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学案

考点08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一、焓变与反应热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反应热(焓变)‎ ‎(1)定义: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作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2)符号:ΔH。‎ ‎(3)单位:kJ/mol。‎ ‎(4)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注意:(1)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不存在不发生能量变化的化学反应。 (2)反应热的单位是kJ/mol,热量的单位是kJ,不能混淆。 (3)比较反应热大小时,应带“+”、“−”一起比较。‎ 反应热的理解 ‎1.从微观的角度说,反应热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的差值,图中a表示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b表示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c表示反应热。‎ ‎2.从宏观的角度说,反应热是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差值,图中a表示活化能,b表示活化分子结合成生成物所释放的能量,c表示反应热。‎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或换算成热量)来表述。通常把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类型比较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定义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形成原因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与化学键的关系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 表示方法 ΔH<0‎ ΔH>0‎ 联系 ΔH=ΔH(生成物)−ΔH(反应物),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键能越小,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常见反应类型 ‎(1)所有的燃烧反应;‎ ‎(2)酸碱中和反应;‎ ‎(3)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4)原电池反应;‎ ‎(5)少数分解反应(如TNT爆炸);‎ ‎(6)大多数化合反应;‎ ‎(7)电石制乙炔的反应 ‎(1)大多数分解反应;‎ ‎(2)少数化合反应,如C与CO2、C与水蒸气的反应;‎ ‎(3)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4)盐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 ‎4.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判断 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或换算成热量)来表述。通常把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1)理论分析判断法 ‎ 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当ΔH>0时,反应吸热;当ΔH<0时,反应放热。‎ 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当生成物分子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时,该反应表现为放热反应,即ΔH<0;当生成物分子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时,该反应表现为吸热反应,即ΔH>0。‎ ‎(2)规律判断法 ‎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H2O(g)CO+H2;③Ba(OH)2·8H2O与NH4Cl晶体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燃烧反应;⑤铝热反应;⑥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反应。‎ ‎(3)图象判断法 ‎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为放热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为吸热反应。‎ ‎ ‎ ‎(4)反应条件判断法 反应开始需要加热,而停止加热后,反应亦可继续进行,则为放热反应;若反应需要持续不断地加热才能进行,则可能为吸热反应也可能为放热反应。‎ ‎(1)反应开始时需要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有些吸热反应不但反应开始时需要加热,反应发生过程中仍需不断加热才能使反应继续进行下去;有的放热反应在反应开始时也需要加热,反应发生后会放出一定的热量,如果放出的热量可使反应维持下去,则反应过程中不需要再加热,否则也必须不断加热才能使反应继续进行下去。‎ ‎(2)常温下就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都是放热反应,如氢氧化钡和氯化铵的反应。‎ ‎(3)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但能量变化不一定都表现为热量变化,还可能以声、光、电等形式表现出来。‎ ‎(4)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的物质变化过程不一定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如水蒸气冷凝为水放热,干冰升华吸热,它们不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而是物理变化过程。‎ ‎5.反应热大小的比较 ‎1.同一反应的比较 ‎(1)反应物状态不同 S(g)+O2(g)SO2(g) ΔH1<0 S(s)+O2(g)SO2(g) ΔH2<0‎ 因为等量反应物S(g)比S(s)所具有的能量多,反应放出的热量就多,ΔH1<ΔH2。‎ ‎(2)生成物状态不同 H2(g)+O2(g)H2O(g) ΔH1<0 H2(g)+O2(g)H2O(l) ΔH2<0‎ 因为等量产物H2O(g)比H2O(l)所具有的能量多,反应放出的热量少,所以ΔH1>ΔH2。(3)化学计量数不同 H2(g)+O2(g)H2O(l) ΔH1<0 2H2(g)+ O2(g)2H2O(l) ΔH2<0‎ 有2ΔH1=ΔH2且ΔH1>ΔH2。‎ ‎2.不同反应的比较 ‎(1)根据反应物的本性比较 等物质的量的不同物质与同一物质反应时,越活泼,放热越多。‎ H2(g)+Cl2(g)2HCl(g) ΔH1<0 H2(g)+Br2(g)2HBr(g) ΔH2<0‎ 因Cl2比Br2活泼,故ΔH1<ΔH2。‎ ‎(2)反应程度不同 C(g)+O2(g)CO2(g) ΔH1<0 C(g)+O2(g)CO(g) ΔH2<0‎ 第一个反应程度大,放热多,因此ΔH1<ΔH2。‎ 注意:比较反应热时,要将其数值和前面的符号“+”“−”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比较,不能只比较数值的大小。‎ ‎(1)若为放热反应,则有ΔH<0,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ΔH的值越小。‎ ‎(2)若为吸热反应,则有ΔH>0,反应吸收的热量越多,ΔH的值越大。‎ ‎(3)对于不同的吸热、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ΔH大于放热反应的ΔH。‎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 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H2(g)+O2(g)H2O(g) ΔH=−241.8 kJ·mol−1表示的意义为1 mol H2(g)和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 H2O(g)时放出241.8 kJ的热量。‎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步骤1 写方程——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2 标状态——用“s”、“l”、“g”、“aq”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步骤3 标条件——标明反应物的温度和压强(101 kPa、25 ℃时可不标注);‎ 步骤4 标ΔH——在方程式后写出ΔH,并根据信息注明ΔH的“+”或“−”;‎ 步骤5 标数值——根据化学计量数计算写出ΔH的数值及单位。ΔH的单位一般为kJ·mol−1。‎ ‎(2)热化学方程式的判断 ‎①检查是否标明聚集状态。‎ ‎②检查ΔH的“+”“−”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 ‎③反应热ΔH的单位是否为“kJ·mol−1”。‎ ‎④检查ΔH的数值是否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一致。‎ ‎⑤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还要注意是否生成了稳定的氧化物。‎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注意测定的条件:需注明反应热测定的温度和压强,如不注明条件,即指25℃,1.01×105 Pa。‎ ‎(2)注意ΔH的标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必须写上ΔH,若为吸热反应,ΔH为“+”,若为放热反应,ΔH为“−”,单位一般为kJ/mol或kJ·mol−1;根据焓的性质,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则ΔH的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ΔH改变符号,但绝对值不变。‎ ‎(3)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s、l、g、aq)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中不需要标出“↑”和“↓”。