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高二下学期优生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高二下学期优生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 ‎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Cr-52 Fe-56 ‎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 S2-的结构示意图:‎ C.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35Cl D. 羟基的电子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烯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其结构简式:CH2=CH2,A错误;‎ B.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原子获得2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S2-电子层结构为,B错误;‎ C.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的质量数是37,所以该原子的表示为:,C错误;‎ D.羟基是O原子与H原子形成了一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表示为,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c (H+):c (OH-)=1012 的溶液中:NH4+、Al3+、NO3-、Cl-‎ B. pH =7溶液中:K+、Fe3+、SO42-、H+‎ C. 遇甲基橙变黄色的溶液中:Fe2+、NO3-、SO42-、Na+‎ D. 由水电离的c (H+)=1×10-14 mol/L的溶液中:Ca2+、K+、Cl-、HC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 c (H+):c (OH-)=1012 的溶液是酸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H+与选项的离子之间不反应,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能大量共存,A正确;‎ B. Fe3+在pH=4.4左右沉淀完全,在pH=7的溶液中形成Fe(OH)3沉淀,从溶液中析出,因此该不能大量存在Fe3+,B错误;‎ C.使甲基橙变黄色的溶液中可能呈酸性或碱性,Fe3+与OH-反应形成Fe(OH)3‎ 沉淀,故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由水电离的c (H+)=1×10-14 mol/L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无论是酸性还是碱性,HCO3-都会发生反应,都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3.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MnO2固体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MnO2+4HClMn2++2Cl-+Cl2↑+2H2O B. AlCl3溶液中滴加浓氨水至过量:Al3++4NH3·H2O=AlO2-+4NH4++2H2O C. Fe2O3溶于过量氢碘酸溶液中:Fe2O3+6H++2I-=2Fe2++I2+3H2O D. 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气体:ClO-+SO2+H2O=HClO+HS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 MnO2固体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Cl2,盐酸是强酸,完全电离,用离子形式表示,A错误;‎ B.NH3·H2O是弱碱,不能溶解反应产生的Al(OH)3沉淀,不能写成AlO2-,B错误;‎ C.Fe2O3溶于过量氢碘酸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Fe2+、I2和水,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Fe2O3+6H++2I-=2Fe2++I2+3H2O,C正确;‎ D.NaClO具有强的氧化性,会将SO2氧化为SO42-,不是发生复分解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4.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 ①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正确;②电解氯化镁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氢气和氯气,错误;③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错误;④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硅酸钠和水、硅酸钠与盐酸生成硅酸和氯化钠,正确;⑤甲醛被氧化生成甲酸、甲酸与甲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甲酸甲酯,错误。‎ 考点: 物质的转化 ‎5.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测同温同浓度下的Na2CO3和Na2SO3水溶液的pH 确定碳和硫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B 向1ml 0.2mol/L 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mol/L 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mol/L FeCl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 可以证明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Mg(OH)2>Fe(OH)3‎ C 将NaOH溶液滴入该溶液中加热,放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证明溶液中有NH4+‎ D 用稀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证明氧化性:H2O2比Fe3+强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则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的pH越小,亚硫酸钠不是S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钠盐,因此不能据此判断非金属性强弱,A错误;‎ B.