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Fe-56 Cu-64
一、选择题
1.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甲基的电子式:
B. 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C. 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3s23p6
D.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甲基的电子式是,A不正确;
B项,违反了泡利原理,N原子的轨道表示式是,B不正确;
C项,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6,C正确;
D项,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D不正确;
答案选C。
2.用VSEPR模型预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其中正确的是
A. H2O与BeCl2为角形(V形) B. CS2与SO2为直线形
C. BF3与PCl3为三角锥形 D. SO3与CO32-为平面三角形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为2+
×(6-2×1)=4,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结构;含有2个孤电子对,故分子的空间构型是V型;BeCl2中Be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个数=2+×(2-2×1)=2,不含孤电子对,则分子空间构型是直线型,故A错误;
B.CS2分子中每个S原子和C原子形成两个共用电子对,所以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2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为直线形结构;SO2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2+×(6-2×2)=3且含有1个孤电子对,所以为V形结构,故B错误;
C.SO3中,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3+(6-3×2)=3,含孤电子对数为0,杂化轨道数3,硫原子采用sp2杂化,分子形状为平面三角形;CO32-中碳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3,采用sp2杂化,所以CO32-的离子立体结构为为平面三角形,故C正确;
D.BF3分子中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个数=3+×(3-3×1)=3且不含有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PCl3中,价层电子对数=3+(5-3×1)=4,含孤电子对数为1,杂化轨道数4,中心原子以采取sp3杂化,分子形状为三角锥形,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模型)确定微粒的空间构型,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配原子个数,孤电子对个数= (a-xb),a指中心原子价电子个数,x指配原子个数,b指配原子形成稳定结构需要的电子个数,据此判断立体结构。
3.“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下列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A. 碱金属氟化物的晶格能顺序是LiF>NaF>KF>RbF>CsF;则钠的卤化物的晶格能顺序是NaF>NaCl>NaBr>NaI
B. Ⅳ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是GeH4>SiH4>CH4;则Ⅴ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是AsH3>PH3>NH3
C. 晶体中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则晶体中有阳离子,必有阴离子
D. 若盐酸的浓度是醋酸浓度的2倍;则盐酸中H+浓度也是醋酸中H+浓度的2倍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离子晶体,阴、阳离子的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晶格能越大,故碱金属氟化物的晶格能顺序是LiF>NaF>KF>RbF>CsF;则钠的卤化物的晶格能顺序是NaF>NaCl>NaBr>NaI,正确;
B、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但氨分子间存在氢键,故在同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沸点反常的高,故Ⅴ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是NH3>AsH3>PH3,错误;
C、金属晶体的构成微粒为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晶体中只有阳离子,没有阴离子,错误;
D、HCl为强电解质,全部电离,醋酸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若盐酸的浓度是醋酸浓度的2倍;则盐酸中H+浓度大于醋酸中H+浓度的2倍,错误。
故选A。
4.钛号称“崛起的第三金属”,因具有密度小、强度大、无磁性等优良的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医学等领域。已知钛有48Ti、49Ti、50Ti等同位素,下列关于金属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上述钛原子中,中子数不可能为22
B. 钛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第四周期ⅡB族
C. 钛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24s2
D. 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是过渡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钛为22号元素,48Ti、49Ti、50Ti的中子数分别为26、27、28,中子数不可能为22,A正确;
B、钛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为3d24s2,钛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第四周期ⅣB族,B错误;
C、根据构造原理知钛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为3d24s2,C正确;
D、d区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1)d1—9ns1—2,根据钛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可知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是过渡元素,D正确。
