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清北班,二)(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清北班,二)(解析版)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清北班,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 ‎1.新版人民币的发行,引发了人们对有关人民币中化学知识的关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制造人民币所用的棉花、优质针叶木等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 用于人民币票面方案等处的油墨中所含有的Fe3O4是一种磁性物质 C. 防伪荧光油墨由颜料与树脂连接料等制成,其中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 某种验钞笔中含有碘酒,遇假钞呈现蓝色,其中遇碘变蓝的是葡萄糖 ‎【答案】D ‎【详解】A.棉花、优质针叶木等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A正确;‎ B.Fe3O4磁性物质,有磁性,故B正确;‎ C.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正确;‎ D.葡萄糖遇碘不变蓝,故D错误;故选D。‎ ‎2.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80℃‎时,1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10-13NA B. 向含有FeI2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当有1molFe2+被氧化时,该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3NA C. ‎10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氧原子数为4NA D. 以Mg、Al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中,导线上流过NA个电子,则正极放出氢气‎11.2L ‎【答案】C ‎【详解】A. ‎80℃‎时,Kw>10-14,1LpH=1的硫酸溶液中,c(H+)=0.1mol/L,则c(OH-)<10-13mol/L,含有的OH-数目小于10-13NA,A错误;‎ B. 向含有FeI2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氯气先于溶液中的碘离子反应,溶液中无碘离子后再与亚铁离子反应,当有1molFe2+被氧化时,无法确定溶液中碘离子的量,不能确定该反应转移电子数目,B错误;‎ C. ‎10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质量为‎46g,即1mol,水为‎54g,为3mol,则氧原子数为4NA,C正确;‎ D. 以Mg、Al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中,Al与NaOH反应,Mg不反应,则Al作负极,导线上流过NA个电子,则正极放出标况下的氢气‎11.2L,D错误;‎ 答案为C。‎ ‎【点睛】乙醇的水溶液中,乙醇中含有氧原子,水中也含有氧原子,都应考虑。‎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配制FeCl3溶液 将FeCl3固体溶解于适量蒸馏水 B 称取2.0gNaOH 固体 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 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 固体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4+‎ 取少最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D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答案】C ‎【解析】A.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易水解,为防止氯化铁水解,配制溶液过程中要加入盐酸,选项A错误;B.称量强腐蚀性试剂需在烧杯内称量,用纸片会造成托盘污染腐蚀且称量不准确,选项B错误;C.检验铵根离子,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能与铵根离子结合产生氨气,NH4++OH-NH3↑+H2O,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选项C正确;D.铁在中性溶液中可发生吸氧腐蚀,盐酸为酸性溶液,发生析氢腐蚀,选项D错误。答案选C。‎ ‎4.我国科研人员以Zn和尖晶石型锰酸锌(ZnMn2O4)为电极材料,研制出一种水系锌离子电池。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xZn + Zn1−xMn2O4ZnMn2O4(0 < x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充电时,Zn2+向ZnMn2O4电极迁移 B. 充电时,阳极反应:ZnMn2O4 −2xe—=Zn1-xMn2O4+xZn2+‎ C. 放电时,每转移1mol e-,ZnMn2O4电极质量增加‎65g D. 充放电过程中,只有Z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A、电解池阳离子向阴极移动,而可充可放电池中,阴极是原电池的负极,所以Zn2+ 向锌迁移,故A错误;B、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阳极反应:ZnMn2O4 −2xe—=Zn1-xMn2O4+xZn2+,故B正确;C、放电时,每转移2mol e-,ZnMn2O4电极质量增加‎65g,故C错误;D、充放电过程中,Mn、Z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B。‎ ‎5.