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密云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物质 用途 抗氧化剂 糕点发酵粉 解热镇痛药 食品防腐剂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氧化钙不和氧气反应,也不能吸收氧气,不能做抗氧化剂,A 错误,符合题 意; B.B 的成分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作发酵粉,B 正确,不选; C.阿司匹林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C 正确,不选; D.苯甲酸钠可防止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D 正确,不选; 故选 A。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H2O 分子的比例模型: B. NaClO 的电子式: C. CO2 的结构式:O=C=O D. 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水分子的结构式为 H—O—H,水分子为 V 形,O 原子半径大于 H 原子半径,H2O 分子的比例模型: ,A正确; B. NaClO 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B错误; C.CO2是碳氧双键形成的直线型结构,结构式:O=C=O,C正确; D. 球棍模型表现分子中各原子之间的键的情况和相对空间位置,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D正确; 故选B。 3.无纺布制成的医用口罩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纺布的主要原料是聚 丙烯树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无纺布制成的医用口罩能有效预防病毒传染 B. 聚丙烯树脂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C. 合成聚丙烯树脂的单体是丙烯 D. 丙烯和聚丙烯树脂均属于纯净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医用口罩能防止飞沫传播,能有效预防病毒传染,A 正确,不选; B.聚丙烯树脂属于合成纤维,是高聚物,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B 正确,不选; C.聚丙烯是由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得到的,C 正确,不选; D.聚丙烯中 n 值不同,导致物质不同,是混合物,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Fe3+、NH4+、I-、CO32- B. 0.1mol•L-1KNO3 溶液中:Na+、Fe2+、Cl-、SO42- C.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Mg2+、SO32-、NH4+ D. + - c(H ) c(OH ) =1×10-12 的溶液:K+、Na+、CO32-、HC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Fe3+为黄色的离子,与溶液无色不符,且 Fe3+与 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3+与 CO3 2- 发生双水解反应,都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在 KNO3溶液中,Na+、Fe2+、Cl-、SO4 2-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B 正确;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是碱性溶液, Mg2+、NH4 +均能和 OH-发生反应,不能共存,C 错误; D.由比值可知,溶液显碱性,HCO3 -和 OH-发生反应,不能共存,D错误; 故选 B。 5.将 NaCl 溶于水配成 1mol/L 的溶液,溶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离子为 Cl-,b 离子为 Na+ B. 溶液中含有 NA个水合 Na+ C. 溶液中存在 NaCl Na++Cl- D. NaCl 溶解过程需要在容量瓶中进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钠离子核外有 2 个电子层,氯离子有 3 个电子层,即氯离子半径大于钠离子,a 离子为 Cl-,b 离子为 Na+,A 正确; B.题目中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即无法判断溶液中水合 Na+的个 数,B 错误; C. 氯化钠是强电解质,全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Cl = Na++Cl-,C 错误; D.容量瓶是精密仪器,不能用于溶解,NaCl 溶解需要在烧杯中进行,D 错误; 故选 A。 6.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Na2O2 溶于水:Na2O2+2H2O=2Na++2OH﹣+O2↑ B. 用石墨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2O=2OH-+H2↑+Cl2↑ C. 用 Na2CO3 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 CaSO4:CaSO4+CO32-=CaCO3+SO42- D. 