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鲁科版第八章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鲁科版第八章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学案

第 2 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考试说明] 1.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2.了解溶液 pH 的含义及其测 定方法,能进行 pH 的简单计算。3.了解定量研究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 重要标志。 [命题规律] 本节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与热点,主要考点有四个:一是影 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及 Kw 的应用;二是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及 pH 的计算;三 是滴定原理的应用及定量研究的计算;四是结合滴定曲线判断滴定过程中离子 浓度的比较及计算等。考查形式有选择题也有填空题。 考点 1 水的电离 知识梳理 1.电离方程式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 □01 2H2OH3O++OH-,简写为 □02 H2OH++OH-。 2.水的离子积常数 Kw=c(H+)·c(OH-)。 (1)室温下:Kw=□03 1×10-14。 (2)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水的电离是□04 吸热过程,升高温度,Kw □05 增大。 (3)适用范围:Kw 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06 电解质水溶液。 (4)Kw 揭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 H+和 OH-,只要温度不变,Kw 不变。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任何情况下水电离产生的 c(H+)和 c(OH-)总是相等的。升高温度,水的 电离程度增大,c(H+)增大,pH 减小,但仍呈中性。 (2)水的离子积常数适用于任何酸、碱、盐的稀溶液。即 Kw=c(H+)·c(OH-) 中的 c(H+)、c(OH-)分别是溶液中 H+、OH-的总浓度,不一定是水电离出的 c(H +)和 c(OH-)。 (3)水中加酸或碱对水的电离均有抑制作用,因此,室温下,若由水电离出 的 c(H+)<1×10-7 mol·L-1,该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错误的指明错因。 (1)将纯水加热到 100 ℃,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H+)=1×10-6 mol·L-1,pH =6,此时纯水呈酸性。(×) 错因:任何情况下,由 H2O 电离产生的 c(H+)与 c(OH-)相等,故 100_℃纯 水仍呈中性。 (2)向纯水中加入少量 NaHSO4 固体,c(H+)增大,Kw 增大。(×) 错因:Kw 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w 不变。 (3)在蒸馏水中滴加浓 H2SO4,Kw 不变。(×) 错因:在水中加入浓 H2SO4 放热,使温度升高、Kw 增大。 (4)由水电离出的 c(H+)=10-14 mol·L-1 的溶液中,Ca2+、NH+4 、Cl-、SiO2-3 可以大量共存。(×) 错因:由水电离出的 c(H+)=10-14_mol·L-1,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说 明溶液中存在大量 H+或 OH-,而 H+与 SiO2-3 、OH-与 NH +4 不能大量共存, 同时 Ca2+与 SiO 2-3 也不能大量共存。 (5)c(H+)/c(OH-)=1012 溶液中:Na+、OH-、ClO-、NO -3 可以大量共存。 (×) 错因:c(H+)>c(OH-)为酸性溶液,OH-、ClO-不能大量共存。                      题组训练 1.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 H+和 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 c 向 b 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1.0×10-13 C.该温度下,加入盐酸可能引起由 b 向 a 的变化 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 c 向 d 的变化 答案 C 解析 升温促进水的电离,升温后溶液不能由碱性变为中性,A 错误;根据 c(H+)和 c(OH-)可求出该温度下 Kw=1.0×10-14,B 错误;加入盐酸后溶液呈酸 性,可引起由 b 向 a 变化,C 正确;温度不变,稀释溶液,Kw 不变,而 c 和 d 对应的 Kw 不相等,D 错误。 2.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 ΔH>0,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平衡逆向移动,c(H+)减小,c(OH-)增大 B.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氢钠固体,c(H+)增大,Kw 增大 C.向水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逆向移动,c(H+)减小 D.将水加热,Kw 增大,c(H+)不变 答案 A 解析 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溶 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故 A 正确;硫酸氢钠是强电解质,加入后,溶液中氢离 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温度不变,则 Kw 不变,故 B 错误;加入冰醋酸溶 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 C 错误;ΔH>0,则反应吸热,温度升 高,平衡正向移动,Kw 增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故 D 错误。 3.