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B、C、D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A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C、D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B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C、D均是非金属元素,所以它们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 化合物BD2是直线形分子,若遇与E同周期的金属元素的单质着火均可用BD2灭火 C. 用E单质作阳极,石墨电极作阴极电解NaHCO3溶液,电解一开始就会在阴极区出现白色沉淀 D. A、C两元素可能形成原子个数比(A∶C)为3∶1、2∶1的化合物 ‎【答案】D ‎【分析】A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则A为H;C、D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则C为N,D为O;B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则B为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E为Al。‎ ‎【详解】A. A、B、C、D分别为H、C、N、O,均是非金属元素,它们形成的碳酸铵、硝酸铵等为离子化合物,A错误;‎ B. 化合物BD2为CO2是直线形分子,与Al同周期的金属元素的单质为Na或Mg,均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若Na、Mg着火均时,不能用CO2灭火,B错误;‎ C. 用E单质作阳极,石墨电极作阴极电解NaHCO3溶液,阴极上溶液中的水得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电解一开始阴极区无白色沉淀出现,C错误;‎ D. A、C两元素可能形成氨气、联铵,H∶N原子个数比为3∶1、2∶1,D正确;‎ 答案为D。‎ ‎【点睛】电解池中,Al作阳极,Al-3e-=Al3+,阴极,水电离的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 ‎6.CO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最大,如何利用CO2是摆在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如图所示电解装置可将CO2 转化为乙烯,该装置的电解质溶液为强酸性水溶液,电极材料为惰性电极。‎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为电池的正极 B. 电解过程中H+移向阳极 C. 反应前后溶液的pH保持不变 D. 阴极反应式:2CO2+12H++12e-=C2H4+4H2O ‎【答案】D ‎【解析】CO2 转化为乙烯,CO2发生还原反应,所以a是电池的负极,故A错误;电解池中阳离子移向阴极,所以H+移向阴极,故B错误;总反应为 ,反应消耗水,反应前后溶液的pH减小,故C错误;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阴极反应式 ,故D正确。‎ ‎7.下列化学用语和化学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 次氯酸的结构式可以表示为:H—O—Cl B. 正丙醇的结构简式为:C3H7OH C. 含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的铈(Ce)原子符号为:Ce D. 硫化钠的电子式:‎ ‎【答案】A ‎【详解】A.次氯酸的结构式可以表示为:H—O—Cl,A正确;‎ B.正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OH,B错误;‎ C.含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的铈(Ce)原子符号为:,C错误;‎ D.硫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D错误;‎ 答案为A。‎ ‎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Na+、Cu2+、ClO-、Cl-‎ B. 0.1 mol·L-1 Na2CO3溶液:K+、AlO2-、Cl-、SO42-‎ C. 0.1 mol·L-1 (NH4)2Fe(SO4)2溶液中:H+、Al3+、Cl-、NO3-‎ D. KW/c(H+)=0.1 mol·L-1的溶液中:Ca2+、NH4+、CH3COO-、HCO3-‎ ‎【答案】B ‎【详解】A. 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呈酸性,H++ ClO-HClO,故A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B. 0.1 mol·L-1 Na2CO3溶液:K+、AlO2-、Cl-、SO42-在指定溶液中不能发生离子反应,一定能大量共存;‎ C. 0.1 mol·L-1 (NH4)2Fe(SO4)2溶液中:H+、NO3-、Fe2+发生反应,故C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D. KW/c(H+)=c(OH-)=0.1 mol·L-1的溶液呈碱性,Ca2+、OH-,NH4+、OH-,HCO3-、OH-发生反应,故D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 故选B.‎ ‎9.下列是部分矿物资源铝土矿(主要含有氧化铝、氧化铁)和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的利用及产品生产流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除杂过程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的变化可以如下:Al2O3→AlO2-→Al(OH)3→Al2O3‎ B. Al和Cu(精)均在电解槽的阴极获得 C. 粗铜炼制过程中反应2CuFeS2+O2Cu2S+2FeS+SO2,每转移1.2mol电子,则有0.2mol硫被氧化 D. 若电解法分别制铝和铜的过程中转移电子数相等,理论上获得的铝和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答案】D ‎【详解】A.