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能源及能量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从能源角度分析,吸热反应没有利用价值 B.目前,我国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物质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等被人类利用 2. 如图所示为保护铁管道的常用方法,关于此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管道易被腐蚀是因为在潮湿的土壤中形成了原电池 B.金属棒x可以是比铁活泼的任意金属 C.金属棒X上发生反应:X−ne−=Xn+ D.这种保护方法利用了原电池原理 3. 在元素周期表中,基态甲原子和基态乙原子一定位于同一族的是( ) A.甲和乙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B.甲和乙的核外电子排布分别为ns2、(n+1)s2 C.甲的np能级和乙的(n+1)p能级上都有三个电子 D.甲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乙核外N层上也仅有两个电子 4. 已知反应X(g)+Y(g)=Z(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基元反应 B.该反应的活化能为E3 C.使用高效催化剂,E3不变 D.该反应的焓变△H=E1−E2 5. 某元素+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Kr]4d2,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 A.ⅡB族 B.ⅥB族 C.ⅣB族 D.ⅡA族 6.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pH试纸测定84消毒液的pH B.直接蒸发MgCl2溶液获取无水氯化镁固体 C.中和滴定实验中,洗净后的锥形瓶还需要润洗 D.用CuO作沉淀剂,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3+ 7.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反应的平衡常数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浓度、压强无关 B.反应S(g)+O2(g)=SO2(g)在任何温度下均可 自发 C.用Na2S溶液与AlCl2溶液混合制取Al2S3 D.将白色ZnS固体加入饱和CuSO4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说明Ksp(ZnS)>Ksp(CuS) 8. 下图装置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B. C. D. 9. 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H=12的氨水加水稀释到原体积的100倍,稀释后pH=10 B.pH相同的CH3COONa溶液和氨水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相同 C.室温下pH=11的氨水和pH=3的稀硫酸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呈碱性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D.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1×10−12,该温度下0.1 mol⋅L−1 Ba(OH)2溶液的pH=11 10. 在稀硫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中,探究铜离子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实验中Zn粒过量且颗粒大小相同,饱和硫酸铜溶液用量0∼4.0 mL,保持溶液总体积为10.0 mL,记录获得相同体积(336 mL)的气体所需时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气体体积均已转化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入1.5 mL饱和硫酸铜溶液时,产生氢气的速率最快 B.a、c两点消耗锌的质量相等 C.b点对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134.4 mL⋅min−1 D.该实验不能使用氯化铜溶液或硝酸铜溶液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甲、乙、丙三种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分别为2s22p4、2s22p3、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丙>甲>>乙 B.原子半径:丙>甲>乙 C.电负性:丙>甲>乙 D.最高化合价:丙>甲>乙 室温时,Ag2Cr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g2CrO4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Ag2CrO4(s)⇌2Ag+(aq)+CrO42−(aq) B.室温时,Ag2CrO4的Ksp为1×10−11 mol3⋅L−3 C.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慢慢加入K2CrO4可使溶液由Y点变成X点 D.将Z点溶液缓慢蒸发可使溶液由Z点变成Y点 如图是一种既能提供电能,又能实现固氮的新型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HCl、NH4Cl混合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H2一极发生还原反应。 B.通入N2一极的电极反应式:N2+8H++6e−=2NH4+ C.出液口附近溶液的pH小于进液口的 D.分离出的物质A为NH4Cl 常温下,向100mL0.01mol⋅L−1 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 mol⋅L−1NaOH溶液,溶液p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2,则y<50 B.在M点,c(Na+)+c(H+)=c(A−)+c(OH− ) C.在N点,溶液中只有NaA一种溶质 D.水的电离程度:M>N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CO2和0.2molCH4,在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CH4 (g)+CO2(g)⇌2CO(g)+2H2(g)。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的△H>0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B.压强:p1>p2 C.a、b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a=Kb D.压强为p1时,在b点:v正<v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屠呦呦因在抗疟药青蒿素研究中的杰出贡献,成为我国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人。 回答下列问题: (1)青蒿素的分子式是C15H22O5,组成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___ (填元素 符号,下同);电负性最小的是________。 (2)基态氢原子中电子所在轨道的形状是________; 基态氧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在的能级是________。 (3)碳元素位于元索周期表________区; 基态碳原子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是________。 食品中钙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之一为利用Na2C2O4将样品中的Ca2+沉淀,过滤洗涤,将所得CaC2O4固体溶于过量的强酸,使用0.02 mol⋅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液中的H2C2O4来测定溶液中Ca2+的含量。回答下列问题: (1)KMnO4标准溶液应用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盛装;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 (2)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某同学准确量取三份牛奶试样各25.00 mL,按上述方法测定其中钙含量,平均消耗KMnO4标准溶液15.00 mL,则该试样中的钙含量为( ) mg⋅(100 mL)−1;以下操作会导致测定的结果偏高的是( ) (填标号)。 A.装入KMnO4标准溶液前未润洗滴定管 B.滴定过程中,振荡时将待测液活出 C.滴定结束后,滴定管尖端悬有一滴溶液 D.滴定结束后,俯视读数 各种类型的燃料电池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甲醇一氧气燃料电池电解Na2SO4溶液可以制备Fe(OH)2,原理如图1所示。则固体氧化物中氧离子移向碳棒________ (填“X“或“Y”);利用该装置制备Fe(OH)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当制得27 gFe(OH)2时,理论上会消耗甲醇________ g。 (2)“镁一次氯酸盐”燃料电池在可移动电子设备电源和备用电源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其原理如图2所示,铁合金为________极 (填“正”或“负”),铂合金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氮的固定意义重大。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最主要的人工固氮方式仍然沿用了1908 年由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发明的方法,其原理为________ (填化学 方程式),在工业生产中一般使用以________(填元素名称)为主体的催化剂;若用等物质的量的原料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平衡体系中产物的体积分数为8%,则氮气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结果保留 1位小数)。 (2)自然界中可发生的一个固氮反应为N2(g)+O2(g)⇌2NO(g)。已知N2、O2、NO的总键能分别为946 kJ⋅mol−1、498 kJ⋅mol−1、632 kJ⋅mol−1,则该反应的焓变△H=( )kJ⋅mol−1.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能证明已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填标号)。 A.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 B.容器内各气体浓度恒定 C.容器内压强恒定 D.2v正(NO)=v逆(N2) (3)NO能与O2迅速反应,得到NO2和N2O4两种物质。100 kPa时,反应2NO2(g)⇌N2O4(g)中NO2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A、B两点表示不同压强下反应达到平衡时NO2的转化率,其中压强较大的点是________; 100 kPa、25∘C时,平衡常数Kp=________ kPa−1(Kp是指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表中列出了几种常见弱酸在25∘C时的电离常数。回答下列问题: 酸 电离平衡常数K CH3COOH 1.8×10−5 HClO 3×10−8 H2C2O4 5.4×10−2、5.4×10−5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HCN 5.0×10−10 (1)25∘C时,将0.2 mol⋅L1 HCN溶液和0.1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pH________ 7(填“>”“<”或“=”),c(HCN)+c(CN−)=________mol⋅L1 (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 (2)25∘C时,0.1 mol⋅L1 的CH3COOH溶液在加水稀释过程中,下列数据一定变小的是( )(填标号)。 A.c(H+) B.c(H+)c(CH3COOH) C.c(H+)c(OH−) D.c(OH−) (3)0.1 mol⋅L1 的H2C2O4溶液与0.1mol⋅L1 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H2C2O4)________c(C2O42−) (填“>*<”或“=“)。 (4)pH相同的NaClO和CH3COOK溶液中c(CH3COOK)________ c(NaClO) (填“>”“<”或“=”,下同),c(Na+)−c(ClO −)________c(K+)−c(CH3COO−)。 (5)25∘C时,向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c(CH3COOH):c(CH3COO−)=5:9,此时溶液的pH=________。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答案】 A 【考点】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解析】 A.有些环境需要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有时环境需要吸热反应吸收的热量; B.化石燃料目前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C.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化学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转为热能(如放热反应)、电能(如原电池)。 【解答】 A.吸热反应中由于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有时需要通过吸热反应吸收的热量降低环境温度,有利用价值,如“摇摇冰”的上市就是利用了吸热反应原理,故A错误; B.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目前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故B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故C正确; D.物质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等能量形式,被人类利用,故D正确; 2. 【答案】 B 【考点】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解析】 A、根据电化学腐蚀形成的条件以及电化学腐蚀的应用进行分析; B、原电池的正极金属被保护,但活泼金属能和水之间反应,能做电极材料; C、原电池的正极金属被保护,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D、原电池的负极被腐蚀,正极被保护的方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解答】 A、铁管道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形成原电池因而易发生电化学腐蚀,金属铁是负极,易被腐蚀,故A正确; B、如果金属棒X的材料是比镁活泼的金属钾、钙、钠时,活泼金属能和水之间反应剧烈的反应,它们不能做电极材料,故B错误; C、金属棒X极的活泼性强于金属铁,做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X−ne−=Xn+,故C正确; D、原电池的负极被腐蚀,正极被保护的方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利用了原电池原理,故D正确。 