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2021届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Al:27 Mg:24 Cu:64 Fe:56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焓变数值最小的是( )‎ A. 2A(l)+B(l)=2C(g) ΔH1 B. 2A(g)+B(g)=2C(g) ΔH2‎ C. 2A(g)+B(g)=2C(l) ΔH3 D. 2A(l)+B(l)=2C(l) ΔH4‎ ‎【答案】A ‎【解析】‎ ‎【详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焓变数值最小就是找反应物能量最低,生成物能量最高,即反应物为液体,生成物为气体。‎ 故选A。‎ ‎【点睛】注意放热反应中的焓变为负值,其大小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大小。比较焓变大小时注意符号。‎ ‎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 由“C(石墨)=C(金刚石) ΔH= +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在101kPa时,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 +285.8kJ·mol-1‎ D.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 -57.3kJ·mol-1,若将含1mol CH3COOH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蒸汽放出热量会变为硫固体,说明硫蒸汽所含能量比硫固体多,故硫蒸汽和硫固体完全燃烧,硫蒸汽放出的热量较多,A错误;‎ B、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说明金刚石的能量多,则石墨更稳定,B错误;‎ C、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ΔH小于0,C错误;‎ D、CH3COOH是弱电解质,其电离方向是吸热的过程,故1mol CH3COOH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D正确;‎ 故选D。‎ ‎【点睛】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的水解都是吸热反应。‎ ‎3.下列事实不属于盐类水解应用是( )‎ A. 明矾、氯化铁晶体常用于净水 B. 实验室通常在HCl气氛中加热MgCl2·6H2O制MgCl2‎ C. 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加入少量稀盐酸 D. 实验室制氢气时加入CuSO4可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A、明矾中的Al3+、氯化铁晶体中的Fe3+在水中水解会分别形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这些胶体具有净水的作用,该事实属于盐类水解的应用;‎ B、在空气中加热MgCl2·6H2O时,会发生水解平衡:MgCl2+2H2OMg(OH)2+2HCl,HCl易挥发而脱离体系,这样加热晶体所得物质为Mg(OH)2或MgO,而非MgCl2;若在HCl气氛中加热MgCl2·6H2O,则可以抑制水解,从而得到MgCl2,该事实属于盐类水解的应用;‎ C、在FeCl3溶液中,Fe3+发生水解:Fe3++3H2OFe(OH)3+3H+,加入少量稀盐酸,可以抑制Fe3+的水解,该事实属于盐类水解的应用;‎ D、实验室一般使用Fe或者Zn去制备氢气,加入少量CuSO4,可以将Cu置换出来,形成原电池回路,加快反应速率,该事实不属于盐类水解的应用;‎ 综上所述,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 ‎4.准确移取20.00 mL某待测 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B. 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 C. 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 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大 ‎【答案】BD ‎【解析】‎ ‎【详解】A.滴定管使用之前必须用NaOH标准液润洗,否则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酸的浓度偏大,A错误;‎ B.碱滴定酸,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则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B正确;‎ C.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前锥形瓶中为无色溶液,则当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且30s内不褪去时,停止滴定,C错误;‎ D.滴定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则测定酸的浓度偏大,D正确;‎ 答案选BD。‎ ‎5.下列事实不能证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NaNO2在水溶液中显碱性 B. 0.1mol/L的HNO2溶液的pH为2‎ C.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NO2的导电能力比盐酸弱 D. HNO2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NO2溶液呈碱性,说明NO2-发生水解,则HNO2为弱酸,故该事实能证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 B、0.1mol/L的HNO2溶液pH为2,而不是1,说明HNO2是弱酸,故该事实能证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 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NO2的导电能力比盐酸弱,说明HNO2部分电离,故该事实能证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 D、HNO2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与HNO2是否是弱电解质无关,故该事实不能证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 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故选D。