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化学试题

淄博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模块考试 高二化学试题 ‎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单选,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 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D. 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 ‎2. 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Sn(s,白)+2HCl(aq)== SnCl2(aq)+H2(g) ΔH1‎ ‎②Sn(s,灰)+2HCl(aq)== SnCl2(aq)+H2(g) ΔH2‎ ‎③Sn(s,灰) Sn(s,白) ΔH3 = +2.1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1>ΔH2 ‎ 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3.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 Na2O2(s)+CO2(g)===Na2CO3(s)+O2(g) ΔH=-266 kJ·mol-1‎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燃烧热为283 kJ B.右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 ΔH>-532kJ·mol-1‎ D.CO2(g)与Na2O2(s)反应放出532 kJ热量时,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 ‎4.已知:胆矾失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 ΔH=+Q1 kJ/mol,室温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s)===Cu2+(aq)+SO(aq) ΔH=-Q2 kJ/mol,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则Q1与Q2的关系是(Q1、Q2为正数) ‎ A.Q1>Q2 B.Q1=Q2 C.Q10‎ B.若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C.通过加热可以使B点变到C点 D.在T2时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则一定有v (正) <v (逆)‎ ‎8.下列事实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使用催化剂有利于加快合成氨反应的反应速率 B.硫酸工业中,将黄铁矿粉碎后加入沸腾炉中 C.500℃左右比在室温时更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转化率 D.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加入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 ‎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因为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增大,非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减小 C.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D.反应2Mg(s)+CO2(g)===C (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③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④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⑥催化剂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成千成万倍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A.①⑤⑥ B.②③⑤ C.⑤⑥ D.①⑤‎ ‎11.已知Ⅰ容器恒压,Ⅱ容器恒容,其它条件相同时,在Ⅰ、Ⅱ中分别加入3mol Z,起始时容积相同,发生反应3Z(g)⇌2X(g)+2Y(s)并达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起始到平衡所需时间:Ⅰ>Ⅱ B. 平衡时Z的转化率:Ⅰ<Ⅱ C. 平衡后若在Ⅰ中再加入0.1mol Y,则X的物质的量将减少 D. 平衡后若在Ⅱ中再加入2mol Z,则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变小 ‎12.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恒压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消耗2amolC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单位时间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B ⑤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A. ①②⑥‎ B. ②⑥‎ C. ①②③‎ D. ①⑤⑥‎ A. 反应CO2(g)+C(s) 2CO(g)的ΔS>0、ΔH<0 ‎ B. 体系的总压强p总∶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 ‎ C. 体系中c(CO)∶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 ‎ D. 逆反应速率v逆∶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 ‎13.在体积均为1.0 L的两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 mol CO2和0.2 mol 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C(s) 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4.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0×10-12mol•L-1,则在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 Al3+、K+、NO3-、S2-‎ B. K+、Na+、HCO3-、Cl-‎ C. H+、CH3COO-、SO42-、NO3-‎ D. Fe3+、Na+、Cl-、NO3-‎ ‎15.0.1mol•L-1KHS溶液中下列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A. c(K+)+c(H+)═c(OH-)+c(HS-)+2 c(S2-)‎ B. c(K+)>c(HS-)>c(OH-)>c(H+)‎ C. c(HS-)+c(S2-)+c(H2S)=0.1 mol•L-1‎ D. c(K+)>c(HS-)>c(H+)>c(OH-)‎ ‎16.