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5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上)调研检测高二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F:19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u:64 Ag:108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B. 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C. 可自身加成形成聚乙烯 D. 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从乙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入手进行分析; 【详解】A、乙烯常温常压下为气体,故A说法正确; B、乙烯可以作一种植物生长的调节剂,故B说法正确; C、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通过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故C说法正确; D、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D说法错误。 2.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 苯 B. 乙烯 C. 甲烷 D. 乙烷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机物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的同系物、部分醇、醛等,进行分析; 【详解】A、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不符合题意; B、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符合题意; C、烷烃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烷属于烷烃,故C不符合题意; D、乙烷属于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易错点是选项A,苯中不含碳碳双键,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B. 苯与液溴混合后撒入铁粉 C. 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D. 加热至50~60℃,在浓硫酸作用下,苯与浓硝酸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CH4+Cl2CH3Cl+HCl,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故A不符合题意; B、苯与液溴在铁单质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HBr,故B不符合题意; C、苯与氢气在镍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故C符合题意; D、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和H2O,故D不符合题意。 4.下列关于乙醇、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乙醇不能与金属钠反应 B.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C. 乙酸能与CaCO3反应放出CO2 D. 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醇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故A说法错误; B、所用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甲醇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故B说法正确; C、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因此乙酸与CaCO3反应放出CO2,故C说法正确; D、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故D说法正确。 5.LED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固态半导体器件。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化 B. 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C. 锌片是负极,其质量逐渐减小 D. 如果将稀硫酸换成稀盐酸,则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电池定义以及原电池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详解】A、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LED灯发亮,是电能转化成光能,故A说法正确; B、锌比铜活泼,即锌为负极,铜为正极,原电池总反应为Zn+H2SO4=ZnSO4+H2↑,即Cu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B说法正确; C、根据B选项分析,Zn为负极,发生Zn-2e-=Zn2+,锌的质量减小,故C说法正确; D、锌与稀盐酸发生Zn+2HCl=ZnCl2+H2↑,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因此稀硫酸换成稀盐酸,能够构成原电池,导线上有电子通过,故D说法错误。 6.下列液体中 pH>7的是 A. 蔗糖溶液 B. 人体血液 C. 胃液 D. 食盐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蔗糖为非电解质,其溶液为中性,即pH=7,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血液呈弱碱性,即pH>7,故B符合题意; C、胃液成分是盐酸,呈酸性,即pH<7,故C不符合题意; D、食盐水是NaCl的水溶液,显中性,即pH=7,故D不符合题意。 7.用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反应前酸、碱溶液的温度要相同 B. 测量混合溶液温度时,温度计插在溶液中 C. 为了使反应均匀进行,可以向酸中分多次加入碱 D. 为了使反应更完全,可以使碱适当过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反应温度要相同,不同时误差较大,故A说法正确; B、测量混合溶液温度时,温度计要一直插在溶液中,观察最高温度,故B说法正确; C、分次加入混合时,容易造成热量损失,使测试结果不准确,故C说法错误; D、为了使反应进行更安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故D说法正确。 