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化学试题

武威一中2019年秋季学期阶段性考试 高三年级化学试卷 本试卷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S:32 N:14 O:16 Cu:64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成语“百炼成钢”、“蜡炬成灰”中均包含了化学变化 B. 常温下,成语“金戈铁马”中的金属能溶于浓硝酸 C. 谚语“雷雨肥庄稼”,其过程中包含了氧化还原反应 D. 《荷塘月色》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中的“青雾”属于胶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百炼成钢包含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变化,蜡炬成灰包含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都包含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常温下,成语“金戈铁马”中的金属为铁,在浓硝酸中钝化,不能溶于浓硝酸,故B错误;‎ C、雷雨肥田是指氮气和氧气放电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在土壤中形成铵盐被吸收;反应的化学程式为: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题干中所提及的雾,是空气中的小液滴,是一种胶体,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即10‎-9m~10‎-7m,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变化过程分析判断、物质性质和胶体分析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 ‎2.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 碘的升华、石油的分馏 B. NH4Cl溶液除铁锈、食盐水导电 C. 蛋白质溶液中加饱和(NH4)2SO4溶液、蓝色的胆矾常温下变白 D. 热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碘的升华是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分离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用NH4Cl溶液除金属表面的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食盐水导电,是电解食盐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蛋白质溶液中加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蛋白质的盐析,是降低了蛋白质的溶解度,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蓝色的胆矾常温下变白,是失去了结晶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热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2个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FeSO4具有氧化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B. 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学仪器 C. Al(OH)3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D. NH3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 FeSO4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A项错误;‎ B. SiO2晶体透光性好,可用于制光学仪器,B项错误;‎ C.Al(OH)3具有弱碱性,能中和胃酸又不伤害人体组织细胞,C项正确;‎ D.NH3易液化,液化时放热,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NH3可用作制冷剂。D项错误;答案选C。‎ ‎4.同温同压下,m g甲气体和‎2m g乙气体所占体积之比为1∶2,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 B. 同温同压下,甲和乙的密度之比是1∶1‎ C. 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和乙的压强之比是1∶1‎ D. 等质量的甲和乙中的原子数之比是1∶1‎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同温同压下,m g甲气体和‎2m g乙气体所占的体积之比为1:2,由n=可知甲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结合n==进行判断。‎ ‎【详解】A.根据m=nM=M知,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选项A正确;‎ B.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m g甲气体和‎2m g乙气体所占的体积之比为1:2,根据ρ=知,其密度相同,选项B正确;‎ C.根据PV=nRT=RT知,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和乙的压强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反比,因为二者摩尔质量相同,所以压强相同,选项C正确;‎ D.