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3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第六十六届友好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友好学校第六十六届期末联考 高二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g-108 S-32 K -39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放热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根据热效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不存在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反应,故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除了表现为热能还有光能和电能,故B错误; C、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如物质在融化过程当中,虽然吸收能量,但是没有新的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有的放热反应发生时需要加热,如铝热反应,故D错误。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但并不是所有的能量变化都变现为热量的变化,还可以是光的变化,磁的变化。能量不能离开物质单独存在,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物质在融化过程当中,虽然吸收能量,但是没有新的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 2.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SO2(g)+1/2O2(g)SO3(g)ΔH=-98.32 kJ/mol,在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A. 196.64 kJ B. 196.64 kJ/mol C. <196.64 kJ D. >196.64 kJ 【答案】C 【解析】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O2(g)+1/2O2(g)⇌SO3(g)△H=-98.32kJ/mol的含义,可知SO2和O2反应生成1molSO3时放出的热量为98.32kJ,所以生成2molSO3时放出的热量为196.64kJ,由于是可逆反应,2mol SO2和1molO2不能完全反应,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196.64kJ。C正确。 3.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H2SO4稀释 ④KClO3分解制O2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⑥CaCO3高温分解 ⑦CO2+C2CO ⑧Ba(OH)2•8H2O与固体NH4Cl混合 ⑨C+H2O(g)CO+H2 ⑩Al与HCl反应. A. ①②④⑥⑦⑧⑨ B. ②④⑥⑦⑧⑨ C. ①④⑥⑧ D. ①②④⑧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液态水汽化,即水由液态到气态需要吸热,但是物理变化过程,故①错误;②胆矾加热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粉末,需要吸热,故②正确;③浓硫酸稀释放出大量的热,故③错误;④氯酸钾分解需要吸热,故④正确;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会放出大量的热,故⑤错误;⑥CaCO3高温分解是吸热反应,故⑥正确;⑦二氧化碳和碳反应是吸热反应,故⑦正确;⑧Ba(OH)2•8H2O与固体NH4C反应是吸热反应l,故⑧正确;⑨碳与水反应是吸热反应,故⑨正确;⑩Al与HCl反应是放热反应,故⑩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学生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名师点晴】熟记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4.准确量取25.00mL KMnO4溶液,最好选用的仪器是 A. 25mL量筒 B. 25mL酸式滴定管 C. 25mL碱式滴定管 D. 有刻度的50mL烧杯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量筒精确到0.1,故A错误;B.滴定管精确到0.01,可用酸式滴定管,故B正确;C.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橡胶,应用酸式滴定管,故C错误;D.烧杯只能粗略量取液体体积,故D错误;故选B。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 HCOOH+H2OHCOO— + H3O+ B. CO2 + H2O HCO3— + H+ C. CO32— + H2OHCO3— + OH— D. HS— + H2OS2— + H3O+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水解反应为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结合生成水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以此来解答。 【详解】A.属于甲酸的电离反应,不是水解反应,故A错误; B.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平衡,不属于水解反应,故B错误; C.为CO32—的水解反应,弱酸根离子水解生成弱酸和氢氧根离子,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为HS—的电离方程式,不是水解反应,故D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6.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 A. (NH4)2SO4 B. (NH4)2CO3 C. (NH4)2SO3 D. (NH4)2Fe(SO4)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铵根离子的浓度和水解的影响角度来分析,如果含有对铵根离子水解起促进作用的离子,则铵根离子水解程度增大,如果含有抑制铵根离子水解的离子,则铵根的水解程度减弱;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小,则浓度相同时,化学式中铵根离子数目越多,则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越大,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若不考虑(水解)其他因素影响,ABCD选项中铵根离子浓度相同, A. (NH4)2SO4,铵根离子的水解不受硫酸根离子的影响; B. (NH4)2CO3中的碳酸根离子对铵根的水解起促进作用,导致铵根离子水解程度增大,其铵根离子浓度减小; C. (NH4)2SO3中的亚硫酸根离子对铵根的水解起促进作用,导致铵根离子水解程度增大,其铵根离子浓度减小; D. (NH4)2Fe(SO4)2中的亚铁离子对铵根的水解起抑制作用,导致铵根离子水解程度减小,其铵根离子浓度增大。 根据分析可以知道,NH4+浓度最大的是(NH4)2Fe(SO4)2,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7.下列微粒在水溶液中显酸性的是 A. Cl— B. SO42— C. NH4+ D. CH3COO— 【答案】C 【解析】 【分析】 溶液呈酸性,可为强酸弱碱盐或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强酸的酸式盐,以此进行判断。 