答案选B。
5.向含有1mol配合物[Co(NH3)5Cl]Cl2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氯化银沉淀的物质的量为
A. 0mol B. 1mol
C. 2mol D. 3mol
【答案】C
【解析】
在配合物[Co(NH3)5Cl]Cl2中,外界是Cl-,內界是[Co(NH3)5Cl]2+,有一个氯离子在内界,有两个氯离子在外界,[Co(NH3)5Cl]Cl2的电离方程式为[Co(NH3)5Cl]Cl2=[Co(NH3)5Cl]2++2Cl-,溶液中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的是在外界的氯离子,所以依据Ag++Cl-=AgCl↓可知,1mol此配合物电离产生2mol氯离子,由此可推断1mol配合物[Co(NH3)5Cl]Cl2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氯化银沉的物质的量是2mol,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配合物的性质,明确配合物的外界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但內界不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配体、中心离子、外界离子以及配位数的判断。
6..在高压下氮气会发生聚合得到高聚氮,这种高聚氮的N—N键的键能为160kJ·mol-1(N2的键能为942kJ·mol-1),晶体片段结构如右图所示。又发现利用N2可制取出N5、N3。含N5+离子的化合物及N60、N5极不稳定。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按键型分类,该晶体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B. 含N5+离子的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C. 高聚氮与N2、N3、N5、N5+、N60互为同素异形体
D. 这种固体的可能潜在应用是烈性炸药或高能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高聚氮中含N-N键,则该晶体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A正确;B.含N5+离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还存在N-N键,则含N5+离子的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故B正确;C.同素异形体的分析对象为单质,而N5+
为离子,与单质不能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D.N-N易断裂,高聚氮能量较高,则固体的可能潜在应用是烈性炸药或高能材料,故D正确;故选C。
7.下列提供了有关物质的熔点,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AlF3晶体是离子晶体,AlCl3晶体是分子晶体
B. AlF3晶体的晶格能小于NaCl晶体的晶格能
C. 同族元素氧化物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D. 不同族元素的氯化物可以形成相同类型的晶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AlF3晶体的熔点较高属于离子晶体,AlCl3晶体的熔点较低属于分子晶体,A正确;
B、晶体中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离子半径:Al3+<Na+,F-
Y=R>X>W
D. 将XY2通入W单质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生成的盐只有一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
X、Y、Z、W、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X为碳元素,W+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W为钠元素,Y为氧元素,R与Y可形成化合物RY2、RY3,则R为硫元素。因此Z为F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 Na2O、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选项A正确;B. C的氢化物中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增大,常温下某些烃为液态或固态,而HF为气态,故Y的氢化物的沸点不一定高于X的氢化物,选项B错误;C. F没有正价,选项C错误;D. 将CO2通入W单质钠与水反应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的盐可能有碳酸钠、碳酸氢钠两种,选项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掌握,难度中等。
17.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B. 装置②可用于稀释浓硫酸
C. 装置③可用于制备少量氨气
D. 装置④可用于蒸发、浓缩、结晶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沸点不同互溶的液体混合物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
B、不能在容量瓶内进行溶液的稀释与药品溶解,因为浓硫酸溶解时会放热,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准确度,故B错误;
C、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浓氨水中的氨气溢出,碱石灰可干燥氨气,故C正确;
D、蒸发、浓缩、结晶需要用蒸发皿,不能用坩埚,故D错误。
答案选C。
18.环保、安全的铝—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NaCl的作用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B.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O2 +4e- + 2H2O=4OH-
C. 电池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pH不断增大
D. 用该电池做电源电解KI溶液制取1molKIO3,消耗铝电极的质量为54g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所给电子移动方向可知,铝电极为铝—空气电池的负极,铝在碱性条件下放电生成氢氧化铝,金属网载体为正极,氧气在正极上放电生成氢氧根。
【详解】A项、该原电池中,NaCl不参加反应,则NaCl的作用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故A正确;
B项、由题图可知Al电极为负极,发生反应:Al-3e-+3OH-=Al(OH)3,O2在正极发生反应:O2+4e-+2H2O=4OH-,故B正确;
C项、总反应方程式为4A1+3O2+6H2O=4A1(OH)3↓,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放电过程中溶液溶质仍然为NaCl,则电解质溶液的pH基本不变,故C错误;