‎ ‎(4)注意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为整数或分数;而普通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宏观上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微观上表示原子分子数目,只能为整数,不能为分数。‎ ‎(5)注意ΔH单位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单位为kJ·mol−1。这里的“mol−1”不表示具体物质,而是表示“1 mol反应”或“1 mol反应进度”,指“1 mol特定的反应组合”。如“H2(g)+O2(g)H2O(1) ΔH=−285. 8 kJ·mol−1”,“1 mol反应”指“1 mol H2(g)与 mol O2(g)生成1 mol H2O(l)”这一特定反应组合。‎ ‎(6)注意可逆反应ΔH的意义:不论化学反应是否可逆,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都表示反应进行到底时的能量变化。‎ ‎4.化学方程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计量数 整数,既可以表示微粒个数,又可以表示物质的量 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 物质状态 不要求注明 必须在化学式后注明 正负号及单位 无 必须注明 意义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不仅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还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遵循规律 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三、燃烧热和中和热 ‎1.燃烧热 ‎(1)概念: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1表示。‎ 燃烧热的限定词有恒压(101 kPa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1 mol)、完全燃烧、稳定的氧化物等,其中的“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氧化物:C→CO2(g),H→H2O(l),S→SO2(g)等。‎ ‎(2)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 kJ·mol−1,表示在101 kPa时,1 mol C完全燃烧放出393.5 kJ的热量。‎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是以1 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 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例如:‎ C8H18(l)+O2(g)8CO2(g)+9H2O(l) ΔH=−5 518 kJ·mol−1,即C8H18的燃烧热为5 518 kJ·mol−1。‎ ‎(4)燃烧热的计算: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方法为Q放=n(可燃物)×ΔH 式中:Q放为可燃物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n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ΔH为可燃物的燃烧热。‎ ‎2.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H2O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注意几个限定词:‎ ‎①稀溶液;‎ ‎②产物是1 mol液态H2O;‎ ‎③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OH−(aq)+H+(aq)H2O(l) ΔH=−57.3 kJ·mol−1。‎ ‎3.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异同 燃烧热 中和热 相同点 能量变化 放热 ΔH ΔH<0,单位:kJ·mol−1‎ 不同点 反应物的量 ‎1 mol(O2不限量)‎ 不限量 生成物的量 不限量 H2O(l)是1 mol 反应热的含义 ‎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不同的可燃物,其燃烧热一般不同 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和可溶性盐时放出的热量;不同的反应物中和热大致相同,均约为57.3 kJ·mol−1‎ 表示方法 燃烧热为akJ·mol−1或ΔH=−a kJ·mol−1‎ 酸与碱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或ΔH =−57.3 kJ·mol−1‎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以燃烧1 mol可燃物为标准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用分数表示)‎ 以生成1 mol水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用分数表示)‎ 备注 必须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燃烧应生成CO2而不是CO,H2燃烧应生成液态水而非气态水 ‎①弱酸代替强酸(或弱碱代替强碱),因电离吸热,放出的热量减小,中和热增大;②若用浓硫酸(或NaOH固体),放出热量增多,中和热减小 四、中和热的实验测定 实验原理 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实验装置 注意事项:‎ a.泡沫塑料板和碎泡沫塑料(或纸条)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b.为保证酸完全中和,采取的措施是碱稍过量。‎ 实验说明 ‎(1)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NaOH溶液的浓度稍大于盐酸的浓度是确保HCl反应完全。若采用的酸、碱浓度相等,可采用碱体积稍过量的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2)中和热的计算公式 ΔH=− kJ/mol ‎(3)实验中若用弱酸(或弱碱)代替强酸(或强碱),因弱酸(或弱碱)电离出H+(或OH−)需要吸收热量,故测定的中和热的数值偏小;若用浓硫酸与强碱反应测定中和热,因浓硫酸稀释要放热,故测定的中和热的数值偏大。‎ 误差分析 ‎(1)分析的依据 看实验中有哪些因素能造成(t终−t始)出现误差。若(t终−t始)偏大,则|ΔH|偏大;若(t终−t始)偏小,则|ΔH|偏小。‎ ‎(2)误差分析实例 ‎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反应的误差分析:‎ 引起误差的实验操作 t终−t始 ‎|ΔH|‎ 保温措施不好 偏小 偏小 搅拌不充分 偏小 偏小 所用酸、碱浓度过大 偏大 偏大 用同浓度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 偏小 偏小 用同浓度的醋酸代替盐酸 偏小 偏小 用50 mL 0.50 mol/L NaOH溶液 偏小 偏小 五、能源 ‎1.概念 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 ‎2.发展阶段 柴草时期→化石能源时期→多能源结构时期。‎ ‎3.分类 ‎(1)化石燃料 ‎①种类:煤、石油、天然气。‎ ‎②特点:蕴藏量有限,且不能再生。‎ ‎(2)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1)太阳能的利用 ‎①直接利用:太阳能以光和热的形式传送到地面,人们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获得光和热。‎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太阳光的作用下,绿色植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间接利用 a.人类所需的能源大多来自于石油、天然气、煤,它们所蕴藏的能量就是远古生物吸收的太阳能。‎ b.动物食用植物体内的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是间接利用太阳能。‎ ‎2)生物质能的利用 ‎①直接燃烧。‎ ‎②生物化学转换:用含糖较多的农作物转化成乙醇。‎ ‎③热化学转换:转化成热值较高可燃性气体。‎ ‎3)氢能的利用 ‎①氢能的优点 ‎②氢能的开发方式 a.以天然气、石油和煤为原料,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CH4+H2O(g)CO+3H2;C+H2O(g)CO+H2。‎ b.电解水:2H2O2H2↑+O2↑。‎ c.使用催化剂,利用太阳能分解水:2H2O2H2↑+O2↑。‎ d.利用蓝绿藻等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阳光作用下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4.能源问题 ‎(1)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它们的蕴藏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 ‎(2)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5.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1)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①改善开采、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 ‎②科学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 一是保证燃烧时有适当过量的空气,如鼓入空气、增大O2浓度等。‎ 二是保证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如将固体粉碎成粉末,使液体喷成雾状等。‎ ‎(2)开发新的能源 开发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的新能源。‎ 六、反应热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内容: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都是一样的。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如:由反应物A生成产物B可以设计如下两条途径,则ΔH、ΔH1、ΔH2的关系可以表示为ΔH=ΔH1+ΔH2。‎ ‎2.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第一步,找目标 确定目标方程式,找出目标方程式中各物质出现在已知化学方程式中的位置。