3. 【答案】 C 【考点】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解析】 A.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可为ⅠA族、ⅥB族、ⅠB族等元素; B.甲和乙的核外电子排布分别为ns2、(n+1)s2,可为0族、ⅡA族等; C.甲的np能级和乙的(n+1)p能级上都有三个电子,则最外层都有5个电子; D.甲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可为He等,乙核外N层上也仅有两个电子,应为Mg等。 【解答】 A.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可为ⅠA族、ⅥB族、ⅠB族等元素,不一定都位于同一族,故A错误; B.甲和乙的核外电子排布分别为ns2、(n+1)s2,可为0族、ⅡA族等,则不一定为同一族,故B错误; C.甲的np能级和乙的(n+1)p能级上都有三个电子,则最外层都有5个电子,为ⅤA族元素,故C正确; D.甲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可为He等,乙核外N层上也仅有两个电子,应为Mg等,二者不在同一族,故D错误。 4. 【答案】 D 【考点】 反应热和焓变 【解析】 A.基元反应是指在反应中一步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又称为简单反应; B.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C.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活化能; D.反应焓变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反应物的总能量之差。 【解答】 A.由图象可知,反应分两步,不是基元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的活化能为E3−E2,故B错误; C.使用高效催化剂,反应活化能改变,E3改变,故C错误; D.该反应的焓变△H=E1−E2,故D正确; 5. 【答案】 C 【考点】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解析】 某元素+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Kr]4d2,则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Kr]4d25s2,价层电子数为4,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某元素+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Kr]4d2,则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Kr]4d25s2,价层电子数为4,位于周期表d区,为ⅣB族元素。 6. 【答案】 D 【考点】 测定溶液pH的方法 试纸的使用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 A、“84”消毒液具有漂白性,能使有色物质变色;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B、氯化镁溶液能够水解; C、中和滴定中,锥形瓶不能润洗; D、加入氧化铜促进铁离子的水解,同时不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A、“84”消毒液具有漂白性,能使湿润的pH试纸褪色,故A错误; B、直接蒸发氯化镁溶液,其水解成氢氧化镁,分解得到氧化镁,故B错误; C、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后,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所以锥形瓶不能润洗,故C错误; D、加入氧化铜促进铁离子的水解,同时不引入新的杂质,则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3+,选用CuO做沉淀剂,故D正确; 7. 【答案】 A,D 【考点】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解析】 A.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 B.△H−T△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 C.Al2S3在水溶液中发生双水解; D.溶度积常数表达式相同的难溶物,溶度积常数大的物质能转化为溶度积常数小的物质。 【解答】 A.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所以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浓度及压强无关,故A正确; B.△H−T△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H<0,由化学计量数可知△S<0,则低温下可自发进行,故B错误; C.Al2S3在水溶液中发生双水解生成硫化氢和氢氧化铝,所以不能用Na2S溶液与AlCl2溶液混合制取Al2S3,故C错误; D.溶度积常数表达式相同的难溶物,溶度积常数大的物质能转化为溶度积常数小的物质,将白色ZnS固体加入饱和CuSO4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说明Ksp(ZnS)>Ksp(CuS),故D正确; 8. 【答案】 B 【考点】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 A、根据原电池装置构成要素:①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②两个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③闭合回路;④电解质溶液选择即可,以及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B、电解精炼粗铜时析,粗铜作阳极; C、电镀时,镀层金属作阳极; D、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为惰性电极。 【解答】 A、乙醇为非电解质,不导电,不能形成闭合回路,故A错; B、电解精炼粗铜,粗铜作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精铜作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电解液为硫酸铜溶液,故B正确; C、电镀时,镀层金属作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待镀金属作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故C错; D、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为惰性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故D错; 9. 【答案】 C 【考点】 pH的简单计算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解析】 A.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氨水的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4++OH−,加水稀释促进氨水的电离; B.