D项、1molKI制得1molKIO3时转移6mol电子,根据转移电子相等得消耗m(Al)=2mol×27g/mol=54g,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一定要注意电解质是什么,其中的离子要和电极反应式中出现的离子相对应。碱性电解质溶液中,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H+;酸性电解质溶液中,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OH-。
19.常温下,向 100 mL0.01 mol·L-1HA 溶液中逐滴加入0.02 mol·L-1MOH 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 由图中信息可知HA为弱酸
B. 在N点pH=7,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C. 常温时一定浓度的MA稀溶液显中性
D. K 点对应的溶液中,c(M+) + c(MOH)=2c (A-)
【答案】D
【解析】
【详解】A.0.01mol•L-1HA溶液中pH=2,则HA是强酸,A错误;
B.N点时溶液呈中性,MOH的物质的量大于HA的物质的量,MOH过量,说明MOH是弱碱,常温下,MA溶液的pH<7,B错误;
C.常温时一定浓度的MA稀溶液中M+水解,溶液酸性,C错误;
D.K点溶液呈碱性,得到的是等浓度的MOH和MA的混合物,根据物料守恒此时存在c(M+)+c(MOH)=2c(A-),D正确。
答案选D。
20.已知:Ksp(CuS)=6.0×10-36,Ksp(ZnS)=3.0×10-25,Ksp(PbS)=9.0×10-29。在自然界中,闪锌矿(ZnS)和方铅矿(PbS)遇CuSO4溶液能转化成铜蓝(CuS)。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ZnS转化成铜蓝的离子方程式为ZnS(s)+Cu2+(aq) Zn2+(aq)+CuS(s)
B. 在水中的溶解度:S(ZnS)>S(PbS)>S(CuS)
C. 若溶液中c(Cu2+)=1×10-10 mol·L-1,则S2-已完全转化成CuS
D. 在白色ZnS浊液中滴加Pb(NO3)2溶液,不会生成黑色沉淀(PbS)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Ksp(CuS)=6.0×10-36,Ksp(ZnS)=3.0×10-25,知CuS的溶解度小于ZnS,硫化锌可以转化为硫化铜,ZnS(s)+Cu2+(aq)Zn2+(aq)+CuS(s),故A正确;
B.根据Ksp(CuS)=6.0×10-36,Ksp(ZnS)=3.0×10-25,Ksp(PbS)=9.0×10-29可知在水中的溶解度:S(ZnS)>S(PbS)>S(CuS),故B正确;
C.根据Ksp(CuS)=6.0×10-36,若溶液中c(Cu2+)=1×10-10mol·L-1,则c(S2-)=6.0×10-26 mol·L-1<1×10-5mol·L-1,S2-已完全转化成CuS,故C正确;
D.根据Ksp(ZnS)=3.0×10-25,Ksp(PbS)=9.0×10-29,ZnS的溶解度大于PbS,在白色硫化锌浊液中滴加硝酸铅溶液,可以生成黑色沉淀(PbS),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注意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物质容易发生;难溶盐电解质的Ksp与温度有关,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较不同类型的难溶物的溶解度大小,必须通过计算溶解度比较,不能通过溶度积直接比较,比较同类型的难溶物的溶解度大小,可通过溶度积直接比较溶解度大小。
21.下列各图示与对应的描述相符合的是
A. 图
表示分别稀释pH=11的NaOH溶液和氨水时溶液pH的变化,图中b>a=100
B. 图表示某化学平衡的移动,在t1时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
C. 图表示平衡2NO2(g)N2O4(g)在t1时迅速将体积缩小后c(N2O4)的变化
D. 图表示CH3COOH溶液中通入NH3至过量的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 、NaOH为强碱完全电离,稀释100倍,pH从11变到9,氨水为弱碱部分电离,稀释100倍时,在稀释过程中,氨水会继续电离出OH-,导致溶液中的OH-浓度大于NaOH溶液中的OH-,要使稀释后两者的OH-浓度仍相等,则氨水稀释的倍数要大于100倍,所以b>a=100,A正确;
B、在t1时改变某个条件,反应速率增大,但是平衡不移动,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也可能是增大了压强,改变压强平衡不一定会移动,B错误;
C、压缩体积,NO2和N2O4的浓度瞬间增大,同时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即往正方向移动,所以N2O4的浓度继续增大,而丙图中N2O4的浓度在减小,C错误;
D、CH3COOH为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弱,通入氨气后生成可溶性的强电解质CH3COONH4,溶液导电性逐渐增强,D错误。
正确答案为A。
【点睛】本题易错点在对选项C判断,压缩体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瞬间增大,但N2O4的浓度在瞬间增大后如何变化了?部分学生没有考虑平衡的移动,误认为N2O4的浓度在瞬间增大后然后减小而错选C,其实压缩体积相当于增压,反应2NO2(g)N2O4(g)
的平衡正向移动,N2O4的浓度会继续增大,直至达到平衡。
二、非选择题
22.第四周期中的18种元素具有重要的用途,在现代工业中备受青睐。
(1)铬是一种硬而脆、抗腐蚀性强的金属,常用于电镀和制造特种钢。基态Cr原子中,电子占据最高能层的符号为______,该能层上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________,电子数为________。
(2)第四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原子序数的增大,总趋势是逐渐增大的,30Zn与31Ga的第一电离能是否符合这一规律?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前一问填“是”,此问可以不答)。
(3)镓与第ⅤA族元素可形成多种新型人工半导体材料,砷化镓(GaAs)就是其中一种,其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白色球代表As原子)。在GaAs晶体中,每个Ga原子与________个As原子相连,与同一个Ga原子相连的As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
(4)铁的多种化合物均为磁性材料,氮化铁是其中一种,某氮化铁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氮化铁的化学式为________;设晶胞边长为a c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 g·cm-3(用含a和NA的式子表示)。
【答案】 (1). N (2). 16 (3). 1 (4). 否 (5). 30Zn的4s能级有2个电子,处于全满状态,较稳定,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的元素 (6). 4 (7). 正四面体 (8). Fe4N (9).