‎ 第二步,定转变 根据目标方程式中各物质计量数和所在位置对已知化学方程式进行转变:或调整计量数,或调整方向。‎ 第三步,相加减 对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四则运算得到目标方程式及其ΔH。‎ 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时,关键在于设计反应过程,同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方程式(一般2~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Δ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ΔH的换算关系。‎ ‎②当热化学方程式乘、除以某一个数时,ΔH也应相应地乘、除以某一个数;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Δ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即把Δ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 ‎③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书写时,ΔH的符号也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 ‎④在设计反应过程中,会遇到同一物质的三态(固、液、气)的相互转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 热化学方程式 焓变之间的关系 mAB ΔH1‎ AB ΔH2‎ ΔH2=ΔH1或ΔH1=mΔH2‎ mAB ΔH1‎ BmA ΔH2‎ ΔH1=−ΔH2‎ mAB ΔH1‎ BnC ΔH2‎ mAnC ΔH ΔH=ΔH1+ΔH2‎ ‎3.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计算 计算依据:反应热与反应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若题目给出了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则按照热化学方程式与ΔH的关系计算反应热;若没有给出热化学方程式,则根据条件先得出热化学方程式,再计算反应热。‎ ‎4.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计算 ‎(1)计算公式: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2)根据燃烧热计算要紧扣反应物为“1 mol”、生成物为稳定的氧化物来确定。Q放=n(可燃物)×ΔH。‎ ‎5.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计算 计算公式: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的关键是正确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含共价键的数目。‎ 常见物质的共价键数目 物质 CH4‎ ‎(C—H)‎ Si ‎(Si—Si)‎ SiO2‎ ‎(Si—O)‎ 金刚石 ‎(C—C)‎ 石墨 ‎(C—C)‎ P4‎ ‎(P—P))‎ ‎1 mol微粒所含共价键数目/NA ‎4‎ ‎2‎ ‎4‎ ‎2‎ ‎1.5‎ ‎6‎ 七、反应热大小比较的技巧 直接比较法 ΔH 是一个有正负的数值,比较时应连同“+”、“−”号一起比较。‎ ‎(1)吸热反应的ΔH肯定比放热反应的大(前者大于0,后者小于0)。‎ ‎(2)同种物质燃烧时,可燃物物质的量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ΔH 越小。‎ ‎(3)等量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肯定比不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多,对应ΔH 越小。‎ ‎(4)产物相同时,同种气态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等量的固态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放出的热量多对应ΔH 越小。‎ 反应物相同时,生成同种液态物质放出的热量比生成等量的气态物质放出的热量多,放出的热量多对应ΔH越小。‎ ‎(5)生成等量的水时,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比弱酸和强碱或弱碱和强酸或弱酸和弱碱的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多,放出的热量多对应ΔH 越小。‎ ‎(6)对于可逆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完全反应时的反应热,若按方程式反应物对应物质的量投料,因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实际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要小于相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数值,放出的热量少对应ΔH 越大。‎ 例如:‎ ‎ 2SO2(g)+O2(g)2SO3(g) ΔH=−197 kJ/mol,‎ ‎ 则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SO2和1 mol O2,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的热量要小于197 kJ。‎ ‎(7)不同单质燃烧,能态高(不稳定)的放热多,对应ΔH 越小。如:金刚石比石墨能态高,两者燃烧,金刚石放热多,对应ΔH 越小。‎ 盖斯定律比较法 ‎(1)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 ‎ A(g)+B(g)C(g) ΔH1<0‎ ‎ A(g)+B(g)C(l)  ΔH2<0‎ ‎ 因为C(g)C(l)  ΔH3<0,而ΔH3=ΔH2−ΔH1,‎ ‎ 所以|ΔH2|>|ΔH1|。‎ ‎(2)同一反应物状态不同时:‎ ‎ S(s)+O2(g)SO2(g) ΔH1<0‎ ‎ S(g)+O2(g)SO2(g) ΔH2<0‎ S(s)SO2(g) ΔH3>0‎ ‎ ΔH3+ΔH2=ΔH1,且ΔH3>0,所以|ΔH1|<|ΔH2|。‎ ‎(3)两个有联系的不同反应相比:‎ ‎ C(s)+O2(g)CO2(g) ΔH1<0‎ ‎ C(s)+O2(g)CO(g) ΔH2<0‎ ‎ ‎ ‎ ΔH3+ΔH2=ΔH1,所以|ΔH1|>|ΔH2|。‎ 图示比较法 画出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后,依据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高低关系可以很方便地比较ΔH的大小。对于反应2A+B2C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考向一 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图象分析 典例1 单斜硫和正交硫转化为二氧化硫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s,单斜)S(s,正交) ΔH=+0.33 kJ·mol−1‎ B.相同物质的量的正交硫比单斜硫的能量高 C.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D.①表示断裂1 mol O2中的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1 mol SO2中的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少297.16 kJ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单斜硫的能量比正交硫的能量高,S(s,单斜)S(s,正交) ΔH =− 0.33 kJ·mol−1,A、B均错误;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故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C正确;①表示断裂1 mol O2中的共价键和1 mol单斜硫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 1 mol SO2中的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少297.16 kJ,D错误。‎ ‎【答案】C ‎1.如图表示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对于该图的理解,你认为一定正确的是 A.曲线Ⅰ和曲线Ⅱ分别表示两个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B.曲线Ⅱ可表示反应2KClO32KCl+3O2↑的能量变化 C.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D.该反应的ΔH=E2−E1‎ 活化能与焓变的关系图解 ‎(1)在无催化剂的情况下:‎ 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ΔH=E1−E2为此反应的焓变。‎ ‎(2)催化剂的作用:降低E1、E2,但不影响ΔH,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起点(反应物)和终点(生成物)能量的高低。‎ 考向二 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典例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2H5OH(l)+3O2(g)2CO2(g)+3H2O(g) ΔH=−1 367.0 kJ/mol(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中和热)‎ C.S(s)+O2(g)SO2(g) ΔH=−296.8 kJ/mol(反应热)‎ D.2NO2O2+2NO ΔH=+116.2 kJ/mol(反应热)‎ ‎【解析】燃烧热要求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为1 mol,得到的氧化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H2O的状态必须为液态,故A错;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ΔH应小于0,故B错;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明了物质的聚集状态、ΔH的正负号、数值、单位,故C正确;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物质在反应时的状态,故D错。‎ ‎【答案】C ‎2.