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20 题) 1.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高低判断,反应物能量小于生成物能量,为吸热反应;反应物能量 大于生物能量,为放热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A. 反应物能量小于生成物,为吸热反应,A 项正确; B. 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 放热反应,B 项错误; C. 反应物能量等于生成物,不符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图,C 项错误; D. 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为放热反应,D 项错误; 答案选 A。 2.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燃烧是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B. 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C. 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 CO2 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D.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 CO2 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A、煤燃烧除了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外,还有光能等,A 错误; 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B 正确; 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 CO2 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C 错误; 为 D.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 CO2 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D 错误; 故选 B。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 代表燃烧热的是( ) A. CH4(g)+3/2O2(g)=2H2O(l)+CO(g) △H1 B. S(s)+3/2O2(g)=SO3(s) △H2 C. C6H12O6(s)+6O2(g)=6CO2(g)+6H2O(l) △H3 D. 2CO(g)+O2(g)=2CO2(g) △H4 【答案】C 【解析】 【分析】 燃烧热是指在 101kPa 下,1mol 完全燃烧生成 N2(g)、H2O(l)、CO2(g)等的反应热,据此可得 下列结论 【详解】A.在反应 CH4(g)+O2(g)===2H2O(l)+CO(g)中有 CO 生成,所以 ΔH1 不是燃烧热, 故 A 错误; B.硫充分燃烧的产物是 SO2,故 ΔH2 不是燃烧热,故 B 错误; C.1molC6H12O6(s)完全发生燃烧反应为:C6H12O6(s)+6O2(g)===6CO2(g)+6H2O(l),所以 ΔH3 是 lC6H12O6 的燃烧热,故 C 正确; D.反应 2CO(g)+O2(g)===2CO2(g)中 CO 物质的量是 2mol,所以 ΔH4 不是燃烧热,故 D 错误。 故选 C。 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CH3COOH (l)+2O2 (g) == 2CO2 (g)+2H2O (l) ΔH1=-870.3 kJ·mol-1 (2)C(s)+ O2(g) == CO2 (g) △H2=-393.5 kJ•mol-1 (3)H2(g) + O2(g) == H2O(l) △H3=-285.8kJ·mol-1 则反应 2C(s)+2H2 (g) +O2 (g) == CH3COOH(l)的△H 为( ) A. -488.3 kJ·mol-1 B. -244.15 kJ·mol-1 C. +488.3 kJ·mol-1 D. +244.15 kJ·mol-1 【答案】A 【解析】 【分析】 1 2 根据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分析; 由盖斯定律可知 2×②+③×2-①得:2C(s)+2H2(g)+O2(g)=CH3COOH(l);再根据反应热也要进 行相应计算可得△H=2△H2+2△H3-△H1,带入数据进行计算。 【详解】已知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 ②C(s)+O2(g)=CO2(g) △H2=-393.5kJ/mol, ③H2(g)+1/2O2(g)=H2O(l) △H3=-285.8kJ/mol, 将热化学方程式 2×②+③×2-①得:2C(s)+2H2(g)+O2(g)=CH3COOH(l), 则 △H=2△H2+2△H3-△H1=2×(-393.5kJ/mol)+(-571.6kJ/mol)-(-870.3kJ/mol)=-488.3kJ/mol。 故选 A。 5.将盛有 NH4Cl 固体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 Ba(OH)2·8H2O,并用玻璃棒搅拌,大烧杯中醋酸逐渐凝固。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H4Cl 和 Ba(OH)2·8H2O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C. 该反应中反应物 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该实验说明放热反应无需加热就能进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A.醋酸逐渐凝固,说明 NH4Cl 和 Ba(OH)2·8H2O 的反应过程吸收热量,是吸热反应, A 错误; B.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B 正确; C.吸热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 错误; D.该实验说明有些吸热反应无需加热就能进行,D 错误; 故选 B。 【点睛】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外界条件,如 NH4Cl 和 Ba(OH)2·8H2O 的反应;放热反应有时也 需要外界条件,如铝热反应。 6.热化学方程式 C(s)+H2O(g)=CO(g)+H2(g) ΔH=+131.3kJ·mol-1 表示( ) A. 碳和水反应吸收 131.3kJ 热量 B. 1mol 碳和 1mol 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 131.3kJ 热量 C. 1mol 固态碳和 1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 1mol 一氧化碳气体和 1mol 氢气,并吸收 131.3kJ 热 的 量 D. 1 个固态碳原子和 1 个水蒸气分子反应吸收 131.3kJ 热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C(s)+H2O(g)=CO(g)+H2(g) ΔH=+131.3kJ·mol-1 表示 1 mol 固态碳和 1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 1 mol 氧化碳气体和 1mol 氢气,并吸收 131.3 kJ 热量。 