由于氢氧化钠在和氯化镁溶液反应时氢氧化钠过量,所以再加入氯化铁时过量的NaOH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Fe(OH)3红褐色沉淀,因此不能证明在相同温度下Ksp[Mg(OH)2]>Ksp[Fe(OH)3],B错误;‎ C.将NaOH溶液滴入待测溶液中加热,放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放出了NH3,则该溶液中含有NH4+,C正确;‎ D.在酸性条件下,H+、NO3-具有氧化性,可以将Fe2+氧化为Fe3+,使溶液变为黄色,因此不能说明氧化性:H2O2>Fe3+,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0.1mol-NH2(氨基)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0.9NA B. 常温下,1L 0.1mol/L CH3COONa溶液中含有的CH3COO-和Na+总数为0.2NA C. 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A 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 1个-NH2(氨基)中含有9电子,则0.1mol-NH2(氨基)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0.9NA,A正确;‎ B.CH3COO-会发生水解反应产生CH3COOH而消耗,所以1L 0.1mol/L CH3COONa溶液中含有的CH3COO-和Na+总数小于0.2NA,B错误;‎ C.16.25 g FeCl3的物质的量是0.1mol,Fe3+发生水解反应产生Fe(OH)3胶体,而胶粒是许多Fe(OH)3的集合体,因此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0.1NA,C错误;‎ D.SO2和O2反应产生SO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2NA,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7.甲、乙、丙、丁为中学常见物质,其中甲、乙为单质,丙为氧化物,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甲、乙元素是同主族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推测,此时乙单质可能是Si B. 若甲、乙均为金属单质,则丁所属的物质类别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C. 若甲为金属单质,乙为非金属单质,则甲只能是Mg D. 若甲、乙元素是同周期元素,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为:2F2 + 2H2O=4HF + 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若甲、乙元素是同主族元素,丙为氧化物,C与SiO2反应、Na与H2O的反应符合转化关系,乙单质可能是Si,A正确;‎ B.若甲、乙均为金属单质,丙为氧化物,铝热反应符合转化关系,丁若为氧化铝,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B错误;‎ C.若甲为金属单质,乙为非金属单质,丙为氧化物,Mg与CO2、Na与H2O的反应等都符合转化关系,甲不一定为Mg,C错误;‎ D.若甲、乙元素是同周期元素,Mg与SiO2反应生成Si与MgO也符合转化关系,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8.某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盐酸,测得溶液中的HCO3-、CO32-、AlO2-、Al3+离子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混合溶液中的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 V1:V2=l:5‎ C. M点时生成的CO2为0.05mol D. e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 Al(OH)3+3H+= Al3++3H2O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向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盐酸,首先发生反应:AlO2-+H++H2O =Al(OH)3↓,a表示AlO2-,根据盐酸消耗的体积可知:n(H+)=n(AlO2-)=" 1mol/L×0.05L=" 0.05mol;当AlO2-反应完全,CO32-反应:b表示CO3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O32-+H+=HCO3-,n(H+)=n(CO32-) =0.05L×1mol/L=0.05mol;c表示HCO3-, CO32-反应完全,产生的HCO3-会发生反应:HCO3-+H+ =CO2↑+H2O,n(HCO3-)=n(H+)=0.05L×1mol/L=0.05mol;当HCO3-反应完全,Al(OH)3发生反应:Al(OH)3+3H+= Al3++3H2O,d表示Al(OH)3,当Al(OH)3反应完全,消耗HCl的物质的量是Al(OH)3的3倍,n(H+)= 3n(Al(OH)3‎ ‎)=3×0.05mol=0.15mol,则该阶段加入盐酸的体积是0.15mol÷ 1mol/L="0.15L" =150ml。A.原混合溶液中的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5mol:0.05mol=1:1,错误;B.