将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够促进水的电离的是 ‎ ‎①NaHSO4 ②NaHSO3 ③CH3COOH ④CH3COONa ⑤NaHCO3 ⑥NaClO ⑦NH4HCO3‎ A.②④⑤⑥ B.④⑤⑥⑦ C.①②③ D.②④⑤⑥⑦‎ ‎17.25 ℃时,pH=3的盐酸a L分别与下列3种溶液充分混合后,溶液均呈中性:①c(NH3·H2O)=10-3 mol·L-1的氨水b L;②pH=11的氨水c L;③c(OH-)=10-3 mol·L-1的Ba(OH)2溶液d L,试判断a、b、c、d的数量大小关系为 A.a=b>c>d B.b>a=d>c C.b>a>d>c D.c>a=d>b ‎1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NaHSO4熔化或溶于水时电离出来的离子总数均为3NA B.0.1 mol NO和0.1 mol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C.常温下,1 L pH=2的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小于0.1NA D.10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6NA ‎19.下列不属于盐类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 A. HCO3-+H2OH3O++CO32-‎ B. CH3COO-+H2OCH3COOH+ OH-‎ C. CO32-+H2OHCO3-+ OH-‎ D. Al3++3H2OAl(OH)3 +3H+‎ ‎20.常温下0.1 mol·L-1二元酸H2A的溶液中含A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该温度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A的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H2AHA-+H+‎ B.NaHA溶于水能促进水的电离 C.H2A的第二步电离常数Ka2=1.0×10-3‎ D. ‎0.1 mol·L-1 Na2A溶液中存在c( A2-)>c(HA-)>c(OH- )>c(H+)‎ ‎ ‎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二、填空题(共三个大题)‎ ‎21.(8分)理论上稀的强酸、强碱反应生成1mol H2O(l)时放出57.3kJ的热量,写出表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当10k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5×105 kJ,则丁烷的燃烧热为 ______________‎ ‎(3)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也会引发N2和O2反应产生大气污染物NO,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1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①Fe2O3(s)+3CO(g)=2Fe(s)+3CO2(g) ‎ ‎△H= ―24.8 kJ•mol-1‎ ‎② 3Fe2O3(s)+ CO(g)==2Fe3O4(s)+ CO2(g) △H= ―47.2 kJ•mol-1‎ ‎③ Fe3O4(s)+CO(g)==3FeO(s)+CO2(g) △H= +640.5 kJ•mol-1‎ 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2.(13分)(1)某温度时,在3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开始至2 min末,X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 ‎③该反应是由_____________开始反应的。(填“正反应”、“逆反应”或“正、逆反应同时”)‎ ‎(2)在100℃时,将0.100mol N2O4气体充入1L恒容抽空的密闭容器中,隔一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物质的浓度进行分析得到如表数据:‎ 时间(s)‎ ‎0‎ ‎20‎ ‎40‎ ‎60‎ ‎80‎ c(N2O4)/mol·L-1‎ ‎0.100‎ c1‎ ‎0.050‎ c3‎ c4‎ c(NO2)/mol·L-1‎ ‎0.000‎ ‎0.060‎ c2‎ ‎0.120‎ ‎0.120‎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从表中分析:c1___________c2, c3___________c4(填“>”、“<”或“=”)。‎ ‎②在上述条件下,从反应开始直至达到化学平衡时,N2O4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mol·L-1·s-1。‎ ‎③达平衡后下列条件的改变可使NO2气体浓度增大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扩大容器的容积 B.再充入一定量的N2O4 ‎ C.分离出一定量的NO2 D.再充入一定量的He ‎④若在相同条件下,起始时只充入0.080 mol NO2气体,则达到平衡时NO2气体的转化率____。‎ ‎23. (19分)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试回答下列问题. I.氨水是中学常见的弱碱 (1)常温下,下列事实不能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 A.氨水能跟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 B. PH=11的氨水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10 C.0.1mol•L-1氨水pH为11 D.0.1mol•L-1氯化铵溶液的pH为5 (2)下列方法中,可以使氨水电离程度增大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通入氨气 B.加入少量氯化铝固体 C.加水稀释 D.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 II.用0.100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mL、浓度均为0.1mol•L-1 HCl溶液和HX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如图: (1)N点pH>7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M点c(Na+)>c(X-) ‎ b.M点c(HX)<c(X-) c.M点 c(HX)+c(X-)=2c(Na+)‎ d.N点c(H+)+c(HX)=c(OH-) ‎ ‎(3)若HX为醋酸,某学生用0.100 mol/L NaOH标准溶液进行测定未知醋酸溶液浓度的实验。