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鲁科版专题12常见有机物学案4
专题十二 常见有机物 学习目标: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同分异构体等基本概念,了解常见有机反应类型。 2、了解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3、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学习重难点: 1、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2、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自主学习: 考点一:有机物的结构与同分异构现象 【知识梳理】 近几年高考中频频涉及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碳原子的成键特征及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题目难度一般 较小。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材中典型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征,识记典型有机物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会“分拆”比对结构模板, “合成”确定共线、共面原子数目。 (1)明确三类结构模板 结构 正四面体形 平面形 直线形 模板 甲烷分子为正四 面体结构,最多有 3 个原子共平面, 键角为 109.5° 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6 个)共 平面,键角为 120°。苯分子中 所有原子(12 个)共平面,键角 为 120°。甲醛分子是三角形结 构,4 个原子共平面,键角约为 120° 乙炔分子中所有 原子(4 个)共直 线,键角为 180° (2)对照模板定共线、共面原子数目 需要结合相关的几何知识进行分析:如不共线的任意三点可确定一个平面,一条直线与某平面有两个交 点时,则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该相应的平面内,同时要注意问题中的限定性词语(如最多、至少)。 2.学会等效氢法判断一元取代物的种类 有机物分子中,位置等同的氢原子叫等效氢,有多少种等效氢,其一元取代物就有多少种。 等效氢的判断方法: ( 1)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如 分子中—CH3 上的 3 个氢原子。 (2)同一分子中处于轴对称位置或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如 分子中,在苯环所在的平面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故该分子有两类等效氢。 3.注意简单有机物的二元取代物 (1)CH3CH2CH3 的二氯代物有 (2) 的二氯代物有 三种。 【题组集训】 题组一 选主体,细审题,突破有机物结构的判断 1.下列关于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最多只能有 9 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有 7 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D.最多有 5 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答案】D 【解析】此有机物的空间结构以苯的结构为中心,首先联想苯分子是 6 个碳原子与 6 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 上,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其次根据乙烯的平面结构与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最后 根据共价单键可以旋转,乙烯平面可以与苯平面重合,从而推出最多有 11 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最 多有 5 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烷是直链烃,所以分子中 3 个碳原子也在一条直线上 B.丙烯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C. 所有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D. 至少有 16 个原子共平面 【答案】D 【解析】A 项,直链烃是锯齿形的,错误;B 项,CH3—CH===CH2 中甲基上至少有一个氢不和它们共平面,错 误;C 项,因为环状结构不是平面结构,所以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错误;D 项,该分子中 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原子有 8 个( ),再加上其中一个苯环上的 8 个原子,所以至 少有 16 个原子共平面。 【方法技巧】 1.选准主体 通常运用的基本结构类型包括:甲烷、乙烯、乙炔、苯。凡是出现碳碳双键结构形式的原子共平面问题, 通常都以乙烯的分子结构作为主体;凡是出现碳碳叁键结构形式的原子共直线问题,通常都以乙炔的分 子结构作为主体;若分子结构中既未出现碳碳双键,又未出现碳碳叁键,而只出现苯环和烷基,当烷基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大于 1 时,以甲烷的分子结构作为主体;当苯环上只有甲基时,则以苯环的分子结构 作为主体。在审题时需注意题干说的是碳原子还是所有原子(包括氢原子等)。 2.注意审题 看准关键词:“可能”、“一定”、“最多”、“最少”、“共面”、“共线”等,以免出错。 题组二 判类型,找关联,巧判同分异构体 3.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 不是同分异构体(×) (2)乙醇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 (3) 互为同分异构体(×) (4)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5)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6)氰酸铵(NH4OCN)与尿素[CO(NH2)2]互为同分异构体(√) 4.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 A.戊烷 B.戊醇 C.戊烯 D.