等质量的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但分子的构成未知,所以无法判断原子个数是否相同,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应用,侧重于气体的质量、密度等物理量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 ‎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c(H+)V2>V3 B. V1>V3>V2 C. V2>V3>V1 D. V3>V1>V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判断同组内各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物质是否极易溶于水,气体的溶解性越大,试管内的压强越小,水面上升的越高,试管中剩余气体越少。‎ ‎【详解】设每种气体各占1L,则 ‎①组合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剩余气体的体积为:1L+1/3L=4/3L;‎ ‎②组合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剩余气体的体积为1L-1/4L=3/4L;‎ ‎③组中NO和N2都不溶于水,剩余气体为2L。‎ 故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关系为V3>V1>V2,答案选D。‎ ‎19.同一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下,含甲的化合物r浓度为0.1mol·L-1时溶液pH=13。同周期元素简单离子中,乙离子的半径最小。p和q分别是元素丙和丁的单质,其中p为浅黄色固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产物水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甲>乙>丙>丁 B. 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C12+H2OH++C1-+HC1O C. m、n的阴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 D. 甲、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之间均可以发生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p是元素丙的单质,p为浅黄色固体,丙为S元素,p为单质硫;甲、乙、丙、丁是同一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丁为Cl元素,q为Cl2,甲、乙都是第三周期元素;含甲的化合物r浓度为0.1mol/L时溶液pH=13,r为一元强碱,甲为Na元素,r为NaOH;同周期元素简单离子中,乙离子半径最小,乙为Al元素。‎ ‎【详解】A.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甲乙丙丁,A项正确;‎ B. 反应②为Cl2与NaOH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B项错误;‎ C. 反应①为S与NaOH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6OH-2S2-+SO32-+3H2O,S2-、SO32-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2-+SO32-+6H+=3S↓+3H2O,C项正确;‎ D. 甲、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依次为NaOH、Al(OH)3、HClO4,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有:NaOH+Al(OH)3=NaAlO2+2H2O、NaOH+HClO4=NaClO4+H2O、Al(OH)3+3HClO4=Al(ClO4)3+3H2O,D项正确;‎ 答案选B。‎ ‎20.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与Y同族;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 B. 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 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 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答案】B ‎【解析】‎ 分析: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生成物是HF,因此W是F,Z是Ca,W与Y 同族,则Y是Cl。W、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则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0-7-2=1,所以X是Na,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W、X、Y、Z分别是F、Na、Cl、Ca或F、Mg、Cl、K,则 A、金属钠或钾常温常压下是固态,A错误;‎ B、CaH2中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B正确;‎ C、Y与Z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钙,其水溶液显中性,C错误;‎ D、F是最活泼的非金属,没有正价,Cl元素的最高价是+7价,D错误。答案选B。‎ 点睛:准确判断出元素名称是解答的关键,突破点是能腐蚀玻璃的物质为HF,进而推断出CaF2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HF。易错点是选项B,注意金属氢化物的结构特点,与非金属氢化物的不同。难点是氟化钙与浓硫酸反应属于学生不熟悉的知识点。‎ ‎21.合成氨及其相关工业中,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 B. 反应Ⅰ、Ⅱ、Ⅲ中含氮元素的反应物都被氧化 C. Ⅴ中发生反应: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D. Ⅵ利用丁物质受热易分解的性质 ‎【答案】B ‎【解析】‎ 由图得到,甲为氮气,丁为碳酸氢钠,乙为NO,丙为NO2。所以选项A正确。反应Ⅰ中氮气转化为氨气,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氮被还原,选项B错误。