向 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 NaHSO4溶液至 Ba2+恰好沉淀完全:Ba2++SO42-=BaSO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Na2O2 溶于水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Na2O2+2H2O=4Na++4OH﹣+O2↑,题给离子方 程式中氢不守恒,A 错误; B. 用石墨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生氢氧化钠,氢气,氯气,离子方程式为: 2Cl-+2H2O 通电 2OH-+H2↑+Cl2↑,B 错误; C. 硫酸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Na2CO3溶液与 CaSO4 的反应:CaSO4+CO32-=CaCO3+SO42-, C 正确; D. 向 Ba(OH)2 溶液中逐滴加入 NaHSO4 溶液至 Ba2+恰好沉淀完全的离子方程式为:Ba2++ H++OH-+SO42-=BaSO4↓+H2O,D 错误; 故选 C。 7.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Cl2 与足量 Fe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3NA B. 22.4L(标准状况)15NH3 含有的质子数为 11NA C. 常温下,1L0.1mol/LMgCl2溶液中,含有 Mg2+数为 0.1NA D. 常温常压下,46g 的 NO2和 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 3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1molCl2与足量 Fe 反应,氯由 0 价降低到-1 价,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A 错误; B. 22.4L(标准状况),物质的量为 1mol,15NH3含有的质子数为 10NA,B 错误; C.MgCl2是强酸弱碱盐,镁离子会发生少量水解,Mg2+个数小于 0.1NA,C 错误; D.NO2和 N2O4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NO2,46g 的 NO2和 N2O4混合气体含有NO2物质的量为1mol, 含有的原子数为 3NA,D 正确; 故选 D。 8.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H2在 Cl2 中燃烧 B.证明氯化银溶 解度大于硫化银 C.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D.验证温度对平衡移动 的影响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气密度小于空气,会将氯气从下口排出,A 错误; B.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后,银离子过量,不能证明氯化银溶解度大于硫化银,B 错误; C.电石不纯,会产生还原性气体,也能使溴水褪色,C 错误; D.温度改变,根据颜色变化可以知道反应的平衡移动,D 正确; 故选 D。 9.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Z<M B. Y、R 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R C. X、N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 D. 简单离子的半径:Z>M>X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前 7 种元素处于第二周期, 后 7 种元素处于第三周期,由原子序数可以知道 X 为 O 元素,Y 为 F 元素,Z 为 Na 元素,M 为 Al 元素,N 为 Si 元素,R 为 Cl 元素。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所以碱性强弱为:Z>M,A 错误; B.氟、氯两种元素属于同一主族元素,且氟的非金属性大于氯,所以 Y、R 两种元素气态氢 化物的稳定性:HF>HCl,B 正确; C.X、N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二氧化硅,属于共价化合物,C 错误; D.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简单离子的半径:X >Z>M, D 错误; 故选 B。 10.甲烷燃烧时的能量变化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 1 中反应为:CH4(g)+2O2(g)=CO2(g)+2H2O(l) H=+890.3kJ/mol B. 图 2 中反应为:CH4(g)+ 3 2 O2(g)=CO(g)+2H2O(g) H=﹣607.3kJ/mol C. 由图可以推得:CO(g)+ 1 2 O2(g)=CO2(g) H=﹣283kJ/mol D. 由图可以推知:等物质的量的 CO2和 CO,CO2 具有的能量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图像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则图 1 中反应为: CH4(g)+2O2(g)=CO2(g)+2H2O(l) H=-890.3kJ/mol,A 错误; B.