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大邱庄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三年级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S‎-32 C-12 F-19 Br-80 Na-23 H-1‎ 第Ⅰ卷 选择题(共12题;每题3分,共36分)‎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述正确的是 A. ‎64g二氧化硫SO2含有原子数为3NA B. ‎1L 1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所含离子数为NA C. 标准状况下,‎11.2L水所含分子数为0.5 NA D. 在反应中,1mol镁转化为Mg2+后失去电子数为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64g二氧化硫物质的量是1mol,再根据二氧化硫的分子式可知含有原子数为3NA,正确;‎ B、‎1L 1 mol·L-1的氯化钠溶液,溶质物质的量为1mol,不计算水电离出来的离子,仅仅是溶质本身电离的离子数应为2NA,错误;‎ C、标准状况下,水是非气体状态,不能依据摩尔体积计算,错误;‎ D、1mol镁转化为Mg2+后失去的电子数为2NA,错误;‎ 答案选A。‎ ‎2.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 SiO2、CsCl、CF4、CBr4‎ B. CsCl、SiO2、CBr4、CF4‎ C. SiO2、CsCl、CBr4、CF4‎ D. CF4、CBr4、CsCl、SiO2‎ ‎【答案】C ‎【解析】‎ ‎【详解】SiO2为原子晶体,CsCl为离子晶体,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则SiO2熔点最高,其次为CsCl,CBr4和CF4都为分子晶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熔点越高,则熔点:CBr4>CF4,固有:SiO2>CsCl>‎ CBr4>CF4,故选C。‎ ‎【点晴】本题考查晶体的类型与熔沸点的比较,题目难度不大,解答该类题目时要首先判断晶体的类型,晶体类型相同时,要注意晶体结构是否相似,把握影响晶体熔沸点的因素。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相同晶体从影响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因素分析。‎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硝酸钾溶液能导电,所以硝酸钾溶液是电解质 ‎②固态氯化钾不导电,但氯化钾是电解质 ‎③氯化氢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④S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 ‎⑤铁导电,所以铁是电解质 ‎⑥H2不导电,所以H2是非电解质.‎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硝酸钾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不属于电解质,①错误;‎ ‎②固态氯化钾不导电,但氯化钾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K+、Cl-,因而能导电,所以KCl属于电解质,②正确;‎ ‎③氯化氢是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③正确;‎ ‎④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使其溶液导电,能电离出阴、阳离子的物质是亚硫酸,而不是SO2,所以SO2是非电解质,④错误;‎ ‎⑤铁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⑤错误;‎ ‎⑥H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⑥错误;‎ 所以正确的是②③,‎ 故合理选项是B。‎ ‎4.下列晶体分类中正确的是一组是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A NaOH Ar SO2‎ B H2SO4‎ 石墨 S C CH3COONa 水晶 D Ba(OH)2‎ 金刚石 玻璃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Ar属于分子晶体,NaOH属于离子晶体,SO2属于分子晶体,故A错误;‎ B.石墨属于混合晶体,H2SO4、S属于分子晶体,故B错误;‎ C.CH3COONa属于离子晶体,水晶(SiO2)属于原子晶体,属于分子晶体,故C正确;‎ D.Ba(OH)2属于离子晶体,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玻璃属于玻璃态物质,不属于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晴】掌握常见物质所属晶体类型,识记常见的原子晶体即可解答,注意石墨的晶体结构与玻璃态物质;离子晶体是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的晶体,常见离子晶体有:常见的有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大多数盐类等;原子晶体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晶体,常见的原子晶体有:一些非金属单质,若金刚石、硼、硅、锗等;一些非金属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碳化硅、氮化硼等;分子晶体是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构成的晶体.常见的分子晶体有:所有非金属氢化物、部分非金属单质(金刚石、晶体硅等除外)、部分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等除外)、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的有机物晶体、所有常温下呈气态的物质、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除汞外)、易挥发的固态物质等。‎ ‎5.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酸性氧化物 一元酸 强电解质 分散系 A Mn2O7‎ 丙酸 三氧化二铝 黄河水 B NO2‎ 高氯酸 盐酸 有色玻璃 C SiO2‎ 石炭酸 氢氧化铝 云、雾 D SO2‎ 硝酸 溴化氢 冰水混合物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七氧化二锰是酸性氧化物,丙酸是一元酸,氧化铝是强电解质,黄河水是混合物,正确;‎ B、二氧化氮不是酸性氧化物,高氯酸是一元酸,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有色玻璃是混合物,错误;‎ C、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石炭酸是苯酚,是一元酸,氢氧化铝是弱电解质,错误;‎ D、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硝酸是一元酸,溴化氢是强酸,强电解质,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错误。‎ 答案选A。‎ ‎6.下列情况与胶体性质有关的有 ‎①明矾净水 ②血液透析 ③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洲 ④静电除尘 ⑤在雾天,打开车灯能看到一道粗的光柱 A. 2项 B. 3项 C. 4项 D. 