‎ ‎6.下列金属防护的方法中,应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 A. 钢铁船身嵌入锌 B. 钢闸门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 C. 健身器材刷油漆 D. 车圈、车铃钢上镀铬 ‎【答案】A ‎【解析】‎ ‎【详解】A. 钢铁船身嵌入锌,形成原电池,锌作负极被氧化,铁受保护,应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A符合; ‎ B. 钢闸门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应用了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故B不符合;‎ C. 健身器材刷油漆,应用了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的保护法,故C不符合; ‎ D. 车圈、车铃钢上镀铬,应用了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的保护法,故D不符合。‎ 故答案选A。‎ ‎7.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A. ①③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NO2,说明反应v正=v逆,达到平衡状态,①正确;②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②错误;③该反应是化学反应计量数增大的可逆反应,根据M=m÷n,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正确;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气体的浓度不变,达到平衡状态,④正确;⑤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⑤错误;⑥在可逆反应的任何状态,各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⑥错误;答案选A。‎ ‎8.常温下,有体积相同的四种溶液:①pH=3的CH3COOH溶液;②pH=3的盐酸;③pH=11的氨水;④pH=11的Na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和②混合溶液中:c(H+)=3.0 mol·L-1‎ B. ①和④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c(CH3COOH)‎ C. ②和③混合溶液中:c(Cl-)+c(H+)>c(NH4+)+c(OH-)‎ D. 四种溶液稀释100倍,溶液的pH:③>④>②>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A.pH=3的CH3COOH溶液与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PH=3,c(H+)=mol·L-1,故A错误; ‎ B.pH=3的CH3COOH溶液的浓度大于pH=11的NaOH的浓度,等体积混合c(Na+)0‎ C. N2(g) +3H2(g) 2NH3(g) △H<0‎ D. 2CO(g)=2C(s)+ O2(g) △H>0‎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反应自发进行;△H-T△S>0,反应非自发进行,据此判断。‎ ‎【详解】A. △H<0,△S>0,可满足△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A项错误;‎ B. △H>0,△S>0,温度较高时即可满足△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B项错误;‎ C. △H<0,△S<0,温度较低时即可满足△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C项错误;‎ D. △H>0,△S<0,△G=△H−T⋅△S>0,不能自发进行,D项正确;‎ 答案选D。‎ ‎1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①由H2、I2蒸气、HI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②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③使用催化剂可加快SO2转化为SO3的速率 ‎④在含有Fe(SCN)3的红色溶液中加铁粉,振荡静置,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压强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增大平衡体系的压强气体的体积减小,碘的浓度增大,颜色变深,所以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①选;②氯水中的次氯酸受光照射会分解,次氯酸浓度减小,使得化学平衡Cl2+H2OHCl+HClO向右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②不选;③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只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③选;④溶液中存在平衡Fe3++SCN-Fe(SCN)2+,加铁粉,铁与Fe3+反应,Fe3+浓度降低,则平衡向左移动进行,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能用勒夏特利原理来解释,④不选;答案选C。‎ ‎【点晴】勒沙特列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沙特列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若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答题时注意灵活应用。‎ ‎12.新型锂离子电池LiFePO4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绿色能源的新宠。