【详解】A.Cl-为强酸酸根离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故A错误; B.SO42—为强酸酸根离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故B错误; C.NH 4 +为弱碱阳离子,水解溶液呈酸性,故C正确; D.CH3COO—为弱酸阴离子,水解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盐类水解,侧重于盐类水解的探讨,注意把握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应用。 8.在0.10mol/L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加入少量0.10mol/LHCl溶液,溶液中C(H+) 减少 D. 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含有氢离子或醋酸根离子的物质抑制醋酸电离,加入和氢离子或醋酸根离子反应的物质促进醋酸电离,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加水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则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故A错误; B.加入少量NaOH固体,与CH3COOH电离生成的H+结合,使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加入少量0.10mol/LHCl溶液,c(H+)增大,pH减小,故C错误;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由电离平衡可以知道,CH3COO-增大,则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故D错误。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明确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是解本题关键,注意醋酸稀释促进电离,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9.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反应:2SO2(g)+O2 (g) 2 SO3(g) △H<0。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影响的研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图Ⅰ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高 ②图Ⅱ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平衡不移动 ③图Ⅱ研究的是t0时刻通入氦气增大体系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④图Ⅲ研究的是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图Ⅰ中,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就越短,所以,乙的温度高于甲,同时,由于△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硫转化率降低,①是正确的; ②使用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②是正确的; ③t0时刻通入氦气增大体系压强,但由于各物质浓度均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反应速率不变,③是错误的; ④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逆反应速率从原平衡速率逐渐增大,④是错误的。 故选A。 10.下图表示一定条件下N2+3H22NH3的反应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其中t1是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t2~t3是改变一个条件后出现的情况,则该条件可能是( ) A. 加压 B. 升温 C. 加入催化剂 D. 增大反应物浓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t2~t3时刻平衡不移动,但反应速率增大,此反应气体系数之和不相等,因此改变的是催化剂,故C正确。 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等知识。 11.100 mL 浓度为2 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基本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加入适量的6 mol·L-1的盐酸 B. 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 加入适量蒸馏水 D. 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基本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则增大氢离子的浓度,不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或利用原电池原理来加快反应速率即可。 详解:A、加入适量的6mol·L-1的盐酸,增大氢离子的浓度,也增大了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故A不选;B、因Zn过量,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置换出Cu,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且没有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故B选;C、加入适量蒸馏水,氢离子的浓度减小,不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故C不选;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溶液体积变大,氢离子的浓度减小,不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故D不选;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明确信息中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D,氯化钠对反应无影响,但加入氯化钠溶液相当于将溶液稀释。 12.在一个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8 mol的A2气体和0.6 mol B2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A2(g)+B2(g)2AB(g) ΔH<0,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a点的值为0.15 B.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03 C. 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值减小 D. 平衡时A2的转化率为62.5%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当AB的浓度改变0.5 mol•L-1,由方程式A2(g)+B2(g)2AB(g)知,A2的浓度改变为0.25mol•L-1,所以a=(0.4-0.25)mol•L-1=0.15mol•L-1,即图中a点的值为0.15,故A正确;B、当AB的浓度改变0.5 mol•L-1,由方程式知,B2的浓度改变为0.25mol•L-1,所以平衡时B2的浓度为=(0.3-0.25)mol•L-1=0.05mol•L-1,K===,故B错误;C、已知A2(g)+B2(g)⇌2AB(g)释放出热量即△H<0,所以温度升高,平衡逆移,平衡常数K值减小,故C正确;D、当AB的浓度改变0.5 mol•L-1,由方程式知,A2的浓度改变为0.25mol•L-1,已知A2的初始量为0.4mol•L-1,所以平衡时A2的转化率为×100%=62.5%,故D正确;故选B。 