乙酸乙酯 【答案】A 【解析】A 项,戊烷有 3 种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H2CH3、(CH3)2CHCH2CH3 和(CH3)4C;B 项,戊醇可看作 C5H11—OH, 而戊基(—C5H11)有 8 种结构,则戊醇也有 8 种结构,属于醚的还有 6 种;C 项,戊烯的分子式为 C5H10, 属 于 烯 烃 类 的 同 分 异 构 体 有 5 种 : CH2===CHCH2CH2CH3 、 CH3CH===CHCH2CH3 、 CH2===C(CH3)CH2CH3 、 CH2===CHCH(CH3)2、 ,属于环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有 5 种: 、 、 、 、 ;D 项,乙酸乙酯的分子式为 C4H8O2,其同分异构体有 6 种:HCOOCH2CH2CH3、HCOOCH(CH3)2、 CH3COOCH2CH3、CH3CH2COOCH3、CH3CH2CH2COOH、(CH3)2CHCOOH。 5.四联苯 的一氯代物有( ) A.3 种 B.4 种 C.5 种 D.6 种 【答案】C 【解析】推断有机物一氯代物的种数需要找中心对称轴,四联苯是具有两条对称轴的物质,即 ,在其中的一部分上有几种不同的氢原子(包括对称轴上的氢原子),就有几种一 氯代物,四联苯有 5 种不同的氢原子,故有 5 种一氯代物。 6.分子式为 C5H10O2 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 成的酯共有( ) A.15 种 B.28 种 C.32 种 D.40 种 【答案】D 【解析】从有机化学反应判断酸、醇种类,结合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由分子式 C5H10O2 分析酯类:HCOO—类酯, 醇为 4 个 C 原子的醇,同分异构体有 4 种;CH3COO—类酯,醇为 3 个 C 原子的醇,同分异构体有 2 种; CH3CH2COO—类酯,醇为乙醇;CH3CH2CH2COO—类酯,其中丙基 CH3CH2CH2—(有正丙基和异丙基)2 种,醇 为甲醇;故羧酸有 5 种,醇有 8 种。从 5 种羧酸中任取一种,8 种醇中任取一种反应生成酯,共有 5×8 =40 种。 【方法技巧】 1.由烃基突破卤代烃、醇、醛、羧酸的同分异构体 (1)—C3H7 有 2 种,则相应的卤代烃、醇各有两种;醛、羧酸各有一种。 (2)—C4H9 有 4 种,则相应的卤代烃、醇各有 4 种;醛、羧酸各有 2 种。 (3)—C5H11 有 8 种,则相应的卤代烃、醇各有 8 种;醛、羧酸各有 4 种。 注意 判断醛或羧酸的同分异构体,直接把端基上碳原子变成醛基或羧基即可。 2.了解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1)碳链异构:如正丁烷和异丁烷。 (2)位置异构:如 1丙醇和 2丙醇。 (3)官能团异构:如①醇和醚;②羧酸和酯。 3.掌握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具有官能团的有机物,一般书写顺序为官能团类别异构→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一一考虑,避免 重写和漏写。 考点二:“三位一体”突破有机反应类型 【知识精讲】 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聚合反应是四大有机反应类型,也是高考有机试题必考的反应类型。 从考查角度上看,选择题中,通常是判断指定物质能否发生相应类型的反应或判断反应类型是否正确;在 非选择题中,通常是分析某一变化的反应类型或写出对应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复习时要注意: 1.吃透概念学类型,吃透各类有机反应类型的实质,依据官能团推测各种反应类型。 2.牢记条件推测类型,不同条件下,相同试剂间发生反应的类型可能不同,应熟记各类反应的反应条件, 并在实战中得到巩固提高,做到试剂、条件、反应类型“三位一体”,官能团、条件、反应类型“三对 应”。(注意“*”属于选修部分内容) 反应类型 官能团种类或物质 试剂或反应条件 加成反应 X2(Cl2、Br2,下同)(直接混合) H2、HBr、H2O(催化剂) H2(催化剂) 聚合 反应 加聚反应 催化剂 缩聚反应(*) 含有—OH 和—COOH 或 —COOH 和—NH2 催化剂 取代 反应 饱和烃 X2(光照) 苯环上的氢 X2(催化剂)、浓硝酸(浓硫酸) 酚中的苯环(*) 溴水、ROH、HX 水解型 酯基、肽键(*) H2O(酸作催化剂,水浴加热) 酯基、肽键(*) NaOH(碱溶液作催化剂,水浴 加热) 双糖或多糖 稀硫酸,加热 酯化型 —OH、—COOH 浓硫酸,加热 肽键型(*) —COOH、—NH2(*) 稀硫酸 消去反应(*) —X 碱的醇溶液,加热 氧化 反应 燃烧型 大多数有机物 O2,点燃 催化氧化型 —OH O2(催化剂,加热) KMnO4(H+) 氧化型 直接氧化 特征氧化型 含有醛基的物质,如甲醛、 乙醛、葡萄糖、麦芽糖等 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新制 Cu(OH)2 悬浊液,加热至 沸腾 【题组集训】 题组一 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CH3CH3+Cl2――→光 CH3CH2Cl+HCl 与 CH2===CH2+HCl―→CH3CH2Cl 均为取代反应(×) (2)由油脂得到甘油与由淀粉得到葡萄糖,均发生了水解反应(√) (3)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 (4)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5)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6)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7)甲烷和 Cl2 的反应与乙烯和 Br2 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反应(×) (8)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2.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①CH3CH===CH2+Br2――→CCl4 CH3CHBrCH2Br ②CH3CH2OH ――→浓 H2SO4 170 ℃CH2===CH2↑+H2O ③CH3COOH+CH3CH2OH 浓 H2SO4 △ CH3COOCH2CH3+H2O ④C6H6+HNO3 ――→浓 H2SO4 △ C6H5NO2+H2O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反应①是由双键变为单键,故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②是生成了碳碳双键,故属于消去反应;反应 ③是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④是—NO2 取代了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也属于取代反应。