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S-32,Cl-35.5‎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图示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质的燃烧和中和反应均为化学反应,故燃烧热和中和热均属于反应热,两者是并列关系,A正确。‎ B.能源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种能源不可能同时是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二者为并列关系,而非交叉关系,B错误。‎ C.氧化还原反应既有放热反应又有吸热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也有放热反应又有吸热反应,C正确。‎ D.根据能源的分类可知,有太阳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沼气等,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 ‎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对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B. 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C. 若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为0.5 mol·L-1·s-1,就是指在该时间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都为0.5 mol·L-1·s-1‎ D.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速率快的现象不一定明显,如NaOH与HCl的反应,反应速率慢的现象可能明显,如铁生锈,故A错误; B、化学反应有的快,有的慢,则使用化学反应速率来定量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B正确;‎ C. 若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为0.5 mol·L-1·s-1,就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对应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都为0.5 mol·L-1,故C错误; D.固体和纯液体一般不用来表示反应速率,因为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不发生变化,视为常数,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3.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 铝片与稀H2SO4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反应 C. 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 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铝片与稀H2SO4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放热反应,错误;B.Ba(OH)2·8H2O与NH4Cl反应为吸热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属于吸热反应,正确;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放热反应,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与热量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4.下列叙述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的是 A. Cu能与浓硝酸反应,而不与浓盐酸反应 B. Cu与浓H2SO4能反应,而不与稀H2SO4反应 C. 升高温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D.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铜能与浓硝酸反应而不能与浓盐酸反应,是因为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氧化性不同,反应速率由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决定,这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故A正确; ‎ B项,浓H2SO4与稀H2SO4的浓度不同,化学反应速率由浓度决定,属于外界因素,故B错误;‎ C项,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由温度决定,属于外界因素,故C错误;‎ D项,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由催化剂决定,属于外界因素,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点睛】在其它条件下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浓度、加压缩小体积,都能够增加活化分子数,但是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既能增加活化分子数,又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 ‎5.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②升高温度 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 ‎ ‎④加入生成物 ⑤加入MnO2‎ A. 全部 B. ①②⑤ C. ②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若反应物为纯固体或纯液体,增大反应物的量,反应速率不变,错误;②因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正确;③若反应中没有气体参加和生成,为溶液中的反应,则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增加压强,反应速率不变,错误;④若生成物为纯固体或纯液体,加入生成物,反应速率不变,错误;⑤催化剂具有专一性,加入二氧化锰不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错误,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名师点晴】一般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压强,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解答时注意根据物质的状态、反应的特点来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注意浓度、压强对反应速率影响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6.