如图表示水中 c(H+)和 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两条曲线上任意点均有 c(H+)×c(OH-)=Kw B.M 区域内任意点均有 c(H+)c(OH-),溶液呈□01 酸性,25 ℃时,pH□02 <7。 c(H+)=c(OH-),溶液呈□03 中性,25 ℃时,pH□04 =7。 c(H+)7。 2.溶液的 pH (1)定义式:pH=□07 -lg_c(H+)。 (2)溶液的酸碱性跟 pH 的关系 室温下: (3)pH 的测定 ①用 pH 试纸测定:粗略测定溶液的 pH。 操作方法:把小片试纸放在□10 表面皿上,用□11 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 干燥的 pH 试纸上,试纸变色后,与□12 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确定溶液的 pH。 ②pH 计测定:可精确测定溶液的 pH。 3.溶液 pH 的计算 (1)强酸溶液:如浓度为 c mol/L 的 HnA 溶液,c(H+)=nc mol/L,所以 pH= -lg nc。 (2)强碱溶液:如浓度为 c mol/L 的 B(OH)n 溶液,c(OH-)=nc mol/L,c(H +)=10-14 nc mol/L,所以 pH=14+lg nc。 (3)溶液稀释的 pH 计算 (4)混合溶液的 pH 计算 ①两强酸混合后 pH 的计算 由 c(H+)混=□19 c(H+)1V1+c(H+)2V2 V1+V2 先求出混合后的 c(H+)混,再根据公式 pH=-lg c(H+)求 pH。 ②两强碱混合后 pH 的计算 由 c(OH-)混=□20 c(OH-)1V1+c(OH-)2V2 V1+V2 先求出混合后的 c(OH-)混,再通 过 □21 Kw 求出混合后 c(H+),最后求 pH。 ③强酸与强碱混合后 pH 的计算 强酸与强碱混合的实质是中和反应即 H++OH-===H2O,中和后溶液的 pH 有以下三种情况(25 ℃时): 若恰好中和,pH=7。 若剩余酸,先求中和后的 c(H+),再求 pH。 若剩余碱,先求中和后的 c(OH-),再通过 Kw 求出 c(H+),最后求 pH。 (1)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实质是 c(H+)与 c(OH-)的相对大小,在任何温度下 都可以根据 c(H+)与 c(OH-)的相对大小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而使用 pH 则要 注意温度,例如,一定温度下 pH=6 的溶液可能显中性,也可能显酸性。 (2)pH 的取值范围为 0~14,即只适用于 c(H +)≤1 mol·L -1 或 c(OH-)≤1 mol·L-1 的溶液,当 c(H+)或 c(OH-)≥1 mol·L-1 时,直接用 c(H+)或 c(OH-)表 示溶液的酸碱性。 (3)也可以用 pOH 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pOH 是 OH-浓度的负对数,pOH =-lg c(OH-)。因为常温下,c(OH-)·c(H+)=10-14,若两边均取负对数得:pH +pOH=14。 (4)酸溶液稀释时,pH 增大,但无论稀释多大倍数,pH 无限接近于 7,却不 会大于 7 或等于 7。碱溶液稀释时,pH 减小,但无论稀释多大倍数,pH 无限接 近于 7,却不会小于或等于 7。 (5)pH 试纸使用前不能用蒸馏水湿润,否则待测液因被稀释可能会产生误差; 用广泛 pH 试纸读出的 pH 只能是整数。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错误的指明错因。 (1)25 ℃时,用 pH 试纸测得某酸溶液的 pH 等于 1.5。(×) 错因:pH 试纸只能粗略测溶液的 pH 且取整数值。 (2)用 pH 试纸测溶液的 pH 时,若用水湿润试纸一定会引起误差。(×) 错因:对于中性溶液,用水湿润试纸不会引起误差。 (3)用 pH 试纸测得新制氯水的 pH 为 2。(×) 错因: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 (4)任何温度下,利用 H+和 OH-浓度的相对大小均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 错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溶液的 c(H+)>10-7 mol·L-1,则该溶液呈酸性。(×) 错因: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 c(H+)与 c(OH-)的相对大小,单独使用 c(H+) 或 c(OH-)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要指明温度。 (6)pH=6 的溶液一定呈酸性,pH=7 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错因:用 pH 判断溶液酸碱性要结合温度,例:25_℃_pH=6,酸性。                      题组训练 题组一 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1.已知温度 T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 a mol·L-1 的 一元酸 HA 与 b mol·L-1 的一元碱 BOH 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 据是(  ) ①a=b ②混合溶液的 pH=7 ③混合溶液中 c(OH -)=10 -7 mol·L -1  ④混合溶液中,c(H+)= Kw mol·L-1 ⑤混合溶液中,c(B+)=c(A-) A.②③ B.④⑤ C.①④ D.②⑤ 答案 B 解析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要根据 H+浓度和 OH-浓度的相对大小。因为 酸、碱的强弱未知,不能依据 a=b 判断,①错误;温度不能确定为 25 ℃,溶液 的 pH=7,c(OH-)=10-7 mol·L-1 不能判断溶液呈中性,②、③错误;Kw=c(H +)·c(OH-),当 c(H+)=c(OH-)= Kw mol·L-1 时,溶液一定呈中性,④正确; 根据电荷守恒 c(H+)+c(B+)=c(A-)+c(OH-),当 c(B+)=c(A-)时,c(H+)= c(OH-),溶液一定呈中性,⑤正确。故选 B。 2.判断下列溶液在常温下的酸碱性(在括号中填“酸性”“碱性”或“中 性”)。 (1)相同浓度的 HCl 和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 (2)pH=2 的 HCl 和 pH=12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 (3)pH=3 的 HCl 和 pH=10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 (4)pH=3 的 HCl 和 pH=12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 (5)pH=2 的 CH3COOH 和 pH=12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 (6)pH=2 的 HCl 和 pH=12 的 NH3·H2O 等体积混合。(  ) 答案 (1)中性 (2)中性 (3)酸性 (4)碱性 (5)酸性 (6)碱性 解析 (1)两者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NaCl 溶液,呈中性; (2)两者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NaCl 溶液,呈中性; (3)两者混合,HCl 过量,溶液呈酸性; (4)两者混合,NaOH 过量,溶液呈碱性; (5)两者混合,CH3COOH 过量,溶液呈酸性; (6)两者混合,NH3·H2O 过量,溶液呈碱性。 题组二 溶液 pH 的计算 3.已知:在 100 ℃时,水的离子积 Kw=1×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05 mol·L-1 H2SO4 溶液的 pH=1 B.0.001 mol·L-1 NaOH 溶液的 pH=11 C.0.005 mol·L -1 H2SO4 溶液与 0.01 mol·L-1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混 合溶液的 pH 为 5,溶液显酸性 D.完全中和 50 mL pH=3 的 H2SO4 溶液,需要 50 mL pH=11 的 NaOH 溶液 答案 A 解析 0.05 mol·L-1 H2SO4 溶液中 c(H+)=0.05 mol·L-1×2=0.1 mol·L-1, 则该溶液的 pH =1,A 正确;0.001 mol·L-1 NaOH 溶液中 c(OH-)=0.001 mol·L -1,由于 100 ℃时水的离子积 Kw=1×10-12,则溶液中 c(H+)=1×10-9 mol·L- 1,故溶液的 pH=9,B 错误;0.005 mol·L-1 H2SO4 溶液与 0.01 mol·L-1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Na2SO4,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的 pH =6,C 错误;pH=3 的 H2SO4 溶液中 c(H+)=10-3 mol·L-1,pH=11 的 NaOH 溶液中 c(OH-)=0.1 mol·L-1,根据中和反应:H++OH-===H2O 可知,完全中 和 50 mL pH=3 的 H2SO4 溶液,需要 0.5 mL pH =11 的 NaOH 溶液,D 错误。 4.在某温度时,测得 0.01 mol·L-1 的 NaOH 溶液的 pH=11。 (1)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Kw=________。 (2)在此温度下,将 pH=a 的 NaOH 溶液 Va L 与 pH=b 的硫酸 Vb L 混合。 ①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 a=12,b=2,则 Va∶Vb=________。 ②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 a+b=12,则 Va∶Vb=________。 答案 (1)10-13 (2)①1∶10 ②10∶1 解析 (1)由题意知,溶液中 c(H+)=10-11 mol·L-1,c(OH-)=0.01 mol·L- 1,故 Kw=c(H+)·c(OH-)=10-13。 (2)①根据中和反应:H++OH-===H2O。 c(H+)·V 酸=c(OH-)·V 碱 10-2·Vb=10-13/10-12·Va Va Vb =10-2 10-1 =1∶10。 ②根据中和反应 H++OH-===H2O c(H+)·V 酸=c(OH-)·V 碱 10-b·Vb=10-13/10-a·Va Va Vb = 10-b 10a-13 =1013-(a+b)=10,即 Va∶Vb=10∶1。 溶液 pH 的计算方法 考点 3 酸碱中和滴定 知识梳理 1.实验原理 利用酸碱□01 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 的实验方法。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的 NaOH 溶液,待测的 NaOH 溶液的物质的 量浓度为 c(NaOH)=□02 c(盐酸)·V(盐酸) V(NaOH) 。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 (1)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酸、碱溶液的□03 体积。 (2)选取适当指示剂,准确判断□04 滴定终点。 2.实验用品 (1)仪器:□05 酸式滴定管(如图 A)、□06 碱式滴定管(如图 B)、滴定管夹、 铁架台、烧杯、□07 锥形瓶。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3)滴定管特征和使用要求 ①构造:标有温度、容积,“0”刻度线在上方,尖嘴部分无刻度。 ②精确度:读数可估计到 □08 0.01 mL。 ③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09 待装液润洗 2~3 次。 ④排泡:酸、碱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在滴定前均要排出尖嘴中的气泡。 ⑤滴定管的选用 酸性、氧化性的试剂用□10 酸式滴定管,因为酸性和氧化性物质易□11 腐 蚀橡胶。 碱性的试剂用□12 碱式滴定管,因为碱性物质易□13 腐蚀玻璃,致使□14 玻璃活塞无法打开。 3.实验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 NaOH 溶液为例) (1)滴定准备“八动词” (2)滴定过程“三动作” (3)终点判断“两数据” ①最后一滴:滴入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发生突变。 ②半分钟:颜色突变后,经振荡半分钟内不复原,视为滴定终点。 (4)数据处理 按上述操作重复 □21 2~3 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22 平均值,根据 c(NaOH)=□23 c(盐酸)·V(盐酸) V(NaOH) 计算。 4.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 5.