在原混合物中n(CO32-)= 0.05mol,在V1时溶液中的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相等,都等于0.025mol ,根据方程式:CO32-+H+=HCO3-可知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025mol ,盐酸的体积为0.025mol÷1mol/L= 0.025L=25ml;故V1=50ml+25ml=75ml,根据前边的分析可知:V2=150ml+150ml=300ml,所以V1:V2=75ml:300ml=1:4;错误;C根据前边的方向可知M点时溶液中CO32-完全转化为HCO3-,没有产生CO2,错误;D.根据前边的分析可知:a曲线表示AlO2-+H++H2O=Al(OH)3↓,故该选项正确。‎ 考点:铝元素、碳元素的化合物的性质的图像法表示的知识。‎ ‎9.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互不相等的奇数,且X、Y、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恰好等于Z元素的核电荷数,X与W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常见金属元素Z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28,中子数比质子数多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百度”搜索知,Y、Z形成的化合物“室温下强度高,……。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小,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由此可推测该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 B. 化合物YW3水解产物之一具有强氧化性,由此可知Y在该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 C.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YX5是一种是否存在尚待确证的化合物,假如存在,该物质与水反应必然生成气体X2,同时得到一种弱碱溶液 D. 因为Z的氧化物熔点很高,不适宜于电解,故工业上常用电解Z与W的化合物的方法制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常见金属元素Z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28,中子数比质子数多2,则Z的质子数=(28-2)÷2=13,即Z是铝元素。又因为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互不相等的奇数,且X、Y、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恰好等于Z元素的核电荷数,X与W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所以X是氢元素或锂元素,Y是氮元素,W是氯元素。A、根据性质可知,AlN形成的晶体是原子晶体,A不正确;B、化合物YW3水解产物之一具有强氧化性,则该化合物是次氯酸,另外一种产物是氨气,因此Y在该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价,B不正确;C、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YX5是一种是否存在尚待确证的化合物,假如存在,该物质即NH4H与水反应必然生成气体氢气,同时得到一种弱碱溶液,该溶液是氨水,C正确;D、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单质铝。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时不能导电,D不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结构、元素推断以及晶体类型等的有关判断 ‎10.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具有咸味、有毒,且价格比食盐(NaCl)便宜的工业用盐,常被误作食盐使用,导致多起中毒事故发生。它的部分性质见右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可用淀粉碘化钾试纸和食醋鉴别食盐(NaCl)与亚硝酸钠(NaNO2)‎ B. N2H4极易溶于水,因为它是极性分子且与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 C. NaNO2与N2H4生成NaN3的反应方程式为:NaNO2+N2H4 = NaN3 + 2H2O D. 上图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亚硝酸钠的性质,在酸化条件下具有氧化性,因此可用淀粉碘化钾试纸和食醋鉴别食盐和亚硝酸,正确;B、溶于水的原因一般是相似相溶或者形成分子间氢键,肼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不是相似相溶,只能是和水形成分子间氢键,增大溶解度,正确;C、根据性质,反应生成氮化钠和H2O,NaNO2+N2H4→NaN3+H2O,观察还差一个水,所以反应方程式:NaNO2 + N2H4 = NaN3 + 2H2O,正确;D、亚硝酸和氯化铵溶液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他都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选项D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溶解度等知识。‎ ‎1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淀粉、油脂、糖类、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而成的一种燃料,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③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 ‎④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⑤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 ‎⑥除去CH4中的少量C2H4: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 A. ①②⑤⑥ B. ①②④⑤ C. ③⑤⑥ D. 