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

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二化学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修4前两章等 。‎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 ‎1.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的物质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蕴涵着大量的能量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 C.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被人类利用 D.吸热反应没有利用价值 ‎2.化学变化包括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所有酸和碱的反应,用精密量热计测得的中和热都是相等的 B. 熵增加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因此熵减小的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C. 新能源中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 D. 焓是描述物质能量高低的一个物理量,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物质的焓 ‎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4Fe(s)+3O2(g)═ 2Fe2O3(s) ΔH1 4Al(s)+3O2(g)═ 2Al2O3(s) ΔH2 ΔH2>ΔH1‎ B. 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更多 C. 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D. 由C(s,石墨)═ C(s,金刚石) ΔH >0,可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总键能大于生成物总键能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B. 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数值都会随反应物的用量不同而改变 C.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必须确保酸碱稀溶液中n(HCl)=n(NaOH)‎ D. 所有化学反应都可使用催化剂达到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的目的 ‎5.下图是198 K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 + 3H22NH3 △H =-92 kJ·mol-1‎ B.向一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N2和3 molH2充分反应后,放出92 kJ热量 C.b曲线可能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D.加入正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6.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g) + O2(g) = 2CO2 (g);△H =-566kJ/mol;CH4(g) + 2O2(g) = CO2(g) + 2H2O(l);△H =-890kJ/mol由1molCO和3molCH4组成的混和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 A. 2912kJ B. 2953kJ C. 3236kJ D. 3867kJ ‎7.CO(g)与H2O(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 C. 1 molCO(g)和1mol H2O(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1 molCO2(g)和1 molH2(g)具有的总能量 D. 1 molCO2(g)和1 molH2(g)反应生成1 molCO(g)和1mol H2O(g)要放出41 kJ热量 ‎8.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 由“C(石墨,s)=C(金刚石,s) Δ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285.8 kJ·mol-1‎ D. 在稀溶液中:H++OH-===H2O ΔH=-57.3 kJ·mol-1,若将含1 mol CH3COOH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9.已知反应:①101 kPa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1‎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mol-1‎ ‎③H2(g) O2(g)=H2O(g)ΔH=-241.8 kJ·mol-1‎ ‎④H2O(g)=H2O(l)ΔH=-44.0 kJ·mol-1‎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1‎ B.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C.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D.2H2(g)+O2(g)=2H2O(l)的反应热为ΔH=+571.6 kJ·mol-1‎ ‎10.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2H2(g)+O2(g)=2H2O(g)△H=-483.6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 B.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H=-57.4kJ•mol-1‎ D. 已知2C(s)+2O2(g)=2CO2(g) △H1,2C(s)+O2(g)="2CO(g)" △H2,则△H1<△H2 ‎ ‎11.己知热化学方程式C2H2(g)+ O2(g)=2CO2(g)+H2O(g); △H=-1256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炔的燃烧热为1256 kJ·mol-1‎ B. 若生成2mol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为2512 kJ·mol-1‎ C. 若转移10mol电子,则消耗2.5molO2‎ D. 若形成4mol碳氧共用电子对,则放出的热量为2512kJ ‎12.反应 A+B→C(△H<0)分两步进行 ①A+B→X (△H>0)②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A. B. ‎ C. D. ‎ ‎1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下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电条件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化合生成NO(g)‎ B. 