【解析】
【分析】
(1)根据铬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铬的最外层N层上有1个电子,据此答题;
(2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处于半满或全满时,是一种稳定结构,此时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都高于同周期相邻的元素;
(3)根据晶胞结构图,砷化镓结构中,As位于晶胞的面心和顶点上,Ga位于由4个As原子形成的四面体的体心,据此判断;
(4)根据均摊法确定氮化铁的化学式,根据ρ=m/V计算密度。
【详解】(1)铬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所以铬的最外层是N层,有1个电子,N层上原子轨道为s、p、d、f四种,共有轨道数为1+3+5+7=16;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处于半满或全满时,是一种稳定结构,此时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都高于同周期相邻的元素,30Zn的4s能级有2个电子,处于全满状态,较稳定,所以30Zn与31Ga的第一电离能不符合逐渐增大的规律;
(3)根据晶胞结构图,砷化镓结构中,As位于晶胞的面心和顶点上,Ga位于由4个As原子形成的四面体的体心,所以每个Ga原子与4个As原子相连,与同一个Ga原子相连的As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4)根据均摊法在氮化铁晶胞中,含有N原子数为1,Fe原子数为8×1/8+6×1/2=4,所以氮化铁的化学式Fe4N,晶胞的体积为a3cm3,所以ρ=g·cm﹣3=g·cm﹣3。
【点睛】第一电离能比较是解答的易错点,答题时既要考虑到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又要考虑到核外电子排布处于半充满或全满时的情况,需要灵活掌握。
23.Cu3N具有良好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在电子工业领城、航空航天领域、国防领域、通讯领域以及光学工业等领域中,发挥着广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N元素与O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较:N____O(填“>”、“<”或“=”)。
(2)与N3-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四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Cu催化作用下,乙醇可被空气氧化为乙醛(CH3CHO),乙醛分子中醛其()碳原子杂化方式为_________。
(4)[Cu(H2O)4]2+为平面正方形结构,其中的两个H2O被C1-取代可生成Cu(H2O)2Cl2,试画出其具有极性的分子的结构式_________。
(5)Cu3N 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N3-的配位数为________;若晶胞棱长为anm,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Cu3N的密度p=______g/cm3[用含a和NA 的式子表示,Mr(Cu3N)=206]
.
【答案】 (1). [Ar]3d10或1s22s22p63s23p63d10 (2). > (3). 三角锥形 (4). sp2 (5). (6). 6 (7).
