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6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镁、铝及其化合物作业(1)
镁、铝及其化合物 时间:45分钟 1.某同学通过下列实验探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 ) A.实验室中将NH3·H2O滴入Al2(SO4)3溶液中,制备Al(OH)3沉淀 B.将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后立即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铝燃烧的火焰 C.将Al(OH)3沉淀转入蒸发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AlCl3固体 D.将铝置于装有浓硫酸的试管中再加水,探究Al在不同浓度硫酸中的反应 解析: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溶于强酸、强碱,不溶于弱酸、弱碱,实验室中将NH3·H2O滴入Al2(SO4)3溶液中,可制备Al(OH)3,A正确;铝块在空气中不能燃烧,B错误;AlCl3溶液水解生成Al(OH)3和HCl,氯化氢易挥发,故不能得到无水AlCl3固体,C错误;常温下铝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不再继续反应,加水稀释后,稀硫酸和铝发生反应,不能探究Al在不同浓度硫酸中的反应,D错误。 2.向甲溶液中缓慢滴加乙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图像的一组是( C ) 选项 甲 乙 A AlCl3、 Mg(NO3)2、 HNO3 NaOH B Na2CO3、 NH4HCO3、Na2SO4 Ba(OH)2 C NH4NO3、 Al(NO3)3、 NaOH Fe(NO3)3、HCl D NaAlO2、氨水、NaOH H2SO4 解析:A项,向甲溶液中缓慢滴加NaOH溶液时,图像中间一段沉淀质量不变的反应不存在,与图像变化不符。B项,向甲溶液中缓慢滴加Ba(OH)2溶液时,不存在沉淀部分溶解的反应,与图像变化不符。C项,在甲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NaOH先与盐酸反应,没有沉淀生成,随后Al3+、Fe3+开始沉淀,当两种离子沉淀完全后,OH-和NH反应生成NH3·H2O,此时沉淀质量不变,NH反应完毕后OH-与Al(OH)3反应使沉淀部分溶解,与图像变化相符。D项,向甲溶液中加硫酸时,最终沉淀会全部溶解,与图像变化不符。 3.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Fe2O3等杂质)冶炼铝的主要流程如下: (注:SiO2碱溶时转化为铝硅酸钠沉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操作Ⅰ增大NaOH溶液用量可提高Al2O3的浸取率 B.操作Ⅱ、Ⅲ为过滤,操作Ⅳ为灼烧 C.通入过量CO2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CO2+3H2O===2Al(OH)3 ↓+CO D.加入冰晶石的目的是降低Al2O3的熔融温度 解析:操作Ⅰ增大NaOH溶液用量可以使铝土矿中的氧化铝充分溶解,从而提高Al2O3的浸取率,A正确;操作Ⅱ、Ⅲ为过滤,操作Ⅱ滤去的滤渣为Fe2O3、铝硅酸钠,操作Ⅲ得到固体氢氧化铝,操作Ⅳ为灼烧,目的是使氢氧化铝分解成氧化铝,B正确;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后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AlO+CO2+2H2O===Al(OH)3+HCO,C不正确;加入冰晶石的目的是降低Al2O3的熔融温度,D正确。 4.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氢氧化钠、盐酸分离铁粉和铝粉混合物,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x为NaOH溶液,y为盐酸 B.a―→b发生的反应为:AlO+H++H2O===Al(OH)3 C.b―→c―→Al的反应条件分别为:加热、电解 D.a、b、c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 解析:铁粉和铝粉混合物,加入试剂x,过滤得到铁,试剂x能溶解铝,盐酸和铁、铝都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只和铝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a为偏铝酸钠溶液,偏铝酸钠和适量盐酸反应NaAlO2+HCl+H2O===Al(OH)3+NaCl,所以x为NaOH溶液,y为盐酸,故A正确;a为偏铝酸钠溶液,b为氢氧化铝,a―→b发生的反应NaAlO2+HCl+H2O===Al(OH)3+NaCl,离子反应为:AlO+H++H2O===Al(OH)3,故B正确;b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受热分解2Al(OH)3Al2O3+3H2O,生成氧化铝和水,氧化铝电解2Al2O34Al+3O2,生成铝和氧气,故C正确;b为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c为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a为偏铝酸钠溶液,只能和酸反应,不能和碱反应,故D错误。 5.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Al、(NH4)2SO4、MgCl2、FeCl2、AlCl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对该混合物做如下实验,所得现象和有关数据如图所示(气体体积数据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Al,但质量不可确定 B.