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作业

‎1.下列关于铜锌稀H2SO4构成的原电池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锌为负极,锌发生氧化反应 B. 铜为正极,但铜不发生反应 C. 负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 外电路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对于反应2H2O2=2H2O+O2↑, 加入MnO2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O2的生成速率 C.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无现象。若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后,由于形成原电池,可看到有氢气产生 D.100mL 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度不变 ‎3.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制作的番茄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 B. 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 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D. 铜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其物质变化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炸药爆炸 B. 溶洞形成 C. 铁桥生锈 D. 牛奶变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即可进行 B. 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 C. 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 D. 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多少与反应物的量无关 ‎6.已知可逆反应2NO2(g)⇌N2O4(g),下列状态合理且可以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 ‎①ν(正)=ν(逆)≠0的状态 ②NO2全部转化成N2O4的状态 ③c(NO2)=c(N2O4)的状 态 ④N2O4不再分解的状态 ⑤NO2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体系颜色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A. ①④⑥ B. ①⑤⑥ C. ①③⑥ D. ②⑤⑥‎ ‎7.下列对有关事实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编号 事实 解释 ‎①‎ 锌与稀硫酸反应,加入氯化钠固体,速率加快 增大了氯离子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②‎ 锌与稀硫酸反应,滴入较多硫酸铜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减慢 锌置换铜的反应干扰了锌置换氢的反应,致使生成氢气的速率变慢 ‎③‎ ‎5%的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分解速率迅速加快 降低了反应的焓变,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增多,速率加快 ‎④‎ 面粉生产车间容易发生爆炸 固体表面积大,反应速率加快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燃料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一定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 C.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 D.放热反应的逆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9.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气,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为Q1,生成气态水放出热量为Q2,则Q1和Q2的关系是( )‎ A.相等 B.大于 C.小于 D.无法确定 ‎10.目前常见的燃料电池主要有四种,下面是这四种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正极的反应产物为水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1.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碘的升华 B. 生石灰溶于水 C. 镁和稀硫酸反应 D. 木炭和二氧化碳反应 ‎12.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 4NH3(g) + 5O2(g)4NO (g)+ 6H2O(g)‎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升高温度可以提高NH3的转化率 C. 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可增加反应热 D. 将平衡混合物通入水中一定有硝酸铵生成 ‎13.一种新型熔融盐燃料电池以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一极通CO气体,另一极通O2和CO2的混合气体,制作650℃时工作的燃料电池,其电池总反应是2CO+O2=2CO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CO的一极是电池的正极 B. 负极电极反应是:O2+2CO2+4e-=2CO32-‎ C. 熔融盐中CO32-的物质的量在工作时保持不变 D. 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14.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C4H10) 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热量为Q 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5mol·L-1的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丁烷燃烧热的△H为( )‎ A.+8QkJ/mol B.+16Q kJ/mol C.-8Q kJ/mol D.-16Q kJ/mol ‎15.某课题组以纳米 Fe2O3 作为电极材料制备锂离子电池(另一极为金属锂和石墨的复合材料),通过在室温条件下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循环充放电,成功地实现了对磁性的可逆调控(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Fe2O3+6Li++6e-=2Fe+3Li2O B. 该电池可以用水溶液做电解质溶液 C. 放电时,Fe 作电池的负极,Fe2O3作电池的正极 D. 充电时,Li+向纳米Fe2O3这极移动 ‎16.利用反应2Cu+O2+2H2SO4=2CuSO4+2H2O可制备CuSO4,若将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 ‎(1)负极材料是_______(写名称),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2)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3)溶液中SO42-向______极移动。