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C ΔH>0,B+C―→A ΔH<0‎ B. A―→B+C ΔH<0‎ C. 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的总和 D. 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能量守恒可知,正、逆两个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数值相等,只是一个过程吸热,另一个过程放热;A的能量低,而B和C的总能量高,则反应A→B+C应为吸热反应,ΔH>0;A具有的能量小于B和C具有的能量的总和;结合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A.A→B+C是能量升高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H>0,则B+C→A,属于放热反应,ΔH<0,故A正确; B.A→B+C是能量升高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H>0,故B错误; C. A→B+C是能量升高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H>0,所以A具有的能量低于B和C具有的能量和,故C错误;‎ D. A→B+C与B+C→A属于同一反应的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两个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相等;‎ 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7.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2(g)===CO2(g);ΔH‎1 C(s)+1/2O2(g)===CO(g);ΔH2‎ ‎②S(s)+O2(g)===SO2(g);ΔH3 S(g)+O2(g)===SO2(g);ΔH4‎ ‎③H2(g)+1/2O2(g)===H2O(l);ΔH5 2H2(g)+O2(g)===2H2O(l);ΔH6‎ ‎④CaCO3(s)===CaO(s)+CO2(g);ΔH7 CaO(s)+H2O(l)===Ca(OH)2(s);ΔH8‎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①由于CO具有可燃性,所以ΔH1<ΔH2;②由于能量:S(s)ΔH2;③由于前一个反应消耗反应物较少,所以ΔH1>ΔH2;④由于前一个反应吸热,后一个反应放热,所以ΔH1>ΔH2;。故选C。‎ ‎8.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在101 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B. 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C. 由C(石墨)===C(金刚石) ΔH=+1.90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mol-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在101 kPa时,1mol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故A错误;‎ B.由于硫蒸气的能量高于硫固体,所以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比后者高,故B错误;‎ C. 由C(石墨)===C(金刚石) ΔH=+1.90 kJ·mol-1可知,石墨的总能量比金刚石的总能量小低,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故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C错误; D.中和热是强酸的稀溶液和强碱的稀溶液中和生成1 mol 水放出的热量,浓硫酸溶于水将会放出更多得热量,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 NaOH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 ‎【点睛】明确燃烧热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在101 kPa时,1 mol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若生成一氧化碳,就属于不完全燃烧;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越高,该物质就不稳定,燃烧放出的热量就越多,所以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比后者高。‎ ‎9.关于反应:①‎2C2H2(g)+5O2(g)===4CO2(g)+2H2O(l)ΔH=-2600 kJ·mol-1;‎ ‎②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 ‎③CH4(g)+H2O(g)===CO(g)+3H2(g) ΔH=+216 kJ·mol-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1‎ B. 在③进行时,若加入催化剂,可以使ΔH减小 C. 若生成相同质量的CO2,C2H2放出的热量大于CO D. 若有‎3.2 g CH4与足量水蒸气按③反应,则放出的热量是43.2 kJ ‎【答案】C ‎【解析】‎ ‎【详解】A.燃烧热是指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由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知,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1,故A错误; B.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反应热不变,故B错误;‎ C.假设都生成2molCO2, C2H2燃烧放出1300 kJ热量,CO燃烧放出566 kJ,前者大于后者,故C正确; D. 3.2gCH4物质的量为0.2mol,0.2molCH4与足量水蒸气按③反应,则吸收的热量是43.2 kJ,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0.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室温下将1 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热量为Q1。