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50张)(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50张)(全国通用)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 2 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 高考点击 2 高频考点 3 课后热点强化 高 考 点 击 最新考纲 考向分析 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 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 .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本专题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再现能力为主,题型主要为选择题;此类题目主要以社会热点及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化学知识为考查方向,在备考中应注意这方面的知识。 高 频 考 点 1 . (2017 · 北京 · 6) 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A [ 解析 ]   瓷器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物, A 项正确。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物, B 项错误;茶叶的主要成分为茶多酚 ( 属于酚类 ) 、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等,属于有机物, C 项错误;中草药成分复杂,通常含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有机酸、生物碱等,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 D 项错误。 2 . (2018 · 江苏 · 6)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 (    ) A .向 FeCl 2 溶液中滴加 NH 4 SCN 溶液,溶液显红色 B . KAl(SO 4 ) 2 · 12H 2 O 溶于水可形成 Al(OH) 3 胶体 C . NH 4 Cl 与 Ca(OH) 2 混合加热可生成 NH 3 D . Cu 与 FeCl 3 溶液反应可生成 CuCl 2 [ 解析 ]   A 错: Fe 3 + 遇 SCN - 溶液显红色。 A 3 . (2018 · 江苏 · 3)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 A . NaHCO 3 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 . SiO 2 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 . Al 2 O 3 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 . CaO 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 解析 ]   D 对: CaO 无毒,能与水反应生成 Ca(OH) 2 ,常用作食品干燥剂。 A 错: NaHCO 3 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胃酸,但与 NaHCO 3 受热易分解无关。 B 错: SiO 2 制光导纤维是利用了 SiO 2 可以对光进行折射和全反射,与其熔点和硬度无关。 C 错: Al 2 O 3 的熔点很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与 Al 2 O 3 的两性无关。 D 4 . (2016 · 全国 Ⅱ · 26) 联氨 ( 又称肼, N 2 H 4 ,无色液体 ) 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联氨分子的电子式为 _____________ ,其中氮的化合价为 _________ 。 (2) 实验室中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联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 2NH 3 + NaClO===N 2 H 4 + NaCl + H 2 O 1 .警惕物质组成、分类中的 “ 四大误区 ” (1) 误认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① 某物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的不同单质混合而成。如 O 2 、 O 3 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 ② 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如 C 4 H 10 的结构有两种,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 (2) 误认为能电离出 H + 的物质一定是酸。如 NaHSO 4 是一种盐。 (3) 误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 Mn 2 O 7 是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而且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属于酸性氧化物,如 CO 、 NO 为不成盐氧化物等。 (4) 误认为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Al 2 O 3 属于两性氧化物, Na 2 O 2 属于过氧化物。 2 .拓展延伸 高中化学涉及的基本概念比较多,可设题的角度还有: (1) 反应类型: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等。 (2) 物质概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溶液、胶体和浊液,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酸、碱和盐,羧酸、醇和酯,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等。 (3) 理论概念: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原电池、电解池、精炼池、电镀池,燃烧热、中和热和反应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等。 对于以上概念必须弄清本质,通过同类对比法学习,在辨析和应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3 .辨析比较 “ 四同 ” 辨析 四同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研究对象 核素 ( 原子 ) 单质 有机物 化合物 相同或相似 质子数 元素 结构 分子式 不同 中子数 结构 分子式相差 n ( n ≠ 0) 个 CH 2 结构 化学性质 几乎完全相同 相似 相似 可能相似, 也可能不同 实例 1 H 、 D( 2 H) 、 T( 3 H) ; 12 C 、 13 C 、 14 C O 2 与 O 3 ;白磷与红磷;金刚石与石墨、 C 60 CH 4 与 C 2 H 6 ; CH 3 OH 与 CH 3 CH 2 OH 乙醇与二甲 醚;正丁烷 与异丁烷 4 .防范物质组成、分类中的易错点 ( 正确的打 “ √ ” ,错误的打 “ × ” ) (1) 在酸中有几个 H 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    ) (2)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    ) (3) 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    ) (4) 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    ) (5) 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    ) (6)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 (7) 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 × √ × × × × × 1 . (2018 · 西宁一模 )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利用 CO 2 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C .黄河入海口沙洲的形成与用卤水点豆腐,都体现了胶体聚沉的性质 D .我国汽油标准由 “ 国 Ⅲ ” 提高到 “ 国 Ⅳ ” ,目的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A [ 解析 ]   人造纤维、合成纤维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而光导纤维是 SiO 2 ,是无机化合物,故 A 错误;合成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类,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故 B 正确,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出现聚沉现象,黄河入海口沙洲的形成与用卤水点豆腐都是电解质使胶体出现聚沉造成的,故 C 正确;提高汽油的质量,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改善环境,故 D 正确。 