全部都是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明矾含有铝,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故①正确;‎ ‎②人体内的血液属于胶体分散系,血液透析原理相当于胶体和溶液分离的渗析原理,故②正确;‎ ‎③江河中的泥浆属于胶体,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是胶体聚沉的结果,故③正确; ‎ ‎④胶体具有电泳现象,通电,胶体微粒定向移向电极,沉降除去,故④正确;‎ ‎⑤雾是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光线通过会发生光的散射形成光亮的通路,与胶体有关,故⑤正确;‎ 答案选D。‎ ‎7.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a+、K+、SO42-、HCO3- B. Cu2+、K+、SO42-、NO3-‎ C. Na+、K+、Cl-、NO3- D. Ca2+、K+、CO32-、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酸性溶液中,H+与HCO3-会发生反应,产生CO2、H2O,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铜离子有颜色,不符合题目要求,B错误;‎ C.四种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因此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 D.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8.能用H+ + OH- = H2O 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Ba(OH)2溶液和HNO3溶液反应 B. NH3·H2O溶于稀H2SO4‎ C. KOH溶液和CH3COOH溶液反应 D. Ba(OH)2 溶液和H2SO4溶液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 Ba(OH)2溶液和H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 + OH- = H2O,故正确;‎ B. NH3·H2O溶于稀H2SO4,NH3·H2O不能写成氢氧根离子,故错误;‎ C. KOH溶液和CH3COOH溶液反应中,醋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错误;‎ D. Ba(OH)2 溶液和H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不能写成H+ + OH- = H2O,故错误。‎ 故选A。‎ ‎【点睛】氢离子可以表示强酸,氢氧根离子可以表示强碱,二者反应生成的盐应该是可溶性盐。所以通常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 ‎9.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Cl2 + H2O = HCl + HClO B. Fe + CuSO4 = FeSO4 + Cu C. 2NaHCO 3 Na2CO3 + H2O + CO2 D. Cl2 + 2FeCl2 = 3FeCl3‎ ‎【答案】C ‎【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可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判断反应是否氧化还原反应。A项,反应物中有单质,生成物中都是化合物,一定有化合价变化,A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C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试题难度不大,注意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判断物质的性质,平日学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快速判断。‎ ‎10.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正确 ‎①KClO3+6HCl(浓)===KCl+3Cl2↑+3H2O;1∶6‎ ‎②Fe2O3+2AlAl2O3+2Fe;1∶2‎ ‎③SiO2+‎3CSiC(硅为+4价)+2CO↑;1∶2‎ ‎④3NO2+H2O===2HNO3+NO;2∶1‎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为氧化剂,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为还原剂,结合反应判断实际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详解】①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中,KClO3为氧化剂,HCl为还原剂,实际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1:5,错误;‎ ‎②反应Fe2O3+2AlAl2O3+2Fe中,Fe2O3为氧化剂,Al为还原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正确;‎ ‎③反应SiO2+‎3CSiC(硅为+4价)+2CO↑中,碳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SiC是还原产物,CO是氧化产物,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正确;‎ ‎④反应3NO2+H2O=2HNO3+NO中,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1molNO2作氧化剂与2molNO2作还原剂时满足电子守恒,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有关判断与计算,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及转移电子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1.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可以保存煤油或酒精中,防止在空气中变质 B. 钠是强氧化剂 C. 钠与熔融的四氯化钛反应可制取钛 D. 实验时用剩的钠块不应放回原试剂瓶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钠较活泼,易和水、氧气反应而变质,煤油和钠不反应且密度小于钠,所以煤油可以保存钠;而钠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因此不能用乙醇保存金属钠,A错误;‎ B.钠在反应中容易失电子而作还原剂,B错误;‎ C.钠的还原性强,可用钠和熔融状态下的四氯化钛反应制取金属钛,C正确;‎ D.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易和空气中氧气、水蒸气等反应,因此金属钠不能随意乱丢弃,实验时用剩的钠块必须放回原试剂瓶,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2.关于钠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样品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看见黄色火焰,说明样品中不含钾元素 B. 