实验测得: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 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①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②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③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④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A.仅有②   B.仅有②④ C.仅有②③④ D.全部符合要求 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五审”‎ 考向三 中和热的实验测定 典例1 将V1 mL 1.00 mol·L−1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V1=45 mL时,该反应结束 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0 mol·L−1‎ D.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图像分析能力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能力。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温度为22 ℃时,V1为5 mL,则此时已经开始发生反应,所以22℃一定不是做该实验时环境的温度,起始温度应为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0 ℃,故A错。分析题给图像知,当体系温度最高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停止,所以V1=30 mL时,该反应结束,故B错。分析题给图像知,当体系温度最高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的体积是30 mL,由V1+V2=50 mL可知,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0 mL,根据HCl+NaOHNaCl+H2O知,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即1.0 mol•L−1×0.03 L=0.02 L×c(NaOH),c(NaOH)=1.5 mol/L,故C错。随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则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D正确。‎ ‎【答案】D ‎3.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跟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用5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 考向四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典例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能、太阳能、核能均为新能源 B.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有直接燃烧、生物化学转换和热化学转换等方式 C.通过煤的气化、液化等物理方法将煤转化为CO、CH4等燃料气体,可以提高煤燃烧的热效率 D.地球上最基本的能源是太阳能,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解析】A.能源分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为传统能源,而氢能、太阳能和核能为新能源,故A正确;B.生物质能包括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城市与工业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等,其利用方式有:直接燃烧、生物化学转化、热化学转化,故B正确;C.煤的气化是用煤做原料来生产水煤气的过程,为化学变化;煤的液化是用煤做原料来生产甲醇的过程,也为化学变化,故C错误;D.地球上的能源归根结底来自于太阳能,而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故D正确。故选C。‎ ‎【答案】C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开发使用新型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从根本上防止酸雨的产生 ‎②我国从2 000年起逐渐用二氧化氯取代氯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因为二氧化氯杀菌、消毒能力强,持效长 ‎③氧化镁可用来制造耐火砖和坩埚等 ‎④明矾能使水中的悬浮物凝聚,可做为净水剂 ‎⑤建设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⑥给机动车安装尾气净化器,可减少光化学烟雾的发生 A.①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⑥ D.全部 考向五 反应热的相关计算 典例1 已知:Fe2O3(s)+C(s)===CO2(g)+2Fe(s) ΔH=+234.1 kJ·mol-1;‎ 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则2Fe(s)+O2(g)===Fe2O3(s)的ΔH是 A.-169.4 kJ·mol-1 B.-627.6 kJ·mol-1‎ C.-744.7 kJ·mol-1 D.-824.4 kJ·mol-1‎ ‎【解析】将题目所给热化学方程式编号,①C(s)+O2(g)===CO2(g) ΔH=-393.5 kJ·mol-1;②Fe2O3(s)+C(s)===CO2(g)+2Fe(s) ΔH=+234.1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即可以得到2Fe(s)+O2(g)===Fe2O3(s) ΔH=-393.5 kJ·mol-1×-234.1 kJ·mol-1≈-824.4 kJ·mol-1,故D正确。‎ ‎【答案】D ‎5.2H2(g)+O2(g)===2H2O(g) ΔH1‎ H2(g)+Cl2(g)===2HCl(g) ΔH2‎ ‎4HCl(g)+O2(g)===2Cl2(g)+2H2O(g) ΔH3‎ N2(g)+3H2(g)2NH3(g) ΔH4‎ ‎2NH3(g)+3Cl2(g)===N2(g)+6HCl(g) Δ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A.ΔH1>0,ΔH2>0 B.ΔH3>0,ΔH4>0‎ C.ΔH2=ΔH4+ΔH5 D.ΔH3=ΔH1-2ΔH2‎ 比较反应热大小的四个注意要点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物质的气、液、固三态的变化与反应热关系:‎ ‎(2)ΔH的符号:比较反应热大小时不要只比较ΔH数值的大小,还要考虑其符号。‎ ‎(3)化学计量数: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相同时,化学计量数越大,放热反应的ΔH越小,吸热反应的ΔH越大。‎ ‎(4)正确理解可逆反应的反应热(ΔH),如: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中的 92.4 kJ 是1 mol N2(g)与3 mol H2(g)完全反应生成 2 mol NH3(g)时放出的热量。‎ ‎1.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浓硫酸溶于水 B.镁溶于盐酸 C.石灰石煅烧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混合 ‎2.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测量的温度为盐酸的起始温度 B.实验中可使酸或碱略过量 C.向小烧杯中加碱液时,碱液的温度应与酸的温度相同 D.可以用氢氧化钾代替氢氧化钠,浓硫酸代替盐酸 ‎3.根据如图所示的反应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O2(g)和CaO(s)的总能量大于CaCO3(s)的总能量 B.该反应的焓变大于零 C.该反应中有离子键断裂也有共价键断裂,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 D.由该反应可推出凡是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4.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ΔH=-57.4 kJ·mol-1‎ D.已知2C(s)+2O2(g)===2CO2(g) ΔH1,2C(s)+O2(g)===2CO(g) ΔH2;则ΔH1<ΔH2‎ ‎5.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SO2在接触室中被催化氧化为SO3气体,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现将2 mol SO2、1 mol O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98.3 kJ,此时测得SO2的转化率为50%,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 B.2SO2(g)+O2(g)2SO3(g) ΔH=−98.3 kJ·mol−1‎ C.SO2(g)+O2(g)SO3(g) ΔH=+98.3 kJ·mol−1‎ D.SO2(g)+O2(g)SO3(g) ΔH=−49.2 kJ·mol−1‎ ‎6.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金刚石,s)+O2(g)===CO2(g) ΔH=(E4-E1) kJ·mol-1‎ B.2C(石墨,s)+O2(g)===2CO(g) ΔH=(E2-E3) kJ·mol-1‎ C.C(石墨,s)===C(金刚石,s) ΔH=(E3-E4) kJ·mol-1‎ D.2CO2(g)===2CO(g)+O2(g) ΔH=2(E2-E1) kJ·mol-1‎ ‎7.甲烷的燃烧热为ΔH1,氢气的燃烧热为ΔH2,且ΔH1<ΔH2,若甲烷和氢气的混合物1 mol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反应热为ΔH3,则甲烷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B. ‎ C. D. ‎ ‎8.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 燃烧热/(kJ·mol−1)‎ 化合物 燃烧热/(kJ·mol−1)‎ 甲烷 ‎891.0‎ 正丁烷 ‎2 878.0‎ 乙烷 ‎1 560.8‎ 异丁烷 ‎2 869.6‎ 丙烷 ‎2 221.5‎ ‎2−甲基丁烷 ‎3 53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为3 540 kJ·mol−1‎ B.