【详解】A、反应热与物质的聚集状态及物质的量有关,物质状态不同、物质的量不同,反应 热不同,故 A 错误; B、反应热量变化需要说明物质 聚集状态,物质状态不同,反应能量变化不同,故 B 错误; C、C(s)+H2O(g)=CO(g)+H2(g) ΔH=+131.3kJ·mol-1 表示 1mol 固态碳和 1mol 水蒸气反应生 成 1mol 一氧化碳气体和 1mol 氢气并吸收 131.3kJ 热量,故 C 正确; D、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睛】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系数表示物质的量,不再是一个比例关系。 7.能源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醇汽油推广的最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国际市场的油料价格 B. 天然气、核能、太阳能都属于新能源 C. 农村用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作燃料,属于生物质能的利用 D. 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与“雾霾天气”无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醇汽油的推广,主要是为了缓解能源危机,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故 A 错误; B、天然气不属于新能源,故 B 错误; C、生物质能包括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城市与工业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等, 农村用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作燃料,属于生物质能的利用,故 C 正确; D、导致“雾霾天气”的原因有多种,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均是导致“雾霾 天气”的原因,故 D 错误; 故选 C。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的 A. 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B. 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 伴随着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反应 D. 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 A、反应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反应热; B、中和反应均放热; C、物理变化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D、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详解】A、反应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反应热,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故 A 错误; B、中和反应均放热,均为放热反应,故 B 正确; C、物理变化中可能有能量变化,如水蒸气变为液态水;化学变化中一定有能量变化,故 C 正 确; D、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伴随热量变化,则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和热能,故 D 正确; 故选 A。 9.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由实验可知,(a)、(b)、(c)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 将实验(a) 中的等质量的铝片换成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有所增加 C. 实验(c)中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铁质搅拌棒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 若用 NaOH 固体测定中和热,则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与 反应吸热;等质量的铝片换成铝粉能量相同;铁质搅拌棒导热, 致使部分热量散失;NaOH 固体溶解放热。 【详解】A、 与 反应吸热、铝与盐酸反应放热、盐酸与氢氧化钠反 应放热,故 A 错误; B、等质量的铝片换成铝粉能量相同,将实验(a) 中的等质量的铝片换成铝粉后,释放出的热 量不变,故 B 错误; C、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换成环形铁质搅拌棒,会导致部分热量 散失,致使测定的最高温度偏低,反应热数值偏小,故 C 错误; D、NaOH 固体溶解放热,若用 NaOH 固体测定中和热,则测定结果偏高,故 D 正确,答案选 D。 10.在 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 2C(g)+D(g)。若最初加入的 A 和 B 都 是 4mol,在前 10s 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12mol·L-1·s-1,则 10s 时,容器中 B 的物质的量 是 A. 1.6mol B. 2.8mol C. 2.4mol D. 1.2mol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前 10 秒钟 A 的平均反应速度为 0.12 mol/(L·s),则消耗 A 的物质的量是 0.12 mol/(L·s)×2L×10s=2.4mol,则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 B 的物质的量是 1.2mol,则 10s 时,容器中 B 的物质的量是 4mol-1.2mol=2.8mol。答案选 B。 11.一定量的锌粉和 6 mol/L 的过量盐酸反应,当向其中加入少量的下列物质时,能够加快反 应速率,又不影响产生 H2 的总量的是 ①石墨粉 ②CuO ③铜粉 ④铁粉 ⑤浓盐酸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石墨能和锌构成原电池,锌是负极,加快反应速率,生成 H2 的总量不变,符合题 ( ) 22Ba OH 8H O⋅ 4NH Cl ( ) 22Ba OH 8H O⋅ 4NH Cl 意;②氧化铜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铜,CuCl2 和锌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Zn、Cu 与盐酸构成原 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但由于与盐酸反应的 Zn 减少,生成的氢气减少,不符合题意;③ Zn、 Cu 与盐酸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生成 H2 的总量不变,符合题意;④铁能和盐酸反应产 生氢气,产生 H2 总量增多,不符合题意;⑤增大氢离子浓度,反应速率增大,生成 H2 的总量 不变,符合题意;答案选 B。 12.可逆反应 N2+3H2 2NH3 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 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3v 正(N2)=v 正(H2) B. v 正(N2)=v 逆(NH3) C. v 正(N2)=3v 逆(H2) D. 2v 正(H2)=3v 逆(NH3)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 0,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详解】A、3v 正(N2)=v 正(H2),都是正反应,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 A 错误; B.