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化学试卷命题人郑正龙 相对原子质量: K 39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Ba 137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能源中,大量使用会导致全球进一步变暖、雾霾天气增多的是 A.化石能源 B.太阳能 C.氢能 D.地热能 ‎2.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乙醇燃烧 B.碳酸钙受热分解 C.氧化钙溶于水 D.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3.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H2O B.NaOH C.NH3·H2O D.CH3COOH ‎4.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HClO=H++ClO- B.H2CO32H++CO32-‎ C.NaHCO3=Na++H++CO32- D.KOH=K++OH-‎ ‎5.仪器名称为“酸式滴定管”的是 A. B. C. D.‎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高温、加热等)下也能发生 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7.化学键的键能是指形成(或拆开)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g)+O2(g)===SO2(g) ΔH=-297.23 kJ·mol-1,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g)+O2(g)===SO2(l) |ΔH|>297.23 kJ·mol-1‎ B.S(g)+O2(g)===SO2(l) |ΔH|<297.23 kJ·mol-1‎ C.1 mol SO2的键能总和等于1 mol S和1 mol O2的键能之和 D.1 mol SO2的键能总和小于1 mol S和1 mol O2的键能之和 ‎8.关于下列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盐桥内的K+移向CuSO4溶液 ‎ ‎ B.装置①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C.若装置②用于铁棒镀铜,则N极为铁棒 D.若装置②用于电解精炼铜,精炼过程溶液中的Cu2+浓度保持不变 ‎9.某研究小组用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将所得的混合液进行电解循环再生,这种新工艺叫再生循环脱硫法。其中阴阳膜组合循环再生机理如图,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阳极区酸性增强 B.阴极区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C.diluent和concentrated的中文含义为浓缩的、稀释的 D.该过程中的副产品主要为H2SO4 H2‎ ‎10.5.6 g铁粉投入到盛有100 mL 2 mol/L稀硫酸的烧杯中,2 min时铁粉刚好溶解(溶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表示这个反应的速率正确的是 A.v(Fe)=0.5 mol/(L·min) B.v(H2SO4)=1 mol/(L·min)‎ C.v(H2SO4)=0.5 mol/(L·min) D.v(FeSO4)=1 mol/(L·min)‎ ‎11.一定温度下,1 mol X和n mol Y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Y(g) Z(g)+M(s),5 min后达到平衡,此时生成a 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平衡后的体系中加入1 mol M,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用X表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是(0.1-0.1 a)mol·(L·min)-1‎ C.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1 mol X,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D.当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2.以下是几位同学在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以后发表的一些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化学平衡理论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可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13.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X2(g)+Y2(g) 2Z(g) ΔH。下列各图表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图Ⅰ表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若乙的温度较高,则ΔH>0‎ B.图Ⅱ表示t0时刻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Ⅱ表示t0时刻通入氦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图Ⅲ表示t0时刻增大X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4.容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并达到平衡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甲容器保持压强不变,乙容器保持容积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平衡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平衡转化率(  )‎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 ‎15.298 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 ΔH=-92.2 kJ/mol ΔS=-198.2 J/(mol·K),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 B.合成氨反应是熵减小的反应 C.合成氨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可自发进行 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都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16.常温下在0.01 mol·L-1硫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是 A.5×10-13 mol·L-1  B.0.02 mol·L-1 C.1×10-7 mol·L-1 D.1×10-12 mol·L-1‎ ‎17.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100 mL 0.1 mol·L-1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C.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pH=2 H2SO4与pH=12 NH3·H2O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pH<7‎ B.将pH=12 Ba(OH)2与pH=14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137‎ D.