‎ ‎①在使用酸式滴定管前,首先要 ;在加入醋酸溶液之前,应 ‎ ‎ ‎②取20.00mL待测醋酸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 作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手 , 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 ,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读数。‎ ③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请完成下列填空:‎ 实验编号 待测醋酸的体积(mL)‎ NaOH溶液的浓度(mol/L)‎ 滴定完成时,NaOH溶液滴入的体积(mL)‎ ‎1‎ ‎20.00‎ ‎0.100‎ ‎25.18‎ ‎2‎ ‎20.00‎ ‎0.100‎ ‎23.04‎ ‎3‎ ‎20.00‎ ‎0.100‎ ‎22.96‎ a.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3位)。‎ b.若滴定结束时,碱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终点读数为________mL。‎ c.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________。‎ A.用酸式滴定管取20.00 mL待测醋酸,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 B.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C.称量NaOH固体时,有小部分NaOH潮解 D.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 E.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F.量取20.00 mL待测醋酸溶液时,第二次读数仰视刻度 III.(1)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值最小的是 ;NH4+浓度最小的是 。‎ A.NH4Cl B.NH4HCO3 C.NH4HSO4 D.(NH4)2SO4‎ ‎(填“<”“>”或“=”). (2)常温下,用Na2SO3溶液吸收SO2时,溶液pH随n(SO32-):n(HSO3-)变化的关系如下表: ‎ n(SO32-):n(HSO3-)‎ ‎91:1‎ ‎1:1‎ ‎9:91‎ pH ‎8.2‎ ‎7.2‎ ‎6.2‎ 以下离子浓度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______ A.NaHSO3溶液中c(HSO3-)>c(H+)>c(SO32-)>c(H2SO3) B.Na2SO3溶液中c(Na+)>c(SO32-)>c(HSO3-)>c(OH-)>c(H+) C.当吸收液呈中性时,c(Na+)>c(SO32-)>c(HSO3-)>c(OH-)=c(H+) D.当吸收液呈中性时,c(Na+)=c(HSO3-)+2c(SO32-)‎ 淄博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模块考试 高二化学试题答案 ‎1.A 2.D ‎3.【答案】C ‎【解析】A、由题意可知CO的燃烧热是283kJ/mol,错误;B、该图只表示CO生成二氧化碳的能量关系,‎ 不表示反应历程,错误;C、二氧化碳的固体生成二氧化碳的气体需要吸收热量,所以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固体反应放出的热量将小于2×266=532kJ,ΔH本身是负值,所以ΔH>-532kJ·mol-1,正确;D、CO2(g)与Na2O2(s)反应放出532 kJ热量时,说明有2mol过氧化钠参加反应,而过氧化钠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所以2mol过氧化钠转移的电子数是2×6.02×1023,错误,答案选C。‎ ‎4.【答案】A ‎【解析】胆矾溶于水可以看成是两步骤,第一步是失水,吸收热量Q,第二步骤是,无水硫酸铜溶于水,是放热的过程,就是说胆矾溶于水具有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可看成上(1)(2)的叠加,所以它的焓变值为Q1+(-Q2),据题意,胆矾溶于水时温度降低,所以可知胆矾溶于水时一个吸热的过程,因此Q1+(-Q2)大于0,从而可知Q1>Q2所以答案选A ‎5. 解:①液态水汽化,为吸热过程,为物理变化,故不选;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为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选;  ③浓H2SO4稀释放出大量的热,为物理变化,故不选;  ④KClO3分解制O2,为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选;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为放热反应,故不选; ⑥CaCO3高温分解,为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选;  ⑦CO2+C═2CO为吸热反应,故选; ⑧Ba(OH)2•8H2O与固体NH4Cl混合,为吸热反应,故选;  ⑨C+H2O(g)═CO+H2,为吸热反应,故选; ⑩Al与HCl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选; 故选B.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或与水、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 ‎)、工业制水煤气、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吸热反应一定为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归纳常见的吸热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B ‎【解析】可逆反应2AB3(g) A2(g) + 3B2(g) ΔH>0属于正反应气体系数增大的吸热反应,故升温、减压平衡正向移动。A.升温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错误;B.升温,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少,且升温平衡右移,AB3%减小,正确;C.做等温线可知,增大压强,平衡左移,AB3%增大,错误;D.做等压线可知,升温,平衡正向移动,A2%增大,错误;故选B。‎ ‎7.