钠可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C. Na2O和Na2O2都是碱性氧化物 D. Na2O2中阴离子的摩尔质量是‎32g·mol﹣1‎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钠元素的黄色的光会遮挡钾元素的紫色光,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应通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钠元素的黄光,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样品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看见黄色火焰,说明样品中含有钠元素,但不能说明是否含钾元素,A错误;‎ B.将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反应时,金属钠会先和溶液中水发生反应,生成的碱NaOH再与盐溶液中的溶质CuSO4发生复分解反应,因此不会置换出金属铜,B错误;‎ C.因过氧化钠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因此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C错误;‎ D.因为摩尔质量的数值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所以Na2O2中过氧根离子O22﹣的摩尔质量是‎32g·mol﹣1,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13题24分,14题18分, 15题10分,16题12分,共64分)‎ ‎13.Ⅰ.有下列8种晶体,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A.水晶 B.冰醋酸 C.白磷 D.固态氩 E.氯化铵 F.铝 G.金刚石 ‎(1)属于原子晶体的化合物是___,属于离子晶体的是___,不含化学键的分子晶体是____。‎ ‎(2)由极性分子构成的晶体是___,含有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___,属于分子晶体的单质是____。‎ ‎(3)分子内存在化学键,但受热熔化时,化学键不发生变化的是___,受热熔化,需克服共价键的是____。‎ Ⅱ.现有甲、乙、丙、丁四种晶胞(如图所示),可推知:甲晶体中A与B的离子个数比为___;乙晶体的化学式为___;丙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丁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 ‎【答案】 (1). A (2). E (3). D (4). B (5). E (6). CD (7). BC (8). AG (9). 1:1 (10). C2D (11). EF (12). XY3Z ‎【解析】‎ ‎【分析】‎ I.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及微粒之间的作用力判断晶体类型;根据构成物质的元素判断是否属于化合物,仅有一种元素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由两种以上的元素构成的物质属于化合物;若物质由单原子分子构成,则物质属于分子晶体,无化学键;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属于非极性共价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化学键属于极性共价键;根据物质熔化时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判断是否断裂化学键;‎ II.用均摊方法判断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构成微粒个数多少判断其相应的化学式。‎ ‎【详解】Ⅰ.(1)水晶、金刚石都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立体网状结构,因此二者都属于原子晶体,其中水晶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由Si、O 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金刚石组成元素只有C元素一种元素,属于单质;氯化铵是由NH4+、Cl-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在固体时属于离子晶体;冰醋酸、白磷、固态氩都是由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形成的分子晶体,其中稀有气体氩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是不含化学键的分子晶体。所以属于原子晶体的化合物是序号是A,属于离子晶体的物质序号是E,不含化学键的分子晶体序号是D;‎ ‎(2)冰醋酸是由极性分子构成的分子晶体;氯化铵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即含有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氯化铵;白磷和固态氩均是分子晶体,二者组成元素中只有一种元素,都属于单质,故由极性分子构成的晶体序号是B,含有共价键的离子晶体序号是E,属于分子晶体的单质序号是CD;‎ ‎(3)冰醋酸和白磷都是含有共价键的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而不破坏分子内的共价键;水晶和金刚石都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所以分子内存在化学键,但受热熔化时,化学键不发生变化的物质序号是BC,受热熔化,需克服共价键的物质序号是AG;‎ Ⅱ.用均摊方法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其中:‎ 甲晶胞中含A离子1个,B离子8×=1个,离子数目比为1:1;‎ 乙晶胞中含C粒子1个,D粒子4×=个,C、D粒子数目比为1:=2:1,因此乙晶体化学式为C2D;‎ 丙晶胞中含E粒子、F离子数目均为4×=个,则E、F粒子数目比为:=1:1,故丙晶体化学式为EF;‎ 丁晶胞中含X粒子1个,Y粒子6×=3个,Z离子8×=1个,则丁晶胞中X、Y、Z粒子数目比为1:3:1,所以丁晶体化学式为XY3Z。‎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与化学键的关系及其与物质发生变化时的作用力的判断和均摊方法在物质化学式判断的应用的知识。根据构成微粒的种类及微粒的作用力关系,可将晶体分为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及金属晶体。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含有化学键,由同种元素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共价键,由不同种元素形成的化学键是极性共价键,物质熔化不一定断裂化学键,断裂化学键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要掌握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14.(1)147gH2SO4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 ‎(2)氧化铜在高温下发生分解反应:4CuO2Cu2O +O2↑,若反应过程中生成1molO2‎ 分子,则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mol。‎ ‎(3)反应:2FeCl3+2KI=2FeCl2+2KCl+I2,其中_____元素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被_____,_____元素化合价降低;______作还原剂,_____发生还原反应。