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6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共建部)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共建部)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5分,共80分) 1.下列表示的物质为纯净物的是( ) A. 水泥 B. 液氮 C. 铝合金 D. 水玻璃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泥是硅酸三钙 、硅酸二钙 、铝酸三钙等的混合物,故不选A; B、液氮中只含N2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B; C、铝合金是金属铝和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的熔合物,属于混合物,故不选C; D、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不选D。 2.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其名称不相符的是( ) A. 磁性氧化铁:Fe2O3 B. 明矾:KAl(SO4)2·12H2O C. 纯碱:Na2CO3 D. 原硅酸:H4SiO4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磁性氧化铁的化学式是Fe3O4,故选A; B. 明矾的化学式是KAl(SO4)2·12H2O,故不选B; C. 纯碱是碳酸钠,化学式是Na2CO3,故不选C; D. 原硅酸的化学式是H4SiO4,故不选D。 3.下列各组分散系,需用丁达尔效应区分的是( ) A. 溶液与浊液 B. 胶体与胶体 C. 溶液与胶体 D. 溶液与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溶液与浊液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与浊液不能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故不选A; B、胶体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胶体与胶体不能用丁达尔效应鉴别,故不选B; C、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与胶体能用丁达尔效应鉴别,故选C; D、溶液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与溶液不能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故不选D。 4.下列反应中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3Cl2+6KOH===5KCl+KClO3+3H2O B. CuO+H2Cu+H2O C. 2KMnO4K2MnO4+MnO2+O2↑ D. 2AgNO3+BaCl2===2AgCl↓+Ba(NO3)2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 【详解】A. 反应3Cl2+6KOH=5KCl+KClO3+3H2O中氯元素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 B. 反应CuO+H2Cu+H2O中氢元素化合价升高,铜元素化合价降低,是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 C. 反应2KMnO4K2MnO4+MnO2+O2↑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是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 D. 反应2AgNO3+BaCl2=2AgCl↓+Ba(NO3)2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符合。 答案选D。 5.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装置是过滤操作,适用于难溶性固体与可溶性液体混合物的分离,A不符合题意; B.该装置是蒸馏操作,适用于互溶的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B不符合题意; C.该装置是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不能用于分离混合物,C符合题意; D.该装置是分液操作,适用于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6.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 A. K+、MnO4-、Na+、Cl- B. Na+、Ca2+、NO3-、HCO3- C. NH4+、Ba2+、NO3-、SO42- D. K+、Na+、Cl-、SO4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含有MnO4-的溶液呈紫色,故不选A; B. 碱性溶液中,HCO3-与OH-反应生成CO32-,故不选B; C. 碱性溶液中, NH4+与OH-反应生成氨气,故不选C; D. 碱性溶液中,K+、Na+、Cl-、SO42-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D。 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7.8gNa2O2与足量的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B. 分子总数为NA的S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C. 常温常压下,11.2LN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 1mol/LNaCl的溶液中含有NA个钠离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 Na2O2与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7.8gNa2O2的物质的量是0.1mol, 与足量的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故A错误; B. SO2、CO2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分子总数为NA的S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故B正确; C. 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11.2LN2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所以含有的分子数不是0.5NA,故C错误; D. 没有溶液体积,不能计算1mol/LNaCl的溶液中含有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石灰石溶于醋酸:CaCO3+2H+=Ca2++CO2↑+H2O B. NaOH溶液中加入过量Ca(HCO3)2溶液:Ca2++2OH-+2HCO3-=CaCO3↓+2H2O+CO32- C. 将氯水加入到FeCl2溶液中:2Fe2++Cl2=2Fe3++2Cl- D. 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Al3++4NH3•H2O=AlO2-+2H2O+4NH4+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石灰石溶于醋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CO3+2CH3COOH=Ca2++CO2↑+H2O+2CH3COO-,故A错误; B. NaOH溶液中加入过量Ca(HCO3)2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氢钠、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2++OH-+HCO3-=CaCO3↓+H2O,故B错误; C. 