而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ΔH=+Q2 kJ·mol-1则Q1和Q2的关系为 A. Q1Q‎2 C. Q1=Q2 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的叙述可把胆矾溶于水看成二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CuSO4•5H2O CuSO4(s)+5H2O;△H=+Q2KJ/mol这一过程是吸出热量的,一摩尔CuSO4 •5H2O分解吸收的热量为Q2KJ;第二过程是: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的过程,此过程是放出热量的,1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热量为Q1KJ,但整个过程要使溶液温度降低,说明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所以Q2>Q1,故选A。‎ 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反应热的大小比较的相关知识。‎ ‎11.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CO(g)+O2(g)===CO2(g) ΔH=-282.9 kJ·mol-1‎ 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4 kJ热量,同时生成‎3.6 g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2∶1 B. 1∶2‎ C. 1∶1 D. 2∶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热化学方程式生成‎3.6g水时,消耗的氢气为0.2mol,同时放热57.16k J,则CO燃烧放热为113.74-57.16="56.58k" J,CO的物质的量为0.2mol,‎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2.下列说法或表示法不正确的是 A. 测定HCl和NaOH的中和热时,每次实验均应测量三个温度,即盐酸起始温度、NaOH起始温度和反应后的终止温度 B. 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g)+1/2O2(g)===H2O(l);ΔH=-285.8 kJ·mol-1‎ C. Zn(s)+CuSO4(aq)== ZnSO4(aq)+Cu(s) ΔH=-216 kJ/mol,E反应物>E生成物 D. 放热反应不需要任何条件即可发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测定HCl和NaOH的中和热时,每次实验均应测量三个温度,即盐酸起始温度、NaOH起始温度和反应后最高温度,故A正确; B、‎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g)+1/2O2(g)===H2O(l);ΔH=-285.8 kJ·mol-1,故B正确; ‎ C. Zn(s)+CuSO4(aq)== ZnSO4(aq)+Cu(s) ΔH=-216 kJ/mol,反应放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E反应物>E生成物,故C正确;‎ D. 放热反应不一定不用加热就能进行,如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应在高温下才能进行,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D。‎ ‎【点睛】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与反应是否加热无关,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热,反之吸热。‎ ‎13.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 ΔH1‎ ‎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 ΔH2‎ ‎③Sn(s,灰) Sn(s,白) ΔH3=+2.1 kJ·mol-1下列正确的是 A. ΔH1>ΔH2‎ B.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 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 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答案】D ‎【解析】‎ 根据反应③可知灰锡的能量低于白锡的,即灰锡转化为白锡是吸热反应,C不正确。②-①即得到③,即ΔH3=ΔH2-ΔH1=+2.1kJ/mol,所以A不正确。根据反应③可知,当温度高于‎13.2℃‎时,灰锡即转化为白锡,所以D是不正确的。当温度低于‎13.2℃‎时,锡主要以灰锡的形成存在,所以选项B正确。答案选B。‎ ‎14.已知:H2O(g)===H2O(l) ΔH1=Q1kJ·mol-1‎ C2H5OH(g)===C2H5OH(l) ΔH2=Q2kJ·mol-1‎ 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Q3kJ·mol-1。‎ 若使用‎23 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 Q1+Q2+Q3 B. 0.5(Q1+Q2+Q3)‎ C. 1.5Q1-0.5Q2+0.5Q3 D. 0.5Q2-1.5Q1-0.5Q3‎ ‎【答案】C ‎【解析】‎ ‎【详解】已知:①H2O(g)===H2O(l) ΔH1=Q1kJ·mol-1;②C2H5OH(g)===C2H5OH(l) ΔH2=Q2kJ·mol-1;③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Q3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可以知道, ①×3-②+③得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3Q1+Q3- Q2)kJ·mol-1;即1mol液态酒精完全燃烧并恢复至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3Q1+Q3-Q2)kJ,则‎23 g(即0.5mol)液态酒精完全燃烧并恢复至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1.5Q1+0.5Q3- 0.5Q2)kJ·;综上所述,本题选C。‎ ‎15.已知:CH3CH2CH2CH3(g)+6/5O2(g) ===4CO2(g)+5H2O(l)ΔH=-2878 kJ·mol-1;(CH3)2CHCH3(g)+6/5O2(g) ===4CO2(g)+5H2O(l) ΔH=-2869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答案】A ‎【解析】‎ 将两式相减得:CH3CH2CH2CH3→(CH3)2CHCH3 ΔH=-9kJ·mol-1,则A项正确,C项错误;体系能量越低稳定性越强,稳定性异丁烷大于正丁烷B项错误;分子中氢原子数相同,二者分子中碳氢键数相同,D项错误。‎ ‎16.已知:2SO2(g)+O2(g) 2SO3(g);ΔH=-196.6 kJ/mol。实验室测得4 mol SO2发生上述化学反应时放出314.3 kJ热量,SO2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 40% B. 50% C. 80% D. 90%‎ ‎【答案】C ‎【解析】‎ ‎2SO2(g)+O2(g)═2SO3(g);△H=-196.6kJ/mol ‎     2mol            196.6KJ ‎     n             314.3kJ n==3.20mol,SO2的转化率=×100%=80%,故选C。