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C.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 4CO2(g)+6H2O(l) ΔH=−1 560.8 kJ·mol−1‎ 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9.已知:‎ ‎①CH3OH(g)+O2(g)===CO2(g)+2H2O(g) ΔH=-a kJ·mol-1‎ ‎②CH4(g)+2O2(g)===CO2(g)+2H2O(g) ΔH=-b kJ·mol-1‎ ‎③CH4(g)+2O2(g)===CO2(g)+2H2O(l) ΔH=-c kJ·mol-1‎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上述热化学方程式可知b>c B.甲烷的燃烧热为b kJ·mol-1‎ C.2CH3OH(g)===2CH4(g)+O2(g) ΔH=2(b-a)kJ·mol-1‎ D.当甲醇和甲烷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的热量为Q kJ,则该混合物中甲醇的物质的量为 mol ‎10..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6C(s)+5H2(g)+3N2(g)+9O2(g)===2C3H5(ONO2)3(l) ΔH1‎ ‎2H2(g)+O2(g)===2H2O(g) ΔH2‎ C(s)+O2(g)===CO2(g) ΔH3‎ 则反应4C3H5(ONO2)3(l)===12CO2(g)+10H2O(g)+O2(g)+6N2(g)的ΔH为 A.12ΔH3+5ΔH2-2ΔH1 ‎ B.2ΔH1-5ΔH2-12ΔH3‎ C.12ΔH3-5ΔH2-2ΔH1 ‎ D.ΔH1-5ΔH2-12ΔH3‎ ‎11.盐酸或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或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从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出发,设计了下面几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1)方案一:按上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图中小试管用细线吊着,细线的上端拴在细铁丝上。开始时使右侧U形管两端红墨水相平。实验开始后,向下插细铁丝,使小试管内盐酸和广口瓶内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                。‎ ‎(2)方案二:该小组借助反应混合液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前后有温度的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小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测得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号 盐酸 氢氧化钠 Δt/℃‎ ‎1‎ ‎0.1 mol·L−1‎ ‎0.05 mol·L−1‎ ‎0.35‎ ‎2‎ ‎0.1 mol·L−1‎ ‎0.1 mol·L−1‎ x ‎3‎ ‎0.2 mol·L−1‎ ‎0.2 mol·L−1‎ ‎1.4‎ 则x等于            。‎ ‎(3)方案三:该小组还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他们认为若洗气瓶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从而证明锥形瓶内发生了反应。‎ ‎①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发现导管流出液体不畅,原因可能是        。‎ ‎②从原理上讲,该实验设计的不合理之处为 。‎ 请你在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方案 。‎ ‎12.为了合理利用化学能,确保安全生产,化工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化学反应的焓变,并采取相应措施。化学反应的焓变通常用实验进行测定,也可进行理论推算。‎ ‎(1)实验测得5 g甲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出113.5 kJ的热量,试写出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2)由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叫做键能。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化学键被破坏和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破坏化学键需要消耗能量,形成化学键又会释放能量。‎ 化学键 H—H N—H N≡N 键能/(kJ·mol-1)‎ ‎436‎ ‎391‎ ‎945‎ 已知反应:N2(g)+3H2(g)2NH3(g) ΔH=a kJ·mol-1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估算a为 。‎ ‎(3)依据盖斯定律可以对某些难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焓变进行推算。已知:‎ C(石墨,s)+O2(g)===CO2(g) ΔH1=-393.5 kJ·mol-1‎ ‎2H2(g)+O2(g)===2H2O(l) ΔH2=-571.6 kJ·mol-1‎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3=-2 599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计算298 K时,由C(石墨,s)和H2(g)生成1 mol C2H2(g)反应的焓变ΔH= 。‎ ‎(4)根据键能数据估算CH4(g)+4F2(g)===CF4(g)+4HF(g)的反应热ΔH为 。‎ 化学键 C—H C—F H—F F—F 键能/(kJ·mol-1)‎ ‎414‎ ‎489‎ ‎565‎ ‎155‎ ‎(5)将TiO2转化为TiCl4是工业冶炼金属钛的主要反应之一。已知:‎ TiO2(s)+2Cl2(g)===TiCl4(l)+O2(g) ΔH=140.5 kJ·mol-1‎ C(s,石墨)+O2(g)===CO(g) ΔH=-110.5 kJ·mol-1‎ 则反应TiO2(s)+2Cl2(g)+2C(s,石墨)===TiCl4(l)+2CO(g)的ΔH是 。‎ 浙江真题题组 ‎1.[2019·4月浙江选考]MgCO3和CaCO3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M=Ca、Mg):‎ M2+(g)+CO32−(g)  M2+(g)+O2−(g)+CO2(g)‎ ‎     ‎ 已知:离子电荷相同时,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ΔH1(MgCO3)>ΔH1(CaCO3)>0‎ B.ΔH2(MgCO3)=ΔH2(CaCO3)>0‎ C.ΔH1(CaCO3)-ΔH1(MgCO3)=ΔH3(CaO)-ΔH3(MgO)‎ D.对于MgCO3和CaCO3,ΔH1+ΔH2>ΔH3‎ ‎2.[2018·11月浙江选考]已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1<0,∆H2<0,∆H3<∆H4 B.6∆H1+∆H2+∆H3−∆H4=0‎ C.−6∆H1+∆H2+∆H3−∆H4=0 D.−6∆H1+∆H2−∆H3+∆H4=0‎ ‎3.[2018·4月浙江选考]氢卤酸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HF气体溶于水放热,则HF的△H1<0‎ B.相同条件下,HCl的△H2比HBr的小 C.相同条件下,HCl的△H3+△H4比HI的大 D.一定条件下,气态原子生成1molH−X键放出akJ能量,则该条件下△H2=+akJ/mol ‎4.[2017·11月浙江选考]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甲醇 ‎5.[2017·11月浙江选考]根据Ca(OH)2/CaO 体系的能量循环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5>0 B.ΔH1+ΔH2=0‎ C.ΔH3=ΔH4+ΔH5 D.ΔH1+ΔH2+ΔH3+ΔH4+ΔH5=0‎ ‎6.[2017·4月浙江选考]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会显著放热的是 A.食盐 B.蔗糖 C.酒精 D.生石灰 ‎7.[2017·4月浙江选考]已知断裂1 mol H2(g)中的H—H键需要吸收436.4 kJ的能量,断裂1 mol O2(g)中的共价键需要吸收498 kJ的能量,生成H2O(g)中的1 mol H—O键能放出462.8‎ ‎ k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断裂1 mol H2O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925.6 kJ的能量 B.2H2(g)+O2(g)===2H2O(g) ΔH=-480.4 kJ·mol-1‎ C.2H2O(l)===2H2(g)+O2(g) ΔH=471.6 kJ·mol-1‎ D.H2(g)+O2(g)===H2O(l) ΔH=-240.2 kJ·mol-1‎ ‎8.[2016·10月浙江选考]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氢能        B.石油 C.煤 D.天然气 ‎9.[2016·10月浙江选考]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N2(g)+3H2(g)===2NH3(g) ΔH=-(b-a) kJ·mol-1‎ B.N2(g)+3H2(g)===2NH3(g) ΔH=-(a-b) kJ·mol-1‎ C.2NH3(l)===N2(g)+3H2(g) ΔH=2(a+b-c) kJ·mol-1‎ D.2NH3(l)===N2(g)+3H2(g) ΔH=2(b+c-a) kJ·mol-1‎ 全国真题题组 ‎1.[2019江苏]氢气与氧气生成水的反应是氢能源应用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反应2H2(g)+O2(g)2H2O(g)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ΔH<0‎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O2+2H2O+4e−4OH− ‎ C.