根据图像分析,生成物水的状态是液态,则图 2 中反应为:CH4(g)+ 3 2 O2(g)=CO(g)+2H2O(l) H=﹣607.3kJ/mol,B 错误; C.CO(g)+ 1 2 O2(g)=CO2(g) 的焓变可根据 CH4(g)+2O2(g)=CO2(g)+2H2O(l) H=-890.3kJ/mol 和反应H=﹣283kJ/mol,CH4(g)+ 3 2 O2(g)=CO(g)+2H2O(l) H=﹣607.3kJ/mol 求出焓变H= ﹣283kJ/mol,C 正确; D.CO(g)+ 1 2 O2(g)=CO2(g) H=﹣283kJ/mol,该反应放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 能量,所以等物质的量的 CO2和 CO,CO 具有的能量高,D 错误; 故选 C。 11.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锂离子电池开发的三位科学家。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反应式为 LixC6+Li1﹣xCoO2 6C+LiCoO2(x<1)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放电时 A 极电极式为:LixC6–xe-=6C+xLi+ B. 放电时,若转移 0.3mol 电子,石墨电极将减重 2.1g C. 充电时,A 极接外电源的正极 D. 该废旧电池进行“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 B 极回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工作原理可判断出,A 为负极,B 为正极,充电 A 为阴极,B 为阳极。 A.放电时,A 极为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电极反应式为:LixC6–xe-=6C+xLi+,A 正确; B.放电时石墨电极发生 Li-e-=Li+,若转移 0.3mo 电子,则有 0.3mol 参与反应,电极减重为 0.3×7g/mol=.2.1g,B 正确; C.充电时,原来的负极作阴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C 错误; D.放电处理时,Li+在正极参与反应,生成 LiCoO2,故该废旧电池进行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 B 极回收,D 正确; 故选 C。 12.利用有机物 X、Y 合成广谱抗菌药物 M 的反应表示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 分子与强酸、强碱均能发生反应 B. Y 分子与丙烯酸分子互为同系物 C. X 和 Y 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X、Y 合成 M 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X 分子含有酚羟基,酯基,氨基等,与强酸、强碱均能发生反应,A 正确; B.Y 分子与丙烯酸分子结构不相似,而且分子组成上没有相差一个或几个 CH2 原子团,故不 是同系物,B 错误; C.X 和 Y 均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 正确; D.X、Y 合成 M 是羧基和氨基脱水缩合,是取代反应,D 正确; 故选 B。 13.用 0.1000mol·L-1NaOH 溶液分别滴定 20.00ml0.1000mol·L-1 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Ⅰ、Ⅱ分别表示盐酸和醋酸的滴定曲线 B. V(NaOH)=10.00mL 时,醋酸溶液中 c(CH3COOH)>c(CH3COO-) C. pH=7 时,滴定盐酸消耗 V(NaOH)大于醋酸消耗 V(NaOH) D. V(NaOH)=20.00mL 时,两溶液中 c(CH3COO-)═c(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滴定开始时 0.1000mol/L 盐酸 pH=1,0.1000mol/L 醋酸 pH>1,所以滴定盐酸的 曲线是图Ⅱ,滴定醋酸的曲线是图Ⅰ,故 A 错误; B. 加入 10mL 氢氧化钠时,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同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液,由 图可知,溶液呈酸性,说明醋酸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则溶液中 c(CH3COO-) >c(CH3COOH),故 B 错误; C. 醋酸钠水解呈碱性,氯化钠不水解,pH=7 时,盐酸完全反应,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 到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液,则醋酸所用 NaOH 溶液的体积小,故 C 正确; D. V(NaOH)=20.00mL 时,盐酸和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醋酸钠,由于醋酸根 离子发生水解,则 c(CH3COO-)<c(Cl-),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睛】醋酸钠水解呈碱性,氯化钠不水解,pH=7 时,盐酸完全反应,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得到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液是分析的易错点。 14.实验小组同学探究 FeSO4分解反应并检验反应产物(加热及加持装置略)。