氨水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CH3COONa对水的电离起到促进作用; C.室温下,pH=11的氨水浓度大于pH=3的稀硫酸,二者等体积混合氨水有剩余,溶液呈碱性; D.0.1 mol⋅L−1 Ba(OH)2溶液c(OH−)=0.2mol⋅L−1,结合c(H+)⋅c(OH−)=Kw,pH=−lgC(H+)计算。 【解答】 A.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稀释后一水合氨的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所以将pH=12的氨水稀释100倍后,稀释后的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原来的1100,溶液的pH应该10−12之间,所以PH>10,故A错误; B.氨水抑制水的电离,CH3COONa促进水的电离,所以CH3COONa溶液中水电离的氢氧离子浓度大于氨水中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故B错误; C.室温下,pH=11的氨水浓度大于pH=3的稀硫酸,二者等体积混合氨水有剩余,一水合氨电离程度大于铵根离子水解程度,所以溶液呈碱性,故C正确; D.0.1 mol⋅L−1 Ba(OH)2溶液c(OH−)=0.2mol⋅L−1,水的离子积为1×10−12,c(H+)⋅c(OH−)=Kw,c(H+)=10−120.2=5×10−12mol⋅L−1,pH=−lgC(H+)=12−lg5,故D错误; 10. 【答案】 B 【考点】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 A.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 B.a、c两点硫酸铜的量不同,且Zn足量; C.结合v=△c△t计算; D.若选硝酸铜溶液,酸性条件下Zn、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 【解答】 A.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由图可知b点时间最短,则加入1.5 mL饱和硫酸铜溶液时,产生氢气的速率最快,故A正确; B.a、c两点硫酸铜的量不同,且Zn足量,则消耗的Zn质量不等,故B错误; C.b点获得336 mL气体所需时间为150s,b点对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336mL15060min=134.4 mL⋅min−1,故C正确; D.若选硝酸铜溶液,酸性条件下Zn、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则不能使用硝酸铜溶液,且若使用氯化铜,不能排除氯离子是否影响反应,故D正确;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答案】 C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考点】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解析】 由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知,甲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4,应为O元素,乙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3,应为N元素,丙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5,应为F元素,结合同周期元素的性质的递变规律解答该题。 【解答】 A.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N元素原子2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减小,故第一电离能F>N>O,故A错误; 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N>O>F,故B错误; C.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小,故电负性丙>甲>乙,故C正确; D.N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5,O、F没有正化合价,故D错误。 【答案】 A,B 【考点】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解析】 A.Ag2CrO4沉淀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Ag+(aq)、CrO42−(aq),且存在电离平衡; B.室温时,Ag2CrO4的Ksp=c2(Ag+)×c(CrO42−); C.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慢慢加入K2CrO4导致c(CrO42−)增大、c(Ag+)减小; D.Z点溶液缓慢蒸发,溶液中c(Ag+)、c(CrO42−)都增大。 【解答】 A.Ag2CrO4沉淀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Ag+(aq)、CrO42−(aq),且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为Ag2CrO4(s)⇌2Ag+(aq)+CrO42−(aq),故A正确; B.室温时,Ag2CrO4的Ksp=c2(Ag+)×c(CrO42−)=(10−3)2×(10−5)=1×10−11,故B正确; C.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慢慢加入K2CrO4导致c(CrO42−)增大、c(Ag+)减小,所以不能实现Y点变成X点,故C错误; D.Z点溶液缓慢蒸发,溶液中c(Ag+)、c(CrO42−)都增大,所以不能实现Z点变成Y点,故D错误; 【答案】 B,D 【考点】 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解析】 以N2、H2为电极反应物,以HCl−NH4Cl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制造新型燃料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氮气在正极获得电子,酸性条件下生成NH4+,该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N2+8H++6e−=2NH4+,通入氢气的一极为负极,电极方程式为H2−2e−=2H+,总方程式为2N2+6H2+4H+=4NH4+,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A、通入H2一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 B、氮气在正极获得电子,酸性条件下生成NH4+,该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N2+8H++6e−=2NH4+,故B正确; C、出液口是氯化铵,而进液口的是盐酸,所以出液口附近溶液的pH大于进液口的,故C错误; D、反应中生成氯化铵,则分离出的物质A为NH4Cl,故D正确; 【答案】 A,B 【考点】 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解析】 A.若x>2,说明HA部分电离,为弱酸,NaA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酸性,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HA应该稍微过量; B.M点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NaA,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C.NaA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酸性,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HA应该稍微过; D.HA、NaOH都抑制水电离,NaA促进水电离。 