常温常压下,氢氧燃料电池放电过程中消耗11.2 L H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02×1023‎ D.反应2H2(g)+O2(g) 2H2O(g)的ΔH可通过下式估算:‎ ΔH=反应中形成新共价键的键能之和−反应中断裂旧共价键的键能之和 ‎2.[2018海南]炭黑是雾霾中的重要颗粒物,研究发现它可以活化氧分子,生成活化氧。活化过程的能量变化模拟计算结果如图所示。活化氧可以快速氧化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活化一个氧分子吸收0.29eV能量 B.水可使氧分子活化反应的活化能降低0.42eV C.氧分子的活化是O-O的断裂与C-O键的生成过程 D.炭黑颗粒是大气中SO2转化为SO3的催化剂 ‎3.[2018北京]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 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4.[2017江苏]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C(s) + H2O(g)CO(g) + H2 (g) ΔH1 = a kJ·mol−1 ‎ ‎②CO(g) + H2O(g)CO2 (g) + H2 (g) ΔH 2 = b kJ·mol−1‎ ‎③CO2 (g) + 3H2 (g)CH3OH(g) + H2O(g) ΔH 3 = c kJ·mol−1‎ ‎④2CH3OH(g)CH3OCH3 (g) + H2O(g) ΔH 4 = d kJ·mol−1 ‎ A.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 ‎ B.反应③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 ‎ C.反应CH3OH(g)CH3OCH3 (g) +H2O(l)的ΔH =kJ·mol−1 ‎ D.反应 2CO(g) + 4H2 (g) CH3OCH3 (g) + H2O(g)的ΔH = ( 2b + 2c + d ) kJ·mol−1 ‎ ‎5.[2016江苏]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2H2(g)+ O2(g) ΔH1=571.6 kJ·mol–1‎ ‎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 H2O(g)CO(g)+ H2(g) ΔH2=131.3 kJ·mol–1‎ ‎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 H2O(g)CO(g)+3H2(g) ΔH3=206.1 kJ·mol–1‎ A.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减小 D.反应CH4(g)C(s)+2H2(g)的ΔH=74.8 kJ·mol–1‎ ‎6.[2016海南]由反应物X转化为Y和Z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反应的ΔH=E5−E2 B.由反应的ΔH<0‎ C.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 D.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Z的产率 ‎7.[2016海南]油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884)在体内代谢时可发生如下反应:C57H104O6(s)+80O2(g) ‎ ‎57CO2(g)+52H2O(l)已知燃烧1 kg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3.8×104 kJ。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ΔH为 A.3.8×104 kJ·mol−1 B.-3.8×104 kJ·mol−1‎ C.3.4×104 kJ·mol−1 D.-3.4×104 kJ·mol−1‎ ‎8.[2018新课标Ⅲ卷]三氯氢硅(SiHCl3)是制备硅烷、多晶硅的重要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SiHCl3在常温常压下为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遇潮气时发烟生成(HSiO)2O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SiHCl3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 ‎2SiHCl3(g)SiH2Cl2(g)+ SiCl4(g) ΔH1=48 kJ·mol−1‎ ‎3SiH2Cl2(g)SiH4(g)+2SiHCl3 (g) ΔH2=−30 kJ·mol−1‎ 则反应4SiHCl3(g)SiH4(g)+ 3SiCl4(g)的ΔH=__________ kJ·mol−1。‎ ‎9.[2018北京卷]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 ‎(1)反应Ⅰ:2H2SO4(l)2SO2(g)+2H2O(g)+O2(g) ΔH1=+551 kJ·mol-1‎ 反应Ⅲ:S(s)+O2(g)SO2(g) ΔH3=-297 kJ·mol-1‎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0.[2018江苏卷] NOx(主要指NO和N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有效去除大气中的NOx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1)用水吸收NOx的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NO2(g)+H2O(l)HNO3(aq)+HNO2(aq) ΔH=−116.1 kJ·mol−1‎ ‎3HNO2(aq)HNO3(aq)+2NO(g)+H2O(l) ΔH=75.9 kJ·mol−1‎ 反应3NO2(g)+H2O(l)2HNO3(aq)+NO(g)的ΔH=___________kJ·mol−1。‎ 变式拓展 ‎1.【答案】D ‎【解析】曲线Ⅰ(表示没有使用催化剂)和曲线Ⅱ(表示使用了催化剂)是同一个反应的能量变化,A项错误;曲线Ⅱ可以表示使用了催化剂的放热反应的能量变化,但氯酸钾分解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B项错误;放热反应不一定不需要加热,C项错误;反应的ΔH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的总能量,D项正确。‎ ‎2.【答案】B ‎【解析】甲烷燃烧是放热反应ΔH<0,①错;甲烷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液态水,②对、③错;H2生成稳定氧化物液态水,物质的量增加一倍,ΔH数值增加一倍,④正确。‎ ‎3.【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 ‎(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偏小 ‎ ‎(4)不相等 相等 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5)偏小 偏小 ‎【解析】(1)本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准确测量反应后的温度。因此所用装置必须保温、绝热且可使体系温度尽快达到一致,故缺少的仪器应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2)碎纸条的作用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不盖硬纸板会损失部分热量,故所测结果偏低。‎ ‎(4)由中和热的概念可知,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水为标准的,而与过量部分的酸碱无关。‎ ‎(5)由于弱酸、弱碱的中和反应放出热量的同时,还有弱酸、弱碱的电离吸热,所以用氨水代替NaOH,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用5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会导致反应不充分,测得的反应热会偏小。‎ ‎4.【答案】D ‎【解析】①开发使用新型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从根本上防止酸雨的产生,故正确;②二氧化氯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则杀菌、消毒能力强,持效长,故正确;③氧化镁、氧化铝的熔点高,则可用来制造耐火砖和坩埚等,故正确;④明矾中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故可作为净水剂,故正确;⑤水泥的成分为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属于硅酸盐材料,故正确;⑥机动车尾气含有氮的氧化物能形成光化学烟雾,所以安装尾气净化器可以减少氮的氧化物的排放,故正确。‎ ‎5.【答案】D ‎【解析】将所给反应从上到下依次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反应①、②、④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放热反应,则ΔH1<0,ΔH2<0,ΔH4<0;由①-②×2可得③,则ΔH3=ΔH1-2ΔH2,由于ΔH1和ΔH2的具体值不知道,故对ΔH3是大于0还是小于0无法作出判断;由②×3-④可得⑤,则ΔH5=3ΔH2-ΔH4,即ΔH2=,由此可见,只有选项D正确。‎ 考点冲关 ‎1.【答案】B ‎【解析】A.浓硫酸溶于水是物理变化,而非化学变化,故不属于放热反应,A错误;B.镁溶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B正确;C.石灰石在高温条件下煅烧发生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C错误;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混合属于吸热反应,D错误。答案选B。‎ ‎2.【答案】D ‎【解析】反应前的温度为起始温度,A项正确;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可使酸或碱过量,以保证碱或酸反应完全,B项正确;向小烧杯中加碱液时,碱液的温度应与酸的温度相同,以保证起始温度相同,C项正确;可以用氢氧化钾代替氢氧化钠,但不可以用浓硫酸代替盐酸,因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热,导致测定的中和热数值偏大,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碳酸钙受热分解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焓变大于零,故CO2(g)和CaO(s)的总能量大于CaCO3(s)的总能量,A、B项说法正确;在CaCO3中,Ca2+和CO之间存在离子键,CO中C与O之间存在共价键,故反应中有离子键断裂也有共价键断裂,旧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C项说法正确;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为吸热反应,如碳的燃烧需要加热,但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项说法错误。