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MgCl2和AlCl3 C.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MgCl2和FeCl2 D.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H4)2SO4、MgCl2 解析:A.根据流程图可知,该固体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后产生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气体的固体可能是Al或硫酸铵;该气体通过浓硫酸,体积减少3.36 L,说明产生氨气,体积为3.36 L,余5.6-3.36=2.24 L气体为氢气,说明固体中不仅含有硫酸铵还含有Al,且质量可通过氢气的体积计算,错误;B.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后产生白色沉淀,久置无变化,说明不含氯化亚铁,一定含有氯化镁;得到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说明此时溶液中含有偏铝酸根离子,因为固体中一定有Al,所以不一定含有氯化铝,错误;C.固体中一定不含氯化亚铁,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Al、硫酸铵、氯化镁,正确,答案选D。 6.实验室用N2与Mg制备Mg3N2的装置如图所示(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 ② ③ ④ ⑤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浓H2SO4溶液、NaOH溶液、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实验操作顺序:通空气―→通电加热管式电炉⑤―→通电加热管式电炉④ C.④的作用是预热净化后的氮气 D.当⑤的瓷舟中燃烧产生白光时,⑤可以停止通电加热装置 解析:③中应盛装浓H2SO4溶液,A项错误;应先加热管式电炉④,B项错误;④的作用是进一步除去空气中的氧气,C项错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利用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使反应继续,D项正确。 7.NH4Al(SO4)2·12H2O俗称铵明矾,其性质稳定,是化学实验常用的基准试剂,借助碳酸氢铵与硫酸钠可以制备纯净的铵明矾,制备过程如下图,下面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C ) A.为加快操作Ⅰ的速率实验时采用抽滤,常用玻璃纤维替代滤纸 B.操作Ⅱ的基本过程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C.使用NaOH和BaCl2试剂可以检验铵明矾的三种离子 D.若气体a通入到饱和的纯碱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该晶体与固体a相同 解析: 玻璃纤维性质稳定,且韧性比滤纸的韧性好,可以替代使用,加快抽滤速率,A正确;碳酸氢铵饱和溶液与硫酸钠溶液混合反应后生成碳酸氢钠和硫酸铵,然后制成高温时的饱和溶液,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操作,可以得到碳酸氢钠固体,B正确;铵根离子和NaOH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和铝离子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铝,而铝离子直接与NaOH反应也可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铝,因此无法确定铵根离子存在,C错误;气体a为二氧化碳,通入到饱和的纯碱溶液中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与固体a成分相同,D正确。 8.某学生探究0.25 mol/L Al2(SO4)3溶液与0.5 mol/L Na2CO3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C ) 实验1 实验2 A.实验1中,白色沉淀a是Al(OH)3 B.实验2中,白色沉淀b含有CO C.实验1、2中,白色沉淀成分不同的原因与混合后溶液的pH无关 D.检验白色沉淀a、b是否洗涤干净,均可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解析:白色沉淀a和稀H2SO4反应不产生气体,结合铝离子和碳酸根的双水解反应,可知a是Al(OH)3,故A项正确;向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铝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b能和稀H2SO4反应产生气体,则b中含有CO,故B项正确;实验1中过量Al2(SO4)3使得溶液呈酸性,实验2中过量Na2CO3使溶液呈碱性,最终得到了成分不同的白色沉淀,所以白色沉淀成分不同的原因与混合溶液pH有关,故C项错误;实验1和2中得到的沉淀上都会有SO残留,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则可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检验最后一次洗涤中是否含有SO,故D项正确。 9.在200 mL含Mg2+、Al3+、NH、H+、C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5 mol·L-1 NaOH溶液,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x-y=0.01 mol B.原溶液中c(Cl-)=0.75 mol·L-1 C.原溶液的pH=1 D.