下列有关 FeSO4 分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Ⅰ中固体变为红棕色,说明反应生成了 Fe2O3 B. Ⅰ中反应需持续加热,说明 FeSO4分解是吸热反应 C. Ⅱ中品红溶液颜色褪去,说明反应生成了 SO2 D. Ⅲ中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反应未生成 S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 Ⅰ中固体变为红棕色,说明 FeSO4分解生成了红棕色的 Fe2O3,故 A 正确; B. Ⅰ中反应需持续加热,说明 FeSO4 分解反应本身不放热,需要不断提供热量,说明 FeSO4 分解是吸热反应,故 B 正确; C. SO2 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Ⅱ中品红溶液颜色褪去,说明 FeSO4分解生成了 SO2,故 C 正确; D. SO3 是酸性氧化物,易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使 SO3被完全吸收,没 有 SO3进入氯化钡溶液中,则Ⅲ中未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反应未生成 SO3,故 D 错误; 故选 D。 【点睛】FeSO4在高温下分解生成 Fe2O3、SO3 和 SO2,三氧化硫易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混合 气体通过品红溶液使 SO3被完全吸收是易错点,也是解答关键。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 5 题,共 58 分。 15.地球上的氮元素对动植物有重要作用,其中氨的合成与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1)不同温度下工业合成氨 N2(g)+3H2(g) 2NH3(g)反应的部分 K 值如下表。 温度/℃ 25 400 450 K 5×108 0.507 0.152 ①工业合成氨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___。 ②请结合平衡常数解释,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的理由___。 ③从平衡视角考虑,工业固氮应该选择常温条件,但实际工业生产却选择 500℃左右的高温, 解释其原因___。 (2)科学家利用电解法在常温常压下实现合成氨,工作时阴极区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其中电 解液为溶解有三氟甲磺酸锂和乙醇的惰性有机溶剂。 ①阴极区生成 NH3的电极方程式为___。 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三氟甲磺酸锂的作用是增强导电性 b.该装置用金(Au)作催化剂目的是降低 N2的键能 c.选择性透过膜可允许 N2和 NH3通过,防止 H2O 进入装置 【答案】 (1). 2 3 3 2 2 c (NH ) c(N ) c (H ) (2). 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 动,反应逆向为吸热反应 (3). 从速率角度考虑,高温更好;从催化剂角度考虑,500℃左 右催化剂活性更高 (4). N2+6e-+6C2H5OH=2NH3+6C2H5O- (5). b 【解析】 【分析】 1)①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 的幂之积的比值; ②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由表格数据可知,升高温度,合成氨反应平衡 常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③合成氨反应中,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但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高转化率会 降低,而且在 500℃左右催化剂活性最高,所以从催化剂活性等综合因素考虑选择 500℃左右 合适; (2)①由阴极区的微观示意图可知,阴极上 N2转化为 NH3,C2H5OH 转化为 C2H5O-离子,说 明 N2 在 C2H5OH 作用下,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NH3; ②a. 电解液为溶解有三氟甲磺酸锂和乙醇的惰性有机溶剂,三氟甲磺酸锂是离子化合物,能 提供离子; b.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降低反应物的键能; c.由图可知,水在选择性透过膜的上方。 【详解】(1)①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 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则工业合成氨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2 3 3 2 2 c (NH ) c(N ) c (H ) ,故答 案为: 2 3 3 2 2 c (NH ) c(N ) c (H ) ; ②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由表格数据可知,升高温度,合成氨反应平衡 常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随温度升高, 平衡常数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逆向为吸热反应; ③合成氨反应中,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但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高转化率会 降低,而且在 500℃左右催化剂活性最高,所以从催化剂活性等综合因素考虑选择 500℃左右 合适,故答案为:从速率角度考虑,高温更好;从催化剂角度考虑,500℃左右催化剂活性更 高; (2)①由阴极区的微观示意图可知,阴极上 N2转化为 NH3,C2H5OH 转化为 C2H5O-离子,说 明 N2 在 C2H5OH 作用下,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NH3,电极反应式为 N2+6e-+6C2H5OH=2NH3+6C2H5O-,故答案为:N2+6e-+6C2H5OH=2NH3+6C2H5O-; ②a. 