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3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初考试高二年级 化学试卷(理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Ag-108 Fe-56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最近,国际上提出的“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工业生产中( )。 A. 对废水、废气、废渣进行严格处理 B. 化学生产中不排放任何有害物质 C. 化工厂及周围种草、种树、种花,使工厂成为花园式工厂 D. 以绿色植物为原料,以生物催化剂实现化工生产过程的化学 【答案】B 【解析】 绿色化学的研究重点有四个:一是选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危害小的、淘汰有毒的反应起始物(原材料);二是选择最佳的反应(生产)条件,以实现最大限度地节能和零排放;三是研究最佳的转换反应和良性的试剂(含催化剂);四是合成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更安全的目标化合物(最终产品)。 2. 下列各组名词或现象中,三者间没有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A. 汽车尾气——光化学污染——咳嗽和气喘者增多 B. 含磷洗衣粉——水体富营养化——水栖生物大量死亡 C. 人口增多——空气中CO2浓度增大——温室效应 D. 氟氯烃——臭氧空洞——皮肤癌患者增多 【答案】C 【解析】 汽车尾气可产生大量的烃、氮及碳的氧化物等废气,可形成光化学污染,后果是使人们咳嗽、气喘;使用含磷洗衣粉,将导致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偏高,使植物耗氧增加,最终使水质下降、缺氧而使水栖生物死亡;氟氯烃可产生能使臭氧(可吸收紫外线)分解的卤原子(起催化作用),而形成臭氧空洞,使人们受到紫外线的伤害,致使皮肤癌患者增多。 而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近代工业大量向空中排放温室气体CO2而形成的。 故答案为C 3.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油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 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 葡萄糖能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 D. 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生产甘油和肥皂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正确; B. 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B正确; C. 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能发生氧化反应,C错误; D. 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即皂化反应,可以生产甘油和肥皂,D正确; 答案选C。 4.某温度下向含AgCl固体的AgCl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gCl的溶解度、Ksp均减小 B. AgCl的溶解度、Ksp均不变 C. AgCl的溶解度减小、Ksp不变 D. AgCl的溶解度不变、Ksp减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含AgCl固体的AgCl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当加入少量稀盐酸时,c(Cl-)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Ag+)减小,溶解的氯化银质量减小,AgCl的溶解度减小;AgCl的K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AgCl的Ksp不变。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涉及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和溶度积常数两个概念,解题时要注意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注意溶度积常数只和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sp不变。溶解度则随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而改变,不仅和温度有关,还和影响平衡的离子浓度有关。 5.将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促进水的电离的是 A. NaHSO4 B. Na2CO3 C. SO2 D. NaOH 【答案】B 【解析】 A、NaHSO4为酸性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选项A不符合;B、Na2CO3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是弱酸阴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选项B符合;C、SO2 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为弱酸,亚硫酸抑制了水的电离,选项C不符合;D、NaOH为强碱,NaOH抑制了水的电离,选项D不符合;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水的电离及其影响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明确水的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能够促进电离。水为弱电解质,水的电离方程式:H2O?H++OH-,加入酸溶液和碱溶液能够抑制水的电离,加入能够水解的盐能够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过程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能够促进水的电离,据此进行判断。 6.在0.1 mol/L Na2CO3溶液中,微粒间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Na+] + [H+]=[OH-] + [HCO3-] + [CO32-] B. [Na+]>[CO32-]>[HCO3-]>[OH-] C. [Na+]=2[CO32-] + 2[HCO3-] + 2[H2CO3] D. [Na+]>[HCO3-]>[CO32-]>[OH-] 【答案】C 【解析】 根据电荷守恒,Na2CO3溶液中[Na+] + [H+]=[OH—] + [HCO3—] + 2[CO32—],故A错误;Na2CO3溶液中[Na+]>[CO32—]> [OH—] > [HCO3—] ,故B错误;根据物料守恒,Na2CO3溶液中[Na+]=2[CO32—] + 2[HCO3—] + 2[H2CO3],故C正确;Na2CO3溶液中[Na+]>[CO32—]>[OH—] >[HCO3—],故D错误。 点睛: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所以Na2CO3、NaHCO3溶液中一定满足[Na+] + [H+]=[OH—] + [HCO3—] + 2[CO32—]。 7.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NH3)=0.1 mol/(L•min) B. v(NH3)=0.2 mol/(L•min) C. v(H2)=0.3 mol/(L•min) D. v(H2)=0.4 mol/(L•min) 【答案】D 【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方程式N2+3H22NH3可知如果都用氢气表示反应速率,分别是[mol/(L•min)]0.15、0.3、0.3、0.4,所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选项D,答案选D。 点睛: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根据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需要注意的是换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8.小苏打溶液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HCO3-+H+→H2CO3 B. HCO3-+ H2O H2CO3 + OH- C. CO32-+ H2O HCO3-+ OH- D. HCO3-+ H2O CO32-+ H3O+ 【答案】B 【解析】 小苏打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碳酸氢根离子水解,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 H2O H2CO3 + OH-,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该题是高考中的高频题,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能否发生,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 9. 