故 B 正 确。 题组二 突破反应条件与反应类型的关系 3.咖啡酸苯乙酯 是一种天然抗癌药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分子中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分子化合物 M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 A―→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 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E―→M 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B―→C 的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 (5)A 的同分异构体有很多种,其中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 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④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 反应 【答案】(1)羟基(或酚羟基)、羧基、碳碳双键 (4)取代反应 加聚反应 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5)3 【解析】咖啡酸苯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得到 (由 A 分子式中含有 4 个 O 知 其为 A)和 。A 与甲醇 CH3OH 在浓硫酸和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得到 B( ),B 与 Br2 的 CCl4 溶液发生双键上的加成反应及在酚羟基的邻、对 位上发生取代反应。D 在浓硫酸和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即得 E 为 ,E 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得到高分子化合物 M( )。A 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 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说明含有羧基,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 含有酚羟基;由于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故醛基和羧基只能连在同一个取代基上,该同分异构体包 括邻、间、对三种。 【知识归纳】反应条件与反应类型的关系 1.在 NaOH 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可能是酯的水解反应或卤代烃的水解反应。 2.在 NaOH 的醇溶液中并加热,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3.在浓 H2SO4 和加热条件下,可能发生醇的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或硝化反应等。 4.与溴水或溴的 CCl4 溶液反应,可能发生的是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 5.与 H2 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则发生的是烯烃、炔烃、芳香烃或醛的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6.在 O2、Cu(或 Ag)、加热或 CuO、加热条件下,发生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7.与新制 Cu(OH)2 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反应,则发生的是—CHO 的氧化反应。 8.在稀 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酯、低聚糖、多糖等的水解反应。 9.在光照、X2(表示卤素单质,下同)条件下发生烷基上的取代反应;在铁粉、X2 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 反应。 考点三:有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知识精讲】 有机化学中涉及的有机物多,知识点多,需记忆的内容也很多,但有机化学又有很好的内在联系,一 条主线就是“具有相同官能团的一类有机物的性质相似”,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一规律就能“以一知十”。 1.官能团、特征反应、现象归纳一览表 有机物或官能团 常用试剂 反应现象 溴水 褪色 酸性 KMnO4 溶液 褪色 —OH 金属钠 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COOH 酸碱指示剂 变色 新制 Cu(OH)2 悬浊液 常温下沉淀溶解,溶液呈蓝色 葡萄糖 银氨溶液 水浴加热生成银镜 新制 Cu(OH)2 悬浊液 煮沸生成砖红色沉淀 淀粉 碘水 呈蓝色 蛋白质 浓 HNO3 呈黄色 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2.糖类性质巧突破 (1)葡萄糖分子含有羟基、醛基两种官能团,因此它具有醇、醛两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利用此规律就能轻松 “吃掉”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2)单糖、二糖、多糖核心知识可用如下网络表示出来。 C12H22O11 蔗糖 +H2O ――→稀 H2SO4C6H12O6葡萄糖 +C6H12O6果糖 3.油脂性质轻松学 (1)归类学性质:油脂是酯,可看作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反应形成的酯,因此纯净的油脂无色且不溶于水(常 见食用油脂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能发生水解反应(若烃基部分存在不饱和键,则还具有不饱和 烃的性质)。 (2)对比明“三化”:油脂中的“三化”是指氢化、硬化、皂化,氢化是指不饱和油脂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生成饱和油脂的反应;通过氢化反应后,不饱和的液态油转化为常温下为固态的脂肪的过程称为硬化; 皂化是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与甘油的反应。 (3)口诀助巧记:有三种较重要的高级脂肪酸需要熟记,油酸(C17H33COOH)、软脂酸(C15H31COOH)、硬脂酸 (C17H35COOH),其中油酸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后两种则是饱和脂肪酸,可用顺口溜帮助记忆:软十 五、硬十七,油酸不饱(和)十七烯,另外均有一羧基。 4.盐析、变性辨异同 盐析 变性 不 同 点 方法 在轻金属盐作用下,蛋白质从 溶液中凝聚成固体析出 在重金属盐、受热、紫外线、甲醛、 酒精等作用下蛋白质凝聚成固体析出 特征 过程可逆,即加水后仍可溶解 不可逆 实质 溶解度降低,物理变化 结构、性质发生变化,化学变化 结果 仍保持原有的生理活性 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 相同点 均是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凝聚成固体的过程 5.化学三馏易混淆 蒸馏是将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变为蒸汽,又将蒸汽冷却为液态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用这一操作可分 离、除杂、提纯物质。 对于沸点比较接近的多种液态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用蒸馏方法难以单一蒸出分离,这就要借助于分馏。 分馏和蒸馏一样,也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严格控制温度,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操作。但分 馏要安装一个分馏柱(工业装置为分馏塔)。混合物的蒸汽进入分馏柱时,由于柱外空气的冷却,蒸汽中 高沸点的组分被冷凝回流入烧瓶中,故上升的蒸汽中含沸点低的组分的相对量便多了,从而达到分离、 提纯的目的。 干馏是把固态有机物(煤炭)放入密闭的容器,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工业上炼焦就属于干馏。 干馏属于化学变化,蒸馏与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6.三个制备实验比较 制取物质 仪器 除杂及收集 注意事项 溴苯 含有溴、FeBr3 等,用 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 分液、然后蒸馏 ①催化剂为 FeBr3 ②长导管的作用冷凝回流、 导气 ③右侧导管不能(填“能” 或“不能”)伸入溶液中 ④右侧锥形瓶中有白雾 硝基苯 可能含有未反应完的 苯、硝酸、硫酸,用 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酸,分液,然后用蒸 馏的方法除去苯 ①导管 1 的作用冷凝回流 ②仪器 2 为温度计 ③用水浴控制温度为 50~60 ℃ ④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 脱水剂 乙酸乙酯 含有乙酸、乙醇,用 饱和 Na2CO3 溶液处理 后,分液 ①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 吸水剂 ②饱和碳酸钠溶液溶解乙 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 酯的溶解度 ③右边导管不能(填“能” 或“不能”)接触试管中的 液面 【题组集训】 题组一 有机物的组成、官能团与性质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 均能与溴水反应(√) (2)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 (3)福尔马林可作食品保鲜剂(×) (4)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5)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6)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7)淀粉和纤维素在酸催化下完全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8)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9)将一小块 Na 放入无水乙醇中,产生气泡,因此 Na 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10)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 (11)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 1,2二溴乙烷(√) (12)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 2,4二氯甲苯(×) (13)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14)将(NH4)2SO4、CuSO4 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表明二者均可使蛋白质变性(×) (15)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16)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17)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作人类的营养物质(×) 2.某天然拒食素具有防御非洲大群蚯蚓的作用,其结构简式如图(未表示出原子或原子团的空间排列)。该 拒食素与下列某试剂充分反应,所得有机物分子的官能团数目增加,则该试剂是( ) A.Br2 的 CCl4 溶液 B.Ag(NH3)2OH 溶液 C.HBr D.H2 【答案】A 【解析】根据该拒食素的结构简式确定其性质,进而确定其与不同试剂反应后产物的结构和官能团。有机 物中的碳碳双键与 Br2 发生加成反应,使官能团数目由 3 个增加为 4 个,选项 A 正确;有机物中的醛基 被银氨溶液氧化为—COOH,官能团数目不变,选项 B 不正确;有机物中的碳碳双键与 HBr 发生加成反 应,但官能团数目不变,选项 C 不正确;有机物中的碳碳双键、醛基与 H2 发生加成反应,官能团数目 减少,选项 D 不正确。 3.