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西省吕梁市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吕梁市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吕梁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Na 23 Al 27 Ca 40 Cu 64 Fe 56‎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电影《闪闪的红星》中,为让被困的红军战士吃上食盐,潘冬子将浸透食盐水的棉袄裹在身上,带进山中.假如潘冬子在实验室中,欲从食盐水中提取出食盐,采用的最好方法是( )‎ A. 过滤 B. 蒸发 C. 萃取 D. 蒸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从食盐水中得到氯化钠,采用蒸发的方法,故选项B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的提纯等知识。‎ ‎2.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11.2L以任意比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②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分子数相等 ‎③2mol/L的氯化镁溶液中含氯离子为4NA ‎④标准状况下22.4LH2O中分子数为NA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标准状况下,11.2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 氮气和氧气都是双原子分子,以任意比例混合时所含的原子数为NA,故①正确;‎ ‎②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相等,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分子数相等,故②正确;‎ ‎③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求出氯化镁溶液中所含氯离子的个数,故③错误;‎ ‎④标准状况下H2O不是气体,无法计算22.4L H2O的分子数,故④错误。‎ 正确的是①②,故答案为A。‎ ‎3.近几日我省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哪种分散系( )‎ A. 乳浊液 B. 溶液 C. 胶体 D. 悬浊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胶体、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属于分散系,按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浊液、胶体、溶液三类。其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雾是许多小水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胶体,故C正确。‎ 故选C。‎ ‎4.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 A. 铝丝 B. 熔融的MgCl2 C. NaCl溶液 D. 酒精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因电解质是化合物,而铝丝是单质,铝丝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熔融的MgCl2属于电解质,且有自由移动的镁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故B正确;‎ C.NaCl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酒精是化合物,其在水溶液只以分子存在,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 ‎【点睛】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而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 +SO42-=BaSO4↓表示的是( )‎ A. Ba(NO3)2 +H2SO4=BaSO4↓+2HNO3‎ B. BaCl2+ Na2SO4=BaSO4↓+2 NaCl C. BaCO3 + H2SO4=BaSO4↓+ H2O+CO2↑‎ D. BaCl2+ H2SO4=BaSO4↓+2H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硝酸钡是可溶性的钡盐,硫酸是强酸,二者之间反应仅有难电离物质硫酸钡沉淀生成,故A不选;‎ ‎ B.氯化钡是可溶性的钡盐,硫酸钠是可溶性的硫酸盐,二者之间反应仅有难电离物质硫酸钡沉淀生成,故B不选;‎ ‎ C.碳酸钡是难溶于水的物质,不能用离子方程式 Ba2++SO42-═BaSO4↓表示BaCO3和H2SO4之间的反应,故C选;‎ ‎ D.氯化钡是可溶性的钡盐,硫酸是强酸,二者之间反应仅有难电离物质硫酸钡沉淀生成,故D不选;‎ 故选C。‎ ‎【点睛】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要注意: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看是否符合质量守恒、看是否符合电荷守恒,可溶的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 ‎6. 下列四种物质的溶液,其中一种与其它三种能发生离子反应,这种物质是:‎ A. KOH B. H2SO4 C. BaCl2 D. Na2CO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氢氧化钾与氯化钡、碳酸钠不反应,A错误;B、硫酸与另外三种物质都反应,B正确;C、氯化钡与氢氧化钾不反应,C错误;D、碳酸钠与氢氧化钾不反应,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物质之间反应判断 ‎7.2.0g CO中含有x个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 A. mol—1 B. mol—1 C. 14x mol—1 D. 7xmo-1‎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CO的构成及n=m/M、N=n×NA来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2.0g CO的物质的量为2.0g÷28g/mol=1/14mol, 又一氧化碳分子是由2个原子构成的, 则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14mol×2=1/7mol, 由N=n×NA可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x÷1/7mol=7xmol-1。 故选D。‎ ‎8.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气体的质量比是17:14。若乙气体是氮气,则甲气体是( )‎ A. H2S B. Cl2 C. NH3 D. HCl ‎【答案】A ‎【解析】‎ ‎【详解】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质量比是17:14,根据m=nM可知,甲与乙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7:14,若乙气体是氮气,则M(甲):28g/mol=17:14,故M(甲)=34g/mol,只有H2S符合题意。‎ 故选A。‎ ‎9.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 + 2H+= Cu2++ H2↑‎ B. 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MgO + 2H+= Mg2++ H2O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Cu2++ Ag D. 铁与稀硫酸反应 2 Fe + 6H+= 2Fe3++ 3H2↑‎ ‎【答案】B ‎【解析】‎ A.