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课件(48张)(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课件(48张)(全国通用)

金属及其化合物 1 .抓住主线、形成同种元素不同物质间的知识体系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是 “ 形散而神不散 ” 。形散,是指集中在必修 1 三个专题的八种元素及其单质和化合物,形形色色、多姿多彩,似无章可循,这种形式上的散乱,给学生复习带来了不少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找到元素化合物的 “ 神 ” ,这里的 “ 神 ” 是贯穿章、节内容的主线。无论形式上怎么散,这条线都会将它们统一起来,元素化合物中这条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同种元素化合价变化为主线,另一种是以物质间的转化为主线。如复习 《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 这一单元时,以硫元素化合价变化为主线来贯穿这一单元内容。 3 .点面结合,使知识网络化 《 考试说明 》 要求的常见金属元素有 Na 、 Al 、 Fe 、 Cu 等,常见非金属元素有 H 、 C 、 N 、 O 、 Si 、 S 、 Cl 等,将每一种重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进行网络化总结,并能写出反应方程式和正确描述反应现象,是二轮复习过程中高效的学习方法。 (1) 钠及其化合物的网络框架如图 1 所示。在此对考生有两点建议:一是能够熟练写出框图中的反应方程式;二是在纸上留下足够的空白,把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相关的新发现记录下来。如有关 Na 2 O 2 这一热点物质,考生在复习中一定会有相关的心得和经验教训,请把这些记录下来。建议考生对其他金属进行类似总结。 (3)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对常见金属的一个系统总结。 4 .掌握复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将 “ 物质的分类 ” 、 “ 氧化还原反应 ” 、 “ 离子反应 ” 进一步融入到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中,帮助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方法。 (1) 将该物质所属类别对号入座,梳理物质的通性; (2) 依照元素的价态、分析其氧化性或还原性; (3) 找准该物质具有的化学特性; 如复习 SO 2 的化学性质时,首先对 SO 2 进行归类 —— 酸性氧化物,因此, SO 2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其次分析 SO 2 中的硫元素的价态,推断出 SO 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最后设计实验探究 SO 2 的特性 —— 漂白性。这样就对 SO 2 的化学性质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既加深了理解,也方便了记忆。总之,在形成知识主线,构建知识网络的基础上,还要以概念、理论知识为指导复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并以此带动全局知识的复习。 1 .常见金属元素 ( 如 Na 、 Al 、 Fe 、 Cu 等 ) 。 (1) 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 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 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1 .钠在常温下与在点燃条件下与 O 2 反应分别生成什么物质?它们与 H 2 O 、 CO 2 反应的产物相同吗? 提示: Na 在常温下生成 Na 2 O ,在加热条件下生成 Na 2 O 2 ; Na 2 O 与水、 CO 2 反应生成 NaOH 、 Na 2 CO 3 , Na 2 O 2 与水、 CO 2 反应除生成 NaOH 、 Na 2 CO 3 外,还放出 O 2 。 2 .钠在含酚酞的水中反应的现象是什么?这些现象能说明金属钠的哪些性质? 提示: 浮 ( 密度比水小 ) 、游 ( 剧烈反应产生气体 ) 、熔 ( 反应放热、钠熔点低 ) 、响 ( 产生气体,反应剧烈 ) 、红 ( 生成 NaOH) 。 3 .钠能置换出 CuSO 4 溶液中的铜吗? 提示: 不能;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 NaOH 与 CuSO 4 反应,最终生成 Cu(OH) 2 沉淀。 4 . NaHCO 3 和 Na 2 CO 3 哪种物质更稳定?等物质的量的二者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哪种物质消耗盐酸多?等质量的二者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哪种物质生成的 CO 2 多? 提示: Na 2 CO 3 比 NaHCO 3 更稳定, NaHCO 3 受热分解,而 Na 2 CO 3 受热不分解,据反应 Na 2 CO 3 + 2HCl===NaCl + H 2 O + CO 2 ↑ , NaHCO 3 + HCl===NaCl + H 2 O + CO 2 ↑ 可知,等物质的量的 Na 2 CO 3 和 NaHCO 3 相比较, Na 2 CO 3 消耗的盐酸多;等质量的 Na 2 CO 3 和 NaHCO 3 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 NaHCO 3 放出的 CO 2 多。 1 .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 ( 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 。 