‎ ‎17.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B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1‎ B. 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 C. 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min)-1‎ D. 在这2 min内B和C两物质的浓度都减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A为固体,浓度不变,不能利用v=方式用A来表示反应速率,故A错误;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B):v(C):v(D)=3:2:1,故B正确;C.2min内,B的浓度减少0.6mol/L,2min内用B表示的平均速率v(B)==0.3mol/(L•min),不是2min末的即时速率,故C错误;D.随反应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生成物的浓度逐渐增大,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反应速率意义及有关计算 ‎【名师点晴】化学平衡包括的知识点很多,有平衡标志的判断、平衡移动的判断、等效平衡的判断、平衡的计算、物质浓度、转化率、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的计算、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及计算、平衡常数的应用、反应速率的变化对平衡的影响、反应方向的判断等。平衡的计算不是平衡问题的难点,一般根据“三段式”计算即可,而平衡标志的判断、等效平衡的判断是难点,抓住平衡标志的特点与非平衡时状态的不同时解决平衡标志问题的关键。对于等效平衡的判断,应注意条件及反应的本身特点。‎ ‎18.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 === ‎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 2.8‎‎ mol B. 1.6 mol C. 2.4 mol D. 1.2 mol ‎【答案】A ‎【解析】‎ 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B)=0.5v(A)=0.5×0.12mol/(L•s)=0.06mol/(L•s),所以△c(B)=0.06mol/(L•s)×10s=0.6mol/L,所以△n(B)=0.6mol/L×‎2L=1.2mol,故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4mol-1.2mol=2.8mol.故选A。‎ ‎19.反应‎2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 v (A)=0.15mol/(L·s) B. v (B)=0.5mol/(L·min)‎ C. v (C)=0.3mol/(L·min) D. v (D)=0.4mol/(L·min)‎ ‎【答案】A ‎【解析】‎ ‎【详解】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 A. v (A)=0.15/2=0.075mol/(L·s) =0.075×60 mol/(L·min) =4.5 mol/(L·min) ;‎ B. v (B)=0.5/3=0.17mol(L·min);‎ C. v (C)=0.3/2=0.15mol(L·min); ‎ D. v (D)=0.4mol/2=0.2(L·min);‎ 显然A中数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综上所述,本题选A。‎ ‎20.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3A(g)+B(g) ===‎2C(g) 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和B都是4 mol,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2 mol·L-1·s-1,则10 s后容器中B的浓度为 A. 2.8‎‎ mol·L-1 B. 1.6 mol·L-‎1 C. 3.2 mol·L-1 D. 3.6 mol·L-1‎ ‎【答案】B ‎【解析】‎ 由于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根据A的反应速率可知,B的反应速率是0.12mol/(L·s)÷3=0.04mol/(L·s)。所以B的物质的量变化是0.04mol/(L·s)×10s×‎2L=0.8mol,因此剩余B是4mol-0.8mol=3.2mol,答案选C。‎ ‎21.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 ‎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s);‎ ‎②用物质B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s);‎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三段式‎2A(g)+B(g)2C(g)‎ 开始浓度(mol/L) 2 1 0‎ 变化浓度(mol/L) 0.6 0.3 0.6‎ 平衡浓度(mol/L) 1.4 0.7 0.6‎ A、用物质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2="0.3" mol·L-1·s-1,正确;B、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2=0.15mol·L-1·s-1,错误;C、2 s 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0.6/2)×100%=30% ,错误;D、2 s 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正确;选AD。‎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22.在一个‎6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 L X气体和‎2 L Y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3Y(g)2Q(g)+nR(g)当反应t min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大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式中n的值为 A. 3 B. ‎4 C. 5 D. 6‎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反应后的气体系数之和大于反应前气体的系数之和,7<2+n,即选项D正确。