将氯水加入到FeCl2溶液中生成氯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Cl2=2Fe3++2Cl-,故C正确; D. 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3++3NH3•H2O= Al(OH)3↓+3NH4+,故D错误。 9.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4溶于水并和水反应:NaBH4+2H2O=NaBO2+4H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aBH4中H为-1价):( ) A. NaBH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1:1 C. 硼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 D. NaBH4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BH4中H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为0,为还原剂,而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水为氧化剂,故A错误; B.由反应可知,只有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1个H失去电子数等于1个H得到电子数,则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1:1,故B正确; C.B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只有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故C错误; D.NaBH4中H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为0,只作还原剂,故D错误; 故选B。 10.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将吸有NaOH溶液的长胶头滴管伸入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底部并缓慢挤出碱液 防止加碱过程中带入空气,制备并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絮状的Fe(OH)2沉淀 B 一块表面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液态铝不会滴落 铝的熔点高于三氧化二铝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有一定Na+无K+ D Fe(OH)3胶体的电泳实验中发现阴极附近颜色加深而阳极附近颜色变浅 说明Fe(OH)3胶体带正电荷 【答案】A 【解析】 【详解】A、Fe(OH)2不稳定,易被空气氧化生成Fe(OH)3,所以该操作能防止加碱过程中带入空气,从而能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故选A; B、将铝箔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又因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而氧化铝覆盖在铝的表面,所以加热铝箔的时候铝熔化了但是不会滴落,故不选B; C、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一定含有钠元素,可能含有钾元素,需要隔着钴玻璃观察是否呈紫色判断钾元素的存在,故不选C; D、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Fe(OH)3胶体不带电,故不选D; 1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 A. Si→SiO2 B. C→Si C. SiO2→Na2SiO3 D. SiO2→H2Si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 Si和氧气加热反应生成SiO2,能一步反应完成,故不选A; B. C和SiO2高温条件下生成Si,能一步反应完成,故不选B; C. SiO2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能一步反应完成,故不选C; D. SiO2不溶于水,SiO2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Na2SiO3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H2SiO3,不能一步反应完成,故选D 12.如图表示AlCl3溶液与NaOH溶液滴加过程中微粒数量的关系曲线。 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线表示Al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B. x表示NaOH的物质的量 C. C线表示Al(OH)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D. D线表示Al(OH)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假定向含有1mol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首先发生反应Al3++3OH-=Al(OH)3↓,Al3+完全沉淀,消耗3molOH-,生成1molAl(OH)3,然后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沉淀完全溶解消耗1molOH-,生成1molAlO2-,前后两部分消耗的OH-为3:1; 假定向含有4mol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首先发生反应Al3++4OH-=AlO2-+2H2O,OH-完全反应消耗,1molAl3+生成1molAlO2-,然后发生反应Al3++3AlO2-+6H2O=4Al(OH)3↓,AlO2-完全反应,消耗molAl3+,生成molAl(OH)3,前后两部分消耗的Al3+为1mol:mol=3:1,由图象可知,A、B表示微粒关系,C、D表示微粒物质的量关系均为1:1可知,该图表示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据此结合选项解答。 【详解】A. 由上述分析可知,首先发生反应Al3++3OH−=Al(OH)3↓,溶液中铝离子物质的量减少,所以A线可以表示Al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故A正确; B. 由上述分析可知,x可以表示NaOH的物质的量,故B正确; C. 由上述分析可知,随反应进行Al(OH)3物质的量先增大,后减小,故B、C线可表示Al(OH)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故C正确; D. 由上述分析可知,Al(OH)3溶解时,AlO2−的物质的量增大,所以D线表示AlO2− 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故D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D。 13.在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A. Fe B. Cu C. Fe和Cu D. Mg和Cu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发生反应:Fe+CuSO4=FeSO4+Cu。