常见误差分析 以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溶液(酚酞作指示剂)为例,常见的因操作不 正确而引起的误差有: (1)恰好中和=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滴定终点≠溶液呈中性。 (2)滴定终点是通过指示剂颜色变化而实际控制的停止滴定的“点”,滴定终 点与恰好中和越吻合,测定误差越小。 (3)指示剂选择时要注意 变色要灵敏,变色范围要小,使变色范围尽量与滴定终点溶液的酸碱性一致。 ①不能用石蕊作指示剂。 ②滴定终点为碱性时,用酚酞作指示剂,例如用 NaOH 溶液滴定醋酸。 ③滴定终点为酸性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例如用盐酸滴定氨水。 ④强酸滴定强碱一般用甲基橙,但用酚酞也可以。 ⑤并不是所有的滴定都须使用指示剂,如用标准的 Na2C2O4 溶液滴定 KMnO4 溶液,当 KMnO4 颜色褪去时即为滴定终点。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错误的指明错因。 (1)中和滴定操作中所需标准溶液越浓越好,指示剂一般加入 2~3 mL。(×) 错因:较浓的标准液一滴引起的误差大,指示剂一般加入 2~3 滴。 (2)中和滴定实验中,必须用待装标准液润洗滴定管,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 错因:锥形瓶不能润洗。 (3)用 0.2000 mol·L-1 NaOH 标准溶液滴定 HCl 与 CH3COOH 的混合液(混合液中两种酸的浓度均约为 0.1 mol·L -1),至中性 时,溶液中的酸未被完全中和。(√) 错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碱式滴定管量取 20.00 mL KMnO4 溶液。(×) 错因:KMnO4 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故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 (5)中和滴定时,眼睛必须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变化。(×) 错因: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6)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前盛标准液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 泡消失,测定结果待测液浓度偏高。(√) 错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训练 题组一 中和滴定仪器及指示剂的选择与使用 1.用已知浓度的 NaOH 溶液测定某 H2SO4 溶液的浓度,参考如图所示滴定 管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  )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①明确酸、碱式滴定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②指 示剂的变色范围。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而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指示剂应 选择颜色变化明显的酚酞或甲基橙,不能选用石蕊。 2.实验室现有 3 种酸碱指示剂,其 pH 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 0.1000 mol·L-1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 CH3COOH 溶液,反应恰好 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答案 D 解析 NaOH 溶液和 CH3COOH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CH3COONa 时, CH3COO-水解显碱性,而酚酞的变色范围为 8.2~10.0,比较接近。因此答案为 D。 题组二 酸碱中和滴定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3.准确移取 20.00 mL 某待测 HCl 溶液于锥形瓶中,用 0.1000 mol·L -1 NaOH 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 NaOH 溶液进行滴定 B.随着 NaOH 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 pH 由小变大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答案 B 解析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并用 NaOH 溶液润洗后,方可装入 NaOH 溶液, A 错误;在滴定过程中,溶液的 pH 会由小逐渐变大,B 正确;用酚酞作指示剂, 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 30 s 内颜色不褪去,说明达到滴定终点,可停止 滴定,C 错误;滴定后,若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说明计算时代入的 NaOH 溶液体积的值比实际滴入的大,导致测定结果偏大,D 错误。 4.某学生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 溶 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标准的盐酸滴定待测的 NaOH 溶液时,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 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___,直到因加入一滴盐酸后,溶液由黄 色变为橙色,并__________________为止。 (2)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 NaOH 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________(填字 母序号)。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 B.