‎ ‎(4)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1mol钠完全燃烧转移电子的个数为______(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答案】 (1). 1.5mol (2). 4 (3). 碘(或I) (4). 氧化 (5). 铁(或Fe) (6). KI (7). FeCl3 (8). 2Na+O2Na2O2 (9). NA ‎【解析】‎ ‎【分析】‎ ‎(1)根据n=计算硫酸的物质的量;‎ ‎(2)根据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等于元素化合价升降数目计算;‎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判断分析;‎ ‎(4)钠与氧气在点燃时反应产生过氧化钠,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数目判断电子转移数目。‎ ‎【详解】(1)n(H2SO4)===1.5mol;‎ ‎(2)在反应中O元素的化合价部分由-2价升高到0价,每生成1molO2,元素化合价升高4价,所以生成1molO2分子,转移电子数为4mol;‎ ‎(3)在反应2FeCl3+2KI=2FeCl2+2KCl+I2中,I元素化合价由KI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I2的0价,化合价升高,I元素失电子,被氧化,所以KI为还原剂;Fe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FeCl3中的+3价变为反应后FeCl2中的+2价,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所以FeCl3作氧化剂,被还原;‎ ‎(4)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O2Na2O2,在该反应中,Na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Na单质的0价变为反应后Na2O2中的+1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由于Na元素化合价升高1价,所以1mol钠完全燃烧转移1mol电子,转移电子数目为NA。‎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掌握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公式、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与特征及发生的反应关系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15.A、B、C、D、E、F六种物质有如下变化关系,E是淡黄色粉末,判断:‎ ‎(1)写出A、B、C、D、E、F的化学式:‎ A._______;B.______;C.______;‎ D._______;E.______;F.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直接写出离子方程式)‎ EB:______‎ CF:______‎ ‎【答案】 (1). Na (2). NaOH (3). Na2CO3 (4). NaCl (5). Na2O2 (6). NaHCO3 (7). 2Na2O2+2H2O=4Na++4OH-+O2↑ (8). CO32-+H2O+CO2=2HCO3-‎ ‎【解析】‎ ‎【分析】‎ A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粉末ENa2O2,则A为Na,钠与水反应生成B且也能由过氧化钠转化得到,可推知B为NaOH,由于NaOH与CO2得到C,C与CO2、H2O反应得到F,可推知C为Na2CO3、F为NaHCO3,碳酸钠与HCl反应得到固体D,且也能由过氧化钠转化得到D,可推知D为NaCl,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为Na,B为NaOH,C为Na2CO3、D为NaCl,E为Na2O2,F为NaHCO3。‎ ‎(1)由上述分析可知,A、B、C、D、E、F六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A为Na,B为NaOH,C为Na2CO3、D为NaCl,E为Na2O2,F为NaHCO3。‎ ‎(2) Na2O2与H2O反应产生NaOH和O2,所以E→B的反应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 碳酸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所以C→F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O32-+H2O+CO2=2HCO3-。‎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的知识,涉及钠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突破口为“E为淡黄色粉末及E是由A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得到”,再结合转化关系推断,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16.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H2O、②Mg、③CH3COOH、④NaOH、⑤CuSO4·5H2O ‎、⑥碘酒、⑦C2H5OH、⑧盐酸.(将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1)其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 ‎(2)完成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① 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醋酸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NaHSO4溶液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④⑤ (2). ①③ (3). ⑦ (4). Ba2++SO42- =BaSO4↓ (5). HCO3-+CH3COOH = CO2↑ +H2O+CH3COO- (6). NaHSO4 =Na+ +H++SO42-‎ ‎【解析】‎ ‎【详解】(1)能完全电离出阴阳离子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其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NaOH、CuSO4·5H2O;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出阴阳离子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其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H2O、CH3COOH;溶于水和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C2H5OH。‎ ‎(2)①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②醋酸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生成醋酸钠、水和CO2,则离子方程式为HCO3-+CH3COOH==CO2↑+H2O+CH3COO-。‎ ‎(3)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