1 . NaHCO 3 的热稳定性大于 Na 2 CO 3 ( ) 解析: 因混淆 Na 2 CO 3 与 NaHCO 3 的热稳定性而造成错误; NaHCO 3 受热分解成 Na 2 CO 3 ,而 Na 2 CO 3 受热不分解。 2 .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的原因是 2Na + O 2 ===Na 2 O 2 ( ) 解析: 因忽视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条件而造成错误判断;钠与空气中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 Na 2 O ,而加热时生成 Na 2 O 2 。 3 . Na 2 O 2 与 CO 2 反应生成 Na 2 CO 3 和 O 2 , SO 2 和 Na 2 O 2 反应生 成 Na 2 SO 3 和 O 2 ( ) 解析: 因忽视了 Na 2 O 2 的强氧化性和 Na 2 SO 3 的强还原性而造成错误; SO 2 与 Na 2 O 2 反应生成 Na 2 SO 4 而不是 Na 2 SO 3 。 × × × 1 .相同量的铝与盐酸, NaOH 溶液反应,消耗 HCl 与 NaOH 的物质的量相同吗?生成 H 2 的量相同吗? 提示: 根据反应: 2Al + 6HCl===2AlCl 3 + 3H 2 ↑ , 2Al + 2NaOH + 2H 2 O===2NaAlO 2 + 3H 2 ↑ 可知,相同量的铝完全反应,消耗 HCl 的物质的量是 NaOH 的物质的量的 3 倍,但生成 H 2 的量相同。 2 .有一包 Al 、 Fe 2 O 3 的混合物恰好能够完全发生铝热反应,请问反应前与反应后它们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的 H 2 量相同吗? 3 .设计实验从铝土矿 ( 主要成分为 Al 2 O 3 ,杂质为 Fe 2 O 3 和 SiO 2 ) 中冶炼金属铝。 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 ( 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 。 1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的离子方程式: Al 3 + + 3OH - ===Al(OH) 3 ↓ ( ) × 2 . Al 、 Fe 、 Cu 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 为碱性氧化物 ( ) 解析: 因混淆碱性氧化物与两性氧化物的差别而造成错误;三种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中, Al 2 O 3 属于两性氧化物而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3 . Al 2 O 3 的熔点很高,可制作耐高温材料,所以工业上用电 解 AlCl 3 的方法来冶炼铝 ( ) 解析: 因对活泼金属 ( 如 Al) 的冶炼方法不熟悉造成错误;工业上用电解熔融 Al 2 O 3 的方法来冶炼金属铝。 × × 1 .工业上常用 Fe 3 + 腐蚀铜线路板,并能回收铜,你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反应过程吗? 提示: ① 2Fe 3 + + Cu===2Fe 2 + + Cu 2 + , ② Fe + Cu 2 + ===Cu + Fe 2 + 。 2 .将少量铁屑投入稀 HNO 3 与过量铁屑投入稀 HNO 3 的反应产物相同吗? 3 .向 FeSO 4 溶液中滴入 NaOH 溶液有何现象?如何设计实验制备 Fe(OH) 2? 提示: 先产生白色沉淀,又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要隔绝空气,可使用 H 2 作为保护气来制备。 4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红砖中含有 Fe 3 + 。 提示: 1 . “ 铁三角 ” 的转化关系 (2) 除杂或净化: 主要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和方法 Fe 3 + Fe 2 + 加入 H 2 O 2 Fe 2 + Fe 3 +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Fe 2 + Cu 2 +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 ( 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 。 1 . Fe 与稀 HNO 3 、稀 H 2 SO 4 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 Fe 与两 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 ) 解析: 因忽视稀 HNO 3 的强氧化性而造成判断错误; Fe 与稀 HNO 3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NO 而不是 H 2 ,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 2 . Fe 在足量 Cl 2 中燃烧生成 FeCl 2 和 FeCl 3 (2012· 天津高考 )( ) 解析: 因忽视氯气的强氧化性而造成错误; Fe 与 Cl 2 反应时,不论 Cl 2 是否过量,均生成 FeCl 3 而不能生成 FeCl 2 。 3 .铝热剂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 KSCN 溶液,未出现血红 色,则铝热剂中一定不含铁的氧化物 (2012· 烟台模拟 )( ) 解析: 因忽视 Fe 2 + 的检验方法而造成判断错误;铝热剂溶于足量盐酸再滴加 KSCN 溶液,未出现血红色,只能说明铝热剂中不含 Fe 3 + ,但不一定不含 Fe 2 + 。 × × 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如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    ) X Y Z A Na NaOH NaHCO 3 B Cu CuSO 4 Cu(OH) 2 C C CO CO 2 D Si SiO 2 H 2 SiO 3 C 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体现,由化学方程式又可 “ 辐射 ” 出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反应计量等;而这些内容又是每年高考元素及其化合物命题的重要素材,特别是涉及钠、过氧化钠、碳酸钠之间的转化,含铝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Fe 2 + 、 Fe 3 + 的相互转化等内容,更是高考的热点;往往把物质的推断、图象图表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考查。 (2) 三角型转化关系: 1 .分别取等质量的镁、铁细小颗粒进行下 列操作: Ⅰ. 将少量镁、铁混合均匀后,向其中一次性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得到图 A 、 B ; Ⅱ. 分别向盛镁、铁的两试管中逐滴缓慢滴入等浓度的稀硫酸 ( 滴速相同 ) ,得到关系图 C 、 D 。则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 C 2 .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 气体的体积 ( V ) 与时间 ( t ) 关系如下图。反应中镁和铝的 (    ) A .物质的量之比为 3∶2 B .质量之比为 3∶2 C .摩尔质量之比为 2∶3 D .反应速率之比为 2∶3 解析: 选 。根据图示, Mg 、 Al 产生 H 2 的体积相等,则 Mg 、 Al 失去电子的数目相等, 2× n (Mg) = 3× n (Al) , 故 n (Mg)/ n (Al) = 3∶2 , Mg 、 Al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8∶9 ,质量之比为 4∶3 , Mg 、 Al 分别与 H 2 SO 4 反应的速率之比为 3∶2 。 A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用氨水鉴别 Al 3 + 、 Mg 2 + 、 Fe 3 + B .向某溶液中加入 2 滴 KSCN 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 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 Fe 2 + C . NaCl 、 FeCl 2 、 FeCl 3 、 MgCl 2 、 AlCl 3 五种溶液,用烧 碱溶液就可把它们鉴别开来 D .要证明 Fe 3 + 溶液中含有 Fe 2 + 可以用 NH 4 SCN 溶液和氯水 解析: 选 。氨水无法鉴别 Al 3 + 、 Mg 2 + , A 错误;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Fe 2 + , B 错误;分别向 NaCl 、 FeCl 2 、 FeCl 3 、 MgCl 2 、 AlCl 3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的现象分别为无明显现象;先有白色沉淀,然后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红褐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消失;先有白色沉淀生成,然后消失, C 正确;不论有没有 Fe 2 + ,溶液均变成红色, D 错误。 C 4 .工业上由黄铜矿 ( 主要成分 CuFeS 2 ) 冶炼铜 的主要流程如下: (1) 气体 A 中的大气污染物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________ 吸收。 a .浓 H 2 SO 4        b .稀 HNO 3 c . NaOH 溶液 d .氨水 (2) 用稀 H 2 SO 4 浸泡熔渣 B ,取少量所得溶液,滴加 KSCN 溶液后呈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 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 ,检验溶液中还存在 Fe 2 + 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明试剂、现象 ) 。 解析: (1) 气体 A 中的大气污染物为 SO 2 ,可以用 NaOH 溶液,氨水吸收。 (2) 滴加 KSCN 溶液后呈红色,说明溶液中有 Fe 3 + ,检验溶液中还存在 Fe 2 + 时,可以利用 Fe 2 + 的还原性,加入酸性 KMnO 4 溶液,溶液紫色褪去。 答案: (1)c 、 d (2)Fe 3 +  取少量溶液,滴加 KMnO 4 溶液, KMnO 4 溶液褪色 已知室温下, Al(OH) 3 的 K sp 或溶解度远大于 Fe(OH) 3 。向浓度均为 0.1 mol·L - 1 的 Fe(NO 3 ) 3 和 Al(NO 3 ) 3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下列示意图表示生成 Al(OH) 3 的物质的量与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合理的是 (    ) [ 解析 ]  由题中信息可知滴入 NaOH 溶液,起始时形成 Fe(OH) 3 沉淀,因此起始时不会形成 Al(OH) 3 沉淀, A 、 B 项错;当滴入一定体积的 NaOH 溶液后才能形成 Al(OH) 3 沉淀,当 Al 3 + 全部沉淀后,加入过量的 NaOH , Al(OH) 3 沉淀全部溶解,故可知 C 项正确, D 项错误。 [ 答案 ]   C 下列曲线图 ( 纵坐标为沉淀的物质的量,横坐标为加入物的量 ) 不正确的是 (    ) . A .向 1 L 浓度均为 0.1 mol/L 的 Ba(OH) 2 、 NaAlO 2 混合液加 入 0.1 mol/L 稀硫酸 B .向 1 L 含有 0.1 mol/L AlCl 3 和 0.3 mol/L NH 4 Cl 的混合液中 加入 0.1 mol/L NaOH 溶液 C .向烧碱溶液滴加明矾溶液 D .向 AlCl 3 溶液滴加过量氨水 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