已知该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式为:FePO4+Li=LiFePO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 B. 放电时,在正极上是Li+得电子被还原 C. 充电时电池阳极反应为Li-e-=Li+‎ D. 充电时电池上标注“-”的电极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式为:FePO4+Li=LiFePO4,则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 FePO4+Li++e-=LiFePO4; 负极反应式为 Li-e-=Li+;‎ A.依据原电池的正极反应可知 FePO4+Li++e-═LiFePO4,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正极移动,故A错误;‎ B.原电池的正极反应可知 FePO4+Li++e-═LiFePO4,锂元素化合价未变,化合价变化的是铁元素得到电子,故B错误;‎ C.充电时电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LiFePO4-e-=FePO4+Li+,故C错误;‎ D.充电器的正极(+)与电池正极(+)连接,充电器的负极(-)与电池负极(-)连接,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3.用惰性电极电解法制备硼酸[H3BO3或B(OH) 3]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阴极与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B. 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ˉ=O2↑+4H+‎ C. 产品室中发生的反应是B(OH)3+OHˉ=B(OH)4ˉ‎ D. 每增加1 mol H3BO3产品,NaOH溶液增重22g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b电极为阳极,电解时阳极上水失电子生成O2和H+,a电极为阴极,电解时阴极上水得电子生成H2和OH-,原料室中的钠离子通过阳膜进入a极室,溶液中c(NaOH)增大,原料室中的B(OH)4-通过阴膜进入产品室,b极室中氢离子通入阳膜进入产品室,B(OH)4-、H+发生反应生成H3BO3;理论上每生成1mol产品,a、b电极反应式分别为2H2O+2e-=H2↑+2OH-、2H2O-4e-=O2↑+4H+,b极生成1molH+、a极生成0.5molH2。‎ ‎【详解】A.由 a、b电极反应式:2H2O+2e-=H2↑+2OH-、2H2O-4e-=O2↑+4H+可知,阴极生成2mol H2同时阳极生成1mol O2,故A错误;‎ B. b极为阳极,电极反应为2H2O-4e-=O2↑+4H+,故B错误;‎ C. 原料室中的B(OH)4-通过阴膜进入产品室,b极室中氢离子通入阳膜进入产品室,B(OH)4-、H+发生反应生成H3BO3,故C错误;‎ D. 理论上每生成1mol产品,a电极反应式分别为2H2O+2e-=H2↑+2OH-,a极生成0.5molH2质量为1g,同时原料室中的钠离子通过阳膜进入a极室1mol质量为23g,所以氢氧化钠溶液增重22g,故D正确;‎ 本题选D。‎ ‎14.常温下,用pH=m的盐酸滴定20mL pH=n的MOH溶液,且m+n=14。混合溶液的pH与盐酸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c(Cl-)>c(M+)>c(OH-)>c(H+)‎ B. b点:MOH和HCl恰好完全反应 C. c点:c(H+)=c(OH-)+c(MOH)‎ D. a点到d点:水电离的c(H+)·c(OH-)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M+)+c(H+)= c(Cl-)+c(OH-),此时溶液仍呈碱性,即c(OH-)>c(H+),故c(M+)>c(Cl-),A错误;‎ B、b点pH为8,此时盐酸和MOH的溶液体积相同,则说明MOH为弱碱,且此时,MOH和HCl未完全反应,B错误;‎ C、c点pH为7,则c(H+)=c(OH-),C错误; ‎ D、a点到c点,随着MOH被不断的消耗,其对水的电离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水电离的c(H+)·c(OH-)逐渐增大;c点到d点,MOH被消耗完全,随着HCl的继续滴加,HCl对水的电离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水电离的c(H+)·c(OH-)逐渐减小;故a点到d点,水电离的c(H+)·c(OH-)先变大,后变小,D正确;‎ 故选D。‎ ‎15.在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 SO2和2mol 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ΔH<0。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SO3为1.4mol,同时放出热量Q kJ。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在该条件下,反应前后的压强之比为6∶5.3‎ B. 若反应开始时容器体积为2L,则v(SO3)=0.35mol·L-1·min-1‎ C. 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压绝热条件下”反应,平衡后n(SO3)<1.4mol D. 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放出热量大于Q kJ ‎【答案】C ‎【解析】‎ ‎【详解】A、题中说明是在恒温恒压下进行反应,则反应前后压强不变,A错误;‎ B、若容器体积不变,则v(SO3)=0.35mol/(L•min),但反应是在恒温恒压条件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体积逐渐减小,压强逐渐增大,压强高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进行,因此v(SO3)>0.35mol/(L•min),B错误;‎ C、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压绝热条件下”反应,反应是放热反应,绝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平衡后n(SO3)<1.4mol,C正确;‎ D、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温恒容下”反应,反应过程中压强减小,平衡逆向进行,达平衡时放出热量小于Q kJ,D错误;‎ 故选C。