稀硫酸滴在铜片上不发生反应,则不能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故A错误;‎ B.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的离子反应为MgO+2H+=Mg2++H2O,故B正确;‎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Cu+2Ag+=Cu2++2Ag,故C错误;‎ D.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D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电荷守恒的应用,选项A为易错点,题目较简单.‎ ‎10.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 K+ 、MnO4-、Na+、Cl- B. K+、Na+、NO3-、CO32-‎ C. Na+、H+、NO3-、SO42- D. Fe3+、Na+、Cl-、SO42-‎ ‎【答案】B ‎【解析】‎ A、MnO4-溶液呈紫色,A错误。B、B中各离子和OH-之间能大量共存且无色,B正确。C、H+与OH-反应生成H2O,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Fe3+与OH-反应生成Fe(OH)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正确答案为B ‎11.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Na2SO4=2Na++SO4-2 B. Al2(SO4)3=2Al3++3SO42-‎ C. Ca(NO3)2=Ca2++2(NO3)2- D. H2SO4=H++SO42-‎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2SO4电离出Na+和SO42-离子,Na2SO4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SO42-,故A错误;‎ B.Al2(SO4)3电离出Al3+和SO42-离子,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42-,故B正确;‎ C.Ca(NO3)2电离出Ca2+和NO3-离子,电离方程式为Ca(NO3)2=Ca2++2NO3-,故C错误; D.H2SO4电离出H+和SO42-离子,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应注意:‎ ‎①要正确书写出电离的阳离子、阴离子的符号。‎ ‎②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应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且要先写数字,后写“+”或“-”号,离子的电荷数为1时,1省略不写,只写“+”或“-”号。 ③含有原子团的物质电离时,原子团应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分开。 ④表示离子数目的数字要写在离子符号的前面,不能像在化学式里那样写在右下角。 ‎ ‎⑤在电离方程式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总数必须相等。‎ ‎12.已知: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判断下列物质的氧化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Fe3+ > Cl2 > I2 B. Cl2 > Fe3+ > I2‎ C. I2 > Cl2 > Fe3+ D. Cl2 > I2 > Fe3+‎ ‎【答案】B ‎【解析】‎ 正确答案:B 在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由前一个反应,氧化性:Fe3+>I2,由后一个反应,氧化性:Cl2>Fe3+,综合后Cl2> Fe3+> I2‎ ‎13.选择最简洁便利的方法分离水和油的混合物 (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因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液体,将该混合物置于分液漏中,经充分静置后可分层,故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B正确。‎ 故选B。‎ ‎14.下列关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几点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 B. 根据化合物中含氢数目的多少,把化合物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 C.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D.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酸是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NaHSO4,故A错误; ‎ B.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是根据酸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进行分类的,如CH3COOH含有4个H,但其只能电离出一个氢离子,故其为一元酸,B错误;‎ C.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也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过氧化钠是金属氧化物,但其不是碱性氧化物,故C正确;‎ ‎ D.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故D错误。‎ 故选C。‎ ‎15.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CO32-、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2-,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A. H2SO4 B. HCl C. NaOH D. NaNO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只加可溶性钡盐,不酸化,误将CO32-等干扰离子判成SO42-,所以应先加盐酸酸化,然后加入BaCl2溶液,故选B。‎ 考点:考查了SO42-离子的检验的相关知识。‎ ‎16.实验室中需要配制0.2mol/L的NaCl溶液96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质量分别是 ( )‎ A. 960mL,11.12g B. 1000mL,11.7g C. 1000mL,117g D. 任意规格,111.2g ‎【答案】B ‎【解析】‎ ‎【详解】实验室没有960mL的容量瓶,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则n(NaCl)=1L×0.2mol/L=0.2mol,m(NaCl)=0.2mol×58.5g/mol=11.7g。‎ 故选B。‎ ‎17.某溶液中存在Mg2+、Ag+、Ba2+三种金属离子,现用NaOH、Na2CO3、NaCl三种溶液使它们分别沉淀并分离出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溶液,滤出一种沉淀,所加溶液顺序正确的是 A. Na2CO3 NaCl NaOH B. NaOH NaCl Na2CO3‎ C. NaCl NaOH Na2CO3 D. NaCl Na2CO3 NaOH ‎【答案】C ‎【解析】‎ A.由于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能与溶液中Mg2+、Ag+、Ba2+均形成沉淀,先加入碳酸钠溶液会出现三种沉淀,不符合每次得到一种沉淀的要求,故A错误;B.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能与溶液中的Mg2+、Ag+形成沉淀,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象两种沉淀,不符合每次得到一种沉淀的要求,故B错误;C.