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糖类中的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为混合物;‎ ‎③饱和碳酸钠与乙酸反应,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后分层;‎ ‎④石油的分馏为物理变化,而煤的气化反应生成CO和氢气,为化学变化;‎ ‎⑤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中含-CHO能够被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 ‎⑥乙烯与溴水反应,而甲烷不反应。‎ ‎【详解】①糖类中的单糖是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糖,①错误;‎ ‎②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为混合物,不是新型化合物,②错误;‎ ‎③饱和碳酸钠与乙酸反应产生可溶性的物质,且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后分层,则混合反应、振荡后,静置分液可实现除杂,③正确;‎ ‎④石油的分馏为物理变化,而煤的气化是煤的成分与水反应生成CO和氢气,为化学变化,分别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④错误;‎ ‎⑤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是多羟基醛,在加热煮沸条件下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⑤正确;‎ ‎⑥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产生液态物质,而甲烷不反应,所以可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可实现除杂,⑥正确;可见说法正确的是③⑤⑥,选项C合理。‎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机物的同系物具有相同的通式,且组成相差n(n>0的正整数)个CH2原子团,因此等质量的同系物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相差1.5nmol B. 根据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一定能判断卤代烃中所含卤素原子的种类 C. 饱和一元醇可在一定条件下与氢卤酸发生取代反应 D. 分子式为C7H16的有机物中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此有机物一定是2,4―二甲基戊烷或3,3―二甲基戊烷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烷与乙烷为同系物,取mg甲烷与乙烷,分别燃烧,mg甲烷完全燃烧耗氧量为 mol,乙烷耗氧量为mol,二者并不相差1.5mol,A错误;‎ B.不是所有的卤代烃都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所以不能根据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其卤代烃中所含卤素原子的种类,B错误;‎ C.饱和一元醇可在一定条件下与氢卤酸发生取代反应,羟基被卤素原子取代,C正确;‎ D.分子式为C7H16的有机物含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2,2,3-三甲基丁烷也含有3种不同的H,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3.下列化合物中与自身类别相同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不考虑立体异构)最多的是( )‎ A. 戊烷 B. 戊醇 C. 戊烯 D. 戊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自身类别相同的同分异构体要从碳链异构、位置异构角度分析考虑来解答。‎ ‎【详解】A.戊烷只存在碳链异构,同分异构体为:CH3-CH2-CH2-CH2-CH3,,,共3种;‎ B.戊烷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2-CH2-CH2-CH3、、,主链上有五个C原子的醇有3种:CH3CH2CH2CH2CH2OH、、;主链上有四个碳的有4种:、、、;主链三个碳的有1种:,共有8种同分异构体;‎ C.戊烷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2CH2CH2CH3、、‎ ‎;若为CH3-CH2-CH2-CH2-CH3,相应烯烃有2种:CH2=CH-CH2-CH2-CH3、CH3-CH=CH-CH2-CH3;‎ 若为,相应烯烃有3种:CH2=C(CH3)CH2CH3;CH3C(CH3)=CHCH3;CH3CH(CH3)CH=CH2;若为,没有相应烯烃;共5种同分异构体;‎ D.戊炔的同分异构体为HC≡C-CH2CH2CH3、CH3C≡C-CH2CH3、3种同分异构体;‎ 可见产生同类物质同分异构体种类数目最多是是戊醇,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判断的知识,掌握书写的方法规律,本题包括的异构体有碳链异构和官能团位置不同引起的异构体,审清题目要求是解题的关键。‎ ‎14.某有机物是药物生产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有机物与浓溴水可发生取代反应 B. 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 mol NaOH C. 该有机物与浓硫酸混合共热可发生消去反应 D. 该有机物经催化氧化后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该有机物含有酚羟基,能与浓溴水发生邻对位取代反应,A项正确;B.