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沭阳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一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Na-23 ‎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物质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 NaCl溶液 B. 泥浆 C. 油水混合物 D. 雾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Cl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 B.泥浆属于浊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错误;‎ C.油水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 D.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 MgO B. CO C. SO2 D. 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MgO是氧化物,只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为碱性氧化物,故A不符合题意;‎ B.CO为氧化物,和酸碱不反应,为不成盐氧化物,故B不符合题意;‎ C.SO2是氧化物,只和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为酸性氧化物,故C符合题意;‎ D.H2O属于氧化物,和酸碱不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考查酸性氧化物的概念,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然后再根据氧化物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注意概念实质的理解,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能和碱反应生成对应化合价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3.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冰水混合物 B. 漂白粉 C. 浓硫酸 D. 食醋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冰是固态的水,故冰水混合物中只有H2O分子,为纯净物,故A符合题意;‎ B.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为硫酸溶液,为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食醋是醋酸的水溶液 ,为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睛】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分清选项中的物质的成分,若只由一种物质构成则为纯净物,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构成则为混合物。‎ ‎4.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Bi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子数为83 B. 中子数为209‎ C. 质量数为209 D. Bi与Bi互为同位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的电子数=质子数=83,故A正确;‎ B.的中子数=质量数﹣中子数=209﹣83=126,故B错误;‎ C.质量数为209,故C正确;‎ D.与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为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主要考查了原子符号的含义,明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和中子数的关系即可解答本题,元素符号的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5.每次做焰色反应后,都要用试剂清洗铂丝,这种清洗试剂是 A. 稀硫酸 B. NaOH溶液 C. 盐酸 D. 稀硝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时,金属在火焰灼烧发生反应生成氧化膜,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洗涤铂丝的目的是为了除去这层氧化膜,应该选用酸性物质反应除去;‎ A.用稀硫酸洗涤,反应生成沸点很高的硫酸盐,不容易除去,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会干扰其他元素焰色反应的检验,且NaOH溶液不能与残留物反应,故B错误;‎ C.用稀盐酸洗涤,反应生成的氯化物加热灼烧容易除去,故C正确;‎ D.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受热分解,可能产生有毒气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 KNO3=K++NO3ˉ B. NaHSO4=Na+ +HSO4ˉ‎ C. Na2SO4=Na2+ +SO42ˉ D. KClO3=K++Cl-+3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硝酸钾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KNO3=K++NO3﹣,故A正确;‎ B.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NaHSO4=Na++H++SO42﹣,故B错误;‎ C.硫酸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Na2SO4=2Na++SO42﹣,故C错误;‎ D.氯酸钾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产生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离子方程式:KClO3═K++ClO3﹣,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7.下列仪器中常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量筒用于粗略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作反应容器,故A不符合题意;‎ B.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能作反应容器,故B不符合题意;‎ C.漏斗用于组装过滤装置或添加液体,不能作反应容器,故C不符合题意;‎ D.圆底烧瓶可用于反应容器,如进行固液反应(可垫上石棉网加热)等,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碘升华 B. 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 C. 浓盐酸的挥发 D. 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碘升华是分子间距离增大,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是利用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消毒杀菌,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为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浓盐酸的挥发是氯化氢分子间距离增大,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利用的是溴单质在苯中溶解度远大于水中,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考查物质组成、物质变化、物质性质等知识点,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物质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 ‎9.