铝土矿中氧化铝溶于强碱,除去氧化铁,生成偏铝酸根离子,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过滤、洗涤、干燥灼烧氢氧化铝生成氧化铝,除杂过程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的变化可以如下:Al2O3→AlO2-→Al(OH)3→Al2O3,A正确;‎ B.Al和Cu(精)在电解精炼时,均为金属离子生成单质,则在电解槽的阴极获得,B正确;‎ C.粗铜炼制过程中反应2CuFeS2+O2Cu2S+2FeS+SO2,Cu、O的化合价降低,部分S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4价,得到6个电子,则每转移1.2mol电子,则有0.2mol硫被氧化,C正确;‎ D.若电解法分别制铝和铜的过程中转移电子数相等,Al的化合价由+3变为0,Cu的化合价由+2变为0,理论上获得的铝和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D错误;‎ 答案为D。‎ ‎10.卫生部发生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过氧化钙(CaO2)等食品添加剂。下列对于过氧化钙(CaO2)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CaO2具有氧化性,对面粉可能具有漂白作用 B. Ca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 1‎ C. CaO2和水反应时,每产生1 mol O2转移电子4 mol D. Ca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CO2===2CaCO3+O2‎ ‎【答案】C ‎【详解】A、结合过氧化钠的性质推断,CaO2具有氧化性,可能具有漂白性,对面粉可能具有增白作用,选项A正确;B、过氧化钙构成离子是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Ca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选项B正确;C、CaO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每产生1molO2转移电子2mol,选项C错误;D、Ca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CO2=2CaCO3+O2;选项D正确;答案选C。‎ ‎11.下列离子方程式能用来解释相应实验现象的是( )‎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 A 向氢氧化镁悬浊液中滴加氯化铵溶液,沉淀溶解 Mg(OH)2+2NH4+=Mg2++2NH3•H2O B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得到红褐色液体 Fe3++3H2O=Fe(OH)3↓+3H+‎ C 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SO2+2MnO4-+4H+=3SO42-+2Mn2++2H2O D 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 FeO+2H+=Fe2++H2O ‎【答案】A ‎【详解】A.氯化铵溶液显酸性,能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镁离子和水,促进铵根离子水解,从而生成一水合氨,A正确;‎ B.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得到红褐色液体为氢氧化铁胶体,而不是沉淀,B错误;‎ C.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反应不符合电荷守恒,C错误;‎ D. 氧化亚铁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水和铁离子,与事实不符,D错误;‎ 答案为A。‎ ‎12.某溶液可能含 Na+、Fe3+、Al3+、SiO32-、HCO3-、SO42-、Cl-中的几种离子,为确定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1)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逸出,得到透明溶液;(2)在(1)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一定含Na+、Cl- B. 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Na+‎ C. 溶液中一定含 HCO3-、Cl- D. 溶液中一定不含SiO32-、Fe3+、Al3+‎ ‎【答案】D ‎【分析】(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逸出,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说明溶液中含有HCO3-,结合离子共存可以知道一定不存在Fe3+、Al3+、SiO32-,结合溶液为电中性可以知道一定存在Na+,最终得到透明溶液,说明一定不存在SiO32-;(2)在(1)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因为加入了盐酸,无法确定是否含有SO42-、Cl-,据此答题。‎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溶液中一定含Na+、HCO3-,一定不含SiO32-、Fe3+、Al3+,无法确定是否含有SO42-、Cl-。‎ A.根据分析可以知道,溶液中一定含Na+,无法确定是否含有Cl-,故A错误;‎ B.根据分析可以知道,溶液中一定含Na+,故B错误;‎ C.根据分析可以知道,溶液中一定含HCO3-,无法确定是否含有Cl-,故C错误;‎ D.根据分析可以知道,溶液中一定不含SiO32-、Fe3+、Al3+,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是:①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即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等难电离物质);②能生成微溶物的离子之间(如:Ca2+和SO42-;Ag+和SO42-);③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H+、NO3-;S2-、ClO-;S2-、Fe3+等);④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3+和SCN-)。