该分子的一个酚羟基,一个酯基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酚羟基和羧酸钠,酚羟基继续消耗NaOH,溴代烃能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所以最多消耗4molNaOH,B项正确;C.该分子与强碱相连的C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项错误;D. 该有机物经催化氧化后生成醛基,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D项正确;选C。‎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性质。‎ ‎15.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定容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 △H<0 ,经 2 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 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 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1•s-1‎ ‎② 达到平衡状态时,升高温度,则该化学平衡向左移动,同时化学平衡常数K也减小 ‎③ 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70% ‎ ‎④ 达到平衡状态时,增加A物质的量,A和B转化率都提高 ‎⑤当各物质浓度满足c(A)=2c(B)= c(C)时,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由方程式可知2s时产生的C的浓度是0.6mol/L,则A消耗的浓度也是0.6mol/L.所以V(A)=△C/△t="0.6mol/L.÷2s=0.3mol/(" L·s).正确。②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升高温度,则该化学平衡向左移动,同时化学平衡常数K也减小。正确。③ 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0.6.÷2) 100%×30% .错误。 ④ 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增加A物质的量, B的转化率提高但A的转化率降低。错误。。⑤当各物质浓度满足c(A)="2c(B)=" c(C)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了平衡状态。错误。‎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的知识。‎ ‎16.25℃时,下列各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在0.1 mol·L-1Na2S溶液中:2c(Na+) =c(S2-)+c(HS-) +c(H2S)‎ B. pH=2的醋酸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c(Na+)+ c(H+)= c(OH-)+c(CH3COO-)‎ C. 向0.1mol·L-1盐酸与0.1mol·L-1K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c(K+)>c(HCO3-)>c(Cl-)>c(OH-)>c(H+)‎ D. 向0.1 mol·L-1 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至溶液恰好呈中性:c(Na+)>c(NH4+)>c(SO42-)>c(OH-) =c(H+)‎ ‎【答案】B ‎【解析】‎ ‎【详解】A.任何溶液中都存在物料守恒,根据物料守恒得c(Na+) =2c(S2-)+2c(HS-)+2c(H2S),A错误;‎ B.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Na+)+ c(H+)=c(OH-)+c(CH3COO-),B正确;‎ C.等体积、等浓度的稀HCl和K2CO3溶液混合,二者恰好反应生成KHCO3和KCl,KHCO3‎ 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则c(H+)1:1,则c(Na+)>c(SO42-),显中性时溶液的溶质为硫酸钠,硫酸铵、一水合氨,c(Na+)+c(NH4+)=2c(SO42-),c(Na+)>c(SO42-),则c(NH4+)AgBr>AgI;随Ksp的减小,应先出现AgI沉淀、再出现AgBr,最后才沉淀AgCl;所以不符合滴定实验的目的和作用;铬酸银的阳、阴离子个数比为2:1,可以计算相同浓度的银离子沉淀氯离子、铬酸根离子需要的浓度,依据Ksp计算得到,Ksp(AgCl)=c(Ag+)·c(Cl-)=2×10-10,Ksp(Ag2CrO4)=c(Ag+)2· c(CrO42-)=2.0×10-12,c(Cl-)=mol/L;c(CrO42-)=mol/L>mol/L=c(Cl-),可见同浓度的银离子需要的氯离子浓度小于CrO42-浓度,说明铬酸银溶解度大于氯化银;加入K2CrO4,可以作指示剂可以正确的测定氯化物的含量,故④合理。‎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滴定反应中指示剂的选择等知识,明确反应原理为解答关键,易错点是(4)的b,不看难溶物的离子浓度大小,直接根据Ksp进行判断,得到错误结论,应该根据溶度积常数的含义,计算出离子浓度大小,再做分析、判断。试题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22.碳及其化合物在有机合成、能源开发等方面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Ⅰ.工业生产精细化工产品乙二醛(OHC—CHO)‎ ‎(1)乙醛(CH3CHO)液相硝酸氧化法 在Cu(NO3)2催化下,用稀硝酸氧化乙醛制取乙二醛,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该法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但也存在比较明显的缺点:‎ ‎ 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二醇(HOCH2CH2OH)气相氧化法 ‎①已知:2H2(g)+O2(g) ⇌2H2O(g)  ΔH=-484 kJ/mol,化学平衡常数为K1。‎ OHC—CHO(g)+2H2(g) ⇌HOCH2CH2OH(g) ΔH=-78 kJ/mol,化学平衡常数为K2。