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用NaOH溶液处理含NO的尾气 C. N2(g)和O2(g)反应生成 NO(g),相当于N2(g)在O2(g)燃烧,该反应放热 D. 28 g N2(g)和32 g O2(g)完全反应生成 NO(g),放出的能量为180 kJ ‎14.已知:H2O(g)═H2O(l)△H1=﹣Q1kJ•mol﹣1(Q1>0)‎ C2H5OH(g)═C2H5OH(l)△H2=﹣Q2kJ•mol﹣1(Q2>0)‎ C2H5OH(g)+3O2(g)═2CO2(g)+3H2O(g)△H3=﹣Q3kJ•mol﹣1(Q3>0)‎ 依据盖斯定律,若使23g液态乙醇完全燃烧并恢复至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单位:kJ)( )‎ A. Q1+Q2+Q3 B. 0.5(Q1+Q2+Q3)‎ C. 0.5Q1﹣1.5Q2+0.5Q3 D. 1.5Q1﹣0.5Q2+0.5Q3‎ ‎15.一定温度下,在0.5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0s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X3Y + Z B. 10s时Y的平均速率为0.12 mol·L-1·min-1‎ C. X的转化率为66.7%‎ D. 增大压强,该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16.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7.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 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 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是2v正(NH3)=3v正(H2O)‎ ‎18.一定温度下,10ml 0.40mol/L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 ‎2 ‎ ‎4 ‎ ‎6 ‎ ‎8 ‎ ‎10 ‎ 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 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O2)≈3.3×10-2 mol/(L·min)‎ B. 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O2)<3.3×10-2 mol/(L·min)‎ C. 反应至6min时, c(H2O2)=0.30mol·L-1‎ D. 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 ‎19.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3Y(g)2Z(g),有关下列图像说法正确的是( ) ‎ A. 依据图甲可判断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 在图乙中,虚线可表示压强增大 C. 若正反应的△H<0,图丙可表示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由图丁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推知正反应的△H>0‎ ‎20.在一定温度下,改变反应物中n(SO2)对反应2SO2(g)+O2(g) 2SO3(g)△H<0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b、c点均为平衡点,a点未达平衡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B.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b>Kc>Ka C.上述图像可以得出SO2的含量越高得到的混合气体中SO3的体积分数越高 D.a、b、c三点中,a点时SO2的转化率最高 ‎21.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2∶2∶1。保持温度不变,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C,则 ( )‎ A. 平衡不移动 B. 再达平衡时,n(A)∶n(B)∶n(C)仍为2∶2∶1‎ C. 再达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增大 D. 再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22.能够充分说明在恒温恒容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已达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 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B. SO2和SO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 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 单位时间内生成2 mol SO2时,也生成1 mol O2‎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碳酸铵分解是吸热反应,根据焓判据判断能自发分解 B. 物质A三态间的转化如下:A(g)→A(l)→A(s),则该转化过程中ΔS>0‎ C. 反应2Mg(s)+CO2(g) 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D. 室温下水结成冰是自发过程 ‎2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的焓变直接决定了反应进行的方向 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 同温同压下,H2(g) +Cl2(g) =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52分。)‎ ‎25.(12分)(1)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__、____。‎ ‎(2)量取反应物时,取50 mL 0.50 mol/L的盐酸,常常还需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 A.50 mL 0.50 mol/L NaOH溶液 B.50 mL 0.55 mol/LNaOH溶液 ‎ C.55 mL 0.50mol/LNaOH溶液 D.1g固体NaOH ‎(3)由甲、乙两人组成的实验小组,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用同样的实验仪器和方法进行两 组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实验试剂及其用量如下表所示。‎ 反应物 起始温度t1/℃‎ 终了温度t2/℃‎ 中和热/kJ/mol A.1.0 mol/LHCl溶液50 mL、1.1 mol/L NaOH溶液50 mL ‎13.0‎ ΔH1‎ B.1.0 mol/L HCl溶液50 mL、1.1 mol/L ‎13.0‎ ΔH2‎ ‎ NH3·H2O溶液50 mL ‎①甲在实验之前预计ΔH1=ΔH2,他的根据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在实验之前预计ΔH1≠ΔH2,他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测得的温度是:A的起始温度为13.0 ℃、终了温度为19.8 ℃;B的起始温度13.0 ℃、终了温度为19.3 ℃。