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课件(89张)(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课件(89张)(全国通用)

第 12 讲 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 最新考纲 ] 1 .常见非金属元素 ( 如 H 、 C 、 N 、 O 、 Si 、 S 、 Cl 等 ) 。 (1) 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 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2.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1 .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燃料燃烧产物 CO 2 是温室气体之一 B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 .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 CO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解析  A 项,温室气体包括 CO 2 、 CH 4 等气体,正确; B 项,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的废气,会造成大气污染,错误; C 项,用液化石油气减少燃油中硫等杂质燃烧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正确; D 项,燃料不完全燃烧会产生 CO , CO 易与血红蛋白结合,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正确。 答案  B 2 .大气中 CO 2 含量的增加会加剧 “ 温室效应 ” 。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 CO 2 含量增加的是 (    ) A .燃烧煤炭供热 B .利用风力发电 C .增加植被面积 D .节约用水用电 解析  煤炭燃烧会生成大量 CO 2 ,加剧 “ 温室效应 ” , A 正确;风力发电,不影响 CO 2 , B 错误;增加植被面积,植物会将 CO 2 转化为 O 2 , C 错误;节约用电用水,不影响 CO 2 , D 错误。 答案  A 3 .根据 SO 2 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含 HCl 、 BaCl 2 的 FeCl 3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 2 有还原性 B H 2 S 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SO 2 有氧化性 C 酸性 KMnO 4 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SO 2 有漂白性 D Na 2 SiO 3 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 H 2 SO 3 >H 2 SiO 3 答案  C 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判断 4 .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① ② ③ A. 由 ① 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 .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 ② 中木炭与浓硝酸产生了反应 C .由 ③ 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 . ③ 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 CO 2 ,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答案  D 5 .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向苦卤中通入 Cl 2 是为了提取溴 B .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 .工业生产中常选用 NaOH 作为沉淀剂 D .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 SO 2 将其还原吸收 答案  C 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实验探究 6 .氮的氧化物 (NO x )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 NH 3 将 NO x 还原生成 N 2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 NH 3 与 NO 2 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 氨气的制备 ① 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 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 → ________(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 。 (2) 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 NH 3 充入注射器 X 中,硬质玻璃管 Y 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 NO 2 ( 两端用夹子 K 1 、 K 2 夹好 ) 。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 K 1 ,推动注射器活塞,使 X 中的气体缓慢通入 Y 管中 ① Y 管中 ________________ 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 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打开 K 2 ③ 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 7 . ClO 2 与 Cl 2 的氧化性相近,在自来水消毒和果蔬保鲜等方面应用广泛。某兴趣小组通过如图 1 装置 ( 夹持装置略 ) 对其制备、吸收、释放和应用进行了研究。 (1) 仪器 D 的名称是 ________ 。安装 F 中导管时,应选用图 2 中的 ________ 。 (2) 打开 B 的活塞, A 中发生反应: 2NaClO 3 + 4HCl===2ClO 2 ↑ + Cl 2 ↑ + 2NaCl + 2H 2 O ,为使 ClO 2 在 D 中被稳定剂充分吸收,滴加稀盐酸的速度宜 ________( 填 “ 快 ” 或 “ 慢 ” ) 。 (3) 关闭 B 的活塞, ClO 2 在 D 中被稳定剂完全吸收生成 NaClO 2 ,此时 F 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则装置 C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已知在酸性条件下 NaClO 2 可发生反应生成 NaCl 并释放出 ClO 2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 ClO 2 释放实验中,打开 E 的活塞, D 中发生反应,则装置 F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评价 题型:选择题 填空题 评析:有关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在 Ⅰ 卷中的考查主要侧重于性质、用途判断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而在 Ⅱ 卷中的考查常以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化学实验为背景,对物质的某些性质、用途进行探究和评价,是高考的热点。 启示 :强化以气体制备为前提的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探究题的训练。 高频考点一 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 考点精要 ] 1 . 硅、碳及其化合物在 STSE 中的重要作用 (1)SiO 2 :用于生产光导纤维、石英玻璃、光学仪器等。 (2) 单质硅: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光伏电池、太阳能热水器等。 (3) 硅酸钠:是优良的木材防火剂。 (4) 硅胶:硅酸凝胶脱水后的产物,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及催化剂的载体。 (5) 水煤气 (H 2 + CO) :优良的清洁能源、常用的还原剂。 (6) 金刚石:主要用于生产钻头、玻璃刀、装饰品等。 2 . 硅、碳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质 [ 考法指导 ] 【考法训练 1 】 写出下列网络图中 6 个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转换关系 ( 难度系数 ☆☆ )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考法训练 2 】 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 X 、 Y 、 Z 是三种常见的单质。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 靖宸 选项 X Y Z 甲 乙 A C H 2 O 2 H 2 O CO B Zn Fe Cl 2 FeCl 2 ZnCl 2 C Mg C O 2 CO 2 MgO D H 2 Si Cl 2 SiCl 4 HCl 答案   B 【考法训练 3 】 正误判断,正确的划 “√” ,错误的划 “×” (1) 烧结粘土制陶瓷涉及化学反应 (    ) (2)P 的非金属性强于 Si , H 3 PO 4 比 H 2 SiO 3 的酸性强 (    ) (3) 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    ) (4)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 CO 2 (    ) (5) 可用磨口玻璃瓶保存 NaOH 溶液 (    ) (6) 在 CO 2 中, Mg 燃烧生成 MgO 和 C 。在该反应中, Mg 的还原性强于 C 的还原性 (    ) 碳、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判断 ( 难度系数 ☆☆ ) (7)SiO 2 既能和 NaOH 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    ) (8) 除去 CO 中的 CO 2 可使混合气体通过 NaOH 溶液,然后再干燥 (    ) (9)NH 4 F 水溶液中含有 HF ,因此 NH 4 F 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 (    ) (10) 氢氟酸刻蚀玻璃涉及化学变化 (    ) 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考法训练 4 】 下列表示物质用途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 解析   B 项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SiO 2 + 2OH - ===SiO + H 2 O , B 项错误。 答案   B 高频考点二 卤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1 . 警示: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易错知识点盘点 [ 考点精要 ] (1) 液氯密封在钢瓶中,而氯水、次氯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2)1 mol Cl 2 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可能为 2 N A 、 N A 或小于 N A (Cl 2 和 H 2 O 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 。 (3) 实验室制 Cl 2 ,除了用 MnO 2 和浓盐酸反应外,还可以用 KMnO 4 、 KClO 3 、 NaClO 与浓盐酸反应且都不需要加热,如: ClO - + Cl - + 2H + ===Cl 2 ↑ + H 2 O 。 (4) 酸化 KMnO 4 溶液,用的是 H 2 SO 4 酸化而不是盐酸。 2 . 