氯化钠只能与溶液中Ag+形成氯化银沉淀,然后加入的氢氧化钠只与溶液中Mg2+形成氢氧化镁沉淀,最后加入的碳酸钠沉淀溶液中的Ba2+形成碳酸钡沉淀,满足每次只得一种沉淀的要求,故C正确;D.氯化钠溶液沉淀溶液中Ag+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却能同时沉淀溶液中Mg2+、Ba2+的,不符合每次得到一种沉淀的要求,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操作,注意每次只加一种溶液、滤出一种沉淀的要求,需要考虑每次所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溶液中的一种离子形成沉淀,因此,在分析所加入试剂时要全面考虑该试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反应。‎ ‎18.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是( )‎ A. KClO3溶液 B. KCl溶液 C. 液态HCl D. NaCl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酸钾溶液中含有氯酸根离子,没有氯离子,故A错误;‎ B.氯化钾溶液中含有电离出的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故B正确;‎ C.液态HCl,只有氯化氢分子,故C错误;‎ D.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氯离子,但氯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电解质的电离只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进行,电离后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本题易错选项是A,注意氯酸钾电离出氯酸根离子而不是氯离子。‎ ‎19.鉴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下列方法中最简单有效的是( )‎ A. 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B. 加热煮沸 C. 加入足量的盐酸 D. 观察是否产生丁达尔现象(效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是不能的,据此可以鉴别溶液和胶体,所以答案选D。‎ 考点:考查溶液和胶体的鉴别 点评: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常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二者,但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20.下列变化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 )‎ A. NaOH → Na2CO3 B. H2 →H+‎ C. Cl2 →Cl- D. Fe3+→Fe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选项中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变化可知,选项中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则需要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来实现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A.NaOH→Na2CO3中钠、氧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发生变化,所以该反应不需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H2 →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需要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来实现,如氯气、氧气等,故B正确; C.Cl2 →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需要加入合适的还原剂来实现,如铁单质等,故C错误;‎ D.Fe3+→Fe2+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需要加入合适的还原剂来实现,如铁、铜单质等,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21.为了制备氯气,某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实验室里常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来制取少量的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 2H2O。‎ ‎(1)请用双线桥法对该反应进行标注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MnO2 + 4H++ 2Cl- Mn2++Cl2↑ +2H2O (3). 1:2‎ ‎【解析】‎ ‎【详解】(1)反应MnO2+4HCl═MnCl2+Cl2+2H2O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MnO2为氧化剂,Cl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HCl为还原剂,Cl2为氧化产物,MnCl2为还原产物,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目相等,由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用“双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为:‎ ‎, 故答案为: 。‎ ‎(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加热反应制取氯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nO2 + 4H++ 2Cl- Mn2++Cl2↑ +2H2O,故答案为:MnO2 + 4H++ 2Cl- Mn2++Cl2↑ +2H2O。‎ ‎(3)该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为:MnO2→MnCl2 ,锰元素由+4价→+2价,1mol二氧化锰得2mol电子;HCl→Cl↑,氯元素由-1价→0价,1molHCl失去1mol电子,所以其最小公倍数为2,二氧化锰的计量数为1,作还原剂的HCl的计量数为2,物质的量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故答案为:1:2。‎ ‎22.写出以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在硫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________________。‎ ‎(2)在氢氧化铜中滴加硝酸溶液:________________。‎ ‎(3)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H+ + SO42- + Ba2+ +2OH- == BaSO4↓ + 2H2O (2). Cu(OH)2+2H+=Cu2++2H2O (3). HCO3—-+H+=CO2↑+H2O ‎【解析】‎ ‎【详解】(1)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答案为:2H++SO42-+Ba2++2OH-=BaSO4↓+2H2O。‎ ‎(2)氢氧化铜是难电离的碱,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H)2+2H+═Cu2++2H2O,故答案为:Cu(OH)2+2H+═Cu2++2H2O。‎ ‎(3)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离子方程式为:HCO3- + H+ =H2O+CO2↑,故答案为:HCO3- + H+ =H2O+CO2↑。