【解析】
(1)Cu原子序数为29,Cu+的核外有28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元素原子的2p能级有3个电子,处于半充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N>O。
(2)与N3-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四原子分子为NH3,NH3中N原子形成3个σ键,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为4,采取sp3型杂化,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N-H之间的键角小于109°28′,所以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
(3)乙醛分子中醛基上的碳原子含有3个σ键和1个π键,无孤对电子,采用sp2杂化。
(4)[Cu(H2O)4]2+为平面正方形结构,其中的两个H2O被C1-取代可生成Cu(H2O)2Cl2,有两种不同的结构,其具有极性的分子结构不对称,故结构式为:。
(5)Cu3N的晶胞结构如图,Cu+个数=12×=3,N3-=8×=1,所以N3-的配位数=3×2=6,晶胞体积=(a nm)3=(a×10-7 cm)3,晶胞质量=g,Cu3N的密度p=g÷(a×10-7 cm)3= g/cm3。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物质结构与性质,主要涉及核外电子排布式、元素的电离能、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分子空间构型、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晶胞的计算等,考查的知识面很广,解题时根据构造原理、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密度公式等知识来分析解答,本题难点是晶胞的计算,判断晶胞配位数一般就是找三维空间内距离A原子最近的相邻的B原子个数,一般要A-B间距离都相同才能算是同一个配位,例如题中N3-的前后、左右、上下共6个Cu+与其配位;计算晶胞密度时,先求出晶胞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密度=质量÷体积计算,注意单位统一以及数据计算正确。
24.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A、B、C、D、E、F,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的基态原子中只有1个未成对电子,C基态原子中有7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所处周期数的3倍,E与D同主族,F的一价阳离子最外层有18个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2)A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含氧酸中,酸根呈三角锥结构的酸是_________,该酸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
(3)CA3极易溶于水,试从下图中判断CA3溶于水后形成CA3·H2O的合理结构为_____(填字母代号),推理依据是___________
(4)元素B可形成H3BO3,已知H3BO3的电离方程式为H3BO3+2 H2O⇌[B(OH)4]一+H3O+
①基态B、D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B(OH)4]一中B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一种与H3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
④H3BO3晶体在热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冷水中的溶解度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第四周期IB族 (2). H2SO3 (3). sp3 (4). (b) (5). 一水合氨电离产生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6). B<O (7). sp3 (8). NH3、PH3、AsH3等 (9). H3BO3晶体中H3BO3分子间存在氢键,加热可以打破该氢键,使得H3BO3分子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从而溶解度更大
【解析】
【分析】
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即A为H;C基态原子中7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即C为N;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所处周期数的3倍,即D为O;因为E与D同主族,且原子序数增大,即D为O、E为S;F的一价阳离子最外层有18个电子,即F的价电子为3d104s1,即F为Cu。B的基态原子中只有1个未成对电子,原子序数小于氮元素,则B为硼,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B、C、D、E、F分别是H、B、N、O、S、Cu。则:
(1)F为Cu,位于第四周期IB族;
(2)能与H形成含氧酸的是B、N、S,酸根呈三角锥结构,应有3个σ键,1个孤电子对,即符合条件的是H2SO3;杂化轨道数等于价层电子对数,SO32-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S的杂化类型为sp3;
(3)CA3为NH3,NH3溶于水后,形成NH3·H2O,NH3·H2O为弱碱,其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4++OH-,因此合理结构为选项(b);
(4)①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增大,因此B的第一电离能小于O;
②根据其离子结构可知,B有4个σ键,无孤电子对,因此B的杂化类型为sp3;
③根据等电子体的定义,H3O+原子总数为4,价电子总数为8,因此符合条件的分子为NH3、PH3、AsH3等;
④H3BO3晶体中H3BO3分子间存在氢键,加热可以打破该氢键,使得H3BO3分子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从而溶解度更大。
25.已知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8。X的一种1∶1型氢化物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Z是金属元素,Z的单质和化合物有广泛的用途。已知Z的核电荷数小于28,且次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工业上利用ZO2和碳酸钡在熔融状态下制取化合物M(M可看做一种含氧酸盐)。M有显著的“压电性能”,应用于超声波的发生装置。经X射线分析,M晶体的最小重复单元为正方体(如图),边长为4.03×10-10 m,顶点位置为Z4+所占,体心位置为Ba2+所占,所有棱心位置为O2-所占。