归纳: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重要用途 靖宸 氯气 杀菌消毒剂、漂白剂 Cl 2 溶于水,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 臭氧、 ClO 2 杀菌消毒剂 具有强氧化性 漂白液 [NaClO 溶液 ] 杀菌消毒剂、漂白剂 与空气中的 CO 2 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 漂白粉、 [Ca(ClO) 2 、 CaCl 2 ] 杀菌消毒剂、漂白剂 与空气中的 CO 2 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 漂粉精 [Ca(ClO) 2 ] 杀菌消毒剂、漂白剂 与空气中的 CO 2 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 碘化银 人工降雨 分解吸热 [ 考法指导 ] 【考法训练 1 】 写出下列网络图中 6 个标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 难度系数 ☆☆ )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考法训练 2 】 完成下列制取氯气的反应: (1)KClO 3 与浓盐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bO 2 与浓盐酸混合加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KMnO 4 与浓盐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a(ClO) 2 与浓盐酸混合加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法训练 3 】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 “√” ,错误的划 “×” (1) 将 Cl 2 与 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 Cl 2 (    ) (2) 因为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所以可用漂白粉漂白织物 (    ) (3) 浓盐酸与 MnO 2 反应制备纯净 Cl 2 ,可以将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 (    ) 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判断 ( 难度系数 ☆☆ ) (4)CCl 4 萃取碘水中的 I 2 ,应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 (    ) (5)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因为溶液颜色不变,所以该食盐中一定没有添加 KIO 3 (    ) (6)Fe 与 Cl 2 反应生成 FeCl 3 ,推测 Fe 与 I 2 反应生成 FeI 3 (    ) (7)NaCl 与浓 H 2 SO 4 加热可制 HCl ,推测 NaBr 与浓 H 2 SO 4 加热可制 HBr(    ) (8) 除去氯气中的 HCl 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 NaHCO 3 溶液中 (    ) (9)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是因为漂白粉中的 CaCl 2 与空气中的 CO 2 反应生成 CaCO 3 (    ) (10) 验证 Br 2 的氧气性强于 I 2 ,可以将少量溴水加入 KI 溶液中,再加入 CCl 4 ,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    ) 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考法训练 4 】 氰 (CN) 2 的结构式为 N ≡ C—C ≡ N ,其化学性质与卤素 (X 2 ) 很相似,化学上称之为拟卤素,其氧化性介于 Br 2 和 I 2 之间。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 解析   (CN) 2 与卤素单质化学性质很相似,能与 H 2 化合, A 项正确;类比实验室用 MnO 2 与浓盐酸反应制备 Cl 2 ,结合氧化性: MnO 2 > Cl 2 > Br 2 > (CN) 2 > I 2 可知, B 项正确; Br 2 的氧化性强于 (CN) 2 , C 项正确; CN - 的还原性强于 Br - ,通入少量氯气时, Cl 2 优先氧化 CN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 2 + 2CN - ===2Cl - + (CN) 2 , D 项错误。 答案   D 高频考点三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1 . 警示: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易错知识盘点 [ 考点精要 ] (1) 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硫,除了用热的 NaOH 溶液,还可以用 CS 2 ,但不能用酒精。 (2)SO 2 使含有酚酞的 NaOH 溶液褪色,表现 SO 2 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 SO 2 的漂白性;能使溴水、酸性 KMnO 4 溶液褪色,表现 SO 2 的还原性; SO 2 与 H 2 S 反应,表现 SO 2 的氧化性; SO 2 和 Cl 2 等体积混合通入溶液中,漂白性不但不增强,反而消失。 (3) 把 SO 2 气体通入 BaCl 2 溶液中,没有沉淀生成,但若通入 NH 3 或加入 NaOH 溶液,或把 BaCl 2 改成 Ba(NO 3 ) 2 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前两者生成 BaSO 3 沉淀,后者生成 BaSO 4 沉淀。 (4) 浓 HNO 3 和 Cu( 足量 ) 、浓 H 2 SO 4 和 Cu( 足量 ) 、浓盐酸和 MnO 2 ( 足量 ) 在反应时,随反应进行,产物会发生变化或反应停止。注意区分 Zn 和浓 H 2 SO 4 的反应。 (1) 浓硫酸能氧化 ( 必要时加热 ) 除 Au 、 Pt 以外的所有金属,其还原产物是 SO 2 而不是 H 2 。 (2) 常温下,浓硫酸与 Fe 、 Al 并不是不反应,而是发生了钝化,钝化是浓硫酸将 Fe 、 Al 氧化而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防止浓硫酸与 Fe 、 Al 的继续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3) 浓硫酸使蓝矾 (CuSO 4 ·5H 2 O) 变成白色粉末,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 考法指导 ] 【考法训练 1 】 根据知识网络,写出图中标号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转化关系 ① 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 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⑥ 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考法训练 2 】 一定条件下,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甲、乙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则乙可能是 (    ) ① Al(OH) 3   ② H 2 SO 4   ③ MgCl 2   ④ CuS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解析   ① 项,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 Al(OH) 3 ; ② 项, SO 3 与 H 2 O 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H 2 SO 4 ; ③ 项, Mg 和 Cl 2 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MgCl 2 ; ④ 项, Cu 和 S 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Cu 2 S ,而不能生成 CuS 。综上所述,本题选 B 。 答案   B 【考法训练 3 】 根据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判断正误 ( 正确的划 “√” ,错误的划 “×” ) 。 (1) 将 SO 2 通入溴水中证明 SO 2 具有漂白性 (    ) (2) 配制稀硫酸时,可以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    ) (3)SO 2 具有氧化性,所以可用于漂白纸浆 (    ) (4)SO 2 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 KMnO 4 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    )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考法训练 4 】 向氯化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无沉淀。若再通入下列某气体或再加入下列某物质,一定无沉淀生成的有 (    ) ① 通入氯化氢  ② 通入氯气  ③ 通入氨气  ④ 通入二氧化碳  ⑤ 通入硫化氢  ⑥ 通入二氧化氮  ⑦ 加入氢氧化钠  ⑧ 加入三氯化铁 A . ①④⑤⑦ B . ①④ C . ①⑤⑧ D . ②③⑥⑦ 答案   B 高频考点四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1 . 整合:氮及其化合物常见 “ 思维盲点 ” [ 考点精要 ] (1)NO 只能用排水法或气囊法收集, NO 2 不能用排水法,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 工业上制备的盐酸显黄色是因为溶有 Fe 3 + ,而浓 HNO 3 显黄色是因为溶有 NO 2 。 (3)NO 2 或 NO 与 O 2 通入水的计算中常用到: 4NO 2 + O 2 + 2H 2 O===4HNO 3 、 4NO + 3O 2 + 2H 2 O===4HNO 3 两个方程式,也可以利用 N 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进行计算。 2 . NO x 对环境污染的处理 消除氮氧化物 (NO 、 NO 2 ) 对环境污染的常用方法有: 方法 1   NaOH 溶液吸收法 反应方程式为 NO + NO 2 + 2NaOH===2NaNO 2 + H 2 O , 2NO 2 + 2NaOH===NaNO 3 + NaNO 2 + H 2 O 。 当尾气中 n (NO 2 ) > n (NO) 时,可用适量 NaOH 溶液完全吸收。 当尾气中 n (NO 2 ) < n (NO) 时,通入 O 2 ( 或空气 ) 后再用 NaOH 溶液完全吸收。 [ 考法指导 ] 【考法训练 1 】 写出下列网络图中 6 个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氮及其化合物重要反应专项突破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考法训练 2 】 完成 4 个拓展反应的方程式: (1)NO 2 和 O 2 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NO 、 O 2 同时通入同一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将 NH 3 通到灼热的 CuO 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用 NH 3 可以检验 Cl 2 管道是否漏气,若漏气则有白烟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用途判断 【考法训练 3 】 正误判断,正确的划 “√” ,错误的划 “×” (5) 实验室制取氨气 (    ) (6)NH 4 HCO 3 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    ) (7)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 KSCN 溶液,现象为有气体生成,溶液呈红色,可以得出稀 HNO 3 将 Fe 氧化成 Fe 3 + (    ) (8) 将浓硝酸溶液滴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中,则产生红棕色气体 (    ) 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考法训练 4 】 下列各项叙述 Ⅰ 、 Ⅱ 都正确且二者的原理最相似的是 (    ) 选项 叙述 Ⅰ 叙述 Ⅱ A FeS 难溶于水,却溶于稀硝酸 CaCO 3 难溶于稀硫酸,却溶于醋酸 B 浓硝酸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漂白粉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C 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少量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D 浓氨水滴入固体 NaOH 中制 NH 3 浓盐酸滴入浓硫酸制 HCl 解析   A 项, FeS 与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醋酸与 CaCO 3 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 B 项,浓硝酸易挥发、易分解,漂白粉易与空气中的 CO 2 反应,错误; C 项,氯气与铁反应生成 FeCl 3 ,错误; D 项, NaOH 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氨气的溶解度降低生成氨气,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导致 HCl 的溶解度降低,生成 HCl 气体,正确。 