‎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推论等知识。‎ ‎23.在反应mA+nB===pC+qD中,若v(A)=4 mol·L-1·min-1, 而v(B)=1 mol·L-1·min-1,A表示的反应速率比B表示的反应速率快,而m、n符合的关系 A. m∶n=4∶1 B. m∶n<4∶‎1 C. m∶n>4∶1 D. 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即m∶n=v(A)∶v(B),已知v(A)∶v(B)=4∶1,由于A表示的反应速率比B表示的反应速率快,则m∶n<4∶1。综上所述,本题选B。‎ ‎24.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验测得‎70 ℃‎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 B. 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碱性越弱,H2O2分解速率越快 C. 图丙表明,少量Mn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 D. 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图甲表明,其它条件相同时,随着H2O2浓度的增大,单位时间内H2O2浓度变化量越大,其分解速率越快,故A项错误;‎ B项,图乙表明,其它条件相同时,随着NaOH浓度的增大,即溶液pH的增大,单位时间内H2O2浓度变化量越大,H2O2分解速率越快,故B项错误;‎ C项,由图丙可知,少量Mn2+存在时,1.0mol/LNaOH条件下对应的H2O2分解速率要小于0.1mol/LNaOH时的分解速率,因此并不是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故C项错误;‎ D项,由图丁可知,pH相同的碱性条件下,Mn2+浓度越大,H2O2分解速率越大,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26分)‎ ‎25.依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1.0 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37 kJ热量,表示乙醇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长征”2号火箭的发动机中用“偏二甲肼”(分子式为C2H8N2)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液态燃料。已知a g偏二甲肼与b g四氧化二氮在发动机内燃烧生成稳定的、对环境友好的物质。若生成1 mol N2(g) 的反应热为c kJ,写出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T ℃时,如图所示, 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向足量的H2SO4溶液中加入100 mL 0.4 mol·L-1的Ba(OH)2溶液,放出的热量是5.12 kJ。向足量的Ba(OH)2溶液中加入100 mL 0.4 mol·L-1的HCl溶液,放出的热量为2.2 kJ。则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Ba2+(aq)+SO42-(aq)===BaSO4(s) ΔH=______________;‎ ‎(5) 研究表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ΔH)‎ 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键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断开1 mol化学键时所需吸收的能量。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P—P P—O O==O P==O 键能kJ/mol ‎197‎ ‎360‎ ‎499‎ x 已知白磷(P4)的燃烧热为2378.0 kJ/mol,白磷完全燃烧的产物(P4O10)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上表中x=_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 (1). C2H5OH(l)+3O2(g)===2CO2(g)+3H2O(l)ΔH=-63.02 kJ·mol-1 (2). C2H8N2(l)+2N2O4(l)===2CO2(g)+3N2(g)+4H2O(l) ΔH=‎-3c kJ·mol-1 (3). A(g)+3B(g) 2C(g) (4). -18 kJ·mol-1 (5). 433.75 kJ·mol-1‎ ‎【解析】‎ ‎【详解】(1)‎1.0 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37 kJ热量,‎46.0 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63.02kJ热量, 表示乙醇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l)+3O2(g)===2CO2(g)+3H2O(l)ΔH=-63.02 kJ·mol-1;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2H5OH(l)+3O2(g)===2CO2(g)+3H2O(l)ΔH=-63.02 kJ·mol-1。‎ ‎ (2)由题意可知 C2H8N2与N2O4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方程式C2H8N2+2N2O4=2CO2+4H2O+3N2;据反应可知生成3molN2时放出热量为3ckJ,因此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2H8N2(l)+2N2O4(l)=2CO2(g)+3N2(g)+4H2O(l) ΔH=-‎3c kJ·mol-1;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2H8N2(l)+2N2O4(l)===2CO2(g)+3N2(g)+4H2O(l) ΔH=‎-3c kJ·mol-1。‎ ‎ (3) T ℃时,通过图示可知,A 、B的浓度均减小,C的浓度增大,A 、B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A 减小0.2mol/L,B减小0.6mol/L,C增加0.4 mol/L,系数比和浓度的变化量成正比,因此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3B(g) 2C(g);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g)+3B(g) 2C(g)。