【答案】B ‎【解析】从图看出,温度越高,CO平衡时的浓度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向移动,则反应是吸热反应,ΔH>0,A正确;平衡常数只和温度有关,温度发生改变平衡常数发生改变,T1、T2时的温度不同,故平衡常数也不同,B错误;反应是吸热反应,加热c(CO)增大,故通过加热可以使B点变到C点,C正确;在T2时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c(CO)增大,可以通过改变容器的体积来实现,平衡不移动, v (正) 不一定比v (逆)大,D正确。选B。‎ ‎8.【答案】D ‎【解析】勒夏特列原理也就是平衡移动原理,能用此原理解释的事实具备如下特点:涉及可逆反应的平衡移动且符合平衡移动原理;A、使用催化剂有利于加快合成氨反应的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错误;B、硫酸工业中,将黄铁矿粉碎后加入沸腾炉中,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错误;C、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氨的转化率降低,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错误;D、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加入盐酸中,抑制铁离子的水解,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正确。‎ ‎9.【答案】C ‎【解析】反应的自发性是由熵变和焓变共同决定的,若ΔH<0,ΔS>0,则一定自发,若ΔH>0,ΔS<0,‎ 则一定不能自发,若ΔH<0,ΔS<0或ΔH>0,ΔS>0,则能否自发和温度有关,A、B错误。C项中反应的ΔS>0,若ΔH<0,则一定能自发,现常温下不能自发,说明ΔH>0,正确。D项中反应的ΔS<0,能自发,说明ΔH<0,错误。‎ ‎10.【答案】C ‎【解析】①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②普通分子的能量低,它们之间的碰撞不是有效碰撞;‎ ‎③增大反应物浓度,不能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④改变压强,也不能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 ‎11. 解:在Ⅰ、Ⅱ中分别加入3mol Z,起始时容积相同,发生反应3Z(g)⇌2X(g)+2Y(s)并达平衡. A、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I是恒压密闭容器,II是恒容密闭容器,反应Ⅰ压强大于反应Ⅱ压强,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则从起始到平衡所需时间:I<II,故A错误; B、反应Ⅰ压强大于反应Ⅱ压强,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则平衡时Z的转化率:Ⅰ>Ⅱ,故B错误; C、Y为固体,增大Y的量,不影响平衡移动,则X的物质的量不变,故C错误; D、平衡后若在Ⅱ中再加入2mol Z,相当于在原来基础上缩小体积,压强增大,则平衡正向移动,则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在Ⅰ、Ⅱ中分别加入3mol Z,起始时容积相同,发生反应3Z(g)⇌2X(g)+2Y(s)并达平衡. A、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I是恒压密闭容器,II是恒容密闭容器,反应Ⅰ压强大于反应Ⅱ压强,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B、反应Ⅰ压强大于反应Ⅱ压强,压强增大,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C、Y为固体,增大Y的量,不影响平衡移动; D、平衡后若在Ⅱ中再加入2mol Z,相当于在原来基础上缩小体积,压强增大,则平衡正向移动,以此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比较、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等,题目难度中等,分析问题时注意压强对不同反应类型的影响.‎ ‎12. 解:①恒压容器中,因为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不等,所以体积一直在变,又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在变,则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 ②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消耗2amolC,所以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选; ‎ ‎③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A、B、C的浓度不再变化,所以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 ④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单位时间消耗 a mol A,同时生成3amolB,所以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 ⑤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所以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 ⑥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B、C 的分子数目比都可能为1:3:2,这与反应初始量和转化率有关,所以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选; 故选B. 在一定条件下,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性也不变,注意该反应中,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压强可作为判断的依据.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不能用压强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13.【答案】C ‎【解析】A项,由反应中各物质状态可以看出,ΔS>0;由图中曲线走势可以看出,温度升高,c(CO2)降低,平衡右移,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A项错误;B项,温度、体积一定时,总压强与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 状态Ⅱ: CO2(g)+C(s)2CO(g)‎ n(始)/mol 0.2 0‎ n(转)/mol 0.12 0.24‎ n(平)/mol 0.08 0.24‎ 状态Ⅰ: CO2(g)+C(s)2CO(g)‎ n(始)/mol 0.1 0‎ n(转)/mol 0.02 0.04‎ n(平)/mol 0.08 0.04‎ 状态Ⅱ平衡时n总=0.32 mol;状态Ⅰ平衡时n总=0.12 mol,可知平衡时体系总压强P总:‎ 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B项错误。