‎ ‎【点睛】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注意:‎ 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可溶性盐)用离子符号表示,其它难溶的物质、气体、水等仍用分子式表示。微溶的强电解质应看其是否主要以自由离子形式存在,例如,石灰水中的Ca(OH)2写离子符号,石灰乳中的Ca(OH)2用分子式表示;浓硫酸中由于存在的主要是硫酸分子,也书写化学式;浓硝酸、盐酸书写离子式。‎ ‎23.可用于提纯或分离物质的常用方法有:①过滤、②结晶、③升华、④蒸馏、⑤萃取、⑥渗析、⑦加热分解⑧分液等,将分离或提纯的编号填入下列各混合物后面的横线上.‎ ‎(1)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CaCO3颗粒_______________;‎ ‎(2)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碘单质_______________ ;‎ ‎(3)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_______________;‎ ‎(4)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__;‎ ‎(5)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份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 (2). 3 (3). 6 (4). 4 (5). 5‎ ‎【解析】‎ ‎【详解】(1)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CaCO3颗粒,根据CaCO3的溶解性,是不溶于水的物质,要和石灰水分离,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故答案为:①。 (2)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碘单质,根据碘的性质,是一种受热易升华的物质,而加热对氯化钠没有影响,故答案为:③。‎ ‎(3)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可利用构成它们粒子的大小不同,通过渗析来分离,故答案为:⑥。 (4)水和酒精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④。‎ ‎(5)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是利用了萃取方法,药物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较大,故答案为:⑤。‎ ‎【点睛】常见的分离、提纯的方法如下:‎ ‎①蒸馏法是把互相溶解但沸点不同的两种液体的分离出来;‎ ‎②萃取法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③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 ‎④重结晶法是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或者两种可溶性固体,有一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的一种方法;‎ ‎⑤分液法是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方法。‎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 ‎24.实验室配制500mL 0.2mol/L的CuCl2溶液,实际操作步骤有 ‎①在天平上称量一定量的CuS04,放入烧杯,加水溶解;‎ ‎②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注入500mL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加水至距刻度1~2厘米处,改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 ‎④用少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并摇匀;‎ ‎⑤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填写下列空白:‎ ‎(1)称量CuCl2的总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 ‎(2)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 若没有进行④操作,会使结果__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无影响,下同)‎ 若用天平称固体时,砝码上沾有油污,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________________。‎ 若定容时加水至凹面的最高点与刻度线相平,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________________。‎ ‎(4)在进行②操作时,不慎有液体溅出,应该怎样处理?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3.5 (2). ①②④③⑤ (3). 偏低 (4). 偏高 (5). 偏高 (6). 重新配制 ‎【解析】‎ ‎【详解】(1)m(CuCl2)=CVM= 0.2mol/L×0.5L×135g/mol=13.5g,故答案为:13.5。‎ ‎(2)配制500mL 0.2mol/L的CuCl2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所以正确的配制顺序为:①②④③⑤, 故答案为:①②④③⑤。 (3)若没有进行④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 若用天平称固体时,砝码上沾有油污,则所称量的氯化铜的质量偏大,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偏高;若定容时加水至凹面的最高点与刻度线相平,说明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小,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偏高。 故答案为:偏低;偏高。‎ ‎(4)在进行②操作时,不慎有液体溅出,应该重新配制,故答案为:重新配制。‎ ‎【点睛】配制过程中误差分析: ①称好后的药品放入烧杯时,有少量洒在烧杯外;(mB偏小,cB偏低) ②溶解搅拌时有部分液体溅出;(mB偏小,cB偏低) ③转移时有部分液体溅出;(mB偏小,cB偏低) ④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次~3次;(mB偏小,cB偏低) ⑤溶解时放热,且未冷却至室温(20℃)(V偏小,cB偏高)‎ ‎⑥在定容时,仰视读数(V偏大,cB偏低),俯视读数(V偏小,cB偏高) ⑦在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部分;(V偏大,cB偏低) ⑧加水至刻度线后,摇匀过程中,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无影响) ⑨洗涤容量瓶后,未干燥,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无影响)‎ 四、计算题(6分)‎ ‎25.在标况下,67.2ml某气体的质量为0.096g,试计算这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32‎ ‎【解析】‎ ‎【分析】‎ 先利用n=V/Vm来计算物质的量,再利用M=m/n来计算摩尔质量,最后利用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来解答。‎ ‎【详解】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则n=0.0672L÷22.4L/mol=0.003mol, M=m/n=0.096g÷0.003mol= 32g/mol, 又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则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答:这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