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南省正阳二高2020-2021学年高一8月暑期摸底考试评估卷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河南省正阳二高2020-2021学年高一8月暑期摸底考试评估卷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正阳二高2020-2021学年高一8月暑期摸底考试评估卷试题 ‎1.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 ‎ ‎② ‎ ‎③‎ ‎④ ‎ A. 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 B. 反应③也是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 C. 反应的 D. 反应的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B. 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C.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 D. 500 ℃、30 MPa下,将0.5 mol N2(g)和1.5 mol 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38.6 kJ·mol-1‎ ‎3.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 ‎①CH3OH(g)+H2O(g)═CO2(g)+3H2(g);△H=+49.0kJmol﹣1‎ ‎②CH3OH(g)+O2(g)═CO2(g)+2H2(g);△H=﹣192.9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 ‎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 ‎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1=-870.3 kJ/mol ‎(2)C(s)+O2(g)===CO2(g) ΔH2=-393.5 kJ/mol ‎(3)2H2(g)+O2(g)===2H2O(l) ΔH3=-571.6 kJ/mol 则反应2C(s)+2H2(g)+O2(g)===CH3COOH(l)的焓变为( )‎ A. -488.3 kJ/mol B. -244.15 kJ/mol ‎ C. 488.3 kJ/mol D. 244.15 kJ/mol ‎5. N2(g)+3H2(g) 2NH3(g),在四个不同容器内,在不同条件下合成氨。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 A.v(H2)=0.3 mol·L-1·min-1 B.v(N2)=0.2 mol·L-1·min-1‎ C.v(NH3)=0.25 mol·L-1·min-1 D.v(H2)=0.4 mol·L-1·min-1‎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 B.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是指1秒钟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 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7.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①增加C的量 ‎ ‎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 ‎ ‎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增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对于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3(g) 2SO2(g)+O2‎ ‎(g),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 ‎①增大压强 ②升高温度 ③加入催化剂 ④增大反应物浓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9.可逆反应aA() +bB(g) cC(g)+dD(g) ΔH,同时符合下列两图中各曲线的是(  )‎ A.a+b>c+d T1>T2 ΔH>0 B.a+b>c+d T1T2 ΔH>0 D.a+b0‎ C.CH3CH2OH(g) CH2===CH2(g)+H2O(g) ΔH>0‎ D.2C6H5CH2CH3(g)+O2(g) 2C6H5CH===CH2(g)+2H2O(g) ΔH<0‎ ‎11.如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  )‎ A.温度越高,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越大 ‎ B.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 C.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A、B、C、D均为气体 ‎12. 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mX(g)+nY(s) pZ(g) ΔH<0,达到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B.通入氦气,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C.增加X或Y的物质的量,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 ‎ B.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不能发生 C.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也可能没有发生 D.常温下,2H2O2H2↑+O2↑,即常温下水的分解反应是自发反应 ‎14.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B(g)+C(g)。若反应物A的浓度由2mol·L-1降到0.8mol·L-1需20s,那么反应物浓度由0.8mol·L-1降到0.2mol·L-1所需反应时间为 A. 10 s B. 大于10 s C. 小于10 s D. 无法判断 ‎15. 在2L的恒容容器中,充入1molA和3molB,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g)+3B(g) 2C(g); 经3s后达到平衡,测得C气体的浓度为0.6 mol·L-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B表示反应速率为0.3 mol·L-1·s-1‎ B. 平衡后,向容器中充入无关气体(如Ne),反应速率增大 C. 3s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1.2mol D. 平衡后,v(正) (A)=v(逆) (A)‎ ‎16. 某温度下,在一个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进行如下反应:2A(g)+2B(g) 3C(? )+D(? )。