‎ C项,由B项分析可知:c(CO,状态Ⅱ)=‎ mol/L,Ⅲ可以看成是Ⅱ体积扩大1倍后所达平衡的等效平衡,Ⅱ体积扩大1倍后瞬间(假设平衡还未开始移动)c(CO)=0.12 mol/L,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将右移,平衡时即状态Ⅲc(CO)>0.12 mol/L,故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C项正确。D项,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v(状态Ⅰ)逆:v逆(状态Ⅰ)逆(状态Ⅲ),D项错误。‎ 评析:本题通过浓度和温度两个变量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有关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本题的难点是B项。‎ ‎14.【答案】D ‎【解析】解: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浓度为10-13mol/L,为酸或碱溶液, A.如为酸性,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则共存,故A不选; B.无论呈酸性还是碱性,HCO3-都不能大量共存,故B选; C.如为碱性,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则共存,故C不选; D.无论呈酸性还是碱性,离子之间都不发生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不选. 故选B. 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浓度为10-13mol/L,为酸或碱溶液,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弱电解质等,不能发生相互促进水解反应,则能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考常见题型,注重学生思维严密性的考查,习题中信息的抽取及应用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5. 解:A.KHS溶液中遵循电中性原则,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K+)+c(H+)=c(OH-)+c(HS-)+2 c(S2-),故A正确; B.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并且HS-水解程度大于HS-电离程度,则c(OH-)>c(H+),因水解程度较弱,则c(K+)>c(HS-)>c(OH-)>c(H+),又由于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则c(H+)>c(S2-),则溶液中正确的电离平衡为:c(K+)>c(HS-)>c(OH-)>c ‎(H+)>c(S2-),故B正确; C.0.1mol•L-1KHS溶液中含有:HS-、S2-、H2S,由物料守恒可知c(HS-)+c(S2-)+c(H2S)=0.1 mol•L-1,故C正确; D.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并且HS-水解程度大于HS-电离程度,则c(OH-)>c(H+),因水解程度较弱,则c(K+)>c(HS-)>c(OH-)>c(H+),又由于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则c(H+)>c(S2-),则溶液中正确的电离平衡为:c(K+)>c(HS-)>c(OH-)>c(H+)>c(S2-),故D错误; 故选D. KHS溶液显示碱性,说明HS-水解程度大于HS-电离程度,存在HS-⇌H++S2-,HS-+H2O⇌H2S+OH-,H2O⇌H++OH-,结合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可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盐的水解原理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KHS溶液呈碱性、HS-水解程度大于HS-电离程度,注意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利用.‎ ‎16.【答案】B ‎【解析】①NaHSO4电离出的H+抑制水的电离。②HSO3-既水解又电离,但电离大于水解,呈酸性,抑制水的电离。‎ ‎17.【答案】B ‎【解析】若b=a,pH<7,现呈中性所以b>a。若c=a,pH>7。现呈中性,所以c<a。‎ ‎18.【答案】B ‎【解析】A.1mol MaHSO4熔化或溶于水时电离出来的离子总数分别为2NA和3NA,A错误;B.0.1 mol NO和0.1 molO2充分反应生成0.1molNO2,氧气过量,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B正确;C.常温下,1 L pH=2的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大于0.1NA,因为溶剂水还含有大量氢原子,C错误;D.10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含有的氢原子物质的量是 ,数目为12NA,D错误,答案选B。‎ ‎19. 试题分析:在溶液中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称为盐类水解,所以B、C、D都是水解平衡,A是电离平衡,选A。 考点:考查水解平衡的有关判断。‎ ‎20.【答案】C ‎21.(1)【答案】NaOH(aq)+H2SO4(aq)═Na2SO4(aq)+H2O(l)△H=-57.3kJ/mol ‎【解析】解: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稀溶液分别是强酸、强碱,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2SO4(aq)═Na2SO4(aq)+H2O(l)△H=-57.3 kJ/mol, 故答案为:NaOH(aq)+H2SO4(aq)═Na2SO4(aq)+H2O(l)△H=-57.3 kJ/mol.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据此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明确中和热指的是酸碱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题目难度大.