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平衡图象的分析的相关知识。 13.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C(s)+CO2(g)2CO(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CO2的同时生成n molC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CO2 的同时生成2n mol CO ③CO2 、C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 2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C的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②③⑤⑥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发生变化,则①生成二氧化碳和生成C都是逆反应,其速率之比始终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CO2 的同时生成2nmolCO,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③CO2、C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决定于开始加入的多少盒反应程度,与平衡状态无关,错误;④C为固体,平衡正向移动,气体质量增大,逆向移动,气体质量减小,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⑤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同,所以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⑥C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要注意把握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核心的判断依据: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只要抓住这两个特征就可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对于随反应的发生而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如果不变了,即说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看给定的条件能否推出参与反应的任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14.温度为25℃时,将0.23 g钠投入到100g水中充分反应,假设反应后溶液体积为100mL,则该溶液的pH为 A. 1 B. 13 C. 12 D. 1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0.23 g钠投入100 g 水中生成NaOH 0.01mol,则c(NaOH)=0.1mol·L-1,c(OH-)=0.1mol·L-1,c(H+)=Kw/ c(OH-)=1×10-13mol·L-1 ,则pH=13。 考点:考查PH的计算。 15.H2S2O3是一种弱酸,实验室欲用0.01 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I2溶液,发生的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该滴定可用甲基橙做指示剂 B. Na2S2O3是该反应的还原剂 C. 该滴定可选用右图所示装置 D. 该反应中每消耗2mol Na2S2O3,电子转移数为4mo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碘水溶液显酸性,甲基橙在该溶液显红色,当用Na2S2O3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有红色变为橙色,颜色变化不明显,因此该滴定不可用甲基橙做指示剂,一个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错误;B.在该反应中,I2中的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作氧化剂,Na2S2O3中的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是该反应的还原剂,正确;C.Na2S2O3是强碱弱酸盐,水溶液显碱性,一个使用简式滴定管,不能用酸式滴定管,错误;D.根据化合价改变的总数与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知该反应中每消耗2mol Na2S2O3,电子转移数为2mol,错误。 考点:考查滴定方法的应用的知识。 16. 下列各种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强碱性溶液中:Na+、K+、AlO2-、CO32— B. 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NH4+、SCN-、Cl-、K+ C. pH=7的溶液中:NH4+、Al3+、SO42—、CO32— D. c(OH-)=1×10-13mol/L的溶液中:K+、Fe2+、Cl-、NO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因Fe3+与SCN-结合生成络离子,则不能大量共存,故错;C项:Al3+、CO32—发生双水解,不能共存,故错;D项:Fe2+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共存,故错。故选A。 考点:离子共存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熟悉离子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离子间相互结合形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离子间发生双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2)注意题目的限制条件。 17.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mol·L-1的一元酸HA与b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A. a=b B. 混合溶液的PH=7 C. 混合溶液中,c(H+)=mol.L-1 D. 混合溶液中c(H+)+c(B+)=c(OH-)+C(A-) 【答案】C 【解析】 没有给具体的温度和酸、碱的强弱,选项A错误;由于没有给具体的温度,PH=7,不一定是中性,选项B错误;判断溶液呈中性的依据只能是c(H+)=c(OH-),此时,选项C正确;根据电荷守恒,不论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都成立,选项D错误。 【考点定位】 电解质溶液、电离、电荷守恒、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PH 18. 常温下体积相同的下列四种溶液:①pH=3的盐酸 ②pH=3的醋酸溶液 ③pH=11的氨水 ④pH=11的NaOH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②和④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大于7 B. 