、v 正(N2)=v 逆(NH3)反应速率之比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 B 错 误; C、v 正(N2)=3v 逆(H2),反应速率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等,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 C 错误; D、2v 正(H2)=3v 逆(NH3),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 v 正=v 逆,反应达到平衡状 态,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睛】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 0,一定要表示出两个 方向,并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计量数之比。 13.下列叙述中一定能判断某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 混合物的密度改变 B. 正、逆反应速率改变 C.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改变 D. 混合体系的压强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条件的改变会导致哪些量的变化,是否引起速率变化,如果速率不变,平衡一定不移动。 如果速率改变,平衡不一定移动: (1) 改变程度相同[V (正) =V (逆) ],平衡不移动; (2) 改变程度不相同[V (正)≠V (逆) ],平衡移动。 【详解】A、当向恒容密闭容器通入惰性气体时,各物质浓度不变,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故 A 错误;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同等程度地改变,但平衡不移动,故 B 错误; C、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一定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如果各组分的含量发生改变,一定发 生化学平衡移动,故 C 正确; D、如果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压强对平衡无影响,故 D 错误; 故选 C。 14.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 A. 着色剂 B. 调味剂 C. 抗氧化剂 D. 增稠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着色剂:改善食品的外观,与反应速率无关,故 A 不符合题意; B、调味剂:增加食品的味道,与反应速率无关,故 B 不符合题意; C、抗氧化剂:防止食品腐烂、变质,与反应速率有关,故 C 符合题意; D、增稠剂:主要用于改善和增加食品的粘稠度,保持流态食品、胶冻食品的色、香、味和稳 定性,改善食品的物理性状,并使食品有润滑适口的感觉,与反应速率无关,故 D 不符合题 意; 答案选 C。 15.在一定温度下,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下 列不能说明该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 混合气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C. 反应中 CO 与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D. 生成 n mol CO 的同时生成 n mol (g)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含量等不再发生变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其它量不变,可由此进行判断,A、反应前后气体的物 2 2C(s)+H O(g) CO(g)+H (g) 2H 2H O 质的量发生变化,容器中压强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A 能;B、该反应有固体参加,混合 气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到达平衡,B 能;c.根据反应可知,生成 n mol CO 的同时 生成 n mol H2,反应正向进行,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C 不能;D.生成 nmol CO 的同时生成 nmol H2O,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到达平衡,D 能;选 C。 考点:考查化学处于平衡状态的标志, 16.下图表示一定条件下 N2+3H2 2NH3 的反应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其中 t1 是达到平衡需 要的时间,t2~t3 是改变一个条件后出现的情况,则该条件可能是( ) A. 加压 B. 升温 C. 加入催化剂 D. 增大反应物浓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t2~t3 时刻平衡不移动,但反应速率增大,此反应气体系数之和不相等,因此改变 的是催化剂,故 C 正确。 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等知识。 17.已知”凡气体分子总数增大的反应通常是熵增加的反应”。下列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 2O3(g)=3O2(g) ΔH<0 B. 2CO(g)=2C(s)+O2(g) ΔH>0 C. N2(g)+3H2(g)=2NH3(g) ΔH<0 D. CaCO3(s)=CaO(s)+CO2(g) ΔH>0 【答案】B 【解析】 【详解】要使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即 ΔG=ΔH-TΔS>0。 A、为放热、熵增反应,一定可以自发进行; B、为吸热、熵减反应,一定不可以自发进行; C、为放热、熵减反应,低温时可自发进行; D、为吸热、熵增反应,高温时可自发进行; 故选 B。 18.下列过程是非自发的是 A. 水由高处向低处流 B. 天然气的燃烧 C. 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D. 室温下水 结成冰 【答案】D 【解析】 【详解】自然界中水由高处向低处流、天然气的燃烧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室温下冰的融化 都是自发过程,其逆向都是非自发的,因此答案选 D。 19.已知合成氨 反应为 N2(g)+3H2(g) 2NH3(g) ΔH=-92.4kJ·mol-1,现升高温度使平衡发 生移动,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平衡 逆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时反应速率大于原来平衡时反应速率,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 所以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改变条件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导致平衡逆向移动;因 为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所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时反应速率大于原来平衡时反应速率; 故选 C。 