‎ ‎16.化学中常用图像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A. 图①可以表示对某化学平衡体系改变温度后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B. 图②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g)的影响,且甲的压强大 C. 图③表示向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滴入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 D. 图④表示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合成氨反应时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0~10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2)=0.045 mol·L-1·min-1,从11 min起其他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体积为1 L,则n(N2)的变化曲线为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改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或减小,A错误;‎ B ‎.方程式左右两边的气体系数相等,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缩短,则乙的压强大,B错误;‎ C.向硫酸镁和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最终仍有氢氧化镁沉淀,C错误;‎ D.纵坐标表示氮气物质的量,压缩容器体积的瞬间,氮气物质的量不变,体积缩小等效于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氮气物质的量减小,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空2分,共52分)‎ ‎17.2.3g乙醇和一定量的氧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68.35kJ。‎ ‎(1)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2)已知:‎ 化学键 Si-Cl H-H H-Cl Si-Si 键能/kJ·mol-1‎ ‎360‎ ‎436‎ ‎431‎ ‎176‎ 且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和其他4个硅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工业上所用的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SiCl4(g)+2H2(g)Si(s)+4HCl(g),该反应的反应热为___kJ·mol-1。‎ ‎(3)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kJ·g-1·℃-1。8g硫黄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SO2,放出的热量能使500g H2O的温度由18℃升至58℃,则硫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答案】 (1). CH3CH2OH(l)+3O2(g)=2CO2(g)+3H2O(l) ΔH= -1367kJ·mol-1 (2). +236 (3). S(s)+O2(g)=SO2(g) ΔH= -336kJ·mol-1‎ ‎【解析】‎ ‎【分析】‎ ‎(1)题中乙醇的物质的量为0.05mol,需要将乙醇的物质的量化为1mol,并计算出相应的热量,再写出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反应的焓变=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3)题中硫磺的物质的量为0.25mol,需要将硫磺的物质的量转化为1mol,并计算出相应的热量,再写出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详解】(1)n(CH3CH2OH)==0.05mol,则1mol乙醇完全燃烧放热1367kJ,故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l)+3O2(g)=2CO2(g)+3H2O(l) ΔH= -1367kJ·mol-1;‎ ‎(2)1mol Si晶体中含有2mol Si-Si键,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生成物的键能=(4×360+2×436-4×431-2×176)kJ·mol-1=236kJ·mol-1;‎ ‎(3)Q=cm△t=4.2×10-3kJ·g-1·℃-1×500g×40℃=84kJ,n(S)==0.25mol,所以1mol硫磺完全燃烧,放出热量336kJ,则硫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O2(g)=SO2(g) ΔH= -336kJ·mol-1。‎ ‎18.下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池是_________ (填“原电池” “电解池”或“电镀池”)。‎ ‎(2)A(石墨)电极的名称是_________ (填“正极” “负极” “阴极”或“阳极”)。‎ ‎(3)写出通入CH3OH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 ‎(4)乙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当乙池中B(Ag)极质量增加54g,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的体积为____L(标准状况)。‎ ‎【答案】 (1). 原电池 (2). 阳极 (3). CH3OH+8OH--6e-=CO32-+6H2O (4). 4AgNO3+2H2O=4Ag+4HNO3+O2↑ (5). 