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5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化学试题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熔化时不导电 B. 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极性共价化合物 C. 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 D. 溶液中该物质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与少数盐. 【详解】A.熔化时不导电,说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但不是弱电解质的特征,如蔗糖是非电解质,熔化时不导电,故A错误; B.氯化氢不是离子化物,是极性共价化合物,但它是强电解质,故B错误; C.水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如硫酸钡是强电解质,在水中难溶,水中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所以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差的不一定是弱电解质,故C错误; D.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既有电解质的分子又有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如水就是,水是弱电解质,既有水分子,又有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判断,解题关键:抓住弱电解质的特征“部分电离”,平时注意一些典型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如HCl不是离子化物,是极性共价化合物.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除去Mg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3,可加入足量的Mg(OH)2粉末搅拌后过滤 B. 在KI溶液中加入氯化银,一段时间后沉淀变成黄色,说明同温度下Ksp(AgI)<Ksp(AgCl) C. 将氨气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为Cu D. 当分散质和分散剂都为气体时,组成的分散系不可能为胶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溶液pH增大,有利于Fe3+的水解,可转化为Fe(OH)3沉淀而除去,故A正确; B.阴阳离子比相同的物质可以用Ksp大小比较溶解度,在KI溶液中加入氯化银,一段时间后沉淀变为黄色,说明氯化银转化为碘化银,则溶解度碘化银小于氯化银,说明同温度下Ksp(AgI)<Ksp(AgCl),故B正确; C.NH3的还原性不强,在溶液中不能将Cu2+还原,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C错误; D.当分散剂是气体时,可形成气溶胶,气溶胶是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当分散质和分散剂都为气体时,组成的分散系不可能为胶体,故D正确; 故选C。 3.有4种燃料电池:A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B 碱性氢氧燃料电池,C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D 熔融盐燃料电池。下面是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正极反应的产物为水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固体氧化物作介质,正极上O2+4e-=2O2-,故A错误; B、碱性燃料电池中,正极上发生O2+2H2O+4e-=4OH-,故B错误; 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正极上发生4H++O2+4e-=2H2O,故C正确; D、熔融盐燃料电池中,正极反应是2CO2+O2+4e-=2CO32-,故D错误; 故选C。 4.向pH=1的某酸溶液和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铝片,放出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其原因可能是 A. 两溶液的体积相同,酸是多元强酸 B. 若酸为一元强酸,酸溶液的体积是碱溶液体积的3倍 C. 两溶液的体积相同,酸是弱酸 D. 酸是强酸,且酸溶液的浓度比NaOH溶液浓度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若两溶液的体积相同,酸是多元强酸,则与足量Al反应,放出的H2物质的量之比为1:3,A不可能; B项,若酸为一元强酸,酸溶液的体积是碱溶液体积的3倍,则与足量Al反应,放出的H2物质的量之比为1:1,B不可能; C项,若两溶液的体积相同,酸是弱酸,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远大于0.1mol/L,则与足量的Al反应,放出的H2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3:1,C可能; D项,若酸是强酸,酸溶液的浓度不可能比NaOH溶液的浓度大,D不可能; 答案选C。 5.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ol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B. 乙烯和环丙烷(C3H6)组成的28g混合气体中含有3NA 个氢原子 C. 将0.1mol氯化铁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A个Fe3+ D. 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1molK2SO4中含1molSO42-,所带负电荷为2mol,所带负电荷数为2NA,A错误; B.乙烯和环丙烷的实验式都为CH2,则28g混合气体中含“CH2”的物质的量为=2mol,含氢原子数为4NA,B错误; C.Fe3+发生水解:Fe3++3H2O⇌Fe(OH)3+3H+,0.1molFeCl3溶于水所得溶液中Fe3+数小于0.1NA,C错误; D.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物质的量为1mol,氯气与NaOH反应时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molCl2参与反应转移1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NA,D正确; 答案选D。 6.将溶于溶液中,能配制成浓度较大的碘水,主要是发生了反应:。