2 . (2017 · 西城区模拟 ) 下列物质与类别不对应的是 (    ) B [ 解析 ]   A .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是 NaHCO 3 ,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属于盐,故 A 不选; B .食用油的成分为油脂,是相对分子量较小的分子,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故 B 选; C .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故 C 不选; D . “ 84 消毒液 ” 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 (NaClO) 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 D 不选。 3 . ( 新题预测 )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强的自然科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油条的制作口诀是 “ 一碱、二矾、三钱盐 ” ,其中的 “ 碱 ” 是烧碱 B .黑火药的最优化配方是 “ 一硫二硝三木炭 ” ,其中的 “ 硝 ” 是硝酸钾 C .过滤操作要领是 “ 一贴二低三靠 ” ,其中 “ 贴 ” 是指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D . “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 ,前一个固体一般指粉末状固体 A [ 解析 ]   A 项,油条的制作口诀是 “ 一碱、二矾、三钱盐 ” , “ 碱 ” 指 NaHCO 3 , “ 矾 ” 指明矾 [KAl(SO 4 ) 2 · 12H 2 O] , “ 盐 ” 指 NaCl ; B 项,黑火药的最优化配方是硫黄、硝石和炭; C 项,一贴:用少量水润湿的滤纸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 D 项,固体粉末药品放入试管中,采用药匙或纸槽,但是固体块状,大颗粒状需要用镊子。 1 . (2015 · 北京高考 · 6) 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 考点二 物质的变化 C [ 解析 ]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该题中 A 、 B 、 D 选项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而转轮排字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 2 . (2016 · 上海高考 ) 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一定属于吸热反应   B .一定属于可逆反应 C .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 .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A [ 解析 ]   观察示意图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该物质发生分解反应,一般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也有的分解反应如 2H 2 O 2 ===2H 2 O + O 2 ↑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A 项错误, D 项正确;根据图示可知有一部分反应物未参加反应,所以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B 项正确;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化合物,生成物中有单质,元素化合价有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 项正确。 3 . (2016 · 四川高考 ) 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 .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 .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 .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 .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B [ 解析 ]   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是利用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发生了化学变化;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是因为硅胶疏松多孔,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是因为二氧化硫可与某些有色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肥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钠,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是利用高级脂肪酸钠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呈碱性的性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4 . (2018 · 北京 · 6) 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 B [ 解析 ]   B 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不是化学变化。 A 项:甲醇低温生成氢气和氢气用作燃料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 C 项:偏二甲肼用作火箭燃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 项: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1 .归类记忆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两法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从宏观上判断 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判断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 NaCl 晶体的熔化 3 .突破物质变化中的易错点 ( 正确的打 “ √ ” ,错误的打 “ × ” ) (1)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    ) (2) 只要有化学键断裂,就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    ) (3) 只要有颜色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 (4)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    ) (5) 同位素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    ) (6) 节日燃放烟花只涉及物理变化 (    ) √ × × √ × × [ 方法指导 ]   物质变化的认识误区 (1) 误认为有新物质生成、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如 16 O 转化为 18 O 、 NaCl 溶于水都不属于化学变化。 (2) 误认为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物理变化,如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O 2 转化为 O 3 均为化学变化,并且为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或硫酸铜溶液均有沉淀生成,前者为蛋白质的盐析,为物理变化;后者为蛋白质的变性,为化学变化。 1 . 物理和化学变化通常包含结构和能量的改变,下列相关过程的结构、能量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 A .有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B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 定是由化学键断裂、生成引起的 C .