‎ ‎4.【答案】D ‎【解析】表示氢气燃烧热时产物中的水应该为液态,且H2的化学计量数为1,故A错误;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石墨能量较低、更稳定,故B错误;含20.0 g(即0.5 mol)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4 kJ·mol-1,选项中没有标明物质的状态,故C错误;已知2C(s)+2O2(g)===2CO2(g) ΔH1,2C(s)+O2(g)===2CO(g) ΔH2,完全反应放出的能量高,故ΔH1<ΔH2,故D正确。‎ ‎5.【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实际参加反应的SO2为1 mol,即1 mol SO2和0.5 mol O2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98.3 kJ,那么当2 mol SO2完全反应时,即可放出热量196.6 kJ,A项正确。‎ ‎6.【答案】D ‎【解析】金刚石燃烧是放热反应,ΔH<0,A错误;根据图像可知1 mol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1 mol CO放热是(E3-E2) kJ,则2C(石墨,s)+O2(g)===2CO(g) ΔH=2(E2-E3) kJ·mol-1‎ ‎,B错误;根据图像可知石墨的总能量低于金刚石,则C(石墨,s)===C(金刚石,s) ΔH=(E4-E3) kJ·mol-1,C错误;CO2分解生成CO和氧气是吸热反应,则根据图像可知2CO2(g)===2CO(g)+O2(g) ΔH=2(E2-E1) kJ·mol-1,D正确,答案选D。‎ ‎7.【答案】B ‎【解析】设甲烷物质的量为x,则H2的物质的量为(1 mol−x),x·ΔH1+(1 mol−x)·ΔH2=ΔH3×1 mol,解得x= mol。则,因题中有ΔH1<ΔH2,故有ΔH1<ΔH3<ΔH2,又因ΔH1、ΔH2、ΔH3均为负值,则ΔH3−ΔH2<0,ΔH1−ΔH3<0,故 =。‎ ‎8.【答案】A ‎【解析】根据表中烷烃的燃烧热数据可推测,正戊烷的燃烧热比2−甲基丁烷的燃烧热略大些,也可结合后面选项进一步验证;正丁烷和异丁烷完全燃烧生成的物质相同,故正丁烷的能量大于异丁烷的能量,即正丁烷的热稳定性比异丁烷的弱,B项错误;C项中ΔH应该为−3 121.6 kJ·mol−1,C项错误;D项中1 g CH4燃烧放出约55.69 kJ的热量,1 g C2H6燃烧放出约 52.03 kJ 的热量,甲烷中碳的质量分数比乙烷中的小,但是甲烷放出的热量多,D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水蒸气含有的能量比等量的液态水高,当等量的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释放的能量较多,反应热会越小,所以c>b,A错误;甲烷的燃烧热指1 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因此甲烷的燃烧热为c kJ·mol-1,B错误;(①-②)×2,整理可得:2CH3OH(g)===2CH4(g)+O2(g) ΔH=2(b-a) kJ·mol-1,C正确;根据②、③两式可得1 mol的气态水变为液态水,放出热量是 kJ,当甲醇和甲烷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的热量为Q kJ,则该混合物中甲醇的物质的量为mol= mol,D错误。‎ ‎10.【答案】A ‎【解析】设三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是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③×12+②×5-①×2得:4C3H5(ONO2)3(l)===12CO2(g)+10H2O(g)+O2(g)+6N2(g) ΔH=12ΔH3+5ΔH2-2ΔH1。‎ ‎11.【答案】(1)U形管内液面左边下降,右边升高 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使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2)0.7‎ ‎(3)①没打开分液漏斗上部塞子(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②稀硫酸具有一定的体积,冒出气泡的原因可能是加入稀硫酸引起的 在分液漏斗上部塞子和锥形瓶之间连接一橡胶管 ‎【解析】(1)方案一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使广口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面左边下降,右边升高。‎ ‎(2)方案二中由反应的NaOH和HCl的物质的量来看,1号实验中参加反应的NaOH和HCl都是0.5×10−3 mol,温度升高0.35 ℃,3号实验中参加反应的NaOH和HCl都是2×10−3 mol,为1号实验的4倍,而温度变化量也是4倍,由此看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与温度变化量成正比。2号实验中参加反应的NaOH和HCl的物质的量是1号实验的2倍,故温度变化量也应为1号实验的2倍,为0.7 ℃。‎ ‎(3)方案三中稀硫酸具有一定的体积,冒出气泡的原因可能是加入稀硫酸引起的。可以在分液漏斗上部塞子和锥形瓶之间连接一橡胶管。如图所示。‎ ‎12.【答案】(1)CH3OH(l)+O2(g)===CO2(g)+2H2O(l) ΔH=-726.4 kJ·mol-1‎ ‎(2)-93‎ ‎(3)+226.7 kJ·mol-1‎ ‎(4)-1 940 kJ·mol-1‎ ‎(5)-80.5 kJ·mol-1‎ ‎【解析】(1)设1 mol CH3OH(l)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 kJ。则有=,解得Q=726.4,所以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2(g)+2H2O(l) ΔH=-726.4 kJ·mol-1。‎ ‎(2)反应热ΔH=a kJ·mol-1=∑E(反应物)-∑E(生成物)=3×436 kJ·mol-1+945 kJ·mol-1-6×391 kJ·mol-1=-93 kJ·mol-1。‎ ‎(3)C(石墨,s)与H2(g)反应生成C2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石墨,s)+H2(g)===C2H2(g) ΔH,根据盖斯定律可得出ΔH==[4×(-393.5 kJ·mol-1)+(-571.6 kJ·mol-1)-(-2 599 kJ·mol-1)]×=+226.7 kJ·mol-1。‎ ‎(4)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414 kJ·mol-1×4+155 kJ·mol-1×4-489 kJ·mol-1×4-565 kJ·mol-1×4=-1 940 kJ·mol-1。‎ 直通高考 浙江真题题组 ‎1.【答案】C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得ΔH=ΔH1+ΔH2+ΔH3,又易知Ca2+半径大于Mg2+半径,所以CaCO3的离子键强度弱于MgCO3,CaO的离子键强度弱于MgO。‎ A.ΔH1表示断裂CO32−和M2+的离子键所吸收的能量,离子键强度越大,吸收的能量越大,因而ΔH1(MgCO3)>ΔH1(CaCO3)>0,A项正确;‎ B.ΔH2表示断裂CO32−中共价键形成O2−和CO2吸收的能量,与M2+无关,因而ΔH2(MgCO3)=ΔH2(CaCO3)>0,B项正确;‎ C.由上可知ΔH1(CaCO3)−ΔH1(MgCO3)<0,而ΔH3表示形成MO离子键所放出的能量,ΔH3为负值,CaO的离子键强度弱于MgO,因而ΔH3(CaO)>ΔH3(MgO),ΔH3(CaO)−ΔH3(MgO)>0,C项错误;‎ D.由上分析可知ΔH1+ΔH2>0,ΔH3<0,故ΔH1+ΔH2>ΔH3,D项正确。故答案选C。‎ ‎2.【答案】B ‎【解析】物质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液化)需要放热,物质由固态转化为气态需要吸热,比较反应3和反应4中 C6H12O6(s)→ C6H12O6(g)为吸热过程,6H2O(g)→ 6 H2O(l)为放热过程,所以反应4放出更多能量,△H更小,故△H3>△H4,选项A错误;由盖斯定律知,反应1的6倍与反应2与反应3的和可以得到反应4,即6△H1+△H2+△H3=△H4,经数学变形,可以得到6△H1+△H2+△H3-△H4=0,选项B正确;选项C、D均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注意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一定是1 mol,即可燃物的计量系数一定是1。‎ ‎3.【答案】D ‎【解析】A.△H1代表的是HX气体从溶液中逸出的过程,因为HF气体溶于水放热,则HF气体溶于水的逆过程吸热,即HF的△H1>0,故A错误;B.由于HCl比HBr稳定,所以相同条件下HCl的△H2比HBr的大,故B错误;C.△H3+△H4代表H(g)→H(aq)的焓变,与是HCl的还是HI的无关,故C错误;D.一定条件下,气态原子生成1molH−X键放出aKJ能量,则断开1molH−X键形成气态原子吸收aKJ的能量,即为△H2=+akJ/mol,故D正确;故选D。‎ ‎4.【答案】D ‎【解析】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乙醇不属于化石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D。‎ ‎5.【答案】D ‎【解析】A.水由510℃的气态变为25℃的液态,放热,△H5<0,故A错误;B.由图可知,有关△H1与△H2的反应进行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温度不同,所以△H1+△H2≠0,故B错误;C.由图可知,△H3>0,‎ ‎△H4<0,△H5<0,所以△H3≠△H4+△H5,故C错误;D.根据能量守恒定律,ΔH1+ΔH2+ΔH3+ΔH4+ΔH5=0,故D正确;故选D。‎ ‎6.【答案】D ‎【解析】生石灰CaO溶于水,生成Ca(OH)2并会放出大量的热。‎ ‎7.【答案】B ‎【解析】本题易错选A。1 mol H2O中2 mol H—O,断裂1 mol H2O(g)吸收热量为2×462.8 kJ,A选项未说明H2O状态,故不正确;C、D中都为H2O(l),根据题意,错误;经计算B方程式中ΔH=2×436.4 kJ·mol-1+498-4×462.8 kJ·mol-1=-480.4 (kJ·mol-1),故正确。‎ ‎8.【答案】A ‎【解析】氢气燃烧的产物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属于可再生能源,A正确;石油、煤和天然气是化石燃料,不能再生。