该平衡体系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速率: B. 平衡常数: C. M、N两点相比,M点的大 D. Q点时,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象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当温度升高时,I3-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从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别判断碘单质的转化率、平衡常数的变化、反应进行方向及不同状态的A的浓度大小。 【详解】A、P点时的温度比M点的温度高,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故A错误;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所以,故B错误; C、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M、N两点相比,N点的c(I-)大,故C错误; D、T1时Q未平衡,但可逆反应在这种温度下最终达平衡状态,所以要向转化I3- (aq)方向移动,所以Q点时,,故D正确; 故选D。 7.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X和1mol Y发生反应:2X(g) +Y(g) 3Z(g),反应过程持续升高温度,测得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 Q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 B.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C. W点X的正反应速率等于M点X的正反应速率 D. 平衡时充入Z,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增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从开始到Q点是正向建立平衡的过程,转化率逐渐增大,从Q到M点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使转化率降低,Q点最大,A正确; B、分析图像,X的体积分数先减小后增大,减小到最低,这是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后增大,这是平衡的移动过程,升高温度,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使平衡常数减小,B错误; C、M点温度高,故反应速率快,C错误; D、平衡时再充入Z,达到的新平衡与原平衡是等效平衡,体积分数相等,D错误; 答案选A。 8.T ℃时,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C(s) ΔH<0,按照不同配比充入A、B,达到平衡时容器中A、B浓度变化如图中曲线(实线)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4 B. c点没有达到平衡,此时反应向逆向进行 C. 若c点为平衡点,则此时容器内的温度高于T ℃ D. T ℃时,直线cd上的点均为平衡状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并结合图中曲线可知,K=1/[c(A)×c(B)]=1/4,故A错误; B、c点没有达到平衡,如果达到平衡,应向d点移动,A、B的浓度降低,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 C、如果c点达到平衡,此时的平衡常数小于T℃时的平衡常数,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升高温度,故C正确; D、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与浓度、压强无关,因此曲线ab是平衡线,故D错误; 答案选C。 9. 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 C 原子半径:T>Q>R D. 简单离子半径:T>R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短周期元素R、T、Q、W的位置,可确定T、Q、W为第三周期的元素,R为第二周期元素,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则T为Al元素,故Q为Si元素,W为S元素,R为N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化合物性质解答。 【详解】由短周期元素R、T、Q、W的位置,可确定T、Q、W为第三周期的元素,R为第二周期元素,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则T为Al元素,故Q为Si元素,W为S元素,R为N元素, A.非金属性N>Si,故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为NH3>SiH4,故A正确; B.非金属性Si<S,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为H2SiO3<H2SO4,故B正确; 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T>Q>R,故C正确; D.T为Al元素,R为N元素,二者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T<R,故D错误; 故选D。 10.已知:2H2(g)+O2(g)=2H2O(g)ΔH1①,3H2(g)+Fe2O3(s)=2Fe(s)+3H2O(g) ΔH2②,2Fe(s)+3/2O2(g)=Fe2O3(s) ΔH3③,2Al(s)+3/2O2(g)=Al2O3(s) ΔH4④,2Al(s)+Fe2O3(s)=Al2O3(s)+2Fe(s) ΔH5 ⑤,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A. ΔH1<0,ΔH3>0 B. ΔH5<0,ΔH4<ΔH3 C. ΔH1=ΔH2+ΔH3 D. ΔH3=ΔH4+ΔH5 【答案】B 【解析】 【详解】A. 2H2(g)+O2(g)===2H2O(g)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ΔH1<0,2Fe(s)+3/2O2(g)===Fe2O3(s)为放热反应,故ΔH3<0,故A错误; B. 2Al(s)+Fe2O3(s)===Al2O3(s)+2Fe(s)反应为放热反应,故ΔH5<0,根据盖斯定律分析,有④-③=⑤,则ΔH4-ΔH3=ΔH5<0,故正确; C.根据盖斯定律分析,有2(②+③)/3=①,则有2(ΔH2+ΔH3)/3=ΔH1,故错误; D. 根据盖斯定律分析,有④-③=⑤,则ΔH4-ΔH3=ΔH5,故错误。 故选B。 11.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 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3e-+5OH-===+4H2O C. 