将四种溶液分别稀释到体积为原的100倍,溶液pH大小顺序③>④>②>① C. ③和④分别与足量稀硫酸中和,消耗硫酸的体积③=④ D. ①和③混合,所得混合溶液中c(H+)+ c(NH4+)=c(Cl-)+c(OH-)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②和④混合,因为醋酸为弱酸,醋酸的浓度远远大于0.001mol•L‾1,而NaOH为强碱,其浓度为0.001mol•L‾1,等体积混合,醋酸过量,混合后pH小于7,故A项错误;醋酸、氨水为弱酸、弱碱,加水稀释能促进电离,故溶液pH大小顺序为③>④>①>②,B项错误;因为氨水浓度大,所以消耗硫酸的体积③>④,故C项错误;①和③混合,氨水过量,溶质为NH4Cl和HCl,含有的离子为:NH4+、Cl‾、H+、OH‾,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H+)+ c(NH4+)=c(Cl-)+c(OH-),故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离子浓度比较、电离平衡和电荷守恒。 19. 常温下,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等于 A. 9.0 B. 9.5 C. 10.5 D. 11.5 【答案】C 【解析】 20.现有三种溶液各25mL:①Na2CO3②NaHCO3③Na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者浓度相同时,pH大小顺序为③>②>① B. 三者浓度相同时,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为② C. 三者的pH均为9时,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为③>②>① D. 三者浓度相同时,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答案】D 【解析】 正确答案:D A.不正确,三者浓度相同时,Na2CO3的水解能力强于NaHCO3,pH大小顺序为③>①>② B.不正确,三者浓度相同时,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为③ C.不正确,三者的pH均为9时,②水解能力弱,所需浓度大,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为②>③>① D.正确,三者浓度相同时,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后,①CO32―+H+=HCO3―②HCO3―+H+=H2O+CO2↑③OH―+H+=H2O,pH最大的是① 21.用盐酸标准液来滴定NaOH待测液,下列操作可能会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 酸式滴定管只用水洗 B. 锥形瓶只用水洗 C. 使用甲基橙做指示剂 D. 第一次观察酸式滴定管的刻度时仰视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c(待测)=,分析不当操作对V(标准)的影响,以此判断浓度的误差。 【详解】A、酸式滴定管只用水洗,注入标准溶液盐酸后,标准液的浓度偏小,造成V(标)偏大,根据c(待测),则c(待测)偏大,故A错误; B、锥形瓶只用水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无影响,V(标)无影响,根据c(待测)=,则c(待测)不变,故B错误; C、使用甲基橙做指示剂,甲基橙在酸性范围内变色,造成V(标)偏大,根据c(待测)=,则c(待测)偏大,故C错误; D、若第一次观察酸式滴定管的刻度时仰视,结束后观察酸式滴定管的刻度时平视,造成V(标)偏小,由c(待测)=可以知道,c(待测)偏小,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22.某温度下,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加水稀释至平衡,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 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 Ⅱ为盐酸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 B. 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 a点KW的数值比c点KW的数值大 D. 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醋酸是弱酸,不完全电离使溶液显酸性,溶液浓度越低,电离程度越大;盐酸是强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加等量的水稀释,盐酸溶液的pH变化大于醋酸溶液的pH变化,因此Ⅰ为盐酸的pH变化曲线,Ⅱ为醋酸的pH变化曲线。 A项,由分析可知,Ⅰ为盐酸的pH变化曲线,Ⅱ为醋酸的pH变化曲线,故A项错误; B项,b、c两点在盐酸的pH变化曲线上,c点pH较大,稀释倍数较高,溶液中离子浓度低于b点溶液中离子浓度,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故B项正确; C项,KW只和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W不变,故C项错误; D项,相同体积和pH的盐酸与醋酸溶液,醋酸溶液浓度大,稀释相同倍数之后,由于醋酸是弱酸,因此浓度依旧大于盐酸溶液的浓度,因此a点酸的总浓度大于b点酸的总浓度,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强弱电解质溶液稀释时的浓度变化,注意加水促进弱电解质电离的特点,明确溶液导电能力和离子浓度的关系。 2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 B. 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是:O2+4e-+2H2O=4OH- C. 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 将地下钢管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用来保护钢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原子在负极上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的过程,故A正确;B.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是氧气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是:O2+4e-+2H2O=4OH-,故B正确;C.氢氧燃料电池中,在负极上是燃料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故C正确;D.将地下钢管与电源负极相连,作电解池的阴极被保护,能防止钢铁锈蚀,故D错误;故选D。 考点:考查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知识以及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知识 24.圣路易斯大学研制的新型乙醇燃料电池,用能传递质子(H+)的介质作溶剂,反应为C2H5OH+3O2→2CO2+3H2O,如图是该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极为电池的正极 B. 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4H++O2+4e-═2H2O C. 电池工作时电流由a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b极 D. 电池工作时,1mol乙醇被氧化时就有6mol电子转移 【答案】B 【解析】 A.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a为负极,A错误;B.正极氧气得到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4H++O2+4e-=2H2O,B正确;C.电池工作时,电流由正极经外电路流向负极,在该电池中由b极流向a极,C错误;D.