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 2 种 B.1 mol 苹果酸可与 3 mol NaOH 发生中和反应 C.1 mol 苹果酸与足量金属 Na 反应生成 1 mol H2 D.HOOC—CH2—CH(OH)—COOH 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A 【解析】A 项,由苹果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含有羟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两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该选项正 确;B 项,苹果酸中只有羧基能与 NaOH 反应,故 1 mol 苹果酸只能与 2 mol NaOH 发生中和反应,该选 项错误;C 项,羧基和羟基都能与 Na 反应放出 H2,故 1 mol 苹果酸能与 3 mol Na 反应生成 1.5 mol H2, 该选项错误;D 项,此结构简式与题干中的结构简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该选项错误。 题组二 有机物的鉴别、分离、提纯与制备 4.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乙醇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或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 (2)乙醇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 (3)用乙醇和浓 H2SO4 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 (4)葡萄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 (5)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 55~60 ℃反应生成硝基苯(√) (6)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 Na2CO3 溶液加以区别(√) (7)因为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所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8)因为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所以用蒸馏的方法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5.用下图所示装置检验乙烯时不需要除杂的是( ) 乙烯的制备 试剂 X 试剂 Y A CH3CH2Br 与 NaOH 乙醇溶液共热 H2O KMnO4 酸性溶液 B CH3CH2Br 与 NaOH 乙醇溶液共热 H2O Br2 的 CCl4 溶液 C C2H5OH 与浓 H2SO4 加热至 170 ℃ NaOH 溶液 KMnO4 酸性溶液 D C2H5OH 与浓 H2SO4 加热至 170℃ NaOH 溶液 Br2 的 CCl4 溶液 【答案】B 【解析】题目中共给出了两种制备乙烯的方法,利用溴乙烷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制备乙烯时,乙烯中可 能混有溴乙烷、乙醇、水蒸气等杂质。利用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制备乙烯时,乙烯中可能混有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杂质。弄清楚了杂质,再考虑杂质对乙烯检验有无影响,若无影响便不需要除杂。 A 项利用溴乙烷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制备乙烯时,乙烯中可能混有溴乙烷、乙醇、水蒸气等杂质,乙 醇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因此在检验乙烯时,应先将气体通入水中以除去乙醇,防止其对乙 烯检验的干扰。B 项溴乙烷、乙醇、水蒸气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因此对乙烯的检验没有影 响,故可以不除杂质。C 项利用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制备乙烯时,乙烯中混有的二氧化硫也能使高锰酸钾 酸性溶液褪色,故检验乙烯前必须将二氧化硫除去。D 项二氧化硫也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检 验乙烯前必须将二氧化硫除去。 6.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以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1)需要过滤装置 B.步骤(2)需要用到分液漏斗 C.步骤(3)需要用到坩埚 D.步骤(4)需要蒸馏装置 【答案】C 【解析】A 项,步骤(1),由于得到不溶性物质,所以应采取过滤的方法,正确;B 项,步骤(2),由于得到 有机层和水层,所以应用分液漏斗分离,正确;C 项,从水溶液中获得固体,应采取蒸发结晶或浓缩冷 却结晶的方法,应用蒸发皿,错误;D 项,从有机层中获得甲苯,应根据沸点不同,采用蒸馏装置,正 确。 【知识归纳】 1.辨别材料,分析纤维 (1)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有机高分 子材料,高分子分离膜属于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2)纤维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棉、麻、丝、毛属于天然纤维,人造棉、人造丝、锦纶、腈纶属于化学 纤维,其中人造棉、人造丝又属于人造纤维,而锦纶、腈纶属于合成纤维。 2.反应条件,对比归纳 由已知有机物生成 a、b 等产物的反应条件。 (1)BrCH2CH2CH2OH: ①CH2===CHCH2OH NaOH、醇,加热; ②BrCH2CH===CH2 浓 H2SO4,加热。 (3)CH2===CHCH2OH: ①BrCH2CHBrCH2OH 溴水; ②CH2===CHCHO Cu,加热; ③CH2===CHCH2OOCCH3 浓 H2SO4,加热; (4)CH3CHBrCOOCH3 ①CH3CH(OH)COOK KOH 溶液,加热; ②CH3CHBrCOOH 稀 H2SO4,加热。 3.糖类水解产物判断 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则先向冷却后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 NaOH 溶液,中和稀硫酸, 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水浴)加热,观察现象,作出判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