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1×10-12,若使pH=1 H2SO4与pH=12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两者的体积比为1∶10‎ ‎19.已知下面三个数据:①7.2×10-4,②4.6×10-4,③4.9×10-10分别是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若已知这些酸可发生如下反应:NaCN+HNO2===HCN+NaNO2;NaCN+HF===HCN+NaF;NaNO2+HF===HNO2+NaF。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HF的电离平衡常数是① B.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是①‎ C.HCN的电离平衡常数是② D.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是③‎ ‎20.下列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制备AlCl3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B.工业上采用电解AlCl3的方法冶炼金属铝 C.实验室常用氨水和硫酸铝溶液制备Al(OH)3‎ D.存在于污水中的胶体物质,常用投加明矾等电解质的方法进行处理 ‎21.将等物质的量的金属Na、Mg、Al分别与100 mL 2 mol/L的盐酸反应,实验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V(已折合为标准状况)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2.24 B.钠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C.反应时,Na、Mg、Al均过量 D.曲线b为Mg与盐酸反应的图像 ‎22.探究氨气及铵盐性质的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将pH=11的氨水稀释1 000倍,测得pH>8,说明NH3·H2O为弱碱 C.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NH4HCO3 受热不稳定 D.将红热的铂丝伸入右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的氧化产物为NO2‎ ‎23.2.8gFe全部溶于一定浓度、200 mL的HNO3溶液中,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L,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为1。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中c(NO3-)=0.85 mol/L B.反应后的溶液最多还能溶解1.4 gFe C.反应后溶液中铁元素可能以Fe2+形式存在 D.1.12L气体可能是NO、NO2的混合气体 ‎24.常温下,用0.10 mol·L-1 KOH溶液滴定10.00 mL 0.10 mol·L-1 H2C2O4(二元弱酸)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混合溶液的体积可看成两者溶液的体积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②所示溶液中:c(K+)+c(H+)=c(HC2O)+c(C2O)+c(OH-)‎ B.点③所示溶液中:c(K+)>c(HC2O)>c(H2C2O4)>c(C2O)‎ C.点④所示溶液中:‎ c(K+)+c(H2C2O4)+c(HC2O)+c(C2O)=0.10 mol·L-1‎ D.点⑤所示溶液中: c(OH-)= c(H+)+ c(HC2O)+ c(C2O)‎ ‎25.某溶液X中可能含有NO3-、Cl-、SO42-、CO32-、NH4+、Fe2+和Fe3+中的几种,且所含阴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为确定该溶液X的成分,某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含有Fe3+,则一定含有Cl-‎ B.SO42-、NH4+一定存在,Fe2+和Fe3+可能都存在 C.该溶液中只存在上述离子中的NO3-、SO42-、NH4+、Fe2+四种离子 D.气体甲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0分)‎ ‎26.KAl(SO4)2·12H2O(明矾)是一种复盐,在造纸等方面应用广泛。实验室中,采用废易拉罐(主要成分为Al,含有少量的Fe、Mg杂质)制备明矾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 ‎ 回答下列问题:‎ ‎(1)为尽量少引入杂质,试剂①应选用NaOH溶液,若选用H2SO4溶液,其后果是_________。‎ ‎(2)易拉罐溶解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滤液A中的某种离子与NH4+,HCO3-均能反应生成沉淀B,该离子与NH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Al(OH)3在水中存在两种电离方式,其中:Al(OH)3(aq)AlO2-+H+(aq)+H2O(l) Ka=2.0×10-13(25℃),则25℃时Al(OH)3与NaOH溶液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列出含Kw、Ka的表达式并计算出结果)‎ ‎27.如图所示已知:‎ ‎①甲、乙、丙、丁均为前三周期元素的单质,丁为金属。‎ ‎②在一定条件下甲与丙和甲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1︰3反应,分别生成X和Y,在产物中元素甲呈负价。‎ ‎③在一定条件下乙与丙和乙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1︰2反应,分别生成Z和W,在产物中元素乙呈负价。‎ 请填空:(1)甲是 ,乙是 。‎ ‎(2)甲与丙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乙与丁反应生成W的化学方程式是 ‎ ‎28.合成氨工业涉及固体燃料的气化,需要研究CO2与CO之间的转化。为了弄清其规律,让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碳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 ∆H,测得压强、温度对CO、CO2的平衡组成的影响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p1、p2、p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图中a、b、c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条件下,在CO2与足量碳反应所得平衡体系中加入H2和适当催化剂,有下列反应发生: ‎ 反应1:CO(g)+3H2(g)CH4(g)+H2O(g) ∆H1= a kJ/mol 反应2:CO(g)+H2O(g)CO2(g)+H2(g) ∆H2= b kJ/mol ‎① 则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转化为甲烷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已知298 K时相关化学键键能数据为:‎ 化学键 H—H O—H C—H E/(kJ·mol-1)‎ ‎436‎ ‎465‎ ‎413‎ ‎1076‎ 则根据键能计算,∆H1=________________。