(1) Y在周期表中位于______________;Z4+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X的该种氢化物分子构型为________,X在该氢化物中以_______方式杂化。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熔点应该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X的氢化物的熔点。
(3)①制备M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②在M晶体中,若将Z4+置于正方体的体心,Ba2+置于正方体的顶点,则O2-处于正方体的________。
③在M晶体中,Z4+的氧配位数为________。
④已知O2-半径为1.40×10-10 m,则Z4+半径为____ m。
【答案】 (1). 第四周期 第ⅡA族 (2). 1s22s22p63s23p6 (3). 直线型 (4). sp (5). 高于 (6). TiO2+BaCO3BaTiO3+CO2↑ (7). 面心 (8). 6 (9). 6.15×10-11
【解析】
【分析】
X的一种1:1型氢化物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X为C元素;Z是金属元素,Z的核电荷数小于28且次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Z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Z为Ti;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8,Y的原子序数为48-6-22=20,Y为Ca;据此分析结合相关知识和计算作答。
【详解】X的一种1:1型氢化物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X为C元素;Z是金属元素,Z的核电荷数小于28且次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Z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Z为Ti;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8,Y的原子序数为48-6-22=20,Y为Ca;
(1)Y为Ca,Ca在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IIA族;基态Z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Z4+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
(2)X的该氢化物为C2H2,结构式为H—C≡C—H,分子构型为直线型;C在该氢化物中形成2个σ键和2个π键,C上没有孤电子对,C为sp杂化;C和Ca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X的氢化物属于分子晶体,离子键的强度远大于分子间作用力,X和Y形成化合物的熔点高于X的氢化物的熔点。
(3)①用“均摊法”,M中含Z4+:8×=1,Ba2+:1,O2-:12×=3,M的化学式为BaTiO3;工业上利用ZO2和碳酸钡在熔融状态下制取化合物M,则制备M的化学方程式是TiO2+BaCO3BaTiO3+CO2↑。
②根据M的晶胞,Ti4+周围与其等距离最近的O2-有6个,Ba2+周围与其等距离最近的O2-有12
个,则若将Z4+置于正方体的体心,Ba2+置于正方体的顶点,则O2-处于正方体的面心。
③在M晶体中,Z4+的氧配位数为6。
④根据晶胞,2r(Ti4+)+2r(O2-)=4.03×10-10m,r(O2-)=1.40×10-10m,则r(Ti4+)=6.15×10-11m。
26.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工业上以黄铜矿(CuFeS2) 为原料,采用火法熔炼工艺生产铜的中间过程会发生反应:2Cu2O+Cu2S6Cu+SO2↑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验证S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将少量铜丝放入适量的稀硫酸中,温度控制在50℃,加入H2O2,反应一段时间后,升温到60℃,再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制得硫酸铜。温度控制在50℃~60℃的原因有:①加快反应速率;②___________。在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和NaCl溶液加热,可生成CuC1沉淀,写出生成CuCl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碱式碳酸铜在有机催化剂、烟火制造和颜料、农药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工厂以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含少量Fe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碱式碳酸铜的流程如下:
①辉铜矿在浸取前要富集与粉碎,粉碎的好处是___________。
②浸取过程中可得到一种黄色单质,写出浸取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③“除铁”这一步反应在25℃进行,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为4后,溶液中铜离子最大浓度不超过_________mol/L。(已知Ksp[Cu(OH)2]=2.2×10-20)
【答案】 (1). Cu2S和Cu2O (2). 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加热恢复原色 (3). 防止H2O2分解 (4). 2Cu2++2Cl-+SO32-+H2O 2CuCl↓+ SO42-+2H+ (5). 可提高浸取速率和浸取率 (6). Cu2S+2MnO2 +4H2SO4= 2CuSO4+S+2MnSO4+4H2O (7). 2.2
【解析】
【详解】(1)2Cu2O+Cu2S=6Cu+SO2中,Cu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0价,硫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4价,所以氧化剂为Cu2O、Cu2S;验证SO2
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加热恢复原色;(2)温度过高,过氧化氢易分解,所以为了防止过氧化氢分解,将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和NaCl溶液加热,生成CuCl沉淀,Cu的化合价降低,则S的化合价升高,所以产物中有硫酸根离子生成,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2Cl-+SO32-+H2O 2CuCl↓+ SO42-+2H+;(3)①酸浸时,通过粉碎矿石或者升高温度或者进行搅拌或都增加酸的浓度,都可以提高浸取速率;②反应物是二氧化锰、硫化铜和硫酸,生成物是S、硫酸铜、硫酸锰,反应的方程式为2MnO2+Cu2S+4H2SO4=S↓+2CuSO4+2MnSO4+4H2O;③溶液pH=4,c(OH-)=10-10mol/L,则稀释后的溶液中铜离子浓度最大不能超过:mol/L=2.2 mol/L。
27.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研究烟气的脱硝(除NOx)、脱硫(除SO2)有着积极的环保意义。