下列变化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Brˉ→ Br2 B. H2SO4→SO2 C. Na2CO3→CO2 D. Fe2O3→Fe ‎【答案】A ‎【解析】‎ ‎【详解】A.Br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A符合题意;‎ B.S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需要加还原剂,故B不符合题意;‎ C.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Fe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需要加还原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睛】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注意把握常见反应的特点以及物质的性质,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反应,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加入氧化剂能实现,解题的关键是判断过程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H3的摩尔质量为17g B. 1.8gH2O中所含电子数约为6.02×1023‎ C. 3.01×1023个CO2分子的体积约为11.2L D. 0.1 mol·L-1 Na2SO4溶液含有的钠离子数目约为1.204×1023‎ ‎【答案】B ‎【解析】‎ ‎【详解】A.NH3的摩尔质量为17g/mol,故A错误;‎ B.1.8gH2O中所含电子数约为:×10×6.02×1023mol﹣1=6.02×1023,故B正确;‎ C.气体状况未知,Vm不确定,无法计算二氧化碳体积,故C错误;‎ D.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溶液中钠离子数目,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1.实验室需用80mL 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此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A. 称取3.2g氢氧化钠,溶于水80mL水中 B. 称取4.0g氢氧化钠,溶于水100mL水中 C. 称取3.2g氢氧化钠,溶于水配成80mL溶液 D. 称取4.0g氢氧化钠,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选100mL容量瓶,配制时需称量NaOH固体质量0.1L×1mol/L×40g/mol=4.0g,将4.0gNaOH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即可,故答案为D。‎ ‎12.只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出NH4NO3、Na2CO3、(NH4)2CO3三种溶液,该试剂可应选用 A Ba(OH)2 B. BaCl2 C. NaOH D. HCl ‎【答案】A ‎【解析】‎ ‎【详解】A.Ba(OH)2溶液与NH4NO3加热反应有气体生成,与Na2CO3溶液反应有沉淀生成,与(NH4)2CO3加热反应既生成沉淀又有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可选用;‎ B.加入氯化钡,不能鉴别Na2CO3、(NH4)2CO3,都生成沉淀,故B不可选用;‎ C.加入氢氧化钠,不能鉴别NH4NO3、(NH4)2CO3,加热都生成氨气,故C不可选用;‎ D.加入盐酸,不能鉴别Na2CO3、(NH4)2CO3,都生成气体,故D不可选用;‎ 故答案为A。‎ ‎1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A. 4Fe(OH)2+O2+2H2O =4Fe(OH)3‎ B. Cl2+ H2OHCl+ HClO C. NaHCO3+HCl=NaCl+H2O + CO2↑‎ D. C+H2O = CO↑+ 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中,Fe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3价、O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故B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C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至+2价、H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至0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现有下列溶液:100mL 2 mol·L-1 KCl溶液、100 mL 1mol·L-1 CaCl2溶液和2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上述三种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1 :1:3 B. 1 :1:1 C. 2 :2:3 D. 1 :2:3‎ ‎【答案】C ‎【解析】‎ ‎【详解】100mL 2 mol•L﹣1KCl溶液、100 mL 1mol•L﹣1CaCl2溶液和2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上述三种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2):(1×3)=2:2:3,故答案为C。‎ ‎1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分离水和酒精的混合 C. 蒸发结晶 D. 检验钾元素的存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释时将密度大的液体注入密度小的液体中,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故A错误;‎ B.水和酒精互溶,不能分液漏斗分离,应选蒸馏法,故B错误;‎ C.蒸发时分离可溶性固体与水,图中蒸发操作合理,故C正确;‎ D.观察K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图中操作不能检验钾元素,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6.下列是对某水溶液进行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少许,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显黄色,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可能含K+‎ B. 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若能产生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可确定一定含有NH4+‎ C. 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 先加入稀HNO3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观察K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则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不能确定是否含K+,故A正确;‎ B.氨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颜色不正确,故B错误;‎ C.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不一定为AgCl沉淀,可能为Ag2CO3等,如检验氯离子,应先加入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故C错误;‎ D.先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原溶液中可能含有Ag+、SO42-、SO32-等,如检验SO42﹣,应先加入盐酸酸化,如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如生成沉淀则可说明含有SO42﹣,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考查常见离子 检验,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熟练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如硫酸根离子、氯离子、铵根离子等,在离子检验中经常涉及,离子检验时必须排除干扰离子,做到检验方案的严密性。