答案   D 用二氧化氯 (ClO 2 ) 可制备用途广泛的亚氯酸钠 (NaClO 2 ) ,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 ( 略去部分夹持仪器 ) 制备少量的亚氯酸钠。 [ 模型示例 ] 装置 C 中发生反应: 2NaClO 3 + SO 2 ===2ClO 2 + Na 2 SO 4 ( Ⅰ ) 装置 D 中发生反应: 2ClO 2 + H 2 O 2 + 2NaOH===2NaClO 2 + 2H 2 O + O 2 ( Ⅱ ) (1) 仪器组装完毕后,关闭两个弹簧夹,打开 A 的活塞,向 A 中注入水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开始时,打开 A 的活塞和弹簧夹乙,此时弹簧夹甲应处于 ________( 填 “ 打开 ” 或 “ 关闭 ” ) 状态, F 中盛有的试剂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备二氧化硫的反应中使用的是 70% ~ 80% 的硫酸,而不是 98% 的浓硫酸或极稀的硫酸,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装置 C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装置 E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在碱性溶液中 NaClO 2 比较稳定,所以装置 D 中应保持 NaOH 稍过量,判断 NaOH 是否过量所需要的试剂是 ________( 填字母 ) 。 a .稀盐酸 b .品红溶液 c .石蕊溶液 d .酚酚溶液 (5) 一次实验制备中,通过检验发现制得的 NaClO 2 中含有 NaOH 、 Na 2 SO 3 ,出现这些杂质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检验产物中含有 Na 2 SO 3 杂质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供选择的试剂有: Ba(OH) 2 溶液、 H 2 O 2 溶液、 AgNO 3 溶液、品红溶液、稀盐酸、稀硫酸 ] [ 分析建模 ] [ 解题演示 ] (1) 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内气压越来越大,水滴入的速度会越来越慢,直到最后停止滴入。打开弹簧夹甲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装置内的气压与大气压相同。 (2) 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备二氧化硫的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其实质是离子之间发生反应, 70% ~ 80% 的硫酸能提供该反应所需的足够的 H + 。 (3) 装置 C 的作用是制备 ClO 2 气体,并可通过观察气泡的产生速率判断反应的快慢,反应过快或过慢时可采取适当措施进行调节;装置 E 可起到安全瓶的作用,即防止 F 中液体倒吸入装置 D 中。 (4) 检验碱液的存在可用酸碱指示剂。 (5) 过量的 SO 2 和过量的 NaOH 反应生成 Na 2 SO 3 。检验 Na 2 SO 3 可用 Ba(OH) 2 , Na 2 SO 3 与 Ba(OH) 2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BaSO 3 ,滴加稀盐酸,沉淀溶解,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 [ 标准答案 ]   (1) 水滴入的速度逐渐变慢,最后停止滴入 打开  NaOH 溶液 (2)70% ~ 80% 的硫酸能提供反应所需的足够的 H + (3) 制备 ClO 2 气体、观察反应快慢 安全瓶 ( 防止液体倒吸 )   (4)cd (5) 制备的 SO 2 和装置 D 中的 NaOH 同时过量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Ba(OH) 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稀盐酸,白色沉淀逐渐溶解并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 【应用】 某兴趣小组拟制备氯气并验证氯气的一系列性质。 【查阅资料】 a .当溴水浓度较小时,其溶液颜色与氯水相似; b .硫代硫酸钠溶液在工业上可作为脱氯剂。 【制备气体与性质验证】 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 ( 省略夹持装置 ) : 图 1 [ 当堂应用 ] 实验步骤: (1) 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示加入相应试剂。仪器 a 的名称是 ________ ;装置 C 中 Ⅱ 处加入的试剂可以是 ________( 填字母 ) 。 A .碱石灰 B .硅胶 C .浓硫酸 D .无水氯化钙 (2) 装置 B 的作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写出装置 F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与反思】 (4) 图 1 中设计装置 D 、 E 的目的是比较 Cl 、 Br 、 I 的非金属性强弱,有同学认为该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该组同学思考后将上述装置 D 、 E 、 F 改为图 2 所示装置,操作步骤为 图 2 ① 打开弹簧夹,缓缓通入氯气。 ② 当 a 和 b 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③ 当 a 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色时,停止通入氯气。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设计步骤 ③ 的实验思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步骤 ④ 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