0.28‎ ‎【解析】‎ ‎(1)从甲池两极进入物质判断,甲池是燃料电池,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属于原电池;‎ ‎(2)甲池是原电池,乙、丙就是电解池,甲池中甲醇失电子,氧气得电子,由电子转移方向判断,A、C电极是阳极,B、D电极是阴极;‎ ‎(3)甲醇在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后的物质在碱性溶液中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所以电极反应式为:CH3OH+8OH--6e-=CO32-+6H2O;‎ ‎(4)乙池是电解池,石墨作阳极,银作阴极,所以反应是电解硝酸银溶液,电池反应式为:4AgNO3+2H2O  =4Ag+4HNO3+O2‎ ‎↑;B极上银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析出银,根据转移电子相等,当乙池中B极的质量增加5.4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的体积=[(5.4g/108g/mol)/4] ×22.4L/mol=0.28L; ‎ ‎19.(1)粗制CuSO4·5H2O晶体中常含有杂质Fe2+。‎ ‎①在提纯时为了除去Fe2+,常加入合适氧化剂,使Fe2+氧化为Fe3+,下列物质最好选用的是___。‎ A.KMnO4 B.H2O2 C.氯水 D.HNO3‎ ‎②然后再加入适当物质调整溶液至pH=4,使Fe3+转化为Fe(OH)3,调整溶液pH可选用下列中的___。‎ A.NaOH B.NH3·H2O C.CuO D.Cu(OH)2‎ ‎(2)在25℃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调整溶液至pH=___Cu2+恰好沉淀完全。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Ksp[Cu(OH)2]=1.0×10-19。‎ ‎【答案】 (1). B (2). CD (3). 7‎ ‎【解析】‎ ‎【分析】‎ ‎(1)①最合适氧化剂是H2O2,其还原产物没有杂质,且对环境无污染;‎ ‎②最合适的试剂为CuO或Cu(OH)2;‎ ‎(3)当溶液中c(Cu2+)≤1.0×10-5mol·L-1时,可认为Cu2+沉淀完全,根据这个数值计算出对应的c(H+),从而求出溶液的pH。‎ ‎【详解】(1)①四种氧化剂中,仅H2O2没有杂质产生,也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物质,是最合适的氧化剂,而KMnO4产生Mn2+,氯水产生Cl-,HNO3产生的NOx气体,会污染环境;故选B;‎ ‎②调节溶液的pH,使用NaOH和NH3·H2O都会引入杂质,且不易控制pH的调节,而CuO和Cu(OH)2不溶于水,使用这两种物质也不会引入杂质,故这两种物质最合适;故选CD;‎ ‎(2)由题知,1.0×10-5×[c(OH-)]2=1.0×10-19,解得c(OH-)=1.0×10-7mol·L-1,c(H+)=1.0×10-7mol·L-1,pH=7。‎ ‎【点睛】选用加入合适的试剂时,第一要考虑是否会引入杂质,第二要考虑是否会产生有害物质,所以H2O2是最常用的“绿色”氧化剂;而通过加入某些物质来调节pH的,最好要加入对应的物质的氧化物或者氢氧化物,因为题中涉及的此类物质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大多不溶于水,不用担心是否过量。‎ ‎20.在2L带气压计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X(g)和1molY(g),发生反应:2X(g)+Y(g)‎ ‎2Z(g);△H<0。若达到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变为原来的0.85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反应经历5min达到平衡,则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 ‎(2)相同条件下进行反应,在t1时刻,只改变下列某一种条件,其曲线图象如图甲。‎ 若c=0.90mol,t1时刻改变的条件是___(填选项编号,A.升温 B.降温 C.加压 D.减压  E.加催化剂),t2___5min(填“>”,“<”或“=”下同)。‎ ‎(3)若其他条件不变,原容器为恒压容器,达到平衡后Z的物质的量___0.9mol(填“>”,“<”或“=”)。‎ ‎(4)若将物质的量均为3.00mol物质X、Y混合于5L容器中发生反应,在反应过程中Z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乙。‎ ‎①A、B两点Z物质正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___;‎ ‎②温度T”)。‎ ‎(4)当V=20mL时,再滴入NaOH溶液,则溶液中的值将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 H2C2O4+OH-=HC2O4-+H2O (2). c(HC2O4-)>c(H+)>c(C2O42-)>c(H2C2O4) ‎ ‎ (3). > (4). 变小 ‎【解析】‎ ‎【分析】‎ ‎①草酸是二元酸,其和KOH的反应,是分步的:KOH+H2C2O4=KHC2O4+H2O,KOH+KHC2O4=K2C2O4+H2O;当第一步反应中,KOH过量时,剩余的KOH才会进行第二步反应;②KHC2O4溶液呈酸性,说明HC2O4-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据此答题。‎ ‎【详解】(1)当V<10mL时,n(KOH)<0.01L×0.01mol·L-1=n(H2C2O4),则发生反应KOH+H2C2O4=KHC2O4+H2O,离子方程式为H2C2O4+OH-=HC2O4-+H2O;‎ ‎(2)当V=10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KHC2O4,由于KHC2O4溶液呈酸性,即HC2O4-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所以KHC2O4溶液中,c(HC2O4-)>c(H+)>c(C2O42-)>c(H2C2O4);‎ ‎(3)溶液中,电荷守恒式为c(H+)+c(K+)=2c(C2O42-)+(HC2O4-)+c(OH-),若c(K+)=2c(C2O42-)+(HC2O4-),则c(H+)= c(OH-),此时V=a mL,则a>10;在KHC2O4溶液中有c(K+)= c(C2O42-)+c(HC2O4-)+c(H2C2O4),即V=b mL=10mL;所以a>b;‎ ‎(4)V=20mL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K2C2O4,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主要为:C2O4-+H2OHC2O4-+OH-,再滴入NaOH溶液,该水解平衡向左移动,即n(C2O42-)增大,n(K+)不变,所以减小。‎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