【解答】 A.若x>2,说明HA部分电离,为弱酸,NaA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酸性,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HA应该稍微过量,酸浓度是碱的一半,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酸体积是碱的2倍,所以y<50mL,故A正确; B.M点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NaA,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A−)+c(OH− ),故B正确; C.NaA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酸性,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HA应该稍微过,所以溶液中溶质为HA、NaA,故C错误; D.HA、NaOH都抑制水电离,NaA促进水电离,M点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和NaA、N点溶质为NaA和极少量HA,所以水电离程度:N>M,故D错误; 【答案】 A 【考点】 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 【解析】 A.压强不变,升高温度甲烷的平衡转化率升高,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B.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甲烷转化率减小; C.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D.压强为p1时,b点甲烷转化率小于平衡点,则反应正向进行。 【解答】 A.压强不变,升高温度甲烷的平衡转化率升高,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H>0,故A正确; B.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甲烷转化率减小,根据图知,转化率:p1条件下大于p2,则压强p1<p2,故B错误; C.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温度:av逆,故D错误;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答案】 O,H 球形,2p p, 【考点】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 【解析】 (1)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电负性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减小; (2)基态氢原子中电子为与1s轨道,基态氧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位于最大能级;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3)碳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 【解答】 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电负性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减小,则青蒿素的分子式是C15H22O5,组成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O;电负性最小的是H,故答案为:O;H; 基态氢原子中电子为与1s轨道,电子所在轨道的形状是球形,基态氧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位于最大能级,为2p能级,故答案为:球形;2p; 碳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位于p区,基态碳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其中价电子为4,分布在2s、sp轨道上,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故答案为:p;。 【答案】 酸式,溶液出现浅红色 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A,C 【考点】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解析】 (1)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腐蚀橡胶管,滴定终点,呈现高锰酸钾的颜色; (2)在硫酸条件下,高锰酸钾将C2O42−氧化为CO2,自身被还原为MnSO4; (3)涉及反应为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关系式为5Ca2+∼5H2C2O4∼2KMnO4,结合关系式计算,如n(KMnO4)偏大,则测定结果偏高。 【解答】 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应放在酸式滴定管中,高锰酸钾溶液本身有颜色,为紫色,在开始滴入C2O42−中时被还原,颜色消失,当达到滴定终点时,加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颜色不褪去,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故答案为:酸式;溶液出现浅红色; 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在硫酸条件下将C2O42−氧化为CO2,自身被还原为Mn2+,离子方程式为: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故答案为: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涉及反应为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关系式为5Ca2+∼5H2C2O4∼2KMnO4,n(KMnO4)=0.02mol/L×0.015L=0.0003mol,则试样中的钙含量为0.0003mol×52×40g/mol×1000mg/g25.00mL=1.2mg/mL=120mg/100mL, A.装入KMnO4标准溶液前未润洗滴定管,则导致高锰酸钾浓度较低,需要体积较大,测定结果偏高,故A正确; B.滴定过程中,振荡时将待测液溅出,导致消耗高锰酸钾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B错误; C.滴定结束后,滴定管尖端悬有一滴溶液,导致测定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C正确; D.滴定结束后,俯视读数,体积偏小,则测定结果偏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120;AC。 