‎ ‎13.K2FeO4是优良的水处理剂,一种制备方法是将Fe2O3、KNO3、KOH混合共熔,反应为Fe2O3+3KNO3+4KOH=2K2FeO4+3KNO2+2H2O,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铁元素被氧化,氮元素被还原 B. 氧化性:KNO3>K2FeO4‎ C. 每生成1molK2FeO4,转移6mol e-‎ D. K2FeO4具有氧化杀菌作用 ‎【答案】C ‎【详解】反在应Fe2O3+3KNO3+4KOH=2K2FeO4+3KNO2+2H2O中,铁元素化合价由Fe2O3中的+3价变为K2FeO4中的+6价,化合价升高,Fe2O3为还原剂,而N元素则由KNO3中+5价变为KNO2中的+3价,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 A.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铁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A正确;‎ B.反应中KNO3为氧化剂,而K2FeO4为氧化产物,而氧化性是氧化剂>氧化产物,故氧化性:KNO3>K2FeO4,B正确;‎ C.反应Fe2O3+3KNO3+4KOH=2K2FeO4+3KNO2+2H2O中铁元素由+3价变为+6价,故1molFe2O3转移6mol电子即6NA个,生成2molK2FeO4,故当生成1molK2FeO4时转移3NA个电子,C错误;‎ D.K2FeO4中铁元素为+6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4.如图是某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A为正盐,X是一种强碱,通常条件下Z是无色液体,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6,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作肥料时不适合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B. 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中B的沸点最低 C. C一般用排水法收集 D. D→E的反应可用于检验D ‎【答案】B ‎【详解】由信息可知,A为正盐,为铵盐,强碱与铵盐加热生成氨气,所以B为NH3;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C为N2;氮气氧化为NO,所以D为NO;NO氧化为NO2,E为NO2;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F为HNO3;G为硝酸盐;Y为O2,Z为H2O。‎ A.铵态氮肥和草木灰不能混合施用,故A项正确;‎ B. B为NH3,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氮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氨的沸点异常的高,所以氮族元素的氢化物中,NH3的沸点最高,故B项错误;‎ C. C为N2,N2的密度与空气太接近,用排空气法收集不能得到纯净的气体,所以一般用排水法收集,故C项正确;‎ D. NO与O2反应生成NO2,颜色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可用于检验NO,故D项正确。‎ 故选B。‎ ‎【点睛】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也可以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氮气体;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才能生成二氧化氮。‎ ‎15.如图是SO2(g)和O2(g)反应生成SO3(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由图可知( )‎ A. 2 SO2(g)+ O2(g)2 SO3(g) △H= -197.8 kJ/mol B. 2 SO2(g)+ O2(g)2 SO3(g) △H= +197.8 kJ/mol C. 2 SO2(g)+ O2(g)2 SO3(g) △H= +989 kJ/mol D. 2 SO2(g)+ O2(g)2 SO3(g) △H= -98.9 kJ/mol ‎【答案】A ‎【分析】据图分析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SO2(g)+ O2(g) ⇌SO3(g) △H=-98.9kJ/mol。‎ ‎【详解】据图分析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SO2(g)+ O2(g) ⇌SO3(g) △H=-98.9kJ/mol。因此可推出:2 SO2(g)+ O2(g)2 SO3(g) △H= -197.8 kJ/mol,答案为A。‎ ‎16.某同学采用工业大理石(含有少量SiO2、Al2O3、Fe2O3等杂质)制取CaCl2·6H2O,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固体Ⅰ中含有SiO2,固体Ⅱ中含有Fe(OH)3‎ B. 使用石灰水时,要控制pH,防止固体Ⅱ中Al(OH)3转化为AlO2-‎ C. 试剂a选用盐酸,从溶液Ⅲ得到CaCl2·6H2O产品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分解 D. 若改变实验方案,在溶液Ⅰ中直接加氨水至沉淀完全,滤去沉淀,其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也可得到纯净CaCl2·6H2O ‎【答案】D ‎【详解】A.SiO2难溶于盐酸,固体Ⅰ中含有SiO2;氯化铝、氯化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Fe(OH)3,所以固体Ⅱ中含有Fe(OH)3,,故A正确;‎ B.Al(OH)3可溶于强碱,使用石灰水时,要控制pH,防止固体Ⅱ中Al(OH)3转化为AlO2-,故B正确;‎ C.CaCl2·6H2O易失去结晶水,所以须控制条件防止其分解,故C正确;‎ D.溶液Ⅰ中直接加氨水至沉淀完全,生成氯化铵,其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不能得到纯净CaCl2·6H2O,故D错误。