滴定前盛放 NaOH 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3)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起始读数为 ________mL,终点读数为________mL,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 (4)某学生根据 3 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依据上表数据列式计算该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 (1)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2)D (3)0.00 26.10 26.10 (4)V=26.11 mL+26.09 mL 2 =26.10 mL, c(NaOH)=0.1000 mol·L-1 × 26.10 mL 25.00 mL =0.1044 mol·L-1 解 析   在 求 c(NaOH) 和 进 行 误 差 分 析 时 应 依 据 公 式 : c(NaOH) = c(HCl)·V[(HCl)aq] V[(NaOH)aq] 。欲求 c(NaOH),须先求 V[(HCl)aq],再代入公式;进行误差 分析时,要考虑实际操作对 V[(HCl)aq]和 V[(NaOH)aq]的影响,进而影响 c(NaOH)。 (4)先算出耗用标准盐酸的平均值: V=26.11 mL+26.09 mL 2 =26.10 mL(第二次偏差太大,舍去), c(NaOH)=0.1000 mol·L-1 × 26.10 mL 25.00 mL =0.1044 mol·L-1。 题组三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分析 5. 常温下,用 pH=m 的盐酸滴定 20 mL pH=n 的 MOH 溶液,且 m+n= 14。混合溶液的 pH 与盐酸体积 V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点:c(Cl-)>c(M+)>c(OH-)>c(H+) B.b 点:MOH 和 HCl 恰好完全反应 C.c 点:c(H+)=c(OH-)+c(MOH) D.a 点到 d 点:水电离的 c(H+)·c(OH-)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 D 解析 m+n=14,从图像看出,b 点时,盐酸体积与 MOH 溶液体积相等, 溶液呈碱性,说明混合溶液中 MOH 过量,MOH 继续电离,说明 MOH 是弱碱。 a 点对应的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c(M+)>c(Cl-)>c(OH-)>c(H +),A 错误;b 点对应的溶液中 MOH 未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B 错误;c 点 对应的溶液显中性,c(H+)=c(OH-),C 错误;在碱溶液中滴加盐酸,水的电离 程度逐渐增大,当碱与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然后随着盐酸的 不断加入,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则水电离的 c(H+)·c(OH-)先变大,后变小,D 正确。 题组四 滴定原理在定量实验中的拓展应用 6.为了测定摩尔盐[(NH4)2SO4·FeSO4·6H2O]产品的纯度,称取 a g 样品溶 于水,配制成 500 mL 溶液,用浓度为 c mol·L-1 的酸性 KMnO4 溶液滴定。每 次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 25.00 mL,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滴定 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该产品的纯度:____________(用含字母 a、c 的式子表示)。 上 表 第 一 次 实 验 中 记 录 的 数 据 明 显 大 于 后 两 次 , 其 原 因 可 能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C.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 D.该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有部分变质,浓度降低 答案 MnO-4 +5Fe2++8H+===Mn2++5Fe3++4H2O 滴入最后一滴 KMnO4 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 30 s 不变色 980c a ×100% BC 解析 滴定原理为 MnO -4 与 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到达滴定终点时,溶 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 30 s 不变色。第一次实验中数据偏差较大,应舍去, 取后两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消耗 KMnO4 溶液的体积为 25.00 mL,根据关系式 MnO-4 ~5Fe2 +得,所取 25.00 mL 待测液中 n(Fe2 +)=5n(MnO -4 )=5×0.025 L×c mol·L -1 =0.125c mol,则 a g 产品中 n[(NH 4)2SO4·FeSO4·6H2O]= 500 25.00 ×n(Fe2 + ) = 500 25.00 ×0.125c mol = 2.5c mol , 故 该 产 品 的 纯 度 为 2.5c mol × 392 g·mol-1 a g ×100%=980c a ×100%。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数 偏小,导致记录数据偏小,A 错误;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则读取的体积偏大,B 正确;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则消耗的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偏多,读取的体积偏大,C 正确;三次使用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相同,则消耗 的体积应该相同,D 错误。 7.莫尔法是一种沉淀滴定法,以 K2CrO4 为指示剂,用标准硝酸银溶液滴 定待测液,进行测定溶液中 Cl-的浓度。已知: (1)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 AgNO3 溶液滴定 NaSCN 溶液,可选为滴定指示剂的是________(填 字母序号)。 