8.Mg(OH)2固体在水中达到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为使Mg(OH)2固体的量减少,可加入少量的 A. NH4Cl B. NaOH C. MgSO4 D. Na2SO4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分析; 【详解】A、加入NH4Cl,NH4+与OH-反应生成NH3·H2O,促使平衡向右进行,Mg(OH)2固体减少,故A符合题意; B、加入NaOH,使c(OH-)增大,平衡向左进行,Mg(OH)2固体质量增多,故B不符合题意; C、加入MgSO4,使c(Mg2+)增多,平衡向左进行,Mg(OH)2固体质量增多,故C不符合题意; D、加入Na2SO4,对平衡无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9.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开启啤酒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 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 C. 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 D. 生产硝酸中使用过量空气以提高氨的利用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定义入手分析; 【详解】A、啤酒中存在:CO2(g)CO2 (aq),开启啤酒瓶,造成压强减小,使平衡向左进行,产生大量的CO2气体,泛起大量泡沫,符合勒夏特列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Cl2溶于水中存在:Cl2+H2OCl-+H++HClO,加入食盐水,c(Cl-)增大,平衡向左进行,抑制了Cl2溶解,符合勒夏特列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不符合勒夏特列原理,故C符合题意; D、NH3与O2反应:4NH3+5O24NO+6H2O,增大空气量,即增大氧气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提高NH3的利用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故D说法正确。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将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多 B. C(s,石墨)= C(s,金刚石) ΔH﹦+1.5kJ/mol,结论:相同条件下金刚石性质比石墨稳定 C. CH4(g) + 2O2(g)=CO2(g) + 2H2O(g) △H﹦-801.3kJ/mol, 结论:CH4的燃烧热△H﹦-801.3kJ/mol D. N2(g) + 3H2(g)2NH3(g) ΔH﹦-92.4kJ/mol,结论:在密闭容器中充入0.5molN2、1.5molH2,充分反应后放出46.2kJ的热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固体硫转化成气态硫是吸热过程,气态硫具有能量高于固体硫,因此等质量的硫蒸气燃烧放出的热量高于硫固体的燃烧放出的热量,故A说法正确;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即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B说法错误; C、根据燃烧热的定义,水为液态,题中水为蒸气,即无法判断甲烷的燃烧热,故C说法错误; D、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因此0.5molN2、1.5molH2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46.2kJ,故D说法错误。 【点睛】易错点是选项C,根据燃烧热的定义: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C转化成CO2,S转化成SO2,H转化成液态水。 11.在催化条件下发生反应:N2O(g)+CO(g) CO2(g)+N2(g)可使环境污染性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入催化剂使反应的△H变小 B.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O(g)+CO(g) CO2(g)+N2(g) △H﹦ - 226 kJ/mol C.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H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加入催化剂降低活化能,△H不变,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得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2O(g)+CO(g)=CO2(g)+N2(g) △H=(134-360)kJ·mol-1=-226kJ·mol-1,故B正确; C、根据图像,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错误; D、Ea1为正反应活化能,Ea2为逆反应活化能,即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故D错误。 12.用水稀释0.1mol/L的氨水,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 c(H+)/c(NH4+) B. c(NH3·H2O)/ c(OH-) C. c(NH4+) c(OH-)/c(NH3·H2O) D. c(H+)c(OH-)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氨水中存在:NH3·H2ONH4++OH-,加水稀释促进NH3·H2O的电离,但v(NH4+)、c(OH-)降低,然后进行分析; 【详解】氨水中存在:NH3·H2ONH4++OH-,加水稀释促进NH3·H2O的电离,但v(NH4+)、c(OH-)降低, A、根据水的离子积,c(OH-)减小,c(H+)增大,c(H+)/c(NH4+)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 B、同溶液中,体积相同,c(NH3·H2O)/c(OH-)=n(NH3·H2O)/n(OH-),加水稀释促进电离,OH -物质的量增大,NH3·H2O物质的量减小,即该比值随水量增加而减小,故B符合题意; C、该比值等于Kb,Kb只受温度的影响,即该比值保持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Kw=c(H+)×c(OH-),Kw只受温度的影响,即Kw保持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易错点,学生认为加水稀释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忽略水的离子积Kw=c(H+)×c(OH-),水的离子积不变,加水稀释,c(OH-)减小,则c(H+)增大。 