‎ 则乙二醇气相氧化反应HOCH2CH2OH(g)+O2(g) ⇌OHC—CHO(g)+2H2O(g)的ΔH=______。相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用含K1、K2的代数式表示)。‎ ‎②当原料气中氧醇比为4∶3时,乙二醛和副产物CO2的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温度在450~495 ℃之间和超过495℃时,乙二醛产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副产物CO2的再利用 ‎(3)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CO2(g) ⇌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550℃时,若充入氢气,则v正、v逆均减小,平衡不移动 B.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 C.T℃时,若再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24.0p总 已知:计算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 ‎【答案】 (1). 3CH3CHO+4HNO33OHC—CHO+4NO↑+5H2O (2). 生成的NO会污染空气,硝酸会腐蚀设备 (3). -406 kJ/mol (4). (5). 升高温度,主反应平衡逆向移动 (6). 温度超过495 ℃时,乙二醇大量转化为二氧化碳等副产物 (7). B ‎【解析】‎ ‎【分析】‎ ‎(1)催化剂是硝酸铜、反应物是乙醛和稀硝酸,生成物是乙二醛、NO和水,根据反应式和生成物书写方程式;该反应中需要具有腐蚀性是酸,且生成有毒气体NO;‎ ‎(2)①OHC-CHO(g)+2H2(g)⇌HOCH2CH2OH(g) △H=-78kJ/mol ‎2H2(g)+O2(g)⇌2H2O(g) △H=-484kJ/mol 将两个方程式相减得HOCH2CH2OH(g)+O2(g)⇌OHC-CHO(g)+2H2O(g),△H进行相应的改变,方程式相减,平衡常数相除;‎ ‎②从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及温度高发生副反应分析;‎ 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温度大于495℃二氧化碳产率增大;‎ ‎(3)A.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550℃时若充入与反应体系无关的气体,相当于减小压强,则v正,v逆均减小,又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B.由图可知,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的体积分数为40%,设开始加入的二氧化碳为1mol,根据三段式进行计算;‎ C.由图可知,T℃时,反应达平衡后CO和CO2的体积分数都为50%即为平衡状态;‎ 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据此计算。‎ ‎【详解】(1)在Cu(NO3)2催化下,用稀硝酸氧化乙醛制取乙二醛,硝酸被还原为NO,反应方程式为:3CH3CHO+4HNO33OHC—CHO+4NO↑+5H2‎ O,该反应的反应物硝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而且反应生成物有NO,会造成空气污染,因此该方法存在比较明显的缺点是:生成的NO会污染空气,硝酸会腐蚀设备;‎ ‎(2)①a.OHC-CHO(g)+2H2(g)⇌HOCH2CH2OH(g) △H=-78kJ/mol b.2H2(g)+O2(g)⇌2H2O(g) △H=-484kJ/mol b-a,整理可得:减去第一个方程式得HOCH2CH2OH(g)+O2(g)⇌OHC-CHO(g)+2H2O(g),△H=(-484kJ/mol)-(-78 kJ/mol)=—406kJ/mol,K1=;K2=,=,化学平衡常数K=,所以K=;‎ ‎②主反应HOCH2CH2OH(g)+O2(g)⇌OHC-CHO(g)+2H2O(g) △H=—406kJ/mol为放热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使乙二醛产率降低;而且当温度超过495℃时,反应物乙二醇有大量发生副反应,转化为CO2等副产物,也会使乙二醛产率降低;‎ ‎(3)A.在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550℃时若充入与反应体系无关的气体如H2,相当于减小了压强,由于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小,所以v正,v逆均减小;又因为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所以减小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A错误;‎ B.由图可知,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的体积分数为40%,设开始加入的二氧化碳为1mol,反应反应转化了xmol,则有 C(s)+CO2(g) ⇌2CO(g),‎ 开始       1         0‎ 转化        x         2x 平衡       1-x        2x 所以×100%=40%,解得x=0.25mol,所以CO2的转化率为×100%=25%,B正确;‎ C.由图可知,T℃时,反应达平衡后CO和CO2的体积分数都为50%即为平衡状态,若再加入等物质的量的CO、CO2,反应体系就是这两种气体,二者的含量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C错误;‎ D.925℃时,CO的体积分数为96%,则CO2‎ 的体积分数都为4%,所以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23.0P,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盖斯定律、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等知识点,注意:化学方程式相加时化学平衡常数相乘;方程式相减时平衡常数相除。题目侧重考查学生图象分析判断能力及三段式法计算能力,难度不大。‎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