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 mol K2FeO4被还原 D. 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酸性增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分析放电时,锌化合价升高,作负极,K2FeO4化合价降低,作正极;充电时,Fe(OH)3化合价升高,作阳极,Zn(OH)2 化合价降低,作阴极。 【详解】A选项,锌化合价升高,为负极,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故A正确; B选项,根据分析,Fe(OH)3化合价升高,作阳极,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3e-+5OH-= FeO42-+4H2O,故B正确; C选项,根据放电分析,3mol锌反应转移6mol电子,消耗2mol K2FeO4,因此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 mol K2FeO4被还原,故C正确; D选项,放电时正极附近生成氢氧根离子,溶液碱性增强,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放电为原电池原理,化合价升高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充电为电解质原理,化合价升高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12.一定量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ʋ正,ʋ逆 均减小,平衡不移动 B. 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 C. 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24.0P总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反应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进行,当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容器的容积扩大,使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小,因此ʋ正,ʋ逆 均减小,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最大的正反应方向移动,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在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的体积分数是40%,则CO2的体积分数是60%,假设平衡时总物质的量是1 mol,则反应产生CO 0.4 mol,其中含有CO2 0.6 mol,反应产生0.4 molCO消耗CO2的物质的量是0.2 mol,因此CO2转化率为0.2 mol÷(0.6 mol+0.2 mol)×100%=25.0%,B正确; C.T℃时,平衡时CO2和CO的体积分数都是50%,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化学平衡不移动,C错误; 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D错误。 答案选B。 13.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25 ℃时,pH=7的NH4Cl与NH3·H2O混合溶液:c(H+)=c(OH-)=c()=c(Cl-) B. 25 ℃时,向10 mL pH=12的NaOH溶液中滴加等体积pH=2的CH3COOH溶液: c(CH3COO-)>c(Na+)>c(OH-)>c(H+) C. 0.1 mol·L-1的CH3COONa溶液与0.1 mol·L-1的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c(Na+)+c(Ca2+)=c(CH3COO-)+c(CH3COOH)+2c(Cl-) D. 浓度均为0.1 mol·L-1的①(NH4)2CO3、②(NH4)2SO4、③(NH4)2Fe(SO4)2溶液中,c()的大小顺序为③>②>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25 ℃时,pH=7的NH4Cl与NH3·H2O混合溶液:c(H+)=c(OH-) < c()=c(Cl-),故A错误; B选项,25 ℃时,向10 mL pH=12的NaOH溶液中滴加等体积pH=2的CH3COOH溶液,溶液中溶质为醋酸钠和醋酸,且溶液呈酸性,电离占主要:c(CH3COO-)>c(Na+) >c(H+)>c(OH-),故B错误; C选项,0.1 mol·L-1的CH3COONa溶液与0.1 mol·L-1的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根据物料守恒得出:c(Na+)+2c(Ca2+)=c(CH3COO-)+c(CH3COOH)+c(Cl-),故C错误; D选项,浓度均为0.1 mol·L-1的①(NH4)2CO3,铵根水解,碳酸根水解,相互促进的双水解,水解程度大,②(NH4)2SO4,铵根单一水解,③(NH4)2Fe(SO4)2,铵根水解,亚铁离子水解,相互抑制双水解,水解程度小,因此c()的大小顺序为③>②>①,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向10 mL pH=12的NaOH溶液中滴加10mL pH=2的CH3COOH溶液,氢氧化钠电离出的氢氧根刚好把醋酸电离出的氢离子反应完,未电离的醋酸又开始电离,容易显酸性。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10-a mol·L-1,若a>7,则该溶液的pH=14-a B. 常温下,某稀CH3COOH溶液的pH=3,将此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a,则a>5 C. AgCl沉淀易转化成AgI沉淀且Ksp(AgX)=c(Ag+)·c(X-),故Ksp(AgI)>Ksp(AgCl) D. 等浓度的醋酸钠与盐酸按体积比2∶1混合,则c(CH3COOH)-c(CH3COO-)=2[c(OH-)-c(H+)]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10-a mol·L-1,若a>7,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可能为酸、可能为碱,因此该溶液的pH=14-a或则a,故A错误; B选项,常温下,某稀CH3COOH溶液的pH=3,将此溶液稀释102倍后溶液的pH=a,弱酸稀释,促进电离,pH变化不到2个单位,则a < 5,故B错误; C选项,AgCl沉淀易转化成AgI沉淀且Ksp(AgX)=c(Ag+)·c(X-),故Ksp(AgI)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