反应Ⅴ实际是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和氨气,得到碳酸氢钠沉淀,方程式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选项C正确。反应Ⅵ是将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制得碳酸钠,选项D正确。‎ ‎22. 下列物质按只含离子键、只含共价键、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顺序排列的是 A. 氯气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 B. 氯化钠 氦气 氢氧化钠 C. 氯化钠 过氧化钠 氯化铵 D. 氯化钠 过氧化氢 氯化铵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氯气为单质,只含共价键;二氧化碳为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NaOH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A错误;‎ B.  NaCl为离子化合物,只含离子键;氦气为单原子分子,不含化学键;NaOH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B错误; ‎ C. NaCl为离子化合物,只含离子键;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C错误; ‎ D. NaCl为离子化合物,只含离子键;过氧化氢为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D。‎ ‎23.某无色溶滚中可能含有Na+、NH4+、Ba2+、Cu2+、SO42﹣、SO32﹣、Cl﹣、Br﹣、CO32﹣中的若干种.为检验其中含有的离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10mL溶液,加入足量氯水,无气体产生,再加入CCl4溶液分层,下层为橙红色;‎ ‎②分液后,将①中上层溶液加入足量BaCl2和H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2.33g;‎ ‎③另取10mL原溶液,加入过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448mL气体.下列关于原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肯定存在NH4+、Cl﹣、Br﹣‎ B. SO42﹣、SO32﹣至少含有一种 C. 是否存在Na+需要通过焰色反应来确定 D. 肯定不存在Ba2+、Cu2+、SO32﹣、CO32﹣‎ ‎【答案】B ‎【解析】‎ 无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的Cu2+;根据①加入足量氯水,无气体产生可知原溶液中不存在CO32-,再加入CCl4溶液分层,下层为橙红色,说明存在Br-;将①中上层溶液加入足量BaCl2和H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2.33g,该沉淀为硫酸钡,2.33g硫酸钡的物质的量为:=0.01mol,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SO32-中的至少一种离子,且物质的量之和为0.01mol,一定不存在Ba2+;根据③可知生成的气体为氨气,其物质的量为:=0.02mol,说明原溶液中含有0.02molNH4+‎ ‎;由于溶液中含有溴离子,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原溶液中负电荷的物质的量一定大于0.02mol,而正电荷只有0.02mol,说明溶液中一定还含有N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为:Na+、NH4+、Br-及SO42-、SO32-中的至少一种离子;一定不存在的离子为:Ba2+、Cu2+、CO32-,不能确定的离子为Cl-。A.肯定存在NH4+、Br-,无法确定是否含有Cl-,故A错误;B.根据分析可知,SO42-、SO32-至少含有一种,故B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Na+,不需要通过焰色反应检验,故C错误;D.肯定不存在Ba2+、Cu2+、CO32-,可能含有SO32-,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明确常见离子的性质为解答关键。根据电荷守恒判断钠离子的存在情况为是解答本题的难点。易错点为亚硫酸根离子的判断,①中加入了氯水,能够将SO32-氧化为SO42-,因此2.33g沉淀为硫酸钡,只能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SO32-中的至少一种离子,不能判断二者是否一定存在。‎ ‎24.2.56克Cu完全溶于一定量的浓HNO3中,生成的气体恰好充满500mL的烧瓶,然后将该烧瓶倒置于水中,缓缓通入一定量的氧气后容器内刚好充满水,则通入的氧气为( )‎ A. 0.16g B. 0.02mol C. 0.224g D. 0.32g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电子守恒计算,已知HNO3NO(NO2)HNO3,反应前后HNO3的物质的量不变,而化合价变化的只有铜和氧气,则Cu失去电子数目等于O2得到电子的数目,以此进行计算。‎ ‎【详解】n(Cu)==0.04mol,反应时失去电子数目为2×0.04mol=0.08mol,整个过程发生:HNO3NO(NO2)HNO3,反应前后HNO3的物质的量不变,而化合价变化的只有铜和氧气,则Cu失去电子数目等于O2得到电子的数目,所以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n(O2)==0.02mol,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根据HNO3NO(NO2)HNO3得出Cu失去电子数目等于O2得到电子的数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2.8gFe全部溶于一定浓度200mL的HNO3溶液中,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L,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为1。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溶液中存在Fe3+和Fe2+ B. 