‎ ‎17.有下列三组液体:①75%的乙醇溶液;②氯化钠溶液和四氯化碳组成的混合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蒸馏、分液、结晶 C. 分液、结晶、萃取 D. 蒸馏、分液、萃取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75%的乙醇溶液中,乙醇与水互溶,但沸点不同,可蒸馏分离;②氯化钠溶液和四氯化碳组成的混合液,分层,且四氯化碳在下层,可分液分离;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中,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萃取分离;故答案为D。‎ ‎【点睛】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思路是根据分离提纯物的性质和状态来定的。具体如下: ①分离提纯物是固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加热(灼烧、升华、热分解),溶解,过滤(洗涤沉淀),蒸发,结晶(重结晶);②分离提纯物是液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分液,萃取,蒸馏;③分离提纯物是胶体:盐析或渗析;④分离提纯物是气体:洗气。‎ ‎18.工业上通过2Al2O3+3C+6Cl24AlCl3+3CO2制取无水氯化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lCl3是还原产物 B. Al2O3是氧化剂 C. 每生成1 mol CO2,转移4mol电子 D. C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AlCl3是还原产物,故A正确;‎ B.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氯气为氧化剂,故B错误;‎ C.反应中C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4价,则每生成1 mol CO2,转移4mol电子,故C正确;‎ D.反应中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B。‎ ‎19.实验室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以下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 在称量纸上称量NaOH固体 B. 溶解后未冷却至室温就立即转移 C. 转移后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D. 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称量纸上称量NaOH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导致部分溶质粘到称量纸上,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A不符合题意;‎ B.溶解后未冷却至室温就立即转移,冷却后液面下降,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B符合题意;‎ C.转移后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C不符合题意;‎ D.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水,对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无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误差分析,明确配制操作原理是解题关键,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凡是操作使n偏大或者使V偏小的操作,溶液浓度都偏高,反之溶液浓度偏低。‎ ‎20.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可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 B. 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O2‎ C. 新制氯水滴在有色布条上,有色布条褪色,说明 Cl2有漂白性 D. 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答案】C ‎【解析】‎ ‎【详解】新制饱和氯水溶液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 A.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生成I2,说明发生了反应:Cl2+2KI=2KCl+I2,可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故A正确;‎ B.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氧气,所以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O2,故B正确;‎ C.氯气和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不能说明 Cl2有漂白性,是次氯酸的漂白性,故C错误;‎ D.氯水呈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21.在下列物质中:①Cu;②Mg(OH)2 ;③稀硫酸;④SO2;⑤酒精;⑥KCl , 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能导电的是________。‎ ‎【答案】 (1). ②⑥ (2). ④⑤ (3). ①③‎ ‎【解析】‎ ‎【分析】‎ 结合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分析。‎ ‎【详解】①Cu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电子,能导电;‎ ‎②Mg(OH)2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 ‎③稀硫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 ‎④SO2是化合物,本身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是非电解质,不导电;‎ ‎⑤酒精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 ‎⑥KCl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 则:属于电解质的是②⑥;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④⑤;能导电的是①③。‎ ‎【点睛】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如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等,凡在上述情况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如非金属氧化物、一些氢化物和一些有机物如蔗糖和酒精等;特别注意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且非电解质的水溶液也可能导电,如CO2的水溶液导电,是因为生成碳酸的缘故;另外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既要排除单质又要排除混合物。‎ ‎22.海带具有从海水中富集碘的能力,下面是某化学实验小组在实验室中以海带为原料提取碘单质的流程:‎ 试回答:‎ ‎(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_________,⑤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若海带中的碘以碘化钠形式存在,写出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⑤中所用的有机试剂可以是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乙醇 B.苯 C.四氯化碳 D.NaOH溶液 ‎(5)步骤⑥的操作是分液,分液时要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口的小孔对准,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灼烧 (2). 萃取 (3). 漏斗 (4). 玻璃棒 (5). (6). BC (7). 