电解液为溶解有三氟甲磺酸锂和乙醇的惰性有机溶剂,三氟甲磺酸锂是离子化合物,能 提供离子,增强电解液的导电性,故 a 正确; b.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降低反应物的键能,该装置用金(Au)作催 化剂目的是降低 N2 的活化能, 故 b 错误; c.由图可知,水在选择性透过膜的上方,说明选择性透过膜可允许 N2 和 NH3 通过,防止 H2O 进入装置,故 c 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合成氨反应中,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但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高转 化率会降低,而且在 500℃左右催化剂活性最高,所以从催化剂活性等综合因素考虑选择 500℃ 左右合适是解答的难点。 16.金属镓有“电子工业脊梁”的美誉,镓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 (1)一种镍催化法生产 GaN 的工艺如图: ①镓(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 ②“热转化”时 Ga 转化为 GaN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③“酸浸”操作目的是___。 (2)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模拟制备氮化镓: ①仪器 X 中的试剂是__,加热前需先通入一段时间的 H2,原因是__。 ②取某 GaN 样品 m 克溶于足量热 NaOH 溶液,发生反应 GaN+OH﹣+H2O GaO2-+NH3↑, 用 H3BO3溶液将产生 NH3完全吸收,滴定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 cmol/L 的盐酸 VmL,则样品 的纯度是___。 已知: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NH4Cl+H3BO3 【答案】 (1). 第四周期ⅢA 族 (2). 2Ga+2NH3 2GaN+3H2 (3). 除去 GaN 中混 有的少量 Ni (4). 浓氨水 (5). 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避免空气与镓反应,使产物不纯,防 止氢气与氧气爆炸 (6). 8.4cV m % 【解析】 【分析】 (1)由流程图可知,在少量 Ni 做催化剂作用下,Ga 粉与氨气高温下反应生成 GaN 和 H2,反 应得到混有 Ni 的 GaN 混合物,向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Ni 溶于稀盐酸生成可溶的氯 化镍,GaN 不与稀盐酸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GaN; (2)由实验装置图可知,实验时,应先制备氢气,利用氢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避免空气与镓 反应,防止空气中氧气和反应生成的氢气加热混合发生爆炸,当装置中空气排尽后,再用浓 氨水与氧化钙反应制备氨气,在少量 Ni 做催化剂作用下,Ga 粉与氨气加热反应生成 GaN 和 H2,由于氨气与稀硫酸反应,在吸收装置前连接一个空载仪器,起防止倒吸的作用。 【详解】(1)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可知,镓原子有 4 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3 个电子,则 镓元素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ⅢA 族,故答案为:第四周期ⅢA 族; ②由流程图可知,“热转化”的过程为在少量 Ni 做催化剂作用下,Ga 粉与氨气高温下反应生成 GaN 和 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Ga+2NH3 2GaN+3H2,故答案为: 2Ga+2NH3 2GaN+3H2; ③由分析可知反应得到混有 Ni 的 GaN 混合物,酸浸的目的是使 Ni 溶于稀盐酸,除去 GaN 中 混有的少量 Ni,故答案为:除去 GaN 中混有的少量 Ni; (2)①仪器 X 中的试剂是浓氨水,目的是用浓氨水与氧化钙反应制备氨气;空气中的氧气能与 镓反应,且镓与氨气反应生成的氢气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发生爆炸,所以加热前需先通入 一段时间的 H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避免空气与镓反应,使产物不纯,防止氢气与氧气爆炸, 故答案为: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避免空气与镓反应,使产物不纯,防止氢气与氧气爆炸; ②由题给化学方程式可得如下关系式:GaN—NH3—NH3•H3BO3—HCl,由关系式可知 n(GaN) =n(HCl)=10-3cVmol,则样品的纯度为 384g/mol 10 cVmol mg  ×100%= 8.4cV m %,故答案为: 8.4cV m %。 