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0.6molC,且反应前后压强之比为15∶11(相同温度下测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约为0.043‎ B. 增加C的物质的量,B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C. 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 A的平衡转化率是40%‎ ‎17.以熔融的碳酸盐(K2CO3‎ ‎)为电解液,泡沫镍为电极,氧化纤维布为隔膜(仅允许阴离子通过)可构成直接碳燃料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电池工作时,CO32-通过隔膜移动到b极 B. 若a极消耗1mol碳粉,转移电子数为4NA C. 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O2+O2-4e-=2CO32-‎ D. 为使电池持续工作,理论上需要补充K2CO3‎ ‎18.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位为锂离子电池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钴酸锂(LiCoO2)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A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石墨的复合材料(石墨作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隔膜只允许特定的离子通过。电池反应式为: LixC6+ Li1-xCoO2 C6+LiCo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充电时Li由B极区域移向A极区域 B. 充电时,A为阴极,发生氧化反应C6+xLi++xe-=LixC6‎ C. 放电时,B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Li1-xCoO2+xLi++xe-=LiCoO2‎ D. 废旧钴酸锂(LiCoO2)电池进行“放电处理”使锂进入石墨中而有利于回收 ‎19. 用气体传感器可以检测汽车尾气中CO的含量.传感器是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中电解质为氧化钇﹣氧化钠,其中O2﹣可以在固体介质 NASICON中自由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O2﹣﹣2e﹣═CO2‎ B.工作时电子由电极a通过传感器流向电极b C.工作时电极b作正极,O2﹣由电极a流向电极b D.传感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尾气中CO的含量越高 ‎20. 电解100mL含c(H+)=0.3mol/L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mol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  )‎ A.0.10mol∕L Ag+ B.0.20mol∕L Cu2+ C.0.20mol∕L Zn2+ D.0.20mol∕LPb2+‎ 21. 按如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若乙中横坐标x表示流入电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下列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 E表示生成铜的物质的量 B. E表示反应消耗水的物质的量 C. F表示反应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 D. F表示生成硫酸的物质的量 ‎22. 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向阳极迁移,阳极区溶液pH增大 B. 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 阴极反应为4OH--4e-=O2↑+2H2O,阴极区溶液pH降低 D. 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11.2L O2生成(标况)‎ ‎23. 分别放置在如图所示装置(都盛有0.1molL﹣1的H2SO4溶液)中的四个相同的纯锌片,腐蚀最慢的是(  )‎ A. B. C. D.‎ ‎24. 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d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 ‎ B.d为锌块,铁片上电极反应为2H++2e-==H2↑‎ C.d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 D.d为石墨,石墨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25. 研究生铁的锈蚀,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实验 现象 ‎8小时未观察到明显锈蚀 ‎8小时未观察到明显锈蚀 ‎1小时观察到明显锈蚀 ‎【参考答案】‎ ‎1.C ‎【分析】A.反应③中的反应物为CO2、H2; B.反应③中的反应物为CO2,转化为甲醇; C.由反应④可以知道,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且气态水的能量比液态水的能量高; D.由盖斯定律可以知道,②×2+③×2+④得到。‎ ‎【详解】A.反应③中的反应物为CO2、H2,由反应可以知道,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反应③中的反应物为CO2,转化为甲醇,则反应③也是 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 由反应④可以知道,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且气态水的能量比液态水的能量高,则反应反应的,故C错误; D. 由盖斯定律可以知道,②×2+③×2+④得到,则,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所以答案选C。‎ ‎2.B ‎【详解】A、燃烧热产生的水,应是液态水,故错误;B、4g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285.8/2kJ=571.6kJ,故正确;C、中和热的反应方程式为H+(aq)+OH-(aq)=H2O(l) △H=-57.3kJ·mol-1,而硫酸和氢氧化钙产生CaSO4,会伴随热效应,故错误;D、此反应是可逆反应,不清楚题目中消耗N2或H2的量是多少,故错误。