‎ ‎(4)100 mL 0.4 mol·L-1的Ba(OH)2溶液中Ba(OH)2的物质的量为0.04mol,足量H2SO4溶液中加入100 mL 0.4 mol·L-1的Ba(OH)2溶液,放出的热量是5.12 kJ ,则1 mol Ba(OH)2 ‎ 参与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5.12/0.04=128 kJ ,则有①2H+(aq)+SO42-(aq)+Ba2+(aq)+2OH-(aq)=BaSO4(s)+2H2O(l),ΔH1 =-128 kJ·mol-1;100 mL 0.4 mol·L-1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为0.04mol,足量Ba(OH)2溶液中加入100 mL 0.4 mol·L-1盐酸时,放出的热量为2.2 kJ ,则2molHCl 参与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2×2.2/0.04=110 kJ·mol-1,则有②2H+(aq)+ 2OH-(aq)=2H2O(l),ΔH2 =-110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可得,SO42-(aq)+Ba2+(aq)= BaSO4(s) ΔH=ΔH1-ΔH2=-18 kJ·mol-1;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8 kJ·mol-1 。 ‎ ‎(5) 白磷燃烧的方程式为P4+5O2===P4O10 ΔH =-2378 kJ·mol-1,1mol白磷完全燃烧需拆开6molP-P、5molO=O,形成12molP-O、4molP=O,所以12mol×360kJ/mol+4mol×xkJ/mol-(6mol×197 kJ/mol+5 mol×499 kJ/mol)=2378.0kJ,x=433.75;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433.75 kJ·mol-1。‎ ‎【点睛】反应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如果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如果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 ‎26.将等物质的量的A和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 xC(g)+2D(g);5 min后测得c(D)=0.5 mol·L-1,c(A)∶c(B)=3∶5,C的反应速率是0.1 mol·L-1·min-1。‎ ‎(1)A在5 min末的浓度是____________;‎ ‎(2)v(B)=____________;‎ ‎(3)x=____________。‎ ‎【答案】 (1). 0.75 mol·L-1 (2). 0.05 mol·L-1·min-1 (3). 2‎ ‎【解析】‎ ‎【详解】D的浓度为0.5mol/L,所以D的物质的量为1mol。‎ ‎ 设A、B的物质的量为nmol,‎ ‎ ‎3A(g)+B(g)xC(g)+2D(g),‎ 开始 n mol n mol 0 0 ‎ 反应 1.5mol 0.5mol 1mol ‎ ‎5min (n-1.5)mol ( n-0.5)mol 1mol c(A):c(B)=:=3:5,所以n=3;‎ ‎(1)A在5min末的物质的量为:(n-1.5)mol=1.5mo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0.75mol/L;‎ ‎(2)C的反应速率是0.1mol•L-1•min-1,根据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所以B的反应速率是0.05mol•L-1•min-1;‎ ‎(3)D的浓度为0.5mol/L,反应时间为5min,D的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C的反应速率是0.1mol•L-1•min-1,根据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所以x=2。‎ ‎27.在‎2 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X(g)+nY(g) ===pZ(g)+qQ(g),式中m、n、p、q为化学计量数。在0~3 min内,各物质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物质 时间    ‎ X Y Z Q 起始/mol ‎0.7‎ ‎1‎ ‎2 min末/mol ‎0.8‎ ‎2.7‎ ‎0.8‎ ‎2.7‎ ‎3 min末/mol ‎0.8‎ 已知2 min内v(Q)=0.075 mol·L-1·min-1,v(Z) ∶v(Y) =1 ∶2 ,‎ ‎(1)试确定以下物质的物质的量:起始时n(Y)=______,n(Q)=______;‎ ‎(2)方程式中m=________,n=________,p=________,q=________;‎ ‎(3)用Z表示2 min内的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 min时,Z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3 mol (2). 3 mol (3). 1 (4). 4 (5). 2 (6). 3 (7). 0.05 mol·L-1·min-1 (8). 20%‎ ‎【解析】‎ ‎【详解】2min内v(Q)=0.075mol•L-1•min-1,则△n(Q)=0.075mol•L-1•min-1‎ ‎×2min×2=0.3mol,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min内X的物质的量变化为:0.8mol-0.7mol=0.1mol,Z的物质的量变化为:1mol-0.8mol=0.2mol,根据反应速率v(Z):v(Y)=1:2可知,Y的物质的量变化为:△n(Y)=2△n(Z)=0.4mol,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变化与其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则:m:n:p:q=0.1mol:0.4mol:0.2mol:0.3mol=1:4:2:3,所以m=1、n=4、p=2、q=3,反应方程式为:X(g)+4Y(g)⇌2Z(g)+3Q(g),‎ ‎(1)2min内生成0.1molX,根据反应X(g)+4Y(g)⇌2Z(g)+3Q(g)可知,2min内生成Y的物质的量为0.4mol,则起始时Y的物质的量为:2.7mol-0.4mol=2.3mol;Q在2min内物质的量减少,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2min内消耗的Q的物质的量为:0.1mol×3=0.3mol,则起始时Q的物质的量为:2.7mol+0.3mol=3mo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2.3mol;3mol。‎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m=1、n=4、p=2、q=3,因此本题答案:1;4;2;3。 (3)2min内消耗的Z的物质的量为:n(Z)=1mol-0.8mol=0.2mol,则用Z表示2min内的反应速率为:v(Z)=0.2/(2×2)=0.05mol•L-1•min-1,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0.05mol•L-1•min-1。‎ ‎(4)2min时,Z变化了1-0.8=0.2mol,Z的转化率为0.2/1×100%=20%;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20%。