反应后的溶液最多还能溶解1.82g Fe C. 反应后溶液中c(NO3-)=0.75mol/L D. 1.12L气体是NO、NO2的混合气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为1,则HNO3过量,故Fe只可能转化为Fe3+;‎ B、计算原硝酸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n原来(HNO3)=3n[Fe(NO3)3]+n剩余(HNO3)+n(NO),当生成Fe(NO3)2 时原硝酸溶解的铁最多,据此计算原硝酸溶解的铁的最大重量,减去已经溶解的2.8g,即为反应后的溶液最多还能溶解的Fe的质量;C、由题目信息可知,反应后溶液为硝酸铁、硝酸的混合溶液,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有3c(Fe3+)+c(H+)=c(NO3-),根据铁元素守恒由n(Fe)=n(Fe3+),据此计算;‎ D、2.8gFe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利用极限假设法解答,若只生成NO,计算生成NO的体积;若只生成NO2,计算生成的NO2体积,根据体积判断。‎ ‎【详解】A、反应后溶液pH为1,故HNO3过量,Fe只可能转化为Fe3+,故A错误;‎ B、由B中分析可知,原硝酸是稀硝酸,反应生成NO,由氮元素守恒可知n原来(HNO3)=3n[Fe(NO3)3]+n剩余(HNO3)+n(NO)=0.05mol×3+0.1mol/L×0.2+0.05mol=0.22mol,生成Fe(NO3)2、NO时原硝酸溶解的铁最多,由3 Fe+8HNO3=3Fe(NO3)2+2 NO↑+4H2O 可知,0.22molHNO3最多溶解铁×0.22mol,质量为×0.22mol×56g/mol=4.62g,故还能溶解铁4.64g-2.8g=1.82g,故B正确;‎ C、反应后溶液为硝酸铁、硝酸的混合溶液,故溶液中有3c(Fe3+)+c(H+)=c(NO3-),根据铁元素守恒由n(Fe)=n(Fe3+)=0.05mol,所以c(Fe3+)==0.25mol/L,反应后溶液pH为1,所以c(H+)=0.1mol/L,所以c(NO3-)=0.25mol/L×3+0.1mol/L=0.85mol/L,故C错误;‎ D、2.8gFe的物质的量为=0.05mol,若只生成NO,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n(NO)==0.05mol,则V(NO)=0.05mol×22.4L/mol=1.12L;若只生成NO2,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n(NO2)==0.15mol,V(NO2)‎ ‎=0.15mol×22.4L/mol=3.36L,由于实际生成气体1.12L,故只生成NO,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判断生成的气体为NO、硝酸有剩余是解题的关键,B选项为易错点,学生容易考虑剩余的硝酸溶解铁,而忽略硝酸铁也与Fe反应。‎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按要求写出电子式:CO2_________ COCl2_________ NaCN______ N2H_______‎ ‎(2)元素周期表中“对角线规则”是指处于周期表中对角线位置(左上和右下方)两元素,其性质具有相似性,例如:Be和Al处于对角线位置。写出Be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氢,氧,钠,硫四种元素组成的两种酸式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3). (4). (5). Be+2OH-═BeO22-+H2↑ (6). H++HSO3-=SO2↑+H2O ‎【解析】‎ ‎【分析】‎ ‎(1)先分析是共价化合物还是离子化合物,再分析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2)Be(OH)2与Al(OH)3的性质相似,故Be(OH)2与NaOH反应生成Na2BeO2与H2O;‎ ‎(3)由氢,氧,钠,硫四种组成的两种酸式盐能够发生反应,这两种酸式盐应为硫酸的酸式盐和亚硫酸的酸式盐。‎ ‎【详解】(1)CO2是共价化合物,碳原子有四个电子分别和氧原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COCl2分子中含有1个碳氧双键、2个碳氯键,其电子式为,NaCN为离子化合物,CN-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存在C≡N键,电子式为,N2H相当于是N2H4结合了一个氢离子,故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2)Be与Al的性质相似,则Be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e+2NaOH═Na2BeO2+H2↑,改成离子方程式为:Be+2OH-═BeO22-+H2↑,故答案为:Be+2OH-═BeO22-+H2↑;‎ ‎(3)由氢、氧、钠、硫组成的两种酸式盐能够发生反应,这两种酸式盐应为硫酸的酸式盐和亚硫酸的酸式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SO3-=SO2↑+H2O,故答案为:H++HSO3-=SO2↑+H2O。‎ ‎27.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其用量。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NaNO2并对其性质作如下探究(A中加热装置已略去)。‎ ‎【背景素材】 ‎ ‎①2NO+Na2O2===2NaNO2;‎ ‎②NO能被酸性KMnO4氧化成NO,MnO被还原为Mn2+。‎ ‎③在酸性条件下NaNO2能把I-氧化为I2;S2O32-能把I2还原为I-‎ ‎④HNO2不稳定,只能存在于极稀的冷溶液中。‎ ‎【制备NaNO2】‎ ‎(1)装置A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 ‎(2)B装置目的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保证制得的亚硝酸钠的纯度,C装置中盛放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P2O5 B. 碱石灰 C. 无水CaCl2 D. 生石灰 ‎(4)E装置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测定NaNO2纯度】‎ ‎(5)本小题可供选择的试剂有:‎ A. 