13.25℃时,关于pH=3的醋酸溶液和pH=11的NaOH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Na+)= c(CH3COO-) B. 醋酸溶液中c(H+)等于NaOH溶液中c(OH-) C. NaOH溶液的导电能力比醋酸溶液的强 D. 将两溶液等体积充分混合,所得溶液呈酸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醋酸是弱酸,CH3COOHCH3COO-+H+,c(CH3COO-)近似等于c(H+)=10-3mol·L-1,NaOH为强碱,完全电离,c(Na+)近似等于c(OH-),c(Na+)=10-3mol·L-1,即c(Na+)=c(CH3COO-),故A说法正确; B、醋酸溶液中c(H+)=10-3mol·L-1,NaOH溶液中c(OH-)=10-3mol·L-1,即醋酸溶液中c(H+)等于NaOH溶液中c(OH-),故B说法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两种溶液中离子浓度相同,导电能力相同,故C说法错误; D、醋酸是弱酸,NaOH为强碱,c(CH3COOH)>c(NaOH),相同体积混合后,溶质为CH3COOH和CH3COONa,溶液显酸性,故D说法正确。 14.将4molSO2和2mol O2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SO2(g)+ O2(g)2SO3(g),若经2s后测得SO3的浓度为0.6mol/L。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用SO2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 L·s) B. 用O2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15mol/(L.s) C. 2s时O2的浓度为0.7mol/L D. 2s时SO2的转化率为70% 【答案】D 【解析】 【分析】 2SO2(g)+ O2(g)2SO3(g) 起始: 4 2 0 变化: 1.2 0.6 2L×0.6mol·L-1 平衡: 2.8 1.4 1.2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转化率的定义进行分析; 【详解】2SO2(g)+ O2(g)2SO3(g) 起始: 4 2 0 变化: 1.2 0.6 2L×0.6mol·L-1 平衡: 2.8 1.4 1.2 A、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v(SO2)=1.2mol/(2L·2s)=0.3mol/(L·s),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v(O2)=0.6mol/(2L·2s)=0.15mol/(L·s),故B说法正确; C、2s时O2的浓度为1.4mol/2L=0.7mol·L-1,故C说法正确; D、SO2的转化率为1.2/4×100%=30%,故D说法错误。 15.已知:Ag++ SCN- = AgSCN↓(白色),某同学探究AgSCN的溶解平衡及转化,进行以下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①中现象能说明Ag+与SCN-生成AgSCN沉淀的反应有限度 B. ②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发生了反应Fe(SCN)3 + 3Ag+ = 3AgSCN↓+ Fe3+ C. ③中产生黄色沉淀的现象能证明AgI的溶解度比AgSCN的溶解度小 D. ④中黄色沉淀溶解的原因可能是AgI与KI溶液中的I-进一步发生了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AgNO3与KSCN恰好完全反应,上层清液中滴加Fe(NO3)3溶液,出现浅红色溶液,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SCN-,即说明Ag+与SCN-生成AgSCN沉淀的反应有限度,故A说法正确; B、根据②中现象:红色褪去,产生白色沉淀,Fe(SCN)3被消耗,白色沉淀为AgSCN,即发生:Fe(SCN)3+Ag+=3AgSCN↓+Fe3+,故B说法正确; C、前一个实验中滴加0.5mL2mol·L-1AgNO3溶液,Ag+过量,反应②中Ag+ 有剩余,即滴加KI溶液,I-与过量Ag+反应生成AgI沉淀,不能说明AgI溶解度小于AgSCN,故C说法错误; D、白色沉淀为AgSCN,加入KI后,白色沉淀转化成黄色沉淀,即AgSCN转化成AgI,随后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可能是AgI与KI溶液中的I-进一步发生了反应,故D说法正确。 16.PCl3和PCl5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将PCl3(g)和Cl2(g)充入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PCl3(g)+Cl2(g)PCl5(g),△H<0并于10 min时达到平衡。有关数据如下: PCl3(g) Cl2(g) PCl5(g) 初始浓度/(mol·L-1) 2.0 1.0 0 平衡浓度/(mol·L-1) c1 c2 0.4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10 min内,v(Cl2)=0.04 mol/( L·min) B. 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C. 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与初始时容器的压强之比为13:15 D. 平衡后移走2.0 mol PCl3和1.0 mol Cl2,相同条件下再达平衡时,c(PCl5)<0.2 mol·L-1 【答案】B 【解析】 【详解】A、10min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0.4mol·L-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为v(Cl2)=0.4mol/L/10min=0.04mol/(L·min),故A说法正确;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故B说法错误; C、 PCl3(g)+Cl2(g)PCl5(g) 起始: 2.0 1.0 0 平衡: 1.6 0.6 0.4 相同条件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P前/P后=6/(3.2+1.2+0.8)=3/2.6=15/13,故C说法正确; D、平衡后移走2.0molPCl3和1.0molCl2 ,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大容器的体积一倍,c(PCl5)=0.2mol·L-1,但增大容器的体积,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c(PCl5)<0.2mol·L-1,故D说法正确。 