‎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本题在确定反应各物质系数时,要计算出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在计算反应速率时,要注意是浓度的变化量,而不是物质的量变化量。‎ 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26分)‎ ‎28.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 ‎ Ⅰ. 设计实验探究反应速率的测定和比较 实验步骤:‎ ‎(1)取一套装置(装置如图所示),加入40 mL 1 mol·L-1的硫酸,测量收集10 mL H2所需的时间。‎ ‎(2)取另一套装置,加入40 mL 4 mol·L-1的硫酸,测量收集10 mL H2所需的时间。‎ 实验现象: 锌跟硫酸反应产生气泡,收集10 mL气体,(2)所用时间比(1)所用时间________(填“长”或“短”);‎ 实验结论: 4 mol·L-1硫酸与锌反应比1 mol·L-1硫酸与锌反应速率______(填“大”或“小”)。‎ 注意事项:① 锌粒的颗粒(即表面积)大小________________;‎ ‎② 40 mL的硫酸要迅速加入;‎ ‎③ 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且计时要迅速准确;‎ ‎④ 气体收集可以用排水量气装置代替。‎ 实验讨论:除本实验测定反应速率的方法外,可行的方案还有(任写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探究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 mol·L-1、2.00 mol·L-1,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 K、308 K。‎ 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编号 T(K)‎ 大理石规格 HNO3浓度 ‎(mol·L-1)‎ 实验目的 ‎①‎ ‎298‎ 粗颗粒 ‎2.00‎ ‎(1)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①和_____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3)实验①和_____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 ‎ 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③‎ ‎ _____‎ 粗颗粒 ‎ _________‎ ‎④‎ ‎______‎ ‎ ______‎ ‎ ________‎ ‎【答案】 (1). 短 (2). 大 (3). 基本相同 (4). 气密性良好 (5). 测定单位时间内产生H2的体积;(测定一段时间内H+的浓度变化;测定一定时间内锌粒质量变化)(任意一条即可) (6). 298 (7). 粗颗粒 (8). 1.00 (9). 308 (10). 2.00 (11). 298 (12). 细颗粒 (13). 2.00 (14). ③ (15). ④‎ ‎【解析】‎ ‎【详解】Ⅰ.(2) 稀硫酸和Zn可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而气体产生在溶液中会以气泡的形式散发出来,故有气泡产生;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用时间就越短,即4mol·L-1的硫酸与锌反应速率较快,故(2)所用时间比(1)短 ;实验结论:4 mol·L-1硫酸与锌反应比1 mol·L-1硫酸与锌反应速率大;注意事项:① 固体表面积影响反应速率,锌粒的颗粒(即表面积)大小基本相同; ② 40 mL的硫酸要迅速加入;③ 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不漏气,且计时要迅速准确;④ 气体收集可以用排水量气装置代替。实验讨论:测定实验的一些变量之间关系时一般可采用控制变量法,如控制时间相同,测定单位时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或测定一段时间内氢离子浓度变化;或测定一段时间内锌粒的质量变化;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短,大,基本相同,气密性良好;测定单位时间内产生H2的体积;(测定一段时间内H+的浓度变化;测定一定时间内锌粒质量变化)(任意一条即可)。 ‎ Ⅱ. 本实验是由实验①做对比实验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以在设计分组实验时,要设计出分别只有浓度、温度和接触面积不同时反应速率的变化,从而找出不同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由于实验①②的温度、大理石规格相同,实验①和实验②探究的是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温度为298 K,大理石为粗颗粒,HNO3浓度为1.00 mol·L-1;‎ 实验①③中只有温度不同,实验①和实验③就可以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实验③的温度选择308K;硝酸选2.00 mol·L-1;‎ 实验①④中只有大理石规格不同,实验①和实验④可以探究接触面积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实验④选择细颗粒的大理石,温度为298,硝酸选2.00 mol·L-1;‎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298 ,粗颗粒, 1.00, 308 , 2.00 , 298 , 细颗粒, 2.00,③,④。‎ ‎29.甲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可利用甲醇催化脱氢制备。甲醛与气态甲醇之间转化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 ‎(1)甲醇催化脱氢转化为甲醛的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1)过程Ⅰ与过程Ⅱ的反应热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甲醇催化脱氢转化为甲醛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醇催化脱氢转化为甲醛的过程中,如果要使反应温度维持在‎700℃‎,需向体系中通入空气,通过计算确定进料甲醇与空气的物质的量理论比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H2(g)+1/2O2(g)===H2O(g)  ΔH=-a kJ·mol-1,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0%)‎ ‎【答案】 (1). 吸热 (2). 相同 (3). 