【点睛】实验时,应先制备氢气,利用氢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避免空气与镓反应,防止空 气中氧气和反应生成的氢气加热方式爆炸是实验设计的关键,也是解答的关键。 17.CR-39 树脂是应用最广泛的生产普通树脂镜片的材料。用乙烯合成 CR-39 树脂单体的过程 如图: 已知:RCOOR’+R”OH RCOOR”+R’OH(R、R’、R”代表烃基) (1)乙烯的电子式为___。 (2)A 转化为 B 的反应类型是____。 (3)D 为五元环状化合物且分子中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D 与 CH3OH 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___。 (4)E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G,其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个数比是 3∶1∶1∶1,且能与 NaHCO3反应。 ①G 与 NaOH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②G 在一定条件下缩聚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___。 (5)下列有关 C 和 F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写序号)___。 a.C 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b.C 的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 c.F 分子中含有三种官能团 d.1molF 最多能与 2molNaOH 反应 (6)CR-39 单体的结构简式是:___。 【 答 案 】 (1). (2). 取 代 ( 水 解 ) (3). +2CH3OH (4). CH3CH(OH)COOH+OH-→CH3CH(OH)COO﹣+H2O (5). (6). ad (7). 【解析】 【分析】 由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可知,乙烯和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CH2ClCH2Cl,则 A 为 CH2ClCH2Cl; CH2ClCH2Cl 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HOCH2CH2OH,则 B 为 HOCH2CH2OH; 在浓硫酸作用下,HOCH2CH2OH 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 HOCH2CH2OCH2CH2OH,则 C 为 HOCH2CH2OCH2CH2OH;在银做催化剂作用下,乙烯被氧气氧化生成 , 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D,D 与甲醇反应生成乙二醇和 E,显然该步骤发生题给已知的反应,结 合 D 的分子式,则 D 为 ;在催化剂作用下, 与甲醇反应反应生 成 HOCH2CH2OH 和 ,则 E 为 ; 与和丙 烯醇发生题给已知的反应生成 ,则 F 为 ; 结 合 CR—39 单 体 的 分 子 式 , 在 催 化 剂 作 用 下 , 与 HOCH2CH2OCH2CH2OH 共热反应生成 ,则 CR-39 树脂单体为 。 【详解】(1)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CH2=CH2,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 (2)A转化为B的反应为CH2ClCH2Cl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OCH2CH2OH, 故答案为:取代(水解); (3)D 与 CH3OH 的反应为在催化剂作用下, 与甲醇反应生成 HOCH2CH2OH 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OH ,故答案为: +2CH3OH ; (4)E 的结构简式为 ,E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G 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 的氢原子个数比是 3:1:1:1,且能与 NaHCO3反应,说明含有羧基,则 G 的结构简式为 ; ① 分子中含有羧基,能 NaOH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的的离子方程式为 +OH-→CH3CH(OH)COO﹣+H2O,故答案为: +OH-→CH3CH(OH)COO﹣+H2O; ②在一定条件下, 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聚酯 ,故答 案为: ; (5)a. C 的结构简式为 HOCH2CH2OCH2CH2OH,分子中含有羟基,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故 a 正确; b. C 的结构简式为 HOCH2CH2OCH2CH2OH,分子中的碳原子均是饱和碳原子,同分异构体不 可能有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 b 错误; c.F 的结构简式为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酯基 2 种官能团,故 c 错误; d. F 的结构简式为 ,分子中含有 2 个酯基结构,则 1molF 发生水解 反应时,最多能与 2molNaOH 反应,故 d 正确; ad 正确,故答案为:ad。