‎ ‎17.T ℃、‎2 L密闭容器中某一反应在不同时刻的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E为固体,其余为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反应开始至3 min时,用D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1·min-1。‎ ‎(3)T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 ‎(4)第6 min时,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缩小至原来的一半,重新达到平衡后,D的体积分数为 。‎ ‎(5)另有一个‎2 L的密闭容器,T ℃、某一时刻,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表所示。‎ 物质 A B D E 物质的量(mol)‎ ‎0.8‎ ‎1.0‎ ‎0.4‎ ‎0.2‎ 此时v(正) v(逆)(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8.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NaOH+HCl=NaCl+H2O ‎(B)2FeCl3+Cu=2FeCl2+CuCl2‎ ‎(1)根据两反应本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填“能”或“不能”)‎ ‎(A)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A或B)不能,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A或B)可以,指出正、负极的电极材料,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负极:材料:_____;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材料_______;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生活中,需要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进行研究,以便控制化学反应。‎ I.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 反应物 催化剂 温度 ‎①‎ ‎10mL10% H2O2溶液 无 ‎25℃‎ ‎②‎ ‎10mL20% H2O2溶液 无 ‎25℃‎ ‎③‎ ‎10mL20% H2O2溶液 无 ‎40℃‎ ‎④‎ ‎10mL20% H2O2溶液 ‎1~2滴0.1mol/LFeCl3溶液 ‎40℃‎ 通过实验得到氧气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代表实验①的图示是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实验③和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通过上面对比实验,所得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Ⅱ.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2NH3(g),测得其中N2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4)从开始反应到t2时刻,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 ‎(5)在t3时刻,氢气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20.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 = 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_;‎ ‎(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_电极流向________电极。‎ ‎(4)若电极X质量减少6.4g,则Ag极质量增加______ g.‎ ‎21.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将锌、铜通过导线相连,置于稀硫酸中。‎ ‎(1)外电路,电子从__________极流出。溶液中,阳离子向_______极移动。‎ ‎(2)若反应过程中有0.2 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将稀硫酸分别换成下列试剂,电流计仍会偏转的是_____(填序号)。‎ A.无水乙醇 B.醋酸溶液 C.CuSO4溶液 D.苯 ‎(4)实验后同学们经过充分讨论,认为符合某些要求的化学反应都可以通过原电池来实现。下列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NaOH+HCl=NaCl+H2O B. 2H2+O2=2H2O C. Fe+2FeCl3=3FeCl2 D. 2H2O=2H2↑+2O2↑‎ ‎22.某学生利用下图实验装置探究盐桥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Cu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按照实验步骤依次回答下列问题:‎ ‎(1)导线中电子流向为____________(用a、b表示)。‎ ‎(2)若装置中铜电极的质量增加0.64 g,则导线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 (用“NA”表示);‎ ‎(3)装置中盐桥中除添加琼脂外,还要添加KCl的饱和溶液,电池工作时,对盐桥中的K+、Cl-的移动方向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盐桥中的K+向左侧烧杯移动、Cl-向右侧烧杯移动 B.盐桥中的K+向右侧烧杯移动、Cl-向左侧烧杯移动 C.盐桥中的K+、Cl-都向左侧烧杯移动 D.盐桥中的K+、Cl-几乎都不移动 ‎(4)若将反应2Fe3++Cu===Cu2++2Fe2+设计成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 ‎(5)下列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化学变化,请在每小题后的横线上注明能量的转化形式。‎ ‎①电池总反应:Zn+Ag2O+H2O===Zn(OH)2+2Ag:__________。‎ ‎②2C2H2+5O24CO2+2H2O:_________________。‎ ‎③6H2O+6CO2C6H12O6(葡萄糖)+6O2:__________。‎ ‎23.下图表示元素周期表的前三周期,表中的字母各代表一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D单质的电子式____________;A与E的上一周期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 ‎②E和F分别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填写氢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③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所含化学键为___________________,其水溶液与B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出实验室制备F单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将Fe与C的一种单质(导体)用导线连接,共同浸入到食盐水中构成闭合回路,其中C极为_____极(填正或负),该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以D2H4和O2为原料,与KOH溶液形成的原燃料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生成物对环境友好无污染)‎ 当外电路转移0.2 mol电子时,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 ‎24.