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仅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4). CH3OH(g)===HCHO(g)+H2(g) ΔH=+(E2-E1) kJ·mol-1 (5). n(CH3OH)∶n(空气)=‎2a∶5(E2-E1)‎ ‎【解析】‎ ‎【详解】(1)通过图示变化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相对于过程Ⅰ,过程Ⅱ为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加入了催化剂,但是不影响反应的反应热,因为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仅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所以过程Ⅰ与过程Ⅱ的反应热相同;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吸热,相同 ,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仅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 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故为吸热反应,反应热=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E2-E1) kJ·mol-1,甲醇催化脱氢转化为甲醛的热化学方程式:CH3OH(g)===HCHO(g)+H2(g) ΔH=+(E2-E1) kJ·mol-1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H3OH(g)===HCHO(g)+H2(g) ΔH=+(E2-E1) kJ·mol-1。‎ ‎(3) 反应维持在一定温度持续进行,应保证反应:H2(g)+1/2O2(g)===H2O(g)  ΔH=-a kJ·mol-1,放出的热量恰好被反应CH3OH(g)=CH2O(g)+H2(g) ΔH=+(E2-E1) kJ·mol-1全部利用,即CH3OH反应吸收的热量等于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设需甲醇的物质的量为n(CH3OH),需氧气的物质的量为n(O2),则有: n(CH3OH)×(E2-E1)= n(O2)×2×a,计算得出:甲醇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H3OH):n(O2)= ‎2a:(E2-E1),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0.2,即可得出n(CH3OH):n(空气)= ‎2a:5(E2-E1);因此本题答案是:n(CH3OH)∶n(空气)=‎2a∶5(E2-E1)。‎ ‎30.某实验小组用0.50 mol·L-1 NaOH溶液和0.50 mol·L-1 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1)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 kJ·mol-1)______________;‎ ‎(3)取50 mL NaOH溶液和30 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 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 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 t2/℃‎ 温度差平均值 ‎(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 __________‎ ‎2‎ ‎27.0‎ ‎27.4‎ ‎26.2‎ ‎31.2‎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② 近似认为0.50 mol·L-1 NaOH溶液和0.50 mol·L-1 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kJ·(kg·℃)-1。则中和热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 上述实验数据结果与57.3 kJ·mol-1有偏差, 产生偏差的原因不可能是(填字母)____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答案】 (1). 环形玻璃搅拌棒 (2). 1/2H2SO4(aq)+NaOH(aq)== 1/2Na2SO4(aq)+H2O(l) ΔH=-57.3kJ·mol-1 (3). 4.0 (4). -53.5 kJ·mol-1 (5). b ‎【解析】‎ ‎【详解】(1) 如图,根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可知,仪器a为环形玻璃搅拌棒;因此本题答案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2) 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57.3 kJ 的热量,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1/2H2SO4(aq)+NaOH(aq)== 1/2Na2SO4(aq)+H2O(l) ΔH=-57.3kJ·mol-1;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2H2SO4(aq)+NaOH(aq)== 1/2Na2SO4(aq)+H2O(l) ΔH=-57.3kJ·mol-1。‎ ‎(3) ①4次温度差分别为:‎4.0℃‎,‎5.0℃‎,‎3.9℃‎,‎4.1℃‎,‎5.0℃‎误差太大,舍去,其余三组有效,温度差平均值‎4.0℃‎,因此本题答案是:4.0。‎ ‎②50mL0.50 mol·L-1 NaOH氢氧化钠与30mL0.50 mol·L-1 H2SO4硫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0.50=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80×1=‎80g,温度变化的值为∆T=‎4.0℃‎,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Q=m×c×∆T=80×4.18×4.0=1337.6J=1.3376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1.3376/0.025=-53.5 kJ·mol-1;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53.5 kJ·mol-1。‎ ‎③保温效果不好,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数值偏小,a有可能;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NaOH溶液的体积增多,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热数值偏大,b不可能;分多次加入NaOH溶液也会使热量散失,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数值偏小,c有可能;d项提前中和了一部分酸和碱,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数值偏小,d有可能;综上所述,本题选b。‎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