消耗了,即试管中,剩余气体体积为原来的; ③NH3和:与水互溶,而不溶于水,所以剩余气体体积为原来的; 综上所述可知:。 答案选B 【点睛】解题技巧:先判断同组内各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物质是否极易溶于水,气体的溶解性越大,试管内的压强越小,水面上升的越高.试管中剩余气体越少。 2.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t1时仅加入催化剂,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达平衡时,仅改变x,则x为c(O2) 从反应开始达平衡气体浓度变化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A. A B. B C. C D. D 【答案】CD 【解析】 【详解】A.t1时刻,改变条件,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不移动,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不可能是增大压强,应是使用催化剂,但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的移动,A错误; B.达平衡时,仅增大c(O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2转化率降低,由图可知,NO2的转化率随x增大而增大,x可以代表O3浓度或压强,B错误; C.反应2NO2(g)+O3(g)⇌N2O5(g)+O2(g)从开始的NO2浓度减小,N2O5浓度增大,到达平衡时浓度都不变,C正确; D.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D正确; 答案选CD。 3.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已知,则 的燃烧热为 B. 已知甲烷氧化: ,则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C. 已知 ,则将和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 D. 含 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 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可知,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和盖斯定律分析。 【详解】A.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能量变化为燃烧热,由反应可知,水不是液态,因此 的燃烧热不是240.2KJ/mol,故A错误; B.焓变为负,可知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故B错误; C.合成氨为可逆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中为完全转化时的能量变化,且为放热反应,则将和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热小于,故C错误; D.,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 的热量,可知,故D正确。 答案选D。 4.常温下,向100 mL 0.01 mol•L﹣1 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 mol•L﹣1的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A为一元强酸,MOH为一元弱碱 B. N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M+)=c(A﹣)>c(H+)=c(OH﹣) C. N点水的电离程度大于K点水的电离程度 D. N→K之间曲线上任意一点都有c(M+) >c(OH﹣)>c(A﹣)>c(H+)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没有滴入MOH溶液时0.01mol/LHA溶液的pH=2,HA为一元强酸,N点为向100mL0.01mol/L的HA溶液中加入51mL0.02mol/LMOH溶液,溶液由MA和过量的MOH混合而成,溶液的pH=7,则MA溶液呈酸性,MOH为一元弱碱,A项正确; B.N点溶液中电荷守恒为c(M+)+c(H+)=c(A-)+c(OH-),溶液的pH=7,则c(H+)=c(OH-),代入电荷守恒式得c(M+)=c(A-)c(H+)=c(OH-),B项正确; C.开始HA电离出H+抑制水的电离,随着MOH的滴入,HA与MOH发生反应生成MA,溶液中c(H+)减小,对水的抑制程度减小,同时M+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随着MOH的滴入,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加入50mLMOH时HA与MOH恰好完全反应,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继续滴入MOH,MOH电离出OH-抑制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又逐渐减小,N点、K点加入MOH溶液的体积:50mL51mL(N点)100mL(K点),N点水的电离程度大于K点水的电离程度,C项正确; D.K点加入100mLMOH溶液,HA与MOH反应得到等物质的量浓度的MA和MOH的混合液,MA完全电离,MOH部分电离,溶液呈碱性,MOH的电离程度大于M+的水解程度,K点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M+)c(A-)c(OH-)c(H+),N→K之间任意一点溶液中都存在c(MA)c(MOH),溶液呈碱性,都有c(M+)c(A-)c(OH-)c(H+),D项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酸碱中和滴定pH曲线的分析、水的电离程度的分析、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把握酸碱混合后溶液的组成和溶液的酸碱性是解题的关键。确定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时注意弱酸、弱碱的电离是微弱的,巧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 5.反应N2O4(g)⇌NO2(g)△H=+57kJ•mol﹣1,在温度为T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 A. A、C两点的反应速率:v(A)>v(C) B. 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C. B点正逆反应速率:v(正)>v(逆) D. A、C两点气休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答案】C 【解析】 【详解】A、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C点的压强大,所以速率快,所以v(A)<v(C),故A错误; B、增大压强,气体体积缩小,二氧化氮的浓度变大,所以颜色A浅,C深,故B错误; C、B不是平衡状态,在这种压强下最终要达平衡状态,二氧化氮的体积分数变大,平衡正向移动,所以v(正)>v(逆),故C正确; D、A到C二氧化氮的体积分数减小,所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气体质量不变,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故D错误; 故选C。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 B. 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比马口铁(镀锡)更易被腐蚀 C. 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NaOH在阴极产生 D. 钢铁在发生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时,完全相同的反应是负极反应 【答案】B 【解析】 A.在镀件上镀铜时,镀层金属作阳极,所以可用金属铜作阳极,故A正确;B.白铁(镀锌的铁)中,镀层破损后,Zn为负极,被腐蚀的是Zn,Fe被保护,马口铁(镀锡的铁)中,Fe为负极,被腐蚀的是Fe,Zn被保护,所以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马口铁(镀锡的铁)铁更耐腐蚀,故B错误;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在阴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所以在阴极区产生NaOH溶液,故C正确;D.钢铁在发生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时,负极均是金属铁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故D正确;故选B。 7.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分类 组合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纯碱 H2SO4 NaHCO3 Si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烧碱 CH3COOH CaF2 Na2O2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3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 CO和碱不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B错误; C. 