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物质之间的转化:‎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CO3·Cu(OH)2(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图中的F是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明矾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写出B电解生成E和D的反应方程式: 。‎ ‎(4)图中所得G和D都为固体,混合后在高温下可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消耗了2 molG,则转移的电子数是 。‎ ‎25.将1 mol氧气和一定量的HCl放入‎2L的密闭容器中,‎42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4HCl+O2 2Cl2+2H2O。5分钟后反应达到平衡,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NaOH溶液,消耗NaOH 2.0 mol;再将剩余气体干燥后通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2,溶液增重‎19.2 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平衡时,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计算0~5分钟时,Cl2的平均生成速率是多少。‎ ‎(3)计算平衡时HCl的转化率。‎ ‎26.设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N2(g)和10 mol H2(g),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0.25。计算[(1)、(2)的计算都需按格式写计算过程,否则答案对也不给分]‎ ‎(1)该条件下反应N2(g)+3H2(g)2NH3(g) 的平衡常数________。(设该条件下,每1mol气体所占的体积为VL)‎ ‎(2)上述反应的平衡时,再充入10 mol的N2,根据计算,平衡应向什么方向移动________‎ ‎(3)某温度下将所得的氨气配成0.1 mol•L-1的溶液,所得溶液的pOH_____;将该溶液冲稀100倍;计算此时氨水的电离度为________(已知该温度下Kb(NH3·H2O) =1.0×10-5)‎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铜锌稀H2SO4构成的原电池,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以此解答。‎ ‎【详解】‎ 铜锌原电池,负极Zn-2e-=Zn2+,正极2H++2e-=H2↑。Zn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u只导电不参与电极反应, 正极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Zn流出,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故选C。‎ ‎【点睛】‎ 解本题需弄清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氧化还原反应分在正 (还原)、负 (氧化)两极进行,负极上失去的电子流入正极,从而产生电流。‎ ‎2.B ‎【解析】‎ 试题分析:A、铁与浓硫酸反应不会产生氢气,错误;B、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反应速率加快,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正确;C、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加入硝酸银后,由于溶液中存在硝酸根离子、氢离子,相当于溶液中存在硝酸,所以铜与稀硝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但不是氢气,错误;D、100mL 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相当于加水,所以氢离子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A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的活泼性知,锌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据此解答。‎ ‎【详解】‎ A.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子从锌经导线流向铜,A正确;‎ B.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错误;‎ C.锌为负极,负极方程式为Zn-2e-=Zn2+,发生氧化反应,C错误;‎ D.铜为正极,正极方程式为2H++2e-=H2↑,发生还原反应,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4.A ‎【解析】炸药爆炸是瞬间完成,因此反应速率最快,故选项A正确。‎ ‎5.B ‎【解析】A项,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无关,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A错误;B项,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以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B正确;C项,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C错误;D项,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多少与反应物的量有关,例如1mol氢气和0.1mol氢气分别燃烧,放出热量显然不同,D错误。‎ ‎6.B ‎【解析】‎ ‎【分析】‎ 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根据化学平衡的本质标志(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和特征标志(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详解】‎ ‎①υ(正)=υ(逆)≠0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标志,此状态合理且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②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NO2不可能全部转化成N2O4,此状态不合理;‎ ‎③c(NO2)=c(N2O4)是一种特殊情况,但不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④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仍在进行,N2O4不再分解的状态不合理;‎ ‎⑤NO2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的状态是化学平衡的特征标志,此状态合理且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⑥体系颜色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即NO2的浓度不再变化的状态,该状态是化学平衡的特征标志,此状态合理且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符合题意的是①⑤⑥,答案选B。