‎ ‎(2)答案:当10kg丁烷完全反应物质的量=mol,完全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5×105kJ,2mol丁烷完全反应放热==5800kJ,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2C4H10(g)+13O2(g)=8CO2(g)+10H2O(l)△H=-5800kJ/mol,燃烧热是指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则丁烷的燃烧热△H为-2900kJ/mol, (3)根据题意写出对应的方程式:N2(g)+O2(g)=2NO(g)△H=吸收的总能量-放出的总能量=945.8KJ/mol+498KJ/mol-2×630KJ/mol=183.8KJ/mol, 故答案为:N2(g)+O2(g)=2NO(g)△H=+183.8 kJ/mol; ‎ ‎(4)‎ ‎22.【答案】(1)①2Z+Y3X ②0.067 mol/(L·min) ③正、逆反应同时 ‎(2)①K= < =②0.001 ③B ④25%‎ ‎【解析】(1)①根据图像可知Y和Z是反应物,X是生成物,平衡时Z和Y减少了0.4mol、0.2mol,X增加了0.6mol,所以根据变 ‎ 化量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Z+Y3X。②反应开始至2 min末,X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mol,则X的反应速率为=0.067 mol/(L·min)。③根据图像可知起始时三种物质的量均不是0,所以该反应是由“正、逆反应同时开始反应的。(2)①根据方程式N2O42NO2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前20s生成NO2是0.06mol/L,则消耗N2O4是0.03mol/L,所以c1=0.07mol/L;20~40s之间消耗N2O4是0.02mol/L,则生成NO2是0.04mol/L,所以c2=0.10mol/L,则c1<c2;60s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c3=c4。②在上述条件下,从反应开始直至达到化学平衡时NO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2mol/L÷60s=0.002 mol·L-1·s-1,速率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则N2O4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1mol·L-1·s-1。③A.扩大容器的容积,NO2浓度一定减小;B.再充入一定量的N2O4,NO2气体浓度增大;C.分离出一定量的NO2,NO2浓度一定减小; D.再充入一定量的He,浓度不变,答案选B。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3=c4=0.04mol/L,所以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若在相同条件下,起始时只充入0.080 mol NO2气体,则 N2O42NO2‎ 起始浓度(mol/L) 0 0.08‎ 转化浓度(mol/L) x 2x 平衡浓度(mol/L) x 0.08-2x 所以 解得x=0.01‎ 因此达到平衡时NO2气体的转化率为。‎ ‎23.【解析】解:I.(1)①A.氨水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说明一水合氨是碱,但不能说明一水合氨部分电离,所以不能说明是弱电解质,故A错误; B. PH=11的氨水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10,证明溶液中一水合氨存在电离平衡,能说明是弱电解质,故B正确; C.常温下,0.1mol•L-1氨水pH为11,溶液呈碱性,说明一水合氨部分电离,则说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故C正确; D.常温下,0.1mol/L的氯化铵溶液pH约为5,溶液呈酸性,说明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则说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2)A.通入氨气,氨水的浓度增大,电离程度减小,故A错误; B ‎.加入少量氯化铝固体,铝离子会消耗氢氧根离子,则促进一水合氨的电离,电离程度增大,故B正确; C.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的电离,电离程度增大,故C正确; D.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铵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氨水的电离,电离程度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II.(1)N点pH>7的原因是因为两者等物质的量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水解呈碱性,所以水解反应方程式为:X-+H2O⇌HX+OH-, 故答案为:X-+H2O⇌HX+OH-; (2)M点生成等浓度的HX和NaX的混合溶液,溶液呈碱性,说明水解大于电离,而水解程度微弱,所以M点c(Na+)>c(X-),故a正确; b.M点生成等浓度的HX和NaX的混合溶液,溶液呈碱性,说明水解大于电离,则M点c(HX)>c(X-),故b错误;c.M点生成等浓度的HX和NaX的混合溶液,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2n(Na)=n(X),M点c(HX)+c(X-)=2c(Na+),故c正确; d.N点是氢氧化钠和HX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NaX溶液,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c(H+)+c(HX)=c(OH-),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3)①检查活塞是否漏水 用醋酸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2~3遍 ②酚酞 左 轻轻挤压玻璃球 右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③a.0.115 mol/L  b.22.30(22.29、22.31均对)  c.CE III.(1)C B (2)用Na2SO3溶液吸收SO2时,随着吸收的增多,溶液由碱性逐渐变为酸性, A.由表中信息可知NaHSO3溶液为酸性溶液,溶液中c(HSO3-)>c(H+)>c(SO32-)>c(H2SO3),故A正确; B.Na2SO3溶液中SO32-的水解存在二级水解,亚硫酸氢根离子水解程度较小,且水电离也产生氢氧根离子,所以c(HSO3-)应小于c(OH-),溶液中c(Na+)>c(SO32-)>c(OH-)>c(HSO3-)>c(H+),故B错误; C.由表中数据,当c(SO32-)=c(HSO3-)时,pH=7.2,故当吸收液呈中性时,可推出c(SO32-)<c(HSO3-),故C错误; D.因c(H+)=c(OH-),根据电荷守恒,c(H+)+c(Na+)=c(HSO3-)+2c(SO32-)+c(OH-),c(Na+)=c(HSO3-)+2c(SO32-)成立,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