【点睛】难点是选项D,一般这样的题,开始时通入4molPCl3和2molCl2,平衡后移走2.0molPCl3和1.0molCl2,相当于开始时通入2.0molPCl3和1.0molCl2,相当于在原来基础上增大容器的体积一倍,假设平衡不移动,PCl5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容器体积扩大,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PCl5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0.2mol·L-1。 17.工业上合成CH3OH的原理为:2H2(g)+COCH3OH(g),一定温度下,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H2和CO,反应达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与反应物投料之比(n(H2)/n(CO))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反应前相同 B. a、b、c、d四点中,c点CO的转化率最大。 C. 若投料时n(CO)不变,a、b、c、d四点中d处CH3OH的物质的量最大 D. 图像中 c点到d点,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容器为恒定,气体体积不变,组分都是气体,气体质量不变,因此任何时刻气体密度都想等,即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密度与反应前相同,故A说法正确; B、投料比增大,增大氢气的物质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O的转化率增大,即四个点中d点CO的转化率最大,故B说法错误; C、根据B选项分析,增大H2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大,即四点中d处CH3OH的物质的量最大,故C说法正确; D、c点到d点,增加了H2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D说法正确。 18.—定温度下,在三个等体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CO2(g)+ 6H2(g)C2H5OH(g)+3H2O(g)达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 温度/K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 物质的平衡浓(mol·L-1) CO2(g) H2(g) C2H5OH(g) H2O(g) C2H5OH(g) 甲 500 0.20 0.60 0 0 0.083 乙 500 0.40 0.60 0 0 丙 600 0 0 0.10 0.30 0.039 A. 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 达平衡时,甲、乙容器内:2c(C2H5OH ,甲)﹦c(C2H5OH ,乙) C. 达平衡时,容器甲中的逆反应速率比容器乙中的大 D. 达平衡时,转化率:a(CO2,甲)+a(C2H5OH,丙)>1 【答案】D 【解析】 【详解】A、如果丙的温度为500K,则甲和丙为等效平衡,此时丙中C2H5OH物质的量浓度为0.083mol/L,但温度为600K时,丙中C2H5OH物质的量浓度为0.039mol·L-1<0.083mol·L-1,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乙可以看作先通入0.20mol/LCO2和0.60mol/LH2,达到平衡时,此时乙醇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83mol/L,再通入0.20mol·L-1CO2,平衡向正反应进行,2c(C2H5OH,甲)>c(C2H5OH,乙)>c(C2H5OH,甲),故B错误; C、容器乙中反应物浓度大于容器甲,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即达到平衡时,容器甲中逆反应速率比容器乙中小,故C错误; D、如果丙的温度为500K,则有a(CO2,甲)+a'(C2H5OH,丙)=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a(C2H5OH,丙)>a'(C2H5OH,丙),则有a(CO2,甲)+a(C2H5OH,丙)>1,故D正确。 19.25℃时,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设混合后溶液体积等于混合前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起始浓度/(mol·L-1) 反应后溶液的pH HA KOH ① 0.1 0.1 9 ② x 0.2 7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 c(H+)-c(A-)=1×10-9 mol·L-1 B. 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C. 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c(HA)>0.1mol·L-1 D. 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①HA和KOH的浓度相同,体积相同,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KA,溶液pH=9,显碱性,即KA为弱酸,根据②,反应后溶液的pH=7,显中性,即x>0.1mol·L-1; 【详解】根据①HA和KOH的浓度相同,体积相同,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KA,溶液pH=9,显碱性,即KA为弱酸,根据②,反应后溶液的pH=7,显中性,即x>0.1mol·L-1, A、根据电荷守恒,c(K+)+c(H+)=c(OH-)+c(A-),推出c(K+)+c(H+)-c(A-)=c(OH-)=10-5mol·L-1,故A说法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KA,A-发生水解,即c(K+)>c(A-)>c(OH-)>c(H+),故B说法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x>0.1mol·L-1,依据物料守恒,推出c(A-)+c(HA)>0.1mol·L-1,故C说法正确; D、根据电荷守恒,c(K+)+c(H+)=c(OH-)+c(A-),溶液的pH=7,推出c(H+)=c(OH-),c(K+)=c(A-),即c(K+)=c(A-)>c(OH-)=c(H+),故D说法正确。 20.