‎ ‎3.D ‎【详解】解:A、根据盖斯定律将,②×3﹣①×2可得:CH3OH(g)+ O2(g)=CO2(g)+2H2O(l)△H=﹣192.9kJ/mol×3﹣49kJ/mol×2=﹣676.7kJ/mol,所以甲醇的燃烧热为676.7kJ/mol,故A错误;‎ B、反应①的△H>0,而图示的△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0,故B错误;‎ C、由已知可知,反应①为吸热反应,而反应②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 D、同物质的量的同种物质,气态能量最高,其次液态能量,固态能量最低,由②推知反应:CH3OH(l)+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故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根据盖斯定律,(2)×2+(3)-(1)得2C(s)+2H2(g)+O2(g)=CH3COOH(l) ΔH=ΔH2×2+ΔH3-ΔH1=-488.3 kJ/mol,故选A。‎ ‎5.B ‎【解析】解析:比较反应速率时,应注意单位一致,然后换算为同一种物质来比较。也可直接将各反应速率除以各自的化学计量数,再进行大小比较。‎ ‎6.C ‎【解析】解析:反应速率不能用纯液体或纯固体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表示,故A错误;反应速率是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速率,故B不正确;有些反应,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不一定越明显,如酸碱的中和反应等,故D不正确。‎ ‎7.B ‎【解析】解析:①中C为固态反应物,增加固体的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大;③中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但容器的容积未变,参加反应的各种气体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④保持恒压,充入N2使容器体积增大,参加反应的各种气体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8. B ‎【解析】解析: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更高的能量,若想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可采取的方法:一是升高温度,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从而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二是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大大提高了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 ‎9. B ‎【解析】解析:图甲中T2先达平衡,则T2>T1,T2→T1时,生成物浓度增大,说明温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图乙中达平衡(v正=v逆)后增大压强,v正>v逆,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a+b>c+d,B对。‎ ‎10.A ‎【解析】解析:由“温度的影响”图像可知,T2先达到平衡,因此T2>T1‎ ‎,温度升高,水蒸气含量减少,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C项不符合题意;由“压强的影响”图像可知,p1先达到平衡,即p1>p2,随着压强的增加,水蒸气含量增加,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因此D项不符合题意,只有A项符合题意。‎ ‎11.B ‎【解析】解析:由图像知,降低温度,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减小,A、C项错误;增大压强,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若A、B为气体,则D一定为固体或液体,C可以是任意状态,B正确,D错误。‎ ‎12.C ‎【解析】解析:由于该反应体积变化不明确,故改变压强不能确定化学平衡是否移动,A项正确;在恒容条件下充入氦气,没有改变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平衡不移动,B项正确;由于Y为固体,改变其用量不影响化学平衡,C项不正确;对于任何反应而言,改变温度均改变平衡状态,故D项正确。‎ ‎13.C ‎【解析】解析:能否自发进行与反应的快慢没有必然的联系,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不一定反应就快,因为反应的快慢受反应条件的影响,A项错误;在一定条件下,非自发反应也可能发生,B项不正确;D项属于非自发反应,只有C项符合题意。‎ ‎14.B ‎【详解】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物A的浓度由2mol·L-1降到0.8mol·L-1需20s,那么反应物浓度由0.8mol·L-1降到0.2mol·L-1的这个过程中,A的浓度比前一段的小,故反应速率也小,则所需时间增加,故该过程的时间要大于10s,故选B。‎ ‎15.B ‎【详解】根据题意,A物质起始的浓度为0.5mol/L,B物质起始的浓度为1.5mol/L,经3s后测得C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1,则 ‎                      A(g)+3B(g)⇌2C(g)‎ 开始(mol/L)  0.5       1.5         0‎ 转化(mol/L)  0.3      0.9        0.6‎ ‎3s时(mol/L)  0.2      0.6        0.6‎ A.根据上面的分析,B转化的浓度为0.9mol/L,所以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3mol•L-1•s-1,故A正确;B. 平衡后,向容器中充入无关气体(如Ne),ABC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B错误;C.3s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0.6mol•L-1×2L=1.2mol,故C正确;D. 平衡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因此v(正) (A)=v(逆) (A),故D正确;故选B。‎ ‎16.B ‎【详解】 2A(g)+2B(g)⇌3C(?)+D(?)‎ 反应前(mol) 2       1         0      0‎ 反应了(mol)0.4     0.4      0.6    0.2‎ 平衡后(mol)1.6    0.6       0.6    0.2‎ 据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可得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为:×(2+1)=2.2mol,所以CD都不是气体。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04,故A错误;B、C不是气体,增大C的量,对平衡没有影响,B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B正确;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故C错误;D、A的转化率为:×100%=20%,故D错误;故选B。