; (6)在催化剂作用下, 与 HOCH2CH2OCH2CH2OH 共热发生取代反应 生成 ,则 CR-39 树脂单体为 ,故答案为: ; 【点睛】该题为有机合成的典型题目,从合成条件和给出的信息分析可以得到各个点的结构, 从而能够将各个题目破解,熟练掌握常见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为解答关键。F 分子中含有 2 个酯 基结构,1molF 发生水解反应时,最多能与 2molNaOH 反应是解答易错点。 18.合理利用资源成为当今研究热点。CH3NH2、PbI2及 HI 常用作合成太阳能电池的敏化剂甲 胺铅碘(CH3NH3PbI3)的主要原料。 (1)制取甲胺的反应为 CH3OH(g)+NH3(g) CH3NH2(g)+H2O(g) ΔH。已知该反应中相 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 共价键 C-O H-O N-H C-N 键能/kJ·mol-1 E1 E2 E3 E4 则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ΔH=___kJ·mol-1。 (2)可利用水煤气合成上述反应所需甲醇。反应为 CO(g)+2H2(g) CH3OH(g)ΔH<0。在 一定条件下,将 1molCO 和 2molH2通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当改变某一外界条件(温度或压 强)时,CH3OH 的体积分数φ(CH3OH)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①平衡时,M 点 CH3OH 的体积分数为 10%,则 CO 的转化率为___。 ②图中 Y 轴表示温度,其判断的理由是__。 (3)可利用四氧化三铅和氢碘酸反应制备难溶 PbI2,若反应中生成 amolPbI2,则转移电子的 物质的量为___。 (4)将二氧化硫通入碘水制备 HI 的反应曲线如图所示,其反应原理为:SO2+I2+2H2O=3H + +HSO4-+2I-,I2+I- I3-,图中曲线 a、b 分别代表的微粒是__和__(填微粒符号);由图 知要提高碘的还原率,除控制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 【答案】 (1). (E1+E3)-(E2+E4) (2). 25% (3). 随着Y值增加φ(CH3OH)减小,平衡CO(g) +2H2(g) CH3OH(g)逆移 (4). 2 3 amol (5). HSO4- (6). I3- (7). 减小     2 2 n I n SO 的投料比 【解析】 【分析】 (1)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2)①依据题意建立三段式求解可得; ②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四氧化三铅和氢碘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制备生成 PbI2、I2 和 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b3O4+8HI=3PbI2+I2+4H2O; (4)根据图象 b 为从零越来越大的离子,a 为不变的离子,结合反应过程分析判断;减小     2 2 n I n SO 的投料比能提高碘的还原率。 【详解】(1)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由题给键能数据可知△H=(E1+E3)-(E2+E4), 故答案为:(E1+E3)-(E2+E4); (2)①设 CO 的转化率为 x,由题意建立如下三段式:      2 3CO g 2H g CH OH g mol 1 2 0 mol x 2x x mol 1-x 2-2x x + 起( ) 变( ) 平( ) 由平衡时 CH3OH 的体积分数为 10%可得 x 1 2 2   x x x ×100%=10%,x=0.25 即 25%,故答案为: 25%; ②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图可知,随着 Y 值的增加,CH3OH 的体积分数φ(CH3OH)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 Y 表示温度,故答案为:随 着 Y 值增加φ(CH3OH)减小,平衡 CO(g)+2H2(g) CH3OH(g)逆移; (3)四氧化三铅中铅元素的化合价为+ 8 3 价,碘化铅中铅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铅元素化合 价降低,反应中四氧化三铅作氧化剂,HI 作还原剂,碘元素化合价-1 价变化为 0 价,生成 I2, 则四氧化三铅和氢碘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PbI2、I2 和 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b3O4+8HI=3PbI2+I2+4H2O,由方程式可知每生成 3molPbI2 的反应中电子转移 2mol,则生成 amolPbI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2 3 amol,故答案为: 2 3 amol; (4)由图象可知,b 为从零越来越大的离子,结合反应原理为 SO2+I2+2H2O=3H++HSO4- +2I-和 I2+I- I3-可知反应中越来越多的离子为 I3-,反应过程中氢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始终 不变,但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硫酸氢根的 3 倍,则图中曲线 a、b 分别代表的微粒是 HSO4-、 I3-;由图可知,要提高碘的还原率,除控制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小     2 2 n I n SO 的投料 比,故答案为:HSO4-;I3-;减小     2 2 n I n SO 的投料比。 