反应1自发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填“较高温度”、“较低温度”、“任意温度”)‎ ‎(3)一定条件下,CO2(g)+3H2(g)CH3OH(g)+H2O(g) ΔH3,向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2和6 mol H2,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测得CH3OH(g)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值=__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若开始时充入2 mol CH3OH(g) 和2 mol H2O(g)达到相同平衡时CH3OH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若平衡后再充入4 mol的N2,则c(CO2)和原平衡比较是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29.某小组同学利用原电池装置探究物质的性质。‎ 资料显示:原电池装置中,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 ‎(1)同学们利用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 装置 编号 电极A 溶液B 操作及现象 Ⅰ Fe pH=2的H2SO4‎ 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产生无色气泡;电压表指针偏转 Ⅱ Cu pH=2的H2SO4‎ 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无明显现象;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a ‎①同学们认为实验Ⅰ中铁主要发生了析氢腐蚀,其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 ‎②针对实验Ⅱ现象:甲同学认为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实验Ⅱ中应发生吸氧腐蚀,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仍用上述装置并用Cu和石墨为电极继续实验,探究实验Ⅱ指针偏转原因及影响O2氧化性的因素。‎ 编号 溶液B 操作及现象 Ⅲ 经煮沸的pH=2的 H2SO4‎ 溶液表面用煤油覆盖,连接装置后,电压表指针微微偏转,记录读数为b Ⅳ pH=2的H2SO4‎ 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O2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c;取出电极,向溶液中加入数滴浓Na2SO4溶液混合后,插入电极,保持O2通入,电压表读数仍为c Ⅴ pH=12的NaOH 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O2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d ‎①丙同学比较实验Ⅱ、Ⅲ、Ⅳ的电压表读数为:c>a>b,请解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丁同学对Ⅳ、Ⅴ进行比较,其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对O2氧化性的影响。‎ ‎③实验Ⅳ中加入Na2SO4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达到丁同学的目的,经讨论,同学们认为应改用右图装置对Ⅳ、Ⅴ重复进行实验,其设计意图是排除Cu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其还原性不同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重复实验时,记录电压表读数依次为c′、d′,且c′>d′,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常温下,用0.1000 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 0.1000 mol·L-1 HCl溶液和20.00mL0.1000mol·L-1 CH3COOH溶液,得到2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 ‎ ‎(1)滴定HCl溶液的曲线是__________(填“图1”或“图2”)。(2)a=__________mL。‎ ‎(3)E点对应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D、E点中c(Na+)=c(CH3COO-)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用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在滴定过程中,下列4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排序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c(CH3COO-)>c(H+)>c(Na+)>c(OH-) b.c(H+)>c(OH-)>c(Na+)>c(CH3COO-)‎ c.c(Na+)>c(CH3COO-)=c(OH-)>c(H+) d.c(Na+)>c(CH3COO-)>c(H+)>c(OH-)‎ ‎(6)E点时溶液中CH3COO-的水解程度为0.1%,计算E点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________(可用对数值表示)。‎ ‎31.滴定是一种化学实验操作也是一种定量分析的手段。它通过两种溶液的定量反应来确定某种溶质的含量。实验室常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来标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其操作过程为:‎ ‎ ① 准确称取4.080g邻苯二甲酸氢钾加入250mL锥形瓶中;‎ ‎ ② 向锥形瓶中加30mL蒸馏水溶解;③ 向溶液中加入1~2滴指示剂;‎ ‎ ④ 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终点;⑤ 重复以上操作;‎ ‎ ⑥ 根据数次实验数据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已知:Ⅰ、到达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约为9.1。‎ Ⅱ、邻苯二甲酸氢钾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一个H+‎ ‎ Ⅲ、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4‎ 指示剂 酚酞 甲基橙 pH范围 ‎<8.2‎ ‎8.2 ~ 10‎ ‎>10‎ ‎<3.1‎ ‎3.1 ~ 4.4‎ ‎>4.4‎ 颜色 无色 粉红色 红色 红色 橙色 黄色 ‎(1)为标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应选用___________作指示剂;‎ ‎(2)完成本实验,已有电子天平、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烧杯等,还必须的仪器是:__________;‎ ‎(3)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滴定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则NaOH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 实验编号 m(邻苯二甲酸氢钾)/g V(NaOH)/mL 初始读数 末尾读数 ‎1‎ ‎4.080‎ ‎0.50‎ ‎20.52‎ ‎2‎ ‎4.080‎ ‎1.00‎ ‎20.98‎ ‎3‎ ‎4.080‎ ‎0.20‎ ‎24.80‎ ‎(5)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能使测定结果(待测液的浓度数值)偏小的是____________。‎ ‎ A.上述操作中,将邻苯二甲酸氢钾直接放入锥形瓶中溶解 ‎ B.滴定管在滴定开始时尖嘴有气泡,滴定完成时气泡消失 ‎ C.滴定完毕,尖嘴外留有液滴或溶液滴在锥形瓶外 ‎ D.滴定前仰视读数而滴定终了俯视读数 答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