20.一定温度下,在 2L 的密闭容器中,X、Y、Z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 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的 A. 反应开始到 10 s 末时,用 Z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158 mol·L-1·s-1 B. 反应开始到 10 s 末时,X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 0.79 mol·L-1 C. 反应开始到 10 s 时,Y 的转化率为 79.0%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g)+Y(g) Z(g)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反应开始到 10 s 末时,用 Z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mol·L-1·s- 1,A 错误; B. 反应开始到 10 s 末时,X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 mol·L-1,B 错误; C. 反应开始到 10 s 时,Y 的转化率为 ×100%=79.0%,C 正确; D. 根据变化量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X(g)+Y(g) 2Z(g),D 错误。 故选 C。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21.50mL0.50mol·L-1 盐酸与 50mL0.55mol·L-1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有___。 1.58 2 0.07910 mol L s = 0.79 0.3952 mol L = 1mol 0.21mol 1mol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 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用 50mL 浓硫酸代替盐酸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均填“偏大”“偏 小”“无影响”) 【答案】 (1). 环形玻璃搅拌棒 (2). 减小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 偏小 (4). 偏小 (5). 偏大 【解析】 【分析】 (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缺少的仪器;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使一部分热量散失; (4)、根据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分析。 【详解】(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实 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故答案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使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 故答案为:偏小; (4)、氨水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 热量偏小,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若用 50mL 浓硫酸代替盐酸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浓硫 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大,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大, 故答案为:偏小;偏大。 22.反应 3Fe(s)+4H2O(g) Fe3O4(s)+4H2(g),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试回答: (1)增加 Fe 的量,其反应速率的变化是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增加 H2O 的量,其反应速率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其反应速率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保持体积不变,充入 N2 使体系压强增大,其反应速率___。(填“增大”“不变”或“减 小”)。 (5)保持压强不变,充入 N2 使容器的体积增大,其反应速率___(填“增大”“不变”或“减 小”)。 【答案】 (1). 不变 (2). 增大 (3). 增大 (4). 不变 (5). 减小 【解析】 【分析】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适用范围是溶液或气体,固体的量增大,对浓度无影响; (2)、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适用范围是溶液或气体,故增大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反应 速率; (3)、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气体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反应前后 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化相等; (4)、体积不变,充入 N2 使体系压强增大,但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5)、保持压强不变充入 N2,则相当于反应体系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详解】(1)、因铁是固体,增加铁的量,没有增加铁的浓度,所以不能改变反应速率,所以 增 Fe 的量,其正反应速率的变化是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2)、增加 H2O 的量,H2O 的浓度增大,其反应速率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 (3)、容器的体积缩小,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都增大,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正逆反 应速率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 (4)、体积不变, 充入 N2 使体系压强增大,但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所以反应速率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5)、压强不变, 充入 N2 使容器 体积增大,各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小 故答案为:减小。. 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