由于铁粉过量,所以过滤后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Fe和Cu。 答案为C。 14. 北京2008年奥运会金牌“金镶玉”环形玉壁由昆仑玉制成,昆仑玉的成分可简单看成是 Ca2Mg5Si8O22(OH)2,则其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 ) A. CaO·MgO·SiO2·H2O B. 2CaO·5MgO·8SiO2·H2O C. 2CaO·MgO·SiO2·2H2O D. 5CaO·2MgO·8SiO2·H2O 【答案】B 【解析】 【分析】白玉的成分中,硅为+4价,氧为-2价,钙和镁均为+2价,氢为+1价,根据化合价判断氧化物的化学式,并检查原子个数确定化学式前的系数. 【详解】根据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通常是: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同时要遵循原子守恒,Ca2Mg5Si8O22(OH)2可表示为:2CaO·5MgO·8SiO2·H2O, 故选B。 15.下表中金属能形成二元合金的是( ) Fe Cu Zn Ag Au W 熔点/℃ 1535 1083 419.5 962 1064 3410 沸点/℃ 3000 2595 907 2212 2707 5627 A. Cu、Ag B. Zn、Au C. Fe、W D. Ag、W 【答案】A 【解析】 【详解】形成合金的二种金属必须在某一温度范围时都呈液态,这是熔合的基本条件。表中锌的沸点低于其他金属的熔点,在其他金属熔化时,锌已成气态。而金属W的熔点比其他金属的沸点都高,当W熔化时,其他金属也已成为气态,所以能形成二元合金的元素不能有W和Zn,故选A。 16.如图是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气体A是NH3,B气体是CO2 B. 第Ⅱ步的离子方程式为Na++NH3+H2O+CO2=NaHCO3↓+NH4+ C. 第Ⅲ步得到的晶体是Na2CO3·10H2O D. 第Ⅳ步操作的过程主要为加热分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过量的氨气,得到氨气和食盐的饱和溶液,再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的悬浊液,过滤后加热固体,碳酸氢钠分解为碳酸钠。 【详解】A. 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依据侯德榜制碱的原理:向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析出碳酸氢钠,所以A为氨气,B为二氧化碳,故A正确; B. 第Ⅱ步反应方程式为NH3•H2O+CO2+NaCl═NH4Cl+NaHCO3↓,离子方程式为Na++NH3+H2O+CO2=NaHCO3↓+NH4+,故B正确; C. 第Ⅱ步反应方程式为NH3•H2O+CO2+NaCl═NH4Cl+NaHCO3↓,过滤从沉淀池中分离沉淀NaHCO3晶体,所以第Ⅲ步得到的晶体是NaHCO3,故C错误; D. 第Ⅳ步操作是将晶体碳酸氢钠直接加热分解得到碳酸钠固体,发生反应2NaHCO3 Na2CO3+H2O+CO2↑,所以第Ⅳ步操作过程主要为加热分解,故D正确。 选C。 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53分) 17.(1)将9.5gMgCl2溶于水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mol/L,500mL该溶液中所含Cl-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2)含有2NA个氢原子的CH4的质量为___g。 (3)现有以下物质:①熔融NaCl ②液氨 ③醋酸水溶液 ④HCl气体 ⑤酒精(C2H5OH)。请用下列序号填空:能导电的是___(填选项);属于电解质的是___(填选项)。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 0.1 (2). 0.1 (3). 8 (4). A (5). C 【解析】 【分析】(1)先根据 计算MgCl2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计算出所得溶液的浓度; (2)先根据关系式 计算CH4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nM计算甲烷的质量; (3)含有自由移动离子的物质能导电;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和化合物是电解质。 【详解】(1) 9.5gMgCl2的物质的量是, c==0.1 mol/L;500mL该溶液中所含MgCl2的物质的量为0.1 mol/L×0.5L=0.05mol,则含Cl-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2=0.1mol; (2)2NA个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根据关系式可知,0.5mol CH4含有2molH原子,所以CH4的质量是0.5mol×16g/mol=8g。 (3)①熔融NaCl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②液氨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熔融状态下、水溶液中均不能自身电离出离子,所以属于非电解质; ③醋酸水溶液 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醋酸水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④HCl气体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HCl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HCl属于电解质; ⑤酒精(C2H5OH)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熔融状态下、水溶液中均不能自身电离出离子,所以属于非电解质;故能导电的是①③,选A;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④,选C。 18.我国政府为了消除碘缺乏病,规定在食盐中必须加人适量的碘酸钾.检验食盐中是否加碘,可利用如下反应: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 (1)KIO3中I的化合价为___。 (2)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 (3)如果反应中转移0.5mol电子,则生成I2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4)若要从溶液中提取生成的碘,所用的萃取剂可以是___(填选项),若要检验生成的碘一般所用的试剂是___(填选项)。 A.水 B.酒精 C.淀粉溶液 D.苯 【答案】(1). +5 (2). 1:5 (3). 0.3 (4). D (5). C 【解析】 【分析】(1)根据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计算KIO3中I的化合价。 (2)该反应中KIO3中I元素化合价降低,KIO3是氧化剂,KI中I元素化合价升高,KI是还原剂。 (3)KIO3中I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 (4)萃取剂选择的原则是:溶质易溶于萃取剂,萃取剂难溶于原溶剂;碘单质能使淀粉变蓝。 【详解】(1)根据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设KIO3中I的化合价x,则+1+x-2×3=0,x=+5。 (2)该反应中KIO3中I元素化合价降低,KIO3是氧化剂,KI中I元素化合价升高,KI是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3)KIO3中I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转移5mol电子生成3molI2,若转移0.5mol电子,则生成I2的物质的量为0.3mol。 (4)萃取剂选择的原则是:溶质易溶于萃取剂,萃取剂难溶于原溶剂,碘易溶于苯,苯难溶于水,若要从溶液中提取生成的碘,所用的萃取剂可以是苯,选D;碘单质能使淀粉变蓝,若要检验生成的碘一般所用的试剂是淀粉溶液,选C。 19.以粉煤灰(主要含Al2O3、SiO2,还有少量的Fe2O3)为原料制取Al2O3的流程如下: (1)操作Ⅰ的名称是__。 (2)用H2SO4“酸浸”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_(任写一个)。 (3)简述如何检验酸浸后溶液中是否有Fe3+__。 (4)“煅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 (5)沉淀A与氢氟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答案】(1). 过滤 (2). Fe2O3+6H+=2Fe3++3H2O(或Al2O3+6H+=Al3++3H2O任写一个) (3). 取适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若变红则有Fe3+ (4). 2Al(OH)3Al2O3+3H2O (5). SiO2+4HF=SiF4↑+2H2O 【解析】 【分析】粉煤灰(主要含Al2O3、SiO2, 还有少量的Fe2O3)和稀硫酸混合,发生反应Al2O3+3H2SO4═Al2(SO4)3+3H2O,Fe2O3+3H2SO4═Fe 2(SO4)3+3H2O,SiO2和稀硫酸不反应,过滤溶液得滤渣Ⅰ为SiO2; 根据Fe3+遇KSCN溶液变红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Fe3+;Al(OH)3加热分解为Al2O3和水;SiO2与氢氟酸反应生成SiF4和水。 【详解】(1)操作Ⅰ实现了固体SiO2和溶液的分离,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 (2)用H2SO4“酸浸”时Al2O3、Fe2O3与硫酸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l2O3+6H+=Al3++3H2O、Fe2O3+6H+=2Fe3++3H2O。 (3)Fe3+遇KSCN溶液变红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Fe3+的方法是:取适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若变红则有Fe3+。 (4)“煅烧”时Al(OH)3分解为Al2O3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Al(OH)3Al2O3+3H2O。 (5)沉淀A是SiO2,SiO2与氢氟酸反应生成SiF4和水,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 20.为确认HCl、H2CO3、H2SiO3的酸性强弱,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一次实验即可达到目的(不必选其他酸性物质)。请据此回答: (1)若锥形瓶A中装某可溶性正盐溶液,其化学式为__。 (2)装置B所盛的试剂是__,其作用是__。 (3)装置C所盛试剂溶质的化学式是__。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 (4)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酸性__>__>__。 【答案】(1). Na2CO3(或K2CO3、(NH4)2CO3任写一个) (2). 饱和碳酸氢钠 (3). 除去HCl (4). Na2SiO3 (5). SiO32-+CO2+H2O=H2SiO3+CO32- (6). HCl (7). H2CO3 (8). H2SiO3 【解析】 【分析】根据较强酸制取较弱酸可知,要想验证HCl、H2CO3、H2SiO3 的酸性强弱,用盐酸和碳酸盐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二氧化碳和硅酸钠溶液制取硅酸,根据实验现象确定酸的相对强弱。 【详解】(1)A中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可证明酸性HCl>H2CO3,所以锥形瓶A中装可溶性正盐溶液,其化学式可能为Na2CO3(或K2CO3、(NH4)2CO3任写一个); (2)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盛放的试剂是饱和碳酸氢钠; (3)要证明碳酸酸性大于硅酸,装置C所盛试剂溶质的化学式是Na2SiO3。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iO32-+CO2+H2O=H2SiO3+CO32-; (4)根据较强酸制取较弱酸可知,用盐酸和碳酸盐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二氧化碳和硅酸钠溶液制取硅酸,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酸性HCl>H2CO3>H2SiO3。 三、计算题 21.将一块镁铝合金(不含其它物质)投入到50ml的稀盐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固体无剩余,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入cmol/LNaOH溶液时,得到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加NaOH溶液的体积有如图关系: (1)图中B点表示沉淀的化学式为___;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2)合金中金属铝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3)稀盐酸溶液的浓度为___mol/L。 【答案】(1). Mg(OH)2 (2). Al(OH)3+OH-=AlO2-+2H2O (3). 0.01 (4). 1.1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oa段没有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OH-=H2O,然后是沉淀两种金属离子:Mg2++2OH-= Mg(OH)2↓、Al3++3OH-= Al(OH)3↓,最后AB段是Al(OH)3的溶解:Al(OH)3+OH-=AlO2-+2H2O。 【详解】(1)B点表示氢氧化铝沉淀完全溶解, B点表示沉淀的化学式为Mg(OH)2;AB段是Al(OH)3的溶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2)根据图像,Mg(OH)2的质量是0.58g,Al(OH)3的质量是1.36g-0.58g=0.78g,则Mg(OH)2 的物质的量是, Al(OH)3的物质的量是,根据元素守恒,合金中金属铝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3)Al(OH)3+OH-=AlO2-+2H2O,Al(OH)3的物质的量是0.01mol,则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01mol,所以氢氧化钠的浓度是=1mol/L,A点表示沉淀完全,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根据元素守恒,盐酸的物质的量为n(NaOH)=n(HCl)=1mol/L×0.055L=0.055mol,稀盐酸溶液的浓度为1.1mol/L。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