‎ ‎【点睛】‎ 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逆向相等,变量不变。“逆向相等”指 必须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且两者相等,“变量不变”指可变的物理量不变是平衡的标志,不变的物理量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注意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也不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7.C ‎【解析】①. 锌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由离子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与钠离子和氯离子无关,所以加入氯化钠固体,反应速率不变,故①错误;②. 锌与稀硫酸反应,滴入较多硫酸铜溶液,因铜离子的还原性大于氢离子,所以不一定有氢气生成,故②错误;③. 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但可以降低活化能,故③错误;④. 面粉的表面积大,增大固体的表面积,反应速率加快,所以面粉生产车间容易发生爆炸,故④正确;综上所述,错误的是①②③,答案选C。‎ ‎8.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反应与反应的吸放热没有直接关系。‎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9.B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一定量的氢气在相同条件下都充分燃烧,且燃烧后都生成水,若都是生成气态水,则Q1=Q2,但事实是氢气燃烧分别生成液态水和气态水,由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还要放出热量,故Q1>Q2.‎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10.C ‎【解析】‎ A.电解质为能够传导氧离子的固体氧化物,正极氧气得电子生成氧离子,故A不选;B.电解质溶液是氢氧化钾,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故B不选;C.电解质溶液是酸,正极上氧气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故C选;D.电解质为熔融碳酸盐,正极氧气得电子结合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根离子,故D不选;故选C。‎ 点睛:在氢氧燃料电池中,正极是氧气发生还原反应,当电解质溶液是氢氧化钾时,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当电解质溶液是酸时,正极上氧气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当电解质为能够传导氧离子的固体氧化物时,正极氧气得电子生成氧离子;当电解质为熔融碳酸盐时,正极氧气得电子结合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根离子,据此分析解题。‎ ‎11.D ‎【解析】A、碘的升华是吸热过程,是物理变化,不是吸热反应,选项A错误;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选项B错误;C、镁与稀盐酸反应,是常见的放热反应,选项C错误;D、木炭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是吸热反应,在反应中吸收热量,选项D正确。答案选D。 ‎ ‎12.D ‎【解析】‎ 由图示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升温时,平衡逆向移动,可降低氨气的转化率,排除AB 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的移动,不会改变反应热,排除C 平衡混合物中NO可被氧气氧化为NO2,NO2溶于水有硝酸生成,硝酸与氨气可得到硝酸铵 答案为D ‎13.C ‎【解析】‎ ‎【详解】‎ A.该燃料电池中通入CO的一极是负极,通O2和CO2混合气体的一极是正极,故A错误;‎ B.通入CO的一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O+CO32--2e-==2CO2,故B错误;‎ C.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2CO+2CO32--4e-===4CO2,正极反应式为:O2+2CO2+4e-===2CO32-;负极消耗的碳酸根离子和正极生成的碳酸根离子数目相同,则熔融盐中CO32-的物质的量在工作时保持不变,故C正确;‎ D.通入氧气和CO2的混合气体一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C。‎ ‎14.D ‎【解析】试题分析:5mol/L KOH溶液100mL含有0.5mol的KOH,生成正盐K2CO3,则CO2为0.25mol。而每mol丁烷中有4mol碳原子,所以会生成4molCO2,现在有0.25mol,可见是燃烧了0.25÷4=0.0625mol丁烷。 那么完全燃烧0.0625mol丁烷会产生热量Q,燃烧1mol,就会产生1÷0.0625=16Q,燃烧热均小于零,故答案为-16QKJ/mol,选择D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量、反应热的计算 ‎15.A ‎【解析】‎ A由电池的示意图可以得到,电池放电的反应物为氧化铁和单质锂,生成物为单质铁和氧化锂,所以放电的总反应为:电池的负极为单质锂,所以负极反应为,总反应减去负极反应(注意将负极扩大6倍)得到正极反应:故A项正确;B因为单质锂可以与水反应(类似金属钠),所以电解质溶液不能是水溶液,故B项错误;C放电时,作电池的负极,作电池的正极,故C项错误;D从图中看到充电时(向左反应),电池会远离磁铁,实际上是因为充电时电池中的单质铁转化为氧化铁,不能被磁铁吸引,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6. 铜 Cu-2e-=Cu2+ O2+4e-+4H+=2H2O 负 ‎【解析】(1)反应中铜失去电子,因此负极材料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2)正极氧气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3)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溶液中SO42-向负极移动。‎ ‎17.(1)‎2A(g)+B(g)3D(g)+E(s)‎ ‎(2)0.1 (3)0.75 (4)30% (5)大于 ‎【解析】(1)3 min时,A、B、D、E的物质的量变化量分别为0.4 mol、0.2 mol、0.6 mol、0.2 mol,故其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3∶1,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g)3D(g)+E(s)。‎ ‎(2)v(D)==0.1 mol·L-1·min-1。‎ ‎(3)3 min时,A、B、D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6 mol、0.8 mol、0.6 mol,则K==0.75。‎ ‎(4)因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D的体积分数与3 min时相等,为×100%=30%。