‎ 故选D。‎ Ⅱ卷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49分)‎ ‎17.某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列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探究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 供选试剂:30%H2O2溶液、0.1mol/L H2SO4溶液、MnO2固体、KMnO4固体 ‎(1)小组同学设计甲、乙、丙三组实验,记录如下 操作 现象 甲 向I的锥形瓶中加入_____,向I的______中加入30%H2O2溶液,连接I、Ⅲ,打开活塞 I中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 乙 向Ⅱ中加入KMnO4固体,连接Ⅱ、Ⅲ,点燃酒精灯 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 丙 向Ⅱ中加入KMnO4固体,Ⅲ中加入适量0.1mol/LH2SO4溶液,连接Ⅱ、Ⅲ,点燃酒精灯 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 ‎(2)丙实验中O2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乙、丙实验可知,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探究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采取的实验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甲、乙、丙三实验推测,甲实验可能是I中的白雾使溶液变蓝。学生将I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下列_____(填字母)溶液,证明了白雾中含有H2O2。‎ A.酸性KMnO4 B.FeC‎12 C.Na2S D.品红 ‎【答案】(1). MnO2固体 (2). 分液漏斗 (3). O2+4I-+4H+=2I2+2H2O (4). 酸性环境 (5). 使用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作对比实验 (6). AD ‎【分析】(1)根据装置甲的特点,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 ‎(2)根据丙的实验现象,在酸性条件下氧气与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水;‎ ‎(3)对比乙、丙实验可知,不同之处为是否加入硫酸;为探究酸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稀硫酸做对比实验;‎ ‎(4)白雾中含有H2O2、O2,均具有氧化性,据此判断。‎ ‎【详解】(1)根据装置甲的特点,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则在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在分液漏斗中加入30%H2O2溶液;‎ ‎(2)根据丙的实验现象,在酸性条件下氧气与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2+4I-+4H+=2I2+2H2O;‎ ‎(3)对比乙、丙实验可知,不同之处为是否加入硫酸,则反应适宜条件为酸性;为探究酸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稀硫酸做对比实验;‎ ‎(4)白雾中含有H2O2、O2,均具有氧化性。‎ A.白雾遇到酸性KMnO4只与H2O2反应,现象为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验证含有H2O2,A正确;‎ B.白雾与FeC12 混合时,氧气也能使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不能验证是否含有H2O2,B错误;‎ C.白雾与Na2S混合时,氧气也能使硫离子生成单质硫,不能验证是否含有H2O2,C错误;‎ D.白雾与品红混合时,只有过氧化氢使品红溶液褪色,可验证存在H2O2,D正确;‎ 答案为AD。‎ ‎18.利用化学原理可以对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渣等进行有效检测与合理处理。某工厂对制革工业污泥中Cr(Ⅲ)的处理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①硫酸浸取液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Cr3+,其次是Fe3+、Al3+、Ca2+和Mg2+。‎ ‎②常温下,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如表:‎ ‎③Cr(OH)(H2O)5SO4是难溶物。‎ 阳离子 Fe3+‎ Mg2+‎ Al3+‎ Cr3+‎ 沉淀完全时的pH ‎3.7‎ ‎11.1‎ ‎5.4(>8溶解)‎ ‎9(>9)溶解 ‎(1)实验室用18.4mol·L-1的浓硫酸配制480 mL2mol·L-1的硫酸,需要量取浓硫酸_____mL;配制时所用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和玻璃棒外,还需________________。‎ ‎(2)H2O2的作用是将滤液Ⅰ中的Cr3+转化为Cr2O72-,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呈碱性,既可以除去某些杂质离子,同时又可以将Cr2O72-转化为_____________ (填微粒的化学式)。‎ ‎(4)钠离子交换树脂的反应原理为Mn++nNaR=MRn+nNa+,则利用钠离子交换树脂可除去滤液Ⅱ中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上述流程中用SO2进行还原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沉淀滴定法是测定粒子浓度的方法之一,为了测定某废水中SCN-的浓度,可用标准AgNO3溶液滴定待测液,已知:‎ 银盐性质 AgCl AgI AgCN Ag2CrO4‎ AgSCN 颜色 白 黄 白 砖红 白 Ksp ‎1.8×10-10‎ ‎8.3×10-17‎ ‎1.2×10-16‎ ‎3.5×10-11‎ ‎1.0×10-12‎ 滴定时可选为滴定指示剂的是___(填编号),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aCl B.K2CrO‎4 C.KI D.NaCN ‎【答案】 (1). 