稀硫酸 B. c1 mol·L-1KI溶液 C. 淀粉溶液 D. c2 mol·L-1 Na2S2O3溶液 E. c3 mol·L-1酸性KMnO4溶液 ‎①利用NaNO2的还原性来测定其纯度,可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②利用NaNO2的氧化性来测定其纯度的步骤是:准确称取质量为m g的NaNO2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水溶解___________(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 ‎【答案】 (1). C+4HNO3(浓) CO2↑+4NO2↑+2H2O (2). 将NO2转化为NO (3).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 (4). BD (5). 3MnO4- +4 H+ +5NO = 3Mn2+ + 5NO3- +2 H2O (6). E (7). 加入过量的c1 mol·L-1 KI溶液、淀粉溶液,然后滴加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用c2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读数,重复以上操作2~3次 ‎【解析】‎ ‎【分析】‎ 制备NaNO2并对其性质作探究,由实验装置可知,A中发生C+4HNO3(浓)CO2↑+4NO2↑+2H2O,B中稀释挥发的硝酸和生成的二氧化氮,C中固体干燥剂干燥NO,并除去可能混有的酸雾,D中发生2NO+Na2O2═2NaNO2,E中高锰酸钾吸收尾气NO,以此来解答。‎ ‎【详解】(1) 碳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C+4HNO3(浓)CO2↑+4NO2↑+2H2O ;‎ ‎(2)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 ;‎ ‎(3) 碱石灰和生石具有碱性,能够被碱吸收; P2O5为酸性氧化物,不能干燥碱性气体,无水CaCl2中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 ‎(4) 高锰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把一氧化氮氧化为硝酸根离子, 3MnO4-+4 H++5NO = 3Mn2++ 5NO3-+2 H2O ;‎ ‎(5) ①利用NaNO2的还原性来测定其纯度,可选择的试剂是氧化剂,NO2-能被酸性KMnO4氧化成NO,MnO被还原为Mn2+。只能选择c3mol·L-1酸性KMnO4溶液;②利用NaNO2的氧化性来测定其纯度的步骤是:加入还原剂 c1mol·L-1KI溶液和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然后再用c2mol·L-1Na2S2O3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读数,重复以上操作2~3次;‎ ‎28.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 ‎(1)元素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D2G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所含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 ‎(3)C2-、D+、G2-离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回答)。‎ ‎(4)某同学设计实验证明A、B、F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 ‎①溶液a和b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c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05 mol D2C2投入100 mL 3 mol/L ECl3溶液中:‎ ‎①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第二周期第ⅣA族 (2). (3). 离子键 (4). S2->O2->Na+ (5). 硝酸(或HNO3) (6). 饱和NaHCO3溶液 (7). SiO32-+CO2+H2O=H2SiO3↓+CO32- (8). 0.5 mol (9). 10Na2O2 + 6Al3+ + 6H2O=4Al(OH)3 + 2AlO2-+ 5O2↑+ 20Na+‎ ‎【解析】‎ ‎【分析】‎ 由图中化合价可知,A、F的化合价都为+4、-4价,二者同主族,且F的原子序数较大,故A为C元素、故F为Si元素;C的化合价为-2价,没有正化合价,故C为O元素;D的化合价为+1价,处于ⅠA族,原子序数大于O元素,故D为Na元素;E为+3价,原子序数大于Na,则E为Al元素;G的最高正价为+6价、最低价为-2,应为S元素;B的有+5、-3价,处于ⅤA族,原子序数介于C、O之间,则B为N元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为C元素、B为N元素、C为O元素、D为Na元素、E为Al元素、F为Si元素、G为S元素。‎ ‎【详解】(1)A为C元素,A在周期表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Ⅳ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ⅣA族;‎ ‎(2)D为Na元素、G为S元素,Na2S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其含有的化学键为离子键,故答案为:;离子键;‎ ‎(3)C为O元素、D为Na元素、G为S元素,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S2->O2->Na+,故答案为:S2->O2->Na+;‎ ‎(4)由装置图可知,实验原理是利用强酸制备弱酸,硝酸易挥发,为防止干扰应除去,故锥形瓶中产生二氧化碳,应为硝酸与碳酸盐反应,溶液b吸收挥发的硝酸,应为饱和的碳酸氢钠,烧杯中应是二氧化碳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a为硝酸,溶液b为饱和NaHCO3溶液,故答案为:硝酸(或HNO3);饱和NaHCO3溶液;‎ ‎②溶液c中的离子方程式为SiO32-+CO2+H2O=H2SiO3↓+CO32-,故答案为:SiO32-+CO2+H2O=H2SiO3↓+CO32-;‎ ‎(5)①Na2O2投 AlCl3溶液中,先与水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反应中过氧化钠起氧化剂、还原剂作用,各占一半,起还原剂的过氧化钠中O元素化合价有-1升高为0价,故0.5molNa2O2反应转移电子为0.5mol××2×[0-(-1)]=0.5mol,故答案为:0.5mol;‎ ‎②将0.5mol Na2O2投入100mL 3mol/L AlCl3溶液中,生成NaOH1mol、0.25mol氧气,AlCl3溶的物质的量为0.3mol,1:4<n(AlCl3):n(NaOH)=3:10<1:3,故生成Al(OH)3、AlO2-,溶液中溶质为偏铝酸钠、氯化钠,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反应中n(AlO2-)=1mol-0.3mol×3=0.1mol,根据Al元素守恒可知,n[Al(OH)3]=0.3mol-0.1mol=0.2mol,故n[Al(OH)3]:n(AlO2-):n(氧气)=0.2mol:0.1mol:0.25mol=4:2:5,反应离子方程式为:10Na2O2+6Al3++6H2O=4Al(OH)3+2AlO2-+5O2↑+20Na+,故答案为:10Na2O2+6Al3++6H2O=4Al(OH)3+2AlO2-+5O2↑+20Na+。‎ ‎【点睛】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涉及半径比较、电子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实验装置、元素周期律等,元素推断是解题的关键。‎ ‎29.电解精炼铜的阳极泥中主要含Ag、Au等贵重金属。以下是从精炼铜的阳极泥中回收银、金的流程图:‎ ‎(1)氯金酸(HAuCl4)中的Au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铜阳极泥氧化时,采用“低温焙烧”而不采用“高温焙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焙烧渣”在“①酸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②浸金”反应中,H2SO4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步骤的分离操作中,需要对所得的AgCl进行水洗。简述如何判断AgCl已经洗涤干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氯金酸(HAuCl4)在pH为2~3的条件下被草酸还原为Au,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醛还原法沉积银,通常是在搅拌下于室温及弱碱性条件下进行,甲醛被氧化为碳酸氢根离子,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3 (2). 高温焙烧时,生成的Ag2O又分解为Ag和O2(或2Ag2O4Ag+O2↑) (3). Ag2O+2H++2Cl-=2AgCl+H2O (4). 提供H+,增强NaClO3的氧化性 (5).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Ba(NO3)2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已经洗涤干净,反之,则需要继续洗涤 (6). 2HAuCl4+3H2C2O4=2Au↓+8HCl+6CO2↑ (7). 4Ag(SO3)23-+HCHO+5OH-=4Ag↓+8SO32-+3H2O+HCO3-‎ ‎【解析】‎ ‎【分析】‎ 铜阳极泥低温氧化焙烧,然后加入硫酸和氯化钠的混合物,过滤,滤渣为AgCl和Au,在滤渣中加硫酸、NaCl和氯酸钠的混合物,过滤滤渣为AgCl,滤液为氯金酸,AgCl中加Na2SO3溶液转化为Ag(SO3)23-,再用HCHO还原得到粗Ag,HAuCl4溶液中加H2C2O4‎ 生成粗金。‎ ‎【详解】(1)氯金酸(HAuCl4)中Cl为-1价,H为+1价,则Au的化合价为+3;故答案为:+3;‎ ‎(2)低温焙烧时,Ag与氧气转化为Ag2O,高温时,氧化银分解又生成Ag和氧气;故答案为:高温焙烧时,生成的Ag2O又分解为Ag和O2(或2Ag2O4Ag+O2↑);‎ ‎(3)酸浸时,氧化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2O+2H++2Cl-=2AgCl+H2O;故答案为:Ag2O+2H++2Cl-=2AgCl+H2O;‎ ‎(4)“②浸金”反应中,酸性条件下,Au与氯酸钠反应,加硫酸能提供H+,增强NaClO3的氧化性;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检验最后一次洗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其操作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Ba(NO3)2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已经洗涤干净,反之,则需要继续洗涤;故答案为:提供H+,增强NaClO3的氧化性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Ba(NO3)2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已经洗涤干净,反之,则需要继续洗涤;‎ ‎(5)氯金酸与草酸反应生成Au、HCl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AuCl4+3H2C2O4=2Au+8HCl+6CO2↑;故答案为:2HAuCl4+3H2C2O4=2Au+8HCl+6CO2↑;‎ ‎(6)弱碱性条件下,Ag(SO3)23-被甲醛还原为Ag,同时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Ag(SO3)23-+HCHO+5OH-=4Ag+8SO32-+3H2O+HCO3-。‎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为高考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评价能力和化学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物质之间的反应以及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