Ⅰ. 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CO(g)2CO2(g)+N2(g) ΔH=-746.50kJ·mol-1。T℃时,将等物质的量的NO和CO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若温度和体积不变,反应过程中(0~15min) N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
(1)图中a、b分别表示在相同温度下,使用质量相同但表面积不同的催化剂时,达到平衡过程中n (NO)的变化曲线,其中表示催化剂表面积较大的曲线是______(填“a”或“b”)
(2)在a曲线所示反应中,0~10min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__;T℃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平衡时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CO、CO2各0.2 mol,则平衡将_________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3)15min时, n (NO)发生图中所示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
A.充入少量CO B.将N2液化移出体系 C.升高温度 D.加入催化剂
Ⅱ. 已知有下列反应:
①5O2(g)+ 4NH3(g)6H2O(g)+ 4NO(g) △H1
②N2(g)+ O2(g)2NO(g) △H2
③2NO(g)+ O2(g)2NO2(g) △H3
(1)若在高效催化剂作用下可发生8NH3(g)+ 6NO2(g) 7N2(g)+ 12H2O(g)的反应,对NO2进行处理则该反应的△H=__________(用△H1,△H2,△H3表示),△S______0
(2)某温度下,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H3和NO2,按照(1)的原理模拟污染物的处理。若容器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可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A.混合气体颜色不再改变 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D. NH3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再改变
(3)将一定比例的O2、NH3和NO2的混合气体,匀速通入图(a)所示装有催化剂M的反应器中充分进行反应。
反应相同时间NOx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b)所示。已知该催化剂在100~150℃时活性最高,那么在50~25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NOx的去除率先迅速上升后上升缓慢,其中去除率迅速上升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反应温度高于380 ℃时,NOx的去除率迅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0.01mol/(L·min) (3). 5 L/mol (4). 不 (5). AB (6). 2△H1-7△H2-3△H3 (7). > (8). AC (9). 温度升高和催化剂的高活性共同作用使得反应速率加快,去除率先迅速上升 (10). 催化剂失活或者副反应程度的增大(氨气和氧气反应)
【解析】
【分析】
I.(1)利用表面积增大,加快反应速率;(2)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化学平衡常数与浓度商的关系进行分析;(3)从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因素进行分析;II.(1)根据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进行分析;(2)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3)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详解】I.(1)表面积大,增加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催化剂面积较大的曲线是
b;(2)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v(CO)=(0.4-0.2)/(2×10)mol/(L·min)=0.01 mol/(L·min);
2NO(g)+2CO(g)2CO2(g)+N2(g)
起始浓度: 0.2 0.2 0 0
变化浓度: 0.1 0.1 0.1 0.05
平衡浓度: 0.1 0.1 0.1 0.05,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5;此时CO的浓度为0.2mol·L-1,CO2的浓度为0.2mol·L-1,代数上式,此时的浓度商为5,与化学平衡常数相等,即平衡不移动;(3)15min时,NO的物质的量减少,A、充入少量CO,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NO的物质的量减少,故A错误;B、将N2移出,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的物质的量减小,故B正确;C、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NO物质的量增加,故C错误;D、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NO物质的量不变,故D错误;II.(1) 根据目标反应方程式,①×2-②×7-3×③,即△H=2△H1-7△H2-3△H3;生成物气体系数之和大于反应物气体系数之和,即此反应为熵增,△S>0;(2)A、NO2为红棕色气体,其余气体为无色,即当气体颜色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A正确;B、是恒容状态,气体体积保持不变,组分都是气体,气体质量不再改变,因此密度始终保持不变,即密度不再改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B错误;C、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不相等,即物质的量改变,组分都是气体,气体质量保持不变,根据M=m/n,因此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C正确;D、氨气和NO2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保持不变,因此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故D错误;(3)随着温度的升高,去除率迅速上升,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和催化剂的高活性共同作用使得反应速率加快,去除率先迅速上升;高于380℃,去除率迅速下降的原因是催化剂失活或者副反应程度的增大(氨气和氧气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