过氧化钠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同时生成氧气,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不是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 D. KOH属于碱,HNO3属于酸,CaCO3属于盐,CaO属于碱性氧化物,SO3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 8.通过传感器可以监测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一种燃料电池型甲醛气体传感器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 b极的电极反应为HCHO+H2O-4e-==CO2+4H+ C. 传感器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硫酸的浓度减小 D. 当电路中转移2×10-4 mol电子时,传感器内参加反应的HCHO为3.0 mg 【答案】D 【解析】 A、氧气得电子,a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正确;B、b极是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故电极反应为HCHO+H2O-4e-=CO2+4H+,B正确;C、传感器工作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水,电解质溶液中硫酸的浓度变小,C正确;D、负极:HCHO+H2O-4e-=CO2+4H+,当电路中转移2×10-4 mol电子时,反应的甲醛物质的量=0.5×10-4 mol ,质量1.5 mg ,D错误;答案选D。 9.下列曲线中,可以描述乙酸(甲, Ka=1.8×10-5)和一氯乙酸(乙, Ka=1.4×10-3)在水中的电离度与浓度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给电离常数分析乙酸和一氯乙酸均为弱电解质且在相同温度、相同浓度时,醋酸的电离度小于一氯乙酸,即甲的电离度小于乙;弱电解质的浓度越大,电离度越小,只有B中图像符合,而A、C、D均不符合,故B可选; 故答案选B。 10.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与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min 2 4 7 9 n(Y)∕mol 0.12 0.11 0.10 0.10 A. 反应前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υ(Z)=0.0125mol•L-1•min-1 B. 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υ(逆)>υ(正) C. 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达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 D. 该温度下此反应平衡常数K=1.44 【答案】D 【解析】 A、4min内Y物质的量变化为0.16mol-0.11mol=0.05mol,故v(Y)= =0.00125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Z)=2v(Y)=2×0.00125mol/(L•min)=0.0025mol/(L•min),选项A错误;B、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选项B错误;C、再通入0.2 mol Z,等效为在原平衡基础上增大压强,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X的体积分数不变,选项C错误;D、由表中数据可知7min时,反应到达平衡,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为0.10mol,则: X(g)+Y(g)⇌2Z(g) 开始(mol):0.16 0.16 0 变化(mol):0.06 0.06 0.12 平衡(mol):0.1 0.1 0.12 由于反应气体氢气的化学计量数相等,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进行计算,故化学平衡常数K= =1.44,选项D正确。答案D。 11.共价键、离子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是粒子之间的三种作用力.下列晶体:①NaOH② SiO2 ③石墨④NaCl⑤干冰中,含有两种作用力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一般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离子晶体中含有离子键,以共价键结合的物质可能为原子晶体,也可能为分子晶体,在分子晶体中还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以此来解答。 【详解】①NaOH为离子晶体,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①正确; ②SiO2为原子晶体,含有共价键,故②错误; ③石墨为混合晶体,含有分子间作用力和共价键,故③正确; ④NaCl 为离子晶体,只含有离子键,故④错误; ⑤干冰分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分子内存在共价键,故⑤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B。 12.能证明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O32-+H2O⇌HSO3-+OH-的事实是 A.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溶液红色褪去 B.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氯水后红色褪去 C.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在加入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褪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能证明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O32-+H2O⇌HSO3-+OH-可知,本题考查盐类水解平衡,运用盐类水解平衡原理分析。 【详解】A.滴入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再加入硫酸溶液后,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且硫酸溶液呈酸性,可以使溶液褪色,不能说明存在SO32-+H2O⇌HSO3-+OH-水解平衡,故A错误; B.滴入酚酞试液变红,再加入氯水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使红色褪色,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溶液褪色,不能说明存在SO32-+H2O⇌HSO3-+OH- 水解平衡,故B错误; C.滴入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后,钡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反应而和亚硫酸氢根离子不反应,钡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且溶液红色褪去,碱性减弱,所以说明存在SO32-+H2O⇌HSO3-+OH-水解平衡,故C正确; 答案选C。 1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为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 为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 B. 平衡时逆反应速率减小 C. 化学计量数: D. 物质C的体积分数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反应可知,本题考查各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 【详解】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积增大一倍,如平衡不移动,则应为,而达到新平衡时,说明降低压强平衡不移动,则有, A.由分析可知,平衡不发生移动,则B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 B.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平衡时逆反应速率减小,故B正确; C.降低压强平衡不移动,则有,故C正确; D.平衡不移动,物质C的体积分数不变,故D正确。 答案选A。 【点睛】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4.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2(g)+3B2(g)2AB3 (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如图可得出的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A. a、b、c三个状态只有b是平衡状态 B. 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 C. 若T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