‎ ‎17.B ‎【详解】A.碳燃料电池工作时,C失电子在负极反应,则a为负极,又阴离子移向负极,所以该电池工作时,CO32-通过隔膜移动到a极,故A错误;‎ B.a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4e-+2CO32-=3CO2,则消耗1mol碳粉,转移电子数为4NA,故B正确;‎ C.正极b上为氧气得电子生成CO32-,电极反应式为2CO2+O2+4e-═2CO32-,故C错误;‎ D.电极总反应为:C+O2=CO2,所以理论上不需要补充K2CO3,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8.C ‎【分析】根据电池反应式知,负极反应式为LixC6-xe-=C6+xLi+、正极反应式为Li1-xCoO2+xLi++xe-=LiCoO2,充电时,阴极、阳极反应式与负极、正极反应式正好相反,所以A是负极、B是正极,根据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结合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来回答。‎ ‎【详解】A.充电时,A是阴极、B是阳极,锂离子向阴极移动,则Li+从B流向A,故A错误; B.充电时,A为阴极,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而不是氧化反应,故B错误; C.放电时,B为正极,正极反应式为Li1-xCoO2+xLi++xe-=LiCoO2‎ ‎,故C正确; D.根据电池反应式知,充电时锂离子加入石墨中,有利于锂离子的回收,因此不是放电,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9.C ‎【分析】该装置是原电池,负极上一氧化碳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一氧化碳的含量越大,原电池放电时产生的电流越大.‎ ‎【解答】解:A.该装置是原电池,通入一氧化碳的电极a是负极,负极上一氧化碳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O+O2﹣﹣2e﹣═CO2,故A正确;‎ B.该装置是原电池,通入一氧化碳的电极a是负极,通入空气的电极是正极,原电池放电时,电子从负极a通过传感器流向电极b,故B正确;‎ C.工作时电极b作正极,O2﹣由电极b流向电极a,故C错误;‎ D.一氧化碳的含量越大,原电池放电时产生的电流越大,故D正确;‎ 故选C.‎ ‎20.B ‎【分析】在电解池中,阴极上阳离子的放电顺序是:银离子>铜离子>氢离子,只有放电顺序在H+前的才析出金属,根据电极反应结合电子守恒来计算即可.‎ ‎【解答】解:Zn2+和Pb2+的放电顺序都在H+后面,所以含有这两种阳离子的盐溶液中,阴极上放出H2,而含有银离子和铜离子这两种阳离子的盐溶液中,Ag和Cu金属先在阴极析出.‎ A、0.10mol∕LAg+在氢离子之前放电,金属银的质量是 0.1mol/L×0.1L×108g/mol=1.08g;‎ B、铜离子先放电,100mL0.20mol∕LCu2+就会得到0.04mol电子,所以析出金属铜的质量为×0.04mol×64g/mol=1.28g;‎ C、Zn2+的放电顺序在H+后面,所以含有这种阳离子的盐溶液中,阴极上放出H2,不会析出金属;‎ D、Pb2+的放电顺序在H+后面,所以含有这种阳离子的盐溶液中,阴极上放出H2,不会析出金属.‎ 所以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0.20mol∕LCu2+.‎ 故选B. ‎ ‎21.D ‎【分析】由甲可知,该装置为电解池,C为电解池的阳极,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Cu为电解池的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总反应为2CuSO4+2H2O 2Cu+O2↑+2H2SO4,结合乙可知,转移4mol电子生成(或消耗)2molE,生成(或消耗)1molF,据此解答。‎ ‎【详解】A、由电子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E表示反应生成铜的物质的量,A正确;‎ B、由总反应结合电子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则E表示消耗水的物质的量,B正确;‎ C、由电子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F表示反应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C正确;‎ D、由总反应结合电子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F不能表示反应生成硫酸的物质的量,D错误;答案选D。‎ ‎22.B ‎【分析】根据电解原理,阴极区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Na+向阴极区移动,ab交换膜允许Na+通过,生成NaOH,阳极区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SO42-向阳极区移动,生成H2SO4,据此分析;‎ ‎【详解】A、阳极区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SO42-向阳极区移动,生成H2SO4,阳极区溶液的pH减小,故A错误;‎ B、阴极区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Na+向阴极区移动,ab交换膜允许Na+通过,生成NaOH,阳极区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SO42-向阳极区移动,生成H2SO4,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故B正确;‎ C、根据选项B分析,阴极反应为2H2O+2e-=H2↑+2OH-,阴极区溶液的pH增大,故C错误;‎ D、根据B选项分析,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时,会有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mol×22.4L·mol-1=5.6L,故D错误;‎ 答案选B。‎ ‎23.D ‎【分析】电化学腐蚀较化学腐蚀快,金属得到保护时,腐蚀较慢,作原电池正极和电解池阴极的金属被保护.‎ ‎【解答】解:A中发生化学腐蚀,B中锌作原电池正极,保护锌,C中锌作负极,发生电化学腐蚀,加快锌的腐蚀,D中锌作电解池阴极,不易被腐蚀,所以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CABD,‎ 故选D.‎ ‎24.B ‎25.D ‎【详解】A. 根据实验现象,③中1小时观察到明显锈蚀,说明NaCl溶液中溶解有O2,只是苯不能隔绝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氯化钠溶液,而①中由于是密闭体系,溶解的O2较少,不足以使生铁片明显锈蚀,故A正确;‎ B. 苯属于非电解质,②中无电解质溶液,不满足电化学腐蚀的条件,故B正确;‎ C. 根据现象,铁在中性环境下发生吸氧腐蚀,正极反应:O2+4e−+ 2H2O ==4OH−,电极反应式合理,故C正确;‎ D. 根据现象,③中发生吸氧腐蚀,①③溶液中均溶解由氧气,③中观察到明显锈蚀,说明苯不能隔绝O2,故D错误;‎ 答案选D。‎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