【答案】 X,Fe+2H2OFe(OH)2↓+H2↑,3.2 负,ClO−+2e−+H2O=Cl−+20H− 【考点】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 (1)根据图知,左边装置是原电池、右边装置是电解池,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碳棒X是负极,电极反应为:CH3OH−6e−+302−=CO2↑+2H2O,所以碳棒Y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202−;C是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H2↑;Fe是阳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据此分析解答; (2)“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中失电子的为负极,则Mg为负极,失去电子生成Mg(OH)2,正极上ClO−得电子生成氯离子,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lO−+2e−+H2O=Cl−+20H−,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原电池中氧负离子负极移动,即向X极移动,利用该装置制备Fe(OH)2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2OFe(OH)2↓+H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CH3OH∼∼−6e−∼∼3Fe(OH)2↓,27 gFe(OH)2的物质的量为:0.3mol,所以消耗甲醇的物质的量为0.1mol,质量为:0.1mol×32g/mol=3.2g,故答案为:X;Fe+2H2OFe(OH)2↓+H2↑;3.2; “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中失电子的为负极,则Mg为负极,失去电子生成Mg(OH)2,所以铁合金为负极,正极上ClO−得电子生成氯离子,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lO−+2e−+H2O=Cl−+20H−,故答案为:负;ClO−+2e−+H2O=Cl−+20H−。 【答案】 N2(g)+3H2(g)⇌2NH3(g),Fe,7.4 B B,0.06 【考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化学平衡的计算 【解析】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1)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 在工业生产中一般使用以Fe为主体的催化剂; 设加入的氮气、氢气的物质的量都是3mol,达到平衡时消耗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xmol, 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开始(mol)3 3 0 反应(mol)x 3x 2x 平衡(mol)3−x 3−3x 2x 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3−x+3−3x+2x)mol=(6−2x)mol,同一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分数等于其物质的量分数,则氨气的物质的量分数=2x6−2x×100%=8%,x=627,氮气的转化率=n()n()×100%; (2)该反应的焓变△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 (3)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氮转化率增大;100 kPa、25∘C时NO2的平衡转化率为80%,设加入的n(NO2)=1mol,反应消耗的n(NO2)=0.8mol, 可逆反应2NO2(g)⇌N2O4(g) 开始(mol)1 0 反应(mol)0.8 0.4 平衡(mol)0.2 0.4 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平衡时P(NO2)=0.2mol0.6mol×100kPa=1003kPa,P(N2O4)=2003kPa, 化学平衡常数Kp=P(N2O4)P2(NO2)。 【解答】 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在工业生产中一般使用以Fe为主体的催化剂; 设加入的氮气、氢气的物质的量都是3mol,达到平衡时消耗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xmol, 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开始(mol)3 3 0 反应(mol)x 3x 2x 平衡(mol)3−x 3−3x 2x 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3−x+3−3x+2x)mol=(6−2x)mol,同一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分数等于其物质的量分数,则氨气的物质的量分数=2x6−2x×100%=8%,x=627,氮气的转化率=n()n()×100%=627mol3mol×100%=7.4%, 故答案为:N2(g)+3H2(g)⇌2NH3(g);Fe;7.4; 反应焓变△H=(+946kJ⋅mol−1+498kJ⋅mol−1)−2×632kJ⋅mol−1=+180kJ/mol, A.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则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恒定,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 B.随着反应的进行,各物质浓度不断发生变化,当容器内各气体浓度恒定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C.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压强与气体物质的量成正比,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容器内压强始终恒定,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 D.v正(NO)=2v逆(N2)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2v正(NO)=v逆(N2)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故答案为:+180;B; 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氮转化率增大,二氧化氮转化率大于平衡转化率,B点压强较大;100 kPa、25∘C时NO2的平衡转化率为80%,设加入的n(NO2)=1mol,反应消耗的n(NO2)=0.8mol, 可逆反应2NO2(g)⇌N2O4(g) 开始(mol)1 0 反应(mol)0.8 0.4 平衡(mol)0.2 0.4 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平衡时P(NO2)=0.2mol0.6mol×100kPa=1003kPa,P(N2O4)=2003kPa, 化学平衡常数Kp=P(N2O4)P2(NO2)=2003(1003)2=0.06, 故答案为:B;0.06。 【答案】 >,0.1 A,C < >,= 5 【考点】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解析】 (1)混合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CN、NaCN,CN−的水解平衡常数Kh=10−145×10−10=2×10−5>Ka,说明CN−的水解程度大于HCN电离程度; 溶液体积增大一倍导致浓度降为原来的一半; (2)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醋酸电离增大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所以溶液中c(H+)、c(CH3COOH)、c(CH3COO−)都减小,但是c(OH−)增大; (3)混合溶液中溶质为NaHC2O4,HC2O4−水解平衡常数Kh=10−145.4×10−2=1.85×10−1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