已知: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25℃时,用0.100 mol/L NaOH溶液分别滴定10.00 mL 浓度均为0.100 mol/L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注:混合后溶液体积等于混合前两溶液体积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①代表滴定盐酸的曲线 B. a点溶液中:c(OH-)+c(CH3COO-)-c(H+)=0.1mol/L C. 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a>b D. b点溶液中:c(OH-)=c(H+)+c(CH3COO-)+2c(CH3COOH) 【答案】D 【解析】 【分析】 醋酸为弱酸,滴入NaOH发生NaOH+CH3COOH=CH3COONa+H2O,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电导率增大,即曲线①代表滴定醋酸,曲线②代表滴定盐酸; 【详解】醋酸为弱酸,滴入NaOH发生NaOH+CH3COOH=CH3COONa+H2O,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电导率增大,即曲线①代表滴定醋酸,曲线②代表滴定盐酸; A、根据上述分析,故A错误; B、a点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CH3COONa,根据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则有c(OH-)+c(CH3COO-)-c(H+)=c(Na+)=0.1mol·L-1×10×10-3L/(20×10-3L)=0.05mol·L-1,故B错误; C、a点溶质为CH3COONa,促进水的电离,c点溶质为NaCl,对水的电离无影响,b点溶质为CH3COONa、NaOH,溶液显碱性,抑制水的电离,即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为a>c>b,故C错误; D、b点溶质为CH3COONa、NaOH,且物质的量相等,根据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根据物料守恒:c(Na+)=2c(CH3COO-)+2c(CH3COOH),两式合并为c(OH-)=c(H+)+c(CH3COO-)+2c(CH3COOH),故D正确。 【点睛】易错点为选项B,学生认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c(Na+)=0.1mol·L-1,忽略了NaOH和CH3COOH是等体积混合,浓度是原来的一半,即c(Na+)=0.05mol·L-1。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本大题包括21、22、23题,共20分) 21.写出解释下列事实的离子方程式: (1)FeCl3水溶液呈酸性:_________ (2)用Na2CO3溶液浸泡含有CaSO4的水垢:_________ (3)用稀硫酸酸化的KI淀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后变蓝:__________ 【答案】 (1). Fe3+ + 3H2O Fe(OH)3 + 3H+ (2). CaSO4(s) + CO32-(aq) CaCO3(s) + SO42-(aq) (3). 4I-+ O2 + 4H+=2I2 + 2H2O 【解析】 【详解】(1)FeCl3为强酸弱碱盐,Fe3+发生水解,其水解方程式为Fe3++3H2OFe(OH)3+3H+; (2)CaCO3为难溶物,CaSO4为微溶物,即有CO32-(aq)+CaSO4(s)=CaCO3(s)+SO42-(aq); (3)I-具有强还原性,容易被氧气氧化,离子方程式为4I-+O2+4H+=2I2+2H2O。 2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200℃、101kPa时,0.5molH2(g)与足量I2(g)完全反应放出7.45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 (2)根据键能数据估算 化学键 C—H C—F H—F F—F 键能/(kJ·mol-1) 414 489 565 155 CH4(g)+4F2(g) =CF4(g)+4HF(g)的反应热ΔH为______kJ/mol (3) 已知:①2CH3OH(l)+3O2(g) =2CO2(g)+4H2O(g) ΔH1=-a kJ/mol ②C(s)+O2(g)=CO2(g) ΔH2=-b kJ/mol ③2H2(g) + O2(g) = 2H2O(g) ΔH3 = -c kJ/mol a、b、c均大于0 则:反应①中,ΔS______(选填“>”、“<”或“=”)0; 2C(s)+4H2(g)+O2(g) = 2CH3OH(l) ΔH=_______kJ/mol。 【答案】 (1). H2(g) + I2(g) 2HI(g) △H=-14.9kJ/mol (2). -1940 (3). > (4). a-2b-2c 【解析】 【详解】(1)H2和I2反应方程式为H2+I2=2HI,即1molH2参与反应放出热量为7.45kJ×1mol/0.5mol=14.9kJ,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2(g)+I2(g)2HI(g) △H=-14.9kJ/mol; (2)根据△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4×414+4×155-4×489-4×565)kJ·mol-1=-1940kJ·mol-1; (3)①CH3OH为液体,其余为气体,反应①中熵增,即△S>0;根据目标方程式,有①-②×2-2③得出△H=(a-2b-2c)kJ·mol-1。 2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室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20.00mL浓度为0.1mol/L的HA酸的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滴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 ①a点对应的溶液中c(HA)____c(A-)(选填“>”“<”或“=”);b点对应的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 ②K(HA)=_________。 (2)已知:T℃时,Kw=1×10-12。在T℃时,将pH=9的NaOH溶液aL与pH=2的H2SO4溶液bL混合(注:混合后溶液体积等于混合前两溶液体积之和)。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3,则a:b=_________。 【答案】 (1). < (2). c(Na+)>c(A-)>c(OH-)>c(H+) (3). 1.0×10-5 (4). 9:2 【解析】 【详解】(1)根据图像起点,HA的pH=3,说明HA为弱酸,①a点溶质为HA和NaA,且两者物质的量相等,溶液显酸性,即有c(HA)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