乙醇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被氧化后升高到+4价,则电池工作时,1mol乙醇被氧化时就有12mol电子转移,D错误;答案选B。 25.电解饱和食盐水,当阴极附近有0.8molNaOH生成时,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A. 0.16mol B. 0.2mol C. 0.4mol D. 0.8 mol 【答案】D 【解析】 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当阴极附近有0.8mol NaOH生成,即0.8mol OH-生成时,说明在该极上减少的氢离子为0.8mol,所以会转移电子0.8mol,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50分) 26.滴定分析法又叫容量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法。酸碱中和滴定是重要的滴定分析实验。 (1)现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用中和滴定法去测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实验步骤如下,请填写有关内容: ① 将酸式滴定管洗净后,每次用3~4 mL待测醋酸溶液润洗2~3次,然后加入待测醋酸至0刻度以上。把滴定管夹在滴定管夹上,转动活塞,放出少量溶液,使滴定管________,并使液面达到________,记录初始读数。 ② 用相似的方法在碱式滴定管中加入标准NaOH溶液,并调节好液面。 ③ 在酸式滴定管内取V mL的待测醋酸移到洗净的锥形瓶中,加2~3滴________作指示剂。 ④ 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待测醋酸。左手________,向锥形瓶中慢慢滴加NaOH溶液,右手轻轻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________,当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表示达到滴定终点,记录终点读数。 ⑤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2) 指示剂的选择一般根据滴定突跃,其选择标准是________。 (3) 已知标准NaOH溶液的浓度为0.1000 mol·L-1,所取待测醋酸的体积V均为20.00 mL。实验过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求待测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 滴定前 第一次 终点 第二次 终点 第三次 终点 碱式滴定管 液面刻度 0.10 mL 19.12 mL 18.15 mL 19.08 mL 【答案】 (1). 尖嘴内充满溶液 (2). 0或0刻度以下某一确定刻度 (3). 酚酞溶液 (4). 挤压碱式滴定管玻璃球 (5). 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6).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7). 0.09500 mol·L-1 【解析】 【分析】 (1)在调整滴定管液面时,应注意使尖嘴部分充满液体并使液面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个位置,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选择酚酞较精确;结合滴定过程中的实验基本操作回答问题; (2)选择指示剂时应注意变色灵敏且使变色范围在指示剂滴定的pH突跃范围内; (3)结合图表数据分析合理的去掉不合理数值,结合酸碱反应定量关系计算浓度。 【详解】(1) ①将酸式滴定管洗净后,每次用3~4 mL待测醋酸溶液润洗2~3次,然后加入待测醋酸至0刻度以上.把滴定管夹在滴定管夹上,转动活塞,放出少量溶液,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液体并使液面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个位置;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尖嘴内充满溶液;0或0刻度以下某一确定刻度; ②用相似的方法在碱式滴定管中加入标准NaOH溶液,并调节好液面。 ③在酸式滴定管内取V mL的待测醋酸移到洗净的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选择酚酞较精确,加2~3滴酚酞试剂;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酚酞试液; ④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待测醋酸。左手挤压碱式滴定管玻璃球,向锥形瓶中慢慢滴加NaOH溶液,右手轻轻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当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表示达到滴定终点,记录终读数;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挤压碱式滴定管玻璃球;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2)选择指示剂时应注意变色灵敏且使变色范围在指示剂滴定的pH突跃范围内, 指示剂的选择一般根据滴定突跃,其选择标准是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3)结合图表数据分析合理的去掉不合理数值,结合酸碱反应定量关系计算浓度,因为V1=19.12mL-0.10mL=19.02mL V2=18.15mL-0.10mL=18.05mL V3=19.08mL-0.10mL=18.98mL; V2舍弃,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平均为V==19.00mL c(CH3COOH)==0.09500mol/L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0.09500mol/L。 【点睛】本题考查了酸碱反应过程分析判断,图象分析理解应用,实验基本操作,滴定实验过程中的步骤和试剂选择,反应终点判断是关键。 27.在密闭容器里,通入x mol H2(g)和y mol I2(g),发生反应:H2(g)+I2(g) 2HI(g) ΔH<0。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反应速率将如何改变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将如何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变”)? (1)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将________,平衡将如何移动________; (2)加入正催化剂,反应速率将________,平衡将如何移动________; (3)充入更多的H2,反应速率将________,平衡将如何移动________; (4)扩大容器的体积,反应速率将________,平衡将如何移动________; (5)容器体积不变,通入氖气,反应速率将________,平衡将如何移动________。 【答案】(1)增大 向左 (2)增大 不移动 (3)增大 向右 (4)减小 不移动 (5)不变 不移动 【解析】 根据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着手,即可解答。 (1)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左移动。 (2)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不移动。 (3)充入更多的H2,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右移动。 (4)扩大容器的体积,反应速率减小,平衡不移动。 (5)容器容积不变,通入氖气,由于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28.