【点睛】四氧化三铅中铅元素的化合价为+ 8 3 价,碘化铅中铅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铅元素化 合价降低,反应中四氧化三铅作氧化剂,HI 作还原剂,碘元素化合价-1 价变化为 0 价,生成 I2 是解答关键,也是难点。 19.某小组探究清洗试管(内壁附着银镜)的反应原理,进行下列实验。 I.初步探究 (1)将稀硝酸加入附着银镜的试管中,记录现象如下: 实验Ⅰ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银镜上出现气泡,在液面下方为无色气体,在试管 口附近......;试管内壁上的银逐渐溶解。 ①补全反应中的实验现象___。 ②实验Ⅰ中银镜消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为消除实验Ⅰ中氮氧化物的污染,将双氧水溶液加入附着银镜的试管中。 实验Ⅱ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剧烈反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可以使带 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内壁上的银逐渐溶解。 ①由现象推测 H2O2将 Ag 氧化为 Ag+,但通过实验排除了这种可能。该实验方案是:在反应 后的液体中,加入___。 ②查阅资料发现:该实验中银镜溶解后最终产物为颗粒很小(直径在 1~100nm 之间)的 Ag, 其分散在液体中,肉眼无法识别。该同学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种可能性。他的操作及现象是: ___。 ③写出该实验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II.查阅资料,继续探究 查阅文献:Ag2O+4NH3•H2O=2[Ag(NH3)2]++2OH-+3H2O (3)探究 Ag 2O 在 H 2O 2分解反应中的作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同时在试管底部仍 有少量黑色固体 根据实验Ⅲ的现象猜想:Ag 2O 在反应中作氧化剂。继续实验,在实验Ⅲ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 足量的溶液 x 后,固体仍有剩余。由此验证了该猜想的正确。 ①在实验中加入足量的溶液 x 是____。 ②实验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答案】 (1). 出现红棕色气体 (2). 3Ag+4HNO3=3AgNO3+NO↑+2H2O (3). 加入稀盐 酸(或 NaCl 溶液) (4). 用一束光照射液体 a,产生丁达尔现象 (5). 2H2O2 O2↑+2H2O (6). 氨水 (7). H2O2+Ag2O=2Ag+O2↑+H2O 【解析】 【分析】 ( 1 ) 将 稀 硝 酸 加 入 附 着 银 镜 的 试 管 中 , 银 和 硝 酸 发 生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 3Ag+4HNO3=3AgNO3+NO↑+2H2O; (2)如果加入稀盐酸(或 NaCl 溶液)后振荡,没有产生白色沉淀,证明不含有 Ag+,排除了 H2O2 将 Ag 氧化为 Ag+的可能。②a 中存在直径在 1~100nm 间的颗粒,属于胶体,利用丁达 尔现象检验; ③根据实验现象描述可知实验Ⅱ中是过氧化氢在银催化下,发生分解,产生了氧气,化学方 程式:2H2O2 O2↑+2H2O; (3)若猜想成立,则充分反应后得到银单质,加入足量氨水后,固体不溶解,发生的化学方 程式为 H2O2+Ag2O=2Ag+O2↑+H2O。 【详解】(1)将稀硝酸加入附着银镜的试管中,银和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Ag+4HNO3=3AgNO3+NO↑+2H2O,所以银镜上出现气泡,在液面下方为无色气体,在试管口 附近出现红棕色气体;试管内壁上的银逐渐溶解,故本题答案为:出现红棕色气体; 3Ag+4HNO3=3AgNO3+NO↑+2H2O; (2)①排除 H2O2 将 Ag 氧化为 Ag+的可能,如果加入稀盐酸(或 NaCl 溶液)后振荡,没有产生 白色沉淀,证明不含有 Ag+,排除了 H2O2将 Ag 氧化为 Ag+的可能,故答案为:加入稀盐酸(或 NaCl 溶液); ②a 中存在直径在 1~100nm 间的颗粒,属于胶体,利用丁达尔现象检验,所以用一束光照射 液体 a,产生丁达尔现象,故答案为:用一束光照射液体 a,产生丁达尔现象; ③根据实验现象描述可知实验Ⅱ中是过氧化氢在银催化下,发生分解,产生了氧气,化学方 程式:2H2O2 O2↑+2H2O,故本题答案为:2H2O2 O2↑+2H2O; (3)根据 Ag2O 可溶于足量氨水中,转化为银氨溶液,而银不溶于氨水,若猜想成立,则充 分反应后得到银单质,加入足量氨水后,固体不溶解,实验Ⅲ中是过氧化氢和氧化银发生反 应生成银单质,氧气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H2O2+Ag2O=2Ag+O2↑+H2O,本题答案为:①氨水; ②H2O2+Ag2O=2Ag+O2↑+H2O。 【点睛】本题综合考察实验的设计与评价,通过对新旧信息的加工开发,实现指定的实验设 计。本题中以银镜试管的清洗为载体,考查了一系列和银有关的知识点,重在培养学生的分 析、总结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