‎ ‎9.【答案】D ‎【解析】图示说明0.5 mol N2(g)与1.5 mol H2(g)完全反应生成1 mol NH3(g)时放出(b-a) kJ热量,若生成1 mol NH3(l)放出(b+c-a) kJ热量。A项,表示1 mol N2参加反应,错误;B项,一是表示1 mol N2参加反应,二是反应放热,ΔH<0,错误;C项,ΔH计算错误。‎ 全国真题题组 ‎1.【答案】A ‎【解析】A.体系能量降低和混乱度增大都有促使反应自发进行的倾向,该反应属于混乱度减小的反应,能自发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故A正确;‎ B.氢氧燃料电池,氢气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中性条件的电极反应式为:2H2 − 4e− =4H+,故B错误;‎ C.常温常压下,Vm≠22.L/mol,无法根据气体体积进行微粒数目的计算,故C错误;‎ D.反应中,应该如下估算:∆H=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反应中形成新共价键的键能之和,故D错误;故选A。‎ ‎2.【答案】CD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是放出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水可使氧分子活化反应的活化能降低0.18eV,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氧分子的活化是O-O的断裂与C-O键的生成过程,故C符合题意;‎ D.活化氧可以快速氧化SO2,而炭黑颗粒可以活化氧分子,因此炭黑颗粒可以看作大气中SO2转化为SO3‎ 的催化剂,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D。‎ ‎3.【答案】D ‎【解析】A项,根据图示CH4与CO2在催化剂存在时生成CH3COOH,总反应为CH4+CO2CH3COOH,只有CH3COOH一种生成物,原子利用率为100%,A项正确;B项,CH4选择性活化变为①过程中,有1个C—H键发生断裂,B项正确;C项,根据图示,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②放出能量,对比①和②,①→②形成C—C键,C项正确;D项,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项错误;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利用率、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示意图中的信息。注意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改变ΔH、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4.【答案】C ‎【解析】A.反应①、②的生成物CO2和H2是反应③的反应物,A正确;B.反应③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变废为宝,B正确;C.4个反应中,水全是气态,没有给出水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焓变,所以C错误;D.把反应②③④三个反应按(②+③)×2+④可得该反应及对应的焓变,D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以合成新能源二甲醚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简单化工流程的反应原理、能量的转化关系、化学反应焓变的概念、盖斯定律的运用等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同时关注了节能减排、工业三废资源化处理、开发利用新能源等社会热点问题。‎ ‎5.【答案】D ‎【解析】A、①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A错误;B、②中ΔH2131.3 kJ·mol–1>0,反应为吸热反应,B错误;C、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焓变,C错误;D、根据盖斯定律:③-②即可得反应CH4(g)C(s)+2H2(g)的ΔH=206.1 kJ·mol–1-131.3 kJ·mol–1=74.8 kJ·mol–1,D正确。答案选D。‎ ‎【名师点睛】应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简单计算的关键在于设计反应过程,同时还需要注意:①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方程式(一般2~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Δ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ΔH的换算关系。②当热化学方程式乘、除以某一个数时,ΔH也应相应地乘、除以某一个数;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Δ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即把Δ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③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书写时,ΔH的符号也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④‎ 在设计反应过程中,会遇到同一物质的三态(固、液、气)的相互转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答题时注意灵活应用。‎ ‎6.【答案】BC ‎【解析】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反应的ΔH=E3−E2,A项错误;B.由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由反应的ΔH<0,B项正确;C.根据化学反应2X(g)3Y(g),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可逆反应,降低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C项正确;D.由B分析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Z的产率降低,D项错误;答案选BC。‎ ‎【名师点睛】对于化学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 ①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化学反应原理挂钩。②紧扣反应特征,搞清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反应。③看清起点、拐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等等。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主要结合物质反应与能量变化图,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热的理解。对于AB两项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可以从三个角度判断:一是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生成物总能量比反应物总能量高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二是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三是从常见的反应分类去判断。‎ ‎7.【答案】D ‎【解析】燃烧热指的是燃烧1 mol可燃物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燃烧1 kg油酸甘油酯释放出热量3.8×104 kJ,则燃烧1 mol油酸甘油酯释放出热量为3.4×104 kJ,则得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ΔH=-3.4× 104 kJ·mol−1。‎ ‎【名师点睛】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综合起来考查将成为一种热门的题型,同时注意到由于能源日益匮乏,因此有关燃烧热、中和热、盖斯定律等问题必将成为今后命题的重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热化学方程式试题大多是一些思路型题型,题目变化较多,但思路变化却较少,主干知识依然是重点考查的内容。此类试题比较贴近当前的教学实际,虽然形式上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但只要学会了基础题型的解题思路和应对策略,缜密分析、逐层递解,再经过一些变化演绎,就可以准确解答相关题型。此外,通过此类题型的解题策略探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答案】(1)2SiHCl3+3H2O(HSiO)2O+6HCl ‎(2)114‎ ‎【解析】(1)根据题目表述,三氯氢硅和水蒸气反应得到(HSiO)2O,方程式为:2SiHCl3+3H2O=(HSiO)2O+6HCl。‎ ‎(2)将第一个方程式扩大3倍,再与第二个方程式相加就可以得到第三个反应的焓变,所以焓变为48×3+(-30)=114kJ·mol−1。‎ ‎9.【答案】(1)3SO2(g)+2H2O (g)2H2SO4 (l)+S(s) ΔH2=−254 kJ·mol−1‎ ‎【解析】(1)根据过程,反应II为SO2催化歧化生成H2SO4和S,反应为3SO2+2H2O=2H2SO4+S。应用盖斯定律,反应I+反应III得,2H2SO4(l)+S(s)=3SO2(g)+2H2O(g)ΔH=ΔH1+ΔH3=(+551kJ/mol)+(−297kJ/mol)=+254kJ/mol,反应II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SO2(g)+2H2O(g)=2H2SO4(l)+S(s)ΔH=−254 kJ/mol。‎ ‎10.【答案】(1)−136.2‎ ‎【解析】(1)将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编号,‎ ‎2NO2(g)+H2O(l)=HNO3(aq)+HNO2(aq) ΔH=−116.1 kJ·mol−1(①式)‎ ‎3HNO2(aq)=HNO3(aq)+2NO(g)+H2O(l) ΔH=75.9 kJ·mol−1(②式)‎ 应用盖斯定律,将(①式×3+②式)÷2得,反应3NO2(g)+H2O(l)=2HNO3(aq)+NO(g)ΔH=[(−116.1 kJ·mol−1)×3+75.9 kJ·mol−1]÷2=−136.2kJ·mol−1。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