同一化学反应,只要起始和终止的状态与量相同,加催化剂后,反应总的热效应一定不会发生改变 D .放热反应一定都是自发进行的反应,吸热反应一定都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 C [ 解析 ]   电解质的电离、离子晶体的熔化,有化学键断裂,但没有新化学键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A 错误,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会引起能量变化,但物质的状态改变时,也会引起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 1 mol H 2 与足量 O 2 反应生成液态水和水蒸气放出的能量不同, B 错误;反应总的热效应与催化剂无关, C 正确;反应是否自发是 Δ H 和 Δ S 、温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D 错误。 2 .中国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语体现了化学知识。下列成语中涉及的主要变化不是化学反应的是 (    ) A .百炼成钢 B .饮鸩止渴 C .铁杵磨针 D .火上浇油 [ 解析 ]   A 项,百炼成钢有新物质铁生成; B 项,饮鸩止渴使人中毒,发生蛋白质变性; C 项,铁杵磨针没有新物质生成; D 项,火上烧油发生燃烧,有新物质生成。 C 1 . (2018 · 全国 Ⅱ · 8) 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 ( 如下图所示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考点三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C 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 . NH 3 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 解析 ]   C 错: NH 3 参与反应生成铵盐,是反应物,不是催化剂。 A 对:雾和霾的分散剂都是空气。 B 对:雾霾中的无机颗粒物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D 对:过度施用氮肥会增加大气中氨的含量。 2 .对胶体知识的考查,往往把其渗透到某个选择题的选项中。下面是高考题和各地模拟题的组合,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 ” ,错误的打 “ × ” (1) 制备 Fe(OH) 3 胶体,可以将 NaOH 浓溶液滴加到饱和 FeCl 3 溶液中 (    ) (2) 浓氨水中滴加 FeCl 3 饱和溶液可制得 Fe(OH) 3 胶体 (    ) (3)H + 、 K + 、 S 2 - 、 Br - 能在 Fe(OH) 3 胶体中大量共存 (    ) (4) 明矾溶于水产生 Al(OH) 3 胶体: Al 3 + + 3H 2 O===Al(OH) 3 ↓ + 3H + (    ) (5) 向沸水中滴加 FeCl 3 饱和溶液制备 Fe(OH) 3 胶体的原理是加热促进了 Fe 3 + 水解 (    ) × × × × √ (6) 将 0.2 moI · L - 1 FeCl 3 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然后继续加热并不断搅拌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    ) (7) 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 1 ~ 100 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    ) (8) 处理河水时可加入明矾作为混凝剂,吸附水中杂质 (    ) (9)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别蛋白质溶液和食盐水 (    ) (10)PM2.5( 微粒直径为 2.5×10 - 6 m) 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 × √ √ √ × 胶体知识“ 9 ” 提醒 (1) 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 (1 ~ 100 nm) 。 (2) 胶体的物理性质:①丁达尔效应;②电泳现象;③介稳性等。 (3) 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 (4) 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5) 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电荷。 (6) 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有电荷。胶体与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 (7) 在 Fe(OH) 3 胶体中, Fe(OH) 3 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 FeCl 3 溶液中 Fe 3 + 的数目。 (8)Fe(OH) 3 胶体中逐滴加入强酸 ( 如盐酸、硫酸 ) 时,出现的现象为先沉淀后溶解。其原因:开始时出现沉淀是由于胶体中加入了电解质发生了聚沉,后来沉淀消失是由于发生了中和反应。 (9) 把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 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 1 ~ 100 nm 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 KAl(SO 4 ) 2 · 12H 2 O 、 FeCl 3 · 6H 2 O 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 Al 3 + 、 Fe 3 + 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Al(OH) 3 胶体、 Fe(OH) 3 胶体。 1 . (2018 · 合肥高三调研 ) 纳米是长度单位, 1 nm = 10 - 9 m ,当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会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由铜制成的 “ 纳米铜 ” 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关于 “ 纳米铜 ”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 纳米铜 ” 比铜片的金属性强 B . “ 纳米铜 ” 比铜片更易失去电子 C . “ 纳米铜 ” 比铜片的氧化性强 D . “ 纳米铜 ” 的还原性与铜片相同 [ 解析 ]   “ 纳米铜 ” 只是物质的颗粒变小,但不影响其化学性质,故选 D 。 D 2 .国防科大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制出一种具有超强吸附能力的新型超轻纳米材料 ( 基本微粒直径为 1 ~ 100 nm) 。这种材料结构上由一维氮化硼纳米管和二维氮化硼纳米晶片复合而成,整个材料内部充满气孔。这种材料耐高温,且用它吸附完有机物后,可以通过点燃的方式实现重复使用。下列关于该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将该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丁达尔效应 B .该材料的基本微粒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 .该材料在 2 000 ℃ 的高温下,还可以保持结构完整,可正常使用 D .该材料在航空航天高温热防护、有毒化学物质吸附和清除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B [ 解析 ]   该材料的基本微粒的直径为 1 ~ 100 nm ,将该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该材料的基本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A 项正确, B 项错误;氮化硼晶体属于原子晶体,可耐高温,结构稳定, C 项正确;该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D 项正确。 3 .下列有关 PM2.5 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大气中 PM2.5 比表面积大,吸附力强,能吸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 B . PM2.5 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C .雾霾是一种分散系,分散剂是空气,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的原理是吸附原理 D . “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 ” ,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 课后热点强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