A.NaCl B.BaBr2 C.Na2CrO4 刚好达到滴定终点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生成砖红色沉淀 (2)C 2Ag++CrO2-4 ===Ag2CrO4↓ 解析 (1)根据沉淀滴定法的原理,可知溶液中 Ag+和 Cl-先反应,Cl-消耗 完后再和指示剂反应生成 Ag2CrO4 砖红色沉淀,由此可知滴定终点时的颜色变 化。 (2)当用 AgNO3 溶液滴定 NaSCN 溶液时,所选择的指示剂和 Ag+反应所生 成沉淀的溶解度应大于 AgSCN 的溶解度,由题给数据可以看出溶解度比 AgSCN 大的有 AgCl 和 Ag2CrO4,但是由于 AgCl 是白色沉淀,所以应选择 Na2CrO4 为指示剂,这样在滴定终点时沉淀的颜色发生明显的变化(白色→砖红 色 ) 以 指 示 滴 定 刚 好 达 到 终 点 , 此 时 的 离 子 反 应 方 程 式 为 2Ag + + CrO2-4 ===Ag2CrO4↓。 中和滴定拓展应用 中和滴定操作不仅适用于酸碱中和反应,也可以迁移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 NaOH、Na2CO3 混合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及沉淀反应。 1.氧化还原滴定法 (1)原理: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 性)的物质。 (2)实例 ①酸性 KMnO4 溶液滴定 H2C2O4 溶液 ②Na2S2O3 溶液滴定碘液 2.沉淀滴定法(利用生成沉淀的反应) 应用最多的是银量法,即利用 Ag+与卤素离子的反应来测定 Cl-、Br-、I- 或 Ag+。 高考真题实战 1.(高考集萃)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2018·全国卷Ⅲ) 用标准 HCl 溶液滴定 NaHCO3 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 (2)(2016·江苏高考)如图表示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曲线。(  ) (3)(2015·江苏高考)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水润湿的 pH 试纸上,测定该溶液 的 pH。(  ) (4)(2015·江苏高考)室温下 pH=3 的 CH 3COOH 溶液与 pH=11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 pH>7。(  ) (5)(全国卷Ⅰ)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 (6)(全国卷Ⅰ)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  ) (7)(大纲卷)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 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 答案 (1)× (2)√ (3)× (4)× (5)√ (6)× (7)× 解析 (1)滴定终点时,溶液显酸性,应该选择变色范围在酸性的甲基橙作 为指示剂,错误。 (2)在强酸中滴加入强碱,pH 不断增大,当接近终点时,溶液中的 pH 会发 生突变,正确。 (3)测定 pH 时,不能将 pH 试纸润湿,故错误。 (4)pH=3 的 CH3COOH 溶液与 pH=11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后 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错误。 (5)滴定管使用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以减小实验误差,正确。 (6)酸碱滴定实验中,不能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润洗会导致待测液增多, 使实验误差增大,错误。 (7)当溶液本身呈中性时,用蒸馏水润湿 pH 试纸,对测量结果不产生影响, 错误。 2.(2018·天津高考)LiH 2PO4 是制备电池的重要原料。室温下,LiH2PO4 溶 液的 pH 随 c 初始(H2PO-4 )的变化如图 1 所示,H3PO4 溶液中 H2PO -4 的分布分数 δ 随 pH 的变化如图 2 所示[δ= c(H2PO-4 ) c总(含P元素的粒子)],下列有关 LiH2PO4 溶液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存在 3 个平衡 B.含 P 元素的粒子有 H2PO-4 、HPO2-4 、PO3-4 C.随 c 初始(H2PO-4 )增大,溶液的 pH 明显变小 D.用浓度大于 1 mol·L-1 的 H3PO4 溶液溶解 Li2CO3,当 pH 达到 4.66 时, H3PO4 几乎全部转化为 LiH2PO4 答案 D 解析 溶液中存在 H2PO -4 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存在 HPO 2-4 的电离平 衡,存在水的电离平衡,所以至少存在 4 个平衡,A 错误。含 P 元素的粒子有 H2PO-4 、HPO2-4 、PO 3-4 和 H3PO4,B 错误。从图 1 中得到随着 c 初始(H2PO-4 )增 大,溶液的 pH 不过大约从 5.5 减小到 4.66,谈不上明显变小,同时 pH 达到 4.66 以后就不变了,C 错误。由图 2 得到,pH=4.66 的时候,δ=0.994,即溶液中所 有含 P 的成分中 H2PO -4 占 99.4%,所以此时 H3PO4 几乎全部转化为 LiH2PO4, D 正确。 3.(2018·高考组合题)(1)(全国卷Ⅰ)Na 2S2O5 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在测 定某葡萄酒中 Na2S2O5 残留量时,取 50.00 mL 葡萄酒样品,用 0.01000 mol·L-1 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10.00 mL。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样品中 Na2S2O5 的残留量为__________ g·L-1(以 SO2 计)。 (2)(全国卷Ⅲ节选)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可 用于晒制蓝图,回答下列问题: 测定三草酸合铁酸钾中铁的含量。 ①称量 m g 样品于锥形瓶中,溶解后加稀 H2SO4 酸化,用 c mol·L - 1 KMnO4 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至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将滤液及洗涤 液全部收集到锥形瓶中。