原溶液中n(Mg2+)∶n(Al3+)=5∶1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x-y的值即为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溶解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35 mL-33 mL=2 mL,x-y=5 mol·L-1×2×10-3L=0.01 mol,A不符合题意;加入33 mL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原溶液中n(Cl-)=5 mol·L-1×33×10-3L=0.165 mol,c(Cl-)=0.825 mol·L-1,B符合题意;由图知0~4 mL时发生反应H++OH-===H2O,则H+的物质的量为4×0.001 L×5 mol·L-1=0.02 mol,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则pH=1,C不符合题意;由4 mL~30 mL Mg2+、Al3+结合OH-生成沉淀的反应知,n(OH-)=5 mol·L-1×26×10-3L=0.13 mol,则根据Al3++3OH-===Al(OH)3,与0.01 mol Al3+反应的OH-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与Mg2+反应的OH-的物质的量为0.1 mol,由Mg2++2OH-===Mg(OH)2知,n(Mg2+)=0.05 mol,则原溶液中n(Mg2+)∶n(Al3+)=0.05∶0.01=5∶1,D不符合题意。 10.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常温下AlN+NaOH+H2O=NaAlO2+NH3。某课题小组利用甲图所示装置测定样品中AlN的含量(杂质不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甲 乙 A.量气管中的液体应为水 B.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有利于控制反应速率 C.反应结束时,a、b两管液面的差值即为产生气体的体积 D.若其他操作均正确,实验结束时按乙图读数,测得AlN含量偏高 解析:反应产生的气体为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量气管中的液体不应为水,可以为四氯化碳,A错误;长颈漏斗没有玻璃旋塞,不能控制液体的滴加,也就不能控制反应速率,B错误;反应结束时,待气体冷却到室温,调节右侧的量气管,使左右两端的液面相平,才能读数,根据起始和结束时右侧量气管的液面的差值,计算产生气体的体积,C错误;俯视量气管的读数,使所量气体的体积增大,氨气的量增大,氮化铝的量增大,测得AlN含量偏高,D正确;正确选项为D。 11.用NaHCO3溶液处理NaAlO2溶液(由Al2O3过量NaOH溶液反应制得),测得溶液pH和Al(OH)3生成的量随加入NaHCO3溶液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Al(OH)3的生成是因为NaHCO3促进了NaAlO2的水解 B.b点和c点溶液所含微粒种类不同 C.NaH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1 D.d点时:c(Na+)=c(CO)+c(HCO)+c(H2CO3) 解析:因为碳酸氢根离子的酸性强于氢氧化铝,所以Al(OH)3的生成是因为NaHCO3与NaAlO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的,故A错误;b点与c点溶液所含微粒种类相同,均含Na+、AlO、OH-、CO,故B错误;加入40 mL NaHCO3溶液时沉淀最多,沉淀为0.032 mol, NaOH过量,滤液中含NaOH,由OH-+HCO=CO+H2O,HCO+AlO+H2O===Al(OH)3+CO可以知道,前8 mL不生成沉淀,c(NaHCO3)==1.0 mol/L,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点时沉淀量最大,此时溶液为碳酸钠溶液,根据物料守恒可以知道:c(Na+)=2c(CO)+2c(HCO)+2c(H2CO3),故D错误。 12.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列实验探究金属铝与不同铜盐溶液的反应: 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l 向5 mL 1 mol·L-1 CuSO4溶液中加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 铝片表面无明显现象,20 min后铝片表面有极少气泡产生,且有很少量红色物质生成 2 向5mL 1 mol·L-1 CuCl2 溶液中加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 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红色物质析出,1 min后反应进一步加快,放出大量的热,有少量黑色固体生成。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出现白色沉淀 (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实验中出现的红色物质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1 min后反应进一步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经检验实验1、2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H2,黑色固体为CuO,试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产生H2的原因:___________, 用文字简述产生黑色固体的原因:____________。 (5)依据上述实验1、2的现象推测并判断,用砂纸打磨后的铝片分别与H+浓度均为0.2 mol·L-1的盐酸和硫酸反应,反应速率:前者比后者________(填“快”或“慢”)。 (6)经证明实验2中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为CuCl。