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6H10O5)n可表示淀粉或纤维素 B. 反应②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H+2CO2↑ C. 反应③得到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和乙酸,可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D. 反应③和④都属于取代反应 【答案】C 【解析】 A.淀粉或纤维素都水解生成葡萄糖,分子式都为(C6H10O5)n,A正确; B.葡萄糖能分解生成乙醇:C6H12O62C2H5OH+2CO2↑,B正确;C.氢氧化钠能与乙酸乙酯反应,将原物质除掉,应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C错误;D.酯化和水解都是取代反应,D正确,答案选C。 10.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 ③纯碱溶液 ④乙醇 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试根据据巴豆酸的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 ) A. 只有②④⑤ B. 只有①③④ C. 只有①②③④ D. 全部 【答案】D 【解析】 【详解】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含碳碳双键,与①氯化氢、②溴水均发生加成反应;含碳碳双键,与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含-COOH,与③纯碱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与④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故选D。 11. 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乙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C. 丙中的碳碳键是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交替结合 D. 丁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比例模型可知四种常见有机物分别为甲烷、乙烯、苯、乙醇,甲烷的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项错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B项正确;苯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C项错误;D.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酸乙酯,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球棍模型、比例模型以及物质的性质。 12.下图是氢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按图中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电极是负极,b电极是正极 B. 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2H+ C. 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 D. 氢氧燃料电池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 【答案】C 【解析】 分析:A. 氢氧燃料电池,氢气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电极是负极,b电极是正极;B.氢气失电子,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氧气得电子,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D. 氢氧燃料电池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新型发电装置。 详解: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通入氢气a电极是负极,b电极是正极,A正确;B. a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H2-2e-===2H+,B正确;通入氧气的b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C错误;氢氧燃料电池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D正确;正确选项C。 点睛:在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均为负极,通入空气或氧气的电极均为正极;对于燃料电池,要注意的是:即使燃料相同,如电解质溶液不同,电极反应式可能不同,如氢氧燃料电池,在酸性介质和碱性介质中的电极反应式就不同。 13.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取一定量的A、B于反应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C、D的物质的量的比值 D.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答案】B 【解析】 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所以压强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均是不变的,AD不正确。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容积不变,但混合气的质量是变化的,所以B正确。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物质的浓度之间不一定满足一定的比值,C不正确。因此答案选B。 14.电解硫酸铜溶液要达到如下三个要求:①阳极质量减小,②阴极质量增加,③电解过程中Cu2+浓度不变。则可选用的电极是( ) A. 石墨作阳极,铁作阴极 B. 粗铜(含Fe、Ni、Zn)作阳极,纯铜作阴极 C. 纯铜作阳极,铁作阴极 D. 铁作阳极,纯铜作阴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阳极质量减小,则阳极一定是活性电极;阴极质量增加,则溶液中必须含有能在阴极放电的金属阳离子;电解过程中Cu2+浓度不变,因此相当于是镀铜,所以阳极是铜,电解质是硫酸铜溶液,所以正确的答案选C。 考点:考查电解原理的有关判断和应用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电解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反应A(g)+B(g) 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 (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 (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填“有”、“无”)。 (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此时E1______,E2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1). 放热 (2). 减小 (3). 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 (4). 无 (5). 减小 (6). 减小 【解析】 【分析】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 (2)根据温度对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3)根据催化剂对反应热的影响分析; (4)根据催化剂对活化能和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 【详解】(1)根据图象可判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物总能量,因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正反应放热,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A的转化率减小; (3)由于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途径,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始态和终态的能量,因此对反应热没有影响; (4)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均减小。 16.已知化学反应①:Fe(s)+CO2(g)FeO(s)+CO(g),其化学平衡常数为K1;化学反应②:Fe(s)+H2O(g)FeO(s)+H2(g),其化学平衡常数为K2,在温度973 K和1173 K的情况下,K1、K2的值分别如下: 温度 K1 K2 973 K 1.47 2.38 1 173 K 2.15 1.67 (1)通过表格中的数值可以推断:反应①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现有反应③:CO2(g)+H2(g)CO(g)+H2O(g),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的表达式:K3=______。 (3)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据此关系式及上表数据,能推断出反应③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 、_____ (填写字母序号)。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B.扩大反应容器的容积 C.升高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E.设法减小平衡体系中的CO的浓度 (5)图甲、乙分别表示反应③在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情况: ①图甲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 ②图乙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 【答案】 (1). 吸热 (2). (3). K3=K1/K2 (4). 吸热 (5). CE (6). 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 (7). 降低温度或设法分离出H2 【解析】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K1是增大的,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所以反应①是吸热反应。 (2)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3=。 (3)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即得到反应③,所以K3=K1/K2;升高温度,K1增大,K2增减小,所以K3是增大,因此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反应③是体积不变的、吸热的可逆反应,所以要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可以升高温度,或降低生成物的浓度等,但压强和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状态,答案选CE。 (5)①图甲中t2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平衡不移动,所以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 ②图乙中t2时刻CO2的浓度增大,而CO的浓度降低,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所以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或从体系中分离出H2。 17.下图是一个化学过程的示意图。已知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 (1)甲池是_________装置,乙池是_________装置。 (2)通入CH3OH的电极名称是_______,A(石墨)电极的名称是________。 (3)通入O2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Fe)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乙池中B(Fe)极的质量增加5.40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_____mL(标准状况下)。 【答案】 (1). 原电池 (2). 电解池 (3). 负极 (4). 阳极 (5). O2+2H2O+4e-=4OH- (6). Ag++e-=Ag (7). 4AgNO3+2H2O4Ag+4HNO3+O2↑ (8). 280 【解析】 【分析】 (1)根据方程式及装置的特点判断甲、乙装置; (2)根据甲醇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分析,根据A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分析; (3)根据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分析,根据B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分析; (4)根据乙池中离子放电顺序书写化学方程式; (5)先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找出银与氧气的关系式,然后计算。 【详解】(1)根据反应方程式知,甲装置是一个燃料电池,所以甲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是原电池;乙有外加电源,所以是电解池; (2)根据2CH3OH+3O2+4KOH=2K2CO3+6H2O可知,CH3OH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该电极是负极,氧气发生还原反应,所以该电极是正极;A电极与原电池的正极相连,是阳极; (3)氧气发生还原反应,所以该电极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B电极与原电池的负极相连,所以石墨电极B是阴极,溶液中的银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Ag++e-=Ag; (4)乙池中离子放电顺序为:阳离子Ag+>H+,阴离子OH->NO3-,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守恒,结合反应的物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为4AgNO3+2H2O4Ag+4HNO3+O2↑; (5)乙池中B(Fe)极的质量增加5.40g,即析出了5.4g银,物质的量是5.4g÷108g/mol=0.05mol,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氧气与银的关系式为:O2~4Ag,所以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是0.05mol÷4=0.0125mol,在标况下的体积是0.0125mol×22.4L/mol=0.28L=280mL。 【点睛】关于原电池、电解池的判断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若无外加电源,可能是原电池,然后再根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判定;若有外接电源,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阳极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相同时,则为电镀池;若无明显外接电源的串联电路,则利用题中信息找出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为原电池。另外在进行有关计算时一定要利用好电子得失守恒这一关系式。 18.(1)有下列几种物质 A.金刚石和石墨 B.C2H6和C5H12 C.CH3CH2CH2CH3和CH3CH(CH3)2 D.35Cl和37Cl 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属于同系物的是____;属于同位素的是____。 (2)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反应可制得乙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1mol乙醇完全燃烧消耗________ mol氧气。 【答案】 (1). C (2). A (3). B (4). D (5). 小 (6). CH2=CH2+H2O→CH3CH2OH (7). 3 【解析】 【分析】 (1)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据此判断; (2)根据乙醇的物理性质判断; (3)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据此书写; (4)根据方程式计算。 【详解】(1)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C2H6和C5H12均是烷烃,结构相似,互为同系物;CH3CH2CH2CH3和CH3CH(CH3)2的分子式相同,均是C4H10,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35Cl和37Cl的质子数均是17,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 (2)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的小; (3)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反应可制得乙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 (4)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为:CH3CH2OH+3O2→2CO2+3H2O,则1mol乙醇完全燃烧消耗3mol氧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