‎ ‎(5)可计算出Q==0.0125<0.75,故平衡正向移动,v(正)大于v(逆)。‎ ‎18. 不能 能 的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 铜 Cu — 2e— = Cu2+ 碳棒 2Fe3+ + 2e— = 2Fe2+‎ ‎【解析】考查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以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构成原电池,首先 能够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构成氧化还原,故(A)不能构成原电池;(B)存在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能构成原电池;(2)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即Cu化合价升高,Cu作负极,即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正极: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正极材料是能够导电物质,因此正极材料是石墨或Pt,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 ‎19. Ⅳ 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0.5/t2mol/(L·min) 75℅‎ ‎【解析】试题分析:(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实验①中双氧水浓度最小,没有使用催化剂,温度为25℃,则在实验①~④中反应速率最小,图中斜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代表实验①的为Ⅳ。‎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③④中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相同,而实验④使用了催化剂,所以对比实验③和④的目的是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根据实验①②可知,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根据实验②③可知,升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根据实验③④可知,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所以通过上面对比实验,所得的实验结论是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4)根据图象可知,t2时刻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50mol,氮气的浓度变化为:c(N2)=(1-0.5)÷2=0.25mol/L,从开始反应到t2时刻,氮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2)=0.25mol/L÷t1min=0.25/t2‎ mol/(L·min),根据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可知,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H3)=2v(N2)=2×0.25/t2‎ mol/(L·min)= 0.5/t2mol/(L·min)。‎ ‎(5)在t3时刻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25mol,反应消耗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0.25mol=0.75mol,根据反应N2(g)+3H2(g)2NH3(g)可知,反应消耗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75mol×3=2.25mol,在t3时刻,氢气的转化率为:2.25mol÷3mol×100%=75%。‎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计算等知识。‎ ‎20. 铜(或Cu) AgNO3溶液 正 Ag++e- = Ag Cu-2e- = Cu2+ 负(Cu) 正(Ag) 21.6‎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电池原理。‎ ‎(1)从2Ag+(aq)+Cu(s) = Cu2+(aq)+2Ag(s)可以判断电极X的材料是铜;电解质溶液Y是AgNO3溶液;‎ ‎(2)较不活泼的银电极为电池的正极,从2Ag+(aq)+Cu(s) = Cu2+(aq)+2Ag(s)可知银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g++e- = Ag;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 = Cu2+;‎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负极Cu电极流向正极Ag电极。‎ ‎(4)Cu~2Ag~2e-,若电极X质量减少6.4g,,则Ag极质量增加21.6 g。‎ ‎21. Zn(或“负”) Cu(或“正”) 2.24 L BC BC ‎【解析】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锌、铜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结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分析解答。‎ 详解:(1)金属性锌强于铜,锌是负极,铜是正极,电子从负极流出,通过导线传递到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2)氢离子在正极得电子生成氢气,根据2H++2e-=H2↑可知有0.2 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0.1mol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 ‎(3)无水乙醇和苯不是电解质溶液,替换稀硫酸后不能形成原电池,电流计不会偏转;醋酸溶液和CuSO4溶液是电解质溶液,替换稀硫酸后可以形成原电池,电流计仍会偏转,故选BC;‎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且是放热反应的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则 A、中和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A错误;‎ B、氢气燃烧是自发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B正确;‎ C、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是自发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C正确;‎ D、水分解是吸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不能设计成原电池,D错误;‎ 答案选BC。‎ ‎22.(1)a→b (2)0.02NA (3) B (4) Fe3+ + e-=Fe2+‎ ‎(5) ① 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② 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③ 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解析】‎ 试题分析:(1)锌的金属性强于铜,则锌是负极,铜是正极,所以导线中电子流向为a→b。