某同学猜测可能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因为Cu具有________性。依据猜测他进行了如下实验:取Cu粉与适量1 mol·L-1 CuCl2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观察,无白色沉淀产生。该同学再次分析Al与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改进实验方案,证明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他的改进方法为____________。 解析:(1)打磨铝片可以除去表面的氧化铝薄膜。(2)铝的活泼性比铜强,能够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因此实验中出现的红色物质是铜。(3)置换出来的Cu和Al在酸性条件下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4)CuSO4是强酸弱碱盐,水解后溶液显酸性,金属铝能够与酸反应放出氢气,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使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铜分解为黑色的氧化铜。(5)实验1 CuSO4溶液水解生成硫酸,反应速率较慢,实验2 CuCl2溶液水解生成盐酸,反应速率较快,因此用砂纸打磨后的铝片分别与H+浓度均为0.2 mol·L-1的盐酸和硫酸反应,盐酸中的反应速率较快。(6)Cu与CuCl2 反应生成CuCl,单质Cu中Cu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体现还原性。通过与实验Ⅱ对比可知,应加热后再进行观察。 答案:(1)除去表面的氧化物薄膜 (2)Cu(或铜) (3)Cu和Al在酸性条件下形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4)Cu2++2H2OCu(OH)2+2H+、2Al+6H+===3H2+2Al3+ Cu2+水解生成的Cu(OH)2受热分解生成黑色的CuO (5)快 (6)还原 加热后观察 13.镁及其化合物是实验设计的热点载体,查阅资料。 ⅰ 2NO2+2NaOH===NaNO2+NaNO3+H2O ⅱ Mg3N2与水反应 ⅲ 常温下,NH3·H2O、CH3COOH的电离常数都等于1.8×10-5 Ⅰ.探究镁的性质。 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镁与二氧化氮反应的产物,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B中试剂是_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实验时,先启动A中反应,当C装置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点燃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确定有N2生成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毕后,设计实验确认产物中有Mg3N2,取少量C中残留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蒸馏水,____________, 则产物中有氮化镁。 (5)经测定,Mg与NO2反应生成MgO、Mg3N2和N2,其中Mg3N2和N2的物质的量相等。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探究Mg(OH)2在氯化铵溶液中溶解的原因。供选试剂有:氢氧化镁、蒸馏水、硝酸铵溶液、盐酸、醋酸铵溶液。取少量氢氧化镁粉末投入氯化铵溶液中,振荡、白色粉末全部溶解。为了探究其原因,他们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1:氯化铵溶液呈酸性,H++OH-===H2O,促进Mg(OH)2溶解; 假设2:NH+OH-===NH3·H2O,促进Mg(OH)2溶解。 (6)请你帮他们设计实验,探究哪一种假设正确:___________。 解析:(1)B中试剂用于干燥二氧化氮,由于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酸,故不能用碱性干燥剂,应选择酸性或中性干燥剂,可以是P2O5等;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E中挥发出来的水蒸气,防止E中水蒸气进入C装置的玻璃管中干扰实验。(3)依据题中信息,过量的二氧化氮可以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确定有N2生成的实验现象是E中产生气泡,瘪气球缓慢鼓起。(5)经测定,Mg与NO2反应生成MgO、Mg3N2和N2,其中Mg3N2和N2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1Mg+4NO28MgO+Mg3N2+N2。(6)由题中信息可知,常温下,NH3·H2O、CH3COOH的电离常数相同,所以CH3COONH4溶液显中性。因此,可以设计如下实验:取少量氢氧化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H3COONH4溶液,若白色固体溶解,则假设2正确;若白色固体不溶解,则假设1正确。 答案:(1)P2O5(答案合理均可) 吸收E中挥发出来的水蒸气 (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O2、CO2、N2等与镁反应 (3)E中产生气泡,瘪气球缓慢鼓起 (4)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5)11Mg+4NO28MgO+Mg3N2+N2(写成4Mg+2NO24MgO+N2、3Mg+N2Mg3N2也可) (6)取少量氢氧化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H3COONH4溶液,若白色固体溶解,则假设2正确;若白色固体不溶解,则假设1正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