保持分液漏斗内外压强相通,便于液体顺利流下 ‎【解析】‎ ‎【分析】‎ 由提取海带中的碘的实验流程可知,海带在坩埚中灼烧,加入水溶解得到悬浊液,步骤③为过滤,得到含碘离子的溶液,④中通入氯气氧化碘离子得到含碘单质的溶液,⑤为加入四氯化碳或苯萃取,⑥为分液,得到含碘单质的有机溶液,最后蒸馏提纯得到碘单质,以此来解答。‎ ‎【详解】(1)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为灼烧,⑤为萃取;‎ ‎(2)步骤③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3)若海带中的碘以碘化钠形式存在,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为;‎ ‎(4)操作⑤中所用的有机试剂可以是苯或四氯化碳,而乙醇与水互溶、NaOH溶液与碘水反应,答案选BC;‎ ‎(5)步骤⑥的操作是分液,分液时要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口的小孔对准,此操作的目的是保持分液漏斗内外压强相通,便于液体顺利流下。‎ ‎23.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自来水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都需要用到氯气。‎ I.工业上通常采用电解法制氯气:观察下图,回答:‎ ‎(1)通电后,_____(填“铁棒”或“石墨棒”)电极上产生氯气,若饱和食盐水中含有酚酞,______(填“a”或“b”)侧先变红。‎ ‎(2)写出该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进行此实验,所用仪器如下图:‎ ‎(1)连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是: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G→F。‎ ‎(2)气体发生装置中进行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标准状态下收集到4.48 L氯气,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mol。‎ ‎(3)上面装置中饱和食盐水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新制氯水滴到pH试纸上,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石墨棒 (2). a (3). 2NaCl +2H2O 2NaOH + Cl2 ↑+ H2↑ (4). 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5). C (6). D (7). A (8). B (9).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10). 0.4mol (11). 除去Cl2中的HCl (12). 先变红后褪色 ‎【解析】‎ ‎【分析】‎ I.(1)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生成氯气,阴极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 ‎(2) 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氯气有毒,常用NaOH溶液吸收处理;‎ II.(1)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需要发生装置生成氯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导气管长进短出收集氯气,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据此排序;‎ ‎(2)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据此配平、写出化学方程式,结合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进行计算;‎ ‎(3)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增大氯离子浓度可减少氯气的溶解量,以除去氯化氢气体;‎ ‎(4)新制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有漂白性。‎ ‎【详解】I.(1)由装置图可知,铁棒为阴极、石墨棒为阳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生成氯气,即石墨棒上产生氯气,阴极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所以饱和食盐水中含有酚酞,电解时,阴极a侧先变红;‎ ‎(2) 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 ‎(3) 氯气能与NaOH反应,常用于氯气的处理,即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II.(1)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需要发生装置生成氯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导气管长进短出收集氯气,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装置连接顺序是E、C、D、A、B、H、G、F;‎ ‎(2)气体发生装置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气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Cl(浓)+MnO2MnCl2+Cl2↑+2H2O,反应中1molMnO2参与反应时,被氧化的HCl物质的量2mol,生成1molCl2,生成的Cl2物质的量为4.48L÷22.4L/mol=0.2mol,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0.4mol;‎ ‎(3)饱和食盐水是用来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降低氯气的溶解度;‎ ‎(4)新制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溶液呈酸性,次氯酸有漂白性,所以新制氯水滴到pH试纸上:试纸先变红,而后褪色。‎ ‎【点睛】考查氯气的性质和制备,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制取的原理以及灵活运用氯气的性质等相关知识解答问题;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①反应不能加强热:因为浓盐酸有较强的挥发性,若加强热会使氯气中有大量的HCl杂质,并且降低了HCl的利用率;②氯气中混入HCl的除杂:HCl的除杂一般使用饱和食盐水,因为HCl极易溶于水且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 ‎24.标准状况下,将33.6LHCl气体溶于50mL水再配成500mL溶液,求:‎ ‎(1)所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此溶液再加水稀释至1.5L,则稀释后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3)将(2)的溶液取出1L与足量的石灰石反应,产生的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此问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 3 mol/L (2). 1 mol/L (3). 11.2L ‎【解析】‎ ‎【分析】‎ ‎(1)根据n=计算HCl物质的量,再根据c=计算;‎ ‎(2)稀释前后HCl的物质的量不变,根据c=计算;‎ ‎(3)根据n=cV计算HCl物质的量,再根据V=nVm计算二氧化碳体积。‎ ‎【详解】(1)标况下,33.6L HCl的物质的量为=1.5mol,溶于50mL水再配成500mL溶液,所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 ‎(2)稀释前后HCl的物质的量不变,将此溶液再稀释成1.5L溶液,则稀释后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1mol/L;‎ ‎(3)n(HCl)=1mol/L×1L=1mol,由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可知n(CO2)=0.5mol,标准状况下V(CO2)=0.5mol×22.4L/mol=11.2L。‎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