(1)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3H2(g)+3CO(g)CH3OCH3(二甲醚)(g)+CO2 (g) ΔH<0达到平衡,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代号)。 a.升高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减小CO2的浓度 d.增加CO的浓度 e.分离出二甲醚 (2)已知反应②2CH3OH(g)CH3OCH3(g)+H2O(g)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CH3OH CH3OCH3 H2O 浓度/(mol·L-1) 0.44 0.6 0.6 ①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 v(逆)(填“>”“<”或“=”)。 ②若加入CH3OH后,经10 min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CH3OH)= ;该时间内反应速率v(CH3OH)= 。 【答案】(1)c、e (2)①> ②0.04 mol·L-1 0.16 mol·(L·min)-1 【解析】 试题分析: (1)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CO转化率减小;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减少CO2的浓度、分离出二甲醚,平衡右移,CO转化率增大;增大CO浓度,平衡右移,但CO转化率降低,故选c、e。 (2)此时的浓度商Qc==1.86<400,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v(正)>v(逆);设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为(0.6 mol·L-1+x),则甲醇的浓度为(0.44 mol·L-1-2x),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400=,解得x=0.2 mol·L-1,故0.44 mol·L-1-2x=0.04 mol·L-1。 由表可知,甲醇的起始浓度为(0.44+1.2) mol·L-1=1.64 mol·L-1,其平衡浓度为0.04 mol·L-1,10 min内变化的浓度为1.6 mol·L-1,故v(CH3OH)=0.16 mol·(L·min)-1。 考点:平衡常数、平衡移动 29.已知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大多是离子反应。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水存在如下平衡:H2O+H2OH3O++OH-,向水中加入NaHSO4固体,水的电离平衡向________(填 “左”或“右”)移动, 且所得溶液显____ 性。 (2)向水中加NaHCO3固体,水的电离平衡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且所得溶液显____ 性。 (3)常温下,0.1 mol·L-1 CH3COONa溶液的pH为9,则由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 (4)若取pH、体积均相等的NaOH溶液和氨水分别加水稀释m倍、n倍后pH仍相等,则m____n ( 填“>”“<”或“=”)。 【答案】 (1). 左 (2). 酸 (3). 右 (4). 碱 (5). 1×10-5 mol/L (6). < 【解析】 【分析】 (1)硫酸氢钠完全电离生成氢离子,导致溶液呈强酸性,抑制水电离; (2)向水中加NaHCO3固体,是强碱弱酸盐,水解对水的电离起促进作用,溶液呈碱性; (3)能水解的盐溶液促进了水的电离,碱溶液中的氢离子是水电离的,CH3COONa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是水电离的; (4)稀释会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 【详解】(1)硫酸氢钠完全电离生成氢离子,导致溶液呈强酸性,抑制水电离,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左;酸; (2)向水中加NaHCO3固体,是强碱弱酸盐,水解对水的电离起促进作用,所以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谁强显谁性,溶液呈碱性,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右; 碱; (3)能水解的盐溶液促进了水的电离,碱溶液中的氢离子是水电离的,CH3COONa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是水电离的,所以c(OH-)==1×10-5mol/L,水电离出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相等,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10-5 mol/L; (4)稀释会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故若取pH、体积均相等的NaOH和氨水分别加水稀释m倍、n稀释后pH仍相等,则氨水稀释倍数大,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30.我国早在西汉成书的《淮南万毕术》里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曾青又有空青、白青、石胆、胆矾等名称,其实都是天然的硫酸铜. (1)写出“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2)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若根据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发生________ 反应(选填“氧化”或“还原”),电解质溶液是________,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 (3)若导线上转移电子1mol,则生成铜________克. 【答案】 (1). Fe + Cu2+ = Fe2+ + Cu (2). Fe (3). 氧化 (4). CuSO4溶液 (5). Cu2+ + 2e﹣ = Cu (6). 32g 【解析】 【分析】 (1)铁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2)原电池正极材料为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材料,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回答; (3)根据电极反应式进行计算。 【详解】(1)“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指的是:铁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 Cu2+ = Fe2+ + Cu,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Fe + Cu2+ = Fe2+ + Cu; (2)在反应中Fe + Cu2+ = Fe2+ + Cu,当设计成原电池时,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铁为负极,石墨或其它较不活泼金属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 + 2e﹣= Cu,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Fe;氧化;CuSO4溶液;Cu2+ + 2e﹣= Cu; (3)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 + 2e﹣ = Cu,若导线上转移电子1mol,则生成铜0.5mol,质量是32g,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32。 查看更多