‎ ‎(2)若装置中铜电极的质量增加0.64 g,即有0.64g铜析出,物质的量是0.01mol,所以则导线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02NA。‎ ‎(3)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为保持电中性,则盐桥中的K+向右侧烧杯移动、Cl-向左侧烧杯移动,答案选B。‎ ‎(4)反应2Fe3++Cu=Cu2++2Fe2+中铁离子是氧化剂,铜是还原剂,因此如果设计成原电池,则铁离子在正极放电,即正极反应式为Fe3+ + e-=Fe2+。‎ ‎(5)①该反应是电池反应,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该反应是燃烧,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③该反应是光合作用,属于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原理的有关判断、计算及能量转化的有关判断 ‎【名师点晴】本题以能量的转化为载体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等知识。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接受、整合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原电池原理,准确判断正、负极,明确两极的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是解题的关键。该类试题的难点在于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3. HCl 离子键、共价键 2Al + 2OH - + 2H2O = 2AlO2- + 3H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正 O2+4e-+2H2O=4OH- N2H4 - 4e- + 4OH- = N2 +4H2O 1.12L ‎【解析】由表可知,ABCDEF分别为钠、铝、碳、氮、硫、氯等元素。‎ ‎①D单质氮气的电子式 ;A与E的上一周期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是过氧化钠,其电子式为。‎ ‎②E和F分别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HCl;‎ ‎③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钠中所含化学键为离子键、共价键,其水溶液与B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 + 2OH - + 2H2O = 2AlO2- + 3H2↑;‎ ‎④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的方法制备氯气,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 。‎ ‎⑤将Fe与C的一种单质(导体)用导线连接,共同浸入到食盐水中构成闭合回路,类比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C极为正极,该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⑥以D2H4和O2为原料,与KOH 溶液形成的原燃料电池,因为生成物对环境友好无污染,可知产物为氮气和水,所以负极反应式为N2H4 - 4e- + 4OH- = N2 +4H2O ,当外电路转移0.2 mol电子时,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 ‎24.(每空2分,共10分)(1)CO2 (2)Al3++ 4OH-=AlO2-+2H2O ‎(3)2Al2O3 4Al +3O2↑(4)2Al +3CuO3Cu +Al2O3 4NA(或2.408х1024)‎ ‎【解析】‎ 试题分析:(1)明矾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CO3·Cu(OH)2(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铜、CO2和水。CO2能与A反应,则F是CO2。‎ ‎(2)明矾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 4OH-=AlO2-+2H2O。‎ ‎(3)CO2能与偏铝酸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电解氧化铝生成氧气和铝,则B电解生成E和D的反应方程式为2Al2O3 4Al+3O2↑。‎ ‎(4)图中所得G和D都为固体,分别是是氧化铜和铝,混合后在高温下可发生铝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O3Cu+Al2O3。反应中铜的化合价从+2价降低到0价,因此若该反应消耗了2mol氧化铜,则转移的电子数是4NA。‎ 考点:考查无机框图题推断 ‎25.(10分)(1)H++OH-=H2O (2分) Cl2+OH-=Cl-+ClO-+H2O (2分)‎ ‎(2) 0.08 mol•L-1•min-1 (3分) (3)80% (3分)‎ ‎【解析】‎ ‎26. 8v2(mol·L-1)-2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 10% ‎ ‎【解析】试题分析:(1)首先,利用“三段式”计算平衡时N2、 H2、NH3的物质的量,再根据K=‎c‎2‎NH‎3‎cN‎2‎c‎3‎H‎2‎ 计算平衡常数;(2)先计算再充入10 mol的N2时的浓度熵Q,再根据Q、K的比较判断平衡移动方向;(3)根据Kb(NH3·H2O) =1.0×10-5,计算0.1 mol•L-1的溶液中c(OH-),再利用pOH=‎-lgcOH‎-‎计算;将该溶液冲稀100倍,则浓度变为10-3 mol•L-1,根据Kb(NH3·H2O) =1.0×10-5,计算c(NH4+);再根据c(NH4+)÷c(NH3·H2O)计算电离度;‎ 解析:(1)设达到平衡时,消耗氮气的物质的量是xmol;‎ ‎2x‎10-x+10-3x+2x‎=0.25‎‎ ‎ X=2mol 平衡时N2、 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是8mol、4mol、4mol,每1mol气体所占的体积为VL,所以容器的体积是16vL,K=c‎2‎NH‎3‎cN‎2‎c‎3‎H‎2‎=‎4‎‎16v‎2‎‎8‎‎16v‎4‎‎16v‎3‎=‎8v2(mol·L-1)-2。‎ ‎(2)上述反应的平衡时,再充入10 mol的N2,则N2、 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8mol、4mol、4mol,每1mol气体所占的体积为VL,所以容器的体积是26vL,Q=c‎2‎NH‎3‎cN‎2‎c‎3‎H‎2‎=‎4‎‎26v‎2‎‎18‎‎26v‎4‎‎26v‎3‎=‎9.4v2(mol·L-1)-2>K,所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 Kb(NH3·H2O)=cNH‎4‎‎+‎cOH‎-‎cNH‎3‎⋅H‎2‎O‎≈c‎2‎OH‎-‎‎0.1‎=‎‎10‎‎-5‎ ,所以c(OH-)=10-3,pOH=‎-lgcOH‎-‎=‎-lg‎10‎‎-3‎ =3;将该溶液冲稀100倍,则浓度变为10-3 mol•L-1,Kb(NH3·H2O)=cNH‎4‎‎+‎cOH‎-‎cNH‎3‎⋅H‎2‎O‎≈c‎2‎NH‎4‎‎+‎‎10‎‎-3‎=‎‎10‎‎-5‎ ,c(NH4+)=10-4,电离度= c(NH4+)÷c(NH3·H2O)= 10-4÷10-3×100%=10%。‎ 点睛:根据浓度熵Q与平衡常数K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若Q=K,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若Q>K,反应逆向进行;若Q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