加稀 H2SO4 酸化,用 c mol·L-1 KMnO4 溶液滴定至终 点,消耗 KMnO4 溶液 V mL。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3)(天津高考节选)烟道气中的 NOx 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为测定其含 量,回答下列问题。 将 V L 气样通入适量酸化的 H2O2 溶液中,使 NOx 完全被氧化为 NO-3 ,加 水稀释至 100.00 mL。量取 20.00 mL 该溶液,加入 V1 mL c1 mol·L-1 FeSO4 标 准溶液(过量),充分反应后,用 c2 mol·L-1 K2Cr2O7 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 Fe2+, 终点时消耗 V2 mL。 ①NO 被 H2O2 氧化为 NO -3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滴定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③滴定过程中发生下列反应: 3Fe2++NO-3 +4H+===NO↑+3Fe3++2H2O Cr2O2-7 +6Fe2++14H+===2Cr3++6Fe3++7H2O 则气样中 NOx 折合成 NO2 的含量为________________mg·m-3。 ④若 FeSO4 标准溶液部分变质,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 或“无影响”)。 答案 (1)S2O2-5 +2I2+3H2O===2SO2-4 +4I-+6H+ 0.128 (2)①溶液变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②5cV × 56 1000m ×100% (3)①2NO+3H2O2===2H++2NO-3 +2H2O ②锥形瓶、酸式滴定管 ③23(c1V1-6c2V2) 3V ×104 ④偏高 解析 (1)单质碘具有氧化性,能把焦亚硫酸钠氧化为硫酸钠,反应的方程 式为 S2O2-5 +2I2+3H2O===2SO2-4 +4I -+6H +;消耗碘的物质的量是 0.0001 mol,所以焦亚硫酸钠的残留量(以 SO2 计)是 0.0001 mol × 64 g·mol-1 0.05 L =0.128 g·L-1。 (2)①高锰酸钾氧化草酸根离子而自身被还原,达到滴定终点时高锰酸钾不 再被还原,故溶液变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②锌把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又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 子。反应中消耗高锰酸钾 0.001cV mol,Mn 元素化合价从+7 价降低到+2 价, 所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 0.005cV mol,则该晶体中铁的 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0.005cV × 56 m ×100%=5cV × 56 1000m ×100%。 (3)①NO 被 H2O2 氧 化 为 硝 酸 , 所 以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 2NO + 3H2O2===2H++2NO-3 +2H2O。 ②滴定中使用酸式滴定管(本题中的试剂都只能使用酸式滴定管)和锥形瓶。 ③用 c2 mol·L-1 K2Cr2O7 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 Fe2+,终点时消耗 V2 mL, 此时加入的 Cr2O 2-7 为 c2V2/1000 mol,所以过量的 Fe2+为 6c2V2/1000 mol;则与 硝酸根离子反应的 Fe2 +为(c1V1/1000 -6c2V2/1000) mol ,所以硝酸根离子为 (c1V1/1000-6c2V2/1000)/3 mol;根据氮原子守恒,硝酸根离子与 NO2 的物质的 量相等。考虑到配制 100 mL 溶液取出来 20 mL 进行实验,所以 NO2 为 5(c1V1/1000-6c2V2/1000)/3 mol,质量为 46×5(c1V1/1000-6c2V2/1000)/3 g,即 230(c1V1-6c2V2)/3 mg。这些 NO2 是 V L 气体中含有的,所以含量为 230(c1V1- 6c2V2)/3V mg·L-1,即为 1000×230(c1V1-6c2V2)/3V mg·m-3。 ④若 FeSO4 标准溶液部分变质,一定是部分 Fe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计 算时仍然认为这部分被氧化的 Fe2+是被硝酸根离子氧化的,所以测定结果偏高。 4.(2017·全国卷Ⅱ)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 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 Mn(OH)2 碱性悬 浊液(含有 KI)混合,反应生成 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 被 I-还原为 Mn2+,在暗处静置 5 min, 然后用标准 Na2S2O3 溶液滴定生成的 I2(2S2O2-3 +I2===2I-+ S4O2-6 )。 回答下列问题: (1) 取 水 样 时 应 尽 量 避 免 扰 动 水 体 表 面 , 这 样 操 作 的 主 要 目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Na2S2O3 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 杯、玻璃棒、试剂瓶和________;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 目的是杀菌、除________及二氧化碳。 (4)取 100.00 mL 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 a mol·L-1 Na2S2O3 溶液滴定,以 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 Na2S2O3 溶液的体积为 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mg·L-1。 (5)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定结果偏________。 (填“高”或“低”) 答案 (1)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 (2)O2+2Mn(OH)2===2MnO(OH)2 (3)量筒 氧气 (4)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80ab (5)低 解析 (1)本实验为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如果扰动水体表面,会增大水体 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是为了使测定 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 (2)由题意知,反应物为 O2 和 Mn(OH)2,生成物为 MnO(OH)2,因此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O2+ 2Mn(OH)2===2MnO(OH)2。 (3)配制溶液时还需要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煮沸可以使蒸馏水中的氧气挥发, 达到除去氧气的目的。 (4)由于混合液中含有碘单质,加入淀粉时,溶液为蓝色;滴定时,Na2S2O3 与碘反应,当碘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恢复。 由各反应关系可建立如下关系式:O2~2Mn(OH)2~2I2~4S2O2-3 ,由题意知,滴 定消耗 Na2S2O3 的物质的量为 ab×10-3 mol,因此 0.1 L 水样中溶解氧的物质的 量=ab 4 ×10-3 mol,质量为ab 4 ×10-3 mol×32 g·mol-1=8ab×10-3 g=8ab mg, 即溶解氧的含量为 80ab mg·L-1。 (5)滴定完成时,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使最后的读数偏小,测得消耗 Na2S2O3 的体积偏小,所以测量结果偏低。 5.(2017·天津高考)用沉淀滴定法快速测定 NaI 等碘化物溶液中 c(I -),实 验过程包括准备标准溶液和滴定待测溶液。 Ⅰ.准备标准溶液 a.准确称取 AgNO3 基准物 4.2468 g(0.0250 mol)后,配制成 250 mL 标准溶 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备用。 b.配制并标定 100 mL 0.100 0 mol·L-1 NH4SCN 标准溶液,备用。 Ⅱ.滴定的主要步骤 a.取待测 NaI 溶液 25.00 mL 于锥形瓶中。 b.加入 25.00 mL 0.1000 mol·L-1 AgNO3 溶液(过量),使 I-完全转化为 AgI 沉淀。 c.加入 NH4Fe(SO4)2 溶液作指示剂。 d.用 0.1000 mol·L-1 NH4SCN 溶液滴定过量的 Ag+,使其恰好完全转化为 AgSCN 沉淀后,体系出现淡红色,停止滴定。 e.重复上述操作两次,三次测定数据如下表: f.数据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 (1)将称得的 AgNO3 配制成标准溶液,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gNO3 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定应在 pH<0.5 的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b 和 c 两步操作是否可以颠倒_________,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所消耗的 NH4SCN 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________mL,测得 c(I -)= ________mol·L-1。 (6) 在 滴 定 管 中 装 入 NH4SCN 标 准 溶 液 的 前 一 步 , 应 进 行 的 操 作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判断下列操作对 c(I-)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若在配制 AgNO3 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溅出,则测定结果 ________。 ②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则测定结果________。 答案 (1)250 mL(棕色)容量瓶、胶头滴管 (2)避免 AgNO3 见光分解 (3)防止因 Fe3+的水解而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或抑制 Fe3+的水解) (4)否(或不能) 若颠倒,Fe3+与 I-反应,指示剂耗尽,无法判断滴定终点 (5)10.00 0.0600 (6)用 NH4SCN 标准溶液进行润洗 (7)偏高 偏高 解析 (1)配制硝酸银溶液,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之外还需要 250 mL(棕色)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2)AgNO3 见光易分解,所以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3)Fe3+易水解,所以滴定应在 pH<0.5 的强酸环境下进行。 (4)b 和 c 两步操作不能颠倒,否则 Fe3+有强氧化性,I-有强还原性,二者 会发生反应导致指示剂耗尽,无法判断滴定终点。 (5)根据实验数据,实验 1 与实验 2、3 差别很大,故舍去实验 1,求实验 2 和实验 3 的平均值,所以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 10.00 mL。根据滴定过程可知 n(AgNO3) = n(NaI) + n(NH4SCN) , 得 : 25.00×10 - 3 L×0.1000 mol·L - 1 = 25.00×10 -3 L×c(I -)+10.00×10 -3 L×0.1000 mol·L -1 ,解得 c(I -)=0.0600 mol·L-1 。 (6)向滴定管中装标准溶液前应用标准溶液润洗。 (7)①在配制 AgNO3 标准溶液时,若有少量溅出,则配制的 AgNO3 标准溶 液浓度偏小,在滴定时消耗 NH4SCN 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小,测得 c(I-)浓度偏高。 ②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 NH4SCN 标准液液面,读数偏小, 计算出的 NH4SCN 标准液体积偏小,结合(5)中分析知 c(I-)浓度偏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