54.3 (2). 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 2Cr3++3H2O2+H2O=Cr2O72-+8H+ (4). CrO42- (5). Mg2+、Ca2+ (6). 2CrO42-+3SO2+12H2O=2Cr(OH)(H2O)5SO4↓+SO42-+2OH- (7). B (8).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时,出现砖红色沉淀,且半分钟内沉淀颜色不改变 ‎【分析】(1)根据大而近的原则,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再进行计算;‎ ‎(2)H2O2的作用是将滤液Ⅰ中的Cr3+转化为Cr2O72-,而确定反应物及生成物再配平;‎ ‎(3)根据2CrO42-+2H+⇌Cr2O72-+H2O,利用勒夏特列原理确定;‎ ‎(4)对调节pH=8后,溶液中的阳离子进行树脂交换;‎ ‎(5)SO2与CrO42-反应生成Cr(OH)(H2O)5SO4和SO42-,确定反应主体,再配平氧化还原反应;‎ ‎(6)根据Ksp大小及现象确定指示剂。‎ ‎【详解】(1)配制480 mL2mol·L-1的硫酸时,应选用500mL的容量瓶,配制完成后再量取480mL溶液;根据c1×V1=c2×V2,V1=c2×V2/c1=2mol·L-1×‎0.5L/18.4mol·L-1=54.3mL;‎ ‎(2)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H2O2的作用是将滤液Ⅰ中的Cr3+转化为Cr2O72-,反应物为Cr3+、H2O2和水,生成物为Cr2O72-和H+,利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离子方程式为2Cr3++3H2O2+H2O=Cr2O72-+8H+;‎ ‎(3)已知2CrO42-+2H+⇌Cr2O72-+H2O,加入NaOH溶液时,碱性增强,消耗氢离子,生成CrO42-;‎ ‎(4)调节pH=8时,根据溶液的pH表,除去溶液中的Fe3+、Al3+,溶液中阳离子仍旧剩余Mg2+、Ca2+,利用钠离子交换树脂可除去Mg2+、Ca2+;‎ ‎(5)根据流程可知,SO2与CrO42-反应生成Cr(OH)(H2O)5SO4和SO42-,根据反应特点,反应物还有水,利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补充缺少项,离子方程式为2CrO42-+3SO2+12H2O=2Cr(OH)(H2O)5SO4↓+SO42-+2OH-;‎ ‎(6)A.选用NaCl作指示剂时,多滴加一滴硝酸银溶液时,产生白色的氯化银沉淀,与AgSCN现象相同,无法判断终点,A错误;‎ B.K2CrO4作指示剂,Ksp(Ag2CrO4)>Ksp(AgSCN),多滴加一滴硝酸银溶液时,SCN-已沉淀完全,则立即产生砖红色沉淀,可判断滴定终点,B正确;‎ C.KI作指示剂,Ksp(AgSCN)>Ksp(AgI),滴加硝酸银时,先生成AgI沉淀,无法判断滴定终点,C错误;‎ D.NaCN作指示剂,Ksp(AgSCN)>Ksp(AgCN),滴加硝酸银时,先生成AgCN沉淀,且均为白色沉淀,无法判断滴定终点,D错误;‎ 答案为B。‎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滴定终点时,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时,出现砖红色沉淀,且半分钟内沉淀颜色不改变。‎ ‎【点睛】测定某废水中SCN-的浓度用硝酸银标准液进行滴定,若选用的指示剂与银离子反应的Ksp小于Ksp(AgSCN)时,则指示剂首先与银离子反应,无法判断滴定终点。‎ ‎19. 分B、C、D、E、F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B 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 元素,C 是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D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 B ‎ 元素的最高 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产物 M 是制备木材防火剂的原料,E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内层电子数 之比为 3﹕5。请回答:‎ ‎(1)D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工业制 F 单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元素 B 与元素 F 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 ‎(4)B单质与氧气反 应的产物与 C 的单质同时放入水中,产生两种无色气体,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 M 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6)工业上将干燥的 F 单质通入熔融的 E 单质中可制得化合物 E‎2F2,该物质可与水反应生成 一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0.2mol 该物质参加反应时转移 0.3mol 电子,其中只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2NaCl+2H2O2NaOH+H2↑+Cl2↑; (3);‎ ‎(4)2Na2O2+2H2O═4NaOH+O2↑、2Al+2NaOH+2H2O═2NaAlO2+3H2↑;‎ ‎(5)SiO32-+2H+=H2SiO3↓;‎ ‎(6)2S2Cl2+2H2O═3S↓+SO2↑+4HCl。