设充分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4.184 J/(g·℃),忽略实验仪器的比热容及溶液体积的变化,则ΔH1=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溶液密度均为1 g/cm3)‎ ‎26(20分).NaHSO3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时才有I2析出。某课题组用0.02mol/LNaHSO3溶液和0.02mol/L KIO3溶液,以及淀粉作指示剂,通过测定溶液变蓝所用时间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写出NaHSO3溶液与过量KIO3溶液反应生成I2的离子方程式: _____。‎ ‎(2)调节反应物浓度和温度进行对比实验,记录结果如下:‎ 编号 NaHSO3溶液(mL)‎ KIO3溶液(mL)‎ H2O(mL)‎ 反应温度(℃)/‎ 变蓝时间(t/s)‎ ‎①‎ ‎10‎ ‎15‎ a ‎10‎ t1‎ ‎②‎ ‎10‎ ‎40‎ ‎0‎ ‎10‎ t2‎ ‎③‎ ‎10‎ b ‎0‎ ‎20‎ t3‎ 表中a=_________,b=_________。‎ ‎(3)改变反应温度,重复实验③,得到温度(T)与溶液变蓝所需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超过50℃后溶液不会再变蓝)。‎ ‎①在30℃下,若溶液变蓝时,I2的物质的量为n mol,则从反应开始至溶液变蓝,IO3-‎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mol·L-1·s-1(写出表达式即可,不要化简)。‎ ‎②根据图像,请你描述低于50℃时,溶液变蓝所需时间与反应温度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 __。‎ ‎(4)将NaHSO3溶液与KIO3溶液混合(预先加入可溶性淀粉为指示剂),用速率检测仪检测出起始阶段反应速率逐渐增大,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又逐渐减小。课题组在排除浓度、温度等影响因素后,对起始阶段反应速率逐渐增大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 假设一:反应生成的I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I2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反应速率可用测速仪测定)。‎ 实验方案 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第一步:在烧杯甲中将NaHSO3溶液与过量KIO3 溶液混合,‎ 用测速仪测定起始时的反应速率V(甲) ‎ 第二步:在烧杯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定其起始阶段的相同时间内的反应速率V(乙)‎ 若__________,则假 设一成立 ‎27. (20分)(1)K2Cr2O7的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aq)+ H2O(l)2CrO42-(aq)+ 2H+(aq),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已知:在水溶液中K2Cr2O7为橙红色,K2CrO4为黄色)往上述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呈___色;向已加入氢氧化钠的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硫酸溶液呈___________色;此实验现象,符合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维持化学平衡的条件(浓度、压力和温度),平衡就会向着_________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在KMnO4与H2C2O4反应中,可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来测定该反应的速率;写出酸性条件下KMnO4与H2C2O4(弱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水和Mn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开始反应缓慢,随后反应迅速加快,其原因是______(填字母)‎ A. KMnO4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 B. 生成的CO2逸出,使生成物浓度降低 C.反应中,生成的Mn2+起催化作用 D. 在酸性条件下KMnO4的氧化性增强 ‎(3)为探讨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已知 I2+2S2O32-===S4O62-+2I-,其中Na2S2O3溶液均足量)‎ 实验 序号 体积V/mL 时间/s Na2S2O3溶液 淀粉溶液 碘水 水 ‎①‎ ‎10.0‎ ‎2.0‎ ‎4.0‎ ‎0.0‎ t1‎ ‎②‎ ‎8.0‎ ‎2.0‎ ‎4.0‎ ‎2.0‎ t2‎ ‎③‎ ‎6.0‎ ‎2.0‎ ‎4.0‎ Vx t3‎ ‎①该实验进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淀粉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表中Vx=_______mL,比较t1、t2、t3大小____________,试推测该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 ‎1.D 2.C 3.D 4.A 5.C 6.B 7.C 8.D 9.A 10.D ‎11.C 12.C 13.A 14.D 15.A 16.B 17.A 18.C 19.C 20.D ‎ ‎21.C 22.C 23.C 24.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52分。)‎ ‎25. (1)量筒 环形玻璃搅拌棒 ‎ ‎(2) B ‎ ‎(3)生成相同量的水产生相同的热量 氨水电离需要吸收热量 -56.9kJ/mol ‎26. 2IO3-+5HSO3-=5 SO42- +I2+3H++H2O 25 40 温度低于30℃时,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时间越短 温度高于30℃时,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时间越长 反应生成的H+对反应起催化作用,H+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生成的SO4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SO42-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在烧杯乙中进行同一反应(不同的是乙烧杯中预先加入少量I2,其他反应条件均完全相同) 若V(甲)< V(乙)则假设一成立 ‎27. K= 黄 橙 减弱 溶液紫色褪色时间 5H2C2O4+2MnO4-+6H+=10CO2↑+5Mn2++8H2O C 其他条件不变,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显色剂,检验I2的存在 4.0 t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