‎ ‎【解析】试题分析:B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B为Na;而B、C、D、E、F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元素均处于第三周期,C是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C为Al;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产物M是制备木材防火剂的原料,则D为Si,M为Na2SiO3,E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内层电子数之比为3﹕5,则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E为S元素,则F为Cl元素。‎ ‎(1)D为Si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2)工业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故答案为:2NaCl+2H2O2NaOH+H2↑+Cl2↑;‎ ‎(3)元素B与元素F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4)Na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与Al单质同时放入水中,产生两种无色气体,应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氢氧化钠与Al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2Al+2NaOH+2H2O═2NaAlO2+3H2↑,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OH+O2↑、2Al+2NaOH+2H2O═2NaAlO2+3H2↑;‎ ‎(5)Na2Si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iO32-+2H+=H2SiO3↓,故答案为:SiO32-+2H+=H2SiO3↓;‎ ‎(6)工化合物S2Cl2可与水反应生成一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该气体为SO2,0.2mol该物质参加反应时转移0.3mol电子,其中只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故S元素化合价降低,转移0.3mol电子生成二氧化硫为0.1mol,故有0.3molS原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S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0,故生成S,同时生成H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2Cl2+2H2O═3S↓+SO2↑+4HCl,故答案为:2S2Cl2+2H2O═3S↓+SO2↑+4HCl。‎ 考点:考查了结构性质位置关系的应用的相关知识。‎ ‎20.Ⅰ.(1)真空碳热还原-氧化法可实现由铝矿制备金属铝,其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Al2O3(s)+AlCl3(g)+‎3C(s)=3AlCl(g)+3CO(g) △H=akJ·mol-1‎ ‎3AlCl(g)=2Al(l)+AlCl3(g) △H=bkJ·mol-1‎ 反应Al2O3(s)+‎3C(s)=2Al(l)+3CO(g)的△H=_____kJ·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已知2SO2(g)+O2(g)=2SO3(g) △H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SO2(g)氧化为1molSO3放出99kJ的热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A分别表示________;‎ ‎②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____(填“有”或“无”)影响;‎ ‎③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____(填“升高”“降低”)。‎ Ⅱ.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主要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3)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图:‎ ‎ ΔH=+88.6 kJ/mol 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_____。‎ ‎(4)已知CH3OH(l)的燃烧热ΔH=-238.6kJ/mol,CH3OH(l)+3/2O2(g)=CO2(g)+2H2O(g) ΔH=-akJ/mol,则a____238.6(填“>”“<”或“=”)。‎ ‎【答案】(1). a+b (2). 反应物总能量 (3). 无 (4). 降低 (5). M (6). <‎ ‎【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求解;‎ ‎(2)焓变为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催化剂对反应的焓变无影响,只影响反应的活化能;‎ ‎(3)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 ‎(4)利用H2O(g)=H2O(l)放出热量进行求解。‎ ‎【详解】(1)根据盖斯定律,上述两式相加即可得到Al2O3(s)+‎3C(s)=2Al(l)+3CO(g),则△H=(a+b)kJ·mol-1;‎ ‎(2)①图中A为反应物总能量;‎ ‎②焓变为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E的大小无关;‎ ‎③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即E的大小,则催化剂会使B点降低;‎ ‎(3)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焓变为+88kJ/mol,为吸热反应,则N具有的能量大于M,M较稳定;‎ ‎(4)CH3